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每搏量变异度为指导的液体管理应用于老年结肠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白丽红;张树波;刘铁军

    正常肠道屏障及肠黏膜的分泌功能可以有效阻止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如手术、失血性休克、大面积烧伤、肿瘤等,可使肠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使原来寄生于肠道的细菌越过受损的肠黏膜吸收入血而致细菌移位,从而激发全身的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结肠癌手术中,选择哪种液体治疗对肠道影响更小,对这类患者更有利,为临床术后更好的恢复提供参考。

  • 腰麻应用于低位手术麻醉时液体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冯贤强;吴毅

    目的:观察腰麻(SA)应用于低位手术麻醉时早期补充胶体溶液预防血压波动治疗方法,随机将我院2003-2006年间共采用腰麻600例低位手术麻醉病例,分成两组.A组:单纯补林格氏液或5%糖盐.B组:补入林格氏液300ml后快速滴注胶体液300ml后再补林格氏掖,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与B组术中生命体征(Bp,P,SpO2),的波动差异明显(P<0.05).B组快速补入胶体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Bp波动小,P无明显变化,SpO2在98%以上.结论:故认为早期补入一定量的胶体对麻醉中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有决定性的作用.

  • 妇科盆腔肿瘤麻醉手术期间液体监测和治疗

    作者:孙秀菊

    目的:探究妇科盆腔肿瘤麻醉手术期间液体监测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液体进行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大血浆容量以及大血浆稀释度出现时间以及峰值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盆腔肿瘤麻醉手术期间开展液体监测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液体治疗,对于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治疗分析

    作者:岳敏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给予单纯性液体复苏治疗,试验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使用率、AKI持续时间、肌酐峰值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能够降低并发症以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体会

    作者:闫磊;王小红

    目的:探讨早期保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2~2010年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液体治疗后回顾性分析,按时间分两组,2002年1月~2006年8月患者19例给予液体正平衡治疗,2006年9月~2010年12月患者21例给予液体负平衡治疗.结果:2002年1月~2006年8月组19例中有2例发展成重症胰腺炎,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006年9月~2010年12月组21例中有3例入院时已诊断为重症胰腺炎,死亡1例.结论:对急性胰腺炎行早期液体治疗,尤其是行液体负平衡治疗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胰腺炎病情进一步加重,即使对重症胰腺炎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姚尚龙;尚游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麻醉和危重症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用于指导液体治疗以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改善氧供,促进患者康复.

  • 失血性休克延迟复苏对犬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流的影响

    作者:胡森;李琳;侯经元;王瑞晨

    目的 研究延迟补液对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流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14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脉、静脉置管,24 h后从颈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总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2%.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延迟补液组(n=8)和立即补液组(n=6).失血后第1个24小时延迟补液组无治疗,立即补液组静脉输入3倍失血量的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失血后24 h起2组犬均实施静脉补液.测定犬失血前和失血后2,4,8,24,48和72 h非麻醉状态下的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肠道组织灌流指标,并记录失血后72 h病死率.结果 与失血前相比,两组犬平均动脉压、心排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左室内压大变化速率、尿量以及肠黏膜血流量在失血后均大幅降低(P<0.05),而全身血管阻力显著升高.从失血后4 h起,立即补液组上述指标逐渐恢复,失血后72 h除全身血管阻力和肠黏膜血流量外均恢复至失血前水平.延迟补液组上述指标则持续恶化,8例中有5例无尿,失血后4 h起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尿量以及肠黏膜血流量均显著低于立即补液组(P<0.05).失血后72 h病死率延迟补液组为5/8(62.5%),立即补液组为0.结论 延迟补液显著加重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紊乱、延迟脏器组织灌流恢复,增加早期病死率.

  • 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林育南;李强;毛仲炫;杨瑞敏;曾菲;刘敬臣

    目的 探讨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液组(H组)及乳酸林格液组(R组).根据患者容量负荷反应性试验的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入量、手术前后出凝血功能、术后各时间点的ASA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 H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术中平均尿量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围术期合理运用胶体液为主的液体治疗,能较有效降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和缩短持续时间.

