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杂志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화서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79
  • 国内刊号: 51-13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0
  • 曾用名: 华西医讯;华西医学(内科部分)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石应康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手术、化疗联合诱导分化治疗晚期卵巢浆液囊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建青;杨瑛;王桂青

    目的:探讨在手术和化疗的基础上联合维胺酸诱导分化治疗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37例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了解在手术和化疗的基础上联合维胺酸诱导分化治疗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诱导分化组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成熟性分化趋势:核浆比例减小,细胞浆较丰富;细胞间出现发育较好的桥粒连接、紧密连接;线粒体数量增加形态较规则,基质电子密度增加;细胞浆内糖原颗粒丰富;部分细胞中出现数量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和形态较规则的高尔基复合体.结论:诱导分化剂维胺酸可诱导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疗法能够改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新进展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洪波;陈晓辉;张永玲;杨春梅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术式新进展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文献回顾法,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方式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方式从入路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经直肠、经阴道、经会阴、经腹.就现有的文献报导上述四类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异;而手法协助排便史、排粪造影中直肠前突内钡剂储留程度、直肠前突的大小、合并结肠慢传输及其它出口梗阻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等对直肠前突便秘的术后疗效均有影响.结论:便秘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的结果(直肠前突仅为其中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对便秘的病因病理等基础研究还不充分,因此临床上要注意判断直肠前突与便秘的关系,掌握好手术指征,并尽可能选择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的手术为宜.

    关键词: 直肠前突 手术 预后
  • 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昱明;张纯;成奇峰

    目的:观察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T3-4N0-1M0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照射2Gy/次,5次/周,鼻咽部原发灶DT68-72 Gy/6.8-7.2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照射DT50 Gy/5周.研究组前3.6周同对照组,然后每周分割剂量逐渐递增,即分割剂量的第1、2、3周分别为1.1Gy/次、1.2 Gy/次、1.3 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每周5次,鼻咽部总剂量DT72 Gy/6.6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剂量DT50 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7.8%、22.2%和55.6%、44.4%(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脏腑辨证与胃电图、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文;毛兵;梁文琼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中医脏腑辨证与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营养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中医脏腑辨证分型,并对胃电图基本电节律和胃动过缓百分率、实际体重/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单纯COPD组(n=21)与COPD并肺心病组(n=39)的基本电节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5.68±13.30% vs 43.79±10.53%,P<0.05),而胃动过缓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5.46±17.72% vs 48.40±16.98%,P>0.05).单纯COPD组及COPD并肺心病组的实际体重<90%IBW发生率分别为61.9%和74.36%,血清白蛋白<35g/L发生率分别为23.81%和48.7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脏腑辨证肺虚型(n=20)、肺脾虚型(n=16)、肺脾肾虚型(n=24)的基本电节律分别为(56.20±13.24%),(47.38±10.24%),(41.35±10.0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动过缓百分率分别为(45.18±18.13%)、(46.31±15.83%)、(49.90±17.5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虚型、肺脾虚型、肺脾肾虚型的实际体重<90%IBW发生率分别为50%、75%、54.1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35g/L的发生率分别为20%、37.5%、54.1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与中医脏腑辨证相关,且病变累及脾肾脏腑时尤为明显.

  • 雌、孕激素受体和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熊开琴;张秀辉;江贤萍;韩新华;李俸媛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37%和48.1%.p53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PR阳性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与阴性者,临床分期和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p53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峰;王建军;杨光海;介海云;王家顺;潘永成;汪文东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3个月通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成功施行RFA;术后3个月复查CT,大多数肿瘤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固缩,肿瘤密度明显减低(P<0.05),其中CR6例,PR46例,MR16例,NC8例.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显著,可作为晚期肺癌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 超声诊断胎儿先心病再探讨

    作者:朱琦

    目的:回顾性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5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多切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结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146例(12.3%,包括心律失常等),其中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9例(4.9%),超声成功随访及尸检证实45例.产后超声检查发现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5%;另外,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2mm的室间隔缺损,为假阴性2例,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3.4%.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产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张卓伯;商慧芳;刘鸣

    目的: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出血早产儿91例,对其性别、孕周、出生时体重、母亲年龄、胎盘异常、羊水情况、多胎、胎位情况、脐带情况、胎儿宫内窘迫、合并症、生产方式、Apgar评分、母亲孕期疾病、母亲原有疾病、孕期服药情况和小于胎龄儿等17个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将主成分分析中贡献率比较大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抽取74例同期住院的无颅内出血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怀孕时间、出生体重、是否有宫内窘迫、以及1分钟Apgar评分、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和小于胎龄儿等7个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15.125%、11.934%、10.276%、9.885%、8.155%、6.545%、6.034%,累积贡献率达到67.953%.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和1分钟Apgar评分的OR值分别为3.462和5.917;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38-9.157和2.132-16.005;P值分别为0.002和0.000.说明二者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孕周≤32周以及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可能发生颅内出血的预见性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 Poppen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松果体区肿瘤

    作者:邬正贵;徐建国;游潮;贺民;刘翼;蔡博文;王斌;焦庆芳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的松果体区肿瘤行Popen手术入路的3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切除15例,次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其中生殖细胞瘤18例,脑膜瘤4例,星型细胞瘤4例,松果体实质细胞并松果体母细胞混合瘤1例,室管膜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并生殖细胞瘤1例,2例病理报告为血管增生和变性坏死组织.门诊及电话随访至2006年4月,按GOS治疗结果分级恢复良好24例,中残4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死亡率6.75%;结论:Popen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可在直视下保护好深静脉,及时处理肿瘤的供血动脉,对小脑幕下肿瘤及长入对侧肿瘤也能全切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 溴化异丙托品对哮喘和COPD的支气管扩张作用的肺功能观察

    作者:陈敏;王晓霞;练祥忠

    目的:比较溴化异丙托品(IPB)气雾剂与沙丁胺醇(SA)气雾剂分别使用及联合应用对哮喘和COPD患者的支扩作用.方法:对28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病人和3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于试验前后分别测定FEV1变化情况.结果:哮喘组:吸IPB、SA和SA+IPB前后,FEV1差值分别为0.17±0.10升,0.37±0.12升,0.61±0.14升,三组均比吸前FEV1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支扩作用:IPB+SA>SA(P<0.01),SA>IPB(P<0.01).COPD组:吸IPB、SA及SA+IPB前后,FEV1差值分别为0.26±0.02升,0.25±0.03升,0.48±0.04升,三组均比吸药前FEV1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IPB+SA比IPB及SA组显著增加(P<0.01),IPB及SA组间未显示差异(P>0.05).结论:SA和IPB对哮喘及COPD均有良好的支扩作用,IPB+SA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更有效,IPB对哮喘支扩作用不及SA,对COPD二者未显示差异.

  • 精囊腺炎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张其林;张凌;王智清;金斌

    目的:回顾性分析精囊腺炎的MRI影像表现和特征,评价MRI对精囊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精囊腺炎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其中1例进一步行Gd-DTPA增强.结果:7例共14个精囊腺不同程度增大,T1WI像示精囊腺信号增高,T2WI像示精囊腺滤泡状结构明显减少;其中5例伴有前列腺增生肥大.结论:MRI是诊断精囊腺炎的重要影像手段.

    关键词: 精囊 精囊腺炎 MRI
  • IL-6/IL-6R与恶性单克隆增殖病及良性多克隆增殖病的关系

    作者:陈捷;王兰兰;李立新;冯伟华;唐江涛

    目的:研究在恶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和良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患者血清中,IL-6/IL-6R对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恶性浆细胞瘤患者共37例,SLE患者33例,健康体检者33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成分及轻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6R的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浆细胞瘤患者37例,免疫球蛋白呈恶性单克隆增殖,其中多发性骨髓瘤27例(IgG型19例、IgA型8例),巨球蛋白血症2例,轻链病8例,其血清中IL-6和IL-6R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LE患者33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呈良性多克隆增殖,其血清中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恶性单克隆增殖病患者血清中的IL-6和IL-6R水平又显著高于良性多克隆增殖病患者(P<0.05).结论:IL-6刺激骨髓瘤细胞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及片段,参与了体液免疫调节,而在SLE患者组,Th1,Th2细胞功能偏移,以Th2细胞亢进为主,产生大量IL-6,它介导免疫调节反应,致B淋巴细胞活跃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L-6/IL-6R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如能设法阻断其作用途径,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前景.

