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杂志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화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79
  • 国内刊号: 51-13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0
  • 曾用名: 华西医讯;华西医学(内科部分)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石应康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胸腰椎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豇;曾建成;刘仲前;庞健;宋跃明;饶书城;石道原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至2001年经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转移瘤6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顽固性疼痛,其中37例伴有病理骨折,25例伴有脊髓神经损害.Tokuhashi评分6-12分,平均9.5分.61例均手术切除病椎,并采用不同方式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结果:61例术后疼痛均明显好转,术前有神经症状的25例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Tokuhashi评分8分以上者47例,术后平均存活22.3个月;小于8分者14例,平均存活5.7个月.3例乳癌转移、2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术后已存活5年以上.结论:胸腰椎转移瘤合并严重疼痛或/和神经功能受损,Tokuhashi评分8分以上者,手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经肛门指诊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作者:胡伟明;韩方海;张肇达

    目的:评价分析肛门指诊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1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指诊.以Nork mason标准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比较.结果:浸润深度准确率:粘膜层100%,粘膜下层83%,肌层,肠壁脂肪93.5%,其它脏器56%.对肉眼类型判断准确率:隆起型86%,盘状型85%,局限溃疡型91%,浸润溃疡型87%,弥漫浸润型100%.对环周度判断准确率86%~96%.结论:直肠肛门指诊结合术后病理可以较准确判断直肠癌浸润进展情况,并对直肠癌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保肛术后复查发现早期复发病例.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门指诊
  • 胰腺癌DPC4基因同源缺失的检测

    作者:冯燮林;田聆;魏于全;张肇达

    目的:了解胰腺癌中DPC4基因的同源缺失情况.方法:用Trizol试剂从18例新鲜低温冻存的胰腺癌组织提取总RNA,用DPC4mRNA的特异引物DPCI(5'CGC CAT GGA CAA TAT GTC TAT TAGG3')和DPCII(5'GCT CTA GAC CTC AGT CTA AAG GTT GTGG3')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再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RT-PCR检测发现,胰腺癌中DPC4基因的同源缺失率为22.2%,4例缺失均发生在中-低分化胰腺癌,而6例高分化腺癌则未检出同源缺失.结论:胰腺癌中DPC4的同源缺失率为22.2%,DPC4的缺失均发生在中-低分化胰腺癌中,提示DPC4的表达缺失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 胆道引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石力;蔡忠红;田伏洲;周庆贤;赵碧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引流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对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胆道引流前及引流后1、2周时的门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并计算每分血流量及充血指数.结果:胆道引流2周后,门静脉血量有了显著增加,充血指数则出现了明显下降.结论:胆道引流能使梗阻性黄疸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压力的下降是其原因之一.

  • 五味沙棘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陈光远;张瑞明;常静;夏庆;张泰怀;李廷谦;何朝政;郑天琪;刘茂辉

    目的:评价五味沙棘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设计,将120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分别接受五味沙棘含片及草珊瑚含片治疗,另外40例作为开放治疗组接受五味沙棘含片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五味沙棘含片)痊愈率31.67%,显效率73.33%,有效率96.67%;开放治疗组40例,痊愈率32.50%,显效率72.50%,有效率97.50%.对照组(草珊瑚含片)痊愈率16.67%,显效率45.00%,有效率9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沙棘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疗效确切,未发现确切不良反应.

  •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作者:陈绍平;汪淼芹;邹光琼

    目的: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了解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5例慢性肺心病、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前瞻性对照研究,记录24h动态心电图,作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相邻心搏的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频域指标的高频(HF)明显降低,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而频域指标的低频(LF)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治疗后,肺心病组处于缓解期,与治疗前比较,HF、pNN50、SDANN等指标明显增加,而LF/H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肺心病组病人治疗后HF、pNN50、SDANN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肺心病组治疗后LF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不仅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同时并存迷走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存在持续性障碍.

  • 膀胱癌患者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何杰;石明;陈友琴;郑雪莲;毛咏秋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grin,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0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与sVCAM-1的水平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具有明确的预示作用.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PL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木生;黄迪生;肖成明;朱毅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PLD中远期疗效.材料及方法:对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TV或CT监视下行PLD治疗.手术采用侧后方入路,对病变椎间盘穿刺,注意对纤维环开窗,昼抽吸髓核组织.术后卧床5~7天,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后1月、2月、3月、6月、一年至八年追踪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果: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1月40%、2月61%、3月后83%,完全缓解率60%.无复发病例,1例椎间盘炎.结论:PLD疗效确切,作为一种微创根治手术,可推广应用.

  •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处理及疗效观察

    作者:胡兆荣;乔晓明;安惠民;王力红

    目的:分析术后处理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66例鼻内窥镜手术后患者作了内窥镜随访观察.结果:经术后6~12个月随访发现窦口闭塞33例(9.0%);息肉复发32例(12.7%);术腔粘连35例(9.6%);中隔穿孔4例(1.1%);眼睑浮肿青紫2例(0.54%).结论:恰当的术后用药,定期合理的鼻内窥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 人参皂甙Rg3对裸鼠原位种植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大富;赵扬冰;白绍槐;史宗道;张杰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Rg3)抑制裸鼠原位种植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移植人乳浸润性导管癌的雌性裸鼠15只,随机分成3组:Rg3组,环磷酰胺(CTX)组和对照组,分别用Rg3、CTX及对照剂连续灌胃56天,处死后病理标本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Rg3组平均瘤重低于对照组(P=0.05),CTX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Rg3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g3抑制人乳浸润性导管癌移植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 分区切割法经尿道电切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荣玖富;费斌;陈惠清;陈向昭

    目的: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电切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区切割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重症BPH.结果:切除前列腺重量平均50.6g,平均手术时间55min,无一例输血,无永久尿失禁及电切综合症(TURS)发生.结论:分区切割法能提高切除效率及质量,减少并发症.重度BPH不是TURP的禁忌症.

  • VEGF和C-myc表达在胃癌形成、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刘智敏;周总光;阳斌;蒋莉莉

    目的:研究VEGF和C-myc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5例胃癌的癌组织VEGF和C-myc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VEGF和C-myc二者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VEGF与C-myc的表达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转移行为有关,而与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可能在胃癌形成、发展和转移中与C-myc基因协同作用,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转移行为有关.

  • 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作者:赵景华;罗旭松;岑瑛;何仕蓉

    目的:探讨提高瘢痕疙瘩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综合疗法,即手术切除后放疗,局部注射去炎松,外用疤痕贴及局部压迫.结果:治疗61例,经1~5年随访,49例治愈,12例复发,优于单独一种方法.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综合治疗
  •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治疗毛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骆文龙;刘世喜;洪苏玲;周翠英;刘阳;曹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毛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mucoraceae non-invasive maxillary sinusitis,MNIMS)及相关因素.方法:1997年~2001年我科对44例真毛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行FESS治疗.本研究主要对手术径路及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使用对疗效及转归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44例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均获治愈.复合术式(经上颌窦前壁开孔加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愈合期3.81±2.11周,而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8.57±3.45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术式术后各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氟康唑和/或0.9%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氟康唑Ⅰ组愈合所需时间为8.40±3.76周;对照Ⅰ组愈合所需时间为8.33±3.88周.氟康唑Ⅱ组所需时间为4.32±2.77周;对照Ⅱ组愈合所需时间为4.29±2.98周.将结果行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结论:FESS是治疗MNIMS的有效方法;经上颌窦前壁开孔加上颌窦自然窦口复合术式的疗效比单一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好;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冲洗术腔对疗效无影响;术后坚持在鼻窦内窥镜下换药;换药时间不少于6周.

  • 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不同时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儒蓉;隋东虎;李崎;李坚;刘斌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不同时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2条雄性杂种狼犬,按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不同分为两组,组Ⅰ(n=6):主动脉阻断25min,组Ⅱ(n=6):主动脉阻断150min.分别于转流前和再灌注后180min抽取动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监测血流动力学.结果:再灌注后血浆TNF-α和IL-6与转流前比较组Ⅰ无明显升高(P>0.05);组Ⅱ与转流前比较显著升高,转流后两组之间比较组Ⅱ明显高于组Ⅰ(P均<0.05).终止体外循环后组Ⅰ心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组Ⅱ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均显著降低并低于组Ⅰ(P<0.05),TNF-α和LI-6与上述心功能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长时间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是造成再灌注后细胞因子升高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因子升高与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相关.

  • 儿童颅脑损伤84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健;毛伯镛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方法:对84例儿童颅脑损伤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男性62例,女性22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4例,6~8分11例,9~12分52例,13~15分17例.半年后随访,GOS评分:痊愈73例(86.9%),轻残5例(5.95%),重残1例(1.2%),死亡5例(5.95%).结论:儿童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较有明显差异,而预后较成人好.准确判断、及早治疗和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10年间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郄明蓉;张崇淑;杨小芸;郑艾

    目的:探讨本院90年代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94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诊断并按FIGO分期标准分期.294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其中58例经2~4次手术.结果:3年、5年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1%、86.8%及82.1%;Ⅱ期79.9%、65.4%及52.3%;Ⅲ期54.8%、37.2%及20.8%(P<0.005).3例未化疗者均在术后2年内死亡.COX回归模型单、多因素分析发现,上皮性癌的预后与年龄、病理类型的关系不大(P>0.05),而与临床分期、细胞分级、术后残留癌灶大小有关(P<0.005);化疗疗程≥6次与不足6次相比,相对风险度为0.7456,死亡风险概率降低0.25;残留癌灶≤2cm与>2cm者相比,相对风险度为0.3261,死亡风险概率降低0.67.结论:临床分期、细胞分级、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及化疗疗程是否≥6疗程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近10年有所改善,初次手术时要尽量切净,使残留癌灶<2cm,术后尽早正规、足量、足疗程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对复发转移者,只要能切除者尽量切除,术后再次化疗或加放疗等综合治疗仍可提高生存率.

