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杂志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화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79
  • 国内刊号: 51-13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0
  • 曾用名: 华西医讯;华西医学(内科部分)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石应康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无痛肠镜的研究

    作者:肖庆旺;秦彩娟;魏双江;张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无痛肠镜法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7月,将160例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其中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16)岁,平均体重(53.37±9.5)kg;B组以阿托品0.25~0.5 mg缓慢静脉注射,继而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液缓慢静脉滴注,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其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9±15)岁,平均体重(54.26±8.3)kg.观察两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检查中体动反应,检查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行走时间、离室时间,以及对检查过程的记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术中记忆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循环改变、心动过缓、低氧血症、以及体动反应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行走时间、离室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液伍用阿托品能够安全应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的无痛肠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黎细胶囊对“寒饮射肺”模型大鼠呼吸和血气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章

    目的 观察黎细胶囊对“寒饮射肺”症模型大鼠呼吸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药物,连续10 d.在第10d灌胃后用7℃冷生理盐水做整肺灌洗,连续灌洗5次,造成“寒饮射肺”症模型.观察比较肺灌洗前后各组呼吸及血气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肺泡通气量(MV)及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pH值.结果 黎细胶囊各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动物的RR,其值分别为(121.25±15.8l)、(143.25±13.96)、(155.17±16.03)次/min(P=5.66×10-6,0.001 133,0.034);黎细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TV,其值分别为(0.48±0.08)、(0.45±0.13)mL(P=0.063 7,0.047 7);黎细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MV,其值分别为(55.80±9.58)、(55.01±8.32)mL/min(P=0.039 7,0.047 8);黎细胶囊各组可非常显著的提升模型动物的血浆pH值,其值分别为(7.20±0.06)、(7.18±0.04)、(6.56±0.08)kPa (P=0.005 95,0.001 36,2.39×10-11);黎细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PaO2其值分别为(10.82±1.01)、(10.06±1.02)kPa (P=5.6×10-4,0.035);黎细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动物的PaCO2其值分别为(7.31±0.91)、(8.06±0.74)kPa (P=0.001 79,0.042);黎细胶囊高、中剂量组可非常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SpO2其值分别为(90.55±8.76)、(87.97±7.75)%(P=0.003 90,0.009 79).结论 黎细胶囊可显著改善“寒饮射肺”症模型大鼠的呼吸及血气指标,从而有效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潘雪琳;李真林;程巍;朱智慧;任思华;袁元;邓丽萍;齐贵强

    目的 探讨双源CT腰椎检查中低剂量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8月-2012年5月行双源CT腰椎检查的714例患者随机分为7组.均采用管电压120 kV,分别依次采用常规参考管电流量250mAs和低管电流量240、230、220、210、200、190mAs,且均采用CARE DOSE技术采集数据.扫描参数:准直器64 mm×0.6 mm,重建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 mm,FOV 180~200 mm.采集图像后,测量腰3椎体的CT值及同层面的脊髓的CT值、背脊肌的CT值及噪声;腰5椎体的CT值及同层面的脊髓的CT值、背脊肌的CT值及噪声,并计算腰3、腰5椎体及相应层面脊髓的信噪比(SNR)和其相对于背脊肌的对比噪声比(CNR).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管电流下的CNR、SNR、盲法评分的数值以及射线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进行分析.结果 第1组和第2组比较,图像的背脊肌SD值;腰3、腰5椎体和脊髓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3、4、5、6、7组比较,腰3、腰5低管电流量各组间图像的背脊肌SD值;腰3、腰5椎体和脊髓的SNR值与常规管电流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3和腰5各组图像的椎体-背脊肌和脊髓-背脊肌CNR值分别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腰椎检查时,通过阶段性逐步降低管电流量的方法,使诊断医生逐渐适应低剂量图像质量,从而实现现有设备的低剂量扫描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的患者,可以采用190mAs的参考管电流量进行腰椎扫描,不仅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也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并且保护患者和减小设备损耗.

