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囊虫病人8例脑电图观察

    作者:种翠霞;王润英

    脑囊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有关本病的脑电图表现观察较少,现将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脑囊虫病的8例患者进行脑电图观察,报告如下.

  •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脑囊虫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李桂琴

    患者,女,24岁,医学院学生.因"间断咳嗽、咯痰、乏力、发热3个月",于2012年2月2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1年11月中旬出现间断咳嗽、咯痰症状,乏力伴发热,午后尤为明显,高体温42℃.2012年2月7日到"营口鲅鱼圈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弥漫"三均匀"粟粒结节影.诊断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给予HRZE抗结核治疗20 d无效,仍有发热,偶有头痛,无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于2012年2月2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待除外"收入院治疗.

  • 预见性护理在脑囊虫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毛宇燕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囊虫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脑囊虫病患者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 (n=26)预见性护理,给予对照组 (n=26)常规护理.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经治疗护理痊愈21 例(80.76%),好转 5 例(19.23%),无效 0,治疗有效率 100%.对照组治愈 14 例(53.84%),好转 12 例(46.16%),无效 0,治疗有效率100%,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脑囊虫病患者能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的恢复进度,提高治疗质量.

  • 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24例护理体会

    作者:刘少勇;罗状英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4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重点是加强安全护理.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 d,均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安全事故.结论:对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安全护理对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非常重要.

  • 脑囊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作者:聂诗忠;董华荣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年来在我院诊断为脑囊病的6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脑囊虫病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其中癫痫头痛为常见症,CT检查发现囊虫病灶,平扫与增强均表现为特征性的单房囊性结构.结论:按照临床表现可将脑囊虫病分为6型,CT对脑囊虫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发病率本地傣族多于其他民族,农村高于城市;丙硫咪唑18~20毫克/公斤·天.口服为适合剂量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

  •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脑囊虫病报告(附3例病历报告)

    作者:秦晓云;武文元;富春雨;张占普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明该试验对诊断脑囊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ELISA试验是目前由免疫学发展起来的,它在不破坏酶的催化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活性的条件下,将酶分子标记到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进行抗原或抗体的示踪、定位或定量测定.酶与抗原或抗体分子结合稳定,具有灵敏、特异、判断结果方便等优点.本院神外实验室每年约检测该项目平均150余次,结合临床症状、体征、CT、MRI等表现给予分析.结果:检测阳性结果对脑囊虫病的诊治有实用参考价值.结论:临床上应用ELISA检测的方法,特别通过3例脑囊虫病人的病历进一步证明此试验对脑囊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愈合判断及随访确有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脑囊虫病 ELISA试验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8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克婉;张立春;郭思涵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癫痫发作是脑囊虫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作为首发症状,甚至是惟一临床症状,本文收集86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癫痫
  •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白莉娅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2009年收治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8~46岁.入选标准:全部病例来自猪肉绦虫病流行区,均有摄食"米星猪肉"史,且全部病例符合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拟定脑囊虫病诊断及分型标准[1],并经头颅CT平扫及增强,脑脊液囊虫抗体阳性明确诊断.

  • 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忠志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脑囊虫病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囊虫寄宿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51例、脑室型2例、脑膜型1例和混合型6例.结论:脑囊虫病CT、MRI表现多种多样,X线、CT、MRI是诊断脑囊虫病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可显示各型脑囊虫病改变,尤以非活动性脑囊虫病更佳.CT、MRI增强扫描可发现脑实质更多病灶.

  • 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

    作者:胡加耀;许云松

    目的:通过对320例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的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诊断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经临床治疗复查90例,均痊愈.CT表现主要为单纯白质区或灰白质交界区水肿、结节或环状结节并周围局限性水肿、钙化斑并周围局限性水肿、弥漫性粟粒状钙化、囊泡及小钙化点等.结论:CT对儿童脑囊虫病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价值,是儿童脑囊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儿童 脑囊虫病 CT
  • 脑囊虫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作者:徐宏秀;邵国林;孔庆安;霍海英

    目的研究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治疗前、后该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分别为58.12±6.03、33.23±4.09、28.01±2.32、1.31±0.19,显示CD3+、CD+4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4/CD8比值亦降低.治疗后分别为68.32±6.03、38.07±5.89、27.91±3.02、1.42±0.28,均已趋于正常.结论囊尾蚴感染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呈免疫抑制状态.当脑囊尾蚴感染患者接受合理有效的抗囊虫病治疗后,随着体内囊尾蚴的逐渐死亡,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 乌梢蛇不同生长时期蛇蜕的氨基酸分析