  • ATD治疗Graves病甲亢的预后与血清TSH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勤;池莲祥;周波;徐华

    目的:分析Graves病(GD)甲亢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值转归情况及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为寻找预后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门诊就诊的GD甲亢患者86例,均选用ATD治疗,服药时间3~24个月,治疗及停药随诊期间定期复查TT3、TT4、FT3、FT4和TSH.结果:ATD治疗后TSH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落后于甲状腺激素(TH)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结束后第2年,TSH正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TSH减低组(x2=5.2062,P=0.0225).结论:ATD治疗过程中,TSH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落后于TH降至正常的时间,血清TSH值可以作为判断ATD治疗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脑皮质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作者:孙小妹;毛萌;周晖;罗小丽;李胜富

    目的:通过胚脑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探讨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时所启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提取不同缺氧时间点单纯缺氧的对照组及BDNF干预组的细胞蛋白,采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两组神经元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kinase,ERK1/2)/磷酸化ERK1/2、蛋白激酶Akt/磷酸化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磷酸化P38MAPK表达上的差别.结果:与单纯缺氧组比较,加入BDNF可引起磷酸化ERK1/2和磷酸化AKT表达的增强,而磷酸化的P38MAPK在两组均没有表达.结论:BDNF引起磷酸化ERK1/2及磷酸化AKT表达的上调可能为BDNF发挥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 吉非替尼(Iressa,ZD1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蒲丹;李为民;吴迪;刘伦旭;周清华;陈文彬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ressa(ZD1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期间我院32例晚期NSCLC经Iressa 250mg/d口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37.5%(12/32),疾病控制率(有效+稳定)为59.4%(19/32).疗效与患者病理类型、性别、皮疹有关.全组疾病进展时间为7.3月±1.8月(95%CI:4.5~10.2),到截尾时间81.25%(26/32)的患者仍存活,6月生存率为70.2%.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经对症或未作处理可缓解.仅一名患者因出现与Iressa相关的皮疹自行停药退出试验.结论:Iressa治疗NSCLC是有效和安全的.

  • 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作者:郝朗松;朱霞;钱昆;张清华;罗婷;王耕;伍晓汀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等生物学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记数MVD.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普通增生组织中不表达;乳腺导管内癌中阳性率55%(11/20),浸润性乳腺中85%(51/60).HIF-1α表达与原位癌中MVD呈正相关(r=0.682,P<0.05),与浸润性癌中MVD无相关关系.结论: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提示HIF-1α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国产和进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术中应用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银燕;张兰;吕佩林

    目的:观察国产及进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术中应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他们扩容效果的差异,以验证国产羟乙基淀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手术时间3h以上,出血量>600ml,以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国产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组(试验组,n=36),贺斯注射液组(对照组,n=34).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麻醉医师根据患者血压、液体出入量输入试验用药,大剂量为33ml/kg/day.动态监测从试验前到停药后24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采血测定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糖(Glu),还有血清淀粉酶(α-Amylase)及电解质包括血钾(K+)、血钠(Na+)、血氯(Cl-).所得数据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过程中两组用药量无明显差异(国产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1033.33±288.84,贺斯注射液1095.45±302.69).血流动力学均保持平稳,两组受试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趋势一致没有表现出差异,试验后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CREA)明显降低,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血钠(Na+)及血氯(Cl-)明显增加(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清淀粉酶(α-Amylase)在术后明显高于基础值,部分病例高于正常.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围术期使用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小于33ml/kg/day对于肝肾功能正常没有禁忌症的临床病人使用不会影响各器官功能,国产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围术期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Fas/FasL系统在结肠腺癌细胞凋亡中的意义

    作者:程显魁;肖秀丽;龙汉安;刘俊;马跃荣;魏于全

    背景和目的:探讨(1)组织芯片运用的可行性;(2)Fas、FasL与结肠癌的免疫逃避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双重标记法.选取结肠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组织125例,分为5组:正常结肠粘膜上皮7例;结肠良性增生性息肉8例;结肠腺瘤46例;结肠腺癌(高、中、低分化)48例;粘液腺癌16例.结果:(1)组织芯片蜡块中的组织芯排列整齐,无碎裂,无移位.组织芯片有2个组织芯脱片,少量组织芯部分缺失;(2)Fas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结肠腺癌中表达低,其次是结肠腺瘤,表达水平高的是正常结肠组织;FasL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Fas正好相反.(3)Fas、FasL的表达与结肠腺癌患者的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4)在同一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FasL表达不均匀:FasL表达阳性区肿瘤细胞的凋亡率(7.09±0.18%)比FasL阴性区(4.75±0.64%)高(P<0.05).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①组织芯片是一种制作简单、技术可靠、费用低、易推广的新技术.②Fas/FasL系统在结肠腺癌发生和免疫逃避中起重要的作用.

  • 胎儿消化道畸形的二维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罗红;杨太珠;朱琦;何敏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我院超声检查"胎儿消化道异常"55例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55例患者中,胎儿腹腔内未见胃泡3例,小胃泡2例,胃泡呈"双泡征"7例,肝脏及脾脏近包膜处强回声1例,肝脏囊性占位1例,肝内实性占位2例,肝脏大1例,小肠扩张2例,结肠扩张11例,先天性无肛门1例,腹腔内囊性占位18例,腹腔内强回声6例.结论:二维超声能客观、动态观察胎儿消化道生理性变化及异常,强调"胎儿消化道异常"的动态及多次超声复查.

  • 女性直肠癌卵巢转移及手术选择

    作者:左明;刘宝善;徐琳;刘超

    目的:探讨女性直肠癌卵巢转移的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0年,我院收治病理确诊为女性直肠癌卵巢转移36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女性直肠癌卵巢转移多发生于中青年,绝经前;双侧多见,原发灶主要位于直肠中上段,多为粘液腺癌、粘液细胞癌与低分化腺癌,浸润多达T3~T4,临床分期以DukesB、C期居多.21例治愈性切除者5年生存率19%(4/21),平均生存(从发现肿瘤算起)46.2个月,不能切除者平均生存8.1个月.结论:对于女性直肠癌应注意有无卵巢转移,对有卵巢转移者应争取治愈性切除,包括直肠原发灶与转移灶、子宫、双附件切除的联合后盆脏器切除,以提高长期生存率;对于无卵巢转移者是否预防性双侧卵巢切除应采取个体化原则.

  •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

    作者:杨帆;杨太珠;罗红;朱琦;郭文琪;何敏

    目的:进一步探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95例产前超声诊断为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超声图像,并与产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5例产前超声诊断泌尿系异常的胎儿随访80例,随访率为84.2%;产前超声诊断与产后随访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有利于估计预后.

  • 腹腔血血清β-hCG定性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

    作者:邹翠兰;何国琳;苏丹

    目的:探讨腹腔内游离血β-hCG定性检测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尿试纸法定量定性检测43例异位妊娠和13例非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的腹腔血β-hCG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定量检测腹腔血和静脉血β-hCG水平分别为154.72±58.9IU/L和43.63±22.28IU/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检测腹腔血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为95.5%,敏感性为84.6%,阳性似然比为6.20,阴性似然比为0.80;准确率为86.9%.结论:对腹腔内出血患者,采用腹腔血β-hCG定性检测诊断异位妊娠方便、快速和准确.

  • RP-HPLC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含量的研究

    作者:吴春红;谢颖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含量.方法:采用Stablebond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6%三乙胺(磷酸pH调至3.0)(25∶75)为流动相,346nm检测.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2~2(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 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

    作者:苟章洋;游潮;漆建;唐文国

    目的:探讨颅内各部位大型、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操作要点,肿瘤大小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大型、巨大型脑膜瘤均经CT或/和MRI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根椐肿瘤部位选择手术入路,采用常规或特殊方法切除肿瘤.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痊愈20例,好转9例,恶化2例,死亡1例.结论:大型、巨大型脑膜瘤,因其大而质韧或质硬,血供丰富,加之有些肿瘤部位特殊,手术有相当的难度,甚至面临极大的风险,要求术者根椐肿瘤部位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尽可能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及组织结构,在保证生命安全、避免神经功能受损的前提下,对肿瘤进行完整或分块切除,力争全切肿瘤,并尽可能消除肿瘤复发因素.以平均径对肿瘤大小进行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P21在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柳飞;唐万欣;黄颂敏

    目的: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系膜细胞肥大的关系.方法:将培养的大鼠1097系膜细胞株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甘露醇组,不同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不同浓度胰岛素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P21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前向角度散射光(FSC)大小.结果:正常对照组系膜细胞中P21mRNA有一定表达.高糖组P21mRNA表达明显增加为正常对照组的3.89倍(P<0.01);FSC为正常对照组的1.42倍(P<0.01).不同浓度胰岛素组系膜细胞P21mRNA表达及FSC大小随胰岛素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21mRNA在正常肾小球系膜细胞有一定表达.(2)高糖刺激可使系膜细胞P21mRNA表达上调,且与渗透压无明显关系.(3)P21mRNA表达上调可导致系膜细胞肥大,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TRAIL/死亡受体5途径在缺氧再给氧诱导人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曹丽丽;李幼平;李胜富;程峰;龙丹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途径在人肝细胞缺氧/再给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建立肝细胞H/R模型,模拟肝脏的缺血再灌注.H/R处理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外源性TRAIL蛋白,噻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DR5 mRNA的表达.结果:以正常人肝细胞为对照,H/R使人肝细胞的DR5 mRNA的表达上调,再给氧2小时达峰值,此后直至再给氧20小时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单纯缺氧6小时不能引起肝细胞的大量凋亡.TRAIL诱导H/R处理后的肝细胞发生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H/R大大增强TRAIL的肝毒性.结论:H/R使DR5在人肝细胞的表达上调,增加TRAIL的肝毒性.TRAIL/DR5途径可能在IRI诱导人肝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肿瘤65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石明;张朋

    目的:探讨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SGC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1980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住入院的NSGCT患者的临床病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NSGCT患者中,胚胎癌17例(26.2%),畸胎瘤13例(20%),卵黄囊瘤10例(15.4%),绒毛膜上皮癌3例(4.6%),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GCT)22例(33.8%).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Ⅰ期45例(69.2%),Ⅱ期11例(16.9%),Ⅲ期9例(13.8%).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论:NSGCT中以MGCT及胚胎癌为常见,B超、CT或MRI为其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NSGCT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有无隐睾都是影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NSGCT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五酯胶囊、水飞蓟素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评价

