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轮转护生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陈茹;吴培瑜;刘茹茹

    目的:了解轮转护生在眼底外科实习期间对患者术后俯卧位姿势的感受和体会,使护生更深刻地体会俯卧位患者的痛楚和难处,进行有效移情,增加护生护理患者的耐心,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每1名轮转护生在轮转期间进行为时40 min的俯卧位姿势体验,研究者与12名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充分了解其真实感受和想法。结果用类属分析法,经过反复地自省、比较、归纳,提炼出4大主题:俯卧位姿势舒适度比想象中更低、现有的俯卧位器材有待改善、护生对俯卧位患者缺乏耐心、护理临床带教方法有待改进。结论通过俯卧位体验式教学,护生充分体会到玻切术后俯卧位的不舒适和仪器设备的不足之处,帮助其在工作中合理地移情,更加耐心地对待患者。

  • 眼科新糖蛋白opticin研究

    作者:李猛;邢怡桥;陈长征

    Opticin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新糖蛋白,属于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单位(LRR)蛋白多糖家族第三类,在溶液中以一个稳定的约90KDa的二聚体存在.Opticin主要存在于眼玻璃体中,其mRNA在多个组织中被检测到.Opticin有维持玻璃体稳定、维持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连接和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本文综述了opticin的发现、分子结构、基因、组织分布和功能等.

  • 保留晶状体前囊的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临床观察

    作者:史志洁;吕晓贝

    目的 观察保留完整晶状体前囊的方法在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伴有晶状体浑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68例(68眼)进行观察分析.做常规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术,玻切头从后方切除中央部晶状体后囊、晶状体核及皮质,保留周边部晶状体后囊及完整的晶状体前囊,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等手术操作.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本组68例中66例(97.06%)视网膜复位良好,视网膜脱离未复发;2例(2.94%)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术后6个月后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 保留完整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晶状体浑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一种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王艳玲;姜国民;熊宁;胡泳霞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17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明显的白内障者实施了此联合手术.先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再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2月~3年,平均13月.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2月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广泛视网膜冷凝后视力下降.术后早期16例(1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7~10 d消失.2例(2眼)术后有一过性眼压升高.1例(1眼)术后2月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例(3眼)术后后囊浑浊,未影响视力.结论此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要求有熟练的手术技巧.

  •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初探

    作者:高延娥;毕宏生;崔彦;王兴荣

    眼科围手术期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可以减轻反应,减少并发症.本文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围手术期的中医药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眼内炎术前术后、眼外伤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术后.由于围手术期的辨证论治及用药尚缺乏统一的中医理论来指导,尚需眼科同道共同努力.

  • 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俞超;毕宏生

    玻璃体切割手术已经成为临床上各种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眼内炎和球内异物等眼科疾病的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玻璃体切割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成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治疗后视力再次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是多样的,总结起来包括晶状体的机械性损伤、玻璃体物理和化学性变化、手术时间、患者年龄和眼部宿疾、玻璃体切割术后葡萄膜炎的发生等因素.其中晶状体的机械性损伤机制较为直观,不再赘述.本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和主要机制研究做如下综述.

  • 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龚兰兰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入院的102例单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过滤空气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C3F8气体组患者则予以玻璃体切除联合 C3F8气体填充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区厚度、中央前房深度、并发症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过滤空气组患者术后BCVA、眼压与OCT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C3F8气体组;ACD显著性高于C3F8气体组;气体吸收时间显著性低于C3F8气体组;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躯体疼痛与总体健康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C3F8气体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三种视网膜病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天然抑制分子的表达

    作者:顾永昊;石磊;柯根杰;孙思勤

    目的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和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necrosis,ARN)患者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天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ges,TIMPs)的表达情况.方法 玻璃体手术中剥取PVR、PDR和ARN患者的视网膜前膜,同供体眼视网膜作为正常对照,冰冻切片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MMP-1,MMP-2,MMP-3,MMP-7,MMP-9,TIMP-1和TIMP-2.结果 正常视网膜中能够观察到MMP-1,MMP-3,TIMP-1和TIMP-2的表达,在PVR、PDR和ARN患者标本中各种分子的表达都增强,尤以MMP-2,MMP-3和MMP-7明显.结论 正常视网膜中存在MMPs和TIMPs分子维持着细胞外基质动态的平衡,在PVR,PDR和ARN患者中MMP-2,MMP-3和MMP-7等MMPs分子表达增强,在其病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魏远建

    目的:探析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视网膜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6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传统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ogMAR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治疗组患者logMAR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 d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 d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药物缓释系统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是常见的致盲性慢性眼病,其治疗方法 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难点.利用药物缓释系统行眼内局部药物治疗是实现高效、持久、低毒药物治疗的有效手段.

