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杂志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화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79
  • 国内刊号: 51-13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0
  • 曾用名: 华西医讯;华西医学(内科部分)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石应康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表现

    作者:蔡迪明;彭玉兰;郑咸文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表现.方法:搜集我院2004年1~6月经病理证实的15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均作高频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甲状腺肿大23例,甲状腺肿大伴结节41例,甲状腺多发占位伴钙化89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表现多样,超声是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种重要方法.

  • 179例肺癌患者院内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宫友陵;许峰;李志平;王瑾;李平

    目的:为肺癌患者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的合理抗生素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3年~2005年共179例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的肺癌患者的致病细菌种类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肺癌患者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病原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见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耐药性分别为4.7%/0%和9.5%/10.0%;万古霉素是唯一对所有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金葡菌和表葡菌对其的耐药性均为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性分别为22.6%和16.1%;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8.6%)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是唯一的对主要致病菌均较敏感的抗生素.结论:我科的经验表明对于肺癌患者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在应用普通抗生素效果差而且多次痰培养未检测出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临床治疗中理想的经验性选择.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防治探讨

    作者:龚玉水

    目的:探讨重型脑伤后脑积水的防治.方法:观察腰大池引流+单纯腰椎穿刺和不行腰穿引流的脑伤患者一年后脑积水的发生情况.结果:不行腰椎穿刺引流的重型脑伤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腰椎穿刺治疗能有效防止重型脑伤后脑积水的发生.

  • 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东成;王东军;贺民;黄思庆

    目的:探讨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156例病人分别采用"终板-翼点联合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等6种不同的术式,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其肿瘤手术全切除率为50.00%,次全切除率为32.05%,部分切除率为14.10%,死亡6例,死亡率为3.85%.讨论:对三脑室区前部肿瘤的手术治疗,要根据肿瘤所在的具体位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且在显微镜下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水平研究

    作者:陈江丽;刘淑芸;王晓东

    目的: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分泌水平.方法:通过胎盘组织培养,放免法测定胎盘组织培养液中CRH的水平.结果:ICP胎盘组织CRH基础分泌量低于正常胎盘 (P<0.05),但48h后却高于正常胎盘组织CRH分泌量(P<0.05).结论:可能因ICP胎盘组织细胞暴露于某些因素而抑制其CRH分泌,导致其CRH分泌量低于正常胎盘.当这些暴露因素去除以后,ICP胎盘组织细胞CRH分泌水平呈升高趋势.

  •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快速补液治疗

    作者:谭嘉韬;赵煜;李巍;狄文佳;宋哲

    目的:大面积烧伤后,当体液丢失到一定程度便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延迟复苏会发生休克,需要加以大力复苏.本组病例观察在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状况下,在临床上怎样通过补液迅速纠正休克.方法:通过对41例烧伤面积大于50%TBSAⅡ度~Ⅲ度、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快速补液复苏.观察休克期补液量、尿量、脉搏、呼吸、TC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后2h内输人液体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40.1±5.6)%,第一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36.4±18.7)%;第二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二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20.6±5.8)%.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TCO2上升,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情况,休克纠正率85%.结论: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需要加快补液速度、加大补液量,输液量不受输液公式的限制.快速补液可以迅速纠正休克.临床上通过尿量、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血中TCO2水平等临床指标来指导休克延迟复苏是可行的.

  • 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作者:任素蓉;李惠;张羽;冯岗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中,20例接受PC方案化疗,10例接受TP方案化疗,均用药1~3疗程.化疗后2~4周行减瘤术.结果:PC方案有效率60%,TP方案有效率70%,总有效率65%.30例均顺利完成减瘤术.结论:新辅助化疗1~3疗程能降低晚期卵巢癌的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不影响手术时机.

  • 老年鼻窦内窥镜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刘海;梁传余;王平

    目的:探讨老年鼻窦炎患者在鼻窦内窥镜术中和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6例老年鼻窦炎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鼻窦内窥镜手术具有明显不同于年轻人的治疗特点.结论:老年患者鼻窦内窥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明;韩平;曹贵华;魏强;杨宇如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肾癌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早期(Robson分期Ⅰ~Ⅱ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晚期(Ⅲ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Ⅲ期)肾癌患者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17例分析

    作者:马顺平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的17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后出现4例昏迷、高热(23.5%),7例低钠血症(41.2%),2例高钠血症(11.8%),15例尿崩症(88.2%),1例垂体功能减退(5.9%),12例肺部感染(70.6%),7例泌尿系感染(41.2%),3例消化道出血(17.6%).治愈13例(76.5%),好转1例(5.9%),死亡3例(17.6%).结论:垂体瘤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并发症的恢复.

  • 血小板膜P2Y12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嘉正;周静;张思仲;贺勇;马用信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激活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238例中国四川地区[冠心病(corona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组177例,对照(control)组61例]血小板大聚集度(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MAR)、血浆P选择素(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及各项凝血指标.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AR、GMP140、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显著降低(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校正后,GMP140水平和冠心病密切相关(r=0.69,P<0.1).结论:血小板膜P2Y12受体活化介导的血小板高活状态引起的血浆高GMP140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P2Y12受体 冠心病
  • 重症急性胰腺炎代谢调节的治疗探索

    作者:林龙英;何永

    目的:(1)探索重症胰腺炎(SAP)病人在病程中的代谢调节规律,寻找其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2)方法:甲、乙两组病例,分别对死亡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病例前-后对照分析.(3)结果:甲组(研究组)具有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和治疗效果好等优点.(4)结论:针对SAP病人病程变化采取相应代谢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关键词: SAP 代谢调节
  • 原位PCR方法在霍奇金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谢宇平;邓飞;魏中华

    目的:1.探索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直接法原位PCR的可行性.2.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H/R-S细胞的性质.方法:建立一种5'-标记引物直接原位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HL的H/R-S细胞IgH基因重排情况进行检测,综合分析结果.结果:2例结节硬化型HL(NSHL)中,1例有VH2、VH3、FR3基因重排,1例有VH1、VH基因重排;1例混合细胞型HL(MCHL)的H/R-S细胞有VH2、VH3、FR2a基因重排.背景的部分小淋巴细胞核内也出现了阳性信号.结论:1.在石蜡切片上行直接法原位PCR是可行和有效的.2.VH1、VH2、VH3、FR2a、FR3基因重排的出现,提示NSHL和MCHL的H/R-S细胞来源于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NSHLa同时出现FR1、FR3基因重排;MCHL同时出现FR1、FR2基因重排;提示NSHL和MCHL的H/R-S细胞可能为多克隆性增生.背景的部分小淋巴细胞核内也可观察到阳性信号,提示周围部分背景小淋巴细胞有可能与H/R-S细胞来自同一B细胞克隆.

  •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和外科处理

    作者:马建旸;石应康;张尔永;肖锡俊;董力;杨建;安琪;程述森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 免疫酶染色法快速诊断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与核素检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姜荣建;唐英容;李英;胡开华;宋文忠;刘明江;孔洪;程标;邱练芬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快速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方法.方法:130例心肌炎患者用免疫酶染色法测CBV-IgM抗体,微量板法测CBV中和抗体,并行99mTc-MIBI心肌显像;其中50例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心室功能.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130例中,CBV-IgM抗体阳性68.5%,CBV中和抗体阳性63.8%,99mTc-MIBI心肌显像阳性80.8%,病例组50例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得左室总射血分数(EF)值降低21例(42.0%),节段EF值降低31例(62.0%),左室收缩功能(PER)降低22例(44.0%),左室舒张功能(PFR)降低23例(46.0%),室壁舒缩协调性下降18例(36.0%),以上各参数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比较分析显示,CBV-IgM抗体检测与中和抗体检测符合率为81.5%,99mTc-MIBI心肌显像与CBV-IgM抗体检测符合率为83.1%.左室总EF值或节段EF值下降与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不均符合率为87.1%.结论:免疫酶染色法测CBV-IgM抗体,结合核素心肌显像和心室造影,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林玲;罗燕;文晓蓉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多支大血管,以头臂动脉多.受累血管声像图表现为对称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造影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敏感性79.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 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

    作者:韩新华;张秀辉;刘先蓉;江贤萍;熊开琴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12例患者肾穿刺术后,标本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进行HE、六胺银、Masson和免疫荧光染色,其中3例予以电镜观察.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小球内可见中性多核白细胞渗出.10例毛细血管襻和(或)灶性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3例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EPGN发生大量蛋白尿的机制与肾小球滤过膜状态的改变关系密切,使其对蛋白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 65例化脓性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作者:熊洁;邓应平;王琳

