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进展

    作者:水清;齐海

    食管吻合口瘘(esophageal anastootic leakage,EAL)是食管切除、食管重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术后死亡和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EAL的发生率为1.0%-3.0%,死亡率为31.6%~71%[2],国外文献报道EAL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0%~25%和5% ~ 35% [3-4].EAL的成功治疗,对医师和患者都是挑战.下面将近年来EAL防治的有关文献作如下综述.一、EAL的定义[5]吻合口瘘的定义是指食管与胃肠吻合不严密或愈合不佳而发生的瘘,有的在悬吊或包埋吻合口时,缝线过深、过紧造成胃或食管穿孔,也称为瘘,有的作者提出吻合口区瘘更恰当.贲门或胃断端封闭不严密或胸胃缺血坏死后穿孔后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吻合口瘘相似,临床不易鉴别.

  • 调节性T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龙;汤建平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和1型糖尿病等,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出现异常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机体有一系列控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机制.克隆消除是免疫系统发展过程中第一位的选择机制,又称阴性选择.克隆消除是一种中枢耐受,它可以将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的T细胞进行清除.但是,这一机制并不彻底,一些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以从这一消除机制中逃逸,从而进入外周系统造成全面破坏.为了调节这些可能产生自身损害的T细胞,机体在外周系统产生了外周耐受,包括克隆无能、外周清除、免疫忽视和一系列调节性T细胞(Treg).当机体Treg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时,便会出现自身免疫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着重介绍Treg在RA中的作用.

  •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红;韩艳秋;王雪梅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及病理特征的不同,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病死率约为1.5/1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11~13位[1].随着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多数淋巴瘤可被临床治愈,或长期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早期诊断和准确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显像技术如CT、MRI和超声等是利用病变大小、形态及密度等改变做出判断,对可疑及正常大小的淋巴结、治疗后病灶周围残余肿瘤组织、瘢痕组织、肿瘤复发的鉴别及再分期等有一定局限性.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集机体功能、代谢显像技术与CT的解剖显像于一身,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和探查隐匿病灶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高准确性等优点[2],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监测.

  • SYNTAX评分及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丽;罗勇

    一、概述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目前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其治疗手段一般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即血运重建治疗).血运重建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这两种方案在临床运用中一直存在争议.以前认为CABG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措施,然而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和手术方式的改进,PCI的适用范围也明显扩大了.如何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2008年的ESC会议上,SYNTAX研究被首次提出并掀起了学术界的讨论热潮[1].它是第一个研究对比PCI和CABG治疗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的随机试验.对指导应用PCI和CABG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力成;王栋;王强修

    恶性肿瘤细胞经淋巴管道播散到邻近组织或者远处器官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发生淋巴结转移常标志着肿瘤的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淋巴管生长因子和淋巴管标志物研究的不断进展,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逐步深入,抗淋巴管生成研究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研究领域新的热点[1].为此,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一、肿瘤淋巴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family,VEGFs)是一族调节内皮细胞生长的因子,由几种在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分泌型糖蛋白组成.目前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即是该族成员.

  • 分化型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邢兰兰;陈松;李亚明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切除、131I治疗和长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TSH抑制治疗是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给予超过生理需要量的甲状腺激素以抑制垂体TSH的分泌,进而减少TSH依赖性癌肿的复发和转移,降低癌肿相关性的死亡.关于TSH抑制治疗及其抑制程度美国和欧洲临床指南尚未达成共识,而国内尚无临床指南,其可能带来的潜在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本文对TSH抑制疗法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分子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文建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是发源于胃肠道弥散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类肿瘤(包括"类癌"和APUD肿瘤),相对罕见,但其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临床对此类肿瘤的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为GEP-NETs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现综合国内外文献,就目前对其认识、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治疗进展做一系统综述.一、GEP-NETs命名与流行病学目前对GEP-NETs的命名,包括欧洲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均基于"GEP-NETs是一类上皮来源的,发生于胃肠道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分化的肿瘤"这一认识.见表1.

  • 肝特异性微小RNA-12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邢同京;姜丹凤;黄俊星

    微小RNA(MicroRNAs,简称为miRNAs)是一类长度约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结合而介导转录后调控,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个体的发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保守性和内源性.研究表明,miRNAs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不同,且多数miRNA基因位于与肿瘤形成相关性脆弱基因位点,推测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组织和(或)体液中的miRNA分子表达的变化可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价的判断指标,为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孔令秋;唐红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的心导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近年来在经食管超声和矩阵探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以其实时全容积成像和图像分辨高的特点,可立体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因而为心导管医师所青睐[2].RT-3D TEE为心脏内部结构的可视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野,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拟将RT-3D TEE在结构性心脏病心导管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起搏参数优化现状

    作者:谷佳佳;徐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伴有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已经明确.但有约30%的患者CRT术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恶化,称之为CRT无应答.而影响这部分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及术后起搏参数优化.目前,起搏参数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14]术后房室(atrioventricular,AV)间期和室间(interventricular,VV)间期的优化可提高CRT治疗的应答率,甚至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就当前AV间期和VV间期的优化方法及其价值予以综述.一、AV间期优化的方法AV间期的优化有多种方法,其中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心室大压力差与大时间差之比(dP/dTmax)准确性高,但为有创检查,而在超声指导下优化因具有无创、方便等优点,目前为使用多的优化方法.近,基于程控仪自动检测和运算的间期优化法已被应用于临床.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早发冠心病

    作者:赵青;张抒扬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ythematosus,SLE)是好发于年轻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外周循环高滴度自身抗体、局部组织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全身炎症细胞、促炎因子的激活.此类患者虽然缺少传统意义上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危险因素,但心血管事件所致死亡率却显著升高,甚至有学者将其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由此可见,传统危险分层不足以评价SLE并发冠心病的风险,而明确疾病本身对于心血管的危害也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SLE病理状态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筛查、预防和治疗措施,并对早期诊断的获得提出新思路.

  • 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王海玲;赵利辉;张晟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甲状腺超声的应用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几项研究表明,通过触诊4% ~ 8%的患者被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使用超声发现19% ~67%有结节,尸检标本中发现50%有结节[1-4].通过细针抽吸活检,这些结节中有9% ~15%被发现为恶性肿瘤[1-5].根据近的报道,同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已成为中国妇女较为常见的癌症.甲状腺结节在老年、女性、碘缺乏和颈部辐射史患者中特别常见.甲状腺结节较少引起局部压迫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若出现症状应进行相应处理.然而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在于检测出恶性肿瘤,不论大小,恶性结节在甲状腺结节中大约占5%[6].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增加的有关风险因素包括以前的辐射史,甲状腺髓样癌家族病史或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杜璠;葛郁龙;贾佗;马军峰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区域的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髋部骨折的31% ~51%,全身骨折的1.4%[1-2],临床中常见年轻人及老年人群,前者多系高能量损伤,后者多是在骨质疏松基础上的低能量创伤所致.一般的治疗分为卧床牵引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卧床牵引治疗要求卧床时间长,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愈合率低,病死率高.早期手术干预能稳定骨折,尽快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所以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3].故本综述着重介绍近年国内外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进展,主要探讨手术治疗的种类、各种术式、内置物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为日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内置物的选择作参考.

  • 肝门部胆管癌20例术后腹腔感染分析

    作者:吴志宏;金鑫;徐明月;吕少诚;王学栋;史宪杰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20例肝门部胆管癌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治愈,治愈率为90.0%,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0例腹腔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阳性菌25例次,其中,位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粪肠球菌感染7例次,占28.0%,大肠埃希菌感染5例次,占20.0%,屎肠球菌3例次,占12.0%.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比较多,故充分重视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正确进行术前评估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方法,对减少术后腹腔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作者:周南;周晓虎;付万林;周锦;金强

    目的 对比观察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全麻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40例,年龄65~80岁.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T)组和SLIPA喉罩(S)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或置入喉罩前(T1)、插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2)、插管或置入喉罩后3 min(T3)、拔管或拔出喉罩前(T4)、拔管或拔出喉罩即刻(T5)、拔管或拔出喉罩后3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Paw);计算全麻药应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和拔管/喉罩时间;观察呛咳、反流误吸、声音嘶哑、咽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两组T1时点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T组T2与T1比较、T5与T4比较,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P<0.05);两组各时点SpO2 、PET CO2和Paw无统计学差异.与T组比较,S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喉罩时间明显缩短(P<0.05),呛咳和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SLIPA喉罩较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药用量小,苏醒和拔管时间短,并发症少.

