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配戴角膜接触镜引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预防研究现状

    作者:孙阳凯;孙广旭;王美旭;尤晓敏;李晓雪;程洋;玄英花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由棘阿米巴引起的严重角膜感染,主要见于角膜接触镜配戴者.角膜接触镜的性质和种类,角膜接触镜护理液的成分以及镜片的清洗护理方案都与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率有关.通过提高角膜接触镜护理液性能和普及正确镜片护理方案,棘阿米巴角膜炎可被有效防控.

  • 在校大学生隐形眼镜保存盒护理液内棘阿米巴复合PCR检测

    作者:莫越强;李青青;孙伟奇;杨文君;秦茜

    目的 应用无营养琼脂培养法和复合PCR法检测隐形眼镜护理液中棘阿米巴,探讨配戴隐形眼镜与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的关系. 方法 收集83名在校大学生隐形眼镜保存盒内使用过夜的护理液,应用无营养琼脂培养法和复合PCR法检查棘阿米巴污染情况,40份未使用的护理液作阴性对照. 结果 123份标本经无营养琼脂培养均为阴性.83份使用过夜的护理液复合PCR法检测1例阳性,其余82份均为阴性;40份阴性对照复合PCR法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隐性眼镜保存盒内使用过夜的护理液有棘阿米巴原虫污染.

  • 棘阿米巴的分型及鉴定研究进展

    作者:张岩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感染性眼病,近年发现已报道的病例数逐年增加。棘阿米巴角膜炎的预后除与早期诊断、治疗及宿主免疫反应有关外,还与感染虫株的不同有关。在临床与研究工作中,已经可以准确鉴定棘阿米巴属,但在属以下水平鉴定棘阿米巴则较困难。本文就棘阿米巴在属以下水平的分型及各型虫株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作一综述。

  • 葡萄糖酸氯己定滴眼液在兔角膜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张枫;罗时运;刘永利;宋学英;孙旭光;金秀英

    目的研究滴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滴眼液后不同时间兔角膜中药物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24只新西兰白兔眼角膜.方法0.02%葡萄糖酸氯己定滴眼液兔双眼点药2次(每次50μl),于点眼后5、10、15、20、30、50、90、120min(随机分8组,每组3只)分别取角膜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角膜中的药物含量,利用3p8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指标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0.02%葡萄糖酸氯己定在兔角膜中的理论达峰时间(tmax)为13.75min、达峰浓度(Cmax)为0.713μg·g-1、药物分布半衰期(t1/2α)为2.65 min、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为48.72 min、药物吸收半衰期(t1/2ka)为2.67 min,清除率(CL)为1.64min-1·μg·g-1.结论0.02%葡萄糖酸氯己定滴眼后在兔角膜中呈一级吸收,开放式二室模型,实测值在15min时达高峰,其达峰浓度为(1.218±0.157)μg·g-1.这些参数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意义.

  • 棘阿米巴角膜炎治愈一例

    作者:王艺蕾;晏晓明

    患者女,16岁,学生。配戴OK镜1年,因右眼疼痛,视力下降20天,于2001年1月18日急诊入院。  患者因近视眼在外地配戴OK镜1年,20天前(2000年12月28日)突觉右眼疼,眼红,继续戴OK镜,自行点眼药5天(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加重,伴视力下降,遂停戴OK镜。1周前(2001年1月11日)就诊于乌鲁木齐某医院。当日查:右眼视力0.1,无法矫正,眼睑痉挛,睫状充血严重,角膜混浊集中于前弹力层和浅基质层;右眼视力0.6,余无特殊。初步诊断为“右眼病毒性角膜炎”。给予静点病毒唑、菌得治,肌注转移因子,局部无环鸟苷、角膜宁点眼,口服板兰根冲剂等治疗。曾取结膜囊分泌物及OK镜护理液作细菌培养,无明确结果。考虑为:“角膜溃疡(细菌性)”。由于疗效不佳,病情加重转入我院诊治。

  • 棘阿米巴角膜炎误诊1例

    作者:李峰;高淼淼;曲振莲

    患者男,54,因左眼视力明显下降22天于2005年10月4日转入我院.患者左眼误入砂土未加注意,出现左眼红肿、疼痛、视力下降两天于2005年9月12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角膜炎".经滴氯霉素、无环鸟苷眼液、涂红霉素眼膏、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口服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视力逐渐下降为眼前手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光感.光定位正常.右外眼检查正常.

