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王诗园;戴锦晖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技术不断发展,安全性更高是其相对于基质深层切削大的优势.从以PRK为代表的传统表层切削发展到现今以LASEK和Epi-LASIK为主的改进的表层切削,两阶段主要区别在于上皮瓣的去留.而改进的表层切削中上皮瓣的制作方式也各有不同.上皮瓣对切削损伤后角膜的保护及调节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技术的演变和特点及对上皮瓣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LASEK术中术后角膜上皮瓣异常及其预防方法

    作者:乔宝笛;帖彪;陈鹏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角膜上皮瓣异常的类型、产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行LASEK的161例(320眼)近视术中术后的角膜上皮瓣异常情况,分析其原因,并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刺激症状及上皮下雾状浑浊.结果 21眼术中出现上皮瓣异常,包括上皮瓣不完整、瓣撕离破碎、瓣游离.10眼术后出现上皮瓣异常,包括瓣皱褶、接触镜脱落、上皮瓣脱落及局部上皮延迟愈合.结论 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但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保持术中术后上皮瓣的完整,预防及正确处理各种上皮瓣异常,是LASEK成功的关键所在.

  • 按摩技巧在LASEK制瓣中的应用

    作者:郝更生;曾莉;韩宇;李玉茹;税丹

    目的 评价按摩技巧在LASEK术中制作上皮瓣的作用.方法 60人(120眼),所有病确均以右眼为对照组.左眼为按摩组,比较应用按摩技术后两组制瓣时间、制瓣成功率、术后第1天瓣透明程度.结果 对照组制瓣平均时间(55±2.5)s,按摩组制瓣平均时间(40±1.5)s,两组比较t=2.5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摩组制瓣用时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制瓣成功率73.3%,按摩组为95.0%,x2=10.56,P=0.001,按摩组制瓣成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上皮瓣透明程度比较u=-5.923,P=0.000,按摩组上皮瓣透明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制瓣中辅以上皮按摩的技巧,不仅使制瓣时间缩短,而且使制瓣变得更容易更轻松,保留了更好的上皮活性,效果明显.

  • 超薄微型角膜刀的不同刃度对分离人眼角膜上皮层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冲达;褚仁远;戴锦晖;周行涛

    目的研究超薄微型角膜刀的不同刃度对分离角膜上皮层的影响,来探讨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合适刃度.方法采用旋转式微型角膜板层刀具,选用60μm刃口厚度,随机选用不同刃度的角膜刀在新鲜离体人眼分离角膜上皮层,观察瓣的成形、手术床的平整情况,并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刃度在80~100gf之间的角膜刀片制作的角膜瓣成形好、瓣完整,病理检查提示为角膜上皮瓣,不含前弹力层,PAS染色示基底膜完整.刃度≤70gf的角膜瓣成形好、瓣亦完整,病理检查示角膜瓣除角膜上皮层外,含有完整的前弹力层及少许角膜基质.刃度≥110gf的瓣成形差、为不完整瓣、手术床面不平整,病理检查示角膜上皮内的分离.当刃度≥140gf时,不能进入角膜.结论刃度在80~100gf之间的超薄微型角膜刀可以用来制作角膜上皮瓣.

  • 上皮瓣下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原发性圆锥角膜

    作者:张钰;陈跃国;夏英杰;杨红玉

    目的 探讨保留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XL)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7例(17眼),术中先制作完整的上皮瓣,掀瓣后使用0.1%核黄素浸泡角膜基质10 min;再应用KXL系统进行紫外光照,光照强度30 mW/cm2,连续照射4 min,总能量7.2 J/cm2,后复位上皮瓣.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显然验光、佳戴镜矫正视力(BCVA)、haze分级、角膜曲率、圆锥角膜指数(KI)、角膜薄点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采用一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d3例患者疼痛评分2级,余均为1级.术后5d所有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术后1年UCVA逐渐提高(F=3.245,P<0.05);等效球镜度逐渐降低(F=3.466,P<0.05);角膜平坦曲率(K1)和陡峭曲率(K2)先升后降(FK1=5.572,P<0.05;FK2=8.659,P<0.01);KI逐渐降低(F=3.660,P<0.05);角膜薄点厚度变薄6%(F=20.501,P<0.01);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上皮瓣的ACXL控制圆锥角膜进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 Epi-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的比较性观察