    作者:于淑丽;曲延文;韩硬海

    目的:评价五酯胶囊、水飞蓟素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112例住院HBsAg(+)初治浸润型肺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均以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五酯胶囊、水飞蓟素(西利宾胺或利加隆).结果:治疗组47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7例(14.9%);对照组65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25例(38.5%),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HBsAg(-)住院初治浸润型肺结核102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9例(8.8%).结论:HBsAg(+)病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五酯胶囊、水飞蓟素只对部分药物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对药物过敏反应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 绵阳市城区255名0~12月婴儿体格发育调查

    作者:余静;何晓芸;谢坚;刘亚琼;刘蓉;管利蓉;王文英;张毅

    目的:对绵阳市城区255名0~12月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为制订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儿保门诊资料,对255名受检婴儿出生时、出生后1、2、3、4、5、6、8、10、12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和坐高等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国内监测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绵阳市城区255名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与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标准无差异,但在1~4月龄时体重偏低;5月龄后的各监测时点平均体重与九市水平相当.255名男女婴儿平均出生身长与九市标准无差异,但其后的各月龄段身长的均数都低于九市标准.男女婴1~2月龄的平均坐高和女婴1~10月龄的平均头围低于九市标准.结论:绵阳市城区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发育较好,但1~12月龄身长发育偏慢.女婴1~10月龄头围发育较差.

  • 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变化

    作者:豆虎;李萍

    目的:建立SD大鼠高肺血流,注射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用辛伐它汀干预,观察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肥大细胞两种亚型的变化,探讨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术后第二天治疗组给予辛伐它汀2mg/kg干预,并于术后7天给予治疗组和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制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动物模型,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35天后测定肺动脉压力.取右下肺组织,用抗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和抗类糜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实验组与正常组之间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一般病理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肺组织中动脉管壁明显曾粗,有新生血管形成.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治疗组也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较治疗组也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总数(类胰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及类糜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肥大细胞在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合并野百合碱腹腔注射成功地建立了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已有文献报道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的总数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对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的思路.

  • 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洪斌;梁传余;刘隆跃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6例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窦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儿童其中37例行ESS加腺样体等离子刀消融术,另19例行单纯腺样体手术.结果:按ESS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37例中有效34例,有效率91.9%,19例中有效10例,有效率52.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对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窦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儿童用ESS加腺样体手术疗效较单纯腺样体手术效果显著.

  • 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

    作者:冯缨缨;钟远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伴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HF)发生及程度的关系.方法:197例EH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HUA)组103例,血尿酸正常(NUA)组94例.对两组的HF发生率及分级、高血压分级、血中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糖(Glu)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HUA组的HF发生率、血中UA、TC、LDL-C、TG和Glu浓度均高于NUA组(P<0.05);EH伴HUA组的HF有症状组血UA浓度高于无症状组(P<0.01)及高血压3级(P<0.05);HUA组高血压3级的血UA浓度高于1级、2级(P<0.05);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血UA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有HUA的EH患者与HF的发生和程度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血UA可作为EH患者评估HF病情进展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评估及对策

    作者:马章淳;林赟

    目的:正确评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水平.方法:应用状态-特质量表(STAI-Form Y)对2005年11月对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3天以上的63例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评估.结果:63例患者状态焦虑阳性39例(39/63),阳性率61.90%;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阳性22例(22/23),阳性率95.65%,高中(中专)阳性12例(12/19),阳性率63.16%,大专以上阳性5例(5/21),阳性率23.81%;女性阳性23例(85.18%)与男性阳性16例(44.4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3例患者状态焦虑与特质评分,两者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8896,P<0.0000).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存在较多的焦虑状态,应用状态-特质量表(STAI-Form Y)能较准确的找出焦虑者,为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

  • CD105和Flk1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俐;邹金波;骆建民

    目的:研究CD105和Flk1(fetal liver kinase-1)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和兔抗人Flk1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05和Flk1在27例CA组织和17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05在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表达,CA组织中CD105标记的血管数比正常包皮组织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t=10.601,P<0.001);Flk1在CA组织的角质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而正常包皮组织中仅在角质细胞胞浆呈弱表达,差别也有显著意义.结论:CD105和Flk1在CA组织中有过度的表达,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

    关键词: 尖锐湿疣 CD105 Flk1
  • 四种乙肝核酸疫苗质粒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何煦;赵连三;周陶友;何芳;江南

    目的:构建四种乙肝核酸疫苗质粒pCI/S、pCI/S2S、pCI/S1S2S、pCI/S2SS2,并检测其转染真核细胞后的蛋白表达.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的混合血清中制备HBV DNA模板,分别扩增和连接,得到四个基因片段S、S2S、S1S2S、S2SS2,与pCI载体进行连接,得到四个重组质粒pCI/S、pCI/S2S、pCI/S1S2S、pCI/S2SS2,将其分别转染SP2/0细胞,检测目的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四种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裂解液中均可检测出目的抗原蛋白的表达.结论:所构建的四种重组质粒均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相应的目的抗原蛋白,可用于下一步动物实验.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

    作者:陆小军;范红;张磊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情况,以探讨线粒体DNA突变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和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例ALL病人治疗前、缓解期及复发时白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D-loop片段进行突变研究.结果:以缓解期为对照, 发现8例(54%)ALL病人治疗前白细胞的线粒体DNA D-loop片段上出现突变,复发时又有相同或不同的突变出现;突变类型均为碱基替代突变,主要是C-T突变(43%);同时发现在线粒体DNA的某些位点发生突变的频率明显较高.结论:白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突变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Mirizzi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附46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晓忠;李富贵;严律南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46例Mirizzi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一期愈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Mirizzi综合症的治疗必须依不同的病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掌握操作原则,以免误伤胆管及发生其他并发症.

  • 直肠癌误诊35例原因分析

    作者:梅仕云

    目的:分析直肠癌的误诊原因,并提出减少误诊的需注意的问题.方法:对35例被误诊的直肠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临床误诊35例,误诊率77.8%.误诊为的疾病中痔疮11例(31.4%),肠炎7例(20%),痢疾6例(17.1%),直肠息肉5例(14.3%),肠结核3例(8.6%),肛瘘2例(5.7%),前列腺炎1例(2.9%).结论:对直肠癌缺乏警惕、对本病认识不足、不重视直肠指检及忽视辅助检查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直肠癌 误诊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高度恶性淋巴血液病转化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邬仁华;向兵;谢莉萍;陈新传;刘霆

    目的:增加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高度恶性淋巴血液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两例分别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以向多种高度恶性淋巴血液肿瘤转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ichter's综合征)为常见;病程中还可以并发多发性骨髓瘤及黑色素瘤等其他实体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血液高度恶性转化或伴发第二肿瘤均作为本病预后不良的指标,治疗效果差,生存期较单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显著缩短.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昆;李强;赵亚宁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NB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B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1)本组NB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75%)、腹部包块(75%)、骨痛或关节痛(68.8%)、发热(62.5%)、贫血(62.5%);(2)本组NB原发部位以腹部多见(其中原发于腹膜后交感神经链者12例、原发于肾上腺者10例),原发于纵隔者2例,原发于盆腔者2例,原发部位不明6例;(3)NB易早期转移,本组病例确诊时已转移者占87.5%,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髓(65.6%)、淋巴结(31.3%)、肝脏(25%),少见部位为脊髓及肺脏.(4)本组NB误诊率高达40.6%,常误诊为白血病(30.8%)、类风湿疾病(23.1%)、畸胎瘤(15.4%)、恶性淋巴瘤、韩-薛-柯病等;(5)本组NBCT检查发现NB阳性率88.9%,腹部B超发现病灶阳性率70.8%,尿VMA阳性率仅44.4%.结论:早期行B超和CT检查有助于发现NB原发病灶,减少误诊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发现NB转移和分期很重要,应作为NB常规检查项目.尿VMA检测阳性者对诊断NB诊断有较大意义,但阴性则不能排除NB.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小儿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彩霞;杨丽君;黄堂辉;王强;杨彬

    目的:了解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的因素.方法:将12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是否吸烟、尼古丁依赖程度(FTND)分为两组,对其年龄、职业、病程、城市生活年限等一般情况与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影响吸烟的主要因素中,年龄、职业、城市生活年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尼古丁依赖程度与某些阴性症状如情感迟钝相关(P<0.05).结论:吸烟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某些阴性症状有缓解作用.

