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手术为什么能治近视

    作者:潘英姿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LASIK),这是目前的主流术式.特点是拓宽了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术中术后无疼痛,视力恢复快,角膜不遗留斑翳.

  • LASIK矫正近视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君苒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326例(63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其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是角膜瓣制作不良所致,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视觉光学质量问题包括屈光回退,眩光不适等.结论: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LASIK 近视 并发症
  • LASIK术的配合及护理

    作者:陈红霞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1年1月~9月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173例行LASIK手术的患者,采用术前宣教,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使LASIK手术患者很好地配合手术.结论 正确的护理方法对LASIK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的良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LASIK 近视 护理
  • LASIK和PRK术中角膜数学建模

    作者:张运海;沈建新;胡利刚;廖文和

    在眼屈光性手术如LASIK和PRK中,对角膜修正量做定量的数学描述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首先针对不同的眼屈光情况,分别提出了角膜前表面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三维曲面方程定量地描述了角膜前表面.在此基础上,对于单纯近视和复性近视散光情况提出了一种角膜修正量模型;对于单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提出了另一种修正量模型.本研究的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74例使用文中角膜修正量模型的LASIK手术(包括73只近视眼,1只远视眼)表明,本研究的角膜修正量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包毅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发生屈光回退的206例高度近视患者的400眼,按照屈光度深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6.00~-9.00D)回退率为8.4%,超高近视(-9.25~-14.00D)的回退率为3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作者:吕秋荣;林意玲;江海鹰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模式.方法对1 711例患者采用计划式、随机式、群体式、个体式、口头讲解式、回答式、示范式健康教育方式和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结果病人和家属对LASIK手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加强自我护理的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结论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对手术信心,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促进手术的效果.

  •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作者:胡春明;汪辉;阴正勤;任茜;文建英;罗启惠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LASIK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75 D和8.30D,术后3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3~6个月部分回退,6~12个月趋于稳定.Sim 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切削区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以平滑型居高术后偏心切削占55.56%.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两种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对LASIK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作者:鲁占军;梁晓瑜;马瑞彤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分别使用两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和氟米龙滴眼液(商品名:氟美童)对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 近视眼患者120例240只眼,均行LASIK手术.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分成2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组;B组采用氟米龙滴眼液(商品名:氟美童),每组患者各60例120只眼.再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将以上两组再分为:低度(0~3.0D)近视组(A1组、B1组);中度(-3.25~-6.0D)近视组(A2组、B2组);高度(≥-6.25 D)近视组(A3组、B3组),每组患者各20例40只眼.观察术后1周、2周、1和3个月眼压的变化.结果 典必殊组眼压明显大于氟美童组(P<0.05).典必殊组:低度、中度和高度视力组术后1周高眼压比率分别为27.5%、27.5%、22.5%;术后2周比率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比率稍有增高,术后3个月眼压几乎恢复正常.氟美童组:低度、中度和高度视力组术后1周高眼压比率分别为10.0%、5.0%、7.5%;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高眼压例数均为0.结论 典必殊与氟美童均能很好的控制LASIK术后炎症反应,氟美童较典必殊更安全,术后早期应监测眼压.

    关键词: LASIK 眼压 治疗
  • 近视人群LASIK术前的视网膜病变

    作者:张美玲;贡雅洁;滕岩;李靖宇

    目的 观察近视眼LASIK术前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方法 对506例993只眼不同近视程度的近视患者进行普通视力、电脑验光、检影镜和散幢眼底二而镜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993只眼明显视网膜变性者354只眼,占35.65%,其中单纯下性裂孔83只眼,占8.36%.高度近视患者449只眼中的裂孔发生率为10.24%,中度近视患者443眼中的裂孔发生率为8.13%,低度近视患者101只眼中的裂孔发生率为0.99%.高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裂孔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中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裂孔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裂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高度近视发牛视网膜病变的概率明显增高,早期发现对诊断和治疗由中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至关重要,同时可提高LASIK手术的安伞性.

