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杂志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화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79
  • 国内刊号: 51-13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0
  • 曾用名: 华西医讯;华西医学(内科部分)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石应康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作者:董明蓉;魏红;刘陇黔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收治的131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80只患眼),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131例患者中,49例为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82例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94例合并水平斜视.17例(26只患眼)行患眼下斜肌减弱术,53例(93只患眼)行患眼上斜肌折叠术,4例行患眼上斜肌折叠联合对侧上直肌缩短术,37例行患眼上斜肌折叠联合对侧下直肌后徙术,6例行患眼下斜肌后徙联合对侧上直肌缩短术,14例行患眼下斜肌转位联合对侧上直肌缩短术;18例同期矫正水平斜视,76例二期矫正水平斜视.治愈116例(88.55%),好转15例(11.45%),无效0例.结论 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应准确,治疗应根据斜视角大小及大方位,结合各诊断眼位的肌肉运动受限或亢进情况,合理设计相应的个体化手术方式.

  • 磷酸镁铵结石、碳酸磷灰石与草酸钙结石易感因素回顾性分析研究

    作者:胡肖;廖邦华;陈云天;魏鑫;王坤杰;李虹

    目的 探讨感染性结石与草酸钙结石人群临床特点及差异性,为临床工作中筛选感染性结石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年6月-2017年4月碎石中心结石成分分析结果,选取感染性结石患者392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磷酸镁铵结石患者56例,B组为碳酸磷灰石患者336例)及草酸钙结石患者392例(C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资料.结果 A组女性占比(75.0%)、结石长径[(3.9±2.5)cm]、铸型结石发生率(41.1%)大于B组[39.3%、(2.4±1.3)cm、6.0%],且两组患者女性占比、结石长径大于C组[30.1%、(1.9±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既往手术史及尿路复杂因素如输尿管狭窄等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结石患者糖尿病、肾小管酸中毒、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C组,且A组患者肾小管酸中毒、高脂血症患病率(16.1%、39.3%)高于B组(0.6%、21.1%);A组尿培养阳性率(58.9%)高于B组(20.5%),且A、B组均高于C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尿培养以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B组及C组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大体积结石合并糖尿病、肾小管酸中毒、高脂血症,同时尿培养阳性的患者,患感染性结石的可能性较高.

  • 显性负效应在不同类型胰岛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孙楠;韩莉;沙依拉·海米提;崔景秋;王新玲

    目的 探讨显性负效应在不同类型胰岛素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含有突变型前胰岛素原互补DNA (complementary DNA,cDNA)的重组质粒和含有人野生型前胰岛素原cDNA的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共有V(A3)L、C(A7)Y、R(SP6)H、G(B8)S和G(C28)R 5个突变组,将含有人野生型前胰岛素原cDNA的重组质粒与含有小鼠野生型前胰岛素原cDNA的重组质粒共转染作为正常对照组.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液,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人胰岛素原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135.84±1.89) pmol/L]相比,C(A7)Y组[(29.28±6.85) pmol/L]和G(B8)S组[(33.62±10.52) pmol/L]细胞培养液中人胰岛素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余各组培养液中人胰岛素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变型胰岛素原C (A7)Y和G(B8)S对共存的野生型胰岛素原产生显性负效应.

  • 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的飞秒激光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琼芹;邓应平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FS-SBK)中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矫正近视及散光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1月行FS-SBK的屈光不正患者23例(36只眼),根据术中是否行静态眼球自旋跟踪功能(static cyclotorsion control,SCC)分为2组,其中SCC组11例(20只眼),非SCC组12例(16只眼);SCC组内再根据术中静态眼球旋转度数分为±2°以内组(5例9只眼)、±2~±5°组(4例7只眼)、±5°以上组(2例4只眼)3组.分别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和术中SCC度数,提取瞳孔直径为6.5 mm时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斯特尔比率等的均方根值,并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未出现术中及术后的严重并发症.SCC组与非SCC组有效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0.145、1.005±0.141,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眼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差值较术前降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组内,术后斯特尔比率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彗差的差值在SCC组与非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组内不同眼球旋转度数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的FS-SBK矫正近视及散光有效.FS-SBK在减少低阶像差的同时会引入高阶像差,术中是否行SCC对此无明显影响.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研究

    作者:郭建;杨芳;温雅;许璇;唐勤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联合智能创伤负压综合治疗仪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创伤负压综合治疗仪治疗,试验组给予APG联合智能创伤负压综合治疗仪交替治疗,临床观察12周.记录两组治愈率及痊愈时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8、12周后两组创面体积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周创面体积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创面4、8、12周创面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WagnerⅡ级和Ⅲ级患者愈合时间[(24.71±4.29)、(33.04±5.9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3.84±6.09)、(45.29±7.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联合智能创伤负压综合治疗仪交替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可促使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研究

