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精子症患者中无精子因子微缺失分布

    作者:杨慎敏;李海波;温端改;李红;王玮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不育男性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共355例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分析AZF微缺失男性精子浓度、睾丸总体积、生殖激素的特点. 结果 检测出AZF微缺失34例(9.58%),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发生率10.61%(14/132),严重少精子症中发生率8.97%(20/223).未检测到AZFa区缺失;AZFb区微缺失4例,3例为无精子症;AZFc区微缺失25例,6例无精子症,16例精子浓度<1×106/ml; AZFb+c联合缺失5例均为无精子症.AZF微缺失导致的无精子症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相比,睾丸体积小,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AZF微缺失的严重少精子症男性血清FSH、LH、睾酮(T)与非AZF微缺失的严重少精子症无统计学差异,睾丸体积小于后者.3种微缺失类型间FSH、LH、T和睾丸总体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AZF微缺失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中有一定的发生率(9.58%),建议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男性参考血清FSH、睾丸体积进行AZF微缺失筛查.

  •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仵宁;肖生祥

    目的 研究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对1个确诊的DEB-Pr先证者的家系进行现场调查,采集该家系中6人(4例患者,2例健康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健康体检者50例的外周静脉血样本,提取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该家系共有3代16人,其中7人患病(男2例,女5例),每代均有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损表现为胫前,足踝、背部、上肢伸侧痒疹样结节,伴程度不同的瘙痒、瘢痕、甲受累;家系中检测的4例患者COL7A1基因第110号外显子存在c.8111G>A,使得COL7A1基因第2704位密码子GGA→GAA,导致编码甘氨酸被谷氨酸替代,系甘氨酸替代突变.同时检测家系中的2例正常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名健康对照者,未发现该突变.目前该位点突变罕见病例报道.结论 该DEB-Pr家系存在一个新的甘氨酸替代突变,即COL7A1基因Exon110 c.8111G>A,P.Gly2704Glu(GGA>GAA),这可能是该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基础.

  • 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区域与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婕;牟红新;林峰;张红岩;陈路;赵晶;从林

    目的:研究男性原发性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区域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00例特发性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的AZF区域微缺失进行筛查,对缺失分布区域与临床遗传学症状与体征、性腺内分泌、睾丸活检病理进行对比评估,并对其父进行微缺失筛查及染色体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共发生AZF区域微缺失13例,检出率为13%.其中无精症组68例中,缺失检出率8.82%(6/68);严重少精症组32例中,检出率21.87%(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失部位分布与内分泌各指标间未发现明显特征.AZF微缺失位点分布区域与临床遗传学症状、体征无特殊性密切关系.无生育问题的父辈遗传表型正常,且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结论:Y染色体AZF区的基因位点的缺失导致男性原发元精或极少精,缺失范围越大,皋丸发育越差.

  • 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1基因相关脑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马娱;王艺

    癫痫性脑病是婴儿期和儿童早期严重的脑部疾患,其中70% 癫痫性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1(Syntaxin-binding protein 1,STXBP1)基因编码STXBP1,其发生突变可影响突触囊泡融合及神经递质释放,是引起癫痫性脑病的常见致病基因.STXBP1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是单倍剂量不足,STXBP1的补充或激活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精准治疗策略.文章对近年来报道的STXBP1基因相关脑病的临床表型、基因研究等进展进行综述.

  • GPR98基因突变的癫痫患儿临床表型与神经发育商的研究

    作者:卓木清;王林淦;翟琼香;张宇昕;陈志红;郭予雄;陈奕珊;王春

    目的 探讨GPR98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基因型、临床表型及神经发育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5个癫痫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测序加目标区域靶向捕获技术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进行癫痫基因突变筛查及验证,分析临床表型、基因型以及神经发育商的关系.结果 65个癫痫家系中发现了7例先证者存在新GPR98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杂合错义变异c.6083C>T、c.1969A>C、c.17531C >T、c.9069G>C、c.6661G>A和c.18496A>C以及无义变异c.14224G>T,且其父母亲其中一方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GPR98基因点突变.在7例GPR98基因突变的先证者中,6例患儿均以无热性惊厥为初始症状,1例发病初期表现为热性惊厥,发作形式表现为全面性发作为主.进一步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7例GPR98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发育商测试,结果 提示GPR98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5个能区及总体神经发育商平均值分别比正常儿童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PR98基因突变患儿的癫痫发作形式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可能与GPR98基因突变有关.