  • 妊娠子宫原发性骨外软骨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舟;王强修;赵苗青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骨外软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1例妊娠子宫原发性软骨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和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39岁,肿瘤发生于足月妊娠产妇的子宫浆膜下.巨检:肿瘤呈分叶状,界清,灰白,质硬,局部可见黏液变性及钙化.镜下:肿瘤由成熟透明软骨组成,软骨组织呈小叶状排列,小叶间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区域见间质纤维化及黏液变性,小叶中央及周边局部可见钙化灶.结论 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骨外软骨瘤极罕见,诊断要结合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其发生可能主要与腹膜下软组织内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及增生有关.

  • 眼睑肌阵挛失神癫痫四例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分析并文献回顾

    作者:康涛;刘红磊;刘永红;王金香;王晓丽;邓艳春

    目的 探讨眼睑肌阵挛失神癫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对4例眼睑肌阵挛失神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特点以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并行文献回顾加以总结.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眼睑肌阵挛及或眼球频繁向上滚动、伴短暂失神,脑电图伴频繁的高波幅的3~6 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放,常由强光下合眼或闪光刺激诱发.发病至确诊时间为0 ~14年不等,其中3例因出现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就诊后行视频脑电监测时方确诊.病理波多位于前额、额、前颞、中线额导,枕导亦可见,但以额导显著.结论 眼睑肌阵挛失神癫痫由于复杂的症状学和抗癫痫药物的影响所致的脑电变化的遮蔽,常导致漏诊,规范的询问病史及常规行视频脑电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 丹参川芎嗪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的影响

    作者:郑振国;潘荣荣;旅英;张妍;周旭晨

    目的 评价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静脉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对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系诊断为NSTEMI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2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他汀降血脂,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酯药物扩血管等)的前提下,治疗组患者在PCI术前接受丹参川芎嗪治疗3~7d.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罪犯血管TIMI及TMP血流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入院时心肌标志物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前罪犯血管基础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7.7% vs.47.3%,P=0.025,50.0% vs.30.9%,P=0.036.治疗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83.9% vs.65.5%,P=0.021,79.0% vs.52.7%,P=0.003.治疗组术后Tpn-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86±0.24)μg/L vs.(2.04 ±0.33) μg/L,P=0.006].结论 NSTEMI患者在接受PCI术前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有效改善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术中对心肌的损伤,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 增加左心室和(或)心脏前壁区域作为危及器官在左侧乳腺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保护心脏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红;柳栋;谭文勇;胡德胜

    目的 在左乳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中增加左心室(LV)和(或)心脏前壁区域(AMT)作为危及器官(OAR)可降低心脏照射剂量达到保护心脏的目的.方法 随机选取10例左乳癌接受保乳术后及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放射治疗计划的CT图像设计1个适形切线野(TF)的治疗计划和4个IMRT计划[包括IMRT(H)、IMRT(H+AMT)、IMRT(H+LV)、IMRT(H+ AMT+ LV)计划].OAR包括心脏、LV、AMT、左右肺和右侧乳腺,并比较计划靶区(PTV)、心脏、LV、AMT、左右肺和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结果 与TF计划相比,在IMRT(H+AMT)、IMRT(H+LV)、IMRT(H+AMT+ LV)中,心脏的平均剂量降低均不明显,而AMT和LV的平均剂量分别降低18.7% ~45.4%和10.8% ~37.4% (P<0.05).心脏、AMT和LV的大剂量分别降低18.6% ~35.3%、22.0%~45.1%和23.5% ~45.0% (P <0.05),高剂量体积(≥V12,>V11和>V10)均明显降低,而心脏、AMT、LV和左右肺、右乳的低剂量区(V5)均明显增加.与IMRT(H)计划相比,在IMRT(H+AMT)、IMRT(H+ LV)、IMRT(H+ AMT+ LV)中,心脏、AMT和LV的平均剂量分别降低17.5% ~21.5%、25.2% ~29.8%和22.8% ~29.8% (P <0.05);大剂量分别降低13.6% ~20.6%、23.1%~29.6%和17.3% ~29.1% (P <0.05),而左右肺和右乳的剂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左乳癌保乳术后IMRT计划中增加AMT或LV作为OAR均可明显相同程度降低心脏、LV、AMT的大剂量和平均剂量,由于LV有较为明确的解剖结构,推荐增加LV作为OAR.

  • 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六年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梁飞立;何艳英;黄绍标;郑培衡;邓梅花;何燕;苏齐鉴

    目的 分析广西横县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寿命表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176例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年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7例,总病死率15.34% (27/176).第1~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9.00%、81.00%、74.00%、65.00%、65.00%、65.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壮族死亡危险度比汉族高(HR=7.328,95% CI:2.861~18.771),WHO临床Ⅰ期或Ⅱ期死亡危险度比Ⅲ期或Ⅳ期低(HR=0.246,95% CI:0.103~0.586),血红蛋白低者死亡风险度较高(HR=0.977,95% CI:0.957~0.997),CD4细胞计数低者死亡危险度较高(HR =0.995,95% CI:0.991~1.000).结论 广西横县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低,HIV临床Ⅲ期或Ⅳ期、血红蛋白低、CD4细胞计数低、壮族是影响本组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壮族患者可能是提高该县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关键.

  • 不同浓度肝素在临时性透析导管封管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红旗;周璇;蔡青;韩淑静;李艳;王瑞;李玲

    目的 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透析结束时使用1.25%、2.5%、5%肝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出血、导管血栓,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 (1)1.25%肝素组19例患者,平均使用45导管日,有5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33例患者,平均使用5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组25例患者,平均使用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3)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1.25%肝素组出现导管内血栓例次较其他两组多,其中1例患者导管失功,更换导管.(4)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5%肝素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7×104/μ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25%肝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且易感染.而2.5%肝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作一次性封管用.

  • 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

    作者:朱海峰;周懿之;何绍旋

    目的 比较盐酸托烷司琼多种给药方式对于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60例骨科四肢长骨创伤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者Ⅱ级,PCA泵中芬太尼为20μg/kg,加生理盐水配至总容量100 ml;盐酸托烷司琼预防用药按随机分组,Ⅰ组为术毕给予托烷司琼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Ⅱ组为泵内加入托烷司琼5 mg;Ⅲ组为术毕给予托烷司琼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泵内加托烷司琼3 mg.分别于术后1h、24h和48 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评分.结果 Ⅲ组PCA泵使用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明显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术毕予托烷司琼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之后接PCA泵(泵内加托烷司琼3 mg),可在术后12 h和48 h内有效地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此方法优于术毕单次托烷司琼5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然后接PCA泵或PVA泵内加入5 mg托烷司琼.

  • 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两种方法的临床比较

    作者:朱蔚琳;张学刚;黄爱兰;叶凤青;胡彦艳

    目的 比较两种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方法对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成年换瓣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常规肝素中和组,停机后一次予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肝素比率为1.2∶1),必要时根据ACT结果追加;Ⅱ组为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组,停机后先予鱼精蛋白/肝素为0.8∶1中和,再微泵维持(50 mg/h).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测定中和后10 nin、30 min、术毕ACT时间;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鱼精蛋白中和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和前、中和后10 min、术毕A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后30 minⅠ组ACT明显较Ⅱ组延长(P=0.000);术中出血、输血量、关胸时间Ⅰ组优于Ⅱ组;术后6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中和后Ⅱ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P =0.000),Ⅰ组中、重度不良反应5例,Ⅱ组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 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策略使关胸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用血量、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均减少.

  • 黛力新联合坦洛新治疗合并抑郁症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00例

    作者:欧阳海;谭艳;王万荣;谢子平;王澍弘;康照鹏

    目的 评价黛力新联合坦洛新治疗合并抑郁症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对400例合并抑郁症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8周观察:A组200例,黛力新联合坦洛新治疗8周;B组200例,安慰剂联合坦洛新治疗8周.在4周末、8周末,分别计算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末、8周末黛力新组NIH-CPSI总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6.17分和12.33分,HAMD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6.86分和12.06分.安慰剂组NIH-CPSI总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2.78分和5.86分,HAMD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4.45分和6.35分.黛力新组NIH-CPSI总分和HAMD评分下降幅度比安慰剂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81.5%,安慰剂组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黛力新联合坦洛新治疗合并抑郁症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稳定、安全可靠.

