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增视性板层角膜移植术的进展

    作者:陈蔚;褚仁远;瞿佳

    板层角膜移植术由于材料来源充足、无内皮排斥反应、无眼内手术并发症等特点,在角膜病的治疗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解决传统角膜板层移植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即术后植床与植片界面瘢痕形成以及不规则散光等引起的术后增视效果不佳,准分子介入的板层角膜移植术、应用微型角膜刀的角膜板层移植术、无缝线角膜板层移植术、房水-空气置换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和可置换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的后部角膜移植术等改良的新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式为提高板层角膜移植的光学效果从而替代穿透性角膜移植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古老的板层角膜移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尤其值得在角膜材料严重缺乏的国家推广应用.本文就以上这些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前景作此综述.

  • 飞秒激光及微型角膜刀制瓣负压吸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张晶;周跃华

    目的 探讨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Femto LDV飞秒激光及微型角膜刀负压吸引对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行Femto LDV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各51例102眼.方法分别在LASIK术前、术后30分钟、术后1天、3天及1周应用傅立叶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术(FD-OCT)检测黄斑区总视网膜厚度、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及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扫描模式分别为黄斑总厚度MM6、黄斑神经节细胞丛GCC及视盘ONH程序.主要指标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象限厚度,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RNFL平均厚度及象限厚度.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后30分钟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旁平均视网膜厚度(243.19±25.51 μm,316.21±14.77μm)较术前(238.62±26.58 μm,311.67±15.23μm)明显增厚(t=3.272,3.052,P=0.002,0.003);微型角膜刀组术后30分钟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旁平均视网膜厚度(249.85±22.41 μm,320.21±15.97 μm)较术前(241.96±17.09μm,314.71±15.86 μm)明显增厚(t=3.72,2.179,P=0.000,0.032);术后30分钟飞秒激光组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旁平均厚度及各象限厚度均低于微型角膜刀组(P均<0.05),但黄斑周边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飞秒激光组与微型角膜刀组术后30分钟、术后1天、3天和1周,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飞秒激光组和微型角膜刀组术后30分钟视乳头旁3.45 mm直径范围内RNFL平均厚度(104.17±9.31 μm,105.07±9.78 μm)均明显低于术前(106.06±9.70 μm,107.10±10.68 μm)(t=2.936,4.559,P=0.004,0.000);组间比较,术后30分钟飞秒激光组颞侧象限RNFL厚度(88.81±14.04 μm)明显高于微型角膜刀组(84.45±13.24 μm)(t=2.094,P=0.038),其余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飞秒激光及微型角膜刀在LASIK术后早期均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局限性水肿和RNFL厚度变薄,但飞秒激光对黄斑区及RNFL的影响均小于微型角膜刀组.

  • Ziemer飞秒激光与Moria M2 9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厚度与特点比较

    作者:翟长斌;张晶;周跃华

    目的 应用前节OCT测量比较Ziemer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90刀头制作的LASIK角膜瓣的特点.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88例近视患者176眼行LASIK,随机分为Ziemer飞秒激光和Mofia M2微型角膜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各44例88眼.方法 术后1周应用RTVue OCT测量两组患者角膜上0°、45°、90°和135°4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角膜瓣上28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角膜瓣厚度和角膜瓣形态.结果 术后1周,飞秒激光组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06.03±6.64) μm,平均角膜厚度(107.38±5.46) μm,均明显低于Moria M2 90组的中央角膜瓣厚度(134.41±11.31) μm和平均角膜瓣厚度(139.38±8.91) μm(P均<0.01),飞秒激光组与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10 μm更接近,差值为(7.15±4.89) μm,而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10 μm的差值为(29.51±14.31)μm (P<O.01).结论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厚度更薄,全角膜瓣厚度平均值更接近预期的110 μm,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更好,是薄瓣LASIK手术的首选.