    作者:李培高;王显江;王伟;刘德杰;周月华;张莉丽

    目的 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106例(212只眼)近视眼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中低度组(-1.50 D~-6.00 D)、高度组(-6.25 D~-9.00 D)、超高度组(-9.25 D~-12.75 D)进行手术和临床对比观察,全部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平均3.29个月,观察视力、屈光度、术后眼疼程度、并发症、疗效,并探讨手术方法和术后用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术后第1天92%患者无眼疼或仅轻微眼不适,能良好配合视力和裂隙灯检查.3个月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占79.77%,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的占15.50%,低于术前佳矫正视力1行的占4.65%.该手术少见并发症有术中瓣裂孔、瓣游离,分别为0.94%、0.47%;术后并发症主要是Haze,占11.32%.结论 Epi-LASIK术后视力恢复满意,手术安全,适应症宽,是目前减少和避免屈光手术并发症特别是与角膜瓣有关并发症的安全手术方式之一.

  • 去瓣Epi-IASIK与改良PRK术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

    作者:刘永琰;周琼;王共先;张莉花;李琛;刘克政

    目的 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IASIK)和改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兔(24只右眼)行去瓣Epi-LASIK,24只左眼行改良PRK.采用裂隙灯显微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等方法对去瓣Epi-LASIK及改良PRK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角膜组织形态结构改变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观察术后3m兔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去瓣Epi-LASIK角膜瓣下创面更光滑平整;去瓣Epi-LASI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2~3d,平均(2.67±0.49)d,改良PR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3~5d,平均(3.19±0.62)d;去瓣Epi-LASIK组角膜上皮下混浊较轻.去瓣Epi-LASIK组及改良PRK组在术后3m时总高阶像差值、球差值、慧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去瓣Epi-LASIK比改良PRK有着更轻的角膜损伤,更低的角膜高阶像差、球差、慧差值.

  • 小剂量激素短期使用在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中的应用

    作者:张强

    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术后切口上皮瓣水肿外凸,吞咽时切口疤痕牵扯凹陷及主观局部牵拉异物感.术后切口粘连、水肿直接影响颈部美观,吞咽时不适感,且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沉重负担.

  • 去上皮瓣的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静;韩苏宁;龚小雪;吴军丽;唐谋玉;李欣

    目的 探讨去除或保留上皮瓣对机械法LASIK(epipolis LASIK,Epi-LASIK)和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将42例(84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留瓣组(22例44眼)和去瓣组(20例40眼);将46例(92眼)接受LASEK的患者亦随机分为留瓣组(23例46眼)和去瓣组(23例46眼).定期随访观察4组患者术后疼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状态及haze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2种术式中去瓣组与留瓣组之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2种术式中去瓣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留瓣组(P<0.05);留瓣组之间和去瓣组之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Epi-LASIK术后为(2.64±0.61)d,LASEK术后为(2.75±0.82)d,留瓣组:Epi-LASIK术后为(4.53±1.03)d,LASEK术后为(4.59±1.16)d,各术式去瓣组与留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术式留瓣组之间和去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术式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haze情况去瓣组与留瓣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个月时,haze眼数Epi-LASIK和LASEK留瓣组分别为1眼和2眼,去瓣组分别为2眼和3眼,去瓣组间和留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术中去除上皮瓣不影响临床疗效.而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上皮愈合时间.[眼科新进展2009;29(6):460-463]

    关键词: 上皮瓣 近视 LASIK LASEK
  • 兔Epi-LASIK上皮瓣弃留对角膜基质TGF-β1、bFG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艳蕾;郭海科;张洪洋;孟倩丽

    目的 比较兔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thelial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弃留上皮瓣对角膜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上皮瓣对角膜创伤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21只新西兰大白兔行保留上皮瓣Epi-LASIK(留瓣组),21只行弃上皮瓣Epi-LASIK(弃瓣组).分别于术后4h、ld、3d、5d、7d、15 d、30 d每组各处死3只(6眼)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检测兔角膜基质中TGF-β1、bFGF的表达及基质细胞凋亡水平,并观察各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haze发生情况.结果 弃瓣组上皮愈合时间为(3.88±0.98)d,留瓣组为(4.05±0.7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0,P=0.526).术后两组均未发现3级及以上haze产生;术后3d,两组haz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9,P=0.039),留瓣组较弃瓣组haze程度重;术后30 d,两组haze均消失.各时间点留瓣组TGF-β1、bF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弃瓣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4h,留瓣组基质细胞凋亡细胞数(23.63±5.72)多于弃辨组(16.75±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P=0.037);余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pi-LASIK保留上皮瓣增加基质细胞凋亡水平和术后haze发生率,上皮瓣是角膜创伤愈合修复过程的负性影响因素之一.