  • 碳素钓鱼杆致高压电烧伤5例报道

    作者:张兰芳;罗旭松;岑瑛;何仕蓉

    文章总结了科室自2001年5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5例由于钓鱼杆致高压电烧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这5例患者皆合并有电流损伤和电弧光烧伤.其中4男1女,年龄8~61岁,致伤电压1~1.1万伏.平均烧伤面积54%TBSA,深度为深2~3度,其中一例70%烧伤均为3度创面,伴深处肌肉、神经和血管严重损伤.有4例合并轻至重度吸入性损伤.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出现肝肾、消化道功能异常及电解质紊乱.1例经削痂后换药治疗痊愈.2例经早期双上肢切开减压、气管切开插管抢救成功存活,早期切痂植皮后经后期补植及皮瓣转移痊愈.2例由于重度吸入性损伤、G-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由于在一些高压电线周围缺乏应有的标记,许多钓鱼者也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往往导致这类严重损伤的发生,因此预防非生产性高压电烧伤的发生还有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高压电烧伤
  • 肠外营养支持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温尔刚;余小炯;修瑞龄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治疗作用.方法:PN组23例患儿,平均禁食8.2天,平均每天给予脂肪乳剂2.4g/kg,氨基酸2.2g/kg,葡萄糖12g/kg,平均摄入热量75Kcal/kg,热氮比250∶1.平均天数6.6天.对照组11例,平均禁食7.4天,平均热量摄入34kcal/kg.结果:PN组全部治愈,体重增加12例,不变8例,下降3例.对照组治愈10例,死亡1例,体重全部下降.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提高手术成功率.

  • 四川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现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罗琳;吴世仲;蔡卫东;罗雪云;高谊;秦钦桌;吴江山;龚笑妍

    目的:了解四川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现况、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7月在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的两个村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方式对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的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定量调查了140名20岁以上的婚育龄妇女.同时进行了13组(平均每组8人)集体访谈和16个个人深入访谈.结果:纳西族妇女有着较高的RTIs患病率:50.71%.20.71%的受试对象患有外阴炎,而患滴虫/念珠菌/老年性等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和慢性盆腔炎的比例分别占调查人群的15%、17.11%、16.43%和12.14%.影响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妇女居住的恶劣环境、多胎生育、经济状况差、文化水平低等.脱贫致富,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加大对纳西族地区教育和卫生的投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提倡和鼓励使用避孕套、提高医疗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是当前在纳西族地区防治生殖道感染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酶及免疫组化评价

    作者:陈礼刚;朴永旭;毛伯镛;高立达;卢敏;曾凡俊;王方

    目的,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作用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切割法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T8平面),实验动物随机植入pSVPoMcat微基因修饰的SC组(A组)、SC组(B组)和明胶海绵组(C组);每组10只,采用定量酶组织化学方法比较A、B、C三组脊髓前角细胞内乙酰胆碱酶(AchE),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应用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脊髓白质内轴突数量.结果:(1)损伤后不同时间A、B、C组前角细胞AchE活性为A<B<C,而ACP活性为A>B>C;(2)损伤后脊髓白质一定面积内轴突数量为A>B>C.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作用有较为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 2001年我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苗佳;梁德荣;陈慧莉;过孝静;王霞

    目的:调查2001年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排除同一病人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重复菌株,共收集2001年1月至12月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853株,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纸片药敏试验,按NCCLS2000年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28%和5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接近50%或达50%以上;阴沟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9%,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增高至2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17%和87%,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也日趋严重,故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动态,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确定正确的方法统计全血细胞计数参考区间

    作者:陈剑;杨莉;蒋冬梅;丁少川;杨小华;卢燕;罗秀

    目的:确立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统计成都市全血细胞计数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我院SF-3000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的6802例健康体检者各项参数,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正态分布检验,比较均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统计各参数正常参考区间的差异.结果:本组健康成人全血细胞计数的各项参数指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结论:应用百分位数法统计本组全血细胞计数参考区间.

  • 放松式心理护理减轻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明

    疼痛是术后病人必然产生的临床症状,是造成病人对手术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可加重术后疼痛.因此,术后调整病人的心理状况,指导病人采取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增强机体应激能力是术后病人护理的重要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将我科1999年1月至1999年10月的前列腺摘除病人63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1岁;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的前列腺摘除病人67例作为试验组,平均年龄62岁,均采用经耻骨上膀胱切开前列腺摘除术.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导病人进行自我激励、情感支持,指导放松等护理措施.

  • 脑出血患者家属接受出院指导效果分析

    作者:程世荣

    脑出血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急性期过后常遗留有偏瘫、面瘫、语言障碍等,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低下.为使患者出院后继续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从2000年1月~10月,加强了对脑出血患者的家属进行出院指导,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10月共收治脑出血病人103例,死亡32例,71例中男47例,女24例,年龄26~86岁,平均年龄53.5岁.合并心脏病14例,糖尿病12例.接受出院指导家属的文化程度:大学4例,大专11例,中专21例,初中以上文化17例,小学14例,文盲4例.家属对脑出血知识基本了解11例,一般了解38例,不了解22例.

  • DHS和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

    作者:宁宁;池雷霆;王瑞珍;裴福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对DHS和Gamma钉治疗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采用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结果:38例患者除2例因其他疾病在院外死亡,其余患者骨折已愈合,生活基本能自理.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保证.

  • 运用法律、法规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吴琳娜;谢华琳;廖再波

    随着法制的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医疗护理工作中碰到的纠纷与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运用法律、法则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迫在眉捷的大事.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减少医疗纠纷的方法,即:1.重视相关法律、法则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护士"慎独"精神,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3.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事实及证据的收集.4.提高医院各项收费的透明度,做到每日一清.5.提高护士综合素质,规范服务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法律 法则 医疗纠纷
  • 340例颜面部烧伤的五官护理

    作者:黄建琼;周敏;郑江

    颜面部皮下组织松弛,血管、皮脂腺丰富,烧伤后创面渗液多,水肿严重,五官分泌物多,感染机会明显增多.护理不当,将造成面部创面感染加深和角膜炎、耳软骨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五官护理是颜面部烧伤的重点护理内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340例,其中火焰烧伤286例,烫伤30例,爆炸伤5例,化学烧伤19例.发生耳软骨炎1例,结膜炎5例,睑球粘连2例.均痊愈出院.

  • 如何更好地与老年病人沟通

    作者:刘玲;汪娟;蒋平

    随着全球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疾病问题也逐步增加.而护士的工作既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又要帮助和指导他们维护健康,因此,在老年病的防治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患之间的沟通对于了解患者的心身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减轻患者心身痛苦,提高治疗、护理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给沟通带来诸多困难.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影响与老年病人沟通的因素及相应的沟通技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 老年病人 沟通
  • T型引流管拔除的技术常规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戴燕;陈晓理;罗艳丽

    胆道探查引流术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术式,术后安放T型管是该术式的常规措施.尽管对T型管常规的护理方法已有论述并已成为规范,但文献在对拔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技术却较少涉及,现将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的拔除T型管的技术常规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拔管前的准备工作1.1 一般准备:首先必须严格地在医生的医嘱下方能为病人拔管.拔管时间一般在术后两周以上,并且T管造影胆道通畅,没有异物或B超检查,肝胆正常.拔管前应该让病人夹闭T型管一到两天,询问病人在夹管期间有无腹痛,发热等反应,若无反应才能拔管.临近拔管前半小时让病人放开T型管,尽量敞开引流胆汁.

  • 亚临床肝性脑病研究进展

    作者:于云芝

    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是指某些肝硬化患者,其临床表现、常规精神和神经功能检查正常,且大多数患者代偿良好,甚至可以照常工作,但心理智能测验和神经的生理检查表现异常.1970年Zeegen等[1]首次提出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概念,从那以后许多研究证明肝硬化患者有SHE存在.但是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标准、临床意义、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效果都不十分清楚.本文对这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 环状软骨加压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余海;王泉云

    环状软骨加压(creicoid pressure,CP)是临床麻醉尤其急诊麻醉中对饱胃病人进行全麻诱导时的一项标准操作.其定义是指全麻诱导期压迫环装软骨以压闭食管,防止胃食管内容物返流入咽部以预防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一种方法.CP应用于临床麻醉已有40余年,与预先氧合、静脉诱导和气管插管相结合,成为对有误吸可能的高危病人实施麻醉时常规采用方法.CP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受到越来越多麻醉医生的重视.本文将近年来CP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综述如理.

  • Graves眼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何为民;罗清礼

    Graves眼病,又称甲状腺相关眼病,即一种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的眼病.眼部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征;轻者仅有眼部不适、眼睑退缩,重者出现突眼、复视,甚至视力丧失.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知之甚少[1,2].由于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对Graves眼病患者局部病变组织的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探讨其发病机理.早期病例的标本难以取得,大部分病理资料来源于眼肌、眼睑手术和眼眶减压术的活检标本以及死后尸检.本病受累的组织包括肌肉、结缔组织、脂肪和泪腺[3].现将有关的光、电镜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眼外肌1.1 大体观察Graves眼病患者在眼眶减压术中可见:眼外肌肌腹明显增粗,为正常的3~8倍,质地较硬,无弹性.颜色改变与不同病程阶段有关:有的苍白、粉红,有的褐色或深红,夹杂有白色的纤维条纹,被动牵拉明显受限[4-9].一例双眼严重Graves病仅2个月的47岁男性死后尸检发现:双眼的4条直肌均受累,肌肉明显肥大、充血,质硬无弹性.肌腹厚处的面积:下直肌14×8mm,内直肌13×8mm,上直肌11×7mm,外直肌11×6mm(正常成年人:内直肌10.3×1.7mm,外直肌9.2×1.6mm)[10].

  • 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与高血压药物治疗

    作者:张新军;章茂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成人患病率约13%.通过对高血压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对高血压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了很大进展,其中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发病、进展和靶器官损害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日益深入,并据此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提出了新的观点.

  • 立体视觉及其发育研究

    作者:刘红;严密;方谦逊

    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准确判断三维空间位置的感知能力,由于其在动物生存中的独特作用而引人入胜,很早就吸引众多学者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对其进行多方位的研究[1].20世纪60年代前,主要采用心理物理试验,得出了许多结果:60年代后,用电生理法对立体视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迄今,立体视觉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回顾文献,对立体视觉的线索,对立体视觉的假说及立体视觉的发育作一扼要综述.1 立体视觉的线索双眼立体视觉的线索有:视差、频差、时间视差.

