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心、肺、肾的能量代谢紊乱

    作者:姜克姣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远隔脏器的能量代谢情况.结论: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远隔脏器存在能量代谢紊乱,中性粒细胞积聚和一氧化氮产生减少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关键词: 烧伤 延迟复苏
  • 大面积烧伤病人延迟复苏的早期综合性治疗

    作者:严彩虹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病人的早期治疗.方法: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的病人休克期渡过极不平稳,因为延迟复苏使低灌注时间延长,加上输液后的再灌注损伤,严重损伤内脏,休克期后病人很快并发内脏功能衰竭或全身感染,是目前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我们采取液体快速输注,早期心肌营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早期肠道喂养+全胃肠动力药物、早期创面一次性切痂植皮.使延迟复苏的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大大提高,并减少了并发症.结果:对延迟复苏的大面积烧伤病人采取早期快速液体输注,早期心肌营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早期肠道喂养+全胃肠动力药物,早期一次性切削痂植皮术的治疗是可行的.

  • 大黄对延迟复苏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坚;厉振凯;王毅鑫;苏文利

    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对延迟复苏患者在实施综合液体复苏的同时,采用大黄胃管内注入的方法防治应激性溃疡18例,并与用奥美拉唑治疗的17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 提高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祖煌;刘敏;夏照帆;周美春;占新华;刘世康

    延迟复苏烧伤患者因入院晚而存在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全身微循环的改变更为突出,治疗上较为棘手,常规液体复苏效果往往不理想.延迟复苏仍是造成当前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如何提高延迟复苏烧伤患者的复苏效果是烧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995年以后,我们采用一套新的复苏措施与方案,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

  • 1796例多发伤的救治分析

    作者:苏文利;王毅鑫;朱文献;吴嘉骏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万,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4位[1],并且有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提高创伤的抢救成功率,是目前的重点及难点课题之一.笔者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急救中心在一体化模式下运用损伤控制术、低压延迟复苏等技术救治多发伤1796例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 失血性休克延迟复苏对犬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流的影响

    作者:胡森;李琳;侯经元;王瑞晨

    目的 研究延迟补液对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流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14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脉、静脉置管,24 h后从颈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总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2%.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延迟补液组(n=8)和立即补液组(n=6).失血后第1个24小时延迟补液组无治疗,立即补液组静脉输入3倍失血量的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失血后24 h起2组犬均实施静脉补液.测定犬失血前和失血后2,4,8,24,48和72 h非麻醉状态下的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肠道组织灌流指标,并记录失血后72 h病死率.结果 与失血前相比,两组犬平均动脉压、心排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左室内压大变化速率、尿量以及肠黏膜血流量在失血后均大幅降低(P<0.05),而全身血管阻力显著升高.从失血后4 h起,立即补液组上述指标逐渐恢复,失血后72 h除全身血管阻力和肠黏膜血流量外均恢复至失血前水平.延迟补液组上述指标则持续恶化,8例中有5例无尿,失血后4 h起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尿量以及肠黏膜血流量均显著低于立即补液组(P<0.05).失血后72 h病死率延迟补液组为5/8(62.5%),立即补液组为0.结论 延迟补液显著加重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紊乱、延迟脏器组织灌流恢复,增加早期病死率.

  • 乌司他丁多次给药对延迟心肺复苏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的干预作用

    作者:姜银松;李新宇;王占青;方喆琦

    心肺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1-2],但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脑复苏质量却不尽人意,心肺复苏的关键取决于脑功能的恢复[3-5]。王姗姗等[6]研究表明乌司他丁(U TI )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功能的预后有益,但目前动物实验多于心脏骤停(CA )后即刻进行心肺复苏(CPR),而患者心脏骤停到实施CPR常需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为更接近临床,本实验在大鼠心脏骤停后3 min 进行延迟CPR,在ROSC 后连续两次给予 UTI 干预,探讨U TI对延迟复苏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c-fos 在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韩焱福;孙天骏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中c-fos 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SD 大鼠96 只,随机分为延迟液体复苏组(DF,n =40)、即时液体复苏组(IF,n =48)和正常对照组(NC,n =8),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 h、6 h、12 h、24 h、72 h和168 h 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与c-fos的表达.结果 伤后6 ~24 h DF 组大鼠肺组织病变严重,IF 组相对较轻.c-fos 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核或细胞质,其表达强度DF 组与IF 组分别高于NC 组,且DF 组高于IF 组(P <0.05).结论 c-fos表达强度的变化与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损伤相关.

