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

    作者:范忠义;魏晓雯;李昂;苏东风;张淑琦;蓝平

    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自然转归均以眼内炎眼球萎缩为终结.单纯药物治疗无效,而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同时受限于角膜材料来源匮乏,治疗相当棘手.

  • 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

    作者:李玲;钟景贤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促使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更加成熟.本文对此三联手术的发展史、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并发症及术后处理等进行了综述.

  •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周玲芬;程凯尧;陈虹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眼科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186例,患眼186眼,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4组,A组行单纯板层角膜切削,B组行板层角膜切削联合羊膜覆盖,C组行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D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各组患者随访时间均>1年,观察各组术后效果。结果186例患眼中184眼保留了眼球,其中179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视力明显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A组治疗有效44例有效率93.62%;B组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94.00%;C组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95.92%;D组治疗有效38例有效率95.00%。结论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病程发展时要及时改行手术治疗,彻底将病灶组织清除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首要条件,术中应用羊膜和结膜瓣覆盖有利于保护创面,利于愈合。

  • 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内皮慢性失功与细胞衰老

    作者:宋振华;谢立信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远期透明率并不理想,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当前认为,细胞加速衰老现象是多种器官移植物慢性失功的重要原因,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也可能与之有关,而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特对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增视性板层角膜移植术的进展

    作者:陈蔚;褚仁远;瞿佳

    板层角膜移植术由于材料来源充足、无内皮排斥反应、无眼内手术并发症等特点,在角膜病的治疗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解决传统角膜板层移植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即术后植床与植片界面瘢痕形成以及不规则散光等引起的术后增视效果不佳,准分子介入的板层角膜移植术、应用微型角膜刀的角膜板层移植术、无缝线角膜板层移植术、房水-空气置换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和可置换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的后部角膜移植术等改良的新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式为提高板层角膜移植的光学效果从而替代穿透性角膜移植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古老的板层角膜移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尤其值得在角膜材料严重缺乏的国家推广应用.本文就以上这些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前景作此综述.

  • 结膜瓣遮盖术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混合感染性角膜炎

    作者:戴汉军

    报告一例结膜瓣遮盖术联合冷冻疗法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棘阿米巴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混合性角膜炎.

  • 角膜内皮移植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代偿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绍伟;陈铁红;刘畅;宁建华;吕芳奇;曹丽娜;赵宁

    目的 观察角膜内皮移植手术(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植片失代偿的长期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选取2008至2010年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接受PKP术后植片内皮失代偿的患者6例(6眼).方法 对上述患者实施EK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内皮细胞密度、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等.平均随访时间为(36.17±10.11)个月.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内皮细胞密度、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植片均恢复透明,视力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角膜失代偿,其余5例内皮细胞密度从986~1914个/mm2.随访期内,1例术后1天发生植片半脱位,经再次前房注气后贴附良好;1例术后5个月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植片保持透明;另1例患者未规律随诊,内皮移植术后26个月时发生排斥反应,导致失代偿.结论 对于反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的高危患者,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 12岁以下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樱楠;梁庆丰;刘洋;苗森;张敬;王立;潘志强

    目的 分析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病因、手术方式、植片透明率、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影响排斥反应的相关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眼科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12岁以下患儿81例(81眼).方法 根据年龄分为婴幼组(0~3岁,49眼)和儿童组(4岁~12岁,32眼).术后平均随访(38.72±21.46)个月.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患者年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植片透明度.结果 病因主要为先天性角膜混浊占82.72%;后天外伤性占6.17%,后天非外伤性占11.11%(其中感染性角膜炎3.70%,圆锥角膜角膜3.70%、移植术后植片失败3.70%).先天性角膜混浊在婴幼组占93.88%,儿童组占65.63%(P<0.01).手术方式中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占80.25%,其中婴幼组89.80%(44/49),儿童组75.00%(24/32)(P<0.05).末次随访时总体植片透明率85.19%,其中婴幼组81.63%(40/49),儿童组90.63%(29/32) (P>0.05).先天性因素者术后排斥率15.22%(7/46),后天性因素中活动性炎症导致角膜溃疡并穿孔(1/1)和植片失败进行再次角膜移植手术(3/3)的术后植片排斥率极高.结论 12岁以下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角膜混浊.虽然儿童角膜移植难度大,但仍具备一定的成功条件.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存活率有所提高.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的临床分析

    作者:曲利军;赵靖;史伟云;高华;谢立信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K)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的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圆锥角膜患者PK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148例(163眼).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PK术,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A型超声测厚仪和眼前节OCT扫描系统对角膜植片进行评价.主要指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内皮细胞形态、中央角膜厚度(CCT)及佳矫正视力.结果 PK术后3年内患者植片ECD呈下降趋势,内皮细胞年丢失率为14.2%±10.9%.术后1.5年较术后1年的ECD有明显下降(P=0.002).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植片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在50%以上,CCT在500 μm以上,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9).PK术后5年以上复查,患者角膜植片ECD仍呈下降趋势.但个体差异性较大,多数患者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仍在500%以上,内皮细胞面积增大是局部性的,CCT保持在500岬以上.150例未发生排斥的角膜植片除2例发生植片混浊外,其余均保持透明,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 ECD的超生理下降和局部内皮细胞面积增大是PK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的主要临床表现.内皮慢性失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且在同一个体不同时期发展程度亦有不同.