    关键词: 棘阿米巴角膜炎
  • 棘阿米巴角膜炎2例

    作者:汪苍璧;陈婷;杨春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角膜病变形态易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混淆,为引起重视,将我院近发现一家2例感染者报告如下。 例1 男,38岁,3日前在旅馆洗澡后,次日晨起左眼红痛,视力逐渐减退,自购眼液滴眼后病情加重,2000年3月12日首次来诊。左眼视力4.8。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表面出现散在淡灰色细点及线条状混浊,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给予无环鸟苷、双黄连、重组干扰素、氧哌嗪青霉素等,治疗后病情逐步改善。因有事于3月29日出差,3天后左眼红痛加剧,右眼亦出现红痛、畏光、流泪等明显刺激症状。4月4日再次就诊。双眼视力4.8。中等度混合充血,角膜表面及实质浅层有大小不等淡灰色浸润斑,仍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给予无环鸟苷、穿琥宁等注射液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于4月16日发现两眼睑裂部近颞侧角膜缘处出现紫红色结节,遂即考虑是否系原虫感染并发结节性巩膜炎。角膜病变区刮片镜检未见细菌、真菌或病毒包涵体。重复刮片在高分辨显微诊断仪上发现多数圆形的棘阿米巴包囊,有明显的囊壁,中间有浓密着染的核(图1)。静脉滴注甲硝唑及妥布霉素,并用0.2%甲硝唑葡萄糖滴眼,病情迅速好转。4月30日结膜充血消退,巩膜结节已消失,仅留下少许角膜云翳。角膜知觉正常。双眼视力4.9。 例2 女,16岁,例1的女儿,左眼红痛1日,2000年4月14日就诊。距其父发病约30余日。左眼视力4.6。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表面有多数淡灰色斑点及长短不一线状混浊。角膜刮片在高分辨显微诊断仪上见到棘阿米巴包囊(图2)。给予0.2%甲硝唑葡萄糖液及点必殊滴眼,症状逐渐减轻,10日后结膜充血消退,角膜浸润吸收。角膜知觉正常。视力5.0。

    关键词: 棘阿米巴角膜炎
  • 棘阿米巴角膜炎

    作者:曾庆延;牛晓光;喻长泰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棘阿米巴原虫,虽然其发病率仅占感染性角膜炎的1%,但预后不佳,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 加卡利亚仓鼠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赵桂秋;车成业;张晶;胡丽婷;姜楠

    目前国外已证实,配戴原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轻度擦伤是诱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原因[1].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药物疗效不佳,常需角膜移植进行治疗[2],所以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大鼠、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报道[3-4],但这些方法不符合该病的自然病程,明显限制了对该病的基础研究.本实验设计了新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对其临床经过与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 共焦显微镜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虎成;赵靖;谢立信;王殿强

    伴随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和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1]),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临床治疗并无有效药物,治疗效果差,病程长.板层角膜移植作为治疗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改善视力,而且显著降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2]).

  • 角膜磨镶术后棘阿米巴角膜炎1例

    作者:耿东洋;王卫群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双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8天,右眼畏光、流泪、磨涩3天伴眼痛1天就诊.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2,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中央着色(融解),沿融解边缘浅层灰白环状浑浊,前房(一),角膜刮片示肺炎双球菌阳性,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示棘阿米巴角膜炎(AK).遂给予头孢唑林钠眼液、左氧氟沙星眼液和甲硝唑眼液,均1次/2h;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3次/d;并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4.0g及地塞米松5mg.治疗后4天视物模糊加重,专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眼前,光定位准确;结膜混合充血、水肿(++),角膜中央7 mm×8 mm上皮片状缺损,沿缺损边缘灰白环状浑浊,角膜触觉试验(一),眼压Tn.角膜刮片可见棘阿米巴包囊;左眼视力1.0.确诊为AK.鉴于病情较重,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眼角膜板层移植术.术后给予0.1% BRO-leen眼液、甲硝唑眼渡和两性霉素B眼液,均1次/2 h;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3次/d;并静脉滴注头孢派酮/舒巴坦6.0g及地塞米松5mR.病理检查示多个棘阿米巴包囊达基质深层边缘,高碘酸一希夫(PAS)染色(+).住院治疗后20天,复查右眼视力0.02,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对位良好无松脱.

  •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作者:金秀英;罗时运;杨宝铃;孙旭光;张文华;王正仪;王智群;李然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近年来新被认识因棘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致盲率极高的眼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鉴别诊断易混淆,一般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虫感染全无疗效,手术常因感染失控而复发,从而受到世界眼科界关注,成为待重视解决的新课题.国内对本病陌生,相关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抗原虫眼药以及棘阿米巴原虫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皆为空白.

