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普通手术与个性化切削手术视觉效果比较

    作者:张小红;刘旭姣;谢淑丽;郭进祥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等特点[1],得到大多数近视患者的广泛接受,成为当前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传统的LASIK术后常出现视觉效果的问题,如视敏度下降、眩光、重影等现象,如果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手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矫治屈光不正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视力,更能针对性地去除妨碍患者视力恢复和影响视觉效果的各种高阶像差,从而使术后的视力更清晰,视觉质量更完美.本文收集太原康明眼科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52例104只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资料,对其术后视觉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强光干扰下的眩光评价研究

    作者:熊凯;葛剑虹;项震

    眩光是影响视觉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眩光后人眼的恢复时间则是进行眩光评价的重要标准.目前的眩光研究都是停留在针对普通照度的眩光源的研究背景下.通过对能产生高照度的眩光源照射后的人眼视觉恢复情况的实验研究,得到在强光干扰条件下的眩光影响因素关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人眼恢复时间计算公式的修正,提出一种在强光干扰下对眩光的客观评价方法.通过实验,基本验证了该公式在高照度情况下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 LASIK术中应用交叉柱镜法矫治中、高度散光

    作者:秦燕;胡燕;范敏珠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常规LASIK手术治疗中、高度数散光后,许多患者出现眩光、复视、视疲劳.其原因是常规LASIK矫治散光,只在角膜屈光度高的径线上切削,此方法仅适合治疗低度数散光[1],中、高度数散光手术区与非手术区交界面比较陡峭,缺乏光滑过渡,而影响术后视觉效果[2].

  • 人眼眩光发生机制及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啸谷;乔利亚;管征;万修华;王宁利

    人眼眩光一般是指由于从外界进入眼内的迷乱光线抑制了正常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而形成的不舒适感觉.其在不同的领域及专业中涵义均有所不同.尽管目前眩光测量方法众多,但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在临床及研究工作中需谨慎甄别不同眩光定义及测量方法对患者视觉质量评估造成的偏倚.由于眩光研究受到其复杂的发生机制和缺乏跨学科交流的影响,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全面有效地防治眩光.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眩光在眼科、照明工程、神经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出版物及研究报道,对临床上常见的眩光类型如失能眩光、幻影眩光、不舒适眩光和畏光的发生机制、测量手段和解决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眩光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华;林振德

    近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引起的眩光引起人们的重视.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眩光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边缘设计,撕囊口、瞳孔直径的大小,人工晶状体直径的大小.不同类型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对术后的眩光有不同的影响.现就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引起眩光的原因作一综述.

  • 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测试在白内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璐;孙慧敏

    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检查是评估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值在有或无眩光下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接近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中,植入多焦人工晶状体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值较植入单焦人工晶状体者低.本文就白内障检查中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测试的应用做一综述.

  • 白内障眼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研究

    作者:付晶;王宁利;王军;瞿佳

    目的分析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变.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107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31例(50眼)、核性白内障组17例(32眼)、后囊下白内障组14例(25眼);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方法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主要指标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结果各组白内障患者整体像差和总高阶像差普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第5阶像差高于正常组(P均<0.05).所有受试者眩光敏感度均比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皮质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和中频段下降显著,核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下降显著,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全频段下降显著(P<0.05).白内障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和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但在不同类型白内障,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不同频段,在各阶像差中结果有所不同(r=-0.716~-0.191,P<0.05).结论早期白内障患者波前像差增高,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和波前像差测定结合进行,可有效、客观、定量地反映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下降.(眼科,2006,15:32-37)

