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便秘治疗误区

    作者:张明

    ◆误区之一见秘治秘,为求一时痛快,或取得显著疗效,长年累月用果导片、番泻叶、大黄之类峻下药,维持排便,而且量越用越大,结果肠镜检查肠粘膜发生恶色病变,极少数病人又发生癌变.

  • 溃疡性结肠炎改良灌肠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李慧芳;孙正令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而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肠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我们对传统的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良,保留灌肠之前先行清洁灌肠,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72例

    作者:王友杰

    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7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0例患者均有应用广谱抗生素病史,结肠炎多发生于10~15天以内,有腹泻、腹胀、腹痛及毒血症表现: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10×109/L,粪培养分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粪便滤液中可检测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毒素,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还可见散在孤立的黄色或棕色伪膜.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医组)72例,男36例,女36例;年龄19~85岁,平均50岁;病程7~20天,平均11天;西药治疗组(简称西医组)68例,男34例,女34例;年龄20~60岁,平均52岁;病程7~22天,平均1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肠血流量及血清磷脂酶A2、白介素-1β的变化

    作者:张建新;瞿建国;程国祚;李龙;王旭青

    观察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P)时肠组织血流量及炎症介质的变化.实验用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NP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复制ANP模型.采用放射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0h、2h和12h分别测定肠组织血流量,同时检测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肠粘膜病理改变.结果显示,ANP组在制模后2h及12h肠组织血流量(0.80±0.07,0.50±0.06)mL/(min*g)较对照组(1.56±0.18,1.61±0.11)mL/(min*g)明显减少(均P<0.001),血清PLA2活性(94.29±9.96,103.71±14.40)U/L,IL-1β水平(0.78±0.13,0.83±0.20)μg/L较对照组(65.27±10.52,66.63±9.81)U/L,(0.32±0.06,0.33±0.07)μg/L明显升高(均P<0.001),肠粘膜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均P<0.001).提示ANP早期肠组织血流量减少与炎症介质的升高同时发生,两者均是ANP时肠粘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 EPEC野生型O119与H511对HEp-2细胞粘附力比较

    作者:张颖;周艳;管远志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粘附是EPEC感染宿主肠粘膜上皮细胞关键的第一步.因此准确测定EPEC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有助于判定其致病力.通过分析比较EPEC有菌毛株O119和无菌毛变异株H51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粘附情况,以确定菌毛对EPEC粘附力的影响.

  • 直肠尖锐湿疣误诊为直肠息肉3例

    作者:陆军

    1病例介绍例1,女,22岁.反复便痛便血3月,偶感便后有异物从肛门脱出,可自行还纳,大便1~2次/d,成形.有乱交及肛交史.直肠指检(胸膝位):齿状线上2cm 3点处触及一约3cm× lcm×0.5cm的赘生物,质较韧,触之易出血.直肠镜检:见暗紫色扁平带蒂肿块,表面光滑,附有脓粘性分泌物,周围肠粘膜充血水肿.诊断为"直肠息肉".

  • 口服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群馨;姜海行;唐国都;唐连凤;田春林;卢作超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疗效. 方法 115例患者因腹疼、腹泻及粘液血便行肠镜检查,肠镜下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直接涂片法和三色染色法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诊人芽囊原虫阳性而其他寄生虫阴性者,予口服甲硝唑0.4 g/d,4次/d,连续服7 d.治疗3周后粪检仍阳性者,再重复用药7 d.30例患者治疗后复查电子肠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的变化. 结果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4.65%(230/243),其中服药7 d的治愈率76.54%(186/243);服药14 d的治愈率18.11%(44/243);治疗无效5.35%(13/243).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占4.53%(11/243). 电子结肠镜检查,所检患者的肠道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表现为粘膜糜烂及溃疡;病理检查多为粘膜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治疗后复查肠镜30例,肠粘膜损伤均获治愈. 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可引起肠粘膜糜烂及溃疡,口服甲硝唑治疗该病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因产生抗药性而治疗无效.