  • 生物信息学在未来感染病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李大江;刘焱斌;刘凯

    生物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生物信息学对于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生物传播媒介,宿主的整体基因信息分析,抗感染药物的设计,耐药机制的阐明,疫苗的研发、个体化的预防策略等均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同感染病学临床教学有机的结合对于适应未来医学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临床科研思维均有着重要意义.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121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志毅;徐利;江琴;黄其惠;扬树环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21例子宫内良性病变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宫颈肌瘤25例,宫颈宫腔复合性病变20例,过期流产4例,宫内残留7例.结果:120例手术一次成功,1例过期流产二次手术成功,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3例轻度水中毒.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间为8~97min,平均25min,出血量5~150ml,平均45ml.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手术无切口,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宫腔镜手术作为治疗宫内良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 3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耐药分析

    作者:岳鹏程;李为民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11株,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 Away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MIC法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分析其感染分布、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性.结果:共检出3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胆汁、伤口等.耐药率:头孢吡肟(1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6%)、阿米卡星(11.6%)、头孢哌酮-舒巴坦(16.1%)、环丙沙星(23.8%)、哌拉西林(24.8%)、庆大霉素(29.3%)、妥布霉素(30.1%)头孢他啶(30.9%)、氨曲南(33.4%)、亚胺培南(34.4%),其余抗生素耐药率更高.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

    作者:彭兵;杜景平;牛挺;罗艳丽;徐冰;罗一钊;王云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气腹情况下对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有1例中转开腹,7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切脾.该7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术中失血100m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它就是脾脏手术的佳方法之一.

  • 对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乳腺干细胞比例的测定

    作者:李治;黄韬;贺艳丽;张家华;田元

    目的:了解乳腺干细胞在不同性质的乳腺组织中的含量.方法:取得手术后不同性质的乳腺组织,用胶原酶消化法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乳腺细胞的CD44和CD24表达情况.结果:从正常、乳腺疾病到乳腺癌组织,CD44+CD24-/low乳腺细胞的比例上升;当乳腺癌细胞生长加速时,CD44+CD24+乳腺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乳腺干细胞的含量可以反映乳腺组织的性质,而CD44+CD24+乳腺细胞可能是祖细胞,并且其含量可以反映乳腺组织的生长情况.

  • 孕妇体质指数(BMI)与早产类型的关系

    作者:徐志红;曾蔚越;周容

    目的:探讨妇女不同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变化和早产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882例单胎产妇,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终止妊娠前后一次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按孕前BMI分为A组(BMI<16.75kg/m2);B组(BMI在16.75~23.71kg/m2);C组(BMI>23.71kg/m2)三组,并随访其妊娠结局.按分娩孕周分为足月产、早期早产(<32周)和轻型早产(PTB≥32周)三组.分组分析不同孕前BMI、孕期BMI变化与早产不同类型的关系.结果:三组中早期早产孕妇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均小于其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早期和轻型早产的孕妇孕期BMI增加小于足月孕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早产与足月孕妇相比孕期BMI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早产组新生儿的身长、体重低于其它两组,其新生儿的窒息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期BMI变化对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孕前低BMI与孕期低BMI增加与早产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尤其以早期早产更明显.

  • 关节镜下膝关节胫骨髁间前区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吴文涛;罗文娟;贾全忠;衡孝来;蒋辉;李自超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途径、新术式.方法: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对收治的12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患者,按照meyers-mekeever胫骨髁间区骨折的分型[1],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例.采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镜入路撬拔复位骨折,克氏针作导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4~32个月,平均1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11例,1例固定螺钉退出,撞击髁间窝,膝关节伸直受限,关节镜下手术取除螺钉,功能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既达到内固定的效果,又避免了切开复位对组织的创伤和对关节腔的侵扰,并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治疗方法.

  • ECLIA与RIA测定血清C肽结果差异分析

    作者:张林;何德英;郭丹;黄明洁;邓智勇;刘英;熊中云

    目的:探讨ECLIA与RIA测定血清C肽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ECLIA和RIA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及8例门诊病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的含量;统一C肽标准品后,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上述96份血清C肽.结果:当标准品不同时,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关性良好;当统一标准品后,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血清C肽的测定,ECLIA与RIA方法学没有差异,只要标准品统一,两法结果可比,且具有高度相关性.

  • 表浅性血管粘液瘤临床病理表现

    作者:陈仕高;谢宇平;陈卉娇

    目的:探讨表浅性血管粘液瘤(S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表浅性血管粘液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查,并对三例标本石蜡切片行Vimentin、CD34、Desmin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皮肤表浅部位,界限较清楚,切面分叶状,质软,部分呈胶冻状.镜下肿瘤呈分叶状,间质内含较多粘液和薄壁血管并伴有少许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梭形和星形,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不表达S-100和Desmin.结论:表浅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粘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瘤细胞表达CD34和Vimentin.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粘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 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研究

    作者:孙高翔;孙学礼;黄颐;舒放

    目的:验证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性.方法:将68例广泛性焦虑病人随机分入试验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6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药物治疗组接受以帕罗西汀10~40mg/d为主要药物治疗4周,试验组在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的同时,接受四周8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评定两组疗效.疗效指标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HAMA和HAMD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试验组与药物治疗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较单独进行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波;陈佳平;胡建昆

    目的:研究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分布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38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检测,随后对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结果:38例患者中有34例(89.5%)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在3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25例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0.6%(25/31),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率为19.4%(6/31).结论:前哨淋巴结的检出对胃癌术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 患者血清CA199,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文娟;吴文涛;曾秀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A199和CA724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胃癌43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6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CA199、CA724.结果:胃癌组CA199及CA724的测定值分别为(67.1±34.6)KU/L、(39.62±62.13)KU/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癌单用CA199和CA724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46.5%,51.2%,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4.4%.结论:实验室检测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容易出现漏诊,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休克的临床探讨

    作者:薛平;黄宗文;张鸿彦;游真;李永红;郭佳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ICU1996~2003年收治的SAP并发休克患者75例,按休克发生的早晚(7d内和7d后),分成早期组和晚期组.对比分析其各项生理指标的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SAP并发休克的病死率为88.0%,早期病死率为82.5%;晚期病死率为96.6%.早期组APACHEⅡ评分和红细胞压积高于晚期组(P<0.05),晚期组心功能衰竭、WBC>16×109及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SAP并发休克的死亡率极高,早期并发休克可能与大量第3腔隙液的形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后期并发休克可能与感染有关.准确及时体液复苏可能能减少SAP早期并发休克;防治感染是预防SAP后期并发休克的措施之一.

  • 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1例重度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永芝;陈红;王英

    甲氨喋呤(MTX)是一种强烈的免疫抑制药物[1].早用于抗肿瘤治疗,由于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少,长期用药耐受性好;具有能减少类风湿因子生成,抑制滑膜细胞增生等特点,现也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1].甲氨喋呤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偶有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贫血等[3].使用过量会发生更严重的毒副作用.我科室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成功救治了1例MTX治疗RA致重度中毒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作者:刘燕;谢自欣;龚仁蓉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我院共对106例老年患者(60~71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6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26例.78例患者植入机械瓣,28例患者植入生物瓣.结果:本组早期生存101例(95.3%),死亡5例(4.7%).结论:结合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加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循环、神经精神系统及其它并发症的监护,对提高生存率、促进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提高手术室低年级护士业务素质有效途径的探讨

    作者:杨小蓉;陈慧;李秀英

    我院是本市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一直以来,夜班急诊手术病人多,每晚约9~18台次,高达24台次.据有关资料报道,20:00~22:00是夜间病人的高峰期[1],工作人员相对较少.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健康指导

    作者:龚仁蓉;严明霞;杜春萍;谢自欣

    本文总结我院6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健康指导.笔者认为在健康指导中应重视病人术前心理、用药;术后心理、饮食、用药指导;详细出院指导等,为病人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 骨科病人发生便秘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侯晓玲;向方会;王晓芳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治疗骨科病人的便秘,本文作者从诸多因素:心理因素、不适当的饮食方式;某些骨科疾病本身的影响;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术后伤口疼痛,年龄、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药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首先应对便秘病人进行评估,了解病史、症状,病人的认知程度;进行饮食指导,包括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还可采取按摩、热敷等方法,以及心理指导,把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病人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等方法,经过以上积极处理,大多能有效解除病人便秘,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身体的恢复.

  •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的护理

    作者:王国玉;朱慧;陈英

    前置胎盘是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是产科的急症和重症,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儿生命.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并发胎盘植入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和出血量,常常导致产时产后不可预见的大出血,且不易控制,大大增加子宫切除的机率,甚至威胁产妇生命.因此怀疑有胎盘植入或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我们手术室的护士应该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现将前置胎盘植入的产妇剖宫产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胆道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附5例报告)

    作者:许瑞华;彭建平;罗绍华

    精神分裂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但因自我意识障碍,自知力缺乏,常被视为手术禁忌.而胆绞痛反复发作,又导致精神症状的复发和加重,出现恶性循环,给其本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此类病人配合手术治疗护理的主动有效性较差.因此,正确的评估病人,了解其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心理和行为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也无精神病症加重的情况发生,顺利出院.

  • 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后心理过程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锋

    目的:调查了解实习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11所市级医院的378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实习护士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疾病机率大;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护士被针刺伤后"非常可怕,但无可奈何";少数实习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不足或侥幸心理.结论: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医务人员,为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医务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预防针刺伤.

  • CT导引下单纯肾囊肿穿刺抽吸及硬化剂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罗冠军;赵春刚;刘宗华

    单纯肾囊肿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疾病,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仅有腰部不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临床上常采用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或在B超引导下经皮直接穿刺肾囊肿,抽吸囊液后,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剂治疗.

  • 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影响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卡;陈增蓉;印义琼;蒋理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行结肠造口术后出院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前者在出院前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后者为采取护理干预前的同期患者在出院前提供常规的结肠造口护理指导.结论:在病员康复的过程中,护士采取护理干预的手段,不断给予健康指导,对促进病员的康复和提高病员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成效.

