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韩宏锋;陈虹;薛伟红;李延伟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提高胆管插管的成功率.近几年我们在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了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时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新亮;张秀刚;姜红玉;魏思忱;孙宁宁;陈霞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当机体受到肝炎病毒感染时,机体的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就会发生变化和异常,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时,免疫球蛋白升高[1.本研究通过对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时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为进一步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硬化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龙飞

    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BELL)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病多发生一侧.男性略多于女性.笔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60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核因子κ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智宏;赵静

    肝纤维化(HF)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MC)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核因子κB (NF-κc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1].NF-κB是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TGF-β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TGF-β1在体细胞系中所占比例高(>90%),活性强,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TGF-β1是核心的细胞因子之一[2].CTGF在许多疾病的致纤维化作用中介导了TGF-β1的许多功能,CTGF的表达常与TGF-β1伴随升高[3].

  • 川崎病80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姚建华;李明明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出疹性疾病[1].其病因未明,诊断缺乏特异性,多认为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血管炎,心血管病变是其常见、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已在临床引起广泛重视,但心血管外其他系统损害也不易忽视,且极易误诊.作者综合分析KD患儿80例临床特点,以期发现其中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

  • 64排螺旋CT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

    作者:梁宣杰;刘兆川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动脉内膜斑块形成.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规模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已证实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还原酶(H MG-CoA)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有或无冠心病的患者均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1-2].我们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阿托伐他汀每日20 mg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6个月后斑块变化情况.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

    作者:俸勇强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液中伴有几种高浓度化学信使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心内和心外器官,通称为神经内分泌激素[1-2].但是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一氧化氮(NO)的激活知之甚少.认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及如何应用药物处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0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AngⅡ、NO进行了检测,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AngⅡ、NO激活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春富;卢万俊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9.7%[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T2DM)有加速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有学者称之为“加速的脑老化”[2-3].因此早期识别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十分重要.本研究初步分析T2DM患者认知损害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与胸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荣凯;翟成凯

    肺癌或其他癌症转移至胸膜引起恶性胸腔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长期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对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62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胸腔镜和胸腔内置管引流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2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永华;张晓丽;侯艳苗;戈珍桃;王振华;王治国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MP是较重要的病原微生物.MP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检出率的15%~20%[1-2].过去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证实,MP肺炎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下移,婴幼儿发病率明显增加.MP不仅侵犯呼吸道,还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MP肺炎246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作者:刘梅;张呈祥;尚秀英

    临床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比较常见,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病例也在增加,以往因病情进展快、病情重、基层医院转院不及时等原因,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RM多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使RM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探讨并应用新的治疗方法成为EICU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我们对明确诊断的50例RM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 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及危险因素95例探讨

    作者:张艳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明显增加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约35%的脑卒中患者的死亡原因是肺炎,并发肺炎的脑卒中存活者的病死率是无肺炎者的3倍[1].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了解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防治感染,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心肌梗死3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金华;龙辉;刘群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短期内失血量超过1000 ml或循环血量的20%,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目前关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引起心肌损害的报道并不多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该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具体表现为心肌损害标志物如肌钙蛋白Ⅰ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对我院3年来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肌损害标志物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 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型手足口病比较

    作者:邹美银;方翠钧;陆宗汉;任金才;朱勇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传染病,在这些肠道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本研究分析这两种病毒引起的重型手足口病1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现报道如下.

  • 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炎症细胞因子间的关系

    作者:杜俊文;吴韬;李玉川;张俊芳;崔素敏;任巧华;张力双;雷琳

    脂肪组织被认为是许多激素及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地,这些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一项关于对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低的非西班牙籍白种人的研究显示腹内脂肪组织(VAT)和皮下脂肪组织(SAT)均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不过VAT的相关性更强.本研究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1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由多排螺旋CT检测的腹部脂肪层的厚度与体质量指数(BMI)及全身炎症细胞因子间的关系,力求明确脂肪组织分布状态及特定部位脂肪组织对炎症反应是否有决定性作用.

