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配戴角膜接触镜引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预防研究现状

    作者:孙阳凯;孙广旭;王美旭;尤晓敏;李晓雪;程洋;玄英花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由棘阿米巴引起的严重角膜感染,主要见于角膜接触镜配戴者.角膜接触镜的性质和种类,角膜接触镜护理液的成分以及镜片的清洗护理方案都与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率有关.通过提高角膜接触镜护理液性能和普及正确镜片护理方案,棘阿米巴角膜炎可被有效防控.

  • 霍乱弧菌O139感染棘阿米巴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庆五;李勤学;陈政;沈洁;钟培松;张欣;谈佳弟;邵月琴;李子华

    目的探讨霍乱弧菌能否在阿米巴原虫内生存.方法采用霍乱弧菌O139与多噬棘阿米巴的共培养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革兰染色和电镜超薄切片观察霍乱弧菌在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内生存情况.结果培养24 h,革兰染色可见霍乱弧菌O139已进入阿米巴滋养体的吞噬泡内,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可见吞噬泡内霍乱弧菌O139增多.电镜下可见霍乱弧菌O139在阿米巴环境中的不同感染期:包括胞饮期、吞噬泡形成期、增殖期及滋养体裂解释放,部分感染的滋养体发生包囊化,胞浆吞噬泡内可见存活O139弧菌.结论霍乱弧菌O139能在棘阿米巴滋养体内生存繁殖,并存活于包囊胞浆的吞噬泡中,因此棘阿米巴原虫可能是霍乱弧菌O139的环境贮存宿主之一.

  • 棘阿米巴滋养体致黑色素瘤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

    作者:钱晻;严正;章平;郁萌

    为研究处于分类地位不同的5种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细胞毒性作用的方式、以及细胞毒性作用差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将5种不同种类的棘阿米巴滋养体分别与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B16混合,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影响,并运用MTT法检测、比较不同棘阿米巴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这5种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作用,其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但与其致病性的强弱无关.

  • 棘阿米巴原虫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

    作者:王月华;冯宪敏;李瑶;鞠晓红;孙艳美

    目的 快速构建棘阿米巴滋养体全长cDNA文库,为棘阿米巴滋养体抗原的筛选和基因结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棘阿米巴滋养体分离株总RNA为模板,以经修饰的SMART寡聚核苷酸引物逆转录合成单链cDNA,采用长距PCR(long-Distance PCR,LD PCR)方法扩增得到双链cDNA,经蛋白酶K消化和Sf Ⅰ酶切后通过色谱柱CHROMA SPON-400按分子质量进行分离,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回收纯化0.4~2.5 kb分离产物.取1μl PCR产物与λ噬菌体连接,以XL1-BLUE为受体菌扩增得到cDNA文库,分别用梯度法和随机测序法检测文库滴度与重组率. 结果 成功构建棘阿米巴cDNA文库,文库滴度为3.85×107 pfu/ml,插入片段大小在0.4~2.5 kb之间,重组率为100%(20/20). 结论 棘阿米巴滋养cDNA文库构建成功,为棘阿米巴滋养体抗原的筛选和基因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快速诊断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q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秦茜;郑美琴;汪盈;梁韶辉;诸葛青云

    目的 建立检测棘阿米巴18s rDNA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or qPCR)方法,为无创早期诊断棘阿米巴病提供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方法 提取分离自土壤和水中的5株棘阿米巴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棘阿米巴67条序列进行比对,在物种保守区域设计Real-time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T克隆载体制作标准品并测序,建立方法的标准曲线,测定低检测浓度,同时用该方法检测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临床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眼分泌物,实验数据通过JMP5.0.1和测评软件进行棘阿米巴角膜炎F检验和诊断测试评估. 结果 qPCR和培养法检测180例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眼分泌物,阳性率分别为(5±1)%和(2.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P<0.01).以qPCR法测定的标准品CT值为纵坐标(Y),以标本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X)建立标准曲线:Y=-3.24X+40.74,R>0.99.用建立的qPCR方法测定棘阿米巴18s rDNA低浓度为10拷贝/UL.用qPCR检测其他病原微生物,结果均为阴性.通过诊断测试评估软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临床疑似病人眼分泌物结果,95%置信区间内q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0%,传统实验室培养法为62.5%. 结论 棘阿米巴18s rDNA Real-time PCR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无创伤性、高效、特异、经济等特点,适用于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的筛查.

