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克洛的抗菌作用及临床评价

    作者:陈丽平;孙捷文;金桂琴

    头孢克洛(cefaclor,CCL,头孢氯氨苄,商品名:希刻劳、新达罗、欣可诺、史达功、可福乐、达富康)是属第二代口服头孢抗生素.1976年由美国开发研制,1979年获FDA批准,1982年在美国上市,1985年即替代头孢氨苄成为当年世界首位畅销抗生素.1994年2月国内将头孢克洛以商品名"新达罗"推向中国市场.由于头孢克洛具有抗菌谱广,高效、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不良反应轻微等突出优点,成为当前临床上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等感染性疾病较理想、较可靠的一线抗生素药物.

  • 环丙氟哌酸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作者:曹秀文;王福银

    环丙氟哌酸又名环丙沙星,商品名:特美力等.属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目前环丙氟哌酸在美国医院中地位显著.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分布好,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已全部或部分取代TMP、氨苄青霉素、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于霞;崔秀平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分布广能迅速进入血液获得较高血药浓度,较快发挥药效.

  • 定量全身放射自显影技术(QWBA)在大鼠组织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孙杰;郑钊铖;石劲敏;刘萍;胡玥;唐黎明

    目的 利用定量全身放射自显影技术(QWBA)对14C尿素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5只、每只灌胃给予10 μCi/ml14C尿素溶液3 ml后,分别于0.5、1、3、4和5.5h后处死,使用大型冷冻切片机对其进行整体冷冻切片,测定其冷冻切片各组织放射性强度.结果 14C尿素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在心脏、肝、肺、肠、胃和肾等主要器官以及皮肤、肌肉、脑组织中均有分布,并迅速代谢后排出体外,5.5h后大鼠体内尿素已消失殆尽.利用图像灰度值进行相对定量,尿素在大鼠体内主要分布器官为胃、肾和肠.结论 利用QWBA技术对组织分布进行研究,以图像形式表达标记物分布,定位准确、灵敏度高,可以快速直观得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为明确药物毒性靶器官提供有力的证据,将是一项今后国内开展新药研究新的手段.

  • 纳米硒化镉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徐厚君;王桂芳;钟亚莉;李茂静;闫立成;刘毅;李清钊

    目的 探讨不同粒径及不同可溶性纳米硒化镉(CdSe)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按给药的粒径大小和可溶性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CdSe Ⅰ(2~3 nm),CdSe Ⅱ(5~6 nm),CdSeⅢ(7~8 nm),CdSeⅣ(2~3 nm可溶)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染毒(40 mg/kg)后于第1、15和45分钟,第3、10和24小时分别尾静脉采血.处死后取其肝、肾、睾丸.血液和脏器经消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各组镉元素含量.结果 染毒后血中镉元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时间点血中镉元素浓度与4种纳米硒化镉在肝、肾、睾丸中的分布均存在以下关系:CdSe Ⅰ>CdSeⅡ>CdSeⅢ>CdSeⅣ>对照组.CdSeⅣ代谢速度快,而CdSe Ⅰ和CdSeⅡ代谢速度慢.结论 纳米硒化镉在体内的代谢为一级二室模型.纳米硒化镉粒径、可溶性越小,其在血液和脏器中的代谢越慢.

  • 多西他赛两种剂型在beagle犬体内基本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琳;王晓菲;朱金武;王洪宝;梁宗星;关勇彪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及SD大鼠组织中多西他赛的浓度测定方法,并对新剂型及原有剂型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进行比较.方法 采取双处理、两周期随机交叉的实验设计,观察了在相同剂量(1.0或2.5 mg/kg)下注射用多西他赛和原剂型多西他赛注射液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观察了两种剂型在大鼠组织中分布的差异;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 QQQ LC-MS)法,测定不同时间的两种剂型多西他赛血浆浓度.结果 血浆样品在2~500 μg/L范围内呈线性,低检测限为2μg/L.血浆药物浓度在5、50和500 μg/L,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9%、7.0%和5.3%,回收率范围为89.2%~101.1%.血浆样品3日内,萃取样品3个月内稳定性良好.新剂型与原有剂型的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布可观察到差异.结论 建立方法灵敏可靠,满足测定要求.与原剂型相比,在相同剂量下新剂型在血浆中的暴露较低,但是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更多,尤其在肺脏中分布更多,持续时间更长.