  • 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立彦;李秀华;瞿卫;陈永铭;洪亮;郑署云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将上述的结果和脓毒血症病患者及健康对照(n=22)相比.结果 在初始状态下,外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凋亡比例高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为(9.62±8.32)%、(13.09±15.84)%及(11.33±19.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时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 ng/L、(29.58±13.6) ng/L及(47.99±25.63) ng/L,感染性休克组TNF-α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ng/L、(9.67±4.88)ng/L及(15.01±5.36) ng/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游离皮质醇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0.45±0.42)μmol/L、(0.87±0.49)μmol/L及(1.39±0.84)μmol/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 ng/L、(25.21±14.76)ng/L及(22.94±22.01) ng/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体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可发生明显的凋亡,TNF-α、IL-10及皮质醇可能参与了诱导CD4+亚群的凋亡.

  • 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作者:郭俊;陈莉明;常宝成;郑妙艳;温娟娟;孙红喜

    观察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大黄灌肠1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2次;大黄灌肠2组(3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混合灌肠组(3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和药用碳片灌肠每日1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氨(BUN)、肌酐(SCr)、24小时尿总蛋白(UTP)、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并分析影响SCr下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大黄灌肠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4%、66.6%,大黄灌肠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BUN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BUN(8.54±3.02)mmol/L vs混合灌肠组(9.04±2.77) mmol/L和常规治疗组(10.85±3.79)mmol/L;24 hUTP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和大黄灌肠2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又低于大黄灌肠2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24 hUTP(1.66±0.46)g和混合灌肠组(1.81±0.43)g和大黄灌肠2组(2.05±0.53)g vs常规治疗组(2.35±0.57)g.GFR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均高于常规灌肠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45.83±8.43) ml/min、混合灌肠组(39.68±7.95) ml/min vs常规治疗组(35.23±8.82)ml/min(均P<0.01),大黄灌肠1组又高于大黄灌肠2组,(45.88±8.43) ml/min vs (37.53±7.85)ml/min(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病程、收缩压、GFR.OR值分别为0.890、0.857、0.961、1.054( 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能够明显降低SCr、BUN、UTP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的进展,改善DN患者的远期预后.

  • 分泌型糖基化代谢终末产物受体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作者:施珍;王瑞良;陈书艳

    探讨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代谢终末产物受体(esRAGE)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2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合并CAD组)2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DM合并ACS组)25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esRAGE水平,并检测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DM合并ACS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DM组和DM合并CAD组,分别为(8.68±2.35)%vs(6.78±0.73)%,(7.22±1.12)%(均P<0.01),血清esRAGE DM合并CAD组和DM合并ACS组明显低于DM组,分别为(0.52±0.04) μg/L,(0.35±0.07)μg/L vs(0.71±0.08)μg/L(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RAGE与HbA1c呈负相关(r=-0.344,P<0.01).结论 esRAGE与T2DM密切相关,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可能有潜在保护作用.

  •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刚;梅莉芬;施建设;张诚华

    评价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体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心静脉压(CVP)组(对照组),CVP目标值≥12 mmHg(1 mmHg=0.133 kPa)和试验组,ITBVI目标值≥850 ml/m2.统计每例患者前5天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28天病死率.结果 ITBVI组前5天的液体入量明显少于CVP组,(16 567±971)ml vs(19 072±1 232)ml(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CVP组,分别为(5.05±1.67)天vs (5.94±1.38)天(P<0.05),和(7.74±1.80)天vs(8.70±1.69)天(P<0.05);28天病死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使用ITBVI指导液体复苏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 北京市老年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