  • 性传播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杨维平

    性传播寄生虫病(Sexually transmitted parasitosis, STP)是指以寄生虫为病原体,可以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等方式传播的多种寄生虫病的总称.然而,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并非这类疾病的唯一传播途径,所以绝大多数STP既属于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范畴,又属于医学寄生虫病范畴.STP的病原体包括阴道毛滴虫、疥螨、耻阴虱、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由前4种病原体引起的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病和阿米巴病较多见,已被列为重点防治和监测的STD.近年来,随着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过去认为对人类危害不明显的寄生虫,如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等孢球虫、微孢子虫和棘阿米巴等可成为这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这些机会致病寄生虫也被认为与STD密切相关,从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2].

  • 甘露糖结合蛋白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致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月华;鞠晓红;孙艳美;陈爽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原体棘阿米巴是一种机会致病原虫,具有多种毒力因子.目前研究表明,引起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发病的关键始动因子是甘露糖结合蛋白,其可介导棘阿米巴黏附在宿主角膜细胞上,引起宿主细胞发生病理变化,并逃避免疫细胞的降解.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分子发病机制,为寻找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

  • 白内障术后棘阿米巴和毛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林金学

    患者男,67岁,农民.主诉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2年.人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始发双眼视物不清,但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变形、复视、虹视,亦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未曾诊治.近年来双眼视物不清渐进性加重,尤其右眼严重而影响生活.遂于2007年4月24日求治本院.

  •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张亚丽;刘丽梅;张少斌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与配戴角膜接触镜、接触污染的水源和角膜外伤等有关.对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目前治疗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角膜病灶切除及局部烧灼、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球结膜瓣遮盖术或羊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均有应用,新兴的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临床应用更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

  •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体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超;梁庆丰;孙旭光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感染性角膜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与感染的棘阿米巴虫株尤其是18S核糖体RNA基因型具有一定关系,因此,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体基因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棘阿米巴角膜炎病原体基因分型在角膜炎病原学诊断、追踪感染源以及致病性等三个方面对棘阿米巴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结膜瓣遮盖术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混合感染性角膜炎

    作者:戴汉军

    报告一例结膜瓣遮盖术联合冷冻疗法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棘阿米巴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混合性角膜炎.

  • 002全身免疫抑制疗法治疗棘阿米巴角巩膜炎

    作者:

  • 双氢青蒿素对棘阿米巴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智群;姜超;张晓玉;张阳;曲景灏;田磊;孙旭光

    目的 评价双氢青蒿素对棘阿米巴的体外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临床患者角膜分离的阿米巴虫株.方法 体外培养阿米巴虫株,加入不同稀释浓度(3.2%、1.6%、0.8%、0.4%、0.2%、0.1%、0.05%、0.025%和0.0125%)的双氢青蒿素(DHA)共同孵育,同时以洗必泰(CHG)和聚六甲基双胍(PHMB)做对照药物,通过转种阿米巴培养基和LIVE/DEAD染色观察药物对阿米巴活性的抑制作用.主要指标 光学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虫体形态变化;LIVE/DEAD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阿米巴活性情况,计算小杀包囊浓度(MCC)和小杀滋养体浓度(MTAC)值,以及各MTAC和MCC水平下阿米巴虫株的累计分布率,即MTAC50或MCC50和MTAC90或MCC90.结果 药物抑制后的阿米巴包囊干瘪皱缩,LIVE/DEAD法观察,受抑制的包囊呈红色,无活性.DHA组MTAC和MCC值范围均为0.05%~1.6%.MTAC50和MCC50值均为0.4%,MTAC90和MCC90值均为1.6%;CHG组MTAC值范围0.0125%~1.6%,MCC值范围0.0125%~0.8%,MTAC50和MCC50值分别为0.05%和0.1%,MTAC90和MCC90值均为0.8%.PHMB组MTAC值范围0.00625%~0.4%,MCC值范围0.00625%~0.2%,MTAC50和MCC50值均为0.025%,MTAC90和MCC90值均为0.2%.三组药物对不同阿米巴菌株的MCC和MTAC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342、0.459、0.469).三组MTAC值总体比较DHA组高,CHG组次之,PHMB组低(F=3.813,P=0.035).其中,DHA组高于PHMB组(P=0.011);DHA组和CHG组以及CHG组和PHM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和0.297).三种药物组的MCC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2,P=0.004),DHA组比CHG组高,DHA组比PHMB组高(P=0.017和0.001);CHG组与PHMB组无差异(P=0.325).结论 双氢青蒿素在体外对棘阿米巴有抑制作用,其临床治疗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作用仍待验证.