  • 与克罗恩病临床表型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李锐清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BD疾病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相关,本文将对与克罗恩病临床表型相关的主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一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分析

    作者:李春媛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9月本院治疗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CT及肺功能的特征.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表型的患者中,肺气肿表型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改变较明显,表现为FEV1 pre及FEV1/FVC值较非肺气肿组明显较低,而RV/TCL值更高,且影像学检查CT提示肺纹理减少,肺体积增大,肺密度减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在CT及肺功能等检查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研究

    作者:栾浩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的CT及肺功能的特征.方法: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诊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别观察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型与肺部功能特征.结果:不同表型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部各项功能指标均各不相同,其中非肺气肿组患者FEV1 pre及FEV1/FVC值升高,以及RV/TCL值显著升高;而相比于CT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纹理增粗且肺体检增大,以及肺部密度幅度降低,相比差距显著(P<0.05).结论:肺气肿表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可见肺部组织生理性变化,针对其特有性特征进行诊断.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表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56例分析

    作者:丁永宏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临床表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为疾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医院中医科共接受56例COPD患者,收集资料,分析表型、发作、病程基本特征,然后进行中医体质分型.结果 不同类型体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表型、6个月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病程、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分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痰湿质患者有重大疾病病史、有症状率、重度率高于其他体质.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表型与中医体质存在相关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体质管理,避免体质向痰湿、血瘀转化;根据体质安排疾病管理,预防未病,调和体质,尽可能帮助患者转为平和、正常体质.

  • 不同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相关中医证型及各自特性分析

    作者:吕蓓丽;王海燕;张婷婷

    目的:分析不同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先兆流产的相关中医证型及各自特性.方法:收集198例PCOS伴先兆流产患者,归纳不同西医表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两者各自特性及之间的对应联系.结果:经典型PCOS患者中肾虚血瘀型居多(P<0.05);肾虚痰湿型可能是非高雄型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P<0.05).在35~42岁年龄组中肾虚血瘀型相对居多(P<0.05).非高雄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高于经典型患者(P<0.05);3种中医证型的BMI和WHR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肾虚痰湿型>肾虚血瘀型>肝郁血热型.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上升,肾虚血瘀型所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与经典型患者比较,非高雄型患者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P<0.01);3种中医证型的糖代谢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肾虚痰湿型>肾虚血瘀型>肝郁血热型(P<0.05).结论:不同表型PCOS伴先兆流产与不同中医证型有着密切相关性,且这两种分型与患者年龄、BMI、WHR、自然流产史及糖代谢特点均有一定的联系.

  • 不同证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作者:吴建军;刘凯;麻增林;疏欣扬;靳锐锋;邱岳;刘金民

    目的:分析不同证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表型、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方法:收集180例COP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急性加重频率、合并症、呼吸困难程度(mMRC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肺功能、影像学表现等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后可将180例患者分为5类:气虚血瘀、痰热郁肺证(Ⅰ),阴虚血瘀、热痰恋肺证(Ⅱ),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Ⅲ),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Ⅳ),风邪外袭证(Ⅴ).Ⅰ证患者年龄小,体质量超重,病程短,病情轻,多见COPD A组患者;Ⅳ证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影像学多合并肺间质改变,肺炎,肺心病,多见COPDD组患者;Ⅱ证患者老年不吸烟,合并症多的女性多见;Ⅲ证患者营养状况较差;Ⅴ证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和心律失常,肺纹理增粗模糊,支气管扩张,提示肺纹理模糊紊乱,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炎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成为COPD患者感受外邪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不同证候患者存在不同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

  • 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的临床表型及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陈清光;陆灏;许家佗;陆纯燕;李俊燕;屠立平;张明

    目的:研究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的临床表型与中医四诊客观化评价方法.方法:女运动员32名,健康大学生16名,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进行问诊并评分,通过NIKON D40数码相机、YJJ-101脉象仪采集舌脉象数据,并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以肝郁、气虚证为主,症状亦相符合,磷酸肌酸激酶(CPK)、睾酮(T)等生化指标升高.舌质指标,肝郁组(16例)b值较正常组增高,气虚组(16例)a值降低,气虚组L值较肝郁组增高,a值降低(P<0.05),脉象指标,气虚组较正常组h1降低,(△)y增高,肝郁组S、Ad升高,气虚组较肝郁组h1、S、As、Ad降低,h3/h1、w/t、(△)y增高(P<0.05),反映了中医舌脉内涵.结论: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处于运动疲劳状态,用临床表型和中医四诊客观化评价是可行的.

  • 不同中医证型AECOPD炎症指标及临床表型的分析

    作者:雷佩珊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炎症指标、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选取66例AECOPD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心脑血管合并症、吸烟指数、既往3个月应用激素类药物情况,进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血清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清白蛋白(Alb)]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后可将66例患者分为寒热证型2大类:I类为包括风寒袭肺证、外寒里饮证、痰湿阻肺证;II类为痰热壅肺证.I类患者为中年或高寿老年、女性较多、无吸烟史或重度吸烟史、血清PCT、WBC升高、IL-6正常或明显升高、合并I型呼吸衰竭、肺功能较差在GOLDⅢ~Ⅳ级间;II类患者以GOLDII级为主、合并低氧血证、血清炎症指标不具备分类特点.结论:不同寒热证候的AECOPD患者存在不同临床表型和炎症表达.