    目的:研究分析化脓性角膜溃疡的诱因、病原体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有效依据.方法:对1997年到2004年于我院眼科住院的、诊断明确的65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5例角膜溃疡中,有24例(36.9%)诱因不明,18例(27.7%)为外伤引起,17例(26.2%)因配戴角膜接触镜引起,还有6例由继发感染造成.通过对其中60例的微生物涂片及培养,34例得到了阳性结果(阳性率56.7%),其中12例细菌培养阳性,以表皮葡萄球菌(4例,33.3%)和绿脓杆菌(4例,33.3%)为主;14例真菌培养阳性,以镰刀菌(12例,85.7%)和曲霉菌(2例,14.3%)为主;涂片发现4例棘阿米巴;此外有4例培养发现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针对病原体给以敏感抗生素联合药物治疗32例(49.2%),行角膜移植19例(29.2%),结膜瓣遮盖5例(7.6%),9例(13.8%)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治愈51例(治愈率78.5%),4例好转(6.2%),10例无效(15.4%).结论:化脓性角膜溃疡危害极大,应重在预防.及时的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 无黄疸型胰头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再毅;邓开鸿;卢春燕

    目的:探讨无黄疸型胰头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为无黄疸型胰头癌,具有完整临床和螺旋CT资料者共计17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T.B.、CA-19-9).CT资料包括胰头癌肿块位置、大小、密度、边界,胆、胰管及胆囊异常,胰腺周围脏器结构(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周围)有无受侵,以及远处转移.结果:本组17例无黄疸型胰头癌中,腰背部不适和/或腹痛13例;慢性腹泻4例;血T.B.值在正常或轻微超出正常值范围;血CA19-9阳性率高.螺旋CT表现均有肿块,胰头前份8例,钩突内侧9例,肿块大小2.5~5.5cm,平均3.3cm,肿块均呈较低或低密度,强化不明显,边缘不清;伴胆总管和胆囊扩张4例,胰管扩张11例;肠系膜血管和/或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被部分或全部包埋12例;腹腔干及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浸润8例;淋巴结肿大和/或远处转移9例.结论:螺旋CT对揭示无黄疸型胰头癌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价值.

    关键词: 胰头癌 黄疸 螺旋CT
  • 肝移植术前影像学表现

    作者:杨虹;邓开鸿;周翔平;曲海波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前的影像学表现,为外科肝移植术前病人选择,手术计划制定,预后评估及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帮助.方法:肝移植患者37例中,术前行超声检查15例,CT检查20例,MRI检查17例.结果:结节性肝硬化18例;肝细胞癌5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8例;胆管细胞癌2例;胆囊癌1例;重症肝炎1例;包虫病并结节性肝硬化和肝脏恶性间质瘤各1例,术前未作出诊断.结论:各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合理地运用,不仅可以作出疾病的定性诊断,为外科医生术前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还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预后的评估,为我国肝移植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附15例报告)

    作者:张广明;范天勇;魏强;李虹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经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9月施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0~65岁,平均41岁,结石大小1.1×0.6~2.0×1.3cm.结果:除1例因术中出血改行开放手术外其余均成功,手术时间60~130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对于以往适合开放手术取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例,具有明显的优势.

  • 髂棘撕脱骨折的治疗对策

    作者:方跃;宋炎成;杨天府;池雷霆;王光林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髂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使用骨片钉或皮质骨螺钉经皮固定,10例采用常规方法保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W、6W、9W和12W门诊随访,采用JO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在治疗后3W手术组和保守组根据JOA评分分别为62.25±23.12分、48.29±27.68分,两组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W时分别为79.34±14.19分、65.52±18.22分,两组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9W以及12W时,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两组数据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髂棘撕脱骨折,康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关键词: 髂棘 撕脱 治疗
  • 额颞对冲性脑损伤并迟发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

    作者:陈旭;黄志雄;关国梁;刘成辉;林启明;林倩君

    目的:总结分析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并迟发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有效的救治措施.方法:对29例额颞颞对冲性脑损伤并迟发血肿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均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并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护脑、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结果:存活21例,其中良好13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8例.结论: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并迟发血肿是一种较为危重、复杂的颅脑损伤,及时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

  • 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量表的初步因子分析

    作者:刘书君;黄颐;邓先华;唐娴;谢玲;金敏;沈峰;高代林;李茜茜;孙学礼

    目的:研究长处和困难量表(SDQ)中文版在6~12岁学生人群中应用的因子结构.方法: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不同信息提供者版本的因子结构.结果:对家长、教师和学生版本SDQ的25个项目各自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保留特征值超过1的所有因子,各版本均得出5个因子: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问题、前社会化行为,与原作者得出的5个因子基本相似.结论:预试验中SDQ量表有较好的因子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

  • 围产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冬梅;姚裕家;王瑞芹;李晋辉;唐军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相关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91例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91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8个相关因素中两组患儿有8个围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孕周、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异常、羊水异常、多胎、宫内窘迫和是否及时正确复苏;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易感因素.把这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周、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和1分钟Apgar评分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对孕周≤32周,出生体重低,有宫内窒息以及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 腹腔镜技术联合手术及化疗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研究

    作者:侯建青;彭芝兰;王璇;王桂青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技术在晚期卵巢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采用电视腹腔镜技术诊治35例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的29例(三期C)施行抽吸腹水、转移灶电灼、直视插管腹腔灌注化疗并配合静脉化疗,而后择期成功的完成了卵巢癌手术,达到了临床治愈;1例因发现为胃癌盆腔转移,而中转开腹行胃癌根治加次广泛性子宫切除;5例(二期A~三期B)直接施行了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结论:电视腹腔镜技术结合热、化疗应用于晚期无手术条件的卵巢癌患者中,诊断准确、治疗合理、损伤小,而且及时赢得了手术时机,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延长了存活时间,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喉癌、喉咽癌与多原发癌

    作者:王力红;李文;刘加林;王光辉

    目的:探讨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喉癌、喉咽癌与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0年以来我科收治的喉癌、喉咽癌接受手术治疗的多原发癌病例.结果:全组7例为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其中4例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同时发生,3例异时发生,3~6年不等.7例中有二重癌6例,喉癌、喉咽癌均为第一原发癌;三重癌1例,喉咽癌为第三原发癌.7例患者存活时间长的15年,短的手术后16月.结论:虽然喉癌、喉咽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但术后除监测原发癌复发外,还应注意多原发癌的发生.

  • VEGF在恶性淋巴瘤的表达及与MVD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笑蕾;谭齐贤;张茂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恶性淋巴瘤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病理组织进行免疫学分类,及测定VEGF及微血管密度.结果:(1)恶性淋巴瘤组织VEGF高表达,微血管密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VEGF主要表达于淋巴瘤淋巴结外带,于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细胞胞浆、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周围表达;⑶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VEGF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恶性淋巴瘤形成时已有VEGF高水平表达及丰富的微血管形成;VEGF由瘤细胞及周围组织细胞分泌,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周围;非霍奇金淋巴瘤VEGF的分泌与微血管的形成相关.

  • 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

    作者:周晓娟;张洪;许峰;李平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45例在放化疗期间并发DVT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等.其中41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19例(42.2%)患者接受过激素治疗,17例(37.8%)合并感染.(2)29例(64.4%)患者中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时间在置管后平均7.4(3~12)周.(3)42例(93.3%)患者接受了化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DDP(66.7%)、NVB(40.5%)、5-Fu(19.0%).(4)溶栓治疗总有效率65.8%,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4%和9.8%(P<0.05),出现DVT症状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24小时者溶栓治疗有效率为88.9%,24~72小时者为69.2%,>72小时者为16.7%,1例患病者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1)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化疗及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DVT形成的机制.(2)溶栓疗法对恶性肿瘤合并的DVT有一定疗效,及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肺栓塞是值得注意的副作用.

  • 血液酸碱度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预测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周波;周其全;杨景义

    目的:探讨血液酸碱度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即将进入高海拔区的施工人群集中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液pH及PaCO2,PaO2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三项检测指标中,血液pH与急性高原病易感者有显著地相关性,血液pH值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和PaO2值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液pH可以用作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高原病易感者的预测.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黔川;彭芝兰

    目的:研究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以免误诊漏诊.方法:对侵袭性血管粘液瘤3例行手术切除,并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术中见肿瘤呈无包膜生长,剖面苍白色、胶质样,有粘液性间质分隔.病检示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排列于粘液样背景中,核无异型性或分裂相,其间有中等以上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示Vimentin(+)、S-100(-).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罕见,侵袭性与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扩大的局部切除为宜,并需长期随访.

  • 经鼻内窥镜与传统鼻中隔成型术比较

    作者:张勤修;覃刚;安会明;刘世喜;梁传余

    目的:比较经鼻内窥镜下(简称内镜组)与传统鼻中隔成型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内镜组21例,传统组32例.结果:手术时间:内镜组平均40min,而传统组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内镜组平均30ml;而传统组平均35ml.术中疼痛:内镜组8例,占38%,而传统组13例,占40%.高位偏曲矫正满意度:内镜组6例,占高位偏曲例数的100%;而传统组4例,占67%.总体矫正满意度:内镜组19例,占90%;而传统组28例,占87.5%.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体矫正满意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位偏曲病例方面,内镜组显示出较明显优势.结论:总体手术效果方面两组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在处理高位、后段偏曲,同时行慢性鼻窦炎手术以及鼻中隔结节的处理上,经鼻内窥镜手术优于传统组.