  • 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及临床近况

    作者:李孜;樊均明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原因的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终结局,是一种进行性的、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虽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术的开展为慢性肾衰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延长了病人的生命,但由于存在费用高、肾源不足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尚无法普及,还有许多患者尚无法得到治疗.由此,临床肾脏病学家和临床医生对延缓肾功能恶化的治疗研究尤为重要.目前非替代治疗中认为低蛋白饮食和ACEI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延缓CRF的进程,并且得到了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1,2].中药大黄在我国广泛用于延缓CRF的治疗之中,临床及动物实验均证明确有疗效.随着对CRF进展机制更深入的了解,大黄在治疗CRF中的机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本文就大黄治疗CRF机理的进展及其临床研究现况进行综述.1 延缓CRF进展的机制CRF进展的机制经典的学说包括:(1)肾实质减少与健存肾单位血流动力学改变,(2)钙、磷代谢异常及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3)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4)肾小管高代谢.目前的研究认为:CRF的发生与进展还与脂质代谢紊乱、蛋白尿、及系膜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的各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有密切关系.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黄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延缓CRF的进展.

  • 卵巢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进展

    作者:钱晓蕾;彭芝兰

    化疗是卵巢癌治疗中重要的辅助治疗,对于改善卵巢癌各期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简便、准确又切实可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期通过个体化的化疗,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现将近年来卵巢癌药敏试验研究作一回顾性分析.1 肿瘤细胞直接杀伤试验肿瘤细胞直接杀伤试验(Direct Cellular Cytotoxic Test)是早的药物敏感试验研究方法.将新鲜肿瘤标本直接制成单细胞悬液,与抗癌药物接触数小时,洗去抗癌药,加入染色剂,与未加抗癌药物的对照组比较,计算瘤细胞的杀伤比例判断药物抗肿瘤效应.试验周期短、方法简便,但准确性差,现已少用.

  •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安振梅;黄德嘉

    糖尿病病人患(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者高2~3倍,尤其是妇女,在糖尿病确诊时约50%存在CVD证据.糖尿病易患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 牛心包片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作者:李勇刚;张尔永

    始于1953年的现代体外循环技术开创了心血管外科的新纪元,各种材料的心血管代用品也应运而生.初的心血管补片材料为塑料海绵(Ivalon),但因柔软性差,易致术后出血,临床上已基本弃用.60年代,研究[1]发现经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组织强度和植入体内寿命均明显增加,拉伸力明显优于自身心包组织,且来源广泛,易于塑形和缝合.牛心包片逐渐被单独或与涤纶片等材料合用于治疗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也作为心包替代物关闭心包腔[2].1 牛心包的组织结构和特性[3,4]牛心包的厚度约0.1~0.8mm,随位置不同而变化.不同牛心包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多种结缔组织成份组成,切面可分为浆膜层、纤维层和外结缔组织层,约分别占整个心包厚度的0.2%,74.8%和25%.浆膜层包含间皮细胞和间皮下基底层.纤维层以波纹状为主的胶原纤维和细而长的弹性朊纤维为基本骨架,由若干与心包表面并排的层板样结构组成.层内胶原纤维束的排列方向大体一致,层与层之间按30°或90°的角度交叉叠置,胶原束分支将上下两层连接在一起.弹性纤维分布于胶原纤维之间并相互交织.根据各层之间的定向不同,大致分为20层以上,每层厚度约25~100μm不等.外结缔组织层包含小血管,神经元及多种结缔组织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并深入心包全层.临床使用的经戊二醛固定的牛心包片厚度约0.25~0.34mm,浆膜层的间皮细胞已基本脱落,仅剩间皮细胞下层.外结缔组织层中成丛状的脂肪细胞全部丢失.纤维层中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结构完整,胶原蛋白分子间形成牢固的交联结构,机械强度明显提高,断裂强度可达到2.45kg/mm2.牛心包经生化及戊二醛处理后,去除了大量的可溶性蛋白、粘多糖和糖蛋白;胶原纤维的交联,掩盖和封锁了抗原性基团,使其抗原性大大降低.

  • 神经内分泌与大脑认知功能

    作者:王洪明;孙学礼

    近年来,认知和行为的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基础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神经内分泌对神经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1].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及大脑认知功能也在发生相应变化,两者之间有无相关性?能否通过外源性激素替代治疗来改善认知功能,延缓正常衰老引起的认知下降,预防老年性疾病已成为近年的一个研究热点.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晓红;徐文桢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多数报道与疱疹病毒的感染相关性极大.Burgess[1]及其同事在一个患Bell麻痹后6周死亡的患者的膝状神经节证实了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组,另有作者认为该病是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神经炎.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就面神经炎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针刺治疗1.1 针刺方法和选穴齐济生等[2]用滞针法治疗35例面神经炎患者,用电磁治疗作对照,选地仓穴、颊车穴为主穴,配阳白、四白、太阳、合谷穴.痊愈1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率91.43%.以阳明经穴为主,比常规手法得气快、针感强.王芳妮[3]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针刺治疗116例,于辰时和已时分别取阳明经的开穴曲尺穴和解溪穴用补法,对照组选风池、翳风、地仓、颊车、迎香、阳白、四白、太阳、合谷穴.纳支法治愈96例,有效率98.28%.对照组105例,治愈78例,有效率95.24.,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俞红五[4]采用针刺合谷并通过一定手法产生循经感传,治疗3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愈23 ,治愈率69.7%,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30例中治愈16例,治愈率53.3%.

  • 原发性胆囊癌诊断进展

    作者:李晓东;李波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胆道肿瘤的2/3左右,占所有癌的1%左右.它常发生在50~70岁的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常见.胆囊癌虽然属于少见肿瘤,但病人因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缺乏自身特异性症状,因此绝大多数就诊时已属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不到5%[1].因此,对胆囊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就尤为重要.近十年来,胆囊癌病人的预后已有较大改善,这与胆囊癌诊断的进展是分不开的.

  •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因治疗

    作者:魏永刚;赵纪春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组多发于老龄人口下肢动脉的疾病,长期以来,对ASO的治疗方法包括旁路手术及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PTA)等的介入治疗方法.但是,在综合多个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中,PTA治疗组仅在短期内能得到改善,在长期疗效上,其与非手术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1],而在旁路手术与PTA及血栓内膜切除术等的比较中,三者的疗效之间在长期并无差别[2].此外,旁路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法尚存在治疗后再狭窄以及对肢体远端病变及流出道狭窄者和晚期ASO患者疗效不佳等缺陷.因此,寻找一种ASO的新的治疗方法成为ASO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30年前,Folkman首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了促血管生长因子可能的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用途,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利用促血管生长因子促进ASO病人侧枝循环建立为代表的对ASO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可能,其中的一些方法已完成了初步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以下就其中的一些进展作一简要的介绍.

  • 咳嗽变异型哮喘

    作者:姜世洁;王曾礼

    1 简介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简称CVA,又名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哮喘一种潜在形式,Irwin等[1]于1981年首次提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概念.目前认为此类哮喘是早期支气管哮喘的一种临床类型[2],即部分哮喘患者仅表现长期顽固性干咳,尤其夜间咳嗽,无发作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缺乏哮鸣音.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效而被称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年龄一般都在40岁以下,以女性为多[3].慢性咳嗽症状随病情的迁延,可能终将出现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与体征.JohnSon等[4]报告,在诊断CVA后随访观察6~8年,其中75%的病人肺部出现哮鸣音,不仅成年人,儿童亦可发生CVA.CVA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接触过敏原是持续存在气道炎症的主要原因[5].CVA与过敏体质密切相关,接触过敏原导致气道高反应性[5].由于CVA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且咳嗽又是哮喘的唯一症状.过去又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新判定的标准许多医务人员尚未掌握,易被忽视与误诊.

  • 胸腺增生症的CT诊断

    作者:邓开鸿

    目的:通过对胸腺增生CT表现特点的分析,提高本症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具有重症肌无力15例的胸腺肿大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胸腺增生者,病灶均位于胸骨后与主动脉和心前之纵隔内.形态规则,边缘清楚,呈类圆形5例,梯形和长方形各4例,梨形2例.小1.5cm,大6.0cm,平均3cm.病灶呈中等肌肉样密度,平扫CT值25HU,轻度强化,CT值40~60HU,均匀一致,无结节状强化,无钙化.对邻近结构无侵蚀,无淋巴结肿大.结论:胸骨后与心脏大血管前纵隔内显示规则对称性胸腺增大CT影像特征,结合典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可提示胸腺增生症诊断,故CT是胸腺肿大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 接受电痉挛治疗患者的焦虑及其教育干预

    作者:吴秋华;冉茂盛;陈小蓉

    目的:探讨接受电痉挛治疗(ECT)的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心理教育性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无抽搐ECT的8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教育性干预,并采用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情绪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接受ECT患者的状态焦虑分及特质焦虑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状态焦虑分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教育干预显著减轻接受ECT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接受ECT的患者应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制定出个案化的教育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干预.

  • 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36例分析

    作者:万智双;张明鸣;周勇;庄文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术中顺行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其中30例行根治性切除,6例仅行姑息性切除.结果:本组病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并发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结论:只要选择适宜的患者,做好术中肠道灌洗、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措施,一期切除吻合术优于分期手术.

  • 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分析

    作者:任治秀;高红军

    本文就我院从1995年至1996年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刷片、活检确诊的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误诊情况,结合文献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 阴囊Paget's病诊治分析

    作者:刘晓雪;岑瑛;刘勇

    目的:对阴囊Paget's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0例术前均误诊为阴囊湿疹、皮炎的Paget's病人,采用术前活检确诊,术中广泛切除,7例用阴囊皮瓣,2例直接缝合,1例全厚植皮覆盖创面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0例病人均痊愈,随访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1)经正规治疗而经久不愈的阴囊湿疹,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2)广泛、彻底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3)创面覆盖应尽量利用残留的阴囊皮瓣为首选.

    关键词: Paget's病 阴囊湿疹
  • 41例骨髓转移癌临床分析

    作者:李昌林;侯梅;李晓华

    分析我院近5年41例骨髓转移癌住院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我们认为,对不明原因地出现骨痛、贫血、发热等骨髓转移癌的常见临床表现的患者以及原发灶明确的肿瘤患者,行骨髓穿刺和活检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无排卵性功血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宏伟;许文

    目的:探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治疗失败的原因,提高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因功血治疗效果不佳转到华西二院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功血认识不足致选药不当、不规范用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认识功血,恰当应用性激素是治疗功血大出血的关键.