    作者:叶红;唐鑫生

    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锦蛇E.carinat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有祛风,定惊,解毒,退翳功用,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1].现有人用蛇蜕治疗脑囊虫病,还试用于治疗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等[2].蛇蜕的主要组分是骨胶原、氨基酸、脂肪酸、甾醇和微量元素[3].目前普遍认为,氨基酸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药物中的氨基酸对临床治疗疾病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乌梢蛇不同生长时期蛇蜕的氨基酸组成,为探讨乌梢蛇蛇蜕化学成分与乌梢蛇蛇蜕药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乌梢蛇蛇蜕的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 经方治愈脑囊虫病案

    作者:王付

    以经方麻杏石甘汤合十枣汤加减治愈脑囊虫病验案1例,从中医辨证施治角度介绍了经方应用经验.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经方 验案
  • 脑囊虫病患者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作者:王莹;张唯哲;李国庆;李雅杰

    本文检测了30例未经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sICAM)、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及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IL-2、IFN-γ及TNF-α的活性,同时也检测了CD11a、CD11b和CD18在患者PBMC表面的表达,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粘附分子、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I水平及患者PBMC体外诱导IL-2、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8、sIL-2R及患者PBMC体外诱导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的CD11b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患者PBMC表面CD11a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低,而CD18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泽明;李文英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疗效,将确诊为脑囊虫病者分为2组,第1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310 mg/kg,分7 d、每日3次口服,共5个疗程,每疗程间歇3个月;第2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180 mg·kg-1,疗程相同.以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免疫学指标作为疗效评价.结果显示,第1组治愈40例,治愈率47.1%,显效43例,显效率50.6%,有效率97.6%;第2组治愈9例,治愈率25.7%,显效20例,显效率57.1%,有效率82.8%,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应用口服大剂量吡喹酮、多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治愈率高、效果稳定.

  • 囊尾蚴脑内寄生状态与免疫效应机制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军波;崔爱环;任卉青;高建英;翟宁;高鹏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囊尾蚴脑内寄生状态与免疫效应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筛选1996~2002年间确诊的脑囊虫病患者80例,以脑影像特征分为活囊型、脑炎型、混合型和钙化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各型患者血清中CAg、CIC、C3 、CRA,并进行比较.另选20名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与结论各型脑囊虫病人血清CAg、CIC均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C3 和CRA则降低.提示在脑囊虫病的发病机制中机体的免疫效应机制起着主导作用,机体的免疫状况影响囊尾蚴脑内寄生状态,表现为囊尾蚴同期感染不同期发育的影像学特征.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在脑囊虫病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贾克东;吴晓燕;杨淑芳;张敬举;于振华;葛凌云;高凤林;辛福敏;朱宇英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所致后遗症的疗法。 方法 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IB)对脑囊虫病后遗症者进行治疗。 结果 多数病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头痛、头晕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7.24%和64.71%;头痛、头晕和记忆力减退总有效率达100%;在癫痫发作控制方面,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达76.19%;ILIB治疗后81.82%的病人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出现明显改善。 结论 ILIB在治疗脑囊虫病后遗症方面疗效明显。

  • RT-PCR检测脑囊虫病患者IFN-γ和IL-10的研究

    作者:徐宏秀;李文;时发茂;魏庆宽;付婷霞;毛德华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7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代表Th1水平)和IL-10(代表Th2水平)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测出.在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7例表达IFN-γ和IL-10两种细胞因子,17例仅表达IL-10. 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存在Th1/Th2的漂移现象,明显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升高,存在Th1/Th2平衡失调.

  • 金标抗人IgG4单抗浸测试验对脑囊虫病诊断与疗效评价的研究

    作者:黄炳成;李桂萍;贾凤菊;刘凤梅;徐凤全;霍海英;孙广平;李怀菊;程义亮

    为探讨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IgG4对脑囊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价值,应用金标抗人 IgG4单抗浸测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特异IgG4。结果检测疗前组脑囊虫病患者91例,特异IgG4阳性者84例,阳性率92.3%;同时检测其它寄生虫病2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6例和健康对照25例,除1例肝包虫病病人血清出现弱交叉反应外,其它均为阴性;检测经抗囊药物不同疗程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发现随着疗程的增加,临床症状的好转,患者血清特异IgG4明显降低或消失。表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IgG4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囊泡型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李国放;宋军;宋家仁

    目的探讨囊泡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佳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所确诊的205例脑囊虫病中17例囊泡型囊虫病病人的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成功与失误. 结果 13例行全切或部分切除,其中1例死亡,其余取得较好疗效.4例行肠虫清抗囊治疗,3例取得较好效果,1例未能随访. 结论囊泡型囊虫绝大部分为多发,主要症状是囊泡的占位效应.应与脑包虫、蛛网膜囊肿等鉴别.可以应用常规开颅或神经内镜技术摘除主要的囊泡,缓解颅内高压.药物治疗是根本的方法.药物治疗脑实质内的囊虫囊泡效果好于脑池内的囊虫囊泡.

519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