  • 微型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俊;周行涛;褚仁远

    目的 研究KM-5000D微型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技术.方法 设计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自动旋转型KM-5000D微型角膜刀成形系统包括微型切割器、双电机动力装置和控制箱部件.以此成形系统对新鲜离体猪眼80眼、离体人眼10眼和在体兔眼12眼进行超薄角膜瓣的制作,观察运刀情况,角膜瓣厚度、直径以及瓣异常的发生率;离体人眼角膜瓣标本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切面和边缘形态.结果 实验中,负压保持眼压稳定在65 mmHg.离体猪眼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分别为(87.85±4.64)μm和(8.8±0.42)mm,瓣异常发生率18.75%.离体人眼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分别为(86.4±5.13)μm和(7.5±0.55)mm,瓣异常发生率20%.在体兔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分别为(62.08±3.70)μm和(7.96±0.30)mm,瓣异常发生率16.67%.离体猪眼、离体人眼和在体兔眼的运刀顺畅比率分别为88.75%,80.0%和83.33%.离体人眼角膜瓣光镜检查显示其保持了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和前部少许基质,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切面光滑度和边缘整齐性良好.结论 KM-5000D微型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安全有效,预测性、稳定性良好.可应用于超薄角膜瓣LASIK手术的临床研究.

  • 两种微型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不同护理效果比较

    作者:王凤娥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由于稳定性高,治疗效果好,已被屈光不正患者广泛接受[1].Lasik手术中关键步骤是有微型角膜刀切割角膜瓣,而角膜瓣的厚度较为理想的是能作出尽可能薄而又质量高的角膜瓣.瓣大、薄则复位困难,术后易有皱褶,易出现散光、复视,太厚,复位容易,但剩余基质层较薄,治疗近视的范围缩小,同时发生角膜扩张的危险性增加.因此选择合适的微型角膜板层刀做Lasik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6年开始选用Moria公司生产的一次性90μm的微型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Lasik手术,与Moria公司生产的130μm微型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比较,从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术后角膜瓣下异物残留两方面进行观察,现将术后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 心理干预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齐月梅;张云;张静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眼有效的方法[1].它的基本原理是先用极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在角膜表面切开形成1个厚度为0.13~0.16 mn的角膜瓣,然后根据屈光不正度数,发射激光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后将瓣复位,不需缝合.它是一种具有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治疗屈光不正的激光手术[2],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后遗症少,矫正范围大,但要获得佳术后视力效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LASIK激发发育性青光眼眼压升高1例

    作者:李艳秋;王松田;陈梦平;荆国利

    患者男24岁以双眼近视9年.裸眼视力:右眼0.12/1.5,左眼0.12/1.5.扩瞳查屈光:右眼-5.50DS-0.50DC×18°→1.0,左眼-5.50DS→1.0,角膜曲率:右眼42.0D/42.5D×37°,左眼42.25D/42.50D×7°.杯/盘比约0.3.经全面检查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症.术前1周用氯霉素眼液点眼,每天6~8次.手术使用日本尼德克公司的M-2000微型角膜刀和尼德克公司的准分子激光仪,切削角膜瓣160um,右眼磨削95.9um,左眼磨削96.1um.

  • 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敏;林明;李瑾;潘燚蕾;陆剑峰

    目的 探讨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Moria M2微型角膜刀,90μm深度一次性切割头和德国ALLEGRETTOWAVETM Eye-Q准分子激光机对98例195眼近视病人施行矫治手术.按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89眼(-6~-12.875)D,Ⅱ组106眼(-1.25~-5.875)D,术后随访3m以上.结果 术中制瓣良好,出现薄角膜瓣1例,未出现瓣碎裂、游离瓣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d181眼(92.82%)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后3m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佳矫正视力的I组为84眼(97.67%),Ⅱ组为97眼(91.51%).195眼中共5眼(2.56%)出现-1.25D~-2.75D的回退.术后3m角膜地形图曲率(38.37±1.88)D和散光(-0.82±0.69)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平均高阶像差均方根为(0.24±0.08)较术前增大.结论 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是安全和有效的.