  • 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c-ju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德昌

    目的 探讨c-jun基因在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肺组织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延迟液体复苏组(DF,n=40)、即时液体复苏组(IF,n=48)和正常对照组(NC,n=8).DF组和IF组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48和72 h取材.应用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软件分析等技术,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与cqun基因的表达.结果 伤后6~24 h DF组大鼠肺组织病变较严重,IF组相对较轻.c-jun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核或细胞质,其表达强度DF组与IF组分别高于NC组,且DF组明显高于IF组(P(0.05).结论 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中c-jun基因表达强度的变化与肺损伤的程度具有相关性,c-jun可能参与了大鼠肺组织的损伤.

  • 延迟快速复苏烧伤犬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变化

    作者:闫柏刚;杨宗城;黄跃生;刘志远;黎鳌

    目的探讨烧伤后延迟复苏情况下,快速补液对伤后早期肠粘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犬40%TBSAⅢ度烫伤模型,32只犬被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血定安延迟均匀补液组、血定安延迟快速补液组和血浆延迟快速补液组进行补液.观察伤前、伤后2,6,8,12,24,36和48 h血浆二胺氧化酶、乳酸的变化及小肠病理检查.结果烧伤后各组血浆二胺氧化酶、乳酸逐渐升高,至伤后2 h~6h即显著高于伤前并继续升高,但补液三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其中快速补液组烧伤8 h后(快速补液后)均显著低于均匀补液组.血浆快速组与血定安快速组相比二胺氧化酶、乳酸几乎无明显差别.结论在烧伤后延迟复苏情况下,快速补液可以减轻肠粘膜的损伤.

  • 高原地区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Peyer氏结中Bax表达与T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作者:马明;张诚;刘毅;周文军;张世范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回肠Peyer氏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和促凋亡基因Bax与T细胞增殖的变化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1 517 m和3 848 m两个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 n=30)、即时复苏组(IFR,n=30)和假伤组(SG,n=6),建立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 h在回盲部向近心端10 cm处切取回肠组织后,于肠壁上切取所有Peyer氏结,采用TUNE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回肠Peyer氏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Bax和CD3+的表达.结果:各海拔高度DFR组凋亡率均高于IFR组,各复苏组伤后12 h凋亡率高;Bax的阳性表达位于Peyer氏结中淋巴细胞胞浆内,其表达强度各复苏组高于假伤组,随海拔高度上升Bax表达增强,高海拔组的表达强度高于低海拔组,各海拔高度DFR高于IFR组(P<0.05);CD3+的阳性表达部位位于Peyer氏结中T淋巴细胞胞膜,其表达强度各复苏组低于假伤组,随海拔高度上升CD3+表达减弱,伤后12 h表达降至低(P<0.05).结论:高原地区烫伤延迟复苏后Bax表达增高可能是Peyer氏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和T淋巴细胞数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道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作者:张诚;刘毅;胡森;黎君友;吕艺;孙晓庆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小肠Peyer氏结淋巴细胞(PPL)、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和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凋亡率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分为假伤对照组、立即复苏组(ER)和延迟复苏组(DR).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合并延迟复苏模型.按Davies法分离、收集上述3种淋巴细胞,采用DNA片段百分率(ap%)反映其伤后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采用DNA凝胶电泳,TUNEL法和电镜观察3种淋巴细胞凋亡特征性改变.结果:两组PPL、LPL、IEL伤后ap%均显著高于伤前(P<0.01);伤后6 h、12 h,DR组PPLap%显著高于ER组(P<0.05或P<0.01),其中LPL伤后12 h ap%高达56.26%.伤后12 h DR组LPL、IEL ap%显著高于ER组(P<0.01).伤后6 h LPL、IEL基因组DNA电泳均可见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伤后12 hTUNEL法和电镜均观察到3种淋巴细胞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烫伤延迟复苏后细胞凋亡是肠道淋巴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足烫伤后肠道免疫功能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 高原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肾组织细胞凋亡与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姜疆;刘毅;张诚;张绪生;张鲜英;肖斌;张斌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肾脏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517 m和3 848 m两个海拔高度进行实验,每个海拔高度的大鼠(n=120)均随机分为3组:①即时复苏组(IFR组,n=60):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 ml/kg;②延迟复苏组(DFR组,n=50):伤后6 h开始按4 ml/kg补液;③假伤组(n=10):大鼠背部置于37 ℃水浴中20 s模拟烫伤,不补液.IFR组和DFR组大鼠将背部浸于90 ℃热水中20s建立30% TBSA Ⅲ度高原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 h取肾组织,假伤组大鼠于模拟烫伤后1 h取肾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的凋亡,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c-fos蛋白表达水平在相同海拔高度DFR组和IFR组均高于假伤组,且DFR组均高于IFR组,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P<0.001);细胞凋亡指数与c-fos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8,P<0.001).结论:高原严重烫伤可导致 c-fos蛋白的表达增强,同时伴肾组织细胞凋亡加剧,延迟复苏较即时复苏加重细胞凋亡;c-fos蛋白的表达与高原严重烫伤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相关.

