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可伸缩窗视差生成的开放手术视频虚拟视点合成算法

    作者:贾博奇;张梦诗;梁楠;武博;张楠

    目的 本文为了提高开放手术视频的视差图质量,减少虚拟视点中空洞,提升虚拟视点主观质量,提出基于可伸缩窗视差生成的虚拟视点合成算法,为医学专家和医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手术示教和手术指导提供了可能.方法 根据场景内容特点确定匹配窗口大小并进行立体匹配,生成手术场景视差信息;基于深度绘制原理,针对手术场景的特性填充空洞,获得手术场景虚拟视点图像,并对虚拟视点的主观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与固定窗方法相比较,本文算法生成的虚拟视点图像中术野内物体边缘较光滑,存在较少伪影.结论 本文算法生成的手术虚拟视点视频取得了较高的主观质量,为观看者提供了更好的观看体验.

  • 3D电视中不同图片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邢丽冬;钱志余;金帅;王笑;方得胜;杨杰;张玺

    目的 使用不同参数的图片刺激志愿者以使其产生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通过分析其VEP的特征参数来探究3D图片的不同参数对人体的影响,以期解决3D电视引发的人体生理不适问题.方法 以Neuroscan脑电仪为核心设备构建了实验测试系统,选取10名健康男学生,在接受图片刺激出现自身感觉不适时做出按键反馈.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中采集的脑电信号叠加平均的方法提取VEP,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参数图片与VEP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图片均能刺激产生相似的实验波形和典型成分,但在不同亮度下P2成分的幅值出现明显差异,而在不同类型之间其潜伏期又有所不同.结论 P2成分可作为检测不同3D影像的特征参数.

  • 3D电视图片视差引发的EEG和VEP变化的研究

    作者:方得胜;邢丽冬;钱志余;王笑;金帅;张玺

    采集志愿者观看3D电视不同视差图片时的脑电信号,分析其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计算各波段功率得到视觉疲劳因子R值,以此来探究3D影片中视差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3D片源的制作提供一定的指标参考.基于N euroscan脑电仪搭建实验系统,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观看不同视差的3D图片,采集脑电信号的同时当其感觉不适时(刺痛感或者眩晕感)通过按键反馈.对采集的脑电信号中枕部视觉功能区的O1、Oz、O2等3个导联的数据采取叠加平均的方法提取其视觉诱发电位(VEP),得到N135成分波和P260成分波;将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依照相同的图片刺激序号进行叠加,将结果用Matlab的EEG工具包进行相对功率计算,进一步得到疲劳因子R值.结果表明,不同视差图片诱发的VEP的电位幅值和潜伏期有所差异,潜伏期的差异尤为明显(不同分组的均值变化为30%);志愿者观看只有负视差的3D图片时疲劳因子R值较大,即所有导联的均值比其他分组图片高10%.P260成分的幅值和潜伏期可以作为评价3D片源的一个参考指标;负视差的图片更容易引起人眼的疲劳;正负视差都有的图片引起的疲劳度等级低.

  • 裸眼立体显示中3D模型多视点影像提取

    作者:武维生;张海;沈威;董戴;吴华夏

    基于图像的立体显示能够把拍摄的符合要求的二维图像信息以三维实体的形式显示出来,使人们获得真正的立体感觉与深度信息.本文从人类立体视觉的原理出发,重点讨论在计算机中如何从3D模型获取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视差图像的问题.文中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单一摄像机拍摄,另一种是用摄像机序列同步拍摄,文章还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了论述,并在结尾验证了提取方法的正确性.

  • 立体视相关中枢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进;赵堪兴

    三维立体视觉是双眼视觉的高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V1区参与立体视的早期处理,但它并不是立体视的形成中枢.目前在纹外区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中发现与立体视形成相关的一些特性,但对纹外区视差调谐细胞的视差处理机制知之甚少.

    关键词: 立体视 中枢 视差
  • 一种宽量程高精度医用压力参数标准装置的研制

    作者:江玉柱;王汝星;李忠

    1 引言目前,国内的医用压力参数标准装置多为弹簧式标准表头,配与各种压源,如气压或液压,在小压力值时大都使用气压,中大压力参数大都使用液压,但无论使用何种压力装置都采用被检表与实测表相比对,因目测存在不可避免的视差和时差,加上指针式机械仪表精度差,故检定结果准确度较低.

  • 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双眼相对调节功能

    作者:彭荣立

    选择116名视力正常者,应用立体视差测定双眼相对调节功能,800"级视差时其双眼相对调节值为(9.11±2.33)m-1,大于传统的E字表所测得的单眼相对调节程度值,也大于近视各、老视屈光不正者,且各年龄组、男女组间比较相差均不显著.提示测定双眼相对调节比传统检查单眼相对调节更有意义.