  • 超声误诊原发性胆囊癌6例分析

    作者:马文敏;李永忠;蔡迪明;张梅

    我们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2年10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B超误诊的6例胆囊癌,旨在探讨超声误诊胆囊癌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岁~73岁,平均年龄53.5岁.6例均有上腹不适症状.使用仪器为RTFINO、SIEMENS,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禁食8小时以上,常规取仰卧位、左侧及半坐位.在右肋缘下及肋间对胆囊纵横切面扫查.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轮廓及胆内外胆管有无改变等.

  • 散寒解热口服液与表实感冒冲剂随机对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常静;陈光远;张瑞明;毛兵;夏庆;李延谦

    目的:本文以散寒解热口服液为试验药,表实感冒冲剂为对照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散寒解热口服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散寒解热口服液10ml/次,口服,每日3次,表实感冒冲剂10g/次,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3天.结果:共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证)患者120例,其中散寒解热口服液组(简称试验组)90例,痊愈率67.78%,总有效率97.78%;表实感冒冲剂组(简称对照组)30例,痊愈率56.67%,总有效率9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过程中,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散寒解热口服液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证)安全有效的药物.

  • 157例宫外孕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胡显明;李永忠;梁君佐;罗德新;兰炼生;莫绍玲

    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搜集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宫外孕157例,回顾性分析其特征及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157例宫外孕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岁.临床表现:133例患者有短期停经史或月经延迟数天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部突发撕裂样疼痛,腹疼短时间2小时,长时间约8小时,有少量不规则出血,也有大量出血,部分伴不同程度休克,全腹出现压痛和反跳痛.24例患者无明显停经史,表现为"月经不调",下腹一侧隐痛或肛门坠胀痛和排便感.仪器LOGIQ-200、TOSHIBA-240,探头频率3.5~3.75MHz.将超声检查资料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就宫外孕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邻近组织进行分析.

  • 小儿直肠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彭强;刘文英;王永刚;魏婷;唐耘熳

    目的:探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报告6例小儿直肠海绵状血管瘤诊治的临床资料.结论:小儿直肠海绵状血管瘤常可通过直肠镜检、乙状结肠镜检确诊,目前认为直肠粘膜切除、乙状结肠肛管浆肌层内套叠吻合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血管瘤 直肠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特性

    作者:过孝静;康梅;陈文昭;陈慧莉;陶传敏

    目的: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分布,为防止产ESBLs细菌的院内传播和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Dade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初筛,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的表型确证.结果:44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107株(23.9%),30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79株(26%).其中ICU病房产ESBLs菌的分离率为51.6%,外科Ⅰ病房(肝胆胰、甲状腺、乳腺)40.4%,外科Ⅲ病房(胃肠、肛肠、腹腔镜)37.5%,外科Ⅱ病房(肝胆胰、周围血管)34.5%,血液病房31.1%,干部病房31.1%,而从产ESBLs菌的药敏谱分析,对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它唑巴坦耐药性较低,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ICU病房是产ESBLs细菌的高发区.目前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碳青酶烯类和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产ESBLs菌的高发病房应加强重点监控.

  • 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单纯Ⅱ型呼吸衰竭者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血气及酸碱失衡的比较探讨

    作者:李凯伟;袁玉如;熊昊

    目的:为了解老年慢性肺心病单纯Ⅱ型呼吸衰竭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血气及酸碱失衡的异同及临床意义.对象:122例肺心病呼衰患者根据入院测定血气及肝、肾功、大便潜血等,确定单纯Ⅱ型呼衰50例,并多脏器衰竭72例.结果:多脏器衰竭与单纯Ⅱ型呼衰发生率分别为59%、41%,两组血气分析PaO2、AG无差异,多脏器衰竭组PaCO2、HCO-3、BE明显偏高,而pH明显偏低(P<0.05).肺心病伴单纯Ⅱ型呼衰组经治疗无一例死亡,而多脏器衰竭组23例死亡,衰竭脏器数目越多,死亡率越高,死亡者皆合并肺脑.酸碱失衡类型分析无论单纯呼衰或多脏器衰竭皆以呼酸居首位,多脏器衰竭死亡率依次为呼酸(13.9%)、呼酸代碱(6.9%)、呼碱代碱(4.2%),三重酸碱失衡人数虽然不多,但皆死亡.结论:(1)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呼衰者,进一步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机率增大,而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后,死亡率明显升高,特别以合并肺脑者死亡率增高显著.(2)入院时血气状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O2潴留越重,预后越差,三重型酸碱失衡死亡率极高.

  • 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重度内痔的应用体会(附107例报告)

    作者:徐红;罗红

    目的:探讨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内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内痔的诊治资料.结果:采用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切除内痔107例,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术后住院6~14天.随访0.5~2年,效果良好.结论: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内痔,具有安全、有效、方法简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有望代替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 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合并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小丽;李承蓉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高危因素以及合并症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病历资料完整的262例CP的临床资料.结果:CP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双胎.合并症:智力低下191例,占73.0%;语言障碍113例,占43.1%;斜视68例,占25.9%;癫痫46例,17.6%.结论:CP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主要原因合并症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斜视、癫痫等,是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作者:宋超;卢武胜;夏侯卫华;王雪松;余映辉;王世平;杜开;李淑娴

    目的:探讨和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对32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后3~8天、1月、3~8月随访,观察瘤体内栓塞沉积情况、坏死范围、肿瘤体积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栓塞成功,术后3~8天CT扫描示:栓塞剂在肌瘤内沉积良好:1月,瘤体内出现明显坏死;3~8月,肌瘤体积缩小大于60%者21例(65.63%),30~60%者7例(21.87%),小于30%者2例(6.25%),1例无效,1例术后15天行子宫切除.随访期内28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减轻,1例症状无变化.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程安全.远期效果及复发率需进一步观察.

  • 直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作者:朱勇;张明满;朱明;陈历恒

    目的:讨论直肠损伤的救治方式,探讨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方法,提出实用分类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1999年直肠损伤17例,可采用大便转流后不同时间行二期造口封闭术、单纯修补去片覆盖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损伤.结果:本组治愈15例;其中1例死于败血症合并多器官衰竭(MSOF),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正确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可探索多种有效治疗方法.

  • 电视腹腔镜妇科手术应用800例

    作者:刘江;冉崇兰;张凌

    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外科手术的优点,可应用于输卵管附件切除术、输卵管粘连分离造口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全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子营修补术等过去必须开腹才能进行的手术,虽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但对病人损伤小、恢复快,取得满意疗效.此手术为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会在妇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合用帕罗西汀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涛生;孙学礼;孙兆明;刘知源

    调查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并合用新型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改变,并分析与溃疡面缩小的关系.

  • 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左川;陈咏涛;杨南萍

    目的:对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7例RA患者经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休息痛和血沉,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记录副反应出现情况,监测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67例经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后,RA病情明显改善,除握力外其他各项临床指标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药物临床总有效率80.60%,副反应发生率小且轻微.结论: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是治疗RA的一种作用强安全性好的药物.

  •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分析

    作者:杨立川;陈海燕;马行一;薛痕;陈利群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0例男性SLE及同期住院、年龄和病程相匹配的60例女性SLE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和治疗反应.结果:男性SLE肾损、盘状红斑、间质性肺炎发病率较高(P<0.05),而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抗dsDNA,SmiAb阳性率低于女性;男性SLE治疗效果差.结论:男性与女性的SLE表现有区别,男性SLE病情重,预后差.

    关键词: SLE 男性
  • 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5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川;牛挺;李建军;朱焕玲;贾永前;刘霆

    目的:探讨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收治我科住院的55例初发本病的患者.结果:55例患者以脾肿大、白细胞增多、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多量中性中幼、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特征,大多数患者具有特异的Ph1染色体,部分患者因出血倾向就诊.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科的常见疾病,部分患者表现为出血倾向,少数患者骨髓涂片检查可不典型,应引起注意.

  • 卡马西平药疹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阳眉;蒋献;冉玉平;郭在培

    卡马西平是抗惊厥和止痛的常用药,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药疹也时有所见.我科从1999年12月~2002年2月共收治药疹305例,其中卡马西平药疹13例,约占皮肤科同期住院患者的4.26%(13/305),现对13例卡马西平药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8~58岁,平均33.2岁.既往病史中带状疱疹3例,脑膜炎3例,癫痫2例,脊髓炎1例,周围神经炎1例,3例病史不详.患者均为缓解疼痛口服卡马西平.潜伏期从5天~60天,中位数为15天.既往过敏史中2例对青霉素过敏,1例对磺胺过敏,其余无过敏史.

  • 布地奈德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凤鸣;刘春涛;王曾礼;李洪成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射雾化吸入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气流阻塞的影响.方法:31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布地奈德0.5mg喷射雾化机雾化吸入和甲基泼尼松龙40mg静滴,记录临床症状评分和FEV1%.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FEV1%增加15%,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咳嗽、喘息、气短、胸闷症状改善相似.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射雾化吸入与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一样能明显改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的咳嗽、喘息、气短、胸闷症状和气流阻塞.

  • 体外循环中抑肽酶不同用法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羽;孙麟;魏蔚;苏兰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抑肽酶不同用法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10),负荷剂量使用抑肽酶组(n2=10),单次剂量使用抑肽酶组(n3=10).分别观察各时点TNF-α的活性,分别于术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30分,主动脉开放15分,60分分别从桡动脉采用5ml,测血浆中各时点TNF-α.结果:对照组TNF-α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在主动脉开放15分钟、60分钟明显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使用、单次剂量使用抑肽酶组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一时点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使用、单次剂量使用抑肽酶用于体外循环时,不能明显抑制CPB诱发促炎因子TNF-α的反应.