  • 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抗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科;张海娟;吴雁;徐清;游玉霞

    目的 探讨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对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Lewis大鼠50只,F344大鼠25只.方法 Lewis大鼠作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受体分5组各10只,A组为阴性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基质点眼,B组为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C、D、E组分别为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F344大鼠为供体.术后各组滴用相应的滴眼剂,每日3次.术后14天内每日、14天后每2日拍摄角膜照片,观察至术后28天.术后14天取大鼠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 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角膜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A、B、C、D、E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8.1±1.37天、12.5±4.72天、12.11±4.46天、13.11±4.65天和13.56±3.88天(F=2.916,P=0.032).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与基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与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E组RI分别为7.3±0.67、5.5±1.35、6.11±1.45、5.22±1.48和4.77±1.20,(F=5.782,P=0.001).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与基质组相比,RI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与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与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与普通环孢素滴眼液具有相似的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效果优于0.5%浓度组.(联科,2012,21:55-59)

  • 免疫耐受对角膜移植片长期存活的价值

    作者:潘志强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手段,尽管角膜是器官移植的免疫赦免部位,但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片失败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8%的常规角膜移植或75%的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会发生排斥反应.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作用于T淋巴细胞达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目的,但长期使用费用昂贵,且为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当免疫抑制剂不足时就会发生排斥反应,而抑制过强易诱发感染或肿瘤,并且阻断受体形成免疫耐受.

  • 甘油长期冷冻保存兔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效果观察

    作者:范军华;蒋华

    目的 探索不同条件下甘油长期冷冻保存的角膜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法 25只兔眼随机分为4个保存组和1个对照组,保存组按不同方法置于无水甘油中-25 ℃保存2月,终全部行同种异体PKP术,术后以裂隙灯显微镜、A超以及锥蓝-茜素红活性染色等测得各组的植片透明率、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CEC)存活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各组植片均可见大量活性CEC存在,植片CEC与植床CEC分界清楚,形态不同.角膜片保存组术后的植片透明率、厚度以及CEC存活率均显著好于眼球保存组,角膜片内皮面添加透明质酸钠保存又优于角膜片直接保存.结论 甘油冷冻保存法可以长期保存CEC活性,其中以角膜片内皮面添加透明质酸钠后保存为可靠,这一改良方法可以满足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需要.

  • 深板层角膜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的比较

    作者:刘平;王艳青;王新;薛春丽;李红艳

    目的 评比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两种术式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连续收治的圆锥角膜48例48眼进行两种术式治疗,其中DLKP23眼,PKP 25眼,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分析佳矫正视力、植片透明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DLKP 19眼(82.61%),PKP 24眼(96.00%),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LKP术后并发症为后弹力层皱折5眼,后弹力膜穿孔2眼,移植片排斥反应3眼(13.04%);PKP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3眼,虹膜前粘连5眼及排斥反应6眼(24.00%).结论 DLKP比PKP并发症少,它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佳矫正视力与PKP近似,DLKP为治疗圆锥角膜提供了-个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作者:朴天华;杨旭;刘泽旭;梁敦;何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我科自1998年来对1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穿孔或即将穿孔的重症患者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获得了理想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眼球破裂伤修补术中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一例

    作者:汤伟华

    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subchoroidal explosive hemorrhage简称SEH)多见于青光眼、白内障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及视网膜脱离术中,少数见于眼球破裂伤及角膜溃疡穿孔等.常导致视力丧失,甚至须行眼球摘除.我院1994年接诊一例眼球破裂伤修补术中出现SEH,报告如下:

  • 光学性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180例临床研究

    作者:丁亚莉

    目的观察光学性及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分别用新鲜角膜和甘油保存角膜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180例(180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用新鲜角膜行光学性角膜移植76例,植片透明者65例,占85.5%;用甘油保存角膜行治疗性角膜移植104例,植片全部浑浊.术后主要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前组8例(10.5%),后组48例(46.2%);继发性青光眼前组3例(3.9%),后组20例(19.2%).结论光学性穿透移植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但防治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治疗性穿透移植可有效去除病灶,控制原发病,为二期光学性角膜移植创造条件.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

    作者:郑元;李艳红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慢性炎症及手术后滥用大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以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有大幅度地增高.对于那些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即将穿孔和已经穿孔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我院采取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治疗.

  • 眼表化学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谢立信

    眼前段化学伤在我国极其常见,尽管急症病例进行过抢救性治疗,但仍有不少病例因组织损伤过重而致盲,碱性化学伤传统的角膜板层移植成功率低于50%,穿透性角膜移植长期透明率低于15%,人工角膜远期随访的失败率几乎是100%.