  • 超薄微型角膜刀的不同刃度对分离人眼角膜上皮层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冲达;褚仁远;戴锦晖;周行涛

    目的研究超薄微型角膜刀的不同刃度对分离角膜上皮层的影响,来探讨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合适刃度.方法采用旋转式微型角膜板层刀具,选用60μm刃口厚度,随机选用不同刃度的角膜刀在新鲜离体人眼分离角膜上皮层,观察瓣的成形、手术床的平整情况,并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刃度在80~100gf之间的角膜刀片制作的角膜瓣成形好、瓣完整,病理检查提示为角膜上皮瓣,不含前弹力层,PAS染色示基底膜完整.刃度≤70gf的角膜瓣成形好、瓣亦完整,病理检查示角膜瓣除角膜上皮层外,含有完整的前弹力层及少许角膜基质.刃度≥110gf的瓣成形差、为不完整瓣、手术床面不平整,病理检查示角膜上皮内的分离.当刃度≥140gf时,不能进入角膜.结论刃度在80~100gf之间的超薄微型角膜刀可以用来制作角膜上皮瓣.

  • KN-5000A LASIK微型角膜成形系统临床研究

    作者:周行涛;吴良成;戴锦晖;褚仁远;张晓音

    目的:探讨KN-5000A型LASIK微型角膜成形系统在大样本LASIK病例中的临床制瓣效果、安全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2组LASIK病例,A组应用KN-5000A型LASIK微型角膜成形系统,602例1 171眼.B组应用KN-5000 LASIK微型角膜刀,103例192眼;随访至少1月,长45个月.比较术中瓣成形、术后瓣愈合、瓣下及瓣缘痕迹,比较微型角膜刀相关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完全瓣比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游离瓣比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的瓣缘痕迹计分大于Ⅱ级的发生率小于B组(P<0.05),瓣下混浊比率少于对照组(P<0.05).5000A型LASIK微型角膜成形系统组1眼发生Sahara综合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视力与屈光度显示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KN-5000A型LASIK微型角膜成形系统制瓣的安全性、预测性及稳定性与KN-5000微型角膜刀一致,所制角膜瓣瓣缘及瓣面的临床愈合后混浊少于KN-5000微型角膜刀.LASIK微型角膜刀的不断更新,将促进LASIK手术更好地发展.

  • 角膜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后视觉质量比较及其与波前像差的相关性

    作者:李莹;李俏;龙琴;罗岩;艾凤荣

    目的 比较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等客观指标以及主观视觉主诉,并分析术后主观视觉感受与视觉质量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1例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患者(116眼)进行分析,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45例(84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16例(32眼).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范围为-1.25~-8.75 D,平均为(-5.85±1.77)D;ASA手术组术前SE范围为-2.00~-9.25 D,平均为(-5.38±1.83)D.术前及术后第1、第3、第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WA)等.术后第1、第3、第6个月,由同一名医师询问患者术后总体评价、术后与术前佳矫正视力时的视觉质及视觉症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个月时,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0.17 vs0.32,0.39 vs 0.50,0.29 vs 0.38,0.07 vs 0.09,P均<0.05),但RMSh的差异更为显著(0.39 vs 0.50,P<0.01);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时差异项减少.术后早期,LASIK组白天及夜间开车容易程度、白天远视力、夜间视力、夜间眩光、总体视力的评分显著高于ASA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术前戴镜相比,白天远视力是患者认为优于术前的显著项目,眩光和夜视质量下降是患者手术后早期的主诉.术后早期SE和球镜度变化值越大,夜间开车容易程度、夜间眩光、夜间视力评分越差.夜视症状随时间延长明显好转.术后早期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增大程度越大,患者夜间眩光越显著.结论 术后早期,ASA组患者视觉质量评分稍差于LASIK组,但第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两者手术效果相当.术后早期,SE、球镜度、高阶像差的变化值越大,夜间视觉质量越差,夜间眩光越显著.

  • 两种微型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悦;赵绍贞;孙慧敏

    目的 对Moria M2 130型(以下简称M2)一次性微型角膜刀头(自带刀片)与微型角膜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59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患者(113眼),随机使用两种刀来制作角膜瓣,记录角膜瓣直径、蒂长,术后应用共焦显微镜测量瓣厚,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使用M2一次性刀头与M2刀片时,制作的角膜瓣平均厚度分别为(139.35±19.07)μm、(126.92±11.50)μm(t=4.096,P<0.01).同一患者双眼使用同一把刀,两眼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M2型一次性刀头与刀片均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次性刀头使用更方便,角膜瓣下干净,但角膜瓣厚度的平均值较高,标准误差较大.M2型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相对稳定,但角膜瓣下残留相对多的金属颗粒.