    关键词: 低剂量 双源CT 腰椎
  • 早期大骨节病儿童手部MRI表现

    作者:钟洲;马俊;沈彬;周宗科;康鹏德;杨静;裴福兴

    目的 总结早期大骨节病儿童的手部MRI表现,为早期大骨节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对当地筛查出的18例6~12岁早期大骨节病患儿进行双手X线、MRI检查,并对比读片.结果 所检18例大骨节病儿童的手部MRI异常主要表现为骺线不整、中断、变薄、信号改变、骺核信号改变等(29.0%)、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与骨骺部分穿通(17.7%)等.按部位分手指近节(71.0%),中节(19.4%),远节(9.7%);干骺端为异常集中处(53.2%),其次为骨骺(46.8%),骨端无异常发现.另外MRI还能显示X线片不能显示的骺线、骺核微小形态、信号改变以及干骺端由骺板伸入指骨的中高信号影像(17.7%)等更早期的软骨病变的征象.结论 MRI较X线不仅能更清晰显示儿童大骨节病手指异常改变,而且能更早期发现更多的手指异常改变,但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儿童 X线 MRI
  •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普通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莉萍;李真林;袁元;李焱;程巍;李沉鲛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胸部普通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75例患者依次分为7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电流量110mAs和低管电流量105、100、95、90、85、80 mAs 测量,计算并评估7组患者纵隔窗图像的胸骨前空气CT值标准差(SD空气)、肺动脉分叉平面肺动脉信噪比、降主动脉信噪比、肺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降主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纵隔窗图像和肺窗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射线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7组患者纵隔窗图像肺动脉信噪比、降主动脉信噪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射线剂量CTDI、DLP、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降主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7组图像信噪比、射线剂量和主观质量评分均为低,部分图像肩背部出现横条状伪影,影响肺尖部病变的显示,难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结论 胸部普通CT检查,通过阶段性降低管电流量使诊断医生逐渐适应低剂量图像质量,从而普及现有设备的低剂量扫描的方法是可行的.双源CT采用85mAs的参考管电流量,既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 髌骨骨折术后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卢冰;牟儒奎;于荭;王跃

    目的 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在髌骨骨折内同定术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髌骨横行骨折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仅在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试验组术后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内服,连续服用3个月.根据术后2、6周,6、12个月随访记录中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KSS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骨折愈合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早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12个月的随访评分中,试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利于髌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疼痛症状的缓解.

  • 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沉默copper chaperone for SOD1基因的研究

    作者:刘俊;陈克霏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CCS(copper chaperone for SOD1)基因,构建相关小干扰RNA(siRNA),探索出针对CCS的高效siRNA序列.方法 合成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中沉默CCS基因的siRNA.应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HUVEC细胞中对CCS基因进行RNA沉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检测沉默前后CCS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甲基四唑蓝法MT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活力.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有效的siRNA序列.结果 转染前后细胞形态无肉眼可见变化,转染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8.5%和98.8%.CCS蛋白沉默率分别为63.7%和61.4%.结论 采用siCCS-2和siCCS-3序列转染条件对HUVEC细胞活力损伤小,CCS沉默效率高,实验条件稳定,重复性好.为我们继续研究沉默CCS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形成提供了稳定的实验基础.

  • 不同剂量磷丙泊酚钠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黄清华;罗朝志

    目的 探讨磷丙泊酚钠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是否呈剂量相关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n=8),即:假手术组(SP组)、生理盐水后处理组(NS组)、丙泊酚后处理组(PRO组)、低剂量磷丙泊酚钠[6 mg/(kg·h)]后处理组(LFOS组)、高剂量磷丙泊酚钠[12 mg/(kg·h)]后处理组(HFOS组).除SP组外,其余4组在肝脏缺血60 min后给予药物后处理直至手术结束.在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在灌注120 min时取大鼠肝左外叶,用于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NS组相比,SP组、PRO组、LFOS组和HFOS组血清中的ALT、AST、LDH值明显降低(P<0.05);与SP组比较,PRO组、LFOS组、HFOS组和NS组的ALT、AST、LDH值升高(P<0.05);与PRO组比较,LFOS组的ALT、AST和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S组的ALT、AST和LDH值降低(P<0.05);LFOS组与HFOS组比较,HFOS组的ALT、AST和LDH值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磷丙泊酚钠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磷丙泊酚钠[12 mg/ (kg·h)]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保护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 中药口服治疗痤疮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孙艳;吴严;肖碧环;高兴华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单独或联合西药口服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光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33个随机对照试验,15个研究提示中药单独口服治疗痤疮的效果优于西药,6个研究提示中西药联合口服治疗痤疮的效果优于西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大便稀溏、唇炎、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经期延后,所有不良反应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有限的证据表明,中药口服治疗痤疮的疗效好于西药口服,且不良反应轻微.