  • 神经外科导航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敬洁;程宗燕;胡平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一种人工智能化的神经外科手术辅助系统--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导航系统.它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结合了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于2004年3月从德国BrainLab公司引进了一套VectorVisionⅡ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导航系统,至2004年12月已开展各类神经外科导航手术66例,术中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 老年腹部疾病病人的外科护理

    作者:印义琼;李卡;陈增蓉

    老年社会化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庞大的老年队伍健康需求,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护理界和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论述了外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手术特点,对老年病人术前、术后及出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加速老年病人的外科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老年 外科 护理
  • 在特需病房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特色

    作者:张琰;李蓉琼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式下,人们对健康的需要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追寻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应运而生.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如何体现医院高水平服务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护理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 中医中药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林;孟茂斌;官泳松;张瑞明;周翔平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影像设备(X线、超声、CT和MRI等)监视下,用特殊导管或穿刺针对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医学.介入放射学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已被临床各科医生广泛接受,有学者将其列为与内科学和外科学并列的第三临床学科.

  •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治疗现状

    作者:张霞;孔双艳;何俐

    随着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医学模式已逐步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也越来越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文就目前循证治疗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 心跳骤停后的亚低温治疗进展

    作者:余海放;曹钰

    随着全球对心肺复苏认识的逐渐加深,人们对基础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心跳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而高级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也就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被认为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在中枢神经系统复苏尤其是脑复苏中,低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但过去由于其有效性不明确和应用中的困难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齐考诺肽应用现状

    作者:杨帆;刘慧

    齐考诺肽系从南太平洋海洋蜗牛Conus magus提取的包含25个氨基酸,三个二硫键肽类毒素合成物.可选择性作用于树突和轴突终末支N型电敏钙通道,从而抑制初的伤害刺激传入.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已经证明鞘内注射齐考诺肽可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HIV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难治性癌痛,手术后疼痛.其鞘内注射较吗啡更具潜力而不必担心药物的耐受及成瘾性.

  • 抗炎治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夏云鹤;曾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是以冠状动脉内皮下不稳定斑块破裂、表面微糜烂或出血、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临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其临床进展,相应的抗炎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试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模式转变——由群体治疗到个体化治疗

    作者:余涛;孙学礼

    抗精神病药可分为二类:典型抗精神病药(以氯丙嗪为代表)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氯氮平为代表).尽管疗效确实,但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存在两个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治疗个体差异和临床用药非理性化.本文将对上述两个问题出现原因作浅析,认为由于目前治疗模式(针对群体)导致治疗个体差异和临床用药非理性化,并对新的治疗模式(针对个体)及其理论基础(遗传药理学)作简介,预测个体化治疗模式将逐渐取代群体治疗模式,使临床医生能更为准确预测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个体基因型基础上理性用药,实现用药个体化.

  • 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莉;李平

    鼻咽癌是中国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头颈部肿瘤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粗略估计,世界80%左右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而国外发病率相对较低.

  • 毒鼠强中毒

    作者:陈亚利;戴华

    毒鼠强中毒系接触、进食毒鼠强或被污染的食物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出现频繁抽搐,致残致死率较高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 癫痫患者心境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俊英;罗祖明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癫痫患者出现心境障碍,特别是严重抑郁,要比患其他慢性疾病和一般人群更普遍.抑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了人们的认识和癫痫发作本身.心理、社会、职业残疾等都是心境障碍的因素,但功能性神经影象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功能异常与抑郁严重程度增加有关.

  • 桶人综合征

    作者:刘立斌;周红雨

    桶人综合征(man-in-the-barrel,MIB)是以双上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伴有双下肢瘫痪及病理反射.1983年Sage报道了一组28例昏迷并伴有全脑灌注不足的患者,其中9例患者出现双上肢瘫痪,占总数的32%,其共同特征为:双上肢完全瘫痪,给予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上肢的主动运动,而双下肢运动功能正常,并且无病理反射,就像是一个人的上身被限制在一个桶内,于是Sage将这种临床症候群命名为桶人综合征(man-in-the-barrel,MIB或MIBS)[1].

  • 药物依赖者的人格特征的研究现状

    作者:乔聚耀;马渝根

    药物依赖者的反复复吸行为是一项世界公认的难题,目前对药物依赖者复吸原因的分析较多,多数认为其复吸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心理问题,也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生理依赖易于戒断,而心理依赖则较难戒断.就依赖者自身来讲,有无特殊的成瘾倾向的人格,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作了不少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 许多人格特征都与药物使用和滥用行为高度相关.这些性格特点包括:无主见、缺乏自尊、孤僻不自信、无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力、反传统、焦虑、情感紊乱、好奇心、冒险性、好冲动等[1,2].

  • 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王荣诗;黄富国

    暴力使上肢过度牵拉,常造成臂丛神经根性损伤,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测定,但因不能明确损伤程度及性质,故有其局限性[1,2].目前影像学诊断技术能立体多维多平面直观地显示臂丛神经根处损伤的程度与性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提供明确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p53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裴海英;方芳

    子宫内膜癌大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50岁以上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据金凡等报道,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另有报道称,随着宫颈癌普查的进行,癌前病变诊断的提高,使得宫颈癌发病率下降,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跃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 131 I治疗甲亢的新进展

    作者:沈绍群;李林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临床疗效确切、简便安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患者接受.尤其在美国,131I治疗已成为Graves甲亢首选根治疗法,特别是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停药后复发者[1].

  • 翼腭窝的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卫华;李鑫;马大军;刘亚国

    翼腭窝为眶尖后下方的一个骨性间隙,位于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颞下窝内侧,此窝与眼眶、鼻腔、颅中窝、口腔等结构毗邻,是颅内外多个腔和窝相交通的桥梁.窝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通过.鼻腔、眼眶、鼻旁窦等病变均可能累及此窝,并可借助翼腭窝向与之联系的结构蔓延.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和翼腭窝区域相关外科手术的开展[1~3],熟悉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影像解剖及其临床应用已势在必行.本文就近年来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老年性听觉障碍与老年性痴呆

    作者:赖丹;刘世喜

    老年性听觉障碍,在本文主要指老年性聋.是指听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听觉系统老化引起的耳聋.临床上常常将年老后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排除其他致聋原因后诊断为此类疾病.以前多数学者认为老年人听力损害以耳蜗衰老为主.

  • 百草枯急性肺损伤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文;何庆

    百草枯(paraquat,PQ,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于1882年合成,1932年作为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使用,1955年发现其除草作用,1962作为除草剂上市后,在13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1966年首次报道百草枯中毒致死病例[1].

  • 植骨材料在治疗骨折不愈合中的应用

    作者:刘绍江;池雷霆

    骨折不愈合是临床上一个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处理困难.骨移植物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移植物通过成骨作用,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支持新骨的形成.作为骨移植物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骨移植物在骨折处能够整合其中并达到愈合.

  • 胆囊癌影像学评价

    作者:宋庆轮;陈卫霞

    原发性胆囊癌,又称胆囊癌,是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发病年龄多在60~70岁之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4[1~4].由于胆囊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3%[5],且多数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差.多数Ⅰ期胆囊癌是因胆囊良性病变切除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偶然发现的[6].

  • 临床实验室线性评价方案

    作者:黄亨建;周君;宋昊岚;彭志英

    线性范围(Linearity range)是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能判断对某一分析方法(试剂或仪器)测得的浓度或活性值与设定的浓度或活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范围[1].而检测线性范围是通过可接受的分析测定范围的高和低值拟合成一条直线,然后应用目测定法、小二剩法、NCCLS EP6-P方案对测定结果进行线性评价.

  • 妊娠性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变化

    作者:曾云锦

    妊娠并发急性胰腺炎并不常见,国外报道妊娠人群的发病率为1/1000~1/5000[1],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威胁母婴健康,是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死亡率首位因素.该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与胆道梗阻、高脂血症、胰腺缺血、高钙血症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胰腺微循环障碍与妊娠急性胰腺炎发病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欲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妊娠性急性胰腺炎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作一综述.

  • 肌电图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赵丽莉;周东

    糖尿病性神经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不同作者报道的统计数据,其发生率有的不到5%,有的接近60%;若把无症状或体征但神经传导异常者包括在内,其发生率可高达100%.糖尿病的病程越长,其神经病的发生率越高.

  • 雷诺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琼;贾永前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是一种周围循环疾病.在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下,突然发生指(趾)末端小动脉的痉挛,引起肢端皮肤的苍白与紫绀.这一现象早由Maurice Raynaud于1862年观察到.雷诺现象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常双侧肢体受累,无原发疾病,称之为雷诺病.继发性雷诺现象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尤其常伴发于结缔组织疾病.

  • CT和MR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泽树;杨虹;杜俊峰;邓开鸿

    数十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和心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经济、简单、无创,易于普及,临床应用很有价值.但尚存在盲区,分辨率不够高,组织特异性差等不足.

  • SDF-1及其受体CXCR4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剑;王佳

    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器官特异性转移.近来也发现SDF-1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粘附、迁移和侵袭,提示CXCR4参与了前列腺癌转移.作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特异性阻滞剂:AMD3100、T22、T140以及人scFv在实验中已被证明能够抑制体外癌细胞的转移,在临床阻止和治疗前列腺癌转移上应用前景广阔.