  • 手推式板层刀与自动旋转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应用比较

    作者:魏淑芳;程振英;郑晓丽;高建鲁

    目的 比较两种制瓣方法的优劣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6~8月LASIK手术患者400例,其中手推式板层刀制瓣患者200例396只眼,自动旋转刀制瓣患者200例394只眼.制瓣后用同一台激光机行激光治疗.术后1、3 d,1、2周,1个月复查视力、电脑验光、测眼压、角膜地形图、裂隙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术中出现游离瓣和不全瓣者手推刀组有5只眼(1.26%),旋转刀组有2只眼(0.51%);术后手推刀组2只眼(0.50%)出现瓣皱褶和瓣移位,旋转刀组术后2只眼出现瓣溶解(0.51%).术后视力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BUT检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裂隙灯检查和地形图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两种制瓣方法均有良好效果.1个月BUT检查,手推刀所作鼻侧蒂优于旋转刀作上方蒂.

  • 术前预留屈光度对不同年龄LASIK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任茜;汪辉;阴正勤;陈莉;罗启惠

    目的 评价术前预留屈光度对不同年龄LASIK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疗效和视觉症状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年龄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后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观察术前预留屈光度对术后长期疗效和近距离工作的影响.方法 对224例(448只眼)近视LASIK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按年龄分成3组:Ⅰ组(全矫组)205只眼,年龄18~27岁(21.73±2.65岁);Ⅱ组(预留-0.25 D组)147只眼,年龄28~36岁(32.08±2.66岁);Ⅲ组(预留-0.50 D~-0.75 D组)96只眼,年龄36~50岁(39.17±2.84岁).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后裸眼视力裸眼远视力、等值球镜屈光度,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评分主观视觉症状.随访时间≥5年.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裸眼远视力≥1.0的Ⅰ组有172只眼(83.9%),Ⅱ组有121只眼(82.3%),Ⅲ组有69只眼(71.9%),其中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裸眼远视力≥0.5的Ⅰ组有199只眼(97.2%),Ⅱ组有142只眼(96.6%),Ⅲ组有83眼(86.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Ⅰ组(-1.08±0.93) D,Ⅱ组(-1.17±0.96)D,Ⅲ组(-1.40±0.85) D,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5年残余屈光度在-0.5~+0.5 D之间Ⅰ组有117只眼(57.1%),Ⅱ组有87只眼(59.2%),Ⅲ组有29只眼(30.2%);在-1.00~+1.00 D之间Ⅰ组的有187只眼(91.2%),Ⅱ组分别有138只眼(93.9%),Ⅲ组有69只眼(71.9%).术后5年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评分:Ⅰ组2.10±2.11,Ⅱ组3.02±2.38,Ⅲ组5.94±3.46.Ⅰ组和Ⅱ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Ⅰ、Ⅱ和Ⅲ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年龄较大特别是近距离用眼多的患者,术前预留一定量的屈光度可减轻其术后疲劳感,合适量的预留屈光度并未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行LASIK手术后都可获得较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复位术

    作者:崔长霞;梁雯;赵华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4例外伤所致角膜瓣移位实施复位术,机械刮除或20%酒精破坏上皮,彻底冲洗角膜基质床,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结果:术后随访10例恢复外伤前视力,4例较伤前低,2例有角膜不规则散光,2例发生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无上皮植入、内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瓣及时重新复位可以良好恢复视功能,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LASIK 角膜瓣 复位
  •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高华;马文豪

    目的:探讨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超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所有患者均行LASIK矫治,并判断术后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有96.7%眼视力明显优于或等于术前佳矫正视力,且所有患者术后1天、1周、1、3、6个月的视力情况均明显优于术裸眼视力(P<0.05),术后6个月的视力明显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LASIK 高度近视 疗效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屈光不正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胡颖;王新梅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20例患者(1028只眼),术前分别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屈光度,角膜曲率、散瞳眼前节、屈光间质、眼底超声角膜厚度测量,Orbscan-Ⅱ、波前像差仪检查,采用美国Intra-LaseFS3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和美国VISX-S4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近视矫正.结果:木后第1天,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820只眼,占80%;术后1用达术前佳矫正视力1008只眼,占98.5%;1月后516只眼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占50.18%.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更加安全,精确度更高.