    作者:盛莉;叶平;许如意;武彩娥;肖文凯;肖铁卉

    通过分析北京市老年男性人群的血脂水平,了解老年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市范围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纳入志愿者2 936例,年龄60~99岁.按年龄分组分为:60岁组(60~69岁)、70岁组(70~79岁)、80岁以上组(≥80岁)组.对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量.结果 TC,LDL-C和TG实际水平随年龄升高而降低(P<0.05或<0.01),HDL-C异常80岁以上组发生率为40.4%,为高.根据心血管病防治建议需要干预的血脂异常的检出情况证明:TC需要控制的比例在60岁组、70岁组和80岁以上组分别为38.5%、46.1%和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年龄的升高而上升.LDL-C在上述3组所占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9.1%、34.5%(P<0.05)和46.3%(P<0.01),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增加,需要干预的血脂异常情况增加.

  •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霄云;张小平;钱端;张利萍;陈蕾;闫少西;王希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测Tei指数及二尖瓣环舒缩速度,评价糖尿病(DM)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2型DM患者121例,其中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DM1组)61例,伴微血管并发症者(DM2组)60例.健康对照组50例.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计算E/A值;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心功能Tei指数;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室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侧壁和后间隔、前壁和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处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6个位点平均速度(MSm、Mem、Mam)及Mem/Mam值.结果 DM1组和DM2组MSm、Mem、Mem/Mam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MSm(7.13±1.42)cm/s、(6.49±1.29)cm/s vs (8.61±1.18) cm/s,Mem(6.22±1.39) cm/s、(4.53±0.94)cm/s vs (7.91±1.15) cm/s,Mem/Mam值0.79±0.17、0.59±0.19 vs 1.03±0.15(均P<0.05).DM1组和DM2组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0.53±0.09、0.65±0.08 vs 0.44±0.06(均P<0.05).DM组Tei指数与E/A值、Mem、Mem/Mam和MSm值呈显著负相关(r=-0.363、-0.551、-0.533、-0.614,均P<0.01).结论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QTVI检测二尖瓣环舒缩速度能够敏感评价DM患者的左心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在DM无微血管并发症时即已发生,并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左心室舒缩功能进一步减低.

  • 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评价

    作者:胡沛霖;王文胜;李喜朋;王建民;胡岩芳;刘科

    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1周内血管超声、TCD、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系统评价其敏感度.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血管超声对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68.4%;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76.3%;CTA对椎基底动脉颅外和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88.9%.结论 血管超声、TCD、CTA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工具,而DSA仍然是金标准,并且DSA能准确判断脑血管的代偿情况.

  • 血清糖类抗原125检测在肾脏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季;姜立萍;张国娟;黄雯

    探讨影响肾脏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其升高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肾内科行血清CA125检测的住院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清肌酐水平及有无透析治疗分为肾功能正常组(RN组)、肾功能不全未透析组(CRF组)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组(MHD组).根据血清CA125正常值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 CRF组及MHD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19.83(51.96) kU/L和30.44(78.29) kU/L,显著高于RN组12.67(10.68) kU/L(P<0.01),而CRF组及MHD组间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F组及MHD组伴有浆膜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39.1%和46.4%,显著高于RN组6.3%(P<0.01),而CRF组及MHD组间伴有浆膜腔积液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阳性组的浆膜腔积液、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比阴性组高(P<0.01).5例行胸腔穿刺的患者胸水CA125水平均高于其血清CA125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病综合征和合并浆膜腔积液是血清CA125升高的危险因素(OR=33.867,95%%CI=11.48~99.94和(R=4.174,95%CI=1.176~14.810).结论 肾脏病患者中血清CA125水平升高较常见,合并浆膜腔积液是引起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翟启智;王建宁;佘维斌;朱祖明;王川;李加虎;许平;夏金荣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治疗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60.4±11.4)小时vs(88.6±18.5)小时、住院时间(11.4±2.1)天vs(18.3±3.5)天、肠道恢复通气时间(4.4±1.5)天vs (7.8±2.3)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5.7±1.8)天vs(8.5±3.1)天(P <0.05或<0.01);ERCP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1天血清淀粉酶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安全有效,ERCP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理想的方法.