  • 输尿管镜下套石篮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余小祥;王强;周大庆;莫曾南;李文刚;王坚;张瑞明;刘尚文;何猛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套石篮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6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套石篮联合钬激光治疗.结石距离肾门1 ~~8 cm.同侧肾无积水17例,轻度积水63例,中度积水58例,重度积水30例.结石周围有息肉包裹47例,结石大小约0.5 cm×0.6 cm~ 1.9 cm×1.2 cm,平均大小约1.2 cm×0.8 cm.结果 1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输尿管黏膜撕脱,输尿管断裂,感染性休克,漏尿等并发症.1例输尿管部分穿孔,3例患者虽有直径超过0.3 cm结石上移到肾上盏,通过套石篮成功取出,有5例患者碎石取石过程中部分直径超过0.3cm结石上移到肾中下盏未能取出,总碎石取石成功率97.0% (163/168).手术时间16 ~79 min,平均36 min.术后住院时间1 ~5d,平均2d.结论 输尿管镜下套石篮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行,碎石取石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博;朱平先;吴清华

    目的 通过与同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疗效判断.方法 选自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非选择性连续患者81例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临床怀疑冠心病6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18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评价结果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来描述.结果 临床怀疑冠心病63例受检者,基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7%,阳性预测值为87%,阴性预测值为98%,准确度为96%.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50%)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6.6%,阳性预测值为85.9%,阴性预测值为97.8%,准确度为95.4%.对重度(≥75%)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4%.在18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中,共置入28枚支架,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为25枚,占89%.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阳性预测值为7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92%.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及有无再狭窄能作出良好评价,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及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手段.

  • 1H-MRS测定肝脂肪含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趋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芳;万凯明;韩敏;胡明秀;李长富;沈洪;孟令平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MR氢质子波谱(1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患者3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5例)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验和MRI检查,肝纤维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数值.MR检查包括常规扫描序列(轴位FSE T2WI抑脂序列、GRE同/反相位T1WI)及1H-MRS.1 H-MRS采用单体素点分辨选择性波谱(PRESS)序列,不抑水技术.测量水和脂质波峰下面积,计算脂质相对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肝内脂肪含量减低(P<0.05);菲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A、LN、PCⅢ、CⅣ的值明显增大(P<0.05);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肝纤维化趋势,1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是判断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

  • 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及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海;王宇;杨红春;田云鸿

    目的 探讨预测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因素,并探讨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93例(甲组),无微血管侵犯的患者54例(乙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测微血管侵犯及早期复发的因素,随访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分析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ROC曲线评价预测微血管侵犯和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是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肿瘤直径越大越容易出现微血管侵犯(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大体分型、微血管侵犯是预测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2年)的独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0.727.肿瘤大体分型级别越高或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手术后易早期复发(P <0.001).结论 术前明确肿瘤分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可以推测患者预后,并对术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乳腺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BOLD-MRI成像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敏;翟晓辉;王莹;金木兰;郭晓娟;李杰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Iα)在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检查测定乳腺肿瘤组织BOLD参数R2*值,探讨乳腺癌中R2*值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1~12月我院乳腺手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知情同意后于3.0T磁共振仪行BOLD-MRI检查,测定肿瘤R2*值.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所有患者组织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HIF-1 α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BOLD-MRI信号与HIF-1 α的表达关系.结果 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表达率为62% (31/50),在纤维瘤中未检测到其表达(0/10).浸润性导管癌组中,HIF-1α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及P53表达无关,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组HIF-1α表达率明显高于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组(x2=10.595,P=0.001).BOLD-MRI分析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组R2*值为(24.4±4.7)Hz,而浸润性导管癌组R2*值为(53.3±17.6)Hz,乳癌组R2*值高于纤维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23,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IF-1α的表达与组织的R2*值呈正相关(r=0.512,P=0.000).结论 HIF-1α在乳腺良性肿瘤中不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BOLD-MRI可能成为评价乳腺肿瘤氧合水平的方法.

  • 瞬时弹性超声与多参数模型联合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曲加祥;刘立新

    目的 通过分析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值和APRI、FIB-4、FibroIndex 3个肝纤维化多参数模型单独、联合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为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一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各种病因的肝纤维化患者55例、肝硬化患者51例,检测ALT、AST、G、PLT,根据公式计算APRI、FIB-4、FibroIndex 3个模型值,同时行FibroScan检查.分析FibroScan值、APRI、FIB-4、FibroIndex 3个模型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评价FibroScan与3个模型单独、联合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中,由肝纤维化组到肝硬化组,所测的FibroScan、APRI、FIB-4、FibroIndex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APRI、FIB-4、FibroIndex与FibroScan值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8,0.471,0.464,P均<0.05).APRI、FIB-4、FibrIndex 3个模型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825、0.826,0.7≤AUC≤0.9,诊断价值均为中等.FibroScan诊断的AUC为0.867,高于APRI、FIB-4、FibroIndex 3个模型中的任何1个.APRI、FIB-4、FibroIndex 3个模型与FibroScan联合后,AUC值分别提高到0.885、0.895、0.884,诊断准确度明显提高.如将FibroScan与3个模型同时联合,可将AUC值提高到0.906,诊断准确度已达到高度.结论 FibroScan分别与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具有正相关关系.FibroScan、APRI、FIB-4、FibroIndex 4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 超声二维应变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

    作者:于妍洁;林萍;张丽;赵久阳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颈总动脉不同时期各项参数变化,探讨此二者在早期预测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4个病例组:A组:肾功能代偿期;B组:肾功能失代偿期;C组:肾功能衰竭期;D组:尿毒症期)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2DS成像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动脉僵硬度参数(β)及PWV,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F患者颈动脉的IMT、PWV、β随肌酐的上升而逐渐增高,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均高于B组(P<0.05);D组高于C组(P<0.05);其中B、C、D组的IMT、PWV均高于A组(P<0.05).PP随肌酐的升高变化趋势为对照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B组和C组(P<0.05).进入肾功能失代偿期颈总动脉β和PWV明显增大(P<0.05),β和PWV均与PP显著相关.结论 CRF患者颈动脉PP、β和PWV等指标均能反映动脉壁弹性,但β和PWV的改变早于PP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进一步促进PP增大.2DS和PWV可以对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测.

  • Tei指数在评估孤立性心包积液胎儿心功能中的价值

    作者:胡智安;韩鄂辉;张频;朱静安;吕志红;洪玮;王从农;喻磊;黄娅娟

    目的 测量妊娠中晚期孤立性心包积液胎儿心脏的Tei指数,观察与胎龄的关系,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性心包积液的胎儿51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左、右心室的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根据公式计算Tei指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Tei指数与胎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的Tei指数随胎龄增大而减小,少量心包积液胎儿Te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量及大量心包积液胎儿Te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常妊娠中晚期胎儿心脏的心肌做功指数随胎龄的增大明显改善,妊娠中晚期有少量心包积液的胎儿心脏心肌做功指数正常,而中量及大量心包积液胎儿的心脏心肌做功指数减低;Tei指数测量方法简单、快捷、可靠,是评价妊娠期心包积液胎儿心功能和预后的理想指标.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6表达及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晨;王慧芬;胡瑾华;段学章;万谟彬;辛绍杰

    目的 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在初治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组44例HBV相关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H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CD39+Treg细胞频率、CTLA-4+ Treg细胞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对上述44例HBV相关ACLF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随访,动态观察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CD39+ Treg细胞频率、CTLA-4+Treg细胞频率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 HBV相关ACLF组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CD39+ Treg细胞频率、CTLA-4+ Treg细胞频率、血清IL-6水平均高于CHB组、健康对照组(P均<0.01).HBV相关ACLF组中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分别与Scr、MELD分值呈正相关(r=0.333,P<0.05;r=0.388,P<0.01);血清IL-6水平分别与TBIL、Cre、MELD分值、MELD-Na分值呈正相关(r=0.470,P<0.01;r=0.454,P<0.01;r=0.520,P<0.01;r =0.506,P<0.01),与Na+呈负相关(r=-0.348,P<0.05).HBV相关ACLF组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血清IL-6水平基线值较高的患者3周内均死亡.3周随访显示好转组患者MELD分值、MELD-Na分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清IL-6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组患者MELD分值、MELD-Na分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呈先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血清IL-6水平呈先逐渐上升后短暂下降趋势.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紊乱,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血清IL-6水平基线值高的患者预后差,3周内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呈上升趋势、血清IL-6水平呈下降趋势的患者近期预后较好.