  • 肝移植手术中的肾脏保护

    作者:徐莉;王健

    原位肝移植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疾病的一种方法.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肾功能不全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但延长ICU的滞留时间、延长住院日期、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增加肝移植手术后的死亡率,因此肝脏手术中的肾脏保护始终是医生们关注的热点.

  •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新进展

    作者:邹晓译;黄德嘉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属于核内受体超家族.PPARs与维甲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结合形成异二聚体PPAR/RXR,当存在PPAR和/或RXR激动剂时,PPAR/RXR二聚体构象发生改变,并与靶基因启动子区的PPAR反应元件结合,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糖代谢、脂肪代谢、细胞分化、炎症及肿瘤发生等过程.PPARs目前已知有三种亚型:PPARα、PPARβ/δ、PPARγ,其各自的特异性配体和组织分布有所不同,作用各异.PPARα配体fibrates和PPARγ配体TZDs(thiazolidinediones)在临床上分别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蓝必全;侯梅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在1985年首次由Stein[1]等提出和描述,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包括一组强烈表达CD30(Ki-1抗原)并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多型性大细胞增殖性疾病,又称为Ki-1淋巴瘤.根据WHO新淋巴瘤分类中,把T/null细胞来源的ALCL分为原发系统型、原发皮肤型和继发型.B细胞来源的ALCL在1992年Real分类中归属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和厚朴酚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彭枫

    从传统的中草药这些天然物质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厚朴酚作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细胞毒作用,抑制新生血管,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酶的合成以及抑制DNA,RNA和(或)蛋白质的合成等机制发挥了抗肿瘤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 肿瘤 治疗
  •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希军;项鹂;刘谊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手术方式的逐渐成熟使大多数近视眼患者得到了很好的矫正,但是对于一部分患者(如高度近视≥6D),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较多的角膜组织,这就可能导致术后眩光发生率的明显增加;且由于过多的角膜组织的缺失,会致使角膜深层组织溶解而发生角膜膨隆[1].

  •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丁;李波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fibrolamel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LC)是肝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特殊组织类型.由于其特殊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肿瘤标志物和较好的预后,受到了较大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FLC病例报道不断增多,现已经超过200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有关文献复习,综述如下.

  •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琪琪;郭文浩;王晓华;彭枫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靶点治疗药物主要是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是高特异性EGFR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相对安全的药物,其发挥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可能有关,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仕琼;陈建国;伍国富

    目的:通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nonucleosis,IM)合并心肌损害的统计分析,揭示EB病毒对患儿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对42例儿童I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儿童IM中有28例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表现为胸闷、心悸、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及血清心肌酶谱增高.EB病毒对患儿心肌的损害临床经过良好,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大多数IM患儿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对IM患儿应常规作心肌酶谱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治疗,避免漏诊.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7例

    作者:尹红青;陈长英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液射液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93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36例,均采用复温、控制感染、热量及液体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d),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7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的中、重度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0.05),治疗组体温正常及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4.71±1.8d,总有效率94.73%,对照组为6.51±1.89d,总有效率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04,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治疗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洪彬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4年10月收治的应用腹腔镜治疗的118例妇科急腹症病例构成及治疗效果.结论: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妇科急腹症治疗中具有良好作用.

  • 两种漱口液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川莉;胡芹;何茜;张鹂

    目的:为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致口腔溃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探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口腔溃疡的有效措施.方法:A组患者用艾利克口腔专用漱口液,B组患者用益口漱口液.结果:B组患者对漱口液的耐受性较A组患者好,B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A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轻.结论:益口漱口液能有效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疗(附19例分析)

    作者:刘博;王玉梅;杨家印;林琦远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我院收治共19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4例,好转4例,死亡1例.治愈率94.74%.结论:单纯从门静脉高压症角度,手术疗效是肯定的,但是该病愈后并非取决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情况,而是由原发胰腺疾病的预后决定,因此强调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疾病治疗尤为重要.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确诊后应早日手术治疗,这对于改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预防继发性糖尿病,预防胰腺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1481例男性正常人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以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95%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作者:刘瑾;王兰兰;蔡蓓;李佳琦;阳红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1481例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项目进行测定,计算靶值X、标准差SD,以年龄段不同分为六组,与恶性肿瘤病人的结果加以统计学分析.并对AFP、CEA、PSA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进行描述.结果:确定AFP、CEA、PSA 95%参考值范围,随年龄增高PSA、CEA有不同的上升趋势, AFP在40岁以后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与恶性疾病比较其结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0).

  • 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勇;童南伟;王小华;任明容;徐世滨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DM的协同作用、安全性.方法:将21例2型DM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两组用药前FPG、PPG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11例使用基因合成人胰岛素三短一中方案治疗12周.B组10例使用基因合成人胰岛素三短一中及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方案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及2hPPG均有所降低,以B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01),用药后,B组的TG有明显改善,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P<0.001),HDL-C及舒张压也有所改善(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BUN、Cr、TB、ALT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2型DM治疗中,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方案能使2型DM患者的血糖得到很好控制,并可减少其胰岛素用量,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和安全性,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

  • 特发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手术治疗的风险防范

    作者:王小兵;刘浩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手术治疗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收治的一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明确此类病例的手术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结果:采用经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患者四肢肌力、感觉与术前相比无减退,复查X线片,内固定位置良好,冠状面Cobb角测量为15°,与术前相比矫正率约为80%.结论:尽管脊髓纵裂畸形常见于先天性脊柱侧弯,但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同样不能忽视术前MRI检查的重要性,对于合并有脊髓纵裂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如果患者术前不存在神经损伤症状,又需行脊柱矫形,可以在不切除骨性纵隔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矫形而避免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 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75例临床分析

    作者:柳怡;张林;付稼虹;郭丽萍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优点及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对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75例(阴式手术组)及经腹子宫全切除术68例(腹式手术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输液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多少、住院时间长短等指标,阴式手术组均明显优于腹式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比较手术时间长短、住院费用多少等指标,阴式手术组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组(P<0.05).术后发热时间阴式手术组略长(P<0.05),但腹式手术组高体温较高(P<0.01).此外,出血量、切口感染,术后性生活恢复情况等指标两种术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的手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多脏器功能不全32例分析

    作者:唐斌;林玲;吴俊超

    目的:归纳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病情况,总结防治器官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04年所收治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所产生的各脏器功能不全及其发生率,并对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加以剖析.结果: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次序依次为:代谢28例(87.5%)、肺损害18例(56.2%)、胃肠功能障碍24例(50%),心血管循环障碍15例(46.8%),肝损害8例(25%),肾损害96例(18.7%),胰性脑病4例(12.5%).其中以肺损害早,多见.全组病例均给予早期积极内科综合治疗.除2例因胰性猝死,2例因入院时已属MSOF晚期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MODS及MSOF与预后密切相关.及早诊断SAP,及早综合干预是有效防治MODS向MSOF转变的关键.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洪良;杨天府;刘明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合并症对功能的影响.方法:查阅我院2000.7~2005.4收治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68例(174肢)并进行分析.手术采用闭合、有限切开和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随访6月到5年,平均随访23个月.收治病人肢体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一期骨折愈合率为92.3%.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5.5月.有8例发生浅表软组织感染,2例发生深部感染,感染率为5.1%,有1例发生主钉断裂,2例发生锁钉退出,1例发生远端锁钉断裂,3例发生延迟愈合,4例发生骨折不愈合,不愈合率为2.3%.12例诉膝关节疼痛.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及固定作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对功能影响小,治疗效果好,因此它是现在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 以咽异感为主诉的慢性鼻窦炎38例

    作者:李菊兰;梁传余;晋舒

    目的:通过报告38例以咽异感为主诉的慢性鼻窦炎,提高对咽异感的诊断认知.方法:对门诊遇到的咽异感患者进行耳鼻喉专科仔细检查及鼻窦CT扫描,发现3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并进行鼻窦炎治疗.结果:经治疗一月18例诉症状明显好转,12例患者诉症状消失.23例坚持随访者均痊愈无复发.结论:咽部感觉异常由多种因素引起,不能忽视耳鼻喉专科检查,尤其鼻窦炎的考虑.

  • 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低6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黄卫东;翟松会;向承发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CLT)伴甲状腺功能减低(HT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全部患儿测骨龄、甲状腺功能(T3、T4、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2例行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定期监测身高、甲状腺功能.全部病例予甲状腺片口服,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并辅以赖氨酸肌醇维生素B12合剂(同笑).结果:CLT伴HTD就诊时病程8月~6年,≥2年者59例,10~15岁者43例,女:男为5.18:1.全部病例均有甲状腺肿大,18例以身高增长缓慢为主诉就诊.骨龄落后2年者56例.54例患儿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以下.治疗1年以上,33例身高达到了同年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或以上.结论:CLT伴HTD起病隐匿,病程长,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是其主要表现及严重后果之一.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促进身高增长.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章学;钟慧;张秀辉;米绪华;陶冶;付平

    目的:分析肾活检普通光镜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7例,IgG/C3沉积为主;狼疮性肾炎4例,"满堂亮"改变;紫癜性肾炎5例,IgA肾炎1例,IgA沉积为主,临床各具特点.结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样改变不仅见于感染后肾炎,还可见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炎,需结合临床,普通光镜和免疫荧光综合分析进行鉴别.