  • 激光间质内热疗法治疗宫颈巨大粘膜下肌瘤

    作者:陈传真

    大功率激光快速间质内热疗法治疗宫颈粘膜下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快捷、易于操作的新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心跳骤停3例报告

    作者:李卫;邹志华

    我院自1992年到1999年在全麻下完成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747例,发生心跳骤停3例,发生率0.4%,1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52岁,85kg,诊断:结石性胆囊炎,术前无心肺疾患.术前肌注阿托品,苯巴比妥钠,入室后以芬太尼0.2mg,氟哌啶5mg,硫喷妥钠250mg加琥珀胆碱100mg静脉快速诱导后气管内插管,接德国海尔麻醉机人工控制呼吸,术前5分钟一次静注氟芬合剂(1∶2)1剂,箭毒20mg,并于术中间断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40分钟结束.脉搏,血压及心电图正常,自主呼吸稍弱,接上海103麻醉机紧闭给氧,30分钟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回病房,心电图显示窦速112次/分,血压26/14kPa,呼吸22次/分,呼之能睁眼,10分钟后心跳停止,呼吸呈叹息样,即行胸外心脏按压5分钟后气管内插管,人工控制呼吸,经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8分钟后心肺复苏,但持续昏迷,于术后42日死亡.

  • 3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高成兵;王永;李又环

    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结缔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征性,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1988年至2001年共诊治恶性胸膜间皮瘤3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5~77岁,平均50.5岁.工人22例,干部8例,农民4例,教师2例.其中石棉接触史2例.1.2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中,胸痛24例(66.7%),多数呈持续性疼痛,需止痛药缓解;不同程度气促或胸闷20例(55.6%);咳嗽18例(50.5%);腰背痛及潮热、盗汗各4例;胸壁肿块2例.36例均有胸腔积液,伴心包积液3例.

  • 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杨红洁;张再伟;范昕建

    思美泰(腺甘蛋氨酸)是治疗肝内胆汁郁积性肝炎的新药,我们临床应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淘真;奚朗秋;邓毅;曾晓琼;汤炜

    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非常高,要预防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生,就必须重视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高血压、高脂血症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比正常血压者高6倍[1].老年高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混合型即收缩-舒张期高血压.过去往往认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一种增龄性改变,相对无害,但近10年来随着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及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受到广泛的重视.对于脑血管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高脂血症,临床上对它引起的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其引起的脑血管损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就是力图通过经颅多普勒这种直观、可靠、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检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客观的数据证实它们对脑血管的损害,为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

  • 喉结核16例诊治报告

    作者:刘亚峰;周光耀;乔晓明

    本文对我科于1991~2000年间诊治的喉结核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探讨喉结核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男女比例1∶0.6.年龄18~67岁,平均38.65岁.病变范围:16例中病变在会厌者3例;会厌和披裂者5例;声带和室带者6例;会厌、披裂、室带、声带均受累者2例.

  • 脑囊虫病的CT诊断

    作者:袁代清;陈超

    脑囊虫病是人体吞服链状绦虫的虫卵,经胃肠消化,孵化出蚴,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膜、脑实质、脑室等处,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本文收集了5例经临床证实的CT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2~69岁,平均66.4岁,有疫区生活史,病程2~25年,临床主要症状:癫痫并肢体活动受限3例,头昏、头痛2例.3例经临床治愈证实,2例根据疫区生活史、皮下结节、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证实.扫描设备为GE、SYTEC-4000i型横断扫描,层间10mm,层厚10mm,2例作平扫,3例作平扫加增强.

  • 半月板松动触痛征在半月板陈旧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殷光义;兰玉平;赵晨阳;王立;陈义华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自Mc Murray于1949年提出半月板损伤的特殊检查法后,麦氏征或改良麦氏法即成了半月板检查的经典方法和选择手术的可靠标准.随着关节镜的逐渐普及,人们发现该方法漏诊率较高,不少病人麦氏征阴性而有半月板损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证实其准确性明显高于麦氏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8年8月~2001年3月,我们对怀疑半月板损伤或不明原因膝痛需作关节镜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了半月板松动触痛征和麦氏征的检查,共计93例.性别、年龄、病例分布情况见表1.

  • 成功安置双囊三腔管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邹小琴;张琼英;黄兴兰

    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应用于抢救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已有很长时间了,但就如何提高安置的成功率,保持有效的止血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报道很少.作者对近年来我院45例成功安置双囊三腔管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置管过程中不同环节存在着的一些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置管成功率,达到有效止血,减少并发症.现将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我们的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1997.3~2002.3期间住院患者45例.年龄21~71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所有病例均通过胃镜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此次出血以反复大量呕血为主,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药物止血无效给予安置双囊三腔管.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0年回顾

    作者:张宗平;王安果;刘照功;姜滔;伍季;唐硕;范俊;李红军

    我院自1991年6月至2001年9月,行经尿道电切术(TUR)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06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1060例,病理报告1060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结核不属于本组观察对象.年龄50~84岁,平均65.7岁,病程3月~10年,主要症状夜尿增多,渐近性排尿困难.伴急性尿潴留241例,上尿路积水、肾功能不全12例,糖尿病42例.心血管疾病13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1例.术前均行肛指检查、B超、前列腺增生Ⅰ°40例,Ⅱ°-Ⅲ°860例,Ⅳ°160例.尿流动力学:皆提示膀胱颈梗阻.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诊治体会

    作者:金心富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诊断及治疗上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腹腔感染、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我院于1997年2月~2000年8月收治2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74岁,平均52岁.手术类型:直肠癌经腹会阴根治术3例,前切除2例,结肠癌根治术4例,阑尾切除术8例,肠梗阻松解术后4例,外伤性小肠修补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淋菌性腹膜炎1例.1.2 临床症状及体征辅查:本组均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例有恶心、呕吐,21例有明显腹胀,22例轻微腹痛,3例阵发性腹痛,6例可见肠型,14例腹部轻压痛,11例压痛不明显.肠鸣音减弱10例,肠鸣音消失12例,肠鸣音活跃3例.X线腹透或腹部平片均提示小肠有多个大小不等液平.发生梗阻时间4~9天,治愈时间平均为10.5天.

  • 康复治疗在老年护理中的运用(附2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梅;胡雪;黄丹莉

    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功能障碍,使其能重返社会.老年患者在进行一系列医疗治疗后,病情缓解,症状消失,但因长期卧床,导致基本功能丧失,如:不能进食,不能自行大小便,不能行走等.康复治疗在医疗与护理中的运用有助于解决该难题.现就2例患者的治疗浅谈康复治疗在老年护理中的运用.1 病案介绍1.1 患者,男,76岁,因"反复腰痛1年,加重3天,无尿,尿憋感1天"入院,1年前感腰部不适,弯腰、咳嗽、剧烈运动后感腰部疼痛,伴有双下肢延至大腿、掴窝、小腿后侧放射样疼痛,严重时不能行走.经牵引、针灸、理疗后缓解.3天前病情再次加重,1天前解尿困难,无尿,尿憋.以"急性尿潴留"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脐下2横指可扪及胀大膀胱,叩浊.腰4、5椎,骶椎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实验(+),双下肢外侧感觉过敏,双下肢肌力Ⅲ~Ⅳ级,不能站立行走,未查及病理征.腰椎MRI示腰4、5椎间盘膨出,椎管狭窄,神经根受损.经导尿解除尿潴留并完善术前准备后,行L4、5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术后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因绝对卧床,不能坐起,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情绪低落,心情压抑.遂开始康复治疗:腰髓部手法治疗,腰部及双下肢功能训练,中频电疗,TDP灯照射,病情逐渐好转,双下肢功能恢复,能在搀扶下行数10米远,大便基本正常,但仍需导尿.患者情绪恢复,心理状态大体正常.

  •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汤朝荣;李运福;张慈忱

    我院1997~2000年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30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综合措施,效果甚好.全组无麻醉死亡.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84例,男46例;年龄21~75岁,40岁以上108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及其前、后交通支动脉的118例,位于大脑前、中、后动脉等12例.101例有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史.26例分别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或糖尿病.1.2 麻醉方法:静吸复合麻醉,以硫贲妥钠4~6mg/kg,芬太尼2~4μg/kg+氟哌啶0.05~0.1mg/kg,咪唑安定0.1~0.2mg/kg,维库溴铵0.1~0.12mg/kg诱导.静脉复合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1.3 术中处理:控制性降压采用微泵输注硝普钠(0.3~0.8μg/kg/min).进颅前输注甘露醇(0.5~1.0g/kg),进颅后行脑室引流.分离动脉瘤过程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暂时阻断血管.术中适当扩容,输注乳酸林格氏液或血浆代用品(血定安)20000ml以上.

  • 5586例粪便直接涂片镜检蛔虫卵和钩虫卵结果分析

    作者:余修中

    肠道寄生线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为具有感染能力的虫卵或蚴虫,通过食物、蔬菜、水等感染人体,引起寄生虫病,如食欲减退、消瘦、贫血、泛力、腹痛、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常采用粪便中虫卵或成虫检查,但近年来临床对寄生虫感染不够重视.本院从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直接涂片镜检法检测了5586例粪便中蛔虫卵和钩虫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5586例,其中机关干部586人,工人876人,农民1996人,中小学生1563 ,学龄前儿童471人.年龄1~65岁.

  •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咯血患者50例

    作者:戚刚;许志忠;盛宇模;牟艳;秦莉

    纤维支气管镜在咯血患者的应用较为肯定,本文总结了我院1996~2001年间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咯血患者资料较为完整的50例的经验,旨在探讨纤支镜对咯血患者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近5年经纤支镜诊治咯血患者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8.8岁.临床诊断,疑诊肺癌13例,肺结核8例,肺不张7例,肺炎7例,支气管扩张9例,咯血原因待查6例,其中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12例,中量咯血29例,大咯血9例.

  • 急诊手创伤的治疗探讨

    作者:何小梅;彭军;杨霞;王谊;王小芹

    手创伤的发病率急速上升,成为急诊外科不容忽视的创伤性疾病.1 材料与方法2000年7月~2001年6月,急诊手创伤226例,平均年龄27.86±9.11岁.以工伤为主.腕、掌、指骨折119例占52.65%.其中开放性骨折87例,所有创伤都伴程度不等的皮肤挫裂,肌肉、血管、神经断裂,严重者手毁形.皮肤缺损采用本指或邻指或掌背部等健康组织做舌型瓣等以修复暴露的创面.骨折者内固定采用克氏针,外固定采用小夹板、石膏等.无法修复的粉碎性骨折或骨缺失做指截短术,处理残指时尽量保持手指长度.治疗情况如表1.