  • 白藜芦醇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及作用机制

    作者:左惠荣;司瑞;党晶艺;王亚斌;张荣庆;郭文怡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在抑制缺氧/复氧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 h/4 h)、缺氧/复氧+白藜芦醇组(H/R+ Res).白藜芦醇分别选择5、10、20、30、40 μmol/L浓度,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以确定药物的适浓度,确定适浓度后进行后续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 h/4 h)、H/R+白藜芦醇组(适浓度20 μmol/L)、H/R+白藜芦醇(适浓度20 μmol/L)+ LY294002(20 μmol/L)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缺氧/复氧组(H/R,2 h/4 h)相比,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20 μmol/L白藜芦醇组出现明显保护作用(P<0.01);LY294002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 <0.05,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 320排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初步探讨

    作者:丁娟;孙钢;李国英;朱士芳;李胜辉;李理

    目的 初步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临床价值及优势.方法 对3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8枚支架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应用3分法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参照,评价320排CT诊断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48枚支架及支架内管腔均可以显示并满足诊断要求.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2.31% (12/13)、97.14% (34/35)、92.31%(12/13)、97.14%(34/35)及95.83% (46/48).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再狭窄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CD133在未分化甲状腺癌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关明媚;梁伟;陈文激;刘国龙;翁成荫;毛海波

    目的 探讨CD133与未分化甲状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联系,为新的治疗方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株中的CD133阳性百分比,采用磁珠分离技术分离CD133阳性及CD133阴性亚群细胞,分别用RT-PCR技术检测OCT-4基因表达,并观察其肿瘤细胞球的形成.结果 CD133阳性细胞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株中占8.9%,CD133阳性细胞的OCT-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D133阴性细胞(P<0.05),且更容易形成肿瘤细胞球,提示CD133阳性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比CD133阴性细胞强,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结论 CD133阳性可能是未分化甲状腺癌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之一.

  • 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费洪华;董彦军;王家安;翟木绪

    目的 调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不同体重指数(BMI)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以探讨BMI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查体中心5175例BMI≥18 kg/m2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取血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肝炎相关检查,同时行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推荐2010年修订版的临床诊断标准,MS诊断符合改良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统计不同BMI下NAFLD和MS的患病情况.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MS和NAFLD总检出率分别为20.8%和22.5%,肥胖人群MS和NAFLD总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42.8%,40.3% vs.3.8%,9.3%;P均<0.0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群,随着BMI水平的增高,血压增高、FBS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MS检出率均有显著上升(女性x2=198.8,79.9,143.6,356.0;男性x2=323.9,63.9,291.3,659.2;P均<0.01);而低HDL-C检出率显著降低(女性x2=99.8;男性x2 =33.9;P均<0.01).进一步对无其他MS相关组分的人群分析发现,随BMI增高NALFD检出率显著上升(x2 =18.2或68.8,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血压升高、FBS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分级是NAFLD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2.347、3.369、1.378、1.787、1.389、1.264,在其他变量不变情况下,BMI每升高5 kg/m2,NAFLD发病风险增加3.369倍.结论 超重或肥胖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BMI作为衡量整体肥胖的公认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对NAFLD发病具有预测价值.

  • TIPE2 mRNA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万菊;乌琳琳;韩玉刚;马万山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 (TIPE2) mRNA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6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外周血TIPE2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并观察胃部的炎症活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TIPE2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PE2 mRNA和hs-CRP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r=0.8897,P<0.01).TIPE2 mRNA与胃部炎症的活动性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162,P<0.01),并且不同活动性胃炎之间TIPE2 m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IPE2 mRNA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且与炎症活动性有关系.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模拟失重状态对女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

    作者:王兵;贾化平;梁会泽;何薇薇

    目的 通过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无创检测模拟失重状态女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参数,评价模拟失重状态对女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拔22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19~ 23岁,平均21岁.通过-6°头低位持续卧床限动模拟失重状态,持续21 d.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参数,检测时间点为模拟失重开始前3d、模拟失重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及模拟失重结束后第3天.测量参数为双侧颈总动脉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膨大指数(AI),比较模拟失重前、中、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2名女性志愿者均完成了模拟失重试验任务,因4名志愿者部分数据缺失,实际获得18名志愿者ET检测的双侧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完整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模拟失重过程中及模拟失重后,右侧颈总动脉Ep、β、PWV及AC与模拟失重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别,模拟失重过程中AI与模拟失重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左侧颈总动脉Ep、β、PWV及AC与模拟失重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别,模拟失重第1、3天,左侧颈总动脉AI与模拟失重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短期模拟失重对女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参数无明显影响,提示模拟失重下,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维持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对稳态.

  • 人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孙兆刚;付鹏;刘爱华;王静波;孙新六;刘兴田

    目的 构建人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性能,以便应用过表达技术进一步研究MEF2C的功能.方法 以人MEF2C基因序列为模板合成其编码框序列,通过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和Nsi Ⅰ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将MEF2C插入慢病毒载体质粒LV5-GFP,构建人MEF2C基因重组慢病毒质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与包装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T,进行慢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病毒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PCR方法检测MEF2C mRNA的过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5-MEF2C-GFP,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形成假慢病毒颗粒;浓缩假病毒后测定其滴度为2×109 TU/ml;以复感染系数MOI为5感染293T细胞,感染效率在70%以上.PCR证实感染带有目的基因假病毒的293T细胞表达MEF2C mRNA的水平较感染阴性对照病毒的293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1.93,P=0.000).结论 成功构建MEF2C慢病毒表达系统,为应用过表达技术探索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的体外表达与纯化

    作者:金博;李楠;吴凯;张林;王艳梅;翟俊山;朱超慧;宋久刚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HCV NS3)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全长蛋白.方法 克隆HCV NS3的核酸序列3420-5312位点,插入pQE-11质粒的Bam H1限制性酶切位点,将此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筛选阳性克隆,将含有额外拷贝的argU、ileY和leuW的tRNA基因的pACYA质粒引入HCV NS3表达系统以提高HCV NS3蛋白的表达量.收集培养扩增的大肠杆菌菌体,用卵白溶菌酶裂解,收集含有HCV NS3重组蛋白的不溶性包涵体,将包涵体充分洗涤后,溶于含10 mmol/L二硫苏糖醇的缓冲液中.释放的可溶性蛋白用SDS-PAGE电泳分离、洗脱,用离心过滤方法浓缩,乙醇沉淀,重复洗涤去除内毒素.结果 用此方法克隆的HCV NS3全长基因片段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为69 kD.含有额外拷贝的argU、ileY和leuW的tRNA基因的pACYA质粒引入HCV NS3表达系统后,HCV NS3蛋白的产出率可提高10倍以上.此方法生产的NS3纯化蛋白质产量,每升培养物为40 mg.内毒素含量低于20 EU/mg NS3蛋白.结论 HCV NS3与HCV的免疫逃逸及感染的慢性化有密切关系,是HCV的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究的重要靶点,全长HCV NS3蛋白的体外合成为HCV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 成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超声诊断评价

    作者:张毅;王新生;王正滨;袁梅;孙立江;李玉军

    目的 探讨成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病变(AUPJO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4例AUPJO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膀胱高度充盈状态下腹部超声检查法,分析AUPJOD的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94例患者共102侧AUPJOD中,右侧51例,左侧35例,双侧8例.临床病理学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UPJ)结石36例(38侧),单纯性UPJ狭窄16例(17侧),术后UPJ狭窄8例,UPJ癌8例,结缔组织纤维条索压迫UPJ4例(6侧),UPJ周围转移癌及囊肿压迫UPJ各4例,输尿管高位附着和肾结核各3例、迷走血管压迫UPJ 2例(3侧)、UPJ息肉2例、UPJ瓣膜2例(3侧)、UPJ迂曲2例(3侧).AUPJOD的超声特征为肾窦不同程度的分离扩张,UPJ呈截断性改变,输尿管无扩张.肾积水轻度37侧(36.27%)、中度42侧(41.77%)和重度23侧(22.55%).超声对AUPJOD的定位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8.04% (100/102),病因诊断与临床病理学符合率为82.35% (84/102).结论 AUPJO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是以结石、狭窄和肿瘤等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超声对AUPJOD的病因和定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UPJ迂曲、瓣膜、迷走血管和纤维条索压迫以及UPJ息肉等引起的AUPJOD,超声不能明确诊断,需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 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手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卢欣;徐意瑶;杨华瑜;桑新亭;赵海涛;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毛一雷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HCC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中心收治HCC术后复发并再次施行肝切除手术共25例,全部病例再次手术前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为肝内复发并除外肝外转移,术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进行随诊;再次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结果 根据首次手术术后复发时间分为两组,术后12个月内复发17例,再次手术后12个月内再次复发16例,复发率94.1%;术后复发时间超过12个月病例8例,再次手术后12个月内再次复发2例,复发率25.0%,两组首次手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复发后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x2 =11.091,P=0.001;x2=4.864,P=0.027;x2=9.694,P=0.002);再次手术时12个月内复发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12个月以上复发组[(48.5±10.0)岁vs.(55.6±8.2)岁,t=-2.416,P=0.019].结论 HCC术后早期复发提示再次手术预后不佳,复发率高,12个月内复发病例特别是年轻病例不宜过早进行再次手术;复发时间超过12个月的HCC病例再次手术后1年复发率较低、预后好,应采取积极治疗.