  • 两种微型角膜刀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孟觉天;王丹梅;庄云;王薇;李静

    目的比较气动往复式和电动旋转式微型角膜刀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两种角膜刀的应用特点,对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方法使用气动往复式和电动旋转式微型角膜刀行LASIK手术共330例(634只眼),其中往复刀切削组93例(184只眼),旋转切削组237例(450只眼).根据屈光度将两组患者分为Ⅰ(-6.00D以下)和Ⅱ组(-6.00D~-10.00D).对术后1天、10天、1月、3月复诊的裂隙灯、验光、角膜地形图记录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旋转微型角膜刀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做出的角膜瓣质量高.SCMD微型角膜刀控制因素较多,熟练操作和经验积累过程较长,但调节灵活,适应于不同情况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前屈光度、矫正视力上无明显差别(P>0.05).Hansatome组比SCMD组在术后1天、10天、1月、3月患者的视力、矫正视力、残存球镜、散光、角膜地形图散光上更为满意,统计结果显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两种微型角膜刀均可制作良好的角膜瓣.旋切刀可以提供术后更好的视力和平滑的角膜瓣,往复刀出现术后角膜散光和角膜瓣的微纹,术后3月两种术式患者屈光状态基本保持一致.

  • 使用MED-LOGICS-7030刀片与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文辉;高昭辉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atomileusis,LASIK)手术中,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上使用美国MED-LOGICS公司ML7030CLBTM(-30)刀片制作超薄型角膜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将263例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ML7030CLBTM刀片以及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角膜瓣,术中使用A超角膜测厚仪,在制作角膜瓣前后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记录、推算角膜瓣厚度,将所得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L7030CLBTM刀片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4.84±10.15)μm,130刀片组角膜瓣平均厚度(127.4±11.05)μm,两组间角膜瓣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L7030CLBTM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制作角膜瓣厚度基本相当(P>0.05);NIDEK 130标准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所制作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系统上使用ML7030CLBTM刀片,可以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护理配合进展

    作者:林海英;严卫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利用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在角膜前角切开厚约0.13~0.16mm的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上照射切削,后将瓣膜复位,达到改变角膜曲率而矫正治疗屈光不正[1].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屈光回退及角膜雾状混性少的特点.现将护理配合进展作一综述报告如下.

  • Med-Logics0、-10和-20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评估

    作者:高旭;周跃华;张晶;张青蔚;田磊

    目的 探讨Med-Logics 0、- 10和- 20刀片制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入选近视患者共210例(420眼)行LASIK,按所应用刀片的不同,分为0、-10和- 20刀片组,每组各70例(140眼).术后7d,应用OCT分别测量每个角膜上0°、90°两条经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14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0、-10和-20刀片组中央角膜瓣厚度均值分别为(134.0±14.0) μ,m、(113.5±10.4) μm和(107.9±12.6) μm,0刀片组明显高于-10刀片组和- 20刀片组,而- 10刀片组和- 20刀片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角膜中央区域和周边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5).三组中制作角膜瓣双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比较,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中各自角膜上两条经线所在截面的平均角膜瓣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刀片组中与理论值差值≤15μm者有948个测量点(48.4%);- 10刀片组中与理论值差值≤15 μm者有1118个测量点(57.0%);- 20刀片组中与理论值差值≤15 μm者有1020个测量点(52.0%).结论 110Moria微型角膜刀应用常规0刀片、- 10和- 20刀片角膜瓣,重现性较好,- 10刀片和- 20刀片相比角膜瓣中央区角膜瓣厚度和全角膜平均厚度无明显差异,三组角膜瓣的厚度值鼻侧和颞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KN-5000LASIK微型角膜刀研究

