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特点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茂锋

    目的:对比稳定型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新生血管行超声造影检测的特征.方法:选取102例心绞痛患者,按病症类型分成SA组(52例)与UA组(50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观察两组检测情况.结果:SA组与UA组斑块均以软斑为主;UA组血清hs-CRP浓度、斑块Crouse积分均比SA组高(P<0.05).结论:针对心绞痛病患,给予患者行CAS斑块新生血管造影,可为UA的早期预测及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 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勇

    血管新生在缺血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实践证明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药理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1]、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2]以及减少心梗面积、预防心室重构等作用[3],近年的研究还证实了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瑶;勇强

    斑块内新生血管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发生、发展机制的阐述,讨论斑块内不成熟的新生血管是否存在某种机制,可以使其转化为成熟的新生血管;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成熟度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某种新的发病机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非活动型大动脉炎颈动脉新生血管2例

    作者:王立娟;勇强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发性、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导致管腔节段性狭窄甚至闭塞,并可继发血栓形成。好发于年轻女性。按受累血管部位不同,临床分为4型: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和混合型。临床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常规超声检查多着眼于对内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的观察,而对病变部位新生血管的观察则受限,有研究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新生血管情况并进行分期,较少有报道使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观察病变部位的新生血管情况,本文报道两例应用SMI技术观察混合型大动脉炎非活动期的新生血管情况,同期行超声造影进行验证。

  • SMI与CEUS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尚建军;杨敬英;王淑敏;王金锐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技术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能力,探讨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诊断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方法显示斑块内微血流的敏感度。结果 SMI与CEUS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敏感度接近,具有极强的一致性。结论 SMI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便捷、有效的技术,对评估颈动脉斑块具有重要价值。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许亚飞;谢文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评估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65例临床诊断脑梗死患者及55例非脑梗死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组间颈动脉斑块厚度和新生血管分级,并分析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比较以低回声斑块厚度≥2.5 mm、超声造影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厚度多≥2.5 mm,超声造影分级多>Ⅱ级,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低回声斑块厚度≥2.5 mm、超声造影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2%、77.27%.结论 颈动脉常规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是预测脑梗死的有效参数.

  • 超声造影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其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作者:刘智惠;康俊玲;张晓磊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其与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非脑梗死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造影评价与新生血管和血脂的关系进行对比和分析.结论:超声造影增强后,实验组中以Ⅲ、Ⅳ型新生血管为主,对照组中以Ⅰ、Ⅱ型新生血管为主(P<0.05);实验组有增强病例TG、LDL高于无增强病例(P<0.05) ,但是HDL和T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有效的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通过其与血脂的关系对脑梗死做出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强化特征

    作者:杨柳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性以及强化特征.方法:在2015年4月19日-2016年4月19日期间收治50例进行椎动脉、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超声检查,随后分析患者造影特征.结果: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发现37个超声造影表现为弱增强,13个超声造影未见明显增强,在增强模式中,27.03%的患者表现为低回声斑块多,8.11%的患者表现为自内膜向中心增强,64.86%的患者以自外膜向中心增强.同时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与高回声斑块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提高颈动脉斑块显示率,为临床治疗、预后提供有效方法.

  • 榄香烯治疗眼部新生血管进展

    作者:胡志佳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角膜血管新生等疾病共有的病理性改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由于移植或烧伤而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从而导致患者严重的视力障碍.鉴于其临床危害比较大,所以针对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已成为当今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榄香烯(Elemene) 具有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作为有效的抗增殖药物而应用于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它在眼部血管新生性疾病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现就近几年来这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榄香烯 新生血管
  • 超微血管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袁惠;陈洪艳;黄月;文薇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48例患者,根据头部C T检查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患者75例,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颈动脉行常规超声及SMI检查,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探查并分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大的低回声斑、等回声斑、混合回声斑例数多于对照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显示率脑梗死组(77.3%)高于对照组(27.4%);脑梗死组斑块内新生血管以Ⅰ级、Ⅱ级为主,对照组斑块内新生血管以0级、Ⅰ级为主(P<0.05).结论: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为临床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 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卫平;葛惠男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益气活血方+奥美拉唑)组和西药(奥美拉唑)组.Hp阳性者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根除疗法治疗1周后分别人组治疗.两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胃镜下取材,观察瘢痕组织新生血管数:ELl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中西药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多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bFGF水平均增加,中西药组VEGF、bFGF水平均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增加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

  • 合理应用中成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金明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有关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古人早有记载,如<河间六书>日:"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从古至今相隔数千年之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仍旧是糖尿病为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其发病率有增无减,双眼致盲率达眼病之首.中医学认为眼底病往往与肝肾阴虚密切相关,而老年性眼底病除以肝肾阴虚为本外,多兼有血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即是以这一发病机制为规律的典型性血管性眼底病.