  • 他克莫司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瑞婧;李荣山;白波;邵珊;杨鹏;雒娇娇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 及p27kip1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和他克奠司处理组,他克莫司组设为三个组(浓度分别为10 μmol/L、25 μmol/L、50μmol/L).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他克莫司组处理12 h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他克莫司组分别作用12、24、48 h后系膜细胞的上述三种蛋白质及与其结合的CDK2和CDK4的表达情况;选择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时间点(12 h),Western blot检测上述三种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1)作用12 h,他克莫司组均能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2)作用12、24、48 h,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 μmol/L他克莫司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抑制因子p27kip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浓度为25、50 μmol/L时,cyclin D1及cyclin E明显降低,p27kip1表达明显升高,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且相同浓度的他克莫司在作用三个时间点后,cyclin D1、cyclinE及p27ki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3)作用12 h,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μmol/L他克莫司对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浓度为25、50 μ mol/L时,CDK2、CDK4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一定浓度的他克莫司可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林雪;陈军;赵益林

    目的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YST)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CVST患者中,病变位于横窦3例,上矢状窦2例,乙状窦1例,直窦2例,同时累及横窦及乙状窦4例,同时累及横窦及矢状窦1例;急性期发病者7例,亚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CT平扫显示静脉窦密度增高或条状低密度影,MRI平扫显示静脉窦内信号异常,CT与MRI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MRV可直接显示受累静脉窦变细、不连续、充盈缺损或不显示以及侧支循环形成.11例CVST患者发生继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 对于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并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者,无论伴或不伴神经系统症状,都应警惕CVST,同时结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 顺铂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老年肺癌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杜楠;赵辉;王海滨;李晓松;付艳;范忠义;陈殿君;孙君重;高珂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水患者的疗效和监测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胸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组(贝伐组,n =36)和腔内单纯顺铂组(顺铂组,n=34).同时设30例良性胸腔积液对照组.贝伐组在胸腔内注入顺铂(DDP)60 mg和贝伐珠单抗300 mg.顺铂组除不加入贝伐珠单抗外,其余同贝伐组;同时,各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胸腔积液VEGF和CEA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可评价的70例老年患者中,贝伐组总有效率为83.33%,顺铂组为52.9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组治疗前后比较,胸腔积液VEGF和CEA水平明显降低(P<0.01).贝伐组胸腔积液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顺铂组,其疗效明显强于顺铂组(P<0.01).贝伐组中,VEGF阳性者有效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P<0.01).两组患者Ⅲ和Ⅳ级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耐受良好.恶性胸腔积液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结论 胸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且安全,而且,胸腔积液VEGF表达对监测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血压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马丽娜;冯明;李耘

    目的 了解抗抑郁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血压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对我院内科6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氨氯地平片5 mg/d)和治疗组(氨氯地平片5 mg/d和西酞普兰20 mg/d)两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收缩压(24 h SBP)、24h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SF-36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24 h SBP[(128.74±3.79) mm Hg vs.(139.42±10.19)mm Hg]、24 h DBP[(72.10±7.65)mm Hg vs.(78.64±8.03)mm Hg]、dSBP[(130.81±4.50) mm Hg vs.(143.39±12.32)mm Hg]、dDBP [(76.03±9.46) mm Hg vs.(81.53±9.20)mm Hg]、nSBP[(126.94±3.69)mm Hg vs.(136.53±9.03)mm Hg]、nDBP[(68.52±6.89)mm Hg vs.(75.44±7.57) 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生命质量除生理功能之外其余各维度均升高(生理机能70.84±9.90 vs.62.31±10.16,躯体疼痛74.71±8.51 vs.63.33±8.48,总体健康62.19±8.39 vs.50.64±7.07,活力64.03±8.26 vs.56.11±6.82,社会功能70.94±6.94 vs.62.92±7.46,情感职能70.32±6.93 vs.62.14±8.18,心理健康69.94±6.44 vs.61.69±8.83,总分68.70±3.29 vs.60.40±3.40,均P<0.01).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重视抗抑郁治疗.

  • 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爱华

    目的 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化疗后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化疗联合自身DC-CIK细胞治疗25例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单纯化疗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IFN-γ及IL-4水平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I4+、CD3+ CD56+T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值上调,CD8+T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D4+ CD25+ CD1271owTreg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单纯化疗后CD3+、CI4+、CD8+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I4+ CD25+ CD127lowTreg下降(P<0.01);IFN-γ和IL-4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辅助手段之一.

  • 自身抗体及生化学指标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筛查及诊断的意义

    作者:韩丽利;路遥;张艳丽;申戈;张璐;邱国华;吴云忠;杨民;李明慧

    目的 回顾分析肝脏穿刺病理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人群的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的特点,为我国AILD的筛查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65例AILD患者,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其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39例,占6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14例,占21.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例,占7.7%;PBC-AIH重叠综合征7例,占10.8%.中年女性多见.生化指标发现AIH中,ALT、AST、TBA、TBiL、GLO、GGT、ALP、IgG、RA、γ球蛋白高于正常值的比例分布于54%~100%.39例AIH患者中ANA阳性比例较高,为87.2% (34/39),SMA的阳性比例较低,为10.3% (4/39),无抗微粒体肝肾抗体(LKM)阳性病例.39例AIH患者中,有9例未查,30例AIH中Ro-52、SS-A、SS-B、抗nRNP/Sm抗体(nRNP/Sm)、CENPB、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s)的阳性比例分别为26.7%(8/30)、13.3% (4/30)、13.3% (4/30)、3.3% (1/30)、6.7% (2/30)、3.3% (1/30)、6.7% (2/30). 14例PBC患者中,2例未查,12例PBC中AMA、AMA-M2的阳性比例分别为50% (6/12)、41.7% (5/12);Ro-52、CENPB、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Protein)阳性比例分别为25%(3/12)、25%(3/12)、8.3%(1/12).结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病患者,生化指标ALT、AST、TBA、TBiL、GLO、GGT、ALP、IgG、RA、γ球蛋白多项异常,要高度警惕AILD.非特异性抗体Ro-52、CENPB、SS-A阳性在AILD中占一定比例.ALP升高,即使自身抗体阴性也可以考虑AILD;TBA、TBiL升高,即使AMA-M2抗体阴性的患者也不能排除PBC;PBC-AIH重叠综合征中ANA、AMA、AMA-M2的阳性比例显著.对上述患者应早期行肝脏穿刺病理协助诊断.

  • 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行超声刀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江涛;王祎波

    甲状腺手术治疗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超声刀(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calpel,UAS)不仅应用于腹腔镜外科,因其有同时切割组织和止血的功能,有较小的热损伤效应、较少烟雾形成、没有神经肌肉的电刺激作用等优点[1-2],国外Miccoli等[3]认为,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超声刀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钳夹结扎手术方法.本研究旨在对超声刀手术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进一步评价超声刀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吴碧君;周苏晋

    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IPSVS)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血管异常.它是指肝内的门静脉分支与体循环的静脉分支直接沟通,会导致患者肝性脑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偶然发现IPSVS的患者逐渐增多[1-2],但目前,该病影像学表现的文献报道多以病例报道为主[3-4],笔者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遇到的8例IPSVS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发现有8例肝内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直接相通.8例病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33~ 68岁.临床表现:1例为胰尾癌并肝内多发转移,1例为肝功能异常,3例为健康体检,上述5例患者均意外发现IPSVS,临床病史无血氨增高、肝性脑病及肝脏基础病变.3例患者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史.

  • 渗透性髓鞘溶解症三例临床和MRI特点分析

    作者:柳青;李伟荣;郑宇飞;张艳华;林世钦;杨晓飞;陈晨

    渗透性髓鞘溶解症(osmotic myelinolysis,OM)包括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sis,EPM).1959年由Adams等[1]首先报道,以脑桥中央对称性的脱髓鞘改变为显著特点,类似病变还可以见于壳核,尾状核,丘脑,外囊,内囊,内侧膝状体,小脑,海马,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中脑等.首次报道的病例发生于慢性长期饮酒患者,近年来,在营养不良,肝脏移植术后及低钠血症快速纠正血钠的患者有较多报道.本文收集了2009 ~ 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3例经临床及MRI证实的OM患者,报道如下.