  • 恩纳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运福;汤朝荣;闵龙秋

    神经外科手术中偶尔因麻醉转浅及麻醉苏醒期拔管前的屏气和剧烈呛咳可导致颅压增高,甚至手术创面出血而有再次手术的危险,深受麻醉医师的关注.我们将"恩纳"〔1〕(内含2.5%利多卡因和2.5%的丙胺卡因)涂抹在气管导管表面,观察神经外科病人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1 资料与方法拟施行择期手术的神经外科ASAⅠ~Ⅱ级病人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年龄24~72岁.如表1.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治

    作者:范小平;彭必富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上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胆道外科中的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课题.近来年,随着胆囊切除术等常规手术的普遍开展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医源性胆管损伤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如何预防或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临床外科医师颇为关注的课题.为此,作者复习有关文献[1-14],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治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 中老年不同部位肺癌临床及肺功能探讨

    作者:杜继平;袁玉如;吴艺;张承

    肺癌在当今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死亡率居前列,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1].有关肺癌的文献很多,但关于中老年不同部位肺癌的肺功能研究极少,本文对中老年中央型、周围型肺癌病史及肺功能特点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受检者82例,均系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66例(80.5%),女性16例(19.5%),年龄40~76岁.61例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12例纤支镜活检,5例经皮肺活检,3例痰脱落细胞检查,1例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确诊.所有病人均行X线胸片、CT检查,有细胞学、组织学、影像学依据.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诊断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支诊断标准[2].

  • 放疗中射野画线宽度对靶区剂量精确性的影响

    作者:李代彪

    放疗医生在划定照射野时,由于人体曲面、所用划签的宽度、划线方法等的影响,常常使划线较宽,宽度有时可达3mm.技术员在对野时,随意性增加,这样就造成了照射野大小的偏差,甚至射野中心轴线的偏移.对于没有配备能较精确进行二维计算的治疗计划系统的单位,靠查表手工计算,这种差异难已显现,因为(n+0.3)×(n+0.3)cm都近似作n×ncm处理.医生在划线时,画线一般不会超出照射野内,所以技术员在对野时,只可能比实际射野大,即靶区的实际受量要高于靶区的确定剂量,那么差异有多大呢?1 资料和方法用美国Varian提供的Cadplan计划系统分别计算(n×n)cm和(n+0.3)×(n+0.3)cm射野不同深度靶区剂量为200cGY时的处方计量.治疗机型号为2300c/D6MV加速器及60Cophoenix治疗机,统计学分析用秩和检验.

  •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董蜀华;李清福

    癌痛是癌症病人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的主要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痛的逐渐加重,病人受癌痛夜以继日的折磨,达到了痛不欲生的程度,所以控制癌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带瘤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近年来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止痛方法之一〔2〕,国内多用于术后镇痛〔3〕.我院近两年来采用PCEA用于39例晚期癌症病人镇痛,取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病例3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9岁.21例肺癌(13例术后)骨转移,9例乳腺癌(5例术后)骨转移,3例肝癌及2例胰腺癌肝转移,1例膀胱癌术后复发骨转移,1例胃癌,2例直肠癌.上述患者均进行放、化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但疼痛剧烈,使用大剂量口服及肌注阿片镇痛药效果不明显,且副作用大.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作者:陈志远;彭勇;王晓明;邱成富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采用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4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63岁,病前均有确切高血压病史.1.2 临床表明病前有饮酒、情绪激动等诱因者29例,第二次出血2例,本组患者嗜睡6例,浅昏迷16例,昏迷11例,深昏迷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偏瘫38例,椎体束征阳性38例,消化道出血4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小时内24例,6~24小时12例,24~48小时内手术6例.其中超早期手术死亡率12.5%,非超早期手术死亡率22%.

  •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的体会

    作者:陈德政;龚自力;黄丽筠;毛明瑛

    尿毒症性心包炎是慢性肾功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需紧急处理.随着透析疗法的开展,尿毒症性心包炎的死亡率现已明显下降,但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并不少见.我们对12例尿毒症性心包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观察心包炎出现时及经血透后BuN、SCr、Hb等指标的变化,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4例,女8例,年龄26~62岁,平均41.08±12.7岁,抽取我院同期慢性肾功衰并发尿毒症性心包炎保守治疗的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男6例,女6例,年龄24~63岁,平均40.17±13.38岁.原发疾病:治疗组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例,右输尿管先天狭窄、右肾无功能并右肾切除术后,左肾切开取石术后1例;对照组:慢性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尿毒症性心包炎的诊断标准[1].

  • 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张红;张瑞云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以中老年人多见,多为闭合性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少数难复性粉碎性骨折常需采取手术治疗.在临床中保守治疗方法较多,其疗效也有很大的差异.现就我科近10年来治疗的64例该类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以寻求佳治疗方案.1 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疾病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64例(不包括未随访患者),男24例,女40例(其中包括2例儿童),大68岁,小12岁,除3例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需住院手术治疗外,余大多数多采取门诊治疗,少数病例经住院观察数日后出院,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3年.通过X片检查显示:内收型45例,外展型7例,粉碎性骨折3例,其中2例骨折线波及肱骨头,无畸形、移位者9例,(因分型与年龄无较大区别未统计).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情况见表1.

  • 格拉司琼在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治疗中预防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阳启茂;陈冰;齐国华

    术后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病人自控镇痛(PCA)过程中,恶心呕吐又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格拉司琼在PCA技术中对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120例,其中普外科手术47例,妇科手术38例,骨科手术26例,泌尿科手术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无恶心呕吐病史,术前48小时内未接受止吐药物治疗.入室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依手术部位选择相应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以2%利多卡因维持满意的麻醉阻滞平面,术中酌情肌注氟芬合剂(氟哌利多5mg+芬太尼0.1mg),以预防内脏牵拉反射.

  • B超诊断腹腔妊娠1例

    作者:杨帆;杨太珠;郭文琪;朱琦;罗红

    患者女,31岁,孕2产1,末次月经:2002.1.26.停经13+2周来我院就诊.平素月经不规则,周期37~45天,经期3~4天.停经40+天时院外诊为"早孕",多次行药流、清宫术均未刮出妊娠组织,病程中无腹痛、无阴道出血,后转入我院.既往曾于4年前行"剖宫产术".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宫高4cm,腹围76cm,子宫增大如70+天孕大小.我院B超示:子宫后方直肠陷凹处查见孕囊大小为6×10×4.3cm,囊内胎儿顶臀长8.2cm,胎儿胎心胎动好,肠间见液性暗区2.7cm,考虑诊断为:1.子宫后方妊娠,疑腹腔妊娠,2.腹腔积血.见图1.次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陈旧性血液约500ml,子宫正常,子宫左后方、盆侧壁及乙状结肠表面有一囊状占位大小为8×9×10cm,其内含羊水、胎盘及胎儿,左卵巢上有一破口.术后诊断:1.G2P1+113+2W继发腹腔妊娠,2.腹腔内出血.病检证实为:继发腹腔妊娠.

  • 小儿先天性左肺不发育1例误诊分析

    作者:金冬梅

    肺发育不全是由于胚胎期肺胚芽发育障碍所致.根据发育停滞的不同阶段分为肺未发生、肺未发育和肺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双肺未发育由于不能存活,临床罕见.单侧肺未发育也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现对我院1例先天性左肺未发育患者报告如下.患儿,男,50天.因"气急,剧烈活动后发绀50天,发热1天"入院.患儿系G1P1孕36周自然产.生后即发现气急,用力活动后紫绀.在当地医院曾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小婴儿肺炎",两次入院治疗.效果不理想.1天前患儿由于发热(体温38℃),喷嚏后上述症状加重来我院.体检:T36.7℃,P160次/分,R60次/分,Wt4.5kg.急性病容,精神差,营养发育正常.呼吸急促,喘息,口周发绀.胸廓不对称,右侧丰满.左侧呼吸活动度减弱,呼吸音减低.右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脏无杂音.肝右肋下3.0cm,质软.

  • 先天性骨梅毒1例

    作者:王林强;彭明惺;刘利君;刘敏

    患儿,男83天,以右手能抓但举不起4天入院,既往史:78天前右臀部,小腿,踝关节,右手无名指皮肤各出现红色斑点一颗,1月后自行消失.冶游史:其父有不良性生活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上肢肌力2级,左上肢及双下肢3级.X线片:右侧肱骨,双侧尺桡骨,双侧胫骨骨髓腔呈卵圆形破坏增大,骨膜呈洋葱皮样反应.实验室检查:患儿及父母TP酶联反应阳性.病检:骨梅毒肉芽肿样反应.诊断: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讨论:先天性骨梅毒是由于胎生期母体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骨骼内感染发病.按发病期的不同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多在出生2~3周内出现症状,皮肤巩膜出现梅毒皮疹;内脏以肺和肝脏病变多见;骨骼可表现为骨软骨炎,骨膜炎,骨髓腔炎中的一种或多种.晚发型:多于5~15岁时,出现体格智力发育障碍,外观衰弱贫血,门齿呈楔形,实质性角膜炎,中枢性重听三联症,此外还可出现下鞍鼻,口周的放射形瘢痕,小腿腰刀状改变.根据上述早发型及晚发型的临床特点,本例应属于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

  • 岩锥原发性胆脂瘤2例

    作者:陈学;郑虹;文定厚

    先天性胆脂瘤(Congenital cholesteatoma)亦名原发性或真性胆脂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2~0.5%;占桥小脑脚区肿瘤5~7%[1].先天性胆脂瘤发生于中耳者占80%,岩部占20%.岩锥有胚胎期外胚层上皮始基的残余,在胚胎3~5周神经管闭合时陷入;或在胚胎后期外耳道皮肤经骨缝移行入岩部;或中耳先天性胆脂瘤侵入岩骨[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角化增生,脱落,并堆积形成先天性胆脂瘤.故多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样.我国报道较少[2].本院曾收冶发生于岩部的原发性胆脂瘤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13岁,左耳听力下降数年,未予重视,无诱因出现左面瘫1年入院,既往无耳痛、流脓及明确眩晕史.查体:双耳鼓膜完整,无内陷,外耳道干净,左面瘫评分4/20[3](闭目1,皱额0,厥嘴1,皱鼻0,鼓腮1,示齿0,对称性1)电测听及前庭功能检查示:左耳极重度感音性聋,左前庭功能减退.X片示:板障偏气化乳突,鼓窦直径5mm,鼓道无扩大.岩尖骨质破坏明显.诊断左岩锥原发性胆脂瘤,手术经耳后切口,见鼓室内听骨链存在,无胆脂瘤.经迷路,于内听道上后前发现大量胆脂瘤,手术清除胆脂瘤.术后1年患者面瘫恢复至15/20.现术后8年局部无复发.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曲霉菌性脑脓肿1例