  • 严重肝损伤手术治疗和预后分析

    作者:田银生;朱宇;张清华;葛明刚

    目的:探讨严重外伤性肝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的124例严重肝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124例,5例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全组治愈率99.1%,死亡率8.1%.结论:严重肝损伤后早诊断、早手术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能提高救治疗效,降低死亡率.

  • 雌激素受体α与NF-kappa BP65在Buerger病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邓靖宇;时德;何生;陈波

    目的: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病变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与核转录核因子(NF-kappa B)表达的情况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0例男性Buerger病患者动脉血管和30例正常男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ERα、NF-kappa BP65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较,Buerger病患者病变血管内皮细胞ERα、NF-kappa BP65、ICAM-1以及VCAM-1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强(P<0.05).(2)60例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检测数据提示ERα与NF-kappa B表达呈直线回归关系(B=0.706,P<0.05);NF-kappa BP65表达与ICAM-1表达呈直线回归关系(b=0.392,P<0.05);NF-kappa BP65表达与VCAM-1表达也呈直线回归关系(b=1.094,P<0.05).结论:NF-kappa B的激活导致Buerger病患者体内ICAM-1和VCAM-1表达增强,是Buerger病患者血管损伤的起始因素之一.Buerger病患者体内激活的NF-kappa B诱导体内雌激素代偿性增高,进一步促使ERα表达增强,并通过雌激素-ERα途径,抑制NF-kappa B的活性.

  • 69例"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病原菌构成、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巍;李洪敏;王安生;吴雪琼;李素梅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菌学及耐药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69例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利福平(RE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MB)耐药率分别为79.7%,68.1%,76.8%,69.5%和44.9%.非结核分支杆菌4株,为堪萨斯分支杆菌2株,鸟胞内分支杆菌1株,偶然脓肿分枝杆菌1株.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复治肺结核病人中有一小部分为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患者,菌型鉴定非常重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 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亚民;达明绪;赵紫罡;张明鸣;罗婷;伍晓汀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VD变化.结果:胃癌癌周组织与正常区组织石蜡切片各56例,在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增多.胃癌癌周组织LMVD(22.10±6.99个/HP×200)较远离癌肿区正常胃组织LMVD(10.63±1.90个/HP×200)增多(P=0.000).胃癌癌周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分型和是否侵及浆膜无关(P>0.05).结论:胃癌癌周LMVD与肿瘤大小、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家友;陈心传;李建军;马洪兵;常红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3.-2005.6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原发性TTP5例,继发性TTP7例;7例继发性TTP中,感染所致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感染1例,术后1例,宫内死胎1例,肝移植及骨髓移植术后各1例.原发性TTP中1例起病缓、病程达半年呈慢性型,其余4例及继发性均以急性暴发型起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2/12)、血小板减少(12/12)、神经精神障碍(12/12)、肾脏损害(11/12)、发热(11/12),全部患者均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7例继发性TTP中4例血浆置换(PE)和病因治疗为主,均治愈,3例未行PE,均死亡;5例原发性TTP中2例行PE,1例治愈,1例死亡,3例未行PE,均死亡.结论:本组12例TTP中以继发性TTP多见,多为急性暴发型起病;突出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障碍、肾脏损害、发热,LDH明显升高;死亡率仍高.治疗上应强调PE的重要性;继发性TTP,若病因能有效控制,预后较原发者好.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后血清肝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索运生;张明哲;尹思能;肖宏;陈先林;易斌;李涛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和T管引流后肝功能的变化,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2003年8月~2004年1月3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病人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其中一期缝合15例,T管引流15例.结果:血清肝功能测定:一期缝合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DBIL、ALP含量均有所下降,某些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管引流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DBIL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间比较一期缝合组ALT、AST、TBIL DBIL在某些时间点较T管引流组显著性下降(P<0.05),但血清ALP含量,两组之间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比较,有利于损害之肝功能迅速恢复且减黄效果与T管引流术相同或相近.

  • 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治疗胰腺感染坏死65例报告

    作者:蒙炜;胡伟明;罗泽铃;赁可;罗传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65例胰腺感染患者.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方法治疗的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残余脓肿7例,消化道出血3例,肠漏3例.胰漏4例;死亡2例.结论:该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

  • 微血管密度和VEG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道兵;罗旭;李春鸣;刘华庆;付逆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中MVD记数为MVD为(47.9±8.7).其中Ⅰ级、Ⅱ级和Ⅲ级膀胱癌MVD分别为(36.2±7.5)、(44.4±9.7)和(54.9±7.0);VEGF阳性率72.5%(29/40),Ⅰ级、Ⅱ级和Ⅲ级阳性率分别为43.8%(7/16)、85.7%(12/14)和100%(10/10).正常膀胱组织MVD(13.4±7.8),VEGF表达为0%.结论:MVD值和VEGF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 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作者:帅克刚;刘翼;游潮;蔡博文;贺民

    目的:总结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7例老年脑动静脉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例患者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3.4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17例患者中11例出现脑出血而急诊入院,4例因突发癫痫急诊入院,仅2例因头痛平诊入院.入院后有10例病患通过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除1例放弃治疗,1例行介入栓塞+γ刀治疗外,其他病例于入院后1周内择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及畸形血管团.术后死亡2例,1例因大面积脑梗塞而死亡,另1例因就诊时脑出血已继发脑疝,于术后死亡.术后发生偏瘫1例.其他病患无严重神经功能废损而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老龄不一定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畸形,可以达到切除病灶,预防出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作者:顾文芬;高云印;吴剑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来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190例慢性乙肝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予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抗病毒治疗,治疗组用药一年,对照组用药半年,观察疗效.结果:二者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有良好疗效,且与治疗时间正相关.

  •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附4例报告)

    作者:曾智萍;邓开鸿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报告4例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主要X线表现特点是:四肢长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和骨干炎.结论:对于先天性梅毒的早期发现,有必要进行骨X线检查.

    关键词: 梅毒 骨骼 X线摄影
  • 低钾血症患者65例血清酶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谭光林;朱福君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的血清酶学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65例低钾血症患者的血清酶学(ALP,GGT,GK,LDH,AST,ALT)进行动态监测,并观察临床变化.结果:低钾血症患者的血清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失钾程度呈正相关,症状的轻重取决于钾的缺乏程度和发展速度.结论:血清酶学的监测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低钾血症
  • 大肠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丹;张正;韩盛玺;杨红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大肠癌,22例大肠腺瘤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在大肠腺瘤的阳性表达率为9.09%,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53蛋白表达对大肠癌分级、分期有一定指导意义.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对策

    作者:邓瑜萍;杨志刚;谢建国;卢武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268例PHC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TNM分期、Child-Pugh分级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TNM分期Ⅲ-Ⅳ期病人介入后肝功能损害和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7.6%和70.8%,明显高于Ⅱ期病人(P<0.05);Child-Pugh B-C级介入后栓塞后综合征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肝癌伴肝功能不全病人较易产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围介入期处理和个体化治疗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邬正贵;游潮;贺民;徐建国;蔡博文;王斌;焦庆芳

    目的:探索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科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44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包括动脉瘤颈夹闭或载瘤动脉塑形35例,动脉瘤孤立术4例,动脉瘤腔填塞术2例,动脉瘤孤立并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1例,动脉瘤包裹术2例.其中,2例基底动脉瘤采取闭合式深低温停循环夹闭动脉瘤颈.结果:术后早期恢复按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评分Ⅴ级28例,Ⅳ级6例,Ⅲ级4例,Ⅱ级2例,Ⅰ级4例.随访8月~5年,2例Ⅱ级病人均在术后1月及3月死于肺部感染,4例Ⅲ级病人中,2例死亡,1例恢复至Ⅱ级,1例无变化,余病人均恢复良好.故总有效率(Ⅴ级+Ⅳ级)79.5%(35/44),死亡率18%(8/44).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当今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术式,术中行脑电监护及术后行"3H"(即Hypervolemia高血容量、Hemodilution高稀释度、Hypertension控制性提高血压)治疗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对深低温停循环处理巨大动脉瘤值得深入总结和探讨.

  •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和环孢素A浓度的影响

    作者:蔡文利;邢利;陈国勇;曲青山

    目的:观察苯氧芳酸类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对肾移植患者血脂代谢和环孢素A(CsA)浓度、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56例高脂血症的肾移植患者服用微粒化的非诺贝特200mg/d,一个月后观察其血脂、尿酸水平和CsA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L)均降低,TG降低更为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CsA浓度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尿酸水平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患者的高TG血症,且对环孢素A浓度影响不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有降低尿酸作用.

