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对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理的影响分析

    作者:吴应怡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理的影响.方法:选用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胰岛素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前后心理状况评分等.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缓解患者的不良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和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1例胰岛素瘤致低血糖性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安宁;肖奇贵;张玉琳;陈阿鹏

    对1例胰岛素瘤切除患者的护理进行报告,对其治疗及护理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全面观察、早期发现和科学护理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配合预防感染、抑酸、营养神经及补液等治疗,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

  • 胰岛素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梁飞;韩慧;吕丽红;郭莹;李士红;公伟;曾庆东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及护理.方法对近5年外科治疗的30例胰岛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34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胰岛素瘤.术前空腹血糖平均2.2 mmol/L,发作时1.5mmol/L,术中切除肿瘤后血糖明显升高,术后低血糖症状消失.结论胰岛素瘤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和护理对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手术成功及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血糖 护理
  • 功能性胰岛素瘤的CT诊断

    作者:韩波;张定;张桂枝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素瘤的C 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功能性胰岛素瘤患者的C T资料.结果:C T平扫12例病灶为等密度,3例为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1例呈囊实性.增强扫描肿瘤病灶的实性部分均有明显强化,16例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静脉期,2例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延迟扫描强化均有所减退.结论:功能性胰岛素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β细胞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德桂

    胰岛β细胞瘤是胰岛素瘤的一个种类,临床上比较少见,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本科近年来收治4例β细胞瘤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均获痊愈.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威灵仙水提物对多氯联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李敏超;吴敏;顾刘宝;周临娜;曹萌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威灵仙水提物(Clematis)对多氯联苯(PCB118)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trol)、PCB118(25μmol/L)组、Clematis低剂量组(4mg/L)以及Clematis高剂量组(40mg/L),分别于药物干预9、24、48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NS-1细胞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B118刺激9、24、48h后INS-1细胞凋亡,Clematis高浓度及低浓度组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减少;CCK-8结果显示PCB118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Clematis高、低浓度组均改善PCB118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与PCB1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B118诱导INS-1细胞早期凋亡明显(P<0.05),而Clematis干预后细胞早期凋亡改善,高浓度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PCB118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Clematis可逆转Cleaved Caspase-3过表达(P<0.05).结论:威灵仙水提物可以抑制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增强PCB118毒性环境下的INS-1细胞活性,为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 青少年胰腺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

    作者:金成玲

    患者男性,1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乏力,对症治疗后无明显缓解.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血糖2.89 mmol/L,血胰岛素46.30 μⅣ/ml.B超示胰腺大小形态尚可,胰头厚1.7 cm,胰体厚1.1cm,胰尾厚1.3 cm,胰头与胰体交界处可见大小1.6 cm×1.2 cm稍高回声,边界欠清,余实质回声尚均匀,胰管可显示.提示:胰头与胰体交界处稍高回声(请结合临床).

  • 大鼠胰岛素瘤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彭亮;刘虹麟;成兰云;房青;许世清;门秀丽;娄晋宁;张文健

    目的 通过移植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至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使之形成胰岛素瘤,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可用于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5×106 INS-1细胞接种于链脲霉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动物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当血糖趋近正常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并检测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固定包埋摘取的肾脏,进行HE染色以及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胰岛素瘤模型的建立.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中,腹腔给予毒胡萝卜素(TG)或软脂酸钠(PA),监测给药后动物空腹血糖的变化,当血糖浓度出现逆转时,摘取动物左侧肾脏,通过TUNEL原位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将INS-1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后,从第9天开始,动物空腹血糖进行性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当动物血糖接近至正常时,摘取动物左肾导致动物血糖显著升高,在摘取的左肾可见明显的移植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瘤细胞为胰岛素阳性.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给予TG或PA刺激后,动物空腹血糖出现逆转,显著升高,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后,TUNEL原位染色发现移植瘤内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肾包膜下移植可以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应用此动物模型可以在体内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

  • 促泌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军;张帆

    1998年Wagner等[1]利用一位32岁男性胰岛素瘤患者的瘤细胞,接种免疫BALB/c小鼠后,通过细胞杂交技术克隆出一种名为D24的鼠抗人胰岛素瘤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通过D24鉴定出一种神经内分泌和胰岛β细胞特异的钙结合蛋白--促泌素(secretagogin)[2].对促泌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主要对其在正常组织、各类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胰岛素瘤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高建萍;李冉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腹腔镜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50例胰岛素瘤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过程.结果 通过围术期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顺利,无意外发生.结论 腹腔镜胰岛细胞瘤切除术对患者损伤小,加强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注意监测和调控血糖,防止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 1例胰岛素瘤合并A型血友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书燕;徐雪蕾