  • 一个家系中两个同胞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和不同临床表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伟;邱正庆;袁裕衡;刘妍;马明圣

    目的 研究一个家系中不同临床表型的同胞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明确其诊断并总结影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的因素.方法 收集该家系中患病同胞的临床资料,查找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型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结果该家系中一对同胞均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弟弟6岁发病,表现为肝脏型,哥哥16岁发病,表现混合型(神经+肾脏),均检出exon5.c.1714delG(母源),exon8.c.2333G>T,p.R778L(父源),可基因确诊.该同胞间基因型相同,但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不同,经查阅文献发现,ATP7B基因外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临床表型.结论 基因检测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ATP7B基因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 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导致的S-亚硝基化可引起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作者:李婧

    NO的产生在神经肌肉萎缩病变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新研究显示,在年幼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 GSNOR)敲除小鼠体内,蛋白质亚硝基化水平的升高会导致肌肉质量减少、肌纤维体积减少和神经病变,从而呈现神经肌肉萎缩表型。这项研究首次揭示GSNOR的缺陷所导致的蛋白质亚硝基化水平升高,而非硝基化水平升高,是引起神经肌肉病变临床表型的原因,并为临床进一步认识、治疗相关性神经肌肉萎缩疾病,如糖尿病、癌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治疗方案。

  • 钠离子通道基因SCN1A、SCN2A、SCN1B突变与癫痫

    作者:张丽敏;康熙雄;张国军

    癫痫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是由脑部神经元过度同步化放电所导致.目前发现多种编码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与癫痫的发生有关.其中大多数突变是在编码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基因SCN1A、SCN2A和编码β亚基的基因SCN1B上发现的.不同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癫痫综合征表型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热性惊厥,预后良好,重者可表现为顽固性癫痫.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常见癫痫综合征有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 plus,GEFS+)、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of infancy,SMEI)、良性家族性新生儿-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infantile seizure,BFNIS)等.本文就SCN1A、SCN2A和SCN1B基因突变导致的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其基因突变特点作一综述.

  • 分子病理在肿瘤个体化医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曾瑄;梁智勇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从形态学表象深入到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水平。同一肿瘤,发生于不同人体,由于受遗传背景和诸多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尽管终均呈现出恶性的病理学表型及相应的临床表型,但其致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基因型)并非完全相同,进而疾病进程也必然不同。临床实践中,这一肿瘤的异质性特征,已逐步得到了广泛证实,而且针对其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处理,也已几乎使每位患者受益。例如, 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抑制HER2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治疗,其总生存期明显延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肺癌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化疗。以分子特征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规。

  • 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重复异常的Charcot-Marie-Tooth病患者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叶静;翟红珍;廖张原;李存江

    目的 分析Charcot-Marie-Tooth病(CMT)周嗣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重复异常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61例CMT患者,14例为有家族史的先证者,47例为散发患者,PCR-双酶切方法检测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重复异常片断,详细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查体、部分患者行腰穿和腓肠神经病理检查.结果 检出PMP22基因重复异常患者41例,主要临床特点为以双足背屈力弱为主的双下肢无力,伴双侧小腿为主的四肢远端萎缩,80%伴上肢远端肌萎缩,97%踝反射减弱或消失,68%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少数脑脊液蛋白增高,神经电生理和腓肠神经病理提示为脱髓鞘伴有轴索变性.结论 PMP22基因重复异常的CMT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下肢远端肌萎缩和肌无力为主,伴有感觉异常;周围神经髓鞘和轴索均有病变.

  • 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临床表型相关

    作者:崔昭;贾晓玉;刘畅;赵娟;杨瑞;曲贞;郑欣;刘章锁;赵明辉

    目的 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重组人α1、α2、α3、α4和α5(Ⅳ)NC1为同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靶抗原,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69例患者血清进一步应用以正常人肾组织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位置.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暴露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均识别α3(Ⅳ)NC1,56.7%患者同时识别α1(Ⅳ)NC1,43.3%患者识别α2(Ⅳ)NC1,53.6%患者识别α4(Ⅳ)NC1,85.6%患者识别α5(Ⅳ)NC1.抗α3(Ⅳ)NC1抗体的水平是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r=0.308,P=0.003)以及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r=0.492,P<0.05)的独立决定因素.识别α5(Ⅳ)NC1的患者血清对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的识别率较高(67.3%比30.0%,P=0.026),且抗α5(Ⅳ)NC1抗体的水平与细胞性新月体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3).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患者,对α1(Ⅳ)NC1(7.3%比26.2%,P=0.011)和α4(Ⅳ)NC1(7.7%比24.4%,P=0.023)的识别率较低.结论 抗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位于α3(Ⅳ)NC1,其抗体的水平是肾脏损害程度的决定因素.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可能与α5(Ⅳ)NC1相关,其抗体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ANCA阳性的患者,其抗体识别的靶抗原较少.

  • 线粒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辉;戚豫

    1988年,Holt等[1]从母系遗传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发现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片段缺失,同年,Wallace等[2]报道了m.11778G>A是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致病基因.随后,更多的mtDNA点突变被发现,如m.3243A>G,m.8344A> G,m.8993T> G/C,m.9176T> C/G,m.13513G>A和m.14459G>A,线粒体病的基因型,临床表型和诊断治疗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线粒体病呈现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复杂.

247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