    作者:闵晓雪;周思睿;牟佳;刘依琳;张明

    目的 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CNV)及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12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的mCNV患者31例(34只眼),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前、抗VEGF治疗后1d、1周、1个月及每月随访时均行OCTA检查,共随访3~6个月,观察抗VEGF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灶形态、CNV病灶大小、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的变化.结果 mCNV患者CNV病灶中小圆形的团块状病灶、小分支血管和毛细血管抗VEGF治疗应答反应较好;术前基线病灶面积为(0.082±0.013) mm2,术后1d及1周的病灶面积分别为(0.064±0.013)、(0.046±0.011) mm2,CNV病灶在抗VEGF治疗后1d即可缩小,在抗VEGF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术前基线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分别为(15.2±0.5)%及(32.6±1.5)%,抗VEGF治疗后1d,即可观察到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12.1±0.9)%]及血流灌注[(27.4±2.0)%]降低(P<0.05),1个月时有所回升.结论 OCTA能够无创、清晰地显示mCNV患者CNV病灶的细微结构变化及进行定量分析CNV病灶面积的变化;OCTA还能够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层显示,定量分析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在mCNV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脓毒症相关凝血-炎症评分的构建及其对脓毒症预后评估效能分析

    作者:周亚雄;李东泽;姚蓉;何亚荣;姚鹏;曹钰

    目的 基于脓毒症凝血、炎症指标创建脓毒症相关凝血-炎症评分(Sepsis-Related Coagulo-Inflammatory Score,SRCIS),并评估其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脓毒症Sepsis 3.0标准纳入于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脓毒症患者,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凝血、炎症标志物,基于凝血、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创建SRCIS,验证该SRCIS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 纳入合格病例123例,其中28 d死亡17例,病死率为13.8%.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疾病等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比值比(odds ratio,OR) =1.01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17,1.189),P=0.017]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OR=1.100,95%CI(1.006,1.025),P=0.002]为影响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独立凝血-炎症危险因素.APTT和CRP预测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佳截断值分别为39.25 s和198.05 mg/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18和0.671.APTT<39.25 s时病死率为8.79%,APTT≥39.25 s时病死率达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 198.05 mg/L时病死率为8.89%,CRP≥198.05 mg/L病死率为27.2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APTT和CRP,基于其各自的佳截断值综合赋分,创建SRCIS评分.SRCIS评分预测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AUC为0.707,优于传统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AUC=0.681)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AUC=0.695)等脓毒症评估工具.当SRCIS评分为0、1、2时,对应的脓毒症28 d病死率分别为6.94%、16.22%和42.86%,有很高的区分度.结论 APTT和CRP分别为影响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独立凝血和炎症因素,相较传统的SOFA、qSOFA等工具,基于APTT和CRP创建的SRCIS能更好地预测脓毒症28 d病死率.

  •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周琦;李自圆;陆方

    目的 对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6月-8月经临床检查确认为LCA的3例患者及其父母纳入研究,详细收集病史、家族史,患者父母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患者行全身麻醉下RetcamⅡ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采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3例LCA患者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诊断及分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LCA患者临床诊断明确,眼底表现各有差异,患者1携带SPA TA7纯合突变,c.744(E5)至c.745(E5)插入T,p.249,L>Ffs4,眼底表现为双眼视盘颜色苍白,视盘周围血管闭塞呈“白线”状,视网膜广泛椒盐状色素改变.患者2携带WFS1杂合突变,突变为4号染色体5号外显子c.535G>A,p.A179T,眼底表现为双眼视盘苍白,视网膜血管变细.患者3携带CRB1、RPGRIP1、SPA TA7杂合突变,眼底表现为双眼视盘苍白,对称性黄斑色素上皮萎缩,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色素及变性.结论 LCA具有遗传异质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的特点.

  •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对术后干眼及角膜知觉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颖;邱乐梅;王顺清;张小兰;孙成淑;马可

    目的 比较目前主流的3种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对术后干眼及角膜知觉的影响,探讨佳角膜屈光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amellar extraction,SMILE) (40例,80只眼)、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 (36例,72只眼)、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 (42例,84只眼)的118例患者(236只眼)的病历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3个时间点采用眼表分析仪测定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和眼红指数;进行Schimer Ⅰ试验检测泪液分泌;采用角膜知觉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知觉.观察分析3种手术方式组各观察时间点测量指标差异.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周泪膜破裂时间均下降(P<0.05),SMILE组[9.643±4.751)s]较其他2组[FS-LASIK组(8.172±4.300)s、SBK组(7.612±3.691)s]更长(P<0.05),SMILE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较术前仍下降(P<0.05).术后1周和1个月,3组泪河高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FS-LASIK组术后1周时除外(P>0.05),SBK组术后1周下降明显.3组各观察时间点眼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周和1个月中央角膜知觉均下降(P<0.05),SBK组下降为显著.3组各观察时间点泪液分泌无变化(P>0.05).结论 SMILE手术对术后干眼及角膜知觉的影响小,其次为FS-LASIK,大为SBK.