  • 视乳头玻璃疣动态观察18年一例

    作者:顾鸿元

    患者 女 40岁 因左眼胀痛伴视差1w,于2002年4月17日就诊.患者于1984年9月,左眼出现胀痛就诊.双眼视力均为5.1.眼前节无异常,左视盘边缘颞侧约3点时钟方位,有一肿物,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色白,呈珍珠状,约1/4PD大小.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 立体视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刘丽君;徐艳春

    立体视是人类双眼视觉功能的高级部分,是由双眼视差引起的深度知觉,具有感知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能力.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重要功能之一.它能准确作出外物定位和在外界环境中的自身定位.于立体视其发育成熟期的年龄一直存有争议,如今立体视觉已经成为双眼视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立体视 视差 弱视
  • 基于3D 快门眼镜的立体视锐度测量方法

    作者:陈洋;孙莹;杨良;吴凡;姜喜超;刘姝;金晗;吴荒

    立体视觉是双眼协同工作的高级功能,作用是精确判断物体距眼的距离。立体视觉越好,精细判断距离的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发觉距离上的细微差别。对于汽车驾驶、精密仪器操作、航空航海等职业,良好的立体视觉是出色完成工作的重要条件。评估立体视觉采用的是立体视锐度(stereoacu-ity),单位常用角秒(arcsec,”),其大小是通过测量双眼所能觉察的小视差(disparity)来确定,视差的阈值越小,表明立体视锐度越好。测量立体视锐度的传统设备是 Howard-Dolman立体视力测定仪(Howard-Dolman apparatus)[1],但此方法繁琐,不适合常规应用。常用的测量方式是基于偏振光镜片的立体图检测和基于红绿(或蓝)滤色片的随机点立体视检查[2,3]。这两种方法的测量方式简单,但存在测量精度差、易出现误差、测量范围有限等问题。本项目采用3D 快门眼镜分离双眼,利用计算机程序设置存在不同视差的视标图像,测定能感知立体影像的阈值,即测量出立体视锐度。与常规技术想比,测量精度高、误差小、范围广、测量方式更为灵活。

  • 改良ELISA快速检测HBsAg307例分析

    作者:曹瑛;王继强;王耀辉

    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乙型肝炎ELISA快速检测HBsAg方法,我们试用了聚乙二醇(PEG)为加速剂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MB)为底物显色剂,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终止剂,使实验时间缩短了3倍.结果判定:阳性和阴性的视差十分明显.目测或酶联免疫仪检测均比磷苯二胺(CPD)为底物有更大的优越性.

  • 高处作业:容易被忽视的隐患

    作者:马怀秋

    高处作业是指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其以上,以及在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在化工生产区域,高处作业常常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作业概念会因此而变得比较模糊,作业人员常常会出现重视了作业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的情况.比如罐内作业,如果在离罐内底部高处2米以上的部位作业,就是高处作业,然而人们常常会认为自己从事的只是罐内作业而忽视了同时也是在高处作业.再比如常见的擦玻璃这样的工作,在员工的意识中再简单不过了,但有时在室内看或许感觉不到是在高处作业,而在室外看就有可能是高处作业,因为这种"视差"而导致坠落的情况并不少见.

  • 观看3D 电视中正负视差图片的脑电信号研究

    作者:杨杰;钱志余;金帅;范海豪;张庆召;瞿诗华;杜垚

    采集记录志愿者在观看正负视差图片时的脑电信号,探究3D产品的相关参数。用自行搭建的测试系统,对10名志愿者用正负视差图片刺激,记录其脑电信号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 ICA)来处理其脑电信号,并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分析脑电与图片刺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志愿者在分别观看正负视差的3D图片后,其脑电信号变化表出现明显不同,经分析发现,观看负视差图片时所有导联的Pα/Pβ比值比观看正视差图片时要小,且导联T4、FCz、C3、Pz具有统计学意义。观看负视差图片比正视差图片更能引起人体兴奋;Pα/Pβ的比值可以作为检测3D影像作品的一个参考指标。

  • 立体视觉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月平;赵堪兴

    自20世纪60年代立体视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和随机点立体图(RDS)产生以来,近年立体视觉的研究不断深入.神经生理学研究和功能磁共振研究证实立体视觉涉及视觉背侧和腹侧通路、多个脑区的功能.立体视觉检查的新方法、婴幼儿立体视觉临床检查、立体视觉检查在各种双眼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取得一定进展.就近年来立体视觉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立体视觉及其发育研究

    作者:刘红;严密;方谦逊

    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准确判断三维空间位置的感知能力,由于其在动物生存中的独特作用而引人入胜,很早就吸引众多学者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对其进行多方位的研究[1].20世纪60年代前,主要采用心理物理试验,得出了许多结果:60年代后,用电生理法对立体视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迄今,立体视觉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回顾文献,对立体视觉的线索,对立体视觉的假说及立体视觉的发育作一扼要综述.1 立体视觉的线索双眼立体视觉的线索有:视差、频差、时间视差.

  • 基于双眼视差的立体视觉去掩蔽效应

    作者:陈明立;张畅芯;杨少娟;毛利华;田永鸿;黄铁军;吴玺宏;高文;李量

    基于双眼视差的立体视觉不改变目标与掩蔽刺激之间的信噪比,但能使不同的刺激被知觉在不同的深度位置上以降低目标信号所受到的掩蔽作用.本综述在总结前人双眼去掩蔽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深度维度上的视觉注意在这种主观空间分离去掩蔽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双眼去掩蔽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典型性应用.后,结合听觉主观空间分离去掩蔽的研究进展,本综述认为主观空间分离去掩蔽是大脑处理复杂刺激场景的一个基本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