  •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高度近视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关系

    作者:王彬;霍建新;唐静晓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和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9例(17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8例(14眼)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波前像差Zernike 函数C4(离焦)、C7(垂直彗差)、C8(水平彗差)、三叶草差(C6、C9)、C12(球差)、RMSg(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比较对比敏感度,白天在低频区3.0c/d、中频区6.0 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眩光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 LASIK较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无更好的视觉质量。

  • 典必殊对 LASIK 术后角膜修复及泪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玉生;冯有为

    目的:通过检测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LASIK)前后,不同时间泪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观察其附加典必殊治疗后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典必殊不同日用药量及疗程的关系,探讨该疗法对角膜愈合、视力及眼压的影响,以期指导术后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96例(189只眼),根据术后典必殊眼液疗程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各组均自术后24 h开始接受典必殊眼液治疗,其中实验1组点眼治疗1周;实验2组点眼治疗2周;实验3组点眼治疗4周。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 (未用典必殊治疗前),治疗后1、2及4周采集泪液标本,测定其中IL-1α、 IL-2和TNF-α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分析典必殊不同日用药次数及疗程对疗效的干预及对患者角膜愈合、视力及眼压的影响。结果术后24 h 3组患者泪液中IL-1α、 IL-2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典必殊治疗1周后,3组患者泪液中IL-1α、 IL-2和TNF-α的含量均降至术前水平( P>0.05)。3组患者术后24 h检查,角膜创面全部被上皮细胞覆盖,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1周创面愈合;术后2周与4周各组患者视力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术后2周,3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实验1组及实验2组患者的高眼压消失,但实验3组的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仍高达1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结论 LASIK术后应用典必殊治疗1~2周,每日4次,可有效控制角膜局部创伤性炎症反应,日用药次数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具有诱发激素性高眼压的危险。

  • 角膜胶原交联在LASIK术后角膜扩张中的应用

    作者:黄静;杜之渝;姚浩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LASIK术后角膜扩张等角膜扩张性疾病.本文阐述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成因、危险因素,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原理和临床应用.CXL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可保留视力、阻止角膜扩张进展、延迟或避免对角膜移植的需要.此外,在有高危因素的患者LASIK术中应用CXL,在短期内可有效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及LASIK术后角膜扩张,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证实.

  • 两种方法进行薄瓣LASIK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海燕;孙同;谭勇

    目的 比较应用飞秒激光(IntraLase)和微型角膜刀(Moria M2,90μm刀头)进行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高度近视患者148例(274眼),其中飞秒激光组76例(134眼),微型角膜刀组72例(140眼).方法 飞秒激光组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微型角膜刀组应用Moria 90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两组均应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设备行LASIK手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行视力、屈光、波前像差等检查.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波前像差、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后3个月检查,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者(BSCVA)108眼(80.6%),与微型角膜刀组(116眼,82.9%)无显著性差异(P=0.642);等效球镜为(-0.49±0.70)D,与微型角膜刀组(-0.56±0.83)D无显著性差异(P=0.448);Schirmer试验结果为(9.5±4.0)mm,与微型角膜刀组(9.5±7.2)mm无显著性差异(P=0.950);BUT结果(7.9±4.3)秒,与微型角膜刀组(8.1±5.5)秒无显著性差异(P=0.867);高阶像差RMS值为(0.480±0.133)μm,低于微型角膜刀组(0.578±0.16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或微型角膜刀进行薄瓣LASIK手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略优于微型角膜刀.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毛伟;陆斌;周雨声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rsis,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预测性,是当前治疗近视的主流术式.由于其手术的特点,存在着术后眼外伤后易出现角膜瓣移位的可能,若不及时、妥善地处理将出现众多并发症(如角膜上皮植入、角膜瓣融解、感染等),继而严重影响视力.

  • 超高度近视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的LASIK

    作者:谷保民;马元孝;李庆国;姜廷英

    后巩膜加固术为目前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1].但术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仍是眼科医师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作者对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3年来行LASIK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LASIK 近视/外科学
473 条记录 1/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