  • 肝囊性占位的不同外科处理策略综合评价

    作者:安宁;王俭;杨训;周晓辉

    目的 评价不同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外科治疗策略的优缺点.方法 对199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肝囊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单纯性肝囊肿患者86例(单发35例,多发51例),多囊肝病患者62例.43.9%(65/148)患者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治疗,27.0%(40/148)患者行开腹囊肿开窗术,21.6% (32/148)的患者行经皮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注入术,另有7.4% (11/148)患者行开腹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开窗术.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率高达100.0%;术中患者出血量以经皮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注入术少,而以开腹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开窗术多.对于单纯性肝囊肿单发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后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对于单纯性肝囊肿多发患者,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开窗术治疗未出现症状复发,而经皮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注入、腹腔镜囊肿开窗和开腹囊肿开窗治疗则分别有3、4、2例患者发生症状或影像学复发,总复发率为17.6%(9/51);对于多囊肝病患者,经皮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注入、腹腔镜囊肿开窗、开腹开窗和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开窗治疗则分别有2、7、3和2例患者发生症状或影像学复发,总复发率为22.6% (14/62).结论 目前常用治疗方式对于单纯性肝囊肿单发患者疗效均理想,但对于单纯性多发肝囊肿和多囊肝病患者远期效果均尚不理想.

  • 下调ATM表达对裸鼠喉鳞状细胞癌移植瘤放射感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丽;冯俊;王朝莉;敬保迁

    目的 探讨反义ATM多核苷酸(AS-Lipo)作用于裸鼠移植瘤对喉鳞状细胞癌(Hep-2)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克隆生存率来检测喉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来分析喉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用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瘤体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同等剂量的放射治疗下,AS-Lipo组的生存分数低.接受4 Gy放射治疗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AS-Lipo组的凋亡率为(30.7±1.31)%,远高于转染Sen-Lipo、Mis-Lipo、Lipo组.ATM AS-Lipo+放疗组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单独放射治疗组;ATM AS-Lipo+放射治疗组裸鼠瘤体内的凋亡指数为(17.12±4.2)%,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义ATM多核苷酸增强了裸鼠喉鳞状细胞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 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微创手术策略的选择

    作者:奚玲;马志跃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微创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及氟康唑冲洗术腔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84例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住院患者资料.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术(术式1)、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经唇龈沟上颌窦前壁开窗(术式2)、以及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式3)进行治疗;术式3治疗的患者术后定期换药时,分别使用生理盐水或氟康唑反复冲洗鼻腔和上颌窦.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少半年.结果 在本组接受术式1、术式2和术式3治疗的患者分别有51例、45例和188例.上述三种术式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15例,9例和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分别为29.6%、20.0%和3.2%;其中术式3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显著性低于术式l或术式2治疗的患者(P<0.05).在术式3治疗的患者中,生理盐水和氟康唑冲洗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8周和3.7周,两种冲洗方式对伤口的愈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上颌窦炎的佳方式,且伤口愈合时间与冲洗液种类无关.

  • 层粘连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区周围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晓松;周东;唐瑜;刘静;李娟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梗死区周围层粘连蛋白(Lamin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45只体重250~300 g、4个月龄的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MCAO)组.MCAO组又分6、24、72 h及7d组,每组各9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Laminin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再灌注后6h,即有MMP-9表达明显增高,表达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4 h,3d时有所下降,至7d时仍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 0.01).Laminin的表达于再灌注6h开始降低,24 h降至低,3d后开始缓慢回升.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病变区MMP-9与Laminin表达变化可反映脑血管壁受损状况,并与脑缺血损伤及修复过程有关.

  • 华西医院肝炎病毒血液标本库的创建

    作者:杨宗泽;谭维维;谭珺娅;徐艳;张又;张永强;赵春阳;胡迅

    目的 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和对照组标本库.方法 通过对四川绵阳地区大型流行病调查,收集HBV感染患者捐赠的血液标本(ELISA)检测调查者血样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完整记录其实验报告,临床干预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重大专项传染病综合防治四川示范区项目启动至今共收集血液组织标本87 478份,其中HBV检出阳性标本60 571份;保留相关阴性对照标本26 907份.结论 建立HBV感染患者及对照组血液标本库,可为乙肝的综合防治与研究提供高质量标本及相关流行病调查信息.

