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动脉瘤新疗法:内部栓塞不开颅

    作者:高国栋

    近日本一家大公司的总工程师应邀来西安某单位帮助指导工作.经过几天忙碌,眼看工程完工,他突然感到剧烈头疼,急送医院治疗,经对症内科用药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当时大家都认为是总工过度劳累所至,再加上总工已快60岁的人,平时血压有些高,心脏也不太好,原来就一直有头疼病,因此,大家都没太在意.这位总工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 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陈合钦;齐玉增;胡百奇;毛英杰;李澜;冯平

    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多并存有动脉粥样硬化,自身生理功能下降,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1],而年龄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又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2]。就麻醉而言,要尽可能做到麻醉诱导迅速平稳、术中维持镇静镇痛充分、血液动力学平稳、插拔气管导管无呛咳,躁动,避免围术期动脉瘤不破裂。本研究运用了喉罩操作简单,无创通气的特点,以减少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围术期的血液动力波动,减少并发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脑动脉瘤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张琴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接受的3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基础、保守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科学、系统的护理;采用Partners健康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状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介入手术后观察组PIHS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脑动脉瘤患者股动脉介入治疗后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少睿;高伟;项玉梅;苏浩波

    目的 探讨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常规自动重建三维DSA图像和通过像素移位技术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三维DSA图像,并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优质、可接受、差)和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自动重建的优质图像31例,差质图像18例,发现微小动脉瘤5枚;而应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后得到优质图像52例,差质图像7例,发现微小动脉瘤14枚,两种方法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发现微小动脉瘤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三维图像能使脑血管三维DSA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作者:吴晓宇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方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0.0%;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3.3%;手术时间为(2.10±0.65)h.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0.0%;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为30.0%;手术时间为(3.00±0.64)h.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应用于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探讨

    作者:吕忠俊

    目的 对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6例脑动脉瘤患者和6例动静脉畸形患者,对其在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的前提下,使用钨丝螺旋圈栓塞动脉瘤,并使用丝线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动静脉畸形病变.结果 在患有脑动脉瘤的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脑动脉瘤被完全栓塞,其症状消失,而另外2例患者则因插管困难而导致栓塞失败;在患有动静脉畸形的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完全闭塞,2例患者病灶缩小率达到75%以上,而另2例患者的病灶则低于75%.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介入治疗脑动脉瘤中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的麻醉效果

    作者:岳彬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中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9例,对照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行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变化较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中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动脉压以及心率的影响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全程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湘军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接受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0.5%(19/21)比71.4%(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栓塞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临床应用效果好.

  •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怡;顾彩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脑动脉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

    作者:郭荣娟;许卫卫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神经外科住院脑动脉瘤破裂患者1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组患者由康复师制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康复有效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动脉瘤偏瘫患者,由康复师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延伸到家庭,采取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 3D-DSA诊断脑血管疾病5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校建波;王伯良;江伟;李海荣;王琦;徐浩

    目的 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2D-DSA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怀疑为脑血管疾病患者52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常规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0例患者中,检出脑动脉瘤320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73例,脑动静脉畸形55例,烟雾病2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10例.2D-DSA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0.38%(418/520),3D-DSA的检出率为92.88%(483/520),两种方法 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脑血管疾病,3D-DSA更具有临床价值,可以作为2D-DSA检查的优化或补充.

  • 美国:将责任归咎于医疗系统

    作者:何铁强

    近几个月,对于美国西雅图的Virginia Mason医疗中心来讲,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并不为过,因为这家医院发生了一起后果严重的医疗错误(medical error).KING5的电视台报道说:"一名妇女在西雅图一家医院(Virginia Mason医疗中心)因接受脑动脉瘤修复手术,在对她错误地注射一种剧毒消毒剂后发生死亡."这名妇女69岁,在2004年11月4日接受手术,于23日死亡.事情的经过是:"……手术结束时,一位技术人员给患者股动脉注射了一种以为是无害的X线造影剂,而实际上是一种有毒的消毒剂(洗必太)."此后两周多的时间里,这名妇女所遭受的灾难性痛苦是"一次下肢的截肢术,一次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 观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

    作者:苏靓靓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夹介入栓塞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9月期间收治的35例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方法,从而对其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护理配合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栓塞成功的例数为34例,成功率为97.14%;2例患者栓塞出现失败现象,随后采用外科夹闭治疗方法.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再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辉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患者中有71例的结果符合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1例患者漏诊,临床检测的确诊率为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能够较为清楚地显示脑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论: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于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创伤性小,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开颅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曾湖;阙思伟

    目的:分析开颅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动脉瘤患者130例,应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患者62例作A组,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患者68例作B组,对比临床结果.结果:A组、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长,平均住院费用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12.9%、复发率1.61%;B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10.2%、复发率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整体住院费用低于介入,住院时间长,复发率低,血管栓塞术治疗,住院时间短,整体住院费用高于开颅,两种方法均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 脑动脉瘤的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与评定

    作者:吴杰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动脉瘤患者24例,给予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治愈19例,脑梗死1例,轻度偏瘫2例,昏迷2例.结论: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 3D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兆言

    目的:探讨3D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分别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 D-DSA图像对3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能做出准确判断,3D-DSA对动脉瘤、动脉瘤瘤颈、动脉瘤形态及动脉瘤同毗邻血管关系的显示级别均高于2D-DSA(P<0.05).结论:3D-DSA在脑动脉瘤诊疗中较2D-DSA更具优势,能清楚地显示脑动脉瘤情况,有利于确诊小动脉瘤,对巨大动脉瘤瘤腔中有无危险动脉穿支的诊断极为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右美托咪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降压的心肌保护作用探讨

    作者:冯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降压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控制降压,研究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控制降压,比较两种药物的心肌保护作用.观察指标包括麻醉前、术时、术后12h和24h时的平均动脉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血浆B型钠尿肽.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平均动脉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血浆B型钠尿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时及术后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但研究组的波动幅度更小,与同时点对照组相较,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降压时对心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麻醉镇静效果更平稳,安全性更好,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值得借鉴.

  •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作者:闫瑞;张洁;亓文丽

    目的:总结采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患者45例,成功率96%。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45例脑动脉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2例,经临床治疗恢复良好。术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供血正常,平均住院8~10 d,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存活45例,未再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保证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顺利进行,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 脑动脉瘤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研究

    作者:张春福;海洋;才春红;肖兴丽;黄崎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DSA)诊断的价值,并与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结果作对比.方法:收治术后确诊脑动脉瘤患者21例,均应用64层螺旋CT DSA及三维CT CT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效果.结果:DSA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显著大于CAT(P<0.05);但三维CTA与DSA对脑动脉瘤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 DSA诊断脑动脉瘤的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诊断价值尤其对脑动脉瘤的显示效果较好.

993 条记录 1/50 页 « 1234567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