  • 眩光发生因素对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选择的影响

    作者:董喆;王宁利;李树宁;付晶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眩光的发生因素,提出选择合适P-IOL的标准.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104例(104眼)行P-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方法 104例患者植入以角膜为对称设计的房角支撑型Phakic6者22例22眼(Phakic6组)、虹膜固定型Verisyse者54例54眼(Verisyse组)、后房型PRL者28例28眼(PRL组).依照软件计算的屈光度结果选择P-IOL光学部直径.术后1周询问患者是否有眩光,并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术眼瞳孔直径,瞳孔中心与角膜中心、P-IOL光学部中心的相对位置;用Optec6500视功能检查仪检查不同亮度及光照条件(昼、昼+眩光照明、夜、夜+眩光照明)下各空间频率(1.5、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CS).主要指标 对比敏感度、眩光发生率、瞳孔直径、P-IOL光学部位置.结果 104只术眼日间均无眩光症状;暗环境或夜间灯光照明下有眩光症状59眼(56.73%).Phakic6组、Verisyse组、PRL组眩光发生率分别为63.18%(14/22)、55.56%(30/54)、53.27%(15/28)(P=0.691).所有术眼在昼、昼+眩光照明下,除空间频率1.5 c/d外,术后CS在其余空间频率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均=0.000).发生眩光的术眼术后夜、夜+眩光照明环境下CS均较未发生者显著降低(P均=0.000).暗光线下瞳孔直径大于光学部直径的患者(Phakic6组10眼,Verisyse组20眼,PRL组12眼)术后更易发生眩光(P均<0.05).P-IOL光学部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患者(Phakic6组8眼,Verisyse组10眼,PRL组5眼)术后更易发生眩光(P均<0.05).结论 对于术前瞳孔中心偏离角膜中心的患者,应避免植入以角膜为对称设计的P-IOL;对于术前瞳孔暗环境下>6 mm的术眼,应避免植入光学部直径为5 mm的P-IOL.

  • LASIK术前瞳孔大小与术后夜间眩光的关系

    作者:谭薇;董正华;宫蔷;诸从容

    目的 探讨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者术前瞳孔大小与术后夜间眩光的关系.方法 将240例(480眼)按近视屈光度分为2组:组Ⅰ(低、中度近视组)-1.00D~-6.00D;组Ⅱ(高度近视组)-6.25D~-12.50D.以TOPCON Auto Kerato-Refractometer KR-8100测定240例(480眼)近视眼术前暗环境中的瞳孔大小,分析所得数据.记录术前、术后的屈光度和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3月随访时,患者填写一份术后夜间眩光的问卷.结果 双眼平均BCVA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平均暗视瞳孔直径(6.24±0.72)mm;高度近视组平均(7.33±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夜间眩光与术前暗环境中大的瞳孔明显相关(P<0.01).术后夜间眩光与性别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男性术后夜间眩光发生率大于女性.结论 LASK术前暗环境中大的瞳孔与术后夜间眩光有关联.因此对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应进行术前瞳孔大小的评估.

  • 新标准下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觉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作者:李军;汤欣;邢晓杰

    目的 探讨新标准下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觉对比敏感度(CSF)的变化.方法 试验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白内障124例(139眼),分为青、中和老年3个年龄组.术后3个月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行单眼昼、昼眩光、夜和夜眩光的4种状态下5种空间频率(1.5、3、6、12和18cpd)CSF测定,正常对照组是同年龄正常人74例(148眼),双眼矫正视力均≥1.0.结果 超声乳化术后患者CSF大致恢复到正常范围,但其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3个年龄组昼及昼眩光状态低、中频(1.5、3、6cpd)超声乳化术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12、18cpd)比较P<0.05,老年组在12cpd时P>0.05.3个年龄组夜及亱眩光状态低频(1.5、3cpd)超声乳化术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但老年岁组在3cpd时P>0.05;6cpd比较各组差异P>0.05,且不论超声乳化术后组还是正常对照组,CSF值随年龄增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新测试标准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恢复患者的CSF,但尚未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设计原理对CSF的影响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 主动眼球跟踪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跃国;夏英杰;仲艳莹;刘祖国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激光光学切削区中心与瞳孔中心的吻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光学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越远,近视矫正效果越差,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单眼复视、眩光、光晕等症状.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的问世,为提高术中激光束定位切削的精确性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分析主动眼球跟踪近视LASIK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程度,评价这一系统的精确性.

  •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中的虹膜瞳孔成形术

    作者:郑广瑛;李秋明;王利群;杨进献;张效房

    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多伴有虹膜前或后粘连、虹膜缺损、根部离断、瞳孔括约肌损伤而致的大瞳孔、瞳孔变形移位,严重者虹膜完全溶解吸收,形成无虹膜症等.此类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佳,并可发生单眼复视、眩光及畏光等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笔者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施行虹膜瞳孔成形术治疗此类外伤性白内障,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海军飞行员眩光试验的初步观察

    作者:曾宪英;王珏;鲁毅钧;包德海;时粉周;徐瑞俊

    目的为考察眩光对海军飞行员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6名海航现役飞行员用多功能眩光视觉检测仪进行了眩光试验.检测了飞行员常规CSF以及在明视和暮视有眩光条件下的眩光失能值(GD值).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常规CSF中频段为敏感,低频次之,高频不敏感.明视 GD值约在7.9%~16.2%之间,但个体差异较大;暮视时GD值远比明视时大,约为23.1%~61.8%,且个体差异相对较小.结论在暮视时眩光失能对飞行安全危害更大.