    作者:钟琴;谢其冰;吴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是SLE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SLE的预后.其中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yiuosis,IA)中的曲霉菌性脑脓肿(Aspergillus bruin absless,ABA)很少被报道,现将我科发现的1例SLE合并ASA病历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7岁,因"关节疼痛,全身浮肿6个月,伴头痛,精神恍惚2天",于2001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确诊为SLE、狼疮肾炎(LN),予甲基强的松龙800mg×3天、CTX每次1.2g×1天静脉滴注,后改为强的松60mg每日1次,因不能耐受CTX副作用而改为骁悉1.5g/日,分3次口服,1月后症状缓解,强的松逐渐减量至20mg/日维持.患者入院前2天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非喷射状)、精神恍惚,以"SLE、LN、狼疮脑病?脑膜炎?"急诊收入院.入院后查体:T37.1℃、P70次/分、R18次/分、BP130/90mmHg,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阻抗阳性,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 深静脉置管致呼吸心跳骤停1例

    作者:王孝明;钟洪智;文德生;曾显云

    深静脉置管术是心脏和重危病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气胸、出血、血肿、感染、空气栓塞等,而置管术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者甚为罕见.现将作者工作中所见1例报告如下:1 资料:李某,女性,45岁.住院号:772323,右乳癌术后10+年,有纵膈转移.曾多次作放射治疗及化疗,几月来不能正常饮食,曾作过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极度消瘦.放疗后右侧颈胸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呈板样状改变,触硬.其它未作检查.诊断:①右乳癌术后(晚期),②重度营养不良.近3天因深静脉管脱落而周围静脉无法穿刺成功而未输液.因急需输入化疗药物及提供静脉营养要求做深静脉置管.选择右锁骨下静脉途径,穿刺不顺利,在持续10分钟后,病员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立即停止操作,进行心电监测:SpO215%,快速型心律失常,室速,逐渐心率减慢,呼吸浅慢,即刻气管插管,插管尚顺利,在插管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即刻心肺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机械通气,予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治疗,18分钟心脏复跳,28分钟恢复窦性心律可扪及大动脉搏动.急查血气分析示:pH6.896,K+3.090mmol/L.予以纠酸、补钾治疗的同时采取脱水、降温、激素等脑复苏措施.病员于90分钟后有呼吸反应.住院观察治疗3天,无任何心肺脑复苏后后遗症.治愈出院.

  • 超声诊断肺动静脉瘘误诊分析1例

    作者:刘淑华;唐红;吴进

    根据超声改变结合临床表现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与鉴别并不十分困难,个别病例具有一定难度,现将误诊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8岁,自幼紫绀、喜蹲踞,院外X线发现左肺门3×5cm椭圆形块影,右上纵隔旁淋巴结肿大.意见:左肺门原发型肺结核(肿块形),右上纵隔淋巴结增大.CT发现左肺门均匀强化软组织块影,疑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舌段膨胀不全,左肺肺动脉干受压后移.患儿发育中等、唇绀、杵状指趾、心律齐、胸背部未闻确切病理性杂音.血氧饱和度76%.临床疑为先天性心脏病F4、心包囊肿或肺动静脉瘘,申请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 原发性小血管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1例

    作者:唐晓红;周莉;刘先蓉

    患者男性,70岁.入院前2月出现双下肢水肿,左足背和胫前区网状青紫,伴持续性高热(39℃左右),无畏寒.当地住院查小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使用头孢曲松达10天体温仍不能控制,后加用激素(强的松40mg/日)于10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水肿和青紫消退.入院前1月尿常规发现异常,尿蛋白,红细胞.入院前20天患者的血肌酐Scr逐渐从130μmol/L升至160μmol/L,并于入院10天前出现乏力、纳差、消瘦、尿少等症状.入院前2天患者出现大便失禁,查Scr280μmol/L,因诊断不清而入我院治疗.病程中体重下降10kg.既往有30年的"胃痛"史,无呕血和黑便史.入院查体:T36.5℃,HR 88次/min,R 20次/min,BP120/70mmHg.慢性病容,贫血衰竭貌,平卧位,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弹性减弱,舌干.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肝区叩痛,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肠鸣正常,移浊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较正常人略差,四肢感觉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14.31×109/L,中性87.5%,淋巴6.1%,单核5.0%,嗜碱0.3%,Hb86g/L,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PLT55×109/L.尿常规中见尿蛋白+,Glu,白细胞5~10/HP,红细胞/HP,颗粒管型查见.大便常规隐血阳性.

  • 2例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导管拔出困难的处理

    作者:张霞;徐宏伟;刘斌

    导管拔出困难是持续硬膜外阻滞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原因较多,而且处理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病人造成较大的影响.现将我院近5年(1997~2002)发生的两例导管拔出困难的处理报告如下.1 病史病例1,女,20岁,拟行"阑尾切除术",ASAIE级.T12-L1椎间隙为穿刺点,进针,置管顺利,拔出穿刺针后导管留在硬膜外腔9cm不能拔出,给予2%利多卡因3ml试探剂量后平T8-L2,左右对称,追加2%利多卡因6ml,辅以芬太尼0.05mg,力月西3mg,效果好,手术持续30min,术毕导管仍不能拔出.病例2,女,26岁,拟行"小腿外侧植皮术",ASAⅠ级.L1-2椎间隙为穿刺点,操作顺利,导管留在硬膜外腔4cm,予2%利多卡因维特,效果好,手术持续60min,术毕导管不能拔出.

  • 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伴颞骨骨髓炎1例

    作者:刘海;秦学玲;黄刚

    患者,男,36岁.8年前感冒时自觉左耳闷胀不适,挖耳后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较严重.自服抗感冒药1周听力无好转.4个月后到我院就诊,诊断为"左外耳道骨瘤"并行"外耳道骨瘤切除术",术后听力恢复.但术后半年听力又逐渐下降,当时在院外诊断为"左外耳道狭窄",无耳流脓、耳痛、耳鸣等不适,未予任何处理.2月前感冒后发现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伴头痛,发热,耳闷胀感.经院外治疗后缓解.1+月前再次出现发热,左耳痛,左耳流脓.并感左侧额部,眶周及眶深部针刺样痛.伴左眼复视,斜视.在院外用青霉素治疗5天后,发热,耳痛,耳流脓及复视,斜视缓解.但左侧额部及眶周疼痛无好转,于2001年10月18日以"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左外耳道狭窄,左颞骨骨髓炎"收入我院治疗.入院检查:左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内可见胆脂瘤样物.左耳气导听阈50dB,骨导听阈10dB,右耳正常.CT检查:左侧颞骨鳞部,乳突,岩锥骨质密度影降低,范围较宽,边界不清呈鼠齿样改变.血常规检查:WBC9.8×109/L.入院后用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qd.环丙沙星100ml静脉滴注q12h治疗1周后行乳突根治,外耳道成形术.经耳内切口暴露骨性外耳道,扩大外耳道口,去除上鼓室及鼓窦外侧壁,依次开放鼓窦入口,鼓窦及乳突.术中见左外耳道软骨段狭窄,外耳道内胆脂瘤形成.骨部外耳道后壁,鼓窦,乳突骨质疏松,病灶区内肉芽组织较多,包埋听小骨.尽量清除术野内病灶组织后修复外耳道皮瓣,术腔填塞碘纺纱条.术后病灶骨组织病检示:慢性发炎伴骨小梁间纤维细胞增生,灶性多核巨细胞反应.术后1月患者复查示左耳鼓室内粘膜已鳞状上皮化,未见肉芽形成.患者自述已无分泌物流出.

  • 以抑郁症状首发的精神分裂症2例

    作者:王雪;黄明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病程多迁延.其早期症状较多,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部分患者由于就诊及治疗不及时,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残疾,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在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我科收治的患者中,有2例反复就诊于我科门诊,依据CCMD-3均诊断为"轻性抑郁症",后因病情加重而入住我科,经住院观察并随访,后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现简述如下:例1:女性,21岁,学生.主因"失眠、头痛、情绪低落5年"入院.5年前患者感学习压力大,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渐出现头痛、入睡困难、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兴趣下降,高考落榜后,感生活无意义,曾站在阳台上想往下跳,但又顾虑重重,反复就诊于我科门诊,长达4年,均诊断为"轻性抑郁症",予百优解20mg/日,氯丙咪嗪50mg/日,丙咪嗪25mg/日等断续治疗两月余,情绪有一定好转,后补习三次,勉强考上大学,与同学关系欠佳.5天前与同学闹矛盾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易激惹、烦躁,遂入院.入院后依据CCMD-3诊断为"轻性抑郁症",予赛乐特20mg/日,阿普唑仑1.2mg/日,并行系统的心理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生活显懒散,个人卫生差.3周后进行精神检查,引出大量的幻想性妄想性回忆,并坚信父母不是亲生的,诉出院后要作亲子鉴定,并凭空认为住院的环境变了,有种不祥之兆,坚信周围有人要害她,对答欠切题,有自语自笑,未见明显情绪低落.在病房内对父亲无故大打出手.经会诊讨论,修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维思通1~5mg/日,接触有好转,幻想性妄想和非血统妄想开始动摇,自诉心情平和.继续住院2周后,好转出院.经随访1月,被害妄想和非血统妄想消失.

