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者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作者:武文杰;郭相杰;高彩荣

    目的 观察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者不同组织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改变.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标本室内2例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者作为实验组,1例冰毒中毒死亡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心、脑、肺、肠组织进行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SABC(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法对各组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黏附分子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吗啡中毒死亡者检材中HE染色观察到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心肌细胞紊乱、水肿及纤维化;脑水肿,伴局灶性出血;明显肺水肿等病理表现.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ICAM-1、VCAM-1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以肺及心肌组织为著.冰毒中毒死亡者检材免疫组化染色未见明显阳性颗粒.结论 急性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的主要表现与吗啡类药物引起的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诱发肺泡基底膜降解、类糜蛋白酶促进心肌重塑等作用有关,而黏附分子表达升高对增强血管内炎症细胞附着与浸润发挥重要作用.

  •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翟翠静;张红凯;陈伟东;王翠芝;张冬梅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及类糜蛋白酶(MCC)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E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0例患者标本,其中绝经前EP组和绝经后EP组各35例,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和绝经后正常萎缩性子宫内膜组各25例.采用MaxVisionTM/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中MCT及MCC阳性的肥大细胞(MCs)数量并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绝经前、后EP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CT和MCC阳性的MCs计数均值分别为高倍镜下(11.82±5.24)个和(2.94 ±2.20)个、(4.18±2.32)个和(2.18±1.52)个、(2.19±1.80)个和(0.49±0.60)个以及(0.35±0.32)个和(0.19±0.26)个.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绝经前、后EP组MCT和MCC阳性的MCs数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在EP组中,MCT阳性的MCs数量在绝经前高于绝经后(P<0.05),而MCC阳性的MCs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CT和MCC阳性的MCs数量在绝经前均高于绝经后(P<0.05).结论 肥大细胞(MCs)的过度活化以及伴随的炎症性损害可能是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形成及发展的原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中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因子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晓军;何韶衡;谢华;魏继福;刘长庭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类糜蛋白酶(chymase)活性,类胰蛋白酶(tryptase)、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和中性粒细胞(NEU)、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诱导痰IL-8、eotaxin水平.在Uni CAP 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tryptase检测,Chymase活性测定使用琥珀酰-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酰苯氨(SAAPP)作为底物,采用酶标仪在410 nm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变化.结果 (1)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重、中、轻)痰tryptase的中位数分别为284.0、215.0、59.5 ng/L,治疗后各组痰tryptase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151.0、92.0、3.3 ng/L,P均<0.01).加重期重度、中度与轻度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急性加重期痰IL-8、痰eotaxin中位数分别为1 299.8、454.9、78.7 ng/L;22.7、15.1、7.4 ng/L.重度、中度组痰IL-8、eotaxin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1).治疗后痰IL-8、eotaxin中位数分别为1 037.5、326.6、67.9 ng/L;7.9、6.3、6.8 ng/L.重度、中度患者痰IL-8、eotaxin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2)重、中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chymase活性高于轻度组,黄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α1抗胰蛋白酶(α1-AT)可分别抑制89%、83%的chymase活性.(3)重、中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NEU、EOS绝对计数明显高于轻度加重期(P<0.01),治疗后两者均明显减低(P<0.01).(4)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中tryptase与IL-8、eotaxin、NEU、EOS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hymase与tryptase、NEU水平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结论 COPD不仅仅是NEU相关性的疾病,肥大细胞、EOS及其介质也积极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 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陶金华;崔健;张帆;陈佳楠;王贵玉;刘正;王锡山

    目的 探讨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35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hymase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5,P=0.038),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远处转移患者Chymase蛋白表达降低(P=0.002),Chymase蛋白的表达与N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hymase蛋白的表达越低(X2=54.81,P<0.001),在Ⅲ+Ⅳ期患者Chymase蛋白表达降低(X2=50.84,P<0.00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hymase蛋白低表达患者预后不佳(X2=10.501,P=0.001).结论 Chymase蛋白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靶标.