  • 202例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作者:金波;刘敏;易旭夫;廖志钢

    目的: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差异、诱因、器官非特异性出血等特点.方法:本教研室2000~2004年间所作563例法医病理检案中的202例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17~59岁.②导致猝死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③猝死诱因以死前有纠纷和/或轻外伤和夜间睡眠中死亡为多.④检出器官非特异性出血共80例,以胰腺、肾上腺和心外膜为多.结论: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病人自杀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李小麟;黄雪花;王启会;陈婷;段芳

    开放式精神科病房预防病人自杀自伤是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开放式住院病人的自杀危险因素调查,发现抑郁症占开放式病房住院总数的48.2%,开放式病人自杀危险评分为14.33±8.08,中度自杀危险性病人占29.5%,高度自杀危险性病人占15.8%.男女病人之间的自杀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总自杀危险在51~60岁和21~30岁段评分高,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各类自杀危险因素中,病人的自杀观念的评分高2.33±2.06,有63.6%的病人存在自杀观念,其次是自杀企图(1.18±1.89,32.7%的病人存在)和无助、无望、自我评价低.在第二类危险因素中,病人的焦虑情绪评分较高0.87±0.67,而且70.9%的病人存在焦虑情绪.另外,自杀危险因素与年龄、诊断、职业、病程和婚姻有关,P<0.05或P<0.01.其中,第二类危险因素与年龄有关,P<0.01,第三类危险因素与诊断、住院次数和职业有关,P<0.05.上述结果提示,开放式精神科病房应高度重视病人的自杀危险,根据病人自杀危险的高危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 浅谈先心病患儿围术期的陪护管理

    作者:杜爱平;谢自欣;何娟;刘燕;徐莉娅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有亲属陪伴,因此在病房中就出现了"陪护"这样一个群体."陪护"这个特殊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在心理上互相依附,行为上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情感上具有保护意识和归属感的一群人[1].

  • 1例毒鼠强中毒CPR术后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何倩;邹利群;李鸣凤

    毒鼠强(Tetremethylene disufotetramine,简称Tetramine)是一种剧毒的急性中枢神经兴奋性禁用杀鼠剂,性质稳定,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吸收入血,以原型存在于体内,并很快均匀分布在各组织、器官中,人口服中毒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1].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赵淑珍;陈永庆;游桂英;张燕

    众所周知[1],颈椎病的患病率在当前超过过去常见的下腰痛,而且随着我国的人均寿命延长,此种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病必然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的增加.颈椎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才可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损害[2].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作者:刘祚燕;李伟;文春玉;张小珊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较新的一项介入技术,它是经皮向病变椎体内注入一些填充物如骨水泥等,以此来增强和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主要适应症包括疼痛性脊椎血管瘤、恶性肿瘤脊柱转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催眠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作者:张倬秋;张树森;段芬

    目的:探讨催眠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治疗师进行术前讨论,教会患者做松弛训练,做好术前准备:治疗环境、药品、抢救物质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与配合,术后加强监护.结果:59人次催眠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做好催眠治疗的配合与护理,能为更有效的实施心理护理积累知识经验,同时,进一步拓展护士角色.

  • 146例深静脉置管并发症观察及防治措施

    作者:余春芳;朱琳

    肿瘤科病人常常需要进行多次化学治疗,为避免经外周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所发生的一些并发症,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周期的顺利完成,我科选择佳的给药途径深静脉置管.

  • 2%利多卡因不同方法球结膜下注射减轻疼痛的效果比较

    作者:骆洪梅;冯先琼;唐莉

    球结膜下注射是眼科的一种常见治疗,其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在眼球结膜与巩膜间的疏松隙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

    作者:严彦宏

    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内腔器械的改进,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输尿管部位难于进行直观检查及输尿管疾患必须行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的传统观念[1].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腔内碎石的新技术,其机制是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手柄内的子弹体,子弹体脉冲式冲击结石而将结石击碎,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疗法,具有无切口、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治疗彻底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 老年科门诊护士的素质培养

    作者:肖梅;高琅丽;蒙张敏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科门诊患者已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组重要服务对象.了解老年患者的就诊特征、掌握老年科门诊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协助诊断,解除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病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护理内容.

  • 静脉采血针眼压迫方法对皮下出血的比较

    作者:熊兴兰;李明凤;龚成英

    目的:比较两种采血针眼压迫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880例静脉采血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0例和420例.观察组静脉采血后用右(或左手)压迫左(或右手)采血手臂(以下简称左右手压迫)的针眼,对照组用采血手臂(左)屈肘压迫针眼.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为4.13%,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提示静脉采血后,左右手压迫法较屈臂压迫采血手臂针眼皮下出血较少.

  • 健康教育对提高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

    作者:戴燕;苗佳;梁德荣

    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旨在使痛风患者能正确认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提高监测血尿酸水平和综合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通过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问卷调查表评分情况,评估健康教育对提高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8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完成研究者53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例,体重超重者24例,血尿酸增高者32例,不知道应选择低嘌呤饮食者38人,不了解痛风的正确治疗者高达50人.健康教育前问卷评分为5351±20.21分,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评分为83.02±6.45分,两阶段评分经配对t检验(P<0.0001),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评分有明显提高,平均增高29.51±17.58分,增高率达71.12%±121.32%.结论: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痛风知识的了解,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机率,改善生活质量.

  • 使用石蜡油与使用利宁对全麻后男性留置尿管引起术后不适的观察

    作者:杨小蓉;雷现惠;李秀英

    临床上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前的焦虑及留置尿管带来的不适,从人文角度考虑,大都采取麻醉后留置尿管.然而,我们在近2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回病房后尿路刺激症状明显(男性显著),有些患者因无法忍受只好即刻拔出尿管,有些患者还需再次导尿.

  • 喃氟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老年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作者:汪秀云;李虹;刁永书;程华

    目的:分析研究喃氟啶(FT207)联合小剂量顺铂持续静脉滴注,治疗30例晚期老年大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喃氟啶0.2g,一日3次,持续口服3~4个月,顺铂10mg静脉滴注一日一次,持续10天,隔2周重复,同时配合止吐及升白细胞对症治疗.结论:该方案安全,经济,病人乐于接受,具有实用性.

  • 灯盏细辛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巧俐;程德云

    肺动脉高压(PAH)是指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25mmHg,或运动时平均肺动脉压>30mmHg.长期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厚和扩张,后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因而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肺心病患者的病程、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多,但降低肺动脉高压,逆转肺血管的病理变化仍是目前其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作者:黄晓丽;谢冬梅;甘华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C)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大肠炎症,常常发生在直肠、结肠下段,也会影响到整个结肠.

  • PPAR-γ细胞生长调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吴良洪;程南生

    1 PPAR-γ愕慕峁1人类PPAR-γ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p25区.根据启动子和拼接方式的不同分为PPAR-、PPAR-、PPAR-、PPAR-种亚型,其中PPAR-、PPAR-和PPAR-由475个氨基酸组成相似蛋白,PPAR-由505个氨基酸组成.PPAR-惆ˋ或B、C、E和F四个功能区,A或B区对PPAR-慊钚怨δ芊⒒拥鹘谧饔茫珻区编码DNA结合区,E区为配体结合区,F区为配体依赖活性区[1].

  • 药物介入肾动态显像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进展

    作者:肖燕;匡安仁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在高血压中不到1%.由于许多RVH病例可经外科治疗而痊愈,故它的早期诊断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多种药物介入的肾动态显像对于RVH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效、简便、无创的筛选方法,可为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 糖皮质激素诱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骨损害研究进展

    作者:胡庆;杨满;樊均明

    糖皮质激素(GCs)具有抗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等作用,是临床上治疗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NS)的首选药物,也是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各种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GCs,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造成患者的骨骼损害.本文就长期或者大剂量使用GCs,诱导肾病综合征患者骨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腕关节镜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尚峥辉;黄富国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桡尺远侧关节和腕尺侧部重要的稳定结构,它的损伤是引起尺腕痛的确切原因,并且损伤后严重限制了腕关节在工作和运动中的功能.只有对TFCC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研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才能对TFCC的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肿瘤标志物在胆管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圯昕;程南生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发展隐蔽,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晚,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若能找到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将为胆管癌早期诊断带来突破性进展,本文对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作者:景宇;陶冶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却面临着供肾短缺和移植肾后期功能丧失两大难题.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是移植肾后期失功的重要原因,不断改进的免疫抑制剂虽然大幅度降低了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 ,AR)发生率,但对CAN和移植肾后期功能丧失的发生却无明显改善.

  •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基因多态性

    作者:李蓉;熊冬梅;许良智

    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平衡的失调及全身的代谢紊乱,影响着5%~10%的育龄妇女.其典型临床特征为月经不规则、慢性不排卵、肥胖、多毛、高雄激素血症,部分伴随代谢异常,如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脂质代谢紊乱等,易发展为非胰岛素依耐性糖尿病(NIDDM)即2型糖尿病,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马潞;毛伯镛

    颅内动脉瘤(AN)是脑动脉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等.AN破裂出血后致死致残率非常高,其治疗、预后和康复与临床治疗时机有很大关系.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脑卒中防治

    作者:羊洁;孔双艳;何俐

    脑卒中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全世界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达500万,是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位病因.在我国,其自然人口发病率为114~187人/10万,患病率为253~620人/10万,病死率为每年79~89人/10万,50%的脑卒中存活者遗留有严重残疾,10%的病人需要长期的专人护理.我国多数地区每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在3547~12386元之间,平均6566元;脑梗死平均住院日为18天,加上院外花费则更昂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本世纪神经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课题之一.