  • 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30眼

    作者:浦利军;朱建刚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效果.方法:对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28例(30眼)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视网膜激光光凝及不同眼内填充物等.结果:随访3~13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佳矫正视力改善22眼(73.3%).不变5眼(16.7%),视力减退3眼(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有效方法.

  •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

    作者:王庆平;徐格致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临床疾病有紧密联系;诱导完全性的玻璃体后脱离对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以及预后起重要作用,可以减少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视网膜的损伤.本研究就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及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方法做一综述.

  • 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娴;张琳轶;李志国

    目的 探讨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改良结膜小切口20G玻璃体切除术的286例(28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总手术时间(58.6±7.86)min,切口相关时间(13.9±5.37) min.术后7d所有患者的结膜切口已完全愈合,穿刺口处仅稍有皱褶感,患者基本无刺激症状.其中3例(1.05%)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结膜修补.结论 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曲安奈德染色法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宪孟;韩二营;于世辉;郭朝广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染色法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协助辨别和清除残留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对我院85例(88只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行TA染色法玻璃体切除手术,切除中轴部玻璃体后,注入TA悬浊液染色玻璃体皮质和增生膜,切除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术后随访时重点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白内障形成、玻璃体残留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85例(88只眼)术中注入TA后,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及视网膜前膜均能清晰地显示,容易辨认切除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位置和范围.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81只眼(92.0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0只眼视网膜脱离术后38只眼(95%)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未发现与TA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应用TA染色玻璃体,可以清晰地显示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有助于彻底切除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玻璃体切割术101只眼原因分析

    作者:赵贵阳;王林农;方芳;陈力迅

    目的 分析因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101只眼)因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1只眼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有关,16只眼与眼外伤有关,25只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15只眼与既往眼部手术史有关,其他眼底病及无明显原因24只眼.结果 术后随诊6~12个月,56只眼视力有明显好转,33只眼视力无变化,12只眼视力变差.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能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珑俐;陈松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眼科的应用范围日趋扩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本文就UBM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巩膜扣带术及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改变的观察进行综述.

  • 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作者:汪枫桦;张皙

    由于玻璃体和视网膜密切联系,玻璃体后脱离(PVD)在许多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PVD和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以及其他常见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临床初探

    作者:陈玲;张业顶;马子杰;丁锦;陈春霞;钱莉;尹晋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复杂性视网膜疾病患者40例41眼,其中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8例,玻璃体积血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6眼,眼外伤10例,白内障术后驱逐性脉络膜出血1例,眼内容炎2例.结果 29眼(70.7%)的视力得到改善,12眼(29.26%)视力无明显改变或视力较术前降低.术后矫正视力>0.5者3眼,视力0.1~0.5者5眼,视力眼前数指~0.1者26眼,视力眼前手动或光感者6眼,1眼无光感.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疾病能够复位视网膜,恢复视力,是一种效的治疗方法.

  •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平

    目的 研究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共78例,均一次性予玻璃体切割和白内障摘出前后段联合手术,观察其视力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结果 该组78例患者86眼中,术后视力提高88.4%(76/86),视力不变7.0%(6/86),视力下降4.7%(4/86).4眼视力下降患者中1眼为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为伴黄斑出血或裂孔,Ⅰ眼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Ⅰ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的72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63眼(87.5%),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4眼,视力均改善(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总并发症发生率10.5%(9/86).结论 采用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玻璃体切割术中过氟化碳液残留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包菁;吕志刚

    自20世纪20年代由Gonin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到1968年Kasner首次进行玻璃体次全切手术及1970年玻璃体切割器的诞生,Machemer等开始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以来,自这以后开始了玻璃体切割手术[1]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但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多种多样,病情千变万化,玻璃体切割显微操作也较复杂,对手术装备和术者经验均要求很高.过氟化碳液体(以下简称LPFC)是一种高碳液态氟化物,因其具有比重大、黏度低、无色透明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严重PVR及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