  • FloTrac/Vigileo在休克患者液体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徐小雨;王洪亮;郜杨

    目的 评估FloTrac/Vigileo在休克患者液体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是否使用FloTrac/Vigileo将ICU的休克患者分为FloTrac/Vigileo监测治疗组(简称Vigileo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治疗指标和预后.结果 共计纳入研究分析患者170例,其中Vigileo组74例,常规治疗组96例.治疗后8 h,Vigileo组治疗有效率为85.14%,常规治疗组为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gileo组ICU病死率为20.27%,常规治疗组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gileo组住院病死率为37.8%,常规治疗组为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oTrac/Vigileo能有效指导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ICU病死率.

  • 液体治疗微粒污染的临床控制现状及期望

    作者:宋林霞

    液体治疗是治疗学中的一部分,它是以静脉输入各种输液剂为手 段的治疗方法.综合医院约有50%以上患者接受液体治疗,因此保证输液的安全是关系到患 者健康的必要措施[1].近年来,护理界同仁就输液的微粒污染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和实验.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 3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总结

    作者:曹丽平;张志鹏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320例重症怠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03例,女117例;年龄15~82岁.入院时42.2%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8分,37.2%的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Ranson)评分≥3分,92.2%的患者Balthazar CT评分在D级以上,90.6%的患者改良Marshall评分≥2分.痊愈者292例(91.25%),死亡28例(8.75%).死亡原因包括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7例死于严重感染,5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4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适时调整,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围手术期容量监测方法新进展

    作者:菅敏钰;韩如泉

    容量监测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内容,麻醉医师正确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其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质量.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所导致的体液丢失或重新分布会使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导致血压下降,脏器灌注减少;如果患者钠水调节功能减弱,过度的液体治疗会增加循环负荷,导致组织水肿,也会引起脏器功能衰竭[1].因此围手术期应仔细衡量利弊,采取谨慎液体治疗措施[2],在完善的容量监测条件下进行容量治疗.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临床新进展

    作者:解雅英;于建设;吴莉

    自Shoemaker等[1]于1988年首先提出围术期理想循环状态的概念,2001年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2]提出外科输液应满足的几个目标,围术期的液体治疗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相继涌现出许多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PFT)为理念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谓GPFT,指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术前全身状况、容量状态及并发症等,采取个体化的补液方案.临床因液体治疗不当,造成多种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储备下降,液体治疗不当易并发心力衰竭.刘晓文[3]报道原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并发左心衰的比例高达58%.向东明等[4]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按需多少补多少,控制补液总量、补液速度,注重基础心肺病变,结合前3d和当天患者症状和体征,合理予以补液能避免术后急性肺水肿和左心衰.GPFT原则上是优化的心脏前负荷,既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供,又可避免组织水肿,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但各种研究中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评估指标、监测方法、实施方案、液体治疗种类各不相同,本文就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术中目标引导液体治疗对高危老年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婧;张丹凤;朱赛楠;王东信

    目的:观察基于动脉压波形变化参数分析(FloTrac)的术中液体治疗对老年高危手术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标签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138例≥65岁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拟行腹部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监测、按临床现有常规进行术中液体管理;目标引导液体治疗(GDT)组术中使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动脉压波形分析参数,通过输液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维持每博量变异度(SVV)<13%、心脏指数(CI)≥2.5L/(min·m2)且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结果 GDT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9%(2/69) vs 11.6%(8/69),P=0.049];GDT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略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9/69) vs 26.1%(18/69),P=0.053]。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lotrac的GDT能减少高危老年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可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整体预后的影响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 36例围手术期大出血患者的液体治疗研究

