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HIV与TP双重感染者的分析

    作者:张光彩;马艳玲;杨莉;杨朝军;崔文庆;王玲;阎文云;王文新;潘颂峰;安静;张小波;罗红兵;张勇;贾曼红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中梅毒螺旋体(TP)在我省的感染状况,为监测性传播疾病(SI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1-2002年6月份以前,来我中心自愿匿名检测HIV抗体的血清标本,经HIV-1/2试剂初筛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为HIV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135份.2002年7月,用梅毒RPR初筛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检测TP.结果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例,其中静注吸毒(IDUS)经血液传播2例;经性传播1例;另一例为部队新兵体检者,暴露因素不清.地区分布在昆明市、临沧地区、楚雄州、德宏州.结论证实我省首次发现TP与HIV的双重感染者.

  •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HIV、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丽娜;王大勇;叶振淼;金茜;苏德华;汪若秋;陈向阳;郭君;陈丽秀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4102名毒品滥用者中,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占49.42%和47.46%,其余为混合毒品滥用者;2010-2014年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1.69%和22.78%,前者低于传统组(P <0.0001),后者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1年内新型毒品滥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31.77%,高于传统组(P <0.0001);两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为14.00%左右.新型毒品滥用者HIV抗体阳性检测率为0.20%,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1%和8.5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5),而后者高于传统组(P<0.0001).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正面临着艾滋病等疾病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的双重风险,亟需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当前吸毒人群行为特征的干预模式.

  • 中国20年间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的发病情况及其疾病负担

    作者:胡跃华;李镒冲;刘世炜;么鸿雁;于石成;冯国双;邵华;刘炜炜;周脉耕

    目的 报告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梅毒)的疾病负担和20年间的发病数及发病率.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主要指标包括3种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的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同时,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计算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的YLL率、YLD率和DALY率,并分性别和年龄计算1990-2010年的变化幅度,描述疾病负担指标2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中国1990年3种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的发病数、标化发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标化YLL率、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为10 291 090例、7042.486/10万、17 938例、1.281/10万、152.292万人年、98.725年/10万、126.015万人年、74.655年/10万、26.277万人年和24.071年/10万.与其相比,2010年除发病数以及YLD略有增加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0 359 147例、6099.137/10万、2429例、0.182/10万、44.836万人年、33.823年/10万、16.856万人年、12.377年/10万、27.980万人年和21.447年/10万.2010年与1990年相比,4个年龄组中淋球菌感染发病数呈上升趋势.5 ~14岁少年儿童和15 ~ 49岁中青年组性传播衣原体发病数下降,而50~69岁中老年组和70岁及以上老年组发病数上升.从发病率来看,除5 ~ 14岁少年儿童性传播衣原体发病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各组均有下降.除5~ 14组以外,其他各年龄组中梅毒发病数在1990-20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发病率在1990-2010年间均呈现下降趋势.<5岁幼儿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梅毒死亡数大.结论 1990-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按性别、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更能准确地反映不同人群性传播疾病造成的影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并为其他研究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参考数据.

  •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胡焕;潘宝龙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对2015年1月至12月22 32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ELISA和TRUST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并比对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2 328份患者血清标本中,经ELISA和TRUST检测,共检出阳性950例,ELISA阳性912例,TRUST阳性370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者332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LISA可用作为梅毒的筛查试验,TRUST滴度分析可作为疗效观察,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指征.两方法结合检测对加强梅毒监测、诊断和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作者:孙瑶;王琪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256例老年患者的血清先采用ELISA法筛查,阳性者再采用TP-PA进行确诊,总结老年患者血清梅毒假阳性的原因.结果:1256例中检测出102例阳性结果,进一步确诊假阳性为28例,假阳性率为27.45%.结论: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筛查出来的阳性结果再采用PA进行确诊.

  • 3种梅毒检测方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学英

    目的 比较3种梅毒检测方法 在检测梅毒螺旋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的梅毒患者140例作为试验组(早期梅毒45例,Ⅰ期梅毒45例,Ⅱ期梅毒30例,Ⅲ期梅毒20例),选择同期1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TPPA在早期梅毒、Ⅰ期梅毒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TRUST、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在Ⅱ期梅毒、Ⅲ期梅毒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TRUST、TP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PA和ELISA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批量梅毒标本检测中,可采用ELISA;梅毒疗效观察检测中,可采用TRUST;ELISA、TRUST检出标本验证性检测中,可采用TPPA.

  • 梅毒螺旋体Tp0453和TpN47抗原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朱玉兰;黄宗炎;刘胜牙;王佃鹏;叶健忠;张登峰

    目的 表达纯化梅毒螺旋体Tp0453和TpN47蛋白,评价2种蛋白的检测效果,并建立一种新的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Nichols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p0453和TpN47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株后经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大规模培养后采用N2+亲和柱纯化目的 蛋白;纯化蛋白用过碘酸钠法进行HRP标记,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分别评价两种蛋白的检测效果,在此基础上,按比例混合两种抗原,并建立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 构建了Tp0453和TpN47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低温(27℃)和低剂量IPTG(0.1 mmol/L)诱导条件下,有效的实现了Tp0453和TpN47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采用Ni2+亲和纯化方法成功纯化出了高纯度的Tp0453和TpN47融合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Tp0453比TpN47具有更强的反应性,两种蛋白混合,建立的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法通过血清学试验表明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 实现了梅毒螺旋体Tp0453和TpN47蛋白快速高效的表达,并结合2种抗原优势,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梅毒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

  • 梅毒螺旋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郭文秀;云华;毛兰英;孙志;陈宇飞

    目的 建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依据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DNA多聚酶Ⅰ(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区200 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 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 部分功能性梅毒螺旋体蛋白的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郑婧懿;张升;卢培恩;翟敏

    由于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抗原获取不易,因此梅毒的早期研究进展缓慢.梅毒螺旋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得益于生物信息学技术,人们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与梅毒免疫应答、致病力和感染黏附相关的功能蛋白分子.这些蛋白的发现,使人们对梅毒的感染和免疫以及致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介绍了与梅毒免疫应答、致病和黏附相关的功能性蛋白的研究情况.