  • 肾移植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防治

    作者:曹贵华;滕东海;卢一平;杨宇如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防治.方法:对10例肾移植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例反应性木僵患者1周内精神恢复正常;3例反应性兴奋患者,数小时内精神恢复正常;4例反应性抑郁患者,3例出院后2~4月内精神恢复正常,1例自动出院后,自杀死亡.结论:对肾移植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预防较为重要,如果出现症状后,经适当治疗,预后较好.

  • 腹型紫癜48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颖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 方法:2001.10~2005.06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4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而腹部体征轻微,59.38%的患者伴恶心、呕吐,50%的患者有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痛发生后3~9天出现下肢紫癜.内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回盲部黏膜病理改变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 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出血点和霜斑状多发性溃疡以及腹痛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内镜
  • 葡萄糖血清基质型校正验证品及校正验证评价

    作者:郭靓;黄亨建;宋昊岚;李萍;耿娟

    目的:应用葡萄糖血清基质型校正验证品验证AU5400生化分析仪在可报告范围内校正的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正常浓度的血液标本,通过一定时间的糖酵解后加入定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制作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校正验证品.评价结果通过绘制线性回归图及百分差异图进行可接受性判断分析.结果: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浓度范围在1.16至36.5mmol/L内可接受.结论:在可报告范围内血清葡萄糖的校正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达到了质量规范的要求.

  • 静脉营养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郑明兰;朱洪;李里

    随着医学的发展,静脉营养支持成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983年,有学者明确提出以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方式提供肠外营养治疗的概念,强调了所提供营养物质的完整和有效性.

  • 眼部黑色素痣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与预防

    作者:郎梅

    黑色素痣好发于眼部皮肤、睑缘及结膜组织,以睑缘及皮肤居多,女性多于男性.其中20%的良性黑色素痣因各种原因刺激可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因此早期治疗与预防,减少黑色素痣恶变的机会,是改变病人预后的关键.

  • 影响垂体瘤手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杨开勇;帅克刚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现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放射和手术三种.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已经达到相当好的程度,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国内报道其手术死亡率在3.3%~5%之间[1,2],为探讨影响垂体瘤手术治疗近期效果的因素,我们对195例垂体瘤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 316例异位妊娠病因分析

    作者:李万珍;林卫;陈桂华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引起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316例异位妊娠的病因分析,探讨目前引起异位妊娠的主要发病因素.

  • 胎盘粘连治疗方法的探索

    作者:申洁;钟光会;邓兴华

    近年胎盘粘连是产科常见并发症.病因为多次刮宫或继发感染造成的内膜损伤,使胎盘和内膜发生浅层、深层或达肌壁不同程度的粘连,粘连的紧密严重程度和粘连时间及内膜损伤程度成正比关系.

  • 术中阴茎持续勃起的处理

    作者:古国君;蒲秀明;杨宇如

    泌尿外科手术特别是经内窥镜手术,术中可能发生阴茎持续勃起,其发生率为2.4%[1].尽管发生率较低,一旦出现会给手术带来困难,如阴茎膨胀伸长,尿道弯曲,某些重要解剖标志移位,膀胱颈痉挛,前列腺静脉扩张充血,使内窥镜进入受阻.如强行操作,会导致术中出血增加,视野模糊,尿道括约肌损伤,甚至阴茎折断等严重后果.

  • 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对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

    作者:张倬秋;周茹英;邓佳晖

    目的:探讨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对精神障碍患者睡眠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对91例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6.2%的患者认为"入睡前饥饿"对睡眠有"轻微干扰",40.7%的患者认为"入睡前口渴"对睡眠有"中等干扰",35.2%的患者认为"每天抽烟一包"对睡眠有"非常大的干扰",60.5%的患者认为"睡前咖啡因物质摄入"对睡眠有"中等或非常大的干扰",27.5%的患者认为"睡前2小时剧烈运动"对睡眠有"轻微帮助".87.9%的患者每周吸烟不超过一包,84.6%的患者睡前无咖啡因物质摄入,68.1%的患者不会在睡前从事剧烈运动,50.5%的患者会选择每日服用安眠药.结论:研究对象在安排良好的睡眠环境和使用药物保持睡眠方面采取积极方式,对有害于睡眠的物质使用比较谨慎,对运动和睡眠的关系比较模糊,基本采取消极的应对行为,对睡眠限制的认识非常不足.

  • 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时动脉瘤破裂2例

    作者:吴文斌;刘加春;王利军;王大明;郭富强;杨友松;肖军;孙红斌

    根据世界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与开颅夹闭术比较,在远期效果上无明显差异,而前者以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已被公认,目前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之一[1].

  •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

    作者:边春萌

    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外周血管收缩及中心体温下降,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及循环系统负担增大.麻醉后寒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65%,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较高[1].所以麻醉后寒战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临床麻醉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本文搜集近年来医学期刊所报道的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质量保证

    作者:张德康;郎锦义;张声江;黎杰;祁国海;黄仁炳

    我院从2001年12月~2005年6月对200例鼻咽癌采用逆向计划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质量保证的经验,报告如下:

  • 前外侧开胸单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岑小波;陈光明;孟世平;刘浩

    我科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对6例终末期肺气肿病人施行单侧 LVRS(肺减容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2型糖尿病的饮食营养治疗

    作者:刘光宇;安振梅

    糖尿病常伴随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是与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直接相关的疾病[1],饮食营养治疗是适合所有糖尿病病人的基本的治疗措施.本文就宏量营养素在2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林云;陆毅;刘江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阴道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常常导致误诊,误诊后常延误治疗,或导致病人反复手术,增加病人的痛苦.近20年来虽有散在病例报道,但缺乏系统的影像检查资料[1~7].我院2003年发现一例,影像资料较完整,现报道如下:

  • 电子商务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里;郑明兰;杨利平

    药品电子商务是采用以药品为实物形态的网上虚拟交易模式,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及保险以司为网络成员,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以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并完成各种商务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药品的特殊性,使药品电子商务成为当前药品流通领域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 电动三维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

    作者:任毕祥

    颈肩腰腿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据报道,在美国每年因腰背痛导致缺勤者人数仅次于上呼吸道疾病而位居第二位[1].青岛医学院刚调查我国五个行业10087名职工,腰背痛患病率为11.5%[2],还有作者对豫西南某自然村居民310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腰腿痛患病率达13.6%,30岁后患病率明显增高,高峰年龄为41~55岁[3].

  • 疡愈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

    作者:刘雪梅;甘德春

    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人群,但以青壮年多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水样便、粘液便为主,轻者每日2~3次,重者可达每日10~20余次.

  • 双瓣置换术后近期三尖瓣重度返流1例

    作者:吴小东;黄云;肖锡俊;袁宏声

    左心瓣膜手术后近期出现重度三尖瓣反流非常罕见,在近的随访中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 筛窦前颅窝沟通性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

    作者:钱玲玲;邓开鸿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十分罕见,约占鼻腔肿瘤的3%.今经MRI扫描并手术、病理确诊1例,报告如下.

  • 经肝S3段肝管断端行胆总管探查取石1例

    作者:邓靖宇;何生;陈波;钟晓刚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右上腹痛7年"入院.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未见黄疸,腹软,莫非氏征阴性,肝脾无肿大,肝区无叩击痛,腹部B超及CT等检查证实为:左肝外叶下段(S3)肝内胆管结石,胆囊及肝外胆管无异常.于全身麻醉下游离探查肝脏,证实结石仅存于S3段后,行肝S3段切除并暂不结扎缝闭S3段胆管断端,采用金属取石钳和刮匙,经S3段胆管断端取出部分残留结石.

  • 多排螺旋CT诊断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例

    作者:唐鹤菡;邓开鸿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可单独发生,但常并发[1].今经临床和多排螺旋CT以各向同性HRCT扫描,MPR重组图像诊断右外中耳联合畸形1例,报道如下:

  • 超声诊断胎儿成骨发育不全伴骨折1例

    作者:郭文琪;徐红;杨太珠

    1 病例介绍孕妇26岁,G3P1+1.因孕35+周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于2005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门诊彩超检查发现:胎儿双顶径9.0cm,脑中线显示不清,颅骨菲薄,厚约0.2cm,加压后变形(图1);全身骨骼回声减弱,左侧股骨弯曲,见骨痂样回声,右侧股骨弯曲,回声不连续(图2),双下肢胫骨弯曲,腓骨显示不清,其余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疑成骨发育不全伴骨折).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相关肾病综合征伴风湿性心脏病1例

    作者:刘仪红;田浩明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农民,因反复浮肿9年,心悸3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在当地诊断为"肾病综合症",并长期在院外接受中西药治疗(具体不详),但病情好转不明显.3年前开始出现心悸、乏力等未予重视,2年前检查发现"慢性肾功能减退"并间断服药治疗.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而来我院就诊.

  • 视频脑电图与同步心电监测鉴别晕厥和癫痫1例

    作者:徐鸿儒;杨蓉;周东;陈波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丧失、跌倒,部分患者可伴有肢体强直或阵挛,为弥漫性脑部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1].临床上晕厥与仅表现为意识障碍的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极易混淆,约有1/3的晕厥病人被误诊为癫痫[2].近年来,由于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应用,提高了晕厥患者诊断准确率及发生原因的检出率[3].