  • 感染人芽囊原虫昆明鼠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作者:张红卫;贺丽君;颜秋叶;苏云普;李文;薛长贵;王东

    目的通过观察昆明鼠感染人芽囊原虫后肠粘膜病理变化,探讨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机制. 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人芽囊原虫.15只昆明鼠分为3组:A组为接受免疫抑制剂处理组,B组为非免疫抑制剂处理组,经口感染人芽囊原虫1.6×105个/鼠,观察小鼠感染情况及肠粘膜的病理变化;C组为健康对照组. 结果实验鼠人芽囊原虫检出率90%(9/10),虫体主要寄生在小鼠回盲部肠腔和肠粘膜表面,个别虫体侵入肠粘膜上皮,部分肠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强,可见有炎症细胞浸润,偶见局灶性肠粘膜坏死.病变程度免疫抑制剂处理组比未接种免疫抑制剂处理组重. 结论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昆明鼠回盲部肠粘膜发生病理损害,病变程度受宿主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

  • 人芽囊原虫病患者肠粘膜损伤及其粘膜细胞因子的测定

    作者:金群馨;唐国都;俞开敏

    目的探讨人芽囊原虫感染引起的肠粘膜病变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8、IL-18、GM-CSF水平变化的病理意义.方法经粪便检查确诊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30例患者做电子肠镜检查,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用ELISA法检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肠粘膜组织匀浆中的IL-8、IL-18和GM-CSF水平. 结果电子肠镜检查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均出现肠道病理改变,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病变程度与人芽囊原虫感染度呈正相关(rs =0.853 8,P<0.001);病理切片检查多数粘膜呈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患者肠粘膜组织匀浆中IL-8、IL-18、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随人芽囊原虫感染度的加重逐渐升高. 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能引起患者肠粘膜病理改变和细胞因子IL-8、IL-18、GM-CSF水平的升高,且与感染程度相关.人芽囊原虫感染诱导并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

  • 直肠透明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胡晓丽;王学文;宁培儒

    患儿女,10岁。因便血2次,于1998年8月7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 h内便血2次,第1次约5 ml,第2次约200 ml,伴间断腹疼,不吐。体检:体温36.7℃,呼吸22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05/66 mm Hg (1 mm Hg=0.133 kPa)。面色略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无压疼,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8×109/L,血红蛋白88 g/L。CT检查:腹膜后、骶前混杂圆形占位病变,其大小为5.2 cm×4.2 cm× 6.0 cm。纤维镜检查:距肛门3 cm处直肠前壁有5 cm×5 cm×4 cm肿物,有蒂较粗,肿物表面为肠粘膜,未见破溃。予以手术切除。

  • 铜绿假单胞菌粘附对肠上皮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陈军;唐鏖;常山;肖光夏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并致感染这一现象已被公认.细菌移位的第一步是其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进而定植于肠粘膜表面,随后侵入肠系膜淋巴结,终播及全身.铜绿假单胞菌是肠道细菌移位的主要菌群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后细胞膜的一系列变化,本研究拟从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粘附肠上皮细胞模型入手,探索粘附后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机制.

  • 双歧杆菌粘附素的提纯

    作者:郑跃杰;潘令嘉;王立生;周殿元;郭立安;闫哲

    双歧杆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控制内毒素血症、延缓衰老、抗肿瘤等生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益生菌制剂(Probiotics).由于双歧杆菌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开展对其粘附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双歧杆菌的粘附素进行分离纯化.

  • 白念珠菌在肠腔中的增殖与局部IgA抗体分泌的关系

    作者:白晓东;刘贤华;肖光夏

    目的 观察白念珠菌(白念菌)在肠腔内增殖与局部粘膜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特殊病原菌动物经口喂入白念菌,在不同时相处死后,观察肠内白念菌总数及肠粘膜表面白念菌粘附数量;取肠系膜淋巴结做白念菌选择培养,观察移位体内发生率;采用Brdu体内掺入显示局部粘膜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计数潘伊尔氏结细胞表面IgA(SmIgA)阳性率;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固有层中IgA浆细胞数量变化;ELISA法测定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IgA含量.结果 肠内白念菌总量及粘膜表面粘附数量随给菌后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移位主要发生于给菌后早期;给菌后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活跃,分泌IgA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粘液层中特异抗白念菌IgA含量在给菌后上升明显.结论 带菌动物首次白念菌肠内给入后以固有层中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增殖及分化均增加;白念菌总量和粘附数量减少与局部粘膜免疫反应及特异IgA抗体含量上升的关系十分密切.