  • 单孔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温星桥;王喻;胡成;黄文涛;方友强;叶春伟;蔡燚;朱宝益;陶奕然

    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无功能性萎缩肾的常用术式[1].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是近应用于临床的新术式,传统腹腔镜肾切除术需要3~5个戳口,但LESS通过自然腔道或仅需单一的体表切口进行操作,减少了患者的伤口数,皮肤美容效果较佳[2-3],受到部分有美容需求患者的欢迎和选择.本组近期应用LESS开展无功能性萎缩肾切除术,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52.4岁(46 ~58岁),体重(61.3±13.7)kg.左侧2例,右侧4例.术前均有反复腰痛病史,均行CT、超声、ECT等检查,均因输尿管结石梗阻,输尿管结石大径平均22.5(18 ~32)mm,合并不同程度的肉芽梗阻;导致患侧肾脏呈萎缩性或巨大水囊样积水(图1A),平均大径(19.4±5.6)(16~35) cm.无合并严重感染.术前先行经皮患肾穿刺造瘘引流观察尿量,结合双肾核素扫描提示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为(3.5±4.2) ml/min,均<10 ml/min,确诊患肾功能丧失;对侧肾脏功能正常或代偿良好.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5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肖玲;王心;尚丽新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OSP)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发病时间将发生在妊娠34周之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因发病时间早,常合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增加围生期病死率发生,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以及急腹症等致病因素急性损伤24h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大多数产妇终因发生MODS而死亡,导致孕产妇发生MODS的主要原因有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感染及妊娠期脂肪肝等妊娠期特发性疾病[1-2].EOSP易导致心、肝、脑、肾和胎盘等多个脏器损害,受累脏器越多,孕产妇病死率越高.对于EOSP合并MODS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现将我院近2年发生的EOSP合并MODS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技术探讨

    作者:杨帆;时惠平;郭薇;马晓璇;史文倩;石进;方红;董世博;乔敏霞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急性ICVD占脑卒中患者的50%~80%.有效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对临床康复,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溶栓治疗[1]的核心是抢救缺血半暗带,及时、快速地获取缺血半暗带和供血动脉血管信息,可指导早期、有效地进行临床干预.CT灌注(CT perfusion,CTP)是评价脑血供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既往多采用单层或数层脑CTP成像,由于Z轴覆盖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对全脑作出整体血流动力学评价,容易造成脑干及半卵圆中心病变漏诊.随着CT技术的发展,宽探测器CT已经可以实现低剂量全脑CTP[2-3],显示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并可同步进行动态脑CTA,这两种技术的有效结合对评价脑组织整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对ICVD进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320排动态容积CT低剂量全脑CPT联合CTA一站式扫描技术进行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方法学依据.

  • 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付焱;李恒;金曙;黄东;刘全;孙敏;但超;汪胜胜

    近年来,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双镜联合)技术已逐渐成为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这一技术充分发挥了双镜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宽了胃肠道疾病的微创应用范围.双镜联合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定位,同时还能观察肿瘤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后腔内是否出血,闭合是否严密及闭合后胃腔是否狭窄等优点,从而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漏诊或延误处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科于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共实施双镜联合技术切除GST 3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4例GST患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3~ 71岁,平均年龄46.4岁.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术前拟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超声内镜及CT检查,位于胃前壁10例,胃后壁7例,胃底部4例,胃体部1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变直径0.9~5.0 cm,平均直径1.6 cm.

  • 肋间神经冷冻在胸腹壁肿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杨勇伟;郭睿;努尔兰

    胸腹壁肿瘤术后切口疼痛是非常剧烈的,其限制患者的深呼吸及咳痰,常导致肺不张、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1-2].冷冻肋间神经治疗术后疼痛,大部分报道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5].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采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胸腹壁肿瘤手术后的镇痛,初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胸腹壁肿瘤手术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78例,未行肋间神经冷冻的为对照组45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69例.其中胸腹壁恶性肿瘤66例,胸腹壁良性肿瘤126例.

  • 左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或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后区域镇痛的比较

    作者:张德祥;许忠玲;曹苏

    术后疼痛是严重影响上肢手术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肢术后镇痛日益受到重视.区域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regional analgesia,PCRA)是一种新型的区域阻滞镇痛方法,选用适当药物用于上肢手术后区域自控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提高康复质量.本研究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应用两组低浓度的局麻药组合,即0.125%左布比卡因复合0.004%盐酸吗啡或0.0004%枸橼酸芬太尼行臂丛神经PCRA的镇痛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上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 ~70岁,平均(41.2±9.1)岁,体重45~86 kg,平均(56.3±8.7)kg.上肢手术部位为:锁骨及肩部手术12例,上臂手术12例,前臂手术16例,手部手术20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无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史,无阿片类药过敏及滥用史,未使用镇痛药.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伟;朱亚;吴海燕

    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生率有增多趋势.由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此处妊娠后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早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仅凭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难以确诊.本文结合临床表现对33例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报道.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共33例,均为早期妊娠,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9±3.5)岁,剖宫产史1次者24例,2次者9例.停经时间41~70 d,平均(56±6.3)d.所有患者初诊均接受了尿或血β-HCG及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入院治疗后均接受过1~3次经腹超声复查.

  • 高位小肠间质瘤误诊为子宫阔韧带肌瘤一例

    作者:周琴亚

    患者女,49岁,因超声发现子宫肌瘤4年,阴道出血8d于2012年1月29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正常,近半年月经不正常,1~2个月一次,7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剥出术,4年前超声发现子宫肌瘤,大小约2 cm左右,未处理,定期复查,子宫肌瘤逐渐增大.末次月经2012年1月10日,1月22日始阴道少许出血,伴下腹隐痛,来院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前方实性包块(阔韧带肌瘤?),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无肛门坠胀,无低热、盗汗、乏力,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无便秘、腹泻等不适.查体:T 36.5℃,BP 131/82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无压痛,腹部未及肿块.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少许血性分泌物,稍异味,宫颈光,口闭,无举痛,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后位,不规则增大如孕两月余大小,表面高低不平,质硬,有压痛,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前方实性包块(阔韧带肌瘤?).

  • 穿支低灌注发病机制在内囊预警综合征病因中的参与二例

    作者:徐程华;王志敏;王鹏;应江鲜

    例1:患者男,66岁,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力弱5h,再发无缓解1h于2010年6月14日9:00入院,入院前反复发作4次,1h前再发无缓解,体征: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巴氏征(+),急诊CT血流灌注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低灌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增加、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略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r)延长,颈动脉+头颅CTA未见明显异常,24h后左侧肢体力弱仍无缓解,头颅DWI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脑梗死,见图1.

  • 眼动脉畸形一例

    作者:杨亭亭;刘广志;何洋;高旭光

    患者女,2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年余"于2012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无明确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伴左眼胀痛,遂至眼科门诊就诊.当时视力右眼0.12Jr5,左眼0.15Jr2,测眼压右眼15 mm Hg,左眼41 mm Hg;诊断"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左眼视网膜血管炎".予左眼玻璃腔内注药,并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共3次)及周边视网膜冷冻、小梁切除术、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共4次).随后于外院诊断为"眼葡萄膜炎(左)",予口服强的松、环磷酰胺、环孢素治疗,患者左侧视力改善不明显,眼科复诊:左眼眼前手动、结膜红肿、左眼睑下垂、左眼球略凹陷,在我院门诊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右侧眼动脉未探及血流信号,左侧眼动脉血流频谱无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平素右眼弱视(视力0.1),有骨质疏松病史6年余.入院后内科查体无特殊发现.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视力下降,左侧约0.5m能数指,右侧0.1.左侧眼底未窥入,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睑略下垂,眼球略内陷,睑结膜、球结膜充血,双侧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正常;左侧瞳孔偏位,不圆,瞳孔膜闭,后粘连,右侧瞳孔圆形,直径约3 mm,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共济运动无异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无感觉障碍;颈无抵抗.人院后化验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检查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示左侧视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头颅MRI示左眼球缩小,信号异常,左侧视神经T2WI信号增高,左侧颈内动脉C2段局部外凸,符合动脉瘤改变.

  • 罕见多发骨结核一例

    作者:陈妙虹;周水添;蔡宏杰;何平

    患者男,49岁,因反复胸腰部酸痛13年余,加重伴小便不畅、双下肢麻木3d入院.查体:患者消瘦,双下肢明显萎缩.胸椎及腰椎棘突多处有压痛、叩击痛,尤以T8、T9、T10、T11压痛明显,右下肢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入院期间体温36.3~37.9℃.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1.1×109/L,中性粒细胞16.7×109/L,血沉41 mm/1 h,人血白蛋白31.1 g/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总抗原均正常,尿本-周蛋白测定阴性.影像学检查:X线示胸腰椎多发椎体呈方形椎,前纵韧带钙化,椎小关节显示模糊.可见多发椎体溶骨性破坏,以胸椎为甚,椎体压缩变扁,部分附件破坏,脊柱旁可见多发向外膨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右侧第9肋骨局部呈溶骨性破坏,密度减低,皮质稍错位不连(图1,2).MRI示胸腰骶椎多发椎体和附件呈结节、斑片状骨质破坏,以胸椎受累为主,大部分病灶呈膨胀性生长,部分形成软组织肿块,平扫为稍长T1、稍短T2信号,增强扫描呈大部分边缘环形强化,T2~3及T8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椎管致局部椎管狭窄.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脊髓形态信号无异常.另可见部分肋骨呈类似骨质破坏改变(图3~5).CT示多发肋骨膨胀性骨质破坏.L1棘突活检:取一小块组织,呈黄色于酪坏死样;病理学检查:送检组织中见大量粉染的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周边可见散在分布的朗格汉斯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并见片状的死骨,死骨之间纤维血管增生伴多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图6).印象:L1棘突结核.