  • 视觉功能评价在空军招飞中的意义及方案探讨

    作者:齐林嵩;姚璐;邹志康;孙丹;田锐

    视觉功能评价体系在空军招飞眼科医学选拔中尚不全面,其评价指标相对单一,主要采用视力和屈光,并不能全面反映飞行学员的视觉功能,故更多需要系统、科学的主观及客观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此外,随着高性能战机的不断更新,作战环境及条件的多样化,追求更优质的视觉质量是更高更科学的标准,是提高空军战斗力的时代需要.本文系统总结了主观及客观的视觉功能评价指标,探讨其在空军招收飞行学员中的实际意义,并提出初步技术方案.

  • 飞行员干眼致眩光一例

    作者:李丹;赵蓉;张敏;陈跃国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直-9飞行员,飞行时间250 h.因"双眼前光晕、重影2年余"于2008年10月14日入我院.患者于2005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前光晕、轻度重影,无眼红痛等不适,无视物变形.在体系医院就诊,诊断"结膜炎",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渐加重,影响夜间生活及飞行.

  • 手术治疗近视近年来日渐风行,专家指出——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风险不可轻视

    作者:徐罡;高军

    核心提示: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LASIK)在我国开展的十几年间,无数患者摘掉了厚重的眼镜.但与此同时,一例例不成功的手术也给很多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甚至是终生的遗憾.采访中,一位专家明确指出:作为众多角膜屈光手术中一项既成熟又占主流地位的技术,LASIK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比较高的.但是,这并不表明LASIK手术没有风险(即并发症).这位专家告诉记者,LASIK可能出现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眼底出血、欠矫或过矫、角膜穿通、继发性圆锥角膜、上皮植入、眩光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双目失明.

  • 人工晶体眼异常眩光幻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来伟

    白内障术后发生的眩光、光晕、阴影等眩光幻影问题成为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工晶体眼眩光幻影的因素有晶体设计、手术因素、患者生理因素和心理适应.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晶体边缘纹理化、采用前圆后方边缘设计、使用更大的晶体光学面可以减少正像眩光幻影的发生.而手术切口位置和虹膜-晶体间距等可能是负像眩光幻影产生的影响因素.对于眩光幻影的治疗,6个月的临床观察是必要的,症状严重且持续者可考虑晶体置换或睫状沟植入另一枚驼背式人工晶体.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赵静;齐美华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微切口技术的应用及高端人工晶状体(IOL)的出现,目前白内障手术已由单纯的复明手术步入以改善功能性视力和个性化为目标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阶段,而且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近十年来IOL 的发展弥补了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缺乏调节力的缺点,IOL主要有两大发展方向: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IOL)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MIOL虽能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但由于其远近焦点的光分配始终存在对比敏感度下降、眩光和晕轮等缺点[1,2]。而AIOL只有一个焦点,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则较小,且基于老视人睫状肌仍然功能完好[3],AIOL在国内外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近又有新的进展。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丽;施玉英;胡爱华

    白内障手术是复明手术也是屈光手术,随着手术技巧不断完善,尤其波前像差理论引入视光学,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客观视力好,却主诉视物模糊,尤其夜间视力差、眩光、重影、变色等都是由于像差的存在.人眼全部光学缺陷应该用像差描述,包括低阶像差(传统概念上的近视、远视、轴性散光)和高阶像差.高阶像差具体分为:色像差及单色像差,后者又包括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像场弯曲及畸变.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IOL)以减小球面像差为目的来提高视觉质量,逐渐应用到临床,并得到普遍关注.

  • 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指征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毕宏生;马晓华;蔡宛亭;解孝锋

    目的探讨早期有症状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眩光敏感度(glare sensitivity,GS)的变化,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佳矫正视力在0.5-1.0的42人共63眼,检查、分析患者术前1d及术后3w的视力、CS和GS.结果术前不同视力患者各频段的CS比较,仅高频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低、中频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各频段GS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术后3周时视力、CS和GS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虽然术前矫正视力为0.9~1.0的11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不同视角的CS及GS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视力、CS、GS的变化与白内障的类型、混浊程度、部位、瞳孔大小密切相关,其客观量化仍需深入探讨.结论CS及GS检查可早期、灵敏、全面地反映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状态,为早期有症状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确定手术时机提供科学依据,亦是评价手术疗效的有效标准.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