  • 131Ⅰ-β-CIT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管玫;朱洪;潘晓鸥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进行性的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疾病.多巴胺转运体(DAT)位于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膜,其变化可直接影响突触中多巴胺的浓度.新研制的放射性显像剂131Ⅰ-β-CIT(131Ⅰ-2β-carbomethoxy-3β-[4-iodophenyl]-tropine)可与DAT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地结合,因此利用这种示踪剂进行DAT显像,对PD等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因131Ⅰ-β-CIT静脉注射3~6小时后作SPECT显像,故须作细菌内毒素检测.

  • 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作者:陶传敏;温晓波;邝玉;陈知行;过孝静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240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7124份标本的阳性率,阳性检出时间,细菌种类以及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污染率.结果:7124份血培养分离到804株微生物,其中细菌764株,阳性率11.5%,快阳性检出时间2小时,24小时内检出的阳性占69.9%,48小时内占87.3%,72小时内占91.3%.804株细菌分布于24个属,假阳性率4.9%,假阴性率0.4%,污染率0.3%.结论: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了血培养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尤其是苛养菌阳性率增加,减少污染机会,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 大隆中毒病人血凝指标的动态分析

    作者:李力;张珂;雷迅;李先梅

    目的:了解大隆中毒病人诊治过程中各血凝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涡流式密度测量原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入院时检查结果PT延长,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PTT延长(P<0.05).治疗2~3天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5).临出院前三次检查PT、AP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3.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大隆中毒病人APTT延长,PT显著延长,是更敏感的指标.检测PT、APTT对于大隆中毒的诊断及判定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 Microinfusion Pump WZ-50S微量泵评价

    作者:罗南富;周建新;刘进

    目的:提供微量泵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基本数据.方法:给微量泵配以20ml、50ml注射器,用电子天平定量测量微量泵在设定的输出速度及测量时间内的输注量,且对每一设定的输注速度及时间下平行测定3次.用每一设定输注速度时不同输注时间和每一设定输注时间时不同输注速度条件下输注量的平均变异系数评价微量泵的精密度.用每一设定的输注速度及输注时间条件下的计算值与其对应的所有输注量测定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评价微量泵的准确性.结果:在低输注速度(1ml/小时)或在短输注时间(1分钟)时,变异系数偏大大值为3.6%,当加快输注速度后或延长输注时间后,变异系数明显减小(≤1.1%).微量泵配以20ml注射器时,在计算值低于1.25ml时,相对误差偏大,大值为-17.5%;当计算值增大(≥1.25ml)时,相对误差明显减小(≤-4.1%),并随计算值增大而减小;当计算值等于20ml时,相对误差为-1.8%.微量泵配以50ml注射器时在计算值低于0.83ml时,相对误差偏大,大值为-10.0%;当计算值增大(≥0.83ml)时,相对误差明显减小,在±1.3%之间.结论:Microinfusion Pump WZ-50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 医用吻合胶OB胶水治疗COPD气胸伴顽固性皮下气肿

    作者:肖先华;薛欣盛;张中伟

    COPD气胸伴顽固性皮下气肿在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常常胸腔闭式引流通畅,但皮下气肿仍很明显,需经多处皮下引流后方能缓解,而且往往效果欠佳.近3月本科收治2例该类病员,经用医用吻合胶(OB)胶水及明胶海绵治疗后一次性治愈,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1,男性,76岁,因咳嗽、咳痰50年,加重伴气紧3天入院,在院外经X线胸片确诊右侧气胸,右肺压缩80%,在外经右胸闭式引流后呼吸困难不缓解,皮下气肿进一步发展至全身,入院后查体:全身皮下气肿,右胸闭式引流通畅,呼吸音较右侧偏低,双肺散在湿鸣,入院后经拔出原来闭式引流管,重新切口安置闭式引流后1天,皮下气肿和呼吸困难仍缓解不明显,考虑为闭式引流口周围漏气,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引流管周围,再用OB胶水粘合引流管周围,缝合皮肤,皮下气肿3天后消失.气胸1周后痊愈.

  • 氧合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时脾脏TNF和IL-6生成的影响

    作者:周其全;张大模;陈玉魁;高丽菊;李宜成

    研究表明,失血性休克与细胞因子反应密切相关,单纯失血性休克可引起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且在复苏后休克诱生的细胞因子仍继续存在.细胞因子在休克过程中互相诱生,协同作用,对休克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6)是休克时释放的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其在休克发生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观察失血性休克对脾脏与IL-6生成的影响及氧合液复苏的调节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健康杂种家犬21只,雌雄不拘,体重10~20kg,全部购自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乡.1.2 试剂 TNF和IL-6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氧合液在临用前自行配制.

  • "恩纳"用于气管表面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张国智;闵龙秋;陈代云

    目的:研究"恩纳"用于气管插管表面麻醉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经耳缘静脉推注安定0.5mg/kg,氯胺酮1mg/kg全身麻醉后,用直喉镜暴露声门,实验组插入直径3.5mm,前端5cm均匀涂有"恩纳"乳剂的气管导管;对照组插入同型导管,但不使用"恩纳".观察气管插管后的耐受情况及麻醉苏醒后的呼吸道反应;插管4小时后,取气管导管接触段行光镜检查.结果:两组白兔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生命体征平稳,嘴唇红润,呼吸通畅,没有分泌物增加现象;麻醉作用消失后,实验组白兔一般能耐受气管导管,没有呛咳,打喷嚏的现象(0/10).而对照组白兔一般均有呛咳,打喷嚏的现象(10/10);两组白兔气管标本均未见形态学改变,双肺观察也无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加的现象.结论:"恩纳"乳剂用于气管插管,能减轻导管在麻醉维持期及拔管后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喉部并发症.对实验动物呼吸道未见过敏及炎性病理学改变.

    关键词: 恩纳 气管插管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吕晓菊;王浴生;冯萍;俞汝佳;杨新云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用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感染动物模型,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及单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及对照药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进行感染动物的治疗,评价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舒巴坦钠对感染小鼠的抗菌保护作用极弱,ED50均>400mg/kg,哌拉西林钠静脉注射单用对四种菌感染动物的ED50分别为55.71mg/kg、6.54mg/kg、24.09mg/kg与11.07mg/kg;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者为27.96mg/kg、2.49mg/kg、6.75mg/kg与6.36mg/kg,分别比哌拉西林钠强2、2.5、3.5与1.8倍.哌拉西林钠皮下注射单用对四种菌感染动物的ED50分别为哌拉西林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皮下注射对四种产酶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弱于静脉注射者,ED50分别为51.95mg/kg、4.41mg/kg、8.19mg/kg与10.58mg/kg,但仍比哌拉西林钠强1.2、2、3.6与1.5倍.结论:无论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对上述四种产酶菌株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DE50)均明显优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单用,也强于阿莫西林/舒巴坦钠(2∶1).静脉注射是临床应用较恰当的给药途径.

  •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以及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缺氧状态下内皮细胞浆游离[Ca2+]i变化

    作者:梅爱东;周东;廖松洁

    许多文献都报道了内皮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并各自据此观察了内皮细胞缺氧时部分功能的变化.但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报道甚少,以此变化推知细胞已受缺氧损伤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正是以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内皮细胞胞浆[Ca2+]i变化.1 材料与试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孔板有盖钢盒、石蜡、血气分析仪(COY公司),共聚焦显微镜(Bia-Rad公司)95%和5%混合气体,FLuo-3Am.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腹腔大肠杆菌感染大鼠内毒素血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应明英;林英;黄英;王树人;植茂辉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腹腔内大肠杆菌感染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又再分为1天、3天两个亚组),每组15只.感染组;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悬液(1×1010cfu/L,15ml/kg);治疗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后给予rh-GH(2.25iu.kg-1.d-1)肌肉注射治疗.于注射后24h、72h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浆TNFα浓度、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感染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24h和72h分别为(0.256±0.052)和(0.189±0.052)EU/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11±0.053)EU/ml,P<0.01],血TNFα明显升高[(3.59±0.69)/(2.88±0.74)μg/L,P<0.05],呈现典型而严重的感染性休克临床经过,MAP显著降低[(67.4±22.6)/(124.6±13.9)mmHg,P<0.01];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在感染后24h轻度升高[(0.150±0.039)EU/ml],72h降至正常对照水平[(0.108±0.042)EU/ml],与感染组比较,两个时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72h血TNFα浓度[(1.54±0.3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88±0.74)μg/L,P<0.01]和感染组[(2.23±1.09)μg/L,P<0.05],血压基本维持稳定[(114.4±15.9)/(124.6±13.9)mmHg],24小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比对照组和感染组明显升高.结论:rh-GH有助于降低严重腹腔内大肠杆菌感染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和TNFα浓度,减轻内毒素血症和休克程度,维持血压稳定,上调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炎症部位噬菌细胞数量,防止细菌入血及不可控的炎症反应放大和器官功能损害,改善实验动物预后.

  • 循证医学证据:Cochrane系统评价用户文摘(1)

    作者:吴俣;针晓蓉;张鸣明;邓长安

  •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刘建平

    1循证医学的产生与概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国际上发表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已难于从大量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评价,形成疗效数据库,供临床医疗决策使用.循证医学由此而生.其概念是临床医疗实践(包括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医疗卫生决策均应以现有的、可获得的佳科学研究证据为依据.它并不排斥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是强调二者的结合.由于循证医学的科学理念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欧洲、北美和澳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现已广泛用于医疗卫生各方面,产生了诸如循证医疗(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循证诊断(Evidence-Based Diagnosis)、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循证购买(Evidence-Based Purchasing)等,应用于临床各科则有循证外科(Evidence-Based Surgery)、循证内科(Evidence-Based Internal Medicine)、循证妇产科(Evidence-Based Gynecology & Obstetrics)、循证儿科(Evidence Based Paediatrics)、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等等.总之,一切医疗卫生领域包括临床医疗、护理、预防、卫生经济、卫生决策、医疗质量促进、医学教育等无不以研究所取得的科学证据为基础.

  •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作者:刘翼;罗婷;冯宾;李宁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状况,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发表的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对照治疗试验(RCT)文献,并按循证医学原则和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对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尤以1995年后为甚.66篇论文中,明确诊断标准的占87.9%,正确使用随机方法的占4.5%,明确疗效评价标准的占48.5%,33.3%的文献未提及组间可比性.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质量需待提高,应努力提倡有资金资助的大样本前瞻性的长期的协作性研究.

华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7 01 02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