  • 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谢守勇;黄宗文

    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对急性胰腺炎(AP)治疗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沈绍群;李林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而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为1∶4~5,且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和女性每年临床甲减发病率分别为0.60‰,3.5‰.为更好地研究甲减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许多甲减动物模型纷纷被建立.现结合有关文献,就近年甲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 肝细胞癌的细胞起源研究进展

    作者:熊中华;赵连三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5年复发率可高达60%[2],预后差.因此,要从根本上阻止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就需要从肝癌的细胞学起源方面进行探索.

  • 巨核细胞生成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鸿鹰;廖小梅

    血小板的生成包括巨核细胞自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成熟及血小板产生的过程.巨核细胞生成的正调控因子主要有巨核细胞生长衍生因子(MGDF),即TPO;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IL-1,IL-3,IL-6,IL-11,IL-13等.这些因子在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血小板的产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部分因子如TPO、IL-11等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但某些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如ITP等血清中TPO水平正常,甚至增高,给予这些因子治疗,效果亦不佳.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

    作者:李金科;熊庆

    人类妊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从囊胚的着床,到胎盘的形成及胎盘胎儿的发育,都需要滋养层细胞(cytotrophoblast cell)不断侵袭母体的子宫内膜,这一过程类似肿瘤细胞的侵袭行为但又得到很精细的调控,使得这一侵袭行为仅限于子宫.

  •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杨林;周翔平;官泳松;邓开鸿

    自1971年由Godfrey Hounsfield发明CT以来,由于其特殊诊断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传统CT对人体解剖结构具有卓越的显示能力,但却很难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特点.近年来,由于多层CT(multidetector CT,MDCT)的研发及软件技术的进步,诞生了一种功能性CT灌注成像技术.本文主要综述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 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高翔;孙学礼;刘志中

    N400是事件相关电位的一种,反映了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可用于脑语言障碍疾病的检查和研究.对于英文N400的研究进行的较深入,但中文N400的研究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N400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作者:玉珍;张瑞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本病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胃癌的应用

    作者:谭今;张波;陈志新;陈佳平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术后疗效监测以及复发的评估仍是目前面临的难题.虽然借助肿瘤标记物的检测、CT、MRI等手段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灵敏性、特异性差,定位不准确的缺点.

  • 脓毒症与凋亡

    作者:陈怀生;文舜康;吴胜楠

    目前的观点认为,Sepsis(脓毒症)是由于化脓性炎症失控产生的全身性反应[1],这种失控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过度活化,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免疫T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或无反应的所谓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2].

  • 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杜蓉;冯萍

    肠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属条件致病菌,天然状态下对许多抗菌药物不敏感如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近年来肠球菌所致感染不断增多,美国监视系统(NISS)已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1],占所有医院感染原因的12%[2].

  • 五倍子在龋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彩;周学东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是由五倍子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上形成的虫瘿,它具有许多功效,在我国古代即被用作药物治疗疾病,现在关于它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且被用于防治龋病的研究.本文对五倍子的基本特征及其在龋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肝细胞肝癌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薛刚;田伏洲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由Steinman和Cohn于1973年在鼠周围淋巴器官(脾脏)的体外单细胞悬浮液中发现并命名,进而又于1975年在鼠脾脏的白髓中原位发现了树突状细胞的存在.并对其形态以及与吞噬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的鉴别作了进一步描述.

  • 干扰素α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佳;周麟;侯梅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目前西方国家男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位,25~34岁的女性中排第二位[1].我国目前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0.25/10万),但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度还在逐年上升,有高危复发因素(原发肿瘤浸润深度>4m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很差,单纯根治性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只有40%.而术后放疗除对某些早期的雀斑型有效外其它疗效也不佳,多种化疗药物被证明无效或只有少量疗效[2].

  • 高血压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及临床评价

    作者:李君;张新军

    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以收缩压明显增高及脉压差增大为特征,与其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减退有关.动脉血管和心肌组织中的胶原蛋白随增龄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糖尿病)发生缓慢而持续性的交联化(cross-linking)[1],导致与年龄相关的或病理性的血管弹性和心室顺应性减退[2].

  • 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作者:谢莉萍;刘霆;向兵

    自然界中曲霉菌超过185种,据统计大约20种曲霉菌可以引起人体机遇性感染.烟曲霉菌是常见的一种致病曲霉菌,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而土曲霉、构巢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花斑曲霉等偶有报道引起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监测微量残留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罗建蓉;贾永前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白血病制剂的应用,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使许多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断提高.但是如何监测疾病的早期复发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1].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是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有微量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所致(约有10-5~10-6),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无法检测,此称为微量残留病(MRD).

  • CD154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丁琪;廖小梅;邓承祺

    CD154是CD40的配体,主要表达在CD4+T细胞表面,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协同刺激因子之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以产生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近期的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在ITP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D40/CD154途径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抗CD154的单克隆抗体的问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 急性胰腺炎39例早期声像图改变与年龄的关系

    作者:孔屏;程鸿英;胡英;刘琪;石道安;王明君;刘淑华

    目的:探讨超声对早期急性胰腺炎不同年龄段的声像变化及其诊断价值.胰腺实质回声随年龄增长呈增强趋势,老年人应依据其超声测值和回声特点来判断.方法:对确诊的39例急性胰腺炎的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对39例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情况和其中的3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胰腺大小、回声特征分:19~40岁,41~60岁,61~79岁3个年龄组重点讨论.内容包括胰腺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周围结构、胰周积液及病理分型等.结果:39例急性胰腺炎中急性水肿型30例(76.9%),急性出血坏死型9例(23%),小网膜囊积液17例(43.6%),有30例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不同程度的肿大,7例大小正常,2例因肠腔气体干扰显示不清.超声诊断符合率94.9%.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形态饱满,22例肿大,7例回声偏低,18例弥漫性增强,边界清晰或稍显模糊,尚规则,10例小网膜囊积液,8例主胰管扩张.其中在18例回声增强中:19~40岁11例回声增强2例(18.2%),41~60岁11例回声增强9例(81.8%),61~79岁8例回声增强7例(87.5%),回声高低与年龄增长有相关性;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形态欠规则或极不规则,回声强弱不均,8例肿大,以头尾肿大显著,边界模糊或清晰,7例伴有程度不等的小网膜囊窄带状,不规则片状无回声或低回声积液,2例主胰管扩张.39例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17例:19~40岁13例发生3例(17.6%),41~60岁15例发生10例(58.8%),61~79岁11例发生4例(23.5%).41~60岁年龄段小网膜囊积液发生率增高,不同年龄回声各有其特征.结论: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急性胰腺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超声
  • 胃嗜酸性肉芽肿14例报告

    作者:廖兴明

    本文报道1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治经验.1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42岁,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下降和嗳气反酸、血嗜酸性细胞升高为主.术前胃镜检查12例表现为溃疡样病变,误诊为胃溃疡8例、胃溃疡恶变6例,分别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作者认为因病变组织深在粘膜下层、肌层或浆膜层,术前难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学诊断,术中的正确诊断取决于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效果满意.

    关键词: 胶痛 胃镜 诊断
  • 女性生殖系统畸形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特点分析

    作者:裴海英;方芳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5~2003年9年527例生殖系畸形和泌尿系畸形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27例生殖泌尿系畸形住院患者,年龄12~57岁,平均年龄(23.1±2.9)岁.其中泌尿系统畸形患者共26例,合并女性生殖系统者有24例.具体为:阴道斜隔综合征合10例,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8例,残角子宫中合4例,单角子宫1例,阴道纵隔1例,均合并单侧肾缺如畸形.结论:阴道斜隔合并单侧肾缺如畸形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生殖道畸形,早期发现及诊断泌尿系畸形尤其是单侧肾缺如对生殖道畸形尤其是阴道斜隔综合征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陈家林

    目的:分析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方法:对25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昏迷7例,偏瘫、偏身感觉障碍6例,眩晕6例,精神症状4例,休克2例,4例头CT无阳性发现.结论:对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尽早作头CT及脑脊液检查,减少误诊率.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宋晓玲;毛碧容;张卓伯;商慧芳

    目的:为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5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经头颅CT和/或腰穿证实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入院前的误诊率和原因.结果:经头颅CT和/或腰穿确诊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院前首诊误诊率为42%(20例),误诊为其它类型的头痛(17例)、眩晕(1例)和癫痫(1例).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CT检查阴性,临床不能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尽早行腰穿检查,有条件应行DSA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