  • Budd-Chiari综合征误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1例

    作者:何凡;彭其芳;朱育春;熊先泽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双下肢静脉曲张伴腹胀14年"入院.入院前14年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静脉曲张、腹胀、食欲减退,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行"双腿大隐静脉剥脱术".

  • 双肾结核一侧肾完全钙化对侧肾积水1例

    作者:陈勇;付光庆;黄进;陈进军

    临床上有肺结核病史,继发双肾结核并不少见.但双肾结核,一侧肾自截完全钙化,对侧肾积水则目前实属罕见.近期我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

    作者:彭兵;杜景平;牛挺;罗艳丽;徐冰;罗一钊;王云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气腹情况下对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有1例中转开腹,7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切脾.该7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术中失血100m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5d,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那么它就是脾脏手术的佳方法之一.

  • 条形码在内分泌功能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熊中云;张林;安振梅;张国福;武永康;张子彤

    目的:利用条形码技术解决内分泌功能试验中出报告难的问题.方法:门诊收费处及病房工作站根据检验申请号打印条形码,门诊采血室和病房工作站将条形码贴在采血管上,检验申请单不再随标本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通过读取条形码调用病人资料和所申请的检测项目,报告单通过合并方式将所有结果合并到一张报告单上.结果:病人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回服务器,门诊病人凭条形码信息标签在任何一个就诊服务台或自动报告打印机通过条码打印报告;病房通过医生工作站直接查看病人检验结果及打印报告.结论: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内分泌功能试验中出报告难的问题,此方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利用消泡剂改善超声对胰尾的显示

    作者:王宇;宋烨

    目的:评价口服胃肠消泡剂法对超声改善胰尾显示的效果.方法:选择超声未能良好显示胰尾的患者14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口服500ml水+80mg消泡剂,对照组(70例)饮500ml不含汽水,均在检查床上左右翻转3~4周后,左前斜卧位或坐位行超声检查,观察胰尾的显示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胰尾显示情况分别为:完全显示者55例(79%)和5例(7%),部分显示者10例(14%)和38例(54%),未显示者5例(7%)和27例(39%);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泡剂法简单、安全、廉价,能有效地改善超声对胰尾的显示,优于单纯饮水法.

  • 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方法

    作者:申洁;朱开翠;邓兴华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并阐述治疗机理.方法:主要根据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的解剖位置,两手于下腹部压迫子宫同时通过子宫和盆腔组织传递性"压迫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结果:通过"压迫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的方法对1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了成功的抢救.结论:实践证明,"压迫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简单、易行、经济、可靠,是首选而有效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防治方法
  • LEE阴性STEC分离株IHA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马莹;Patom JC

    尽管类志贺毒素对于STEC感染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的产生非常重要,但细菌的一些毒性因子,特别是与肠道定居和粘附相关的因子也是病变产生的关键性决定因子.我们通过Southern杂交、克隆、打点杂交和序列测定等方法,获得了LEE阴性STEC O113:H7分离株98NK2染色体上大小为5.2kb的Hind III酶切片段的完全DNA序列,其中包含的一个大小为2088bp的开放阅读框架IhaO113(IrgA homologue adhesin)与LEE阳性STEC O157:H21分离株染色体上的一个假定粘附素IhaO157的核酸序列具有93%的一致性,两者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具有91%的一致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LEE阴性STEC O113:H7分离株染色体上预期与细菌粘附相关的编码基因Iha的完全DNA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STEC IHA 克隆 序列分析
  •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武永康;梁茂植;王兰兰;张子彤

    随着检验医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版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检验模块能充分共享医院信息系统的资源,减少工作人员重复劳动,为实验室标本检测提供全面的支持,从而调整并规范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了漏费现象,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及检验自动化程度,更好地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另外LIS还包括其它辅助模块,如质控管理、试剂管理、仪器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及主任管理等模块,可大大提高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的质量,具有在全国大中型医院推广的价值.

  • 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的室内质量控制功能应用

    作者:彭志英;郭靓;武永康;张子彤

    目的:利用LIS系统中IQC系统,进行医学实验室IQC管理,简化流程、增加功能、改善分析模式,使IQC工作达到国际认可标准.方法:与上海杏和软件公司合作,按照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1]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医学实验室的IQC系统.程序设计软件为PowerBuilder,数据库为SQL SERVER,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2000、98,显示分辨率为1024×768或800×600.结果:该系统自动传输质控数据,对数据与已确定控制范围进行比较,自动判断失控规则,提供失控处理平台,复查结果可同时显示,每月汇总近期质控情况,其功能基本达到国际标准.结论:通过IQC系统的完善,使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大型实验室的IQC工作.失控记录和质量评价结果能长期保存,可随时进行回顾性分析.月汇总表,可帮助实验室人员分析IQC情况,查找失控原因.

  • 生长激素对脂多糖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及iN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周彤;伍晓汀;罗婷;周业江;熊玉霞;黄雄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改变,TNF-α、iNOS mRNA的表达情况及对NO的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用LPS刺激2h后加入不同浓度重组人生长激素,6h后观察巨噬细胞活性RT-PCR检测巨噬细胞内TNF-α、iNOS mRNA的表达情况,上清液测NO浓度.结果:巨噬细胞用LPS刺激后,活性明显增强,TNF-α、iNOS mRNA表达上调,NO产生增加,使用不同剂量的生长激素后能均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iNOS mRNA表达下调,NO产生减少,而对TNF-α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剂量的生长激素可以抑制LPS对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其部分机制是下调了iNOS mRNA表达,使NO产生减少,但其抑制作用不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体外rhGH并不直接抑制TNF-αmRNA的表达.

  •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睾丸的影响

    作者:刘建军;杨宇如;董强

    目的:研究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的损害,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机理.方法: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于术后8周研究双侧睾丸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该模型大鼠的睾丸病理损害以生精上皮退化,精子发生阻滞,生精细胞脱落,曲精小管萎缩,间质水肿,异常Leydig细胞增加为多见.损害为双侧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左侧睾丸平均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小.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大鼠双侧睾丸有严重的病理改变,这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大鼠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建立

    作者:唐铁龙;卢一平;周棱;余志海;靳伟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方法:行右肾切除,左肾蒂分别钳夹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根据肾功能检测指标确定大鼠IR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2组,再灌注24小时后根据肾功能检测指标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分级的变化确定缺血后处理模型.结果:右肾切除,左肾蒂钳夹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显著升高(P<0.05),确定IRI模型肾蒂钳夹时间为60分钟;与I/R组相比,经缺血后处理-1干预后,大鼠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病理损伤分级明显降低(P<0.05);经缺血后处理-2干预后,大鼠肾脏功能和组织损伤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缺血后处理-1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肾脏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

  • 高糖、胰岛素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唐万欣;柳飞;黄颂敏

    目的: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GluT4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鼠1097系膜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组(10-9M),低浓度胰岛素组(10-8M),高浓度胰岛素组(10-6M),高糖组(30mM),甘露醇组,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T-PCR法检测GluT4 mRNA含量.结果:①正常系膜细胞可检测到GluT4 mRNA.②高糖组GluT4 mRNA表达为对照组的58.7%(p<0.05);10-8M胰岛素组、10-6M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30.2%和297.2%(P<0.01);高糖加10-6M胰岛素组,高糖加10-9M胰岛素组分别为高糖组的170.6%和140.3%(p<0.05).结论:①正常系膜细胞有GluT4 mRNA表达.②高糖可抑制GluT4 mRNA表达,胰岛素有一定拮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③GluT4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

  • 格列喹酮对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刘述益;汤志梅;李秀钧;张建梅;邱平;李小平;张祥迅;龙洋

    目的:研究格列喹酮对胰岛β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格列哇酮、格列苯脲、N-乙酰半胱氨酸(NAC)加入培养基和仓鼠胰岛瘤β细胞株HIT-15细胞共同孵育5天后,应用硫代巴比妥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β细胞内SOD和丙二醛(MDA).结果:格列苯脲组MDA水平明显升高,SOD降低(P<0.05),格列喹酮组无影响.结论:格列喹酮不增加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

  • 心理应激引起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生化改变及SSRI类药物的干预

    作者:罗亚;王雪;孙学礼

    目的:(1)在标准糖尿病模型中观察心理应激的影响及引起的内分泌改变,(2)探讨帕罗西汀在心理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糖尿病模型组,③心理应激组,④糖尿病模型+心理应激组,⑤糖尿病模型组+心理应激+帕罗西汀组,用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标准模型,用心理应激方法进行应激,并用帕罗西汀干预,观察几组大鼠间的血糖,胰岛素,血脂,皮质醇的区别.结果: 第三组与第一组的血糖有差异,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余胰岛素,血脂,皮质醇也有差异;第四组与第二组的血糖,胰岛素,血脂,皮质醇也有显著性差异,第五组与第四组的上述指标亦然.结论:心理应激能加重糖尿病病情的改变,而SSRI类药物有助于减轻心理应激所引起的糖尿病病情的进展.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循证治疗

    作者:卿勇;董碧蓉

    目的:评价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治疗手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N Engl J Med和NGC(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网站有关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检索到27项结果,共评估了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安全性.结论:钙与维生素D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降钙素能有效缓解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痛;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降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

华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7 01 02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