  • 淫羊藿素葡萄糖醛酸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张双庆;孙丽翠;黄振武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大鼠组织中淫羊藿素葡萄糖醛酸代谢物(GICT)浓度,并用于定量研究GICT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大鼠组织样品匀浆后,乙腈沉淀蛋白,BEH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甲酸铵-甲酸梯度洗脱分离,采用串联四级杆、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大鼠单次腹腔注射10 mg/kg淫羊藿素,采集不同时刻组织样品并测定GICT浓度.结果 GICT浓度在2~ 2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r >0.995),各组织中定量下限均为2 ng/ml,GICT在5、80和150 ng/ml浓度的准确度在93.2%~102.9%,精密度在8.9%以内.结论 本UHPLC-MS/MS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GICT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GICT广泛分布于大鼠各组织中,其中肾中浓度高,其次为肝,8h时GICT在各个组织中均达到高浓度.

  • 淫羊藿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张双庆;何梦洁;黄振武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淫羊藿素(ICT)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乙腈提取大鼠组织匀浆中ICT,在C18色谱柱上以含有甲酸和甲酸铵的乙腈-水二元溶剂梯度洗脱分离ICT和内标化合物香豆雌酚(CMT),负离子电喷雾选择反应监测方式定量分析ICT(m/z 367.1 →297.1)和CMT(m/z 267.0→211.1).采集大鼠单次腹腔注射10 mg/kg ICT后不同时间的心、肝、脾、肺、肾和肌肉组织并测定ICT浓度.结果 ICT在0.2 ~ 2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 ng/mL.ICT在肌肉中的半减期长(12.46 h),在肝中有高浓度(2949 ng/g).结论 ICT广泛分布在各组织中,48 h各组织中ICT清除均超过93%,表明ICT在组织中无蓄积.

  • 蛋氨酸锌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江安世;仇爱华;刘振华;张秀秀;于嵘;宫照龙

    目的 研究蛋氨酸锌(Zn-Met)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 大鼠灌胃2 mg Zn/kg Zn-Met,于0.5、1、2、3、4、6、8、12和24 h后采集血样;另设其它组别大鼠,灌胃2 mg Zn/kg Zn-Met,于1、8和24 h后采集心、肝、脾、肺和肾组织样品.大鼠血浆样品用0.5%硝酸溶液稀释处理,组织样品采用硝酸与高氯酸混合酸消化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锌浓度,非房室模型计算Zn-Met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ICP-MS测定锌的方法定量限为1 ng/ml,准确度在93.2% ~97.8%,精密度在4.5%以内.大鼠灌胃Zn-Met的末端消除半减期(t1/2,λ)为(9.47±1.85)h,表观分布容积(V)为(1101±154) ml/kg,清除率(CL)为(80.53±9.26)ml/(h·kg).结论 Zn-Met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2h达到大血药浓度,消除缓慢,广泛分布于大鼠各组织中,其中肝中浓度高,其次为脾.

  • NGF脂质体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谢英;崔巍;徐昆;杜熠;侯新朴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NGF+杆菌肽和NGF脂质体(NGF-SSL)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NGF-SSL,125Ⅰ标记NGF和SDS-PAGE电泳法联合使用分析各组织中的药物含量.结果经鼻给药后,脑组织中NGF摄入量的次序为NGF-SSL>NGF+杆菌肽>NGF,脑组织各部分NGF摄取依次为嗅球>海马,纹状体>皮质>小脑.NGF经脂质体包载后,血药浓度降低,在肝脾肺肾等组织的含量也较NGF略低,但脑摄入量明显增加.结论鼻腔给药是实现脑靶向的有效途径,脂质体能够保护NGF免受蛋白酶水解,增加药物的脑组织浓度,是一个良好的药物载体.