  • 血小板计数对经介入治疗的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赖强;李东泽;高永莉;张海宏;陈瑶;万智;曹钰

    目的 探究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对经介入治疗的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1月-12月经介入治疗的B型AAD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检查结果、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院内及随访期间存活状态.按血小板计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x2检验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院内并发症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血小板计数与B型AAD患者生存间的关系.主要终点指标为全因死亡.结果 131例患者中,院内病死率为9.9%,随访中位时间2.1年,长期病死率为16.0%.血小板第1分位(>200×109/L)组(T1组)44例,血小板第2分位[(155~200)×109/L]组(T2组)44例,血小板第3分位(≤155×109/L)组(T3组)43例.T3组死亡率(30.2%)显著高于T1(4.5%)和T2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42,P=0.0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3组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T1组与T2组(69.8% vs.95.5%,x2=10.165,P=0.001;69.8% vs.86.4%,x2=5.174,P=0.03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hazard ratio,HR) =1.0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09,1.079),P=0.013]、心率[HR=1.030,95%CI(1.004,1.058),P=0.024]和血小板计数[HR=6.011,95%CI (1.319,27.391),P=0.020]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心率增快、血小板降低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血小板计数是影响经介入治疗的B型AAD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入院时低血小板会增加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

  • 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蓉;邓应平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睑板腺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目前MGD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局部和(或全身)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膳食补充Ω-3脂肪酸等.近些年来逐渐用于临床的热脉动系统LipiFlow可直接对上下眼睑的睑结膜面进行加热,同时从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由于设计独特,在治疗时可有效避免对角膜及眼球的加热和挤压,大大提高了物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大量临床研究显示LipiFlow治疗MGD的效果并不低于持续3个月、2次/d的传统热敷按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LipiFlow在国内的应用还未全面展开,只在部分医院有试验性的应用,该文就LipiFlow治疗MG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内界膜剥除术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覃玲;张明

    内界膜剥除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外伤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劈裂、视盘小凹等的治疗中,尤其是黄斑部疾病.由于对内界膜的生理功能的重视,目前对于上述疾病玻璃体切除术中内界膜是否剥除、剥除的面积及方式等仍然存在争议.已有文献报道内界膜剥除主要并发症有:对内层视网膜结构的影响,对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影响,对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染色剂潜在的视网膜毒性,黄斑区解剖结构的改变,视野改变和对视力的潜在损害.因此,该文对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手术治疗中内界膜剥除术的并发症进行综述.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作者:谢雪璐;陆方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LRP5、NDP、TSPAN12、ZNF408、KIF11,其中前4个基因参与Wnt和Norrin-p-catenin信号通路,该通路在眼部结构的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不完全及异常,和(或)视网膜血管分化异常为其显著临床特征,但FEVR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眼底血管造影及遗传学筛查是主要的诊断方式,早期筛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疾病初期激光治疗可控制其进展;晚期视网膜脱离可进行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割术,但预后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在其治疗中可发挥一定作用.随着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FEVR致病基因的选择性靶向治疗会成为某些临床表型FEVR患者的治疗新方向.该文主要就FEVR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葡萄膜黑色素瘤诊疗进展

    作者:向中正;刘磊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眼内原发恶性肿瘤,虽然相对罕见,但极度恶性,且治疗效果不佳.尽管目前针对其原发病灶的治疗可以达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然有近一半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此文结合当前诊疗技术的新进展,就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基因状态、诊断、原发疾病及转移病灶的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 生物医学研究免费和补偿原则辨析

    作者:孙荣国;贾晓蓉

    为了全面地落实我国生物医学研究基本原则,更好地维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该文从研究设计入手,紧密地结合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实践,认真分析了免费与补偿原则的实施要点,包括干预研究、随机分配、随访和新医疗技术等诸多方面,也为今后全面制定有关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原则的实施细则提供有益的参考.