  • 单孔法胸腔镜T4+T5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腋汗症一例

    作者:陈艾江;王雁冰;张跃升;董朔

    患者男,21岁.自诉腋下多汗困扰多年,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曾试过很多非手术方法,但均无理想效果,后为求根治腋汗症而于2011年5月2日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后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于2011年5月3日施行手术,手术详情:患者全身麻醉,普通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取45°斜坡半坐仰卧位,双上肢外展90°固定.常规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等.于腋中线第3肋间隙做1.5 cm切口,止血钳钝性分离进入胸腔,置入10.5 mm胸腔镜套管(Trocar),嘱麻醉师小潮气量通气使肺叶稍塌陷,经Irocar置入胸腔镜,以胸腔镜轻轻推开肺组织,显露后纵隔.拔除Trocar,从同切口置入电钩,在第4及第5肋骨水平,即T4及T5交感神经节上缘,用电钩切开交感神经链表面的壁层胸膜,轻轻勾起交感神经链后电灼切断,同时沿该肋骨表面向外侧延伸约2 cm(动态图1),以达切断旁路上传神经纤维目的.

  • 过敏性紫癜致阴茎急性缺血一例

    作者:曹志伟;张海涛;梁建国;王景山;韩佩孚;杨秀亭

    患儿男,2岁6个月,因"咳嗽1d伴阴茎紫绀、胀痛半天"于2012年1月29日来诊.患儿出现咳嗽后曾在家中服用阿莫西林、清开灵颗粒(具体剂量不详)治疗1d.查体:神志清,精神好,臀部(图1)、下肢(图2)散在斑丘疹,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干哕音,心音有力,心律整齐,腹软,肝脾不大,整个阴茎肿胀,呈暗紫色(图3),触之不褪色,有疼痛感.

  • 老年患者急性溶血一例

    作者:郭红;熊梅;卢玉;孙颖

    患者男,84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2年2月3日门诊入院.患者人院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基本明确.予比阿培南抗感染及化痰治疗7 d(外院治疗3d、本院治疗4 d),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咳痰量增加.换用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6d.因下午及夜间间断低热,考虑结核菌感染不除外,应用拜复乐抗炎同时覆盖分枝杆菌(疗程14 d).2012年2月10日16:00在静脉滴注拜复乐过程中出现寒战、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立即停用拜复乐,患者寒战持续15 min后缓解.30 min后患者体温升至37.9℃,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肉注射,17:40患者体温升至38.7℃,给予物理降温,次日体温恢复正常.患者仍用间断咳痰,无明显喘憋.2012年2月11日改为塞兰欣抗感染治疗.2012年2月21日患者上午9:00主诉憋气,全身大汗、面色苍白.既往双肺间质纤维化、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脑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陈旧肺结核,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 新型人工肝白蛋白透析治疗肝衰竭患者二例

    作者:刘翠华;燕朋波;全金梅

    2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1为12岁,患者2为15岁,同胞兄弟,于入院前1周服用了自家采的野蘑菇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先入住某儿童医院救治,应用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肝功能仍持续恶化,治疗3d后转至我中心.入院时两患儿均出现了严重肝功能衰竭,其中患者1入院时肝肾功能:BUN 12.7 mmol/L,Cr 83 μmol/L,UA 516 μmol/L,IBIL57.3 μmol/L,TBIL 66.2 μmol/L,DBIL 8.9μnol/L,ALT 341 U/L,AST 595 U/L.心肌酶:LDH 5789 U/L,CK-MB 108 U/L,CK317 U/L,肌红蛋白>500 μg/L;WBC 12.6 × 109/L,N 82.2%,Hb116g/L,HCT 0.371,PLT 217×109/L.患者2入院时肝肾功能:BUN 13.7 mmol/L,Cr 91μmol/L,UA 467 μmol/L,IBIL51.9 μmol/L,TBIL 58.4μmol/L,DBIL 7.1μmol/L,ALT 369 U/L,AST 610 U/L.心肌酶:LDH 5165 U/L,CK-MB 97 U/L,CK298 U/L,肌红蛋白>500 μg/L,WBC 11.9×109/L,N 79.9%,Hb123 g/L,HCT 0.387,PLT 231 × 109/L.

  • 超声诊断异位甲状腺一例

    作者:赵霞;许燕

    患者男,7岁,近期发现颈部肿物,来我院检查.临床疑诊甲状舌管囊肿,行颈部彩超检查,彩超显示正常甲状腺位置仅有气管、食管及双侧颈总动脉,未探及甲状腺回声(图1).于颈前偏右、甲状舌骨水平可见一高回声,大小1.7 cm×0.5 cm×0.6 cm(图2);于舌根部可见另一高回声,大小约0.9 cm ×0.8 cm×0.6 cra(图3),呈椭圆形,内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高回声内可见血流信号,血流频谱与甲状腺上动脉频谱相似.超声提示:颈前及舌根部高回声,考虑异位甲状腺可能.本例经核素显像证实颈部两高回声均为异位甲状腺.

  • 甜糯玉米性胃石症三例

    作者:宁志明

    例1,男,61岁,已婚,主因上腹疼痛、腹胀、恶心1d于2010年9月2日来诊.患者于2d前晚进食多个熟糯米玉米穗后,次日出现上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腹胀不能进食,来诊行胃镜检查.患者平日无"胃病史",近1周无进食黑枣、柿子、山楂、红枣等食物记载.胃镜下见,幽门口见1.0cm×3.0cm×4.0 cm黄色长方形样结石堵塞于十二指肠球部,质韧有黏性,用异物钳在内镜直视下取出.同时见十二指肠球部斑片状充血、水肿、糜烂.胃镜诊断:胃结石,胃结石取出术,十二指肠球炎.取出的结石可见糯米玉米皮,切开结石可见不完整的糯米玉米粒.见图1~4.

  • Felty综合征出现IgG双克隆轻链(IgG-κ/IgG-γ)异常M蛋白一例

    作者:李欢;顾炳权;张惠中

    患者男,44岁.主因"多关节肿痛3年余"于2011年5月入我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无腰背痛,无发热、皮疹、口干、眼干等不适.查体:体温36℃,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5/60 mm Hg,体重60 kg.贫血外观,皮肤无皮疹,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不肿大,心肺诊查正常.腹稍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硬,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检查不理想;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示:WBC 1.88×109/L,RBC 3.42×1012/L,Hb99 g/L,PLT 70×109/L,镜检未见浆细胞.肝功能:ALT 88 U/L,AST 108 U/L,TP 96.6 g/L,ALB34.9 g/L,A/G0.6.免疫球蛋白系列:IgG 35.3 g/L、IgM 5.28 g/L、IgA 3.17 g/L、κ轻链6.35 g/L、λ轻链3.99 g/L.血清蛋白电泳:ALB 38.00%,α1 2.40%,α2 5.70%,B 6.20%,y 47.70,A/G0.61.RF:429.0 IU/ml,hs-CRP9.66mg/L.血沉124 mm/1 h.免疫固定电泳:在IgG、κ和γ轻链的泳道上均出现浓集蛋白带,见图1.骨穿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增生活跃,粒系占41.5%,红系占34.0%,部分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改变,浆细胞占1%,可见个别幼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见异常.自身抗体:ANA(+),滴度1:10000.肝炎系列、HLA-B27、抗结核抗体、心肌酶谱、血糖、尿常规、便常规均回报正常.X线示:未查见溶骨性病变的部位,但有双手、双腕骨质改变.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腹部CT示:肝右叶后上段囊肿,脾大.胸、腰、骶MRI示: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以上检查考虑为Felty综合征.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误诊一例

    作者:刘显阳;赵聪源

    患者男,26岁,以"易发脾气,毁物6年,说神道鬼,疑心大4d"之主诉于2011年9月8日0时急诊入院.患者16岁时无明显诱因起病,表现为发作性发脾气,砸东西,持续几分钟自行好转.近两年发脾气次数增多,2~3个月发作一次,持续几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不等,多见于遇到不顺心的事.间歇期能打工,每份工作因其易发脾气从事时间不长(约几天到两个月)而被辞退.人院4d前病情加重,表现为说神道鬼,害怕,大声喊叫,拿刀在空中比划,凭空能看到自己周围有入,能看到自己已过世的祖母拄着拐杖走到相框里去或从门口走进来,要用刀杀人,睡觉不敢关灯,砸东西,碰头,打自己,全身发抖,并说:我控制不了自己了;感到咽部不适,有窒息感;入院当天昏倒一次,数分钟后自行醒来并开始大喊大叫,破口大骂,情绪异常不稳,无法控制;说自己是某明星;疑心大,说有入要阴谋害自己,网上有人在说自己坏话.