  • CT引导下经皮髂骨成形术治疗髂骨转移性肿瘤

    作者:游昕;腾昊歧;廖正银;蒲吉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髂骨成形术在治疗恶性肿瘤晚期髂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3月-201 1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髂骨转移患者共,分别行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髂骨成形术并观察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生存期等.结果 该组患者手术后24h内,疼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3,P>0.05),手术后3d和7d进行再次评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3,3.124;P<0.05);术后该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t=2.341,2.354,3.567,3.124;P<0.05).该组总有效率为82.5%.且治疗后癌胚抗原(CEA)含量为(2.9±0.9)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5.5±3.2)μg/L (P<0.01).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6、10、12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5.2%、32.8%、52.0%,平均生存时间10.4个月.该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发生率58.3%,均为出现了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现象,注射治疗后持续时间为0.5~3h,平均1.87 h.结论 髂骨成形术短期内可明显减轻恶性肿瘤髂骨转移所致的疼痛症状.CT引导下髂骨成形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确切,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肿瘤髂骨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 改良电休克治疗中影响脑电抽搐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牧杰;王儒蓉

    目的 探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中影响脑电抽搐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0月-2011年12月经MECT的111例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异丙酚用量、性别、设定电量、动态阻抗等因素对脑电抽搐时间的影响.结果 男性异丙酚用量平均值大于女性.女性的年龄、能量设定百分比、静态阻抗、动态阻抗均大于男性.与抽搐发作时间相关的因素是年龄、设定能量百分比.异丙酚剂量与脑电抽搐时间无相关.以脑电抽搐时间≥25 s为判定标准,男性的反应率高于女性.结论 行MECT时,需考虑患者年龄对发作时间的影响,异丙酚可安全用于MECT中.

  • 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建立肠内营养佳时机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晓林;陈侣林;宋俊梅;李卉;朱俊臣;尧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始建立肠内营养的时间,以揭示其建立肠内营养的佳时机.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随机将其分为A、B、C组,A组23例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24 h内采取鼻胃管方式开始建立肠内营养;B组23例在24~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C组23例在48~72 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并分别于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的14 d检测三组患者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相关营养指标的波动情况;监测第3、14天各组患者腹泻、便秘、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关营养指标监测结果研究发现:建立肠内营养支持14 d后,三组患者其三头肌皮皱厚度及上臂肌围在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较前有增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C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有增高表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水平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如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3d后,A、C组患者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发现,其腹泻、胃潴留、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其余两组比较,其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较其余两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胃潴留、肺部感染较其余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观察时间的不断延长,在肠内营养支持后的14d,A组患者较其余两组比较,其腹泻、胃潴留、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仍无显著差异,但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B组增高,而较C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较其余两组比较,其腹泻、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其余两组均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减低程度较A组明显,其胃潴留发生率与其余两组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与其余两组比较,其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个例发生率较其余两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的24~48 h内给予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可利于患者相关营养指标的恢复,减少相关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益于患者的预后.

  • 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浓度与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含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彩云;韩素桂;贾红莲

    目的 通过检测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浓度和AFP-L3/血清甲胎蛋白(AFP)比值,分析探讨并联运用两指标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11月137例的住院患者血清标本,AFP检测均为阳性.依据病理学诊断,将137例患者分为两组,HCC组92例,良性肝病组45例,后者包括肝硬化结节3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FP-L3浓度;同时运用微量吸附柱法分离血清中的AFP-L3,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离后的AFP-L3和血清中总AFP浓度,计算AFP-L3/AFP比值.计算采用AFP-L3浓度与AFP-L3/AFP比值以及AFP-L3浓度与AFP-L3/AFP比值两指标并联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等统计学指标,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①HCC 组AFP-L3浓度(109.04±62.51)ng/m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25.96±49.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 0.001).HCC组血清AFP-L3/AFP比值(17.35±14.48%)高于良性肝病组(5.617±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5,P<0.0001).②以血清AFP-L3浓度>38.0 ng/mL作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3.69%,特异度为88.88%,以AFP-L3/AFP比值>10%作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3.69%,特异度为95.55%.③并联应用血清AFP-L3浓度>38.0 ng/mL、AFP-L3/AFP>比值7.5%诊断HCC的灵敏度为97.83%,特异度为84.44%.结论 并联应运AFP-L3浓度与AFP-L3/AFP比值诊断HCC较应用单一指标诊断特异度稍有下降,但明显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更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