  •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作者:赵家良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于2000年9月17~20日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杨镜、刘海林、肖梓仁出席了本次会议;国际眼科学会联盟名誉主席中岛章、副主席曹安民,美国中美眼科学会主席关正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眼科界朋友也应邀前来参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共1 600余名眼科医师参加本次盛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张文康向大会致贺词“让我们共同携手,传承光明,创新未来。做好防盲治盲:努力使中西医结合,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工作。我深信,我国的眼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士元向大会致开幕词:“自上次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以来,在全体眼科同道,尤其是眼科各专业学组的努力下,我国眼科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本次大会共收到1 800余篇论文,充分反映了我国眼科各领域令人鼓舞的成就。此次大会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家将感受到上海及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浓郁气息。同样,也将全面展示我国眼科学术及医疗技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水平”。“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国内眼科学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相信通过此次会议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看到眼科学术、技术发展如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一样,很不平衡。今后应当关注并支持西部地区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对眼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对青年眼科人才的培训;增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眼科学术组织;反对并揭露伪科学和无科学论证,抵制损害患者利益的不实广告宣传,坚决维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学术地位与声誉。这是我们眼科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 在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宣布了经各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推荐,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无记名投票产生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奖”获得者:黄震唏、袁南荣、杜世佑、宋绣雯、陈绮龄、洪荣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金苹果奖”获得者:王文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金钥匙奖”获得者:张惠蓉,并给予表彰和奖励。为感谢和祝贺张效房等12位80岁以上的老专家对眼科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特向他们颁发了健康长寿纪念牌。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通过大会交流、专题会讨论、展牌宣传等形式,就我国目前眼科学各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1)防盲和流行病学:胡铮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开创防盲治盲新局面的发言。他回顾了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眼科界积极参与防盲工作的好传统,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盲情,对如何做好我国防盲工作提出了新建议。管怀进等介绍了江苏省南通市创建全国防盲先进市的经验,他认为积极建立初级眼保健组织、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是创建防盲先进市的首要条件,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方法,是创建防盲先进市的有效措施。(2)感染性眼病:孙旭光等报告了近10年来细菌感染性眼病致病菌的分布和变迁,指出近年来细菌感染性眼病的病原菌改变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眼科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3)角膜病研究:陈家琪等报告应用带状角膜缘的指环状板层角膜移植联合中央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角膜混浊伴有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患者的理想方法。徐锦堂等报告应用分子定向重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角膜移植术后,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使2例化学烧伤后全血管翳性角膜白斑患者复明。谢立信等通过大鼠实验研究表明,前房内植入环孢素A缓释系统可明显提高并长期维持较高的房水环孢素A浓度,能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小。(4)白内障手术:徐庆等介绍了细分核及高负压、高流量抽吸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刘奕志等研究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形态变化及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指出撕囊口边缘完全或部分贴附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术眼,可保持较高比例的后囊膜中央透明性;撕囊口边缘完全贴附于光学面或后囊膜时,人工晶状体正位率较高。有些作者分别介绍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经验;并就幼儿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对视觉发育的影响、对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进行了探讨。(5)青光眼:徐亮等报告了快速筛选青光眼的方法,认为眼底照相结合专家评估是筛查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前房角检查在我国青光眼筛查中必不可少;倍频视野计检测可能是青光眼快速筛查特异性较高的方法。叶天才、孙兴怀等报告了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有些作者报告了多中心研究拉坦前列腺素A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叶长华报告应用灯盏细辛单体成分及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成活。葛坚等报告应用视黄酸辅以阿糖胞苷在体外可成功诱导胚胎干细胞ES-D3细胞系成为神经样细胞,并形成网络。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移植,可望成为青光眼等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治疗的新方法。(6)眼底病:张承芬等报告用吲哚青绿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损害情况。严密等报告应用光动力学方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张惠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初诊的视力水平与视力预后关系密切,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致盲的重要原因。黎晓新报告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能为一部分中心凹下视网膜下出血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患者改善和稳定视力。此外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睫状体肿瘤、玻璃体积血、Coats病等也进行了讨论。(7)屈光不正:赵家良报告了中国、尼泊尔及智利3国儿童屈光不正比较研究的结果,指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区域的屈光不正患病率有明显差异,在中国和智利学龄期儿童近视眼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当多的儿童可通过屈光矫正恢复视力。瞿佳等认为应用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近视眼可提供较好的视网膜像质,获得佳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此外对于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羟脯氨酸的含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高度屈光不正也进行了讨论。(8)眼电生理:吴德正等报告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征和临床应用,认为多焦视网膜电图测定对视网膜后极部病变,尤其是黄斑部病变的视网膜功能早期改变有其独特的价值。邵立功等对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和剥夺猫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进行了研究,认为弱视治疗应在人类敏感期内,而敏感期末由于视觉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其可塑性小,治疗弱视较困难。(9)眼眶病:范先群等报告了眼眶爆裂性骨折致眼球内陷和眼眶容积增加,眼眶容积测定可预测晚期发生眼球内陷的危险性和眼球内陷的终度数,为治疗提供依据。罗清礼等对浸润性突眼眼外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眼外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推断眼外肌可能是Graves眼病的靶组织。

  • 作者:

    关键词:
15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