  • 风湿性心脏病伴风湿活动9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元宝

    我国急性风湿热的发病率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自50年代以来在不断下降,但80年代中、后期世界多地区呈散发流行[1、2].新的调查表明我国风湿热发病率仍较高[3].本文分析了我院自1994年至2003年入院诊治的风湿性心脏病786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急性风湿热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并风湿活动78例,对其风湿活动的诊断与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地榆升白片加Vit B4预防癌症放疗中白细胞降低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林忠;葛何莲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加Vit B4对放疗所致白细胞降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同步口服地榆升白片和Vit B4的放疗病人(观察组)和32例未服用此二药的放疗病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象比较.结果:观察组白细胞降低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榆升白片加Vit B4能较好的防止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维持白细胞的稳定,可用于治疗癌症放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

  • 肝硬化合并感染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润生

    目的: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06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感染的112例患者资料,分析其感染与肝功能、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感染发生率54.37%(112/206),院内感染总发生例次率33.50%(69/206),感染组Child-Pugh C级患者数明显多于非感染组(p<0.01),肝硬化患者住院时间>1月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1月者(p<0.01),发生感染者病死率31.25%(35/112),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13%(2/94)(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住院后应抓紧时间检查和诊断,在诊治过程中,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症,尽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诱因,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 血液回收机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隽;李德群;郭应强;张尔永

    目的:分析血液回收机在心外科体外循环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初步评价其减少手术外来血源使用量的作用.方法:分析组Ⅰ(38例,使用CS)术中的血液回收量、回输浓缩红细胞悬液量、血液回收耗材费用和外来血源使用量,与组Ⅱ(24例,未使用CS)进行初步对比研究.结果:组Ⅰ回收血液71830ml,平均1890±1342ml;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悬液(HCT≥50%)1230±762ml;平均耗材费用983±362元(人民币);使用外来血源共41600ml,平均1095±674ml,自体回输血占输血总量的37~72%.组Ⅱ术中使用外来血源49470ml,平均2061±1073ml.两组间外来血源使用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的使用明显降低了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外来血源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来血源带来的风险.因此,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CS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除草剂克芜踪中毒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再志;许志忠;牟艳;陈永忠

    目的:比较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除草剂克芜踪中毒和单纯内科常规治疗克芜踪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8年使用血液灌流(HP)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治疗的克芜踪中毒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并从8年前我院未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收治的克芜踪中毒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P或HP/HD联合治疗除草剂中毒是直接有效、快速的一种排毒方法,较传统常规治疗效果好,死亡率明显下降.

  • 儿童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婷婷;潘玲丽;高举

    目的:探讨儿童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6年1月~2004年6月经我院儿科确诊的儿童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月~14岁.回顾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8例儿童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出血时间延长火血块收缩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结论:本组病例以血小板无力症为主,确诊依靠血小板功能的特殊检查.rFⅦa及骨髓移植已用于治疗.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障碍
  • 利用改进电切圈切除颅底脑膜瘤42例报道

    作者:陈淳;游潮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电切圈切除颅底脑膜瘤.方法:将原高频电刀的刀头作成5cm及15cm长两种规格,刀头的顶端焊接直径为5mm及8mm之银丝圈,术中先十字形切开部分包膜,用改进电切圈由浅面开始刮切肿瘤,并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降温,肿瘤腔内松动后,在显微镜下从周边切开蛛网膜,分离肿瘤包膜,子以切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simpsonⅢ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Ⅲ级切除病例中8例术后加行γ刀治疗.术后随访半年~5年,临床治愈28例,症状改善1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改进的电切圈切除颅底脑膜瘤肿瘤质具有切除快、出血少、牵拉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 全身性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晓康;陈青;张海

    目的:观察全身性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即AECOPD,下同)的意义.方法:89例AE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全身性皮质激素(强的松或/和甲基强的松龙),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简称FEV1-%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简称P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积分好于对照组,FEV1-%PRED的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有力的抗感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短期、适量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是有效、安全的.

  • 烟雾病12例临床报告

    作者:曾尚霞;张卓伯;商慧芳

    目的:通过对12例烟雾病患者详尽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检查结果,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以防误诊误治.

    关键词: 烟雾病 临床特点
  • 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作者:刘晓雪;岑瑛;何仕蓉

    目的:探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部份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3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鼻翼缺损,采用同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结果:2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半年随访鼻翼无塌陷,双侧基本对称,色泽与正常鼻翼皮肤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对<1.2×1.5cm的鼻翼缺损,是首选的修复方法.

  • 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卓健;黄俊山;方向;陆晓培;张立欣;余侃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斑块的性质不稳定更易造成斑块脱落形成脑梗死.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12例,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根据超声回声学特征将斑块分为硬斑和软斑,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征象的检出率92.45%,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64.15%,软斑检出率大于硬斑.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脑梗死部位在两个及以上和大面积梗死在软斑组均较硬斑组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预测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 产科子宫切除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庆文

    目的: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产科近10年间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产科子宫切除术中,主要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和子宫收缩乏力.结论:认为做好计划生育和孕产妇监测,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 脑梗塞合并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作者:杨绍容;杜林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和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87例脑梗塞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心房纤颤组和非心房纤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7例脑梗塞患者中,心房纤颤组64例,非心房纤颤组423例.心房纤颤组意识障碍发生率73.4%,运动障碍发生率91.1%,P<0.01,均显著高于非心房纤颤组.心房纤颤组反应性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率也均高于非心房纤颤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失语、偏盲在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塞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

    关键词: 脑梗塞 心房纤颤
  • 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沈鹏臻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重症胰腺炎分为两组,A组27例内科常规治疗给予静注奥曲肽100μg,以后持续经静脉滴注25μg/小时,连用5~7天;B组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选用柴芍承气汤、清胰汤或大柴胡汤加减.结果:两组在一般治疗比较没有差异(P>0.05).A组27例治愈14例,平均住院时间21天;B组35例治愈25例,平均住院时间16天,但在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上有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配合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胰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重症胰腺炎更高效安全.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824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宏;尹思能;陈安平;温宜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石症的微创意义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469例,T型管358例,经胆囊管探查6例.结果:中转开腹2例(0.24%),阴性探查22例(2.67%),漏胆24例(2.91%),残石28例(3.4%),死亡2例(0.24%).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根据术中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治疗效果肯定.

  • 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附11例临床分析)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易江

    目的:总结应用补片及直接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方法:回顾分析11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手术方法和引流放置.结果:10例治愈,1例复发.结论:巨大腹壁切口疝多数可直接修补,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腹壁 外科手术
  • 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对照分析

    作者:康长明;曾庆华;杨喜耕

    目的:调查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分析研究其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发病时间、病原学特点及预后. 结果:281例HAP中,男182例,女99例,年龄28~97岁,其中老年组224例(79.7%),死亡78例(34.8%);非老年组57例(20.1%),死亡11例(19.3%).早发性HAP84例,死亡7例(8.3%);晚发性HAP197例,死亡82例(41.6%).192例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68.3%).老年组常见的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非老年组以恶性肿瘤、糖尿病、COPD、外科大手术常见.结论: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晚发性HAP死亡率明显高于早发性HAP.HAP常见的病原菌以G-杆菌及真菌为主,重视诱发因素及提高病原菌诊断水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

    作者:田茂金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手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应用于手术常规取石,结石取出率66.67 %;再经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84.62%;术后再经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96.15 %.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 儿童急性中毒102例分析

    作者:张维娜;李泸莎;李莎;楼方;王俊芝

    急性中毒是儿科临床急诊中常见病,尽早清除未吸收毒物,尽早解毒排毒在急性中毒中极为重要.为更好地进行中毒患者的急救,降低病死率,故对我院1999年8月~2005年7月102例急诊中毒儿童病例分析如下.

  •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2例

    作者:李学胜;赵福敏;宁刚;李开明;廖芳丽;周世英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发生的异常直接交通,属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我院经彩超和心导管造影证实2例,特作报道.

  • 药品单剂量调配中心的构建及管理模式

    作者:李健;苏兰;徐挺;徐平容

    随着我院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院于2003年在三个住院部药房(内,外科住院药房,第二住院药房)的基础上成立了UDD中心(即药品单剂量调配中心),主要对第一病区近2500多张病床,35个临床科室的单日医嘱是否合理进行监控,调剂,配送.

  • 氟尿嘧啶聚肌胞外涂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严先琼

    扁平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赘生物.应用一般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易复发.我院采用5-氟尿嘧啶联用聚肌胞治疗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老年纤维支气管镜检的麻醉

    作者:许明星

    随着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及其他领域应用日渐广泛,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也被更多的医院所采用.但无痛纤维支气管镜门诊检查,目前仍主要使用不插管全麻方法为主,此方法由于不能对患者全麻中进行控制性呼吸,既不能达到有效的全麻深度,又不能有效的保障患者术中的血氧饱和度,因此有它的局限性.我科针对纤支镜麻醉的特点,总结出控制性呼吸下无痛纤支镜检的全麻方案,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尹红青;陈长英

    儿童哮喘通过改善机体自身免疫状况,可减轻疾病发作,甚至可达到治愈目的,我院对哮喘患儿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导如下:

  • 两例严重鱼精蛋白过敏反应的抢救

    作者:郭向东;孙小康;刁明强;洪澜;赵长明

    1 临床资料例1,男,10岁.2004年8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阻断20分钟,停心肺机拔上下腔插管后经中心静脉静滴鱼精蛋白,约3分钟心率变慢,40次/分,同时平均动脉压降至4Kpa,右心膨胀,气道阻力增加,Spo2降至76%.立即心脏按压,静推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并手控呼吸,效不佳.重新肝素化右房插管二次转机,辅助循环40分钟后停机,未再使用鱼精蛋白.