    作者:周行涛;褚仁远;张宝华;孙敬人

    目的评价国产KN-5000微型角膜刀在临床角膜瓣技术中的作用,评价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选用连续病例24例44眼,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11例21眼,术前平均球镜当量13.21±4.73D,大散光度2.25D.B组13例24眼,术前平均球镜当量11.40±2.63D,大散光度2.75D.术中分别用KN-5000微型角膜刀和Moria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结果术中制瓣安全简捷,制瓣良好率A组21/21,B组23/24,2组无明显差异,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临床病例随访显示:2组术后3mo裸眼视力大于等于0.5的比率分别是61.9%和65.2%,术后屈光度按球镜当量计算实验组为-0.67±1.84D,对照组-0.76±1.75D.术后屈光度在-1D之内比率实验组为42.9%,对照组为47.8%,这2组差异经检验无意义.结论KN-5000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稳定性、预测性良好.进一步临床应用有待继续进行.

  • 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伤口愈合机制的研究

    作者:邵应峰;陈家祺;王铮;周世有

    目的探讨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DLEK)与穿透角膜移植术(PK)术后排斥反应的差异及机制;研究DLEK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特点和机制.方法对两组新西兰白兔分别行DLEK和PK,对比术后的排斥反应指数;术后不同时间取角膜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排斥反应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术后2周角膜基质细胞开始增殖,分泌胶原;术后植片中央区瘢痕极少;Ⅰ、Ⅴ型胶原持续表达,Ⅲ型胶原术后1周于伤口附近表达,1~2个月时强.结论DLEK术后排斥反应少,植片中央界面瘢痕轻微,优于手剖界面.

  • Moria M2微型角膜刀用常规刀片及Med-Logics 0号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评估

    作者:张晶;周跃华;高旭;张青蔚;田磊

    背景 角膜瓣的制作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随着微型角膜刀刀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制作角膜瓣的精确性、均一性以及重现性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目的 比较Moria 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 0号刀片(110-0)及常规刀片(110)制作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近视患者102例204眼行LASIK,其中Moria 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 0号刀片组(110-0组)及常规刀片组(110组)制作角膜瓣的患者各51例102眼。术后1周,应用RTVue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别测量2组患者每个角膜上0°、45°、90°和135° 4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28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110-0组和110组间裸眼视力和残余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力:Z=-0.375,P=0.708;球镜度:u=0.056,P=0.956)。110-0组全角膜厚度为(133.28±15.41 )μm,明显低于110组的(142.81±10.07)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27,P<0.01),并且110-0组与Moria公司提供的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30 μm更接近。2组制作的角膜瓣均为中间薄、周边厚,形状近似一凹透镜,并且2组右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鼻侧均明显厚于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0组与110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30 μm的差值分别为(17.46+2.28) μm和(16.82±6.12)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17,P=0.608)。结论与110组比较,110-0组角膜瓣的厚度更薄,全角膜瓣厚度平均值与Moria公司提供的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30 μm更接近,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相对更好一些。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不同的微型角膜刀对术后散光的影响

    作者:周跃华;李志辉;黄静;孟玉玲;安伟丽;徐铮;李颖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不同的微型角膜刀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158人(248眼)随机分为H230型微型角膜刀组80人(124眼)和HT230型微型角膜刀组78人(124眼).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并对其术前、术后1,3,6个月的散光及其轴的绝对改变和矢量改变进行分析.结果LASIK术后1,3,6个月,散光的绝对值,H230型组分别为0.23D±0.38D,0.15D±0.37D和0.13D±0.38D,而HT230型组分别为0.18D±0.41D,0.14D±0.43D和0.12D±0.42D;散光的矢量值,H230型组分别为0.53D±0.28D,0.46D±0.30D和0.46D±0.30D,而HT230型组分别为0.46D±0.33D,0.50D±0.37D和0.41D±0.35D.手术所致散光矢量的改变(包括轴的改变),除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余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时,P=0.04;3个月时,P=0.06;6个月时,P=0.02).结论H230型比HT230型微型角膜刀更易引起较大的散光轴改变,而HT230型比H230型微型角膜刀所致的术后散光改变更趋向于逆规性散光.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