  • 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冬根;孙大为;张锜;张升;卢培恩;翟敏

    目的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梅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高度流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先进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梅毒的研究.本文介绍近年来关于梅毒螺旋体的进化变异特征及时间、地域及人群分布特点等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国境口岸积极有效的防控梅毒提供理论依据.

  • 改良式ELISA在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中的优势分析

    作者:徐静;陈小辉;慕进勇;宋斌斌

    目的 分析改良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在乙肝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 Ag) 、丙肝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 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抗体、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TP) 抗体检测中的优势.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20 000份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传统ELISA和改良式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以确证试验结果为标准, 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确证试验结果证实, 20 000份血液样本中HBs Ag阳性104份、抗-HCV阳性94份、抗-HIV阳性55份、抗-TP阳性100份;改良式ELISA符合率分别为99.04%、97.87%、100.00%、100.00%, 均高于传统ELISA (93.27%、91.49%、94.55%、9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式ELISA的灵敏度为99.72%、准确度为99.43%, 均高于传统ELISA (94.00%、93.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为50.00%, 高于传统ELISA (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HBs 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中, 改良式ELISA的效果比传统ELISA更佳, 值得在今后检测工作中推广使用.

  • 我国妊娠梅毒的现状与诊治

    作者:康湘怡;张海萍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导致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200万孕妇感染梅毒[1].妊娠梅毒危害极大,可导致自发性流产、胎儿窘迫、非免疫性水肿、胎儿宫内死亡、死产以及新生儿围生期死亡,或分娩出有严重后遗症的新生儿,直接危害下一代的健康,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各国均颁布了规范的诊治方案,现就近年来国内妊娠梅毒的流行病学、诊治状况等进行综述.

  • 妊娠梅毒

    作者:赵琛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水平传播,也可通过胎盘经血液垂直传播.

  • 基层适宜的梅毒检验技术

    作者:张树文;王千秋;潘丽;林宁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感染的性传播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梅毒可以引起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坏和病变,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以多年无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仅在血清学试验时才被发现.无临床表现的潜伏梅毒具有隐蔽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隐性梅毒通过性传播感染性伴,及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先天梅毒,是近十年来梅毒发病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1].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对梅毒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大类,而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常用且重要的检测方法.

  • 梅毒患者前带现象56例检测分析

    作者:林榕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前带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干预对策.方法:收治前带现象梅毒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RPR法、TRUST法、Tp-ELISA法分别发生前带现象22次、18次和16次.因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要求复查而发现者16例;因同时检测的其他梅毒血清学指标阳性发现24例.结论: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合作,同时为避免前带现象的发生检验科医生应引起重视.

  •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迎春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77例,均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青年组84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0例,阳性检查率1.19%,占阳性例数的12.99%;中年组989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1例,阳性检查率2.12%,占阳性例数的27.27%;老年组1035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6例,阳性检查率4.44%,占阳性例数的59.74%。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青年组10例中有梅毒症状8例,中年组21例有梅毒症状12例,老年组46例有梅毒症状3例,老年组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对于梅毒抗体阳性的老年患者,要重点结合临床进行诊断,不能单纯依据血清学检查来确诊。

  • 梅毒诊断的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林榕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的应用特点。方法:2012年6月-2013年8月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360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分析这3种检测手段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特点。结果:TPPA法检测阳性413例,RPR的假阳性率9.74%(75/770),假阴性率25.45%(196/770),TP-ELISA的假阳性率8.44%(65/770),无假阴性率。结论:梅毒检测的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必要时可将Tp-ELISA、RPR和TPPA联合检测以便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心理和经济负担。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

    作者:马翠花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还可通过梅毒孕妇在妊娠4个月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以及产道,接吻、哺乳、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毛巾、食具,或经医疗器械和输血传染.进行新生儿窒息抢救、针刺伤等也可受到传染.现将我院2007~2010年收治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针对其生理、心理、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监护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总结如下.

  • 梅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分析

    作者:王强

    由于梅毒具有传染性且危害性大,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梅毒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检、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脑脊液检查等.同时我们利用RPR、TP-ELISA、TPPA检测分析2009~2011年200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样本及100份正常对照血清,以探讨3种方法对梅毒诊断价值.现汇报如下.

  • 淄博市孕前保健妇女常见传染病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高秀风;范秀梅

    孕前保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重要手段,是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保健服务.孕前保健是婚前保健的延续,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近年来,由于强制婚检的取消,预防出生缺陷的第1道防线缺失,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积极开展孕前保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对妊娠前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HIV感染者进行现状调查,针对性干预是孕前保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阻断或减少这些传染病病原体母婴垂直传播,改善妊娠结局.传染性疾病会影响妇女的妊娠结局.妊娠前准确评估并干预可有效降低围妊娠期风险,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1019 条记录 1/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