  • 棘阿米巴角膜炎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

    作者:魏桂英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 acanthamooeba keratitis, AK)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AK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例5个月前出现左眼结膜充血伴异物感、流泪等症状,发病前3周有同侧面部带状疱疹史,在外院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改善,且伴视力下降。入我院后初诊病毒性角膜炎伴细菌性角膜炎,但角膜溃疡刮片提示白细胞(+++),细菌、真菌培养以及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IgM检查均阴性。后再次行角膜溃疡刮片检查发现有棘阿米巴滋养体生长,诊断为AK,给予甲硝唑、氟康唑等治疗。病程中进一步合并细菌感染,给予相应药物及手术治疗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眼压正常,视力4.0。结论临床对于细菌及真菌检查阴性,顽固性角膜炎患者应考虑AK的可能,并及时行相关实验室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减少误诊。

  • 棘阿米巴角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邹欣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例经临床确诊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鉴别要点.结果:2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早期均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抗病毒治疗无效,后经组织刮片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经抗阿米巴治疗后2例均形成角膜白斑.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了解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 棘阿米巴角膜炎23例临床报告

    作者:刘锦;朱斌良;乔磊;张越梅;刘先宁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感染所致的一种角膜炎.这类角膜炎病情顽固、治疗棘手,在病变早期常易误诊为其它性质的角膜炎,如贻误治疗则造成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 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分析及药敏试验

    作者:刘素媛;刘立春;单秀水;王彩云;孔令宇

    目的 对唐山市眼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总结,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91例患者的角膜病灶刮出物,送检实验室,分别进行致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阿米巴培养,总结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91例感染性角膜炎均为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其中真菌性角膜炎57例,占62.6%,细菌性角膜炎33例,占36.3%,棘阿米巴角膜炎1例,占1.1%;57例真菌性角膜炎中,镰刀菌属27例,占47.4%,链格孢菌属21例,占36.8%,菌丝体6例,占10.5%;33例细菌性角膜炎中,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占72.7%和21.2%,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总例数的42.4%.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链球菌对三种头孢类(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大于7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真菌药敏结果显示:特比奈芬对临床常见的5种真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为100%,除此之外镰刀菌属对氟康唑和酮康唑敏感度大于70%,对两性霉素和伏立康唑敏感度均低于50%;链格孢菌属对四种抗真菌药物(特比奈芬、酮康唑、两性霉素、伏立康唑)敏感度较好,大于80%,而对氟康唑敏感度较低,为38.1%;菌丝体对除伏立康唑之外的其他四种常用抗真菌药敏感度较高,均为100%.结论 唐山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居首位,镰刀菌属是主要致病菌,在总体中始终占据首位;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链球菌为主;三种头孢菌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角膜炎敏感度较高,可作为常规用药;红霉素敏感率较低,不适宜用于链球菌感染的角膜炎常规用药;特比奈芬可作为临床抗真菌性角膜炎常用经验用药.

  • 激光共焦显微镜在棘阿米巴角膜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张文波;李素霞;高华;王秀先;孙光华;史伟云

    目的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棘阿米巴性角膜炎镜下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拟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9只眼)进行观察,分析包囊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特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包囊、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每例行角膜刮片和培养,3例术眼行病理检查.结果 9例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包囊多于浅中基质层,圆形双壁,边境清晰.7例多见包囊的串珠样分布.角膜环形浸润患者,环形浸润处炎性细胞、树突细胞密度高于中央,包囊分布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基质浸润患者,病灶中央与周边包囊、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基质浸润患者镜下病灶区早期以树突细胞及炎性细胞为主.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1个月后,树突细胞略有下降,炎性细胞及包囊密度下降显著,包囊散在分布.2个月后查见少量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包囊极少查见.4例角膜刮片阳性,6例培养阳性.3例病理阳性.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下棘阿米巴包囊多呈串珠样分布.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包囊、炎性细胞和树突细胞的变化情况,可指导临床用药.

  • 甲硝唑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冰;王传富;朱学军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由致病性阿米巴所致,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随着隐形眼镜戴用的增多和诊断水平的提高,病例报道呈上长趋势[1].本病常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角膜炎混淆,若延误诊断,则可导致急、慢性进行性全角膜溃疡至穿孔.我院自2001年1月迄今先后收治棘阿米巴角膜炎10例(10眼),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特报道如下.

  • 棘阿米巴角膜炎1例报告

    作者:陈建苏;徐锦堂;肖增璜;赵松滨

    棘阿米巴广泛生活在自然界,其形态、感染途径和致病方式与溶组织阿米巴不同.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keratitis,AK)为严重的眼感染性疾病,常导致视力丧失,多继发于角膜损伤.Nagington等[1](1974)首次报道2例AK,1例为眼被树枝致伤1年后出现,另1例是眼与鸟接触后发生.实验发现[2],即使是角膜细微的损伤,也能暴露甘露糖一糖蛋白(mannose gIycoproteins,M-GPs)位点,而新鲜暴露的GPs可以为棘阿米巴提供良好的附着点.AK与戴角膜接触镜密切相关.1984年第l例AK出现在戴角膜接触镜患者[3].

  • 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应用

    作者:杨莉;周善璧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较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角膜培养是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但因其培养时间较长而受到一定影响.共聚焦显微镜是一项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对角膜各个组织层次进行成像,其高检出率及快速诊断的特点已成为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通过其无创、重复、非侵入性操作,还在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的随访过程中被用于评估其疗效和治愈程度.现就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表现及诊断要点和鉴别进行综述.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