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一、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

  • 带蒂自体脾异位移植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

    作者:郭援朝;王凯;冯永亨

    我国的门静脉高压症中85%~90%是由肝硬化所致.目前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外科介入主要目的就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引发的大出血及消除脾功能亢进.国内一般采用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或分流术对症治疗.近几年随着脾脏外科的发展,人们对脾脏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脾脏又重新为人们所重视.我们从1992-2005年行带蒂自体脾异位移植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90例,现总结如下.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卞力军;阎富平

    我院从1995-2005年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2例,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东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8).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血小板计数均逐渐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3、7、14天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天,两组患者的APT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为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两组患者腹腔引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 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少华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HLC)的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45例HLC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左右肝大量结石16例,左肝外叶大量结石11例,左肝尾叶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右肝前叶3例,右肝后叶4例,左肝大量结石并右肝结石5例.其中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17例,胆管狭窄1例;合并胆管癌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15.6%),其中膈下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肠粘连不全性梗阻1例,均经药物对症处理后获痊愈.肝功能衰减2例(1例为肝性脑病,1例死亡).术后行T管造影发现共有残余结石12例,残余结石率为26.7%,其中结石分布于右肝胆管内10例,左肝内叶2例.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3.0年),患者均恢复效果良好,未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总体优良率80.0%,以肝切除组优良率显著为95.7%,其次为肝叶切除+胆肠吻合75.0%.结论:对有条件的HLC患者,行肝切除是清除病灶,解决狭窄,处理结石,缓解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 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评估及处理

    作者:李永红

    目的:探讨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评估和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例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肝硬化的病因来看,其中有15例胆汁性肝硬化,3例肝炎后肝硬化和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从术后并发症来看,分别出现1例胆瘘,1例肠瘘和1例上消化道出血;且有1例因肝功能失代偿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于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而言,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要在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 观察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袁一青

    目的:观察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3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及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腹水,1例患者出现脾热,1例患者出现腹腔积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未出现肝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出血复发2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例,肝性脑病1例.结论 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疗效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与择期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锡山;徐大鹏

    目的:探讨急诊与择期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对4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与同期行择期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5例临床资料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差异,手术死亡率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急诊手术者明显少于择期手术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经短期内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应该不失时机地坚决施行急诊手术.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王辉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大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适应证宽,既控制了出血,又解决了脾功能亢进问题,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安全可靠的术式.

  • 早期联合抗凝对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作者:梁刚;王智翔;何盟国;魏鹏;长孙卫国;王秦玉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抗凝对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行脾切断流手术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术后经直肠给予阿司匹林栓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功能及PVT发生率.结果 术后3、7 d,观察组血小板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P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经直肠给予阿司匹林栓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能减少肝硬化脾切断流除术后PVT的形成,但对于远期PVT发生的预防效果,还需要长期随访及更多样本量的研究观察.

  • 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护理

    作者:章磊玉;周芳;李益民;贾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0例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举措.结果:9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1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0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7d.有1例术后发生脾窝积液和左侧胸腔积液,1例发生皮下淤血,1例术后发生高位食管胃吻合口瘘,经过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大出血、无胰漏.结论:重视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 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徐其银;黄君

    目的:探讨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收治门脉高压患者5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强化组给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结果: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直径均显著减小;强化组术后2周、1个月、6个月DHA及QH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行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后,患者早期肝动脉血流升高,术后肝功恢复快,对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5例外科治疗

    作者:夏春咸;孙晓卫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恰当的手术治疗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方法1995-01/1998-12收治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5例.全组病人均施行脾切除及门奇断流术.其中急诊手术3例,相对择期手术于止血后1周内手术11例,2周内8例,3周内3例.结果全组病人近期止血率100%,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稳妥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肝硬化门脉高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作者:于波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PVH)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因及与年龄、门脉高压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内镜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7例,纪录内镜检查结果、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损害情况,并取病理活检、Hp检查,评定肝功能情况.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占58.76%,溃疡病占39.18%,其中胃溃疡19.50%,十二指肠疡16.5%,复合性溃疡3.09%,不明原因2.06%,Hp感染率37.11%,随年龄增大,门脉高压程度增加,非曲张静脉性出血递增,出血量可以很大,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理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及PGE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讨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时主要因PHG或溃疡导致出血,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现认为主要与门脉高压、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PGE2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

  • 门脉充血指数在TIPSS支架管功能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建志;李洁;刘宝真;徐琳琳

    目的 观察TIPSS支架管功能应用门脉充血指数的判断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采集该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接受TIPSS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术后支架管功能情况分2组,正常组、障碍组分别为70例、22例,均行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手术前后门脉充血指数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周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 0,P>0.05),正常组、障碍组术后1周CI(0.062±0.023)cm.sec、(0.062±0.028)cm.sec均较术前下降(t=6.544 4、6.422 7,P<0.05);正常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I比较无统计差异,正常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I(0.062±0.023)cm.sec、(0.063±0.021)cm.sec、(0.064±0.028)cm.sec均较术前下降(t=6.114 1、6.166 3、5.978 2,P<0.05);障碍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I比较无统计差异,障碍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I (0.062±0.028)c m.sec、(0.063±0.025)cm.sec、(0.065±0.027)cm.sec均较于术前下降(t=6.432 7、6.426 5、6.235 8、2.416 9,P<0.05),障碍组狭窄或闭塞时门脉的CI(0.116±0.035)cm.sec均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升高(t=7.714 3、7.890 1、7.387 5,P<0.05).结论 TIPSS围术期门脉充血指数变化能间接判断支架管功能,能作为超声评价支架管功能的补充手段.

  • 超声检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静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以及Qav/Qpv.结果:对照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Qav/Qpv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内径<1c m组重度曲张发生率低于≥1c 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1.4c m组轻度曲张发生率高于≥1.4c m组,而门静脉内径<1.4c m组重度曲张发生率低于≥1.4c 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也能够诊断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轻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

    作者:杨柳青;陈建婷

    肝性脊髓病(HM)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脑病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的腹壁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收治HM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及结肠静脉曲张1例

    作者:王必信

    肝硬化食管胃底及结肠静脉曲张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前者在大多数的消化内镜图谱中均能见到,但曲型的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鲜有报到,为弥补其不足,我将在临床中所遇到的1例作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 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朱浩然;李民;顾尔莉;章幼奕;窦志华;罗琳;徐济良;陈鸣鸣;陈淑范;葛春霞

    目的 观察加昧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接受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瓜蒌散,对照组加服普萘洛尔.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取血放免法测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脑肠肽(SS).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GAS、MTL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加味瓜萎散能有效调节胃肠激素,以干预门脉高压的形成,减轻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会及风险,其疗效优于心得安,是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剂.

  • 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杜庆红;韩琳;姜俊杰;李澎涛;王新月;贾旭

    目的:观察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探讨肝络通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250±1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105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得安组、肝络通组.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胆汁性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肝络通在2周和4周均能显著抑制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合成,且心得安在4周可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Masson染色显示肝络通显著抑制纤维增生,且缓解肝组织结构紊乱.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肝窦内皮细胞窗空减少,内皮细胞下纤维组织增生,肝窦毛细血管化;Disse间隙内肝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肝络通组Disse间隙可见大量的微绒毛,肝窦内皮细胞窗空清晰可见.结论:肝络通可显著抑制胶原的合成,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阻逆肝纤维化进程,这是肝络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之一,同时为开发作用靶点清晰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药理学资料.

1688 条记录 1/85 页 « 12345678...848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