  • 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Meta分析

    作者:周倩妹;孟繁洁;靳英辉;温晓燕

    目的 评价中药灌肠治疗各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及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等,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至2012年5月.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而后提取相关数据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137名受试者.结果显示:中药灌肠治疗各型便秘的效果优于口服药、肥皂水灌肠、开塞露等其他治疗,OR值及相应95%CI分别为6.6 (2.61,16.69)、5.46 (2.57,11.60)、6.54 (2.41,17.70).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便秘有一定疗效且相对安全.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肖蕾;郑浩天;朱亚玲;付平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炎症介质、甲状旁腺激素等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治疗效果,探寻有利于肾性贫血改善的佳透析模式.方法 2011年5月-8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式设计,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血液灌流(HDP)组[每2周5次血液透析(HD)+1次HDP]、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F)组(每2周5次HD+1次HDF)、HD组(每2周6次HD),随访3个月.检测试验前后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PTH)、白介素-6的水平以及各组患者肾性贫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3个月试验结束时,HDP组和HDF组4项尿毒症毒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HDP组CRP水平明显低于HDF组(P<0.05); HDP组和HDF组试验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较试验前升高,ERI值下降.HD组试验前后的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ERI值升高.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HDP和HDF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的能力优于HD,有利于缓解微炎症状态,改善EPO治疗效果.HDP和HDF的远期效果哪种更好,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原发性肺印戒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何鑫;梁冬妮;曹译丹;叶云霞;蒋莉莉;张尚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印戒细胞腺癌(PSRCA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因素等.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2年6月间50例PSRCA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并进行随访和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 PSRCACL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差异,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其特殊的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SRCACL的发病率约占肺腺癌的1.20%,平均发病年龄为53.3岁,中位年龄为54.5岁,男女比例为1.17∶1.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约为56个月,1年生存率约为85.4%,3年生存率约为67.4%,5年生存率约为40.9%.患者的生存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是否伴有癌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PSRCACL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好发于中青年人、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侵袭和转移、预后较差的恶性上皮性肿瘤,除手术治疗外,目前尚无标准化疗方案.

  • 儿童Abernethy畸形

    作者:王亚妹;周艳茹;陶于洪

    目的 提高对儿童Abemethy畸形的认识.方法 归纳总结2001年1月-2012年11月我国文献报道的13例儿童Abernethy畸形(即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临床分为Ⅰ a型、Ⅰb型和Ⅱ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13例儿童Abernethy畸形中,11例Ⅰ型(Ⅰ a型4例、Ⅰb型7例)和2例Ⅱ型患儿,1岁内发病6例,确诊前病程≥5年6例.在11例Ⅰ型患儿中,便血3例,呕血4例,肝功能异常4例,肝硬化1例,肝性脑病2例,肝脏结节3例,脾脏肿大4例,脾功能亢进3例,门脉高压3例,合并畸形3例.在2例Ⅱ型患儿中,便血1例,肝功能异常伴肝硬化、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例,肝脏结节1例;无呕血和合并畸形.门脉系统血液分流到下腔静脉2例、髂内静脉4例、左肾静脉1例、奇静脉1例、右心房2例和盆静脉丛1例,其余2例不详.患儿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有巨脾、便血或呕血,脾脏切除和结扎乙状结肠周围血管手术也有采用.结论 Abcrnethy畸形以Ⅰ型患儿为主,发病年龄较早,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有较高价值.个体化治疗应根据畸形类型和病情而定.

  • 乐山市2005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吴敏

    目的 探讨乐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乐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2010年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22‰、10.78‰、13.64‰.死因主要为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等.结论 强化围产期保健管理,建立健全产、儿科急救转运体系,加强各级医疗保健专业队伍的培训,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前血压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赵晶晶;陈宁;何俐

    目的 探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前血压管理和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溶栓前血压管理考虑颅内外血管状态的必要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并辅以其他检索,对所有涉及溶栓前血压的文献进行整理,并根据“溶栓类型、是否进行溶栓前血压管理、是否进行溶栓前血管评估”对文献进行分类,对其溶栓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大多数静脉溶栓文献无血管评估的数据,其出血率波动于较高水平;进行了血管评估,而未提及血压管理或虽未进行血压管理,但所有患者的血压符合指南中对于血压的要求的文献也呈现了较高的出血率;有1篇进行了血管评估的动脉溶栓文献没有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现有的溶栓前血压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目前较高的溶栓后症状性出血率.合理的溶栓前血压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溶栓前血压管理考虑颅内外血管状态,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对溶栓前血压进行分级管理可能会成为一个较佳的血压管理模式.