  •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邹留河;吕岚;王荣光;李航

    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棘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术的疗效,确定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疗效.方法: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3~46岁.病因为戴角膜塑型镜(OK镜)者10例,戴接触镜者6例,角落膜外伤者4例.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临床药物治疗无效,且角膜病变区逐渐扩大并加深,有穿孔危险者.20例患者17例采用板层角膜移植术,3例因病变较深而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仍局部滴用抗阿米巴药物1~3个月.结果:20例患者角膜病变均得到探制.5例患者术后再次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裸眼视力为0.3~0.6.8例板层植片透明者视力为0.05~0.4.未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者,由于板层植片大量新生血管长入,需再次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论: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药物治疗程长,难购药品,容易延误病情.对病变难以控制者,手术治疗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 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高敏;张岩;李然;王智群;罗时运;邓世靖;安莹;孙旭光

    目的分析角膜创伤致棘阿米巴感染的角膜炎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例(20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学生12例,农民6例.危险因素中包括戴角膜接触镜12例和角膜创伤6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角膜溃疡、弥漫性基质浸润和环形溃疡.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和60.00%(12/20),其中4眼在共焦显微镜检查下查见包囊.0.02%洗必泰,0.5%新霉素,0.4%甲硝唑滴眼液联合治疗,同时结合1%洗必泰局部烧灼和角膜清创.平均疗程为70天(18~150天).19例溃疡愈合,形成角膜薄翳或白斑.其中7眼的佳矫正视力≥0.5.结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联合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局部清创术和烧灼术为目前治疗的佳选择.

  • 角膜炎棘阿米巴的18S核糖体DNA基因型鉴定

    作者:张岩;孙旭光;邓世靖;王智群;李然;罗时运;金秀英;陈威

    目的鉴定角膜炎棘阿米巴分离株的18S核糖体DNA(18S rDNA,Rns)基因型.方法分离转种培养26株致角膜炎的棘阿米巴虫株,提取虫株全基因组DNA,应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部分18S rDNA序列.扩增产物测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 X和MEGA2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与基因库中已有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保存的棘阿米巴虫株Rns基因型特点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虫株的基因型异同.结果分离保存的26株感染角膜的棘阿米巴虫株中,25株(96%)属于Rns T4基因型,1株(4%)属于Rns T3基因型.结论 根据Rns基因特点,感染角膜的棘阿米巴虫株多属于T4基因型,部分虫株属于T3基因型,此分型结果与国外的相似,感染角膜的棘阿米巴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89-394)

  •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误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绍伟;谢立信;史伟云;王晶;温莹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269例临床诊断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及不明原因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寻找漏诊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例,并根据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重新复查的病理切片中,发现漏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5例.误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例、真菌性角膜炎及化脓性角膜炎各1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症状为角膜基质内环状浸润及放射性神经痛.5例曾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后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仍未能控制感染,终摘除眼球.结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仍是我国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确诊后即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 阿米巴角膜炎刮片细胞学特征

    作者:王智群;李然;张琛;罗时运;孙旭光;金秀英

    目的 探讨刮片细胞学检查诊断阿米巴角膜炎病原体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1991年5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诊断为阿米巴角膜炎的病例159例,对其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姬姆萨染色法和湿片检查法,对角膜刮片细胞进行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159例阿米巴角膜炎通过姬姆萨染色刮片细胞学检出阿米巴病原131例(82.4%),阿米巴培养阳性110例(69.2%).刮片细胞学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检出率.刮片细胞学检查可观察到典型的滋养体、包囊、包囊前期、空包囊等病原形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刮片中水肿溶解的角膜上皮细胞、渗出细胞、丝状真菌的关节孢子或厚膜孢子、空泡、脂滴及药物结晶等需要与病原体相鉴别.通过湿片法主要观察滋养体的运动状态.结论 应用刮片细胞学检查法诊断阿米巴性角膜炎,观察到滋养体、包囊、包囊前期及空包囊典型特征对阿米巴性角膜炎有重要病原学诊断价值.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伟云;高华;李绍伟;王富华;谢立信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等因素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6~2002年诊治的18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术前确诊12例,误诊6例,角膜感染直径均大于7 mm.治疗过程中18例患者均因病情加重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术后依据术前诊断,确诊者继续给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而误诊者继续术前的抗病毒、真菌及细菌治疗.7例患者(确诊2例,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3例,细菌性角膜炎2例)在术后早期接受全身和局部的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对诊断的准确性和术后早期持续使用(>7 d)糖皮质激素两个因素与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其比数比. 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13例(72%)患者未见复发,其中术前确诊11例,误诊2例;5例( 28%)患者术后复发.7例患者术后接受了持续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例复发.计算误诊和术后早期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两种影响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的比数比分别为22(P=0.021)和13(P=0.047). 结论 PKP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方法.术前明确诊断、围手术期抗阿米巴治疗及早期避免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后的复发率.

  • 我国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敏;孙旭光

    1992年金秀英等首次报道了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例.十余年来,国内对这一致盲性角膜病的研究不断展开,研究范围涉及了病原学、生物学、虫株培养和保存方法、致病性和毒力、感染模型建立、病理学和免疫学、临床诊断及治疗等诸多方面.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