  • 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张志伟;侯玉涛;何素辉;邝珠芳;陈章权

    目的 探讨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ast cell chymase,MC-Chy)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4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予腹股沟部皮下注射基质胶与MC-Chy质粒DNA 50μg(Chy50组)、100μg(Chy100组)、150μg(Chy150组)、200μg(Chy200组)的混合物;抑制剂组小鼠给予MC-Chy质粒DNA 150μg与基质胶的混合物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然后每天注射类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statin 10μg至皮下的基质胶栓;对照组小鼠行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基质胶混合物.注射后第7天,以同样剂量的质粒DNA注射至各实验组小鼠皮下的基质胶栓,于第12天处死小鼠,取出胶栓,测定MC-Chy活性及血红蛋白浓度,并进行免疫组化学染色、HE染色,测量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Chy50组(7.5±1.4)、Chy100组(21.7±2.7)、Chy150组(28.4±2.1)、Chy200组(25.8±2.0)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2.9±0.7)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P<0.01,P<0.01,P<0.01).Chy50组(9.3±2.7)、Chy100组(12.2±4.0)、Chy150组(15.4±3.1)、Chy200组(13.5±3.6)血管密度与对照组(5.9±2.7)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E染色可见到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到棕黄色阳性颗粒及血管腔.结论 人MC-Chy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 类糜蛋白酶在肝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郭美霞;张晓华;朱人敏

    类糜蛋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由肥大细胞分泌.其生物学作用多样.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类糜蛋白酶与肝脏纤维化密切相关.本文就类糜蛋白酶的结构和分布特点、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脏纤维化的密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海洛因中毒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的测定

    作者:武文杰;郭相杰;郭红民;杨凯;高彩荣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为代表的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对照组为22名正常人,实验组1为19例海洛因中毒者,实验组2为20例颅脑外伤患者,实验组3为22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各组血浆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结果 三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即实验组血浆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而三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海洛因中毒、颅脑创伤与心肌梗死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均增加,提示在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及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均伴有肥大细胞脱颗粒或溶解,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含量升高可以作为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的诊断依据之一,但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颅脑损伤,或者联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 固本防喘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卫青;柯新桥;孙劲松;廖文生;陈世伟;胡清顺

    目的:探讨固本防喘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将8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中药固本防喘胶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采用酶标仪检测痰中类糜蛋白酶活性;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重、中度患者痰中类糜蛋白酶活性被抑制、IL-8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痰中中性粒细胞(NEU)和EOS计数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均<0.05).②痰类糜蛋白酶活性与IL8、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IL-8水平与痰NEU、EOS计数也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固本防喘胶囊对COPD患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该方治疗COPD的机制之一.

  • 类糜蛋白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卫志燕;高彩荣

    类糜蛋白酶(Chymase)存在于MCTC及MCC亚型肥大细胞,是肥大细胞分泌的主要中性蛋白酶之一,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就类糜蛋白酶的结构、功能、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在斑秃皮损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磊磊;范卫新;孙蔚凌;马鸿泰

    目的:探讨斑秃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标志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的表达与斑秃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取斑秃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头皮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yptase和chymase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人毛囊、皮脂腺及血管周围等处均表达tryptase;而chymase在正常人表达很少,在斑秃组织较少表达,且基本分布于毛囊周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斑秃患者皮损中tryptase表达升高,且在活动期、重型患者中表现出优势(P < 0.05),但其在病程>1年和病程<1年的患者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hymase的表达在斑秃患者和正常人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ryptase阳性的MC与斑秃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斑秃患者预后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同途径注射卵蛋白致大鼠过敏性休克的研究

    作者:解朝稳;陈阳

    目的:建立不同途径致大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找到相对高效的造模方式. 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致敏1、2、3组,致敏组分别于第 1 天不同部位注射致敏原,第5天加强注射1次,饲养第18天不同部位注射致敏原激发过敏性休克. 结果:①致敏组大鼠均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典型体征,且尾静脉注射致敏原激发过敏性休克致敏组的症状比较严重;②致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gE、类糜蛋白酶含量升高,致敏1组血清含量高于其他致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大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证明后一次激发大鼠过敏性休克的注射途径,应选择尾静脉比较理想.

  • 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文斌;李萍

    肥大细胞(MC)是系统发生学的一种成熟细胞.在哺乳动物,MC分布于除骨、软骨和眼球角膜的结缔组织,并以相当一致方式围绕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分布.MC是一种成活时间长的多功能分泌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由蛋白多糖基质、肝素组成的高电子密度颗粒.它是哺乳动物组织内组胺的主要储藏地.本文就MC的表型、测定方法、介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 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唐晓磊;何素辉;梁晓东;陈章权

    目的 构建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C-Chy)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以MC-Chy基因的质粒pDEST17/CM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融合有免疫球蛋白κ链信号肽的人MC-Chy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通过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免疫球蛋白κ链融合人MC-Chy基因,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MC-Chy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重组类糜蛋白酶的制备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tryptase和chymase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黄阗;李明才;吴名耀;许慈燕;李桂双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il,MC)的标记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1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探讨tryptase和chymase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tryptase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chymase的表达与食管癌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结论 tryptase阳性的MC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血浆肥大细胞羧肽酶和类糜蛋白酶含量的检测

    作者:潘琼;丁梅芳;张舒;宁颖;刘宏伟;魏红;岳虹霓

    目的 测定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血浆中肥大细胞羧肽酶和类糜蛋白酶的含量,评价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9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和53例健康儿童血浆中肥大细胞羧肽酶和类糜蛋白酶水平.结果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血浆羧肽酶和类糜蛋白酶含量分别为1.089土0.752 ng/mL,0.905(0.375~2.318) ng/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0.593±0.380 ng/mL、0.454(0.097~1.07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血浆羧肽酶水平与类糜蛋白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结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血浆中肥大细胞羧肽酶和类糜蛋白酶水平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的有意义的指标.