    患者男,32岁,因反复意识不清8个月,进食或输注含糖液后,可以缓解.于2011年3月1日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入院后查血糖为2.6 mmol/L,C-肽2.3 ng/ml.胰腺灌注CT:胰腺钩突部小结节样明显强化灶,大小约0.5 cm ×0.8 cm,考虑胰岛素瘤的可能性大.为行手术治疗转入我科,查凝血酶原时间(PT)11.1s,PT% 100.7%,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0.96,凝血酶原时间(APTT) 45 s;考虑为血友病A,请血液科会诊,建议先行Ⅷ替代治疗.患者夜间定时加餐,于3月2日行入凝血因子Ⅷ治疗,定时复查APTT及凝血因子Ⅷ活性,于3月9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粘连松解、胰岛素瘤切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引流液色、量、性状;继续Ⅷ因子替代治疗,协助适量活动,加强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及抑酸治疗,定时监测血糖及凝血功能.术后恢复良好,于3月24日带管出院.

  • 1例腹腔镜辅助下切除胰头钩突部胰岛细胞瘤的护理

    作者:戴智玉;杨莉;刘燕

    胰岛素瘤又称β-细胞瘤,引起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属内分泌肿瘤,较少见.多分布于胰岛体尾,较少发生在胰岛钩突部.我院于2004年8月18日成功为1位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辅助下切除胰岛钩突部功能性细胞瘤,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胰岛素瘤的超声造影研究

    作者:安力春;唐杰;韩治宇;张立海;王知力;徐建宏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超声造影的灌注特征,研究超声造影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1例胰岛素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超声造影发现胰岛素瘤30例,其诊断敏感性约为96.77%;而常规超声检出4例,其诊断敏感性约为12.9%.超声造影在胰岛素瘤中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χ2=44,P<0.001),与手术病理结果 相关(r=1.0,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无创性显示胰岛素瘤,其诊断准确率高,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动态血糖监测在低血糖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相清;董颖越;袁涛;付勇;童安莉;柴晓峰;阳洪波;李乃适;段炼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的动态血糖谱特点,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低血糖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0例低血糖症患者进行3~6d的动态血糖监测,其中胰岛素瘤6例、反应性低血糖7例、自身免疫性低血糖2例、胰岛细胞增生3例、药物相关性低血糖1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1例.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间的动态血糖谱差异.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监测(88.9±10.8)h,在有低血糖的患者中检测出38 ~936次低血糖.各组平均血糖由低到高分别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2.97±0.59) rnmol/L]、胰岛细胞增生[(4.83±1.32) mmol/L]、胰岛素瘤[(4.87 ±1.37) mmol/L]、药物性低血糖[(5.98±0.8)mmol/L]、反应性低血糖[(6.38±1.99) 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7.63±2.67) mmol/L].低血糖的构成比由低到高分别为: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均为0)、反应性低血糖[0.5%(0,1.6%)]、胰岛素瘤[9.0%(5.2%,16.3%)]、胰岛细胞增生[9.5%(1.1%,14.2%)]、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58.5%).分析日夜血糖谱差异,胰岛素瘤[(5.16 ±1.37) mmol/L比(4.44±1.24) mmol/L)]、反应性低血糖[(6.93±2.19) mmol/L比(5.57±1.25) 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8.08 ±2.79) mmol/L比(6.95 ±2.31) mmol/L)]、胰岛细胞增生[(5.23±1.31) mmol/L比(4.11±1.00) mmol/L)]、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3.06±0.57) mmol/L比(2.83±0.59) mmol/L)]均以夜间血糖较低(P均<0.05);药物性低血糖以日间血糖较低[(5.90±0.81) mmol/L比(6.11±0.77) mmol/L,P<0.05)].胰岛素瘤和胰岛细胞增生患者分别62.2%和78.9%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43.2%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标准差(2.67 mmol/L)、大血糖波动幅度(9.2 mmol/L)、变异系数(35.0%)高.反应性低血糖血糖极差高(20.4 mmol/L).变异系数(31.6%和22.4%)和血糖极差(20.4 mmol/L和6.8 mmol/L)均在反应性低血糖患者中日夜差异大.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及对平均血糖、血糖谱组成、血糖变异性等参数的分析有助于低血糖症的定性诊断和不同病因的鉴别诊断.