  • 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作者:于燕;杨红明;柴家科;胡森;雷树红;张冬青;张国安;陶白江;贺立新;杨国兴;李凤玉;姚咏明

    目的:探讨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是否及时有效复苏分为延迟复苏组和非延迟复苏组,于伤后1、3、7、14、28 d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检测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烧伤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延迟复苏患者明显低于非延迟复苏患者(P<0.05或P<0.01).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延迟复苏患者明显高于非延迟复苏患者,伤后7和28 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动态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 胸腺肽α1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单核细胞Ⅰa抗原的影响

    作者:杨国兴;杨红明;胡森;韩伊林;于燕;王国强

    目的:研究烫伤延迟复苏后大鼠单核细胞表面Ⅰa抗原变化规律及应用胸腺肽α1对单核细胞表面Ⅰa抗原的影响.方法:将10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48只)和胸腺肽α1治疗组(4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它组均造成30%TBSA Ⅲ度烧伤延迟复苏模型.分别于6 h、1 d、2 d、3 d、7 d和14 d处死动物,取血分离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Ⅰa抗原表达率.结果: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Ⅰa抗原表达率降低,其中6 h、和1 d时间点Ⅰa抗原表达率严重降低,3 d、7 d和14 d时间点开始有所恢复,但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均<0.01).给予胸腺肽α1后3 d、7 d和14 d时间点单核细胞Ⅰa抗原表达率与单纯烫伤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障碍.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

  • 小儿重度烧伤延迟复苏后并发惊厥1例

    作者:孙天骏;郝岱峰;柴家科

    1 临床病例患儿女性,1岁8个月,背部、双上肢及右下肢热水烫伤后18h转诊入院.入院时患儿精神萎靡,口唇苍白,四肢湿冷,末梢凉,体温36.5℃,心率170/min,呼吸浅快,尿少.查体:背部、双上肢及右下肢可见烫伤创面,表皮全部脱落,基底红白相间至苍白,渗出少,创周肿胀.诊断:背部、双上肢及右下肢烫伤,20%,深Ⅱ°5%.Ⅲ°15%.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以及对症处理,患儿休克症状逐渐好转,四肢温暖,心率降至140/min,尿量20ml/h.入院后3h,患儿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两眼球固定,头向后仰,四肢呈强制性抽搐,嘴唇紫绀,牙关紧闭,无呕吐,氧饱和度降至70%.

  • 大面积特重深度烧伤延迟复苏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成功1例

    作者:李东杰;郝岱峰;贾晓明;柴家科;申传安;李峰;梁黎明;庹晓晔

    1 病历介绍1.1 病例 患者,男性,18岁.于2006年5月26日在扑救林火过程中火焰烧伤头、面、颈、四肢、背部,伴口鼻内吸入.伤后6 h送至当地医院行股静脉切开、补液、抗感染、气管切开、四肢切开减张、局部清创包扎、面部创面涂磺胺嘧啶银霜等治疗.伤后2 d,空运转送至我院.

  • 川芎嗪在严重烧伤大鼠延迟复苏中的作用及调控

    作者:张春海;傅廷友;蔡莉;王光毅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大鼠中的抗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调控.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烧伤和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及治疗组,伤后24h检测肺脏、肝脏及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肺脏、肝脏及小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均显著降低,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使用川芎嗪,能下调TNF-α、IL-1β及IL-6在血浆中的总体水平,控制烧伤后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脏器水肿,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

  • 大面积烧伤延迟复苏效果探讨

    作者:张宏;林国安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延迟复苏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7医院提出的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下称“107复苏方案”)对25例延迟入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复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分别于伤后第6天和第34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107复苏方案能够预估累积丢失量和输液速度,可用于延迟入院治疗的烧伤休克期患者。

  •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在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韩焱福;孙天骏

    目的 观察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肺组织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n=60)、即时复苏组(IF,n=50)和正常对照组(NC,n=10),建立Ⅲ度烫伤面积30%TBSA的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48和72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与HIF-1α的表达.结果 DF组伤后6~24 h 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IF组相对较轻.HIF-1α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DF组表达明显强于IF组,而NC组表达阴性.HIF-1α表达的灰度值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F组与IF组在伤后72 h各时相点表达均升高,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F组在各时相点HIF-1α表达均高于相对应的IF组各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大鼠肺组织HIF-1α的高表达与肺组织的损伤的程度是一致的,推测其参与了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大鼠肺组织的损伤.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