  • 对顽固性鼻出血诊断标准的浅见

    作者:刘加林;钟涛;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

    顽固性鼻腔出血也称为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顽固性鼻出血的定义对医生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评价治疗效果、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国内目前对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仍无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诊断评价标准是耳鼻咽喉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 肺曲霉病1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小菊;程德云;樊莉莉;杨莉

    肺曲霉病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特异性不强, 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总结临床经验,现将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5例肺曲霉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胰岛素瘤2例报告

    作者:曾智;吴霞

    胰岛素瘤在临床上较少见,主要为瘤体分泌过量胰岛素,临床上以反复低血糖发作为特征.

  • 手术切除和得保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兰;杨龙波

    耳部瘢痕疙瘩多因穿耳、外伤、烫伤、感染等引起.我科自1999年开始用手术切除和得保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5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

  • 糖尿病病人误服硼酸中毒1例

    作者:曾智;谭维萍

    口服硼酸中毒,临床上十分罕见.现将我院1例糖尿病病人误服硼酸100克,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 胶质瘤手术后发生脑膜瘤1例

    作者:宫达森;黄思庆

    胶质瘤和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然而两种肿瘤先后出现并不常见,近期我院收治胶质瘤手术后发生脑膜瘤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8岁.25年前因头痛、呕吐,行走不稳行头颅CT检查,CT显示为后颅凹中线靠后有低密度肿块,直径5cm,增强后见肿块右侧有约2cm大小结节增强影,提示小脑蚓部囊变性胶质瘤可能性大,脑室系统显著对称性扩大,提示后颅凹中线梗阻性脑积水.

  • 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

    作者:周波;张雁刚

    1 病例介绍患者某,女,31岁,已婚.因心悸伴口渴、多饮、四肢无力1月,加重半天入院.2月前曾行剖宫产术.查体:脉搏100次/分,血压200/97mmHg.慢性病容,营养中等,神差.甲状腺不大.心脏听诊:心率105次/分,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频发早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Ⅲ级.

  • 眼球脉络膜骨瘤CT诊断1例

    作者:兰玉梅;邓开鸿;雷志华

    临床上,眼球脉络膜骨瘤少见.今见CT检查1例,报告如下:病员男性,31岁.因右眼视物变形1周就诊.眼底检查,见双眼底后部隆起黄白色斑块.CT平扫显示双侧眼环后壁对称性弧形增厚,呈均匀高密度影,边缘光滑清楚.邻近视乳头区为浅凹陷状改变.双眼环大小对称,无软组织肿块,球内无出血及钙化斑.球后肌锥、脂肪及眶壁均无异常(图1A、B).

  • Behcet脑病1例

    作者:邹晓毅;夏太国

    Behcet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是一种以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为特征的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4/10万,北方高,南方略低;多发于20~40岁,男女比例约为0.77∶1;死亡原因主要为伴发神经系统病变,即神经性白塞病,可达死亡病例的2/3.

  •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卡培他滨所致顽固性腹泻1例

    作者:黄纪伟;何山

    患者,男,67岁,因胆囊癌(NevinI级)于2003年8月行胆囊切除术.1月后患者行口服化疗,每日应用卡培他滨2510mg/m2,至疗程的第11天,患者肛门、口唇、舌和颊粘膜出现多个直径1~2厘米的粘膜糜烂.至第12天,出现了3级腹泻和胃痉挛.第13天患者因为严重的粘膜炎和4级腹泻而入院治疗.为了控制腹泻,给予了大剂量的咯哌丁胺(易蒙停)每2小时2mg.然而,用药后24小时腹泻并未得到缓解.

  • 首发急性焦虑发作的狂犬病1例

    作者:刘阳;王曦;李静

    患者,男,39岁,水力勘测员,因紧张焦虑7天,心悸、气促3天于2005年5月22日来我院急诊科.7天前晨起漱口时突然出现紧张不安、出汗手抖,并诉怕水,持续10余分钟,妻子劝慰逐渐缓解,以后表现不敢喝水,只吃干食,一阵阵紧张、坐立不安.

  • 区域性门脉高压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彭先镜;苏巧俐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曾被称之"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胰源性门脉高压"等,约占肝外门脉高压的5%,临床并不多见,但被认为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现就作者近期所见一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

  • 左侧输尿管息肉1例

    作者:李奇峻;魏强;杨宇如

    患者男,18岁.左侧反复腰痛6年,为间歇性胀痛,未就诊,自服止痛药缓解.发病时无发热、盗汗,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结核病史.大、小便无明显异常.入院前20多天在我院行B超检查发现左肾积水,左输尿管上段扩张.遂行KUB+IVP检查,未见确切阳性结石影,左肾盂中度积水,左输尿管未显影.右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以"左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左肾积水"收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

  • 一种简单的PCR产物克隆方法

    作者:黄淑华;彭芝兰;王和

    目的:分别将两段PCR产物hTERT及E1定向克隆到载体pShuttle中以构建重组质粒pShuttle-hTERT-E1.方法:在合成PCR引物时两端对应加入线性化载体两端的15个碱基,这样PCR得到的产物两端就分别带上了15个和线性化载体两端重复的碱基序列,将纯化的产物与线性化载体以摩尔数为2∶1比例混和,溶于10μ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In-Fusion重组酶,在42℃下反应30分钟后转化,就可以实现类似同源重组的反应,将PCR产物定向克隆入目标载体上.结果:经鉴定,成功构建出重组质粒pShuttle-hTERT-E1.结论:无需传统的酶切、连接、去磷酸化等手段,利用In-fusion技术可快速、高效的完成PCR产物的定向克隆.

  •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武永康;王兰兰;唐江涛;陈捷

    目的:比较三种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WB)法万孚试剂及纯化抗原的免疫斑点法Trinity试剂和欧蒙试剂检测42例患者(22例SLE患者、10例RA患者和10例非自身免疫病患者)抗ENA抗体谱中的6种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和抗Jo-1抗体),分析各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在SLE患者组欧蒙试剂检测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检测敏感性均高于万孚试剂和Trinity试剂(P<0.05),三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除抗SSa抗体外均较高.这与检测抗SSa抗体的方法学有关.结论:检测ENA抗体谱免疫斑点法优于WB法,三种试剂中以欧蒙试剂检测敏感度较高,且与临床诊断相符.

  • 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

    作者:李里;杨利平;郑明兰

    目的:为药师配制TNA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在处方审查和配制中常见问题.结果:提出药师在审核TNA处方时应当从营养成份的兼容性和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量两方面进行审查,指出无菌操作配制TNA中应当遵循的一些规则.结论:药师配制TNA可以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具有明显优势.

  • 版纳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佳条件探索

    作者:王兰;刘瑾;陆燕蓉;李胜富;曾养志;程惊秋

    目的:探索近交系版纳微型猪(Banna Minipig Inbred-line,BM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佳培养温度及血清种类.方法:原代培养和永生化两种BMI-MSC细胞,96孔板中选用胎牛、猪、小牛三种不同血清;于37℃,38℃,39℃,40℃四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测定生长曲线.终根据生长曲线确定佳培养条件. 结果:10%胎牛血清较猪血清和小牛血清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38℃、39℃、40℃四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胎牛血清为BMI-MSC的佳培养血清;37℃、38℃、39℃、40℃四个不同温度均适宜BMI-MSC细胞的生长.

  • 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卓伯;王玉凯;金冬梅;商慧芳;徐严明

    目的:探索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的方法,以更接近在体状态的体外培养方法研究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每只乳鼠在中脑黑质区切取300 μm脑片5片,置Millicell-CM微孔膜上和6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时间随机平均分为4组.培养24 h后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 Ara-C抑制胶质细胞的生长.将上述终止培养后的脑片分别进行原位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再行常规HE染色、TH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TH原位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在7~8 天以后脑片的厚度由原来的350μm减为150μm左右.培养3 天后脑片中的细胞逐渐清晰可见.细胞呈圆形或三角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完整.自培养第2 天开始在脑片腹侧正中裂隙中及脑片周围的沟裂中出现液体流动-"微血流"现象.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脑片的器官型细胞构架保持完好.HE染色可见各培养时间组神经元数量和形态结构正常.各时间组脑片中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正常,胞浆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和分泌颗粒,生物膜完整.结论: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是一种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良好的方法.它可在有胶质细胞存在的状态下接受干预因素的影响,较之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更接近在体状态,而较之动物模型更容易控制非干预因素.活力检测显示,各时间组脑片中神经元的活力正常,生长状态良好.TH是DA神经元的主要标志.各时间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形态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培养方法较好地保持了脑片中DA神经元的存活.