  • 胰岛素瘤伴发精神障碍的误诊教训与早期诊断

    作者:王应龙;赵少君

    胰岛素瘤以往称为胰岛β细胞瘤,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每易误诊,本院曾收治2例,分别误诊为1年和8年.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2例胰岛素瘤伴发精神障碍的误诊教训

    作者:戴梅竹;赵少君

    胰岛素瘤(即胰岛B细胞瘤)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本病症状多样,临床上极易误诊.本院曾收治两例,误诊长达数年之久,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例1:女性,51岁,农民,已婚.于八年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神经精神障碍,其特点为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或无故发笑,寻衣摸床,有时全身大汗.开始约半年左右发病一次,之后,发作渐趋频繁,约持续一小时左右可自行恢复.发病无一定规律,近年来病情明显加重,且发病时间多在凌晨,每次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不等,每日或隔日一次.发病初,常感心悸乏力,随即转入昏睡至昏迷状态.醒转过程中常有手足乱动,兴奋躁动等症.发病间期如同常人.曾四处求医,一直被诊断为癫痫、癔病,长期治疗无效.

  • 胰岛B细胞瘤误诊癫痫1例

    作者:艾春启;成传安;成加林;何君波;陈静

    胰岛B细胞瘤亦称胰岛素瘤,在成人并不少见,为器质性低血糖症中较常见病因,其发作形式不尽相同,器质性特征不常出现,极易误诊,我们收治1例误诊为"癫痫"达4年6个月之久,现报告如下:

  • Beta-TC-6细胞的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属性分析

    作者:李雯霞;黄业恩;张耀忠;林佩欣;朱海丽;邹振宁;申洪

    目的 探讨Beta-TC-6细胞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基本属性及基本鉴定指标.方法 (1)用针对小鼠细胞种属特异且敏感的c ox-Ⅰ基因引物,以Beta-TC-6细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行PCR及后续琼脂糖凝胶电泳;(2)将Beta-TC-6细胞制备成细胞蜡块,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蜡块胰岛素标记物(INS)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突触素(Syn)、嗜铬素(CgA)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并检测细胞增殖指标Ki67和P53.(3)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试活细胞面积及细胞蜡块中细胞的大小.结果 (l)cox-Ⅰ基因引物经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目的泳道上得到单一目的条带;(2)免疫组化检测:INS、Syn、CgA、Ki67及P53均表达阳性,Ki67的阳性指数为99%,NSE表达呈阴性;(3)体外培养状态下活细胞的面积均值为696.59 μm2,细胞蜡块切片中细胞及核的面积分别为60.54 μm2、32.17μm2,核浆比1.32.结论 cox-Ⅰ基因引物PCR扩增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指标INS、Syn、CgA、Ki67及P53可对Beta-TC-6细胞属性进行甄别.

  • 双重超声造影定位隐匿性胰岛素瘤1例

    作者:王冬梅;田野;麦刚;任艳;周翔

    患者女,45岁,反复意识模糊11个月,昏倒1次,多于清晨和餐后发作,无明显饥饿感,口服糖或进食后症状缓解,低血糖为1.4 mol/L.入院后测餐后4h血糖为1.6 mmol/L、胰岛素37.53 μU/ml.腹部超声及增强MR均未见占位,遂于口服胃肠助显剂后行对比脉冲序列造影(双重超声造影).造影显示胰腺尾部前表面0.8 cm低回声结节(图1A).静脉注射SonoVue 4.8 ml后,结节呈快速强化(图1B),诊断为胰岛素瘤.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超声检查
  • 多发胰岛素瘤1例

    作者:马天璇;栾玲;陈丽君

    患者男,55岁.主诉反复心慌、发抖、出汗3个月就诊.3个月来患者饭量、就餐次数均增加并明显发胖,但却总有饥饿感.发病来患者癫痫发作两次.查体:反应稍迟钝.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2.6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平曲线.行胰腺薄层CT平扫同周围胰腺密度相近,不能区分.增强后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三个大小分别为1.3 cm×1.1 cm、0.9 cm×0.7 cm及1.0 cm×0.8 cm的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结节影,边缘清晰,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仍稍高于周围胰腺组织(图1).

553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