  • 耳内镜下行带蒂上皮瓣鼓膜修补术11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许峰

    耳内镜下进行单纯的鼓膜修补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1].我科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对1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性)患者行耳内镜下带蒂上皮瓣鼓膜成形术,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1例,其中女7例,男4例;年龄21 ~47岁,平均年龄34岁.紧张部中央型小穿孔6例,紧张部中央型中穿孔 3例,紧张部边缘型小穿孔2例.

  • 小腿前踝上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亚军;寿奎水;陈政;姚群;薛明宇

    我院自2002年至今,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胫前动脉及其分支为蒂的前踝上皮瓣,临床应用共12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 Epi-LASIK术中上皮瓣去留对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泪液中TGF-β1的影响

    作者:陈静;陈艺;韩苏宁;邹玉平;邹秀兰

    目的 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中上皮瓣去留对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泪液中haze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30例(60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分为两组,右眼(30眼)术中保留上皮瓣为留瓣组,左眼(30眼)术中弃上皮瓣为去瓣组,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术后1、3、7d泪液中TGF-β1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1、3、6个月haze的情况.结果 术前等效球镜留瓣组(-4.98±2.28 D)与去瓣组(-5.20±4.02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0).两组术后1、3、6个月haze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0.52,0.72).两组术前及术后1、3、7天泪液中TGF-β1的水平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1,055,0.45,0.19).观察期间两组术后泪液中TGF-β1水平不断下降,但始终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上皮瓣去留对epi-LASIK术后haze及泪液中TGF-β1水平无明显影响,术后泪液中TGF-β1可能在角膜伤口愈合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 去上皮瓣的Epi-LASIK临床观察

    作者:刘京珍;郭娟

    目的:探讨去除上皮瓣和常规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60眼)近视患者施行EPi-LASIK,采用法国MORIA角膜上皮分离器完成手术眼上皮分离,30例患者均左眼(30眼)保留角膜上皮瓣蒂于鼻侧,右眼(30眼)直接去除角膜上皮,采用Zeiss-Mel-8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后,去除组直接置入亲水性角膜接触镜,保留组待上皮复位后置人接触镜.术后第1,3,6d;1mo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术后疼痛:去瓣组明显轻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去瓣组平均3.30±0.55d,留瓣组4.90±0.4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眼视力:术后第6,3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moHaze程度:去瓣组0级30眼,常规组0级30眼,两组无差异.结论:两组术后患者,去瓣组Epi-LASIK疼痛程度轻、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较快、视觉质量更好,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常规Epi-LASIK.

  • 不同直径角膜上皮环锯对 LASEK 的影响

    作者:丁冬梅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角膜上皮环锯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的影响。
      方法:对264例528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7mm,8mm直径上皮环锯制作角膜上皮瓣。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 d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 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 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 )程度。
      结果:术后1,3,5d观察两组角膜刺激症状、5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较小直径上皮环锯的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较快,总体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较大直径上皮环锯。

  • 改良PRK与LASEK矫正近视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周建平;胡长青;胡莉群

    屈光不正是共同的,常见和常见的眼部疾病。将近半个世纪,角膜屈光手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1983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史蒂芬trokel[1]医生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以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已广泛开展全世界,创造一个新阶段[2]治疗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手术方式的改进,探索一种新的治疗近视非基质瓣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切割操作的方法。

  • LASIK术后上皮瓣细胞形态结构、生理活性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莉

    目前近视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常见的眼部疾病,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寻求一种安全、效果好且并发症少的屈光手术十分重要.自从1990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问世至今已经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在LASIK术中,用微型角膜刀或飞秒激光制造角膜瓣,这个瓣包括部分角膜上皮组织和角膜基质,激光切削基质后,角膜瓣复位且随着激光消融后的耙基质而重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