  • 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作者:朱风尚;姚莉雯;宋维平;沙金平;杨长青

    患者女,57岁,因中上腹不适15 d,皮肤巩膜黄染2d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中药治疗(以首乌藤为主的14味药).入院前15 d出现中上腹不适,伴水泻和恶心呕吐.当地医院以"急性胃肠炎"对症治疗(头孢美唑和雷尼替丁静脉滴注)后自诉好转.入院前2d,皮肤巩膜明显黄染,伴全身瘙痒、低热和四肢关节隐痛.查体: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无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和后背皮肤见抓痕.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丙氨酸转氨酶13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7 U/L,总胆红素246.6 μmol/L,直接胆红素143.0μmol/L,碱性磷酸酶142 U/L,γ谷氨酰转肽酶42 U/L,总蛋白63.2 g/L,白蛋白29.8 g/L.

  • 胃癌合并间质瘤二例

    作者:王庆锋;张洋;陈岩;何亮;所剑;徐越超

    例1,男,66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人院.查体: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胃镜:贲门、胃体上段可见巨大不规则溃疡,底不平,表面有污秽苔及坏死物质,边缘不齐,周围黏膜堤样隆起,质地脆,易出血,病变累及食管下段、贲门、胃体上段及部分胃底;胃体、胃窦交界处前壁可见黏膜隆起病变,大小约3.0 cm×3.5 cm,充血,表面有大小约1.5 cm×1.2 cm溃疡,底覆厚白苔,周边充血,质地硬韧,取活检.胃镜病理:(胃体)低分化腺癌,(贲门)鳞状上皮下可见低分化腺癌.腹部CT:贲门部、胃底、胃小弯及胃角大弯侧占位性病变,考虑胃癌可能性大,病变累及食管下段,与肝左叶外侧段分界欠清,伴胃底周围及胃小弯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胰头前方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转移.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占位性病变,约10 cm×6 cm×2 cm大小,从贲门上食道下段延续至胃窦部,小弯侧为主,上部累及胃底,质地硬,浸透浆膜,累及部分小网膜,与胃底膈肌间有黏连,尚有活动度,胃周可探及肿大淋巴结.胰头前方、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可探及类球形肿物,约2 cm×2 cm×1 cm大小,质地略硬,活动度良好.术中诊断:胃癌、胰头前肿物,决定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胰头前肿物切除术.

  • 丙型肝炎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林潮双;高志良;曾龙驿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全球感染率约3%,我国约为3.2%[1],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有报道约40%的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会发生甲状腺疾病[2-4].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对干扰素治疗慢性HCV诱发甲状腺疾病的顾虑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甚至使一些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透彻理解和认识丙型肝炎及抗病毒治疗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抗病毒治疗.

  •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新进展

    作者:赵亮;刘亮明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慢性炎症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肝酶异常、血清γ-球蛋白升高、循环自身抗体出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1].AIH的病因迄今不明.人白细胞抗原(HLA) DR3和DR4被认为是AIH的主要易感基因[2].遗传易感者Treg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降低可造成免疫应答失控和肝靶向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3].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炎相比,AIH相对少见.在北欧,AIH的年发病率为(1~2)/100 000,年流行率为(11~17)/100 000[4].亚洲地区尚缺乏本病的流行病学数据,但近年诊断AIH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2].由于本病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不少困难,人们对该病的关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本文就近年来AIH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做简要综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预存耐药变异的认识

    作者:钟艳丹;杨永峰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HBV的耐药性问题[1].目前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特别是近年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即存在耐药位点突变,即预存耐药变异(pre-existing antiviral resistance mutation),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一、HBV预存耐药变异的基础.

  • HBx及其截短体与HBV复制

    作者:何松

    HBx是HBV小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的一个154个氨基酸(amino acid,aa),分子量约17 kDa的多功能蛋白,它通过多种作用影响HBV的复制,如细胞周期、胞质信号转导以及与胞核转录作用元件的直接作用[1-2].HBx结构包含C-端2/3(aa51~154)反式激活区域与N-端1/3(aa1~50)负性调节区域[3].丙氨酸诱变突变扫描方法已经证实aa52~65及aa88~154对增强HBx在HBV中的复制十分重要[4],并且HBx的反式激活作用对增强HBV的复制能力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C-端反式激活区域对于增强HBV的复制能力是需要的,而N-端截短体对此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研制现状、未来

    作者:颜学兵

    核苷(酸)类似物已成为继干扰素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运用至今已经10余年.由于对其基本的结构认识不足或误区,临床广泛运用后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示出来,例如相当一部分患者首选仍为拉米呋啶(LAM)及阿德福韦酯(ADV)特别是近过多地强调联合应用,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核苷(酸)类似物基本结构及抗HBV治疗中现状和未来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宝敏;刘军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这得益于我国自从199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的广泛推广和2002年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政策的出台.近期国家对母婴传播的各种传染病管理又加大了力度,2012年2月卫生部颁发的《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出:实施四大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其中包括继续实施并逐步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公布从2012年3月份开始将母婴阻断措施用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 HIV/HCV混合感染的治疗建议

    作者:郜桂菊;杨涤;张伟

    由于HIV与HCV的传播途径相同,两者的混合感染十分普遍,在HIV和HCV混合感染者中,肝脏病变进展远较单纯的HCV感染者迅速,其进展速度是单纯HCV感染的3~6倍[1].而且HCV感染是艾滋病患者非艾滋病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2-3].因此,重视这一部分人群显得十分重要,而如何管理这一特殊人群,使得这部分人群的预后进一步改善,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本文就HIV和HCV混合感染的治疗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专业的医师有一定的帮助.

  •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作者:邢同京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程,获得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大量的临床试验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关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世界上主要的肝病学术组织例如美国肝病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亚太肝病学会(APASL)等相继出台了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或者共识[1-3],国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也制定了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不断地进行更新[4],这些指南或共识对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时机和疗程、疗效评价以及治疗目标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推动了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推广和应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慢性HBV感染本身的复杂性和抗病毒药物效果的局限性,使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近几年来,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优化治疗,如何达到免疫控制等成为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及抗病毒治疗

    作者:陈嵩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Flaviviridae)家族中的嗜肝病毒(Hepcivirus).它是一种直径为55~65 nm的单股正链RNA病毒.HCV完整基因组或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证实,HCV主要存在6种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序列异源性为33%~34%,氨基酸序列异源性约30%,而基因亚型不同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异源性为20% ~ 23%.人类是HCV惟一的宿主,全球大约1.7亿即3%的人口受HCV感染.HCV从世界的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传染流行.HCV主要经血液传输(医药和手术传输过程、静脉内注射毒品以及输血过程).在发达国家,由于高危途径如输血传播和医院感染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60%~70%的新感染病例与静脉内注射毒品相关[1].

  • 乙型肝炎的免疫及治疗性疫苗研究

    作者:金博

    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者,每年因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死亡的人数达一百万[1].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虽然经过近年来全国性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降为0.96%,但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仍有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2],乙型肝炎仍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的传染病.

  • 肾结石/上段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的Meta分析

    作者:张一鸣;郭正辉;黄海

    目的 评价坦索罗辛是否可应用于肾结石、上段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促进碎石的排出并具有镇痛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坦索罗辛和对照组在肾结石和上段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碎石清除率和疼痛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2月28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上段输尿管结石纳入3个研究,213例患者;肾结石纳入5个研究,5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疼痛影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坦索罗辛对肾结石ESWL术后可减少肾绞痛发生的机会[RR =0.36,95%CI(0.26,0.49),P<0.00001],但对上段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无明显镇痛疗效[SMD=-0.62,95% CI(-1.42,0.17),P=0.12];(2)在碎石清除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坦索罗辛均可增加肾结石ESWL术后的碎石清除率[RR =0.71,95% CI(0.58,0.87),P=0.0008]和上段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的碎石清除率[RR =0.63,95% CI(0.41,0.95),P=0.03].结论 坦索罗辛可用于肾结石和上段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增加碎石的清除率,并且对肾结石的患者有减少肾绞痛发生的作用,对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镇痛作用不明显;但因原始研究数量尚少,建议临床上审慎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论证.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