  • 气管滴注水溶性牛磺酸-多壁碳纳米管对小鼠肺脏的影响

    作者:王翔;邓小勇;王海芳;刘元方;王天成;顾依群;贾光

    目的 通过气管滴注昆明小鼠观察水溶性牛磺酸修饰多壁碳纳米管(tau-MWCNTs)的肺脏毒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对肺脏的影响,为评价其生物学效应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昆明小鼠,称量体重后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tau-MWCNTs剂量为0.125、0.25、0.5、1 mg/kg,阴性对照为PBS溶液,气管内滴注法1次性染毒,染毒后1、7、14、28 d处死小鼠,进行血清学和病理学分析.同法注入0.5 mg/kg 14C标记tau-MWCNTs溶液,分别在1、3、7、14、21、28 d处死小鼠,取各主要器官组织消解测定放射性.结果 只有肺有放射性,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滴注后1 d的(80±7.7)%减少到28 d的(22±6.9)%.各组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滴注后7 d一过性升高,滴注后28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仅1 mg/kg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至28 d[(14.18±1.70)μmol·s-1·L-1]仍未恢复至对照组[(10.95±3.51)μmol·s-1·L-1]水平;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无明显变化.病理发现各组小鼠肺内有炎症反应和增生现象,肺泡巨噬细胞和部分支气管上皮细胞吞有大量tau-MWCNTs.结论 气管滴注一定剂量水溶性tau-MWCNTs对小鼠肺的影响轻微.

  • 038 绿茶中茶氨酸的组织分布以及介导谷氨酸转运增强抗癌药的作用

    作者:

  • 穗花杉双黄酮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王彦志;张萌;刘阳;赵会丽;郑晓珂

    目的:建立一种穗花杉双黄酮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大肠、小肠等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大鼠灌服穗花杉双黄酮后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特性.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按500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穗花杉双黄酮,分别于给药后10 min、0.5、1、2、4、8、12 h后脱颈椎处死,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脑等组织.各组织处理后测定其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分布情况.结果:各组织在不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检测限0.125 ng,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各组织中穗花杉双黄酮的绝对回收率在75.07%-89.80%之间;相对回收率在92.00%-107.00%之间;各组织中穗花杉双黄酮在-20℃冰箱内保存15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在各组织中浓度差异较大,大鼠灌服穗花杉双黄酮主要分布于胃、大肠、小肠、肝、肾中,其次为心、肺、脾中,并可透过血脑屏障分布于脑组织中.

  • 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的GC-MS测定法和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黄萍;姜晓飞;邹佳丽;袁月梅;姚美村;陆亚松

    目的:建立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含量测定的GC-MS法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初步探索天然冰片的归经特征.方法:采用DB-5MS弹性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电子轰击(EI)电离方式,轰击能量为70eV,倍增电压1100V;选择性离子检测(SIM),天然冰片m/z 95,内标萘m/z128;小鼠组织样品用生理盐水匀浆后,加入萘作为内标,用正己烷振荡萃取,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组织分布研究以天然冰片的CMC-Na溶液给小鼠灌胃,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小鼠后取各组织样本,经处理后用GC-MS法测定组织中的天然冰片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天然冰片GC-MS测定方法,在22ng·mL-1~22μg·mL-1范围内响应信号(Y)与天然冰片浓度(X)呈良好线性关系,Y=0.000486X+0.00036,R2=0.999(n=3),低检测限为10ng·mL-1,定量下限为22ng·mL-1,日内精密度为3.72~6.11%,日间精密度为7.29~17.6%,相对回收率和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95~107.93%和93.04~103.03%.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冰片分布于大部分组织,单个组织内天然冰片浓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多峰现象;天然冰片在肝脏内含量高,在心、脑、肾等重要组织内的含量也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GC-MS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天然冰片在动物体内的定量分析;天然冰片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肝、肾、心、脑中分布含量较高;天然冰片的归经特征中有归心经的趋势.