    作者:康红军;宋青;周飞虎;潘亮;刘辉

    目的:探讨围术期大出血危重患者的液体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1年8月-2005年7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科收治的36例收容时累计出血量大于5 000 ml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抗休克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出血期,继续失血量>100 ml/h,血压依靠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少尿或无尿;第二阶段为稳定期,引流量<100 ml/h,血压依靠小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尿量增加.比较两阶段液体复苏的补液量、补液成分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36例患者无一例死亡.第一阶段的失血量为(310.3±158.9)ml/h,平均治疗达标时间为(7.2±3.3)h,血液制品用量为(181.1±99.9)ml/h,胶体用量为(39.8±4.6)ml/h,与第二阶段[失血量(60.3±58.9)ml/h;平均治疗达标时间(14.3±6.7)h,血液制品用量(31.1±15.6)ml/h;胶体用量(58.8±14.6)ml/h]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6例患者均在约20 h达到稳定循环,停用升压药物.平均SICU住院时间(5.5±1.8)d.结论:大出血患者抗休克治疗不同治疗阶段补液成分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应结合病情进行调整.

  • 无静脉输液条件下低血容量性休克口服补液

    作者:胡森;盛志勇

    严重战、创(烧)伤能导致致死性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和脏器功能损害,如不能及时进行液体治疗,伤员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现场救治战、创(烧)伤休克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充分地进行液体治疗.但在战争或突发事故及灾害(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时,短时间内常出现批量休克伤员,由于医疗资源匮乏、交通破坏、后送延迟,尤其是液体供不应求等困难使常规静脉液体治疗难以实施或延迟实施,从而使病死率或并发症大大增加.

  • 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进展

    作者:杨光华;殷宝兵

    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手段.选择正确的输液和合理的治疗策略可以著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改善预后.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对“选择晶体或胶体”、“选择开放或限制补液”等有争议问题不断总结、探索、论证的前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医师对具体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出现了诸如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快速通道外科等临床上有显著疗效的具体治疗策略.本文对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外科病人液体治疗的现代概念

    作者:吴肇汉

    临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外科基础方面广泛涉及于各临床专科,对外科的整体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临床医师往往对此甚少关注,显得观念滞后,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在外科病人的液体治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普遍忽视创伤后组织微循环的变化,术后容量治疗很随意.对输血指征以及晶、胶体(白蛋白、人工胶体)的合理应用也有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

  • 多目标导向的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补液策略

    作者:张柳;程蔚新;袁宏勋;沈剑;刘芳;朱凤雪;安友仲

    目的 总结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经验,探索围手术期补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89例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出入量、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并发症,分为小出血组(761 ml)和大出血(4 813 ml)组.结果 小出血组在手术日、术后第1、2、3天补液量分别为(7565±4757)、(3 869±727)、(3 289±897)、(3 096±567) ml,大出血组依次为(13 927 ±5 612)、(5 192±1 274)、(3786±1 137)、(3 797 ±719) ml(t=-4.637、-3.117、-2.460、-2.982,P=0.04、0.048、0.36、0.038).小出血组BNP水平分别为(33±25)、(82±66)、(116±54)、(145±75) ng/ml,大出血组依次为(70 ±65)、(165±153)、(256±220)、(442±412) ng/ml(t=4.637、-3.117、-2.460、-2.982,P=0.041、0.038、0.046、0.04).术后3d累计出现自然负平衡的概率为10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心脏事件、呼吸事件、腹腔事件、深静脉血栓等,在小出血组和大出血组发生率分别为4.7%、7.1%、4.7%、14.3%、9.5%和25.1%、27.6%、46.8%、10.6%、17.0%(x2=2.89、5.89、19.96、0.044、0.674,P=0.049、0.015、0.001、0.834、0.412).结论 多目标综合导向的液体策略可获得良好预后,降低了整体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术后可用BNP作为监测补液量的标志物.

  • 外科患者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一、前言胶体治疗是外科治疗基本和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于围手术期或外科危重患者.胶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在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改善氧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如何进行合理的液体治疗,应引起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并予以规范实施.

307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