  • 异基因骨髓胸腺内输注对大鼠小肠移植受者外周血嵌合体影响

    作者:罗长江;杨建军;管文贤;李纪鹏;刘骥;王为忠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骨髓胸腺内输注大鼠小肠移植后受体大鼠外周血嵌合体动态变化及对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对18只大鼠进行了供体特异性骨髓细胞(DBMC)输注(试验组),同期18只单纯接受异基因小肠移植(对照组).采用原位PCR与流式细胞仪相结合的PCR-Flow方法对18只DBMC输注大鼠和18只对照大鼠外周血进行嵌合体检测.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中位数= 52.28d ,P<0.005) 明显延长,病理结果显示排斥反应轻微.可诱导较稳定的移植耐受.移植后5d即有少量嵌合体产生,嵌合状态在15d内呈明显增长,而在15 d后嵌合状态增加缓慢.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大鼠骨髓细胞可诱导大鼠特异的移植耐受,而外周血嵌合体与耐受状态有明显的相关性.

  • 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作者:武永康;刘茂植;王兰兰;张子彤

    随着网络版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在全国各级医院的逐步推广,医院检验部门及各临床科室对信息系统依赖性逐渐增强.LIS的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及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及医院正常的诊疗工作.因此LIS的正常稳定运行及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同时也是LIS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结我院运行LIS十余年的经验及实验室认可的相关要求,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工作站的管理、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安装、人员培训、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及LIS安全管理办法的制定等方面,探讨LIS安全管理策略.

  • 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的体会

    作者:孟令祥;张肇达;李军杰;何满西

    目的:总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经验,建立稳定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对119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预试验组71例,存活率为74.6%;试验组48例,存活率为93.8%.所有存活病例均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移植后24小时血糖为4.64±0.98mol/L.结论:合理的麻醉方法, 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技术,是建立稳定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关键因素.

  • 重组腺病毒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淋巴细胞预处理诱导小鼠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的研究

    作者:夏天;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淋巴细胞预处理策略在小鼠诱导建立特异性移植耐受,延长后续进入的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设定空白对照(1组)和第三方空白对照(2组),以AdCD40Ig(3组)、C57BL/6静息B细胞(4组)、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5组)及第三方实验对照(6组)等不同组合在皮肤移植前1周预先处理受体BALB/c小鼠,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情况.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AdCD40Ig处理后小鼠血清CD40Ig水平.结果:经小鼠尾静脉注入AdCD40Ig 1×109 efu后,于第7天血清CD40Ig水平可达130.6±11.2μg/ml的峰值,第8周后血清CD40Ig内仍有一定水平.皮肤移植实验结果:各组MST(d)分别为:10.33±0.46、9.83±0.53、10.83±0.25、10.00±3.24、63.50±10.45和11.50±3.39.统计处理显示:第5组皮肤移植物MST明显延长,与第3组、第4组和第6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仅有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预处理可以观察到供体特异性的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现象.单独使用静息淋巴细胞预处理或者AdCD40Ig,均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论: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预处理策略能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显著延长后续进入的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而值得深入研究的免疫耐受诱导策略.

  • 骨髓图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蒋能刚;武永康;梁茂植;张子彤

    近二十年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成为医学迅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现代化的临床医学实验室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尤为重要,很多医院已经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abro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以方便快速地处理各种数字和文字信息[1].

  • 静脉复合麻醉下胸大血管转流的动物实验

    作者:何小梅;彭军

    目的:建立静脉复合麻醉下胸大血管转流的动物实验,探讨由急救外科医生组施行大血管转流的紧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由急救外科医生实施静脉复合麻醉,方案为: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胺.置犬左侧卧位开胸,拟设降主动脉破裂口,做两层荷包缝合,输液器导管做犬转流导管,外径约3.7mm.结果:维持生命在16小时者1条,24小时以上犬1条.解剖发现主动脉断端吻合口无明显渗血,胸腔无积血.此为成功的犬外置血管转流、降主动脉破裂口吻合的急救手术.主要死因分析为:模拟创伤失血后,犬无回输血液,造成失血性休克.但在人类,可通过输入同型血源抗休克,解决存活期.结论:该动物模型设计合理.由急诊外科医生实施的静脉复合麻醉下大血管转流的动物实验具有临床价值.

  • 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域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构建

    作者:王霞;李萍

    目的:构建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各个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系统,以研究不同结构域在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GR各个结构域基因片段,酶切回收,将其连接至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蛋白质粒载体pGADT7,构建重组质粒pGADT7-GRAB,pGADT7-GRCD,pGADT7-GRC,pGADT7-GRD,pGADT7-GREF,并经鉴定,测序,体外转录,翻译等方法验证.结果:RT-PCR扩增的各GR结构域基因片段电泳后,大小正确,酶切回收后,与质粒pGADT7过夜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Gene bank中GR序列比对完全正确.重组质粒经体外转录、翻译试验方法证实重组质粒中的GR基因片段能够正确合成各个GR结构域蛋白.结论:构建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域酵母双杂交系统重组质粒,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在非基因组效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石菖蒲、赤芍醇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及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的影响

    作者:陈文伟

    目的:研究石菖蒲、赤芍醇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及脑肠肽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悬尾法、游泳绝望法研究受试药物对实验性抑郁行为的影响;建立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血浆、结肠和垂体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变化,研究其对中枢性与外周性脑肠肽的影响.结果:10min自发活动计数表明,药物不影响动物的自主活动.石菖蒲、赤芍醇提物400mg/kg能显著缩短悬尾和游泳的不动时间;400mg/kg表现出对5-HTP毒性显著增强;200mg/kg、400mg/kg均能显著增强亚致死剂量NA的毒性,导致动物死亡率升高.320mg/kg能显著升高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抑郁大鼠血浆、结肠、垂体VIP含量和结肠SP含量;降低血浆和垂体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菖蒲、赤芍醇提物对实验性抑郁具有抑制作用,可对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脑肠肽VIP、SP含量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提示抗抑郁作用机制与此有关,并为该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伴有胃肠道症状提供了依据.

  •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陈知行;武永康;梁茂植;张子彤

    目的:建立一套能全面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全过程及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做到无纸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方法: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中采用SQL server 2000系统数据库,用Power builder9.0编写应用程序,各病房电脑终端与LIS服务器相连,通过检验医嘱模块打印检验项目申请条码;LIS系统内部建立录入模块、分析模块、数据处理及报告模块、院感管理及统计模块、数据库维护模块、质控模块、试剂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等.结果:实现了标本的自动接收、记费、内部条形码、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审核、工作量及医院感染统计、耐药分析等模块的应用,大量减少了手工劳动及差错率.结论:建立一套全面的临床微生物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工作模式转变和建立实验室标准化的基础.

  • 黄芩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COX-2的影响

    作者:况夏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在抗氧化、抗炎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鸡红细胞试验研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对趋化三肽(fMLP)诱导的小鼠PM呼吸爆发的影响;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PM合成COX-2酶的影响.结果:黄芩总黄酮 100mg/kg、200mg/kg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吞噬指数;黄芩总黄酮1μg/ml、10μg/ml、100μg/ml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呼吸爆发的峰值,抑制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黄芩总黄酮100μg/ml剂量组能显著降低PGE2值,黄芩总黄酮 1μg/ml、10μg/ml剂量组能降低PGE2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呼吸爆发、COX-2酶合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抗氧化、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

  • 大鼠电流损伤c-fos与caspase-8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付;王晔;杨静;李凡;刘敏;廖志钢

    目的:探讨电击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建立电击伤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电击死组、1h、2h、4h、8h及实验对照组.每组5只.电击死组通电致死,其他试验组于电击后1h、2h、4h、8h处死;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脏器c-fos及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用图象分析技术处理.结果: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caspase-8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结论:电击可导致多脏器损伤,c-fos及caspase-8蛋白参与了电流损伤的病理过程.

  • 如何建立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钙超载模型

    作者:陈焕文;石应康;李勇刚;刘小菁;王树人

    目的:探讨建立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钙超载模型的方法.方法:Langendorff灌流,分离钙耐受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采用不同浓度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ionomycin)作用心肌细胞1小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心肌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结果:1.分离的活性心肌细胞比率约70~80%,杆状、横纹清晰.2.实验组1(ionomycin 0.5μmol/L)心肌细胞[Ca2+]1明显高于对照组(282.07±25.19 vs 115±21.21nmol/L,P<0.05);实验组2(ionomycin 1.0μmol/L)心肌细胞[Ca2+]1(376.35±29.4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方法可以建立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钙超载模型.

  • 代谢综合征全球大论战

    作者:刘述益;李秀钧

    MS是全球重大的卫生问题,已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近ADA/EASD发表联合声明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其存在,主张医务人员停止"使用"MS一词,不诊断、不处理MS,只处理其单个的危险因素.此举遭到ACE/AACE、AHA/NHLBI及IDF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评击,斥其混淆视听,有害于对MS的认识、研究和防治.并称其所为有"领地保护"之嫌.

华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7 01 02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