  • 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酸枣仁"安神"药性物质及归经的研究

    作者:崔瑛;杨晶晶;郭敏娟;王君明;赵素霞;马开;汪晶;王珩杰

    目的:研究酸枣仁"安神"药性物质及指标性成分体内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方法:灌胃甲状腺片混悬液160 mg·kg-1连续13天制备大鼠阴虚模型,结合高架十字迷宫装置和明暗箱装置评价酸枣仁对阴虚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将阴虚焦虑大鼠于灌胃酸枣仁水煎液后10、20、30、40、60、90、120、240 min时摘眼球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脑、大肠、小肠等组织,联合应用HPLC-PDA-ELSD检测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在大鼠各组织中的浓度,检测数据用DAS 2.0软件处理得到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与阴虚模型组比较,酸枣仁显著降低阴虚大鼠24 h内异常增高的进食量(P<0.01)和饮水量(P<0.01),显著增加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值(P<0.01),显著降低肾脏系数(P<0.01)和肾上腺系数(P<0.01),显著降低T3(P<0.01)、T4(P<0.05)测定值,显著升高TSH测定值(P<0.01),表明酸枣仁可以明显改善阴虚症状;显著增加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P<0.01)、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P<0.01)和明暗箱穿箱次数(P<0.01),表现出明显的抗焦虑作用.指标成分体内分布结果显示,斯皮诺素和酸枣仁皂苷A经血液循环广泛地分布于心、肝、脾、肺、肾、胃、脑、大肠、小肠等组织中,酸枣仁皂苷B经血液循环分布于血、胃、大肠和小肠中,其中,斯皮诺素在组织中的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小肠>胃>肝>脑>大肠>脾>肺>心>肾,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小肠>胃>肝>大肠>脾>脑>心>肾>肺;酸枣仁皂苷A在组织中的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肺>大肠>心>脾>肝>肾>小肠>胃>脑,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肺>脾>肝>心>大肠>脑>胃>肾>小肠;酸枣仁皂苷B在组织中的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大肠>小肠>胃,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大肠>小肠>胃.结论:酸枣仁能有效改善阴虚症状,能很好地对抗阴虚大鼠的焦虑行为,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和酸枣仁皂苷A为"安神"功效物质,也是酸枣仁甘、酸味的物质基础.斯皮诺素和酸枣仁皂苷A成分在阴虚焦虑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与酸枣仁的归经情况比较接近.

  • 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炮姜温中功效物质及归经研究

    作者:王桁杰;杨晶晶;崔瑛;赵华伟;马开;王红丽

    目的:研究炮姜温中药效的物质基础,观察其指标成分在脾胃虚寒组大鼠体内的代谢分布,探讨炮姜的归经.方法: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通过造模期间观察行为变化、进食量等指标,造模结束后测定大鼠脏器系数、小肠推进率等指标,评价炮姜对脾胃虚寒大鼠的温中作用;高剂量组和正常给药组大鼠于给药后5-360 min之间的10个时间点摘眼球取血,处死取各组织并检测有效物质分布,进而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比较炮姜指标成分在正常给药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各脏器中维持时间、AUC0-t探讨炮姜在正常和脾胃虚寒情况下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情况.结果:高剂量炮姜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大鼠的状态,提高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值,提高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肝脏系数、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以及血清和胃组织液中胃泌素、胃动素测定值.通过分析,确定炮姜入血的有效物质为6-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并广泛地分布于各脏腑组织中.并且在各脏腑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时间有较大差异.结论:炮姜具有显著温中作用;6-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为炮姜所含温中功效物质.3种成分在各脏器组织中的代谢分布与炮姜归胃、脾、肺、肝经的传统认识基本吻合.

