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汪昭雄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控制骨科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74例骨科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骨科同时问所收治的74例轻度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损伤控制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有10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13.5%,两组患者的凝血机能、pH值、体温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严重多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损伤控制的方式来对骨科严重多发伤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潘华兴

    目的:研究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早期全面处理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骨科损伤控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应用于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段艳丽

    目的 观察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恢复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治疗时,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后,可提升治疗效果,尽早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损伤控制理念在四肢骨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杨正协;陈立灿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四肢骨骨折伴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按早期确定性治疗进行处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随访6个月至18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为62.96%;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骨折延迟愈合率等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念用于治疗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救治,可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忠宝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的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两组进行针对性治疗并比较治疗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伤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输血总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各项基本数据比较后,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创伤恢复程度好,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多发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张宏斌;王如彪;谭于建;谢文军

    目的:分析多发骨折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多发骨折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皆采取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来确定手术的处理方式、时间,予以>6个月随访,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与预后情况。结果:33例患者术后ISS评分均值(33.47±3.14)分;其中7例患者因开放骨折而采取急诊手术,其余26例患者则选择择期手术,全部完全恢复并无死亡患者。结论:多发骨折比较常见,采取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确定手术处理方式与时机,能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 损伤控制理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段泽艳;黄德远;田雾;李春来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损伤控制理论的作用。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1例患者一期拔除胆囊造瘘管,8例于术后2~3个月返院行二期胆囊切除术。结论: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高龄患者的治疗,提高了患者存活率及疾病治愈率。

  •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

    作者:尹旭东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下肢创伤临床急救的患者9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比较组实施常规方式治疗,探究组采用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探究组治疗优良率95.66%,高于比较组的73.91%,住院时间(30.2±3.1)d短于比较组的(50.5±6.2)d,探究组明显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损伤控制(DC)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春雷;何辉龙;刘鹏;王建军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DC)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一2015年9月该院接诊的5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在临床急救中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术,在ICU复苏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观察患者的急救效果,监测患者ICU复苏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体温、pH值、PT值等一系列指标,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43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死亡。43例患者ICU复苏前的pH值(7.04±0.41)、体温(34.27±0.90)℃、PT值(18.98±0.76)%、血氧饱和度(88.23±5.44)%,复苏后 pH 值(7.32±0.23)、体温(35.56±0.68)℃、PT 值(16.02±0.54)%、血氧饱和度(97.26±5.76)%,相比之下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苏后Apache-Ⅱ评分(15.07±5.98)明显低于复苏前(23.0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56,P=0.0057)。结论损伤控制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严重多发伤病人损伤控制治疗探讨

    作者:许发发;高红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高速公路车祸伤、机器压榨伤等严重损伤屡见不鲜.院前网络的完善和现场急救技术已使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入院后易出现一系列产重病理生理紊乱,如进行复杂耗时的手术或处理往往会加重患者生理紊乱与病情.应先控制危及生命的原发性损伤,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患者安全度过创伤的急性反应期,然后再进行二次确定性治疗,这样可提高危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1-2].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严重多发伤病人5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多发伤 损伤控制
  • 损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邹岩山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中损伤控制骨科的应用价值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即抽取该院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接收治疗的60例骨创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在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给予治疗组进行创伤控制性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组进行常规创伤性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经过对比,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的治疗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与应用.

  •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探讨

    作者:文碧荣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率。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5.0%,死亡率5.0%;对照组治愈率60.0%,死亡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针刺为主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莉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多为外伤或婴儿分娩时所致.臂丛神经损伤控制主要分为上臂丛下臂丛和全臂丛神经损伤,典型表现为患肢松弛悬重于体侧,不能外展、外旋及屈肘.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确切疗效,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巴音额古乐;金鸿宾;黎明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损伤控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03±12.81)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6~54分,平均(35.00±12.81)分.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早期全面处理原则)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3±11.04)岁;ISS评分26~51分,平均(35.56±11.04)分.分别对两组年龄、性别、ISS评分、Gustilo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损伤控制组中存活28例,死亡2例(6.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弥撒性血管内凝血1例,伤口感染2例).对照组中存活22例,死亡8例(26.7%),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弥撒性血管内凝血2例,术后感染3例).对两组年龄、性别、ISS评分、Gustilo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念用于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救治,可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 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腾飞;赵文国;郑翰林;吴嘉祥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 组)进行治疗的23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28~60(41.57± 8.29)岁;NISS评分18~40(27.70±5.44)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早期确定性治疗技术(ETC组)的27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19~55(38.33±9.99)岁;NISS评分20~43(31.07±6.46)分.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ICU复苏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DCO组患者存活2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术后钉道感染).ETC组患者存活25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后钉道感染,1例术后伤口感染,2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DCO组的术中输血量、ICU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与ET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骨折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小ICU恢复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 二期计划再手术治疗地震多发伤

    作者:王北岳;赵建宁;郭亭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治疗后地震多发伤病员的处理及APACHE Ⅱ评分判定计划再手术时机.方法:于2008年5月18日至6月30日对21例已实施DC的危重地震伤病员进行内科支持、外科干预,于重症监护室(ICU)恢复生理潜能,连续APACHE Ⅱ评分,判定伤病员生理状况及创伤程度,分期分阶段对骨与软组织伤实施关节内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改外固定支架为坚强的内固定方式、椎体爆裂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以及软组织重建等确定性手术.结果:通过二期计划再手术策略对伤病员的确定性治疗,21例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发症少,伤残率低,无死亡事件.结论:适时评估患者生理潜能、判定手术时机、正确的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此类伤病员的并发症、伤残率及病死率.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汪绪芳

    本文主要探讨了西医的损伤控制理论、中医的骨科急救方法以及中医补法在面对骨科急性损伤救治方面问题的结合施治,希望可以为中医在骨科急性损伤临床急救方面的结合治疗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和契合点.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江志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急性损伤患者共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科治疗,而实验组加用中医补法.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骨科急性损伤应用中医补法可降低患者的残废率及病死率,能补益肝肾、健脾养胃、补益气血和接骨续筋,加快患者骨科疾病的恢复,且缩短治疗时间.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文忠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回顾骨科病房急性损伤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补法在急性损伤患者损伤控制过程中的应用.结果:损伤控制和中医补法的运用确实能减轻患者死亡率,缩短患者病程.结论: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过程中,应当尽早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和中医补法,从而促进患者预后.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武林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和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骨科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损伤控制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联合中医补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AIB、Hb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明显,且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联合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中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创伤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349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