  • 两株双价痢疾菌苗免疫小鼠后GALT中CD4+、CD8+ T细胞亚群的反应

    作者:石辛甫;高杰英;彭红;邢丽;刘育红;陈志华;曾关富

    目的 FSM-2117和FS-5416是两株具有不同生物表型的福氏、宋内氏双价痢疾菌苗株,FSM-2117无侵袭表型,无溶血活性,不表达侵袭蛋白抗原(Ipa-),FS-5416则为Ipa+,本实验是为了观测两株菌苗(Ipa-,Ipa+)免疫后引起的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中的细胞免疫反应,以探明痢疾菌苗在肠粘膜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以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只,灌胃免疫FSM-2117及FS-5416,8×108CFU/只,分别在1,4,7,10,13天随机取各组小鼠5只分离GALT淋巴细胞;同时设一组PBS对照组,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GALT中诱导部位[派伊尔小结(PP)、肠系膜淋巴结(MLN)]及效应部位[上皮间淋巴细胞(IEL)、粘膜固有层(LPL)]T细胞亚群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计数200个细胞计算阳性率.结果 用SA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株双价菌苗株均可引起肠粘膜GALT中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不同粘膜部位免疫反应不同.诱导部位(派氏小结、肠系膜淋巴结)CD4+细胞亚群明显升高,末次免疫后第7天达峰值,而后迅速下降;在效应部位,粘膜固有层表现为CD4+细胞亚群明显升高,而IEL主要表现为CD8+细胞亚群的升高,均于第7天达峰值.两株菌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FSM-2117 P≤0.01,FS-5416 P<0.01),但两菌苗株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株双价痢疾菌苗均可在小鼠GALT引起免疫反应,说明其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 B超诊断高位小肠多发性套叠1例

    作者:王馥华;李连凤

    患者,男,52岁.既往有胃切除史.因腹痛4小时,呕血来诊.查体见左中上腹膨隆,压痛明显.急查B超见左腹有3处肠腔内液性暗区,深1.4cm.在其衬托下,见肠管套头显示,肠壁厚而不均,呈平行、一层层强回声(图1,左).空肠壁厚0.8cm、腔闭塞,模糊不均,无肠内容通过,肠粘膜的"鱼刺"变粗、模糊、倒在狭小的肠腔内(图1、右).B超诊断:高位小肠多发性套叠.患者即去省城手术,结果为小肠多处套叠,并肠坏死.

  • 含MCT成分的肠内营养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颜洪;汪仕良

    目的通过比较烧伤患者早期肠内喂养含MCT/LCT与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影响,探讨MCT/LCT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烧伤总面积(TBSA)>30%的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Fresubin 750MCT组(F组),即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0MCT;Nutrison组(N组),即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24 h内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支持10 d.在烧伤后1、4、7、10 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损伤的情况(包括血浆SOD、MDA、尿L/M及血清DAO水平).结果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明显,肠道通透性增加.F组患者血浆SOD明显升高,DAO、MDA及尿L/M值明显下降.结论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者,在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修复、降低肠道通透性等方面有更佳的疗效,能更有效地保护烧伤后肠道的屏障功能.

  • 补锌对缺锌大鼠烫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烽;郭振荣;赵霖;鲍善芬;丛涛;柴家科

    目的探讨补锌对缺锌大鼠烫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月龄大鼠进食低锌饲料(含锌量:1.6μg/g)1周造成缺锌模型,20%深二度烫伤后改饲3种不同含锌饲料(含锌量分别为:1.6μg/g、24.7μg/g、286.9μg/g)1周,同时设1组大鼠烫伤前后均进食正常含锌饲料(含锌量:24.7μg/g)作为对照组.烫伤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在动物处死前6小时腹腔注射长春新碱(1mg/kg),计数肠腺细胞增殖率(CCRP)与标记指数(LI)用以反映肠粘膜增殖情况.结果各补锌组空肠CCPR、LI均高于缺锌组,回肠也存在类似的趋势.结论改善锌营养状态有利于烧伤后肠粘膜损伤的修复.

    关键词: 烧伤 肠粘膜
  • 直肠粘膜点状套扎治疗单纯直肠粘膜脱垂72例分析

    作者:刘勇敢;许震;郭惠娟;魏东;高春芳

    从1990-08至今,我们对经临床和直肠排粪造影确诊为单纯直肠粘膜脱垂的72例患者采用直肠粘膜点状套扎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分析如下.

  • 回肠黏膜下血管内皮瘤1例分析

    作者:李志君

    对回肠黏膜下血管内皮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以腹痛、腹胀4 d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逐渐感到腹胀,排气及排便不畅.未经治疗,腹痛及腹胀逐渐加重住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音钝,HR 116次/min,腹膨隆,无明显肠型,上腹及脐周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透视显示上腹可见多个宽大气液平面.

  • 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陈强谱;欧琨;赵红梅;周旭;邢雪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新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其营养及代谢效果已得到肯定[1-11].但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如何,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56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