  • 硫酸镁与聚乙二醇4000对老年冠心病新发功能性便秘的通便效果观察

    作者:龙小兰;黄楷森;熊国均

    目的 对比研究口服硫酸镁与聚乙二醇4000对老年冠心病新发便秘患者的通便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4月将158例冠心病新发便秘老年患者按入院单双号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8例患者口服硫酸镁,对照组70例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排便时间、排便效果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排便时间比较,试验组67例(76.14%)患者在服药6h内开始排便,对照组则仅有35例(50.00%)在该时间段排便,试验组人均排便量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硫酸镁治疗老年冠心病新发便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不失为一种临床解除新发便秘安全、有效的药物.

  • 三氧化二砷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雪梅;陈远航;曾守群;戴刚毅;曾贵林;孟又胜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9月,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胸腔积液充分引流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20 mg联合顺铂60 mg;对照组只给予胸腔灌注顺铂60 mg,胸腔灌注化学疗法药物两组均1次/周,共3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56.7%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状况改善率分别为70.0%和40.0%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三氧化二砷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小.

  • 小细胞性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万晓莉;周麟

    目的 总结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小细胞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诊治特点.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11例,化学治疗(化疗)8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放疗)2例.随访截止时,全组患者总生存4~55个月.文献回顾方面,通过检索策略获得探讨相关治疗方案的文献8篇,涉及小细胞性骨肉瘤患者79例.治疗方式以手术+辅助化疗为主.结论 小细胞性骨肉瘤发病率低,预后较普通骨肉瘤更差.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新辅助化疗及辅助化疗可能使患者进一步受益,放疗的治疗效果目前还不明确.

  • 麻醉苏醒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殷小容;刘娟;李莉莎;邓小燕;廖燕

    目的 分析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观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7月进入麻醉苏醒室的5 005例患者,记录出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苏醒期发生高血压患者184例(3.7%),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105例(56.8%),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79例(43.2%);使用镇痛药者42例(23.2%),未使用镇痛药者142例(76.8%);使用降压药者93例(51.7%),未使用降压药者91例(49.3%);发生高血压给予处理后观察20 min,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未处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分析麻醉复苏期间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给予及时的镇痛和降压处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保证患者麻醉复苏期间的安全.

  • 造口健康教育课堂在自护中的应用

    作者:钟静;梁涛;印义琼;刘春娟

    目的 探讨课堂授课模式对提高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258例肠造口住院患者采用课堂授课模式对其进行造口健康教育,并就其造口自护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 79%的患者能自行判断造口正常与否,91%的患者能完成造口清洁自护,82%的患者完全知晓造口护理中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对造口护理的认知和自护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课堂授课形式进行造口健康教育,能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其造口护理知识及自护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

  • 改良洗胃法在急性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吕天花

    目的 探讨改良洗胃法在急性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口服药物中毒需采用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洗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洗胃总时间、洗胃总液量、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堵管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总时间低于对照组[(28.60±6.32)、(34.51±5.37)min],洗胃总液量低于对照组[(10 856±3 818)、(17 962±3 85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02%、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堵管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4.88%、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良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总时间及洗胃液总量,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同时可降低堵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传染病医院护理应急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作者:曾琼

    目的 探讨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护理应急体系的构建方法、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组建护理应急梯队;储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加强护理应急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严格防护措施与消毒隔离流程.结果 出色地完成了多次突发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应急救治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结论 建立完善的护理应急体系可有效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

  • 院前急救中留置针使用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作者:何顶秀;龙小兰;黄楷森;陈忠毅;刘晓琴;杨南岚;邓艳华;张丽华

    目的 调查在院前急救中医患双方对留置针使用的满意度,并就留置针在急救中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6月-8月院前急救的患者,按出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则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并调查患者或亲属、穿刺操作护士就两种穿刺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者达198例(94.29%),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者为206例(8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留置针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患者及家属对留置针在保持静脉通道通畅、输液肢体舒适的满意度较一次性静脉输液针高.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原钙粘蛋白15在NK/T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佳丽;徐才刚

    原钙粘蛋白15 (PCDH15),作为钙粘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在人类由位于10号染色体q21的PCDH 15基因编码,它包括11个重复胞外钙结合结构域、一个跨膜区和一个独特的胞质域,分为四个亚型:PCDH15-CD1、CD2、CD3和不含跨膜区与胞浆区的PCDH 15-SI亚型.在YT型NK/T淋巴瘤细胞株研究中发现的PCDH 15-SI亚型,其结构和功能与以往所知的PCDH15有很大差异,在正常T、B及NK淋巴细胞及其活化后均不表达,而在NK/T细胞淋巴瘤特异表达.这一发现有可能让PCDH 15-SI型成为NK/T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有价值的新的生物标记.