  • 双重免疫胶体金标记组织中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

    作者:林珏龙;傅意玲;方泽漫;李伟秋;庄冰容;朴仲贤;何韶衡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分泌颗粒内特异性酶的分布及其超微结构,并探讨肥大细胞的功能.方法:用双重免疫胶体金标记类胰蛋白酶抗体(AA5)及类糜蛋白酶抗体(CC4),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结果:在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中富集类胰蛋白酶和(或)类糜蛋白酶,多数酶蛋白呈细小球形结构;在细胞膜内侧分泌颗粒融合形成分泌通道,细胞的外侧可见肥大细胞脱出的颗粒;细胞内的另侧分泌颗粒呈球形小泡.结论:肥大细胞内酶蛋白的富集可为肥大细胞参与Ⅰ型变态反应提供物质基础.

  • 过敏性休克小鼠血清中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PAR-2的表达

    作者:陈洁;曹建平;崔海洋;谢华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过敏性休克中的作用,为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致敏组和对照组.致敏组小鼠于第1天腹腔注射致敏原,1周后加强注射1次,饲养3周后尾静脉注射致敏原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组以同等量的PBS缓冲液代替.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RT-PCR法检测血液中PAR-2相对表达量.结果 成功建立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RT-PCR结果显示致敏后小鼠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3.372±0.28,对照组为0.759±0.06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结果显示致敏后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为72.378 μg/L±8.018 μg/L,正常对照组为20.265 μg/L±1.953 μ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敏后小鼠血清类糜蛋白酶含量(16.186 μg/L±0.959 μg/L)低于对照组(34.905μg/L±3.972 μg/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AR-2可能参与了过敏性休克的发病过程.

  • 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与哮喘

    作者:朱薇;何韶衡

    类糜蛋白酶是肥大细胞分泌的主要中性蛋白酶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类糜蛋白酶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在气道黏液高分泌、黏膜炎症、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重建以及对肥大细胞激活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变化

    作者:豆虎;李萍

    目的:建立SD大鼠高肺血流,注射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用辛伐它汀干预,观察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肥大细胞两种亚型的变化,探讨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术后第二天治疗组给予辛伐它汀2mg/kg干预,并于术后7天给予治疗组和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制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动物模型,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35天后测定肺动脉压力.取右下肺组织,用抗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和抗类糜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实验组与正常组之间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一般病理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肺组织中动脉管壁明显曾粗,有新生血管形成.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治疗组也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较治疗组也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总数(类胰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及类糜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肥大细胞在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合并野百合碱腹腔注射成功地建立了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已有文献报道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的总数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对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的思路.

  • 哮喘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IL-8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与类糜蛋白酶活性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华;何韶衡;迟秀丽;陈萍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tryptase)、白介素-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活性及相关性. 方法: 分别取健康人、哮喘急性期中度和重度患者各30例,静脉抽取抗凝血. 在UniCAP 100 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tryptase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8, eotaxin水平. Chymase活性测定:使用琥珀酰-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酰苯氨(SAAPP)做为底物,采用酶标仪在410 nm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变化. 结果: 急性期哮喘患者血浆tryptase (2.8 μg/L)值与对照组(1.2 μg/L)比较明显升高(P<0.05);IL-8值(141.5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6.5 μg/L)(P<0.05);Eotaxin值(154.9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49.9 μg/L)(P<0.05). 18.3 %的哮喘患者血浆chymase活性[(109.9±132.0) nkat]高于对照组(0 nkat),其活性可被类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和α1-AT分别抑制87.0%和88.2%. IL-8与Eotaxin之间存在弱相关性(r=0.4, P=0.046);Tryptase, Eotaxin, IL-8与血涂片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介质均参与中、重度哮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其中,肥大细胞既可通过其分泌的介质如tryptase和chymase直接在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中起作用,也可分泌一些趋化因子如IL-8,eotaxin等,通过募集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其它炎症细胞而间接起作用,肥大细胞在哮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