  • 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流程再造应用研究

    作者:崔鑫宇;程永忠

    目的 鉴于肿瘤放射治疗(放疗)资源的相对有限,通过流程再造理论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放疗流程进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放疗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对2017年1月-12月再造前及2018年1月-9月再造后效率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放疗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医疗效率有所提升,月均新收治放疗患者例数提升16.58% (P<0.05),日均放疗例次提升5.80% (P<0.05);另一方面患者就医流程更为简明,放疗前准备时间由2~3d缩短至1d,等待放疗计划时间缩短近10d,患者总体满意度由64.17%提升到83.55%.结论 通过基于信息化的肿瘤放疗流程再造,可在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提升肿瘤放疗运营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抓住机遇,将我国眼健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赵家良

    40年来我国的眼健康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我国进一步提高眼健康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进一步提高眼健康水平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包括人口众多和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眼病不断增加;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多的国家之一,防治眼病任务繁重;眼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政府对公众健康,包括眼健康高度重视,提出了建立健康中国的目标,这是推动我国普遍眼健康的极大机遇.在推进眼健康中我们应当抓住重点,50岁及以上人群是做好眼健康的重点人群,农村、中西部地区以及贫困、教育程度不高的地区是眼健康的重点区域,白内障和未矫正屈光不正是当前防治的重点眼病.

  •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治疗策略

    作者:宋宏鲁;魏世辉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组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以免疫介导的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其中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euromyelitis optica related neuritis,NMO-ON)是引起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的常见神经眼科疾病.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发现,证实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不同于多发性硬化的独立疾病实体.NMO-ON治疗的2个主要目标是控制急性炎症和预防复发.随着对NMOS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疾病发生过程中不同靶点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该文就NMO-ON的治疗现状和免疫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

  •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进化

    作者:吕淑媛;张明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无创、快速的光学医学诊断成像模式,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许多功能性OCT技术不断涌现,包括多普勒OCT、偏振敏感OCT、光谱OCT、光相干断层扫描弹性成像等.这些新技术为观察、理解组织活动提供了当前其他成像技术所无法实现的新方法,从而拓宽了OC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 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如何做好近视防控

    作者:马薇;刘陇黔

    近视的低龄化和高发化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各方面应作出的行动和具体措施,尤其提到了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配合家庭、学校等方面一起努力,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医疗机构应该做好:建立青少年视力档案,以针对性、个性化做好近视防控;规范诊断治疗,做好青少年屈光检查和矫正,坚决打击商业性近视“治疗和矫正”;加强近视相关健康教育,消除近视防控的误区和错误认识.视光师应在近视防控中起重要的作用,加快视光学人才的培养,呼吁国家尽早建立视光学人才的职称体系和职业准入标准.

  • 眼科就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

    作者:罗蕖;覃玲;孟丹;张明

    病例介绍患者1,女,51岁.2015年2月5日因“双眼红肿,反复流泪2+个月”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自诉既往无外伤史,于当地医院以“双眼结膜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且自觉颅内右侧吹风样杂音,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眼科专科检查:双眼视力1.0,右眼眼压1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5.2 mm Hg,双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受限,球结膜充血(+++),球结膜及巩膜血管纡曲扩张(图1a、1b),余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完善眼部及头部CT及MRI.

  • 男性色素失禁症伴双眼视网膜病变一例

    作者:邓丹;陆方;张明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11个月.因“发现视力不佳1个月”于2018年2月26日入院.患儿系自然妊娠,单胎顺产,出生胎龄38+5周,出生体重3 050 g.家属诉患儿出生后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小水疱,随后部分水疱破裂、结痂,后逐渐形成线状褐色色素沉着,当地医院诊断为“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否认宫内缺氧或窒息史、吸氧史、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史、手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其母亲否认流产史及皮疹病史.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一例

    作者:代宝珠;代艳

    病例介绍患者,女,77岁.因“双眼无痛性视力下降2年”于2018年5月7日入院.术前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3,双眼角膜透明,晶状体皮质及核部分混浊,混浊分级Ⅲ级,眼底视网膜平伏,泪道冲洗通畅.眼压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血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白内障手术禁忌.既往史:30年前诊断“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未进一步诊治;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药物控制可;2年前于我院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同期有输血史,未规律治疗及随访.

  • 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成人心脏骤停高级生命支持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应用

    作者:曹钰;李东泽;余海放;蒋耀文;叶胜;郝迪;曹径实;李蕊芯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于2018年11月发表《2018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成人心脏骤停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应用》.此指南更新立足于AHA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结合近期相关临床循证证据,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出现除颤难治性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以及恢复自主循环后的用药,均提出建议.该文通过查阅文献、与其他指南推荐内容对比,对此更新进行解读.

  • 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作者:周艳;李熙鸿

    2018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更新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此次更新再次践行了“指南只要有新证据将及时更新”的原则,对儿童电击除颤难以纠正的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行了证据回顾并提出治疗建议,并非对2015版指南进行全面修订.更新由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儿科工作组完成,重申了2015年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指南推荐,以及儿童电击除颤难以纠正的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

华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7 01 02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