  • 石斛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鲁艳柳;刘浩;曾瑶;黄思;王建秋;徐亚沙;何芋岐;陆远富

    目的:通过UPLC-MS检测小鼠主要脏器中石斛碱的含量,探讨石斛碱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建立组织样品中石斛碱的分析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石斛碱(剂量60 mg· kg-1),分别于0,30,60,120 min收集小鼠心、肝、脾、肺、肾、脑和肠组织,样品处理后采用Q-Exactive型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分析,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9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可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离子模式检测石斛碱含量,选取盐酸伪麻黄碱为内标.结果:小鼠各组织样品中内源性物质对石斛碱含量测定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石斛碱在小鼠心、肝、脾、肺、肾、脑和肠组织中均有分布,30 min均已达峰值,此时肝脏样本中石斛碱质量浓度高(1 241.69 ±78.64) μg·L-1.60 min时各组织样本中石斛碱含量已显著降低,此时空肠组织样本中石斛碱质量浓度高(166.15±10.80) μg·L-1.120 min时各组织样本中石斛碱含量进一步降低,此时以回肠组织样本中石斛碱质量浓度高(118.25±8.51)μg·L-1.结论:石斛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较为广泛,其中肠组织和肝脏中药物浓度较高.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提示石斛碱能够透过血脑屏障,为阐述其具有神经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阿特拉津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梁秋云;朱丹;黄慧学;谭珍媛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阿特拉津(ATR)及其主要代谢物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EDIA)的浓度,研究ATR及DEDIA在大鼠组织的分布特征.方法:大鼠单剂量灌胃ATR,分别在给药后0.5,2,6和12 h取血和组织样本,以乙腈沉淀蛋白,0.5%冰醋酸甲醇液-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HPLC测定样品浓度.结果:ATR在体内被快速且大量的代谢为DEDIA,血浆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ATR和DEDIA,尤以DEDIA为主;DEDIA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但消除速率不一,以肝、肾消除速度慢.结论:ATR及DEDIA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可为临床毒代动力学提供参考.

  • 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及排泄

    作者:刘德文;张毅;王锦玉;李德凤;游云;曹岚;王芳;冯伟红;刘晓谦;陈两绵;仝燕

    目的:研究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织及排泄物中8-乙酰哈巴苷的含量,分析药物的分布特征.结果:大鼠注射给药后,心、脾、肺、肾、子宫在给药后10 min质量浓度即达到峰值,其中肾中含量高;肝脏在给药后30 min质量浓度达峰值;60 min后肝、肺、肾中药物均降至较低水平,心、脾、子宫中基本检测不出;8-乙酰哈巴苷注射给药后通过粪便排泄较少,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结论:8-乙酰哈巴苷注射途径给药主要以药物原型排出体外.

  • 阿里红活性成分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作者:冯爽;包海鹰;池梦怡;图力古尔

    目的:研究维族药阿里红中主要活性成分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3-keto-DS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组织分布状况.方法:健康大鼠按12.5 mg·kg-灌胃及5 mg·kg-1尾静脉注射给予3-keto-DSA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3-keto-DSA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大鼠按25 mg· kg-1灌胃给予3-keto-DSA后,研究该成分在主要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keto-DSA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吸收半衰期(t1/2ka)0.381 h,分布半衰期(t1/2α)0.415 h,表明口服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较快;达峰时间(tmax)0.690 h,大血药浓度(Cmax)0.059 mg·L-1,消除半衰期(t1/2β)3.852 h,绝对生物利用32.84%.大鼠按25 mg· kg-1口服3-keto-DSA后,主要组织中该成分的达峰时间约30 min,达峰时,各组织中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肝>脾>心>肾,3h后接近完全消失.结论:3-keto-DSA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快,生物利用度低,并且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

709 条记录 1/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