  • 艾拉莫德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

    作者:郝春芳;刘毅;赵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艾拉莫德是我国自行研发的、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类新药.现就艾拉莫德的化学性质、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艾拉莫德未来用途进行展望.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任蓉;黄国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参与了包括血糖调节在内的多种生理功能调节.作为常见睡眠疾患之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还可能直接促使了体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有证据表明通过有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调节水平.

  • 冠心病危险分层模型研究现状

    作者:汪雪琴;陈茂;黄德嘉

    不同危险程度的冠心病患者预后差异大.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评判患者的预后和选用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措施.目前有多种危险分层模型用于临床,以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为主要内容进行评分,为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及分层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现就不同危险分层模型的种类、适用人群和价值进行综述.

  • 妊娠合并乳腺肉瘤一例

    作者:黄桂琼;王晓东;余海燕

    1病例介绍患者女,35岁,孕1产0,因"停经31+4周,发现右侧乳腺包块3个多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12年2月2日入我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6月26日.停经40 d,查尿妊娠试验诊断为早孕,随后外院定期产检.孕4个多月时患者无意间发现右侧乳腺一包块(大小不详),无疼痛感,未引起重视,未及时就诊.孕6个多月时觉乳腺包块区疼痛,遂就诊于乳腺外科,B型超声示右侧乳腺上象限及外上象限查见数个囊实性团块,大者55 mm×35 mm,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于超声介导下行肿块穿刺送检,病理检查提示:查见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核异质细胞,不能排除肿瘤.10d后复查B型超声显示右侧乳腺上象限囊实性团块90 mm×150 mm,团块几乎累及整个乳腺,边缘欠清,形态欠规则,再次行右乳包块穿刺活检示:查见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含横纹肌肉瘤成分,不能排除为恶性叶状肿瘤成分或化生癌之异源性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desmin(+)、myogenin(+)、PCR-AE1/AE3(灶性+)、CD10(部分+)、Ki-67阳性率约20%,乳腺外科建议限期手术治疗.

  •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盆腔异位肾伴结石一例

    作者:秦会胜;卢一平;王显丁

    1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因"反复腰骶部疼痛2个月"于2012年6月入院.入院曾报当地医院诊断为"右附件囊肿",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后CT尿路成像(CTU)提示右肾位于盆腔内、膀胱右后方,肾门朝向前方,肾盂内见2个类圆形高密度影(约2.2 cm×2.4 cm、1.6 cm×1.0 cm),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右输尿管走形纡曲;右肾检查,动脉自右侧髂内动脉发出,右肾静脉汇人左侧髂总静脉(图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左肾=34.6 mL/min,右肾=16.6 mL/min(图2).诊断:右侧盆腔异位肾并结石、积水,右肾功能受损.于2012年7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入镜约7 cm进入肾盂,见两颗球形结石,直径分别约:2.2 cm、1.5 cm,使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结石碎片冲入膀胱,留置双J管及尿管.术后3d拔出尿管,7d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CT未见结石残留,拔出双J管.

  •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皮肤转移长期误诊一例

    作者:张清颖;温蓬飞;王琳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左乳腺癌术后8个月、左胸部红斑2个月,于2012年6月就诊于我科.8个月前患者洗澡时扪及左侧乳腺尾部包块,蚕豆大小,无红肿热痛,就诊于某市级医院,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双乳腺体增生,双乳皮下假体渗漏、机化.患者曾于2011年10月行"注射式隆乳材料清除术+左乳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组织病理学查见癌细胞,遂行"左乳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7分,WHO2003),淋巴管癌栓形成.左腋下淋巴结5/33查见癌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0),E-cadherin(+),ki-67约40%(+).院外术后分期(pT3N2M0,ⅢA期).予化学疗法(化疗)及放射治疗(放疗),行3个疗程的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泰素帝(TAC)方案化疗.

  • 肝性脑病伴癫痫样发作一例

    作者:赵黎君;杨正兵;张士放;黄颂敏

    1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因"反复呕血7年,此次再发并神志不清1d"入院.7年前因呕血、黑便被外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并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先后行"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及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2次).入院前1d出现双手不自主颤抖,反应稍迟钝,继呕鲜血约1 000 mL,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收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经三腔二囊管止血、抑酸、降门脉压、降血氨等治疗后,转入消化内科病房继续治疗.患者既往无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饮酒约20年,约500 g/d,未戒.查体:体温36.9℃,脉搏97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71/7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模糊,肝病面容不明显,无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和蜘蛛痣.