  • 补气活血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臧文华;郅琳;唐德才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多途径、交叉的网络系统,针对某一个单一靶点往往不足以遏制或扭转其结构的高度异质及形态异常。因此,不同作用通路和机制的药物多靶点联合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许多补气活血药配伍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能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在治疗肿瘤及新生血管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作者:吴森敏;刘扬波;林丁盛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研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随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2~3月龄重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的大鼠随意型皮瓣制作方法造模,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苦碟子注射液5 ml/kg ,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术后第7天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分别进行皮瓣存活面积比的检测,同时取皮瓣近中远端组织经组织染色切片后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皮瓣存活面积比为(70.432±3.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498±2.346)%(P<0.01);实验组皮瓣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切片观察出现较多新生血管,Ⅱ区新生血管密度((30.11±5.53)/mm2,与对照组(20.13±4.11))/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区坏死严重。实验组VEGF表达量为(4867.31±452.36),与对照组的VEGF表达量(2387.45±768.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以提高VEGF的表达量、促进毛细血管新生,减轻皮瓣炎性浸润,还可以明显提高大鼠随意型皮瓣的成活率,为临床皮瓣移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鳖甲煎丸对小鼠Matrigel种植体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铁明慧;王科;张颖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小鼠血管生成及新生血管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32只,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小鼠腹壁Matrigel种植体方法进行血管生成实验,Matrigel与b-FGF,肝素混合后植入小鼠腹壁正中区域皮下,将小鼠随机分成鳖甲煎丸高、低剂量组(12,6 mg·kg-1),正常组,内皮抑素组(5 mg·kg-1),每组8只,在Matrigel种植前3d,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实验药物,连续给药8d,第8天取出Matrigel,测量Matrigel种植体中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微血管计数(MDC),并观察微血管结构特征及发育阶段.结果:鳖甲煎丸高、低剂量组血红蛋白含量及MDC均低于正常组,且鳖甲煎丸低剂量组血红蛋白含量及MDC较高剂量组低;HE染色显示鳖甲煎丸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可见散在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数量较正常组少;CD34免疫组化显示鳖甲煎丸组内皮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减少,且血管结构模糊、内皮细胞着色变浅,且鳖甲煎丸低剂量组细胞数低于鳖甲煎丸高剂量组.结论:鳖甲煎丸对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低剂量鳖甲煎丸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强于高剂量鳖甲煎丸.

  • 通痹灵合剂抗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

    作者:童娟;陈光星;刘清平;陈纪藩

    目的:研究通痹灵合剂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先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于wistar大鼠尾根部注射,足肿后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消炎痛组、通痹灵合剂组.鸡胚尿囊膜模型分组:建立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分为李白对照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加入20μl的10n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载体上,再随机分为5组,加入各组大鼠血清或生理盐水20μl,分组为:VEGF+正常对照组,VEGF+造模对照组,VEGF+通痹灵合剂组,VEGF+消炎痈组,VEGF+1%生理盐水(VEGF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对CAM中一、二级新生血管的作用情况;另取各组大鼠右前和左后爪骨,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关节组织的VEGF和vECFR-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各组CAM模型在10ng/L的VEGF刺激作用下,血管计数明显增加,VEGF+造模对照组血清作用于CAM后血管数目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VECF+通痹灵合剂组血清的CAM血管计数中一、二级血管计数明显低于VEGF+造模对照组(P<0.01),消炎痛组CAM血管一、二级血管计数与造模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降低(P<0.01).RT-PCR图像显示出正常对照组、通痹灵合剂组、造模对照组及消炎痛组的大鼠关节组织VEGF mRNA表达,其中正常对照组及通痹灵合剂组明显弱于造模对照组与消炎痛组.正常对照组的VEGF-1 mRNA图像不明显,通痹灵合剂组的VEGFR-1 mRNA表达明显弱于造模对照组及消炎痛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论证了通痹灵合剂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中VEGF产生及受体VEGFR-1在内皮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而阻断新生血管形成.

  • 芪明颗粒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牟琳;曹兴伟;吴榆可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新生血管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芪明颗粒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炎性因子、新生血管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结论:芪明颗粒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缓解炎性反应、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因素有关.

  • 痰瘀同治方调控PPARγ/NF-κB通路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蔡宏文;缪静;周鑫斌;武丽;庄钦;毛威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探讨PPA Rγ/N F-κB信号通路在其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痰瘀同治低剂量组(TYTZ低组)和痰瘀同治高剂量组(TYTZ高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始终喂基础饲料,其余4组采用高脂喂养+维生素D3负荷+球囊损伤动脉内膜建立AS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予生理盐水4mL灌胃,罗格列酮组大鼠予罗格列酮3 mg/(kg·d)灌胃,TYTZ低组和TYTZ高组大鼠分别予痰瘀同治方生药7.5、30 g/(kg·d)灌胃,各组均持续给药6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IL-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内PPARγ及NF-κB蛋白表达,并对各组PPARγ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CRP、IL-1和MCP-1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YTZ高组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罗格列酮组TC和TG水平降低(P<0.05),TYTZ高组和罗格列酮组CRP、IL-1和MCP-1水平均降低(P<0.05).(2) CD31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新生血管表达丰富(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下降(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TYTZ高和TYTZ低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主动脉PPARγ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痰瘀同治方具有降脂、抗炎和抑制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PPARγ/NF-κB通路的激活可能是痰瘀同治方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作者:钱静

    1病因病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生育年龄妇女日趋增多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易于侵润和复发,是个令人困惑的难治之症[1].西医的主导理论是经血逆流、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内膜之种植与生长要完成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三部曲",激素和受体在促进和抑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局部的或盆腹腔的各种酶、酶抑制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亦在其中产生影响.可概括为EM患者处于一种免疫功能降低状态,反流入盆腔的内膜碎片不能被正常地清除,并在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的作用下,形成异位病灶,产生临床症状[1].同时,异位灶在增长过程中需要新生血管供血,故血管形成因子具有重要作用[2].

  • 中药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志山;沃兴德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以出芽方式生长、形成新血管系统,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的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信号之间平衡的严密调控,平衡失控,可产生血管生成性疾病(1),例如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有血管的持续生长,这些基本上都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而血管生成不良,也不能产生很好的应答,如创伤愈合、溃疡愈合、骨伤愈合、微循环障碍等,直接影响病症的治疗.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治疗疾病有以下优点:针对已经启动的新生血管,故具有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病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不同于西医的特殊性,并在这些病症的治疗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开发与血管生成相关的中药新药,在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及中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45 条记录 1/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