  •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一例

    作者:游蓁;叶辉;刘洋;陈利平;李宁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16年前因皮肤巩膜黄染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于外院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不详).5年前黄疸加重,同时发现脾脏长大,于外院行"介入脾血管栓塞术",术后黄疸症状有所改善.1年前黄疸再次加重,内科治疗无效,决定行脾切除术,于2012年8月11日入我院.入院查体:脾脏长大,右达正中线,下达肚脐平面.术前检查:红细胞(RBC) 2.82×1012/L、白细胞(WBC) 7.72× 109/L、血小板(Plt) 306×109/L、总胆红素(TB) 7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9 μmol/L、间接胆红素(IB) 62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 12.9 s.

  • 五氟利多所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作者:何英;曹秉蓉;蔡艳红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言行异常3+年,服药后多汗、吐词不清、流涎、站立不稳4d,于2012年11月5日入住我院.患者3+年前因生活中遭受挫折出现言行异常,当时未进一步诊治.期间病情未见明显加重,偶尔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半月前患者家属在外院自行购买五氟利多(20 mg/片)口服1次(分别于晚餐前、后各服用2片),服药后24 h,患者出现气紧、呕吐胃内容物、坐立不安等症状,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未予特殊处理后自动离院回家,其后生活能自理.10d前家属再次给予其五氟利多2片口服,服药后无明显不适.患者5d前在当地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服药第2天开始出现多汗、手抖、乏力、吐词不清、流口水伴入睡困难等症状.

  • 眼睑皮脂腺癌一例

    作者:王仙凤;艾平

    1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因"反复发现左眼睑包块8+年"于2011年8月入院.8+年前患者左眼上睑外侧皮下扪及一质硬包块,包块缓慢长至约1 cm时感眼球出现压迫不适,至当地县医院诊断为"霰粒肿",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未行病理检查.术后原部位每半年复发1次,均按"霰粒肿"行局部手术.入院前9个月患者因左眼睑肿物复发(图1)就诊于我院眼科,行"左眼眶肿瘤摘除+眼睑肿瘤切除+结膜囊成形术",术中见"眼眶肿瘤约2 cm×2 cm大小,与周围组织粘连,深入球后,侵及外直肌".术后病理检查示"左眼上睑皮脂腺癌侵犯眼眶".入院前6个月患者发现左下睑外侧皮下扪及一质硬包块,渐长大.再次于我院行"左眼眶肿瘤切除+眶隔修补术",术中见"左眼眶颞侧及上下睑外眦处见直径约2 cm不规则肿物,与周围组织及眶骨粘连紧密",术后病检示"左眼皮脂腺癌".

  • 睾丸畸胎瘤的超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敬基刚;李永忠;彭玉兰;张和庆

    目的 总结睾丸畸胎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5例睾丸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彩色血流显像以及超声与病理诊断对比资料.结果 在25例睾丸畸胎瘤中,未成熟畸胎瘤4例(16%),成熟性畸胎瘤19例(76%),未分类2例(8%).本组睾丸畸胎瘤超声表现共同特征是:患侧睾丸内部可见囊、实混合性团块,成熟性畸胎瘤的囊性成分多,未成熟畸胎瘤的实性成分多,瘤内检出血流的可能性也增大.结论 高频超声是诊断睾丸畸胎瘤的重要方法.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巩固治疗的方法探讨

    作者:熊冬梅;林新瑜

    目的 观察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进行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6例应用克霉唑阴道片(500 mg)强化治疗有效的R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巩固治疗预防复发.A组(53例):克霉唑阴道片500mg每周阴道用药1次,连续3个月;B组(53例):克霉唑阴道片500mg,月经干净后第1、3、5、7天阴道用药,每月一疗程,连用3个月.巩固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A组治愈52例,治愈率98.1%,B组治愈46例,治愈率86.8%,两组之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病例52例,12个月的随访中失访3例,复发1例,复发率2.0%,B组治愈病例46例,失访5例,复发9例,复发率21.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VC巩固治疗方案中,克霉唑阴道片500mg每周用药1次的连续用药方案对降低RVVC复发的疗效明显优于在月经干净后用药一疗程的治疗方案.

  •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十年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应桂英;段占祺;郑建智

    目的 了解近年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卫生统计数据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收集的2002年-2011年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数量增加,效率提高,药费占医药费用的比例下降.结论 10年卫生改革的有关政策特别是新医改的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四川省“保基本,强基层”的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华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7 01 02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