  •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长期缓解的影响

    作者:汪珊珊;陈冬;陈明卫;贾敬华;胡红琳;何勇;邓大同;王长江;王佑民

    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长期缓解的影响.方法 新诊断的T2DM患者84例,经过2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二甲双胍组(MET组)和胰岛素增敏剂组(TZD组),追踪观察至少1年时间,了解两种治疗方案在诱导糖尿病病情缓解作用方面的可能差异.结果 ①随访1年时,MET组缓解率66.7%(28/42),TZD组缓解率71.4%(30/42),两组间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②在1年随访结束时,与MET缓解组相比,TZD缓解组穗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更低,1.14±0.22 vs l.46±0.25(P<0.05),100 g馒头餐后30分钟内INS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I10/△G30),2.61±0.29 vs2.08±0.33以及HOMA-IR、△I30/△G30的1年随访结束各自变化值均更高(P<0.01).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应用二甲双胍以及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均可获得较高的长期缓解机会.胰岛素增敏剂可能较二甲双胍能更好改善T2DM的病理生理缺陷.

  • 参苓白术散与捏脊并用治疗小儿疳积30例

    作者:董丽萍;刘卫云

    小儿疳积是临床1~5岁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血津液耗伤而导致全身虚弱赢瘦、面黄发枯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证.有疳气、疳积、干疳三类,相当于西医的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1].我们应用捏脊疗法配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对30例疳积患儿进行了门诊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

    作者:邵强;郝恒剑;王艳玲;刘志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危害主要为降低心排出量,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危险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与遗传基因、心房的电和结构重构及系统的炎症反应相关.药物治疗仍为目前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方法,胺碘酮是目前常用的心房颤动复律药物,但其有效率为50%~70%.近期有研究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正常人.因此,抑制左心房重构及降低CRP的药物有预防及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胺碘酮与辛伐他汀及缬沙坦联合应用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方面的作用.

  • 别嘌呤醇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华生;肖欣荣;许婷媛;孙梅芹;薛雅琴;梁国君;钟景页;赵涛;徐贤华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35%的糖尿病患者发展成为DN,目前DN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HU),尿酸可直接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疾病[1].而且有观察指出其风险甚至高于尿蛋白定量[2].

  • 阿托伐他汀钙与复方丹参滴丸短期联合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影响观察

    作者:殷秀霞;乔春友;王向玲;韵国萍

    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其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作用的多效性,能改善心肌缺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1-2].复方丹参滴丸为丹参、三七、冰片为主要成份的中药制剂,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国内学者研究[3-5]证明复方丹参滴丸不仅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且可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能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 体外循环下根治右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畸形1例

    作者:毛艳阳;薛恩忠;金琴花

    患者,女,52岁,以心悸气短5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4月20日入住解放军总医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心悸气短,体力劳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晕厥黑朦,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大汗,未正规诊治.5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心肌供血不足,行心脏CT示:右冠状动脉畸形.2个月前,受凉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 血小板减少假象3例及鉴别

    作者:张鲁磊;王英;黄朴

    报告我院收治2010年10~12月血液血小板减少3例,血液稀释后复检,血液血小板计数都为正常,推血玻片染色显微镜下检查,都可见有聚集的血小板.例1,男,45岁,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血小板计数为16×109/L.血液经26倍稀释后,Sysmex KX-21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血小板计数为138×109/L,同时推血玻片染色显微镜下检查,查到有聚集的血小板.

  • 飞行员因飞行引发癫痫小发作1例

    作者:王建民;张敏

    癫痫小发作多发生在儿童,成人极为罕见.发作形式分为典型小发作、非典型小发作和复合发作.诱发因素也多样.因高空飞行而引发的飞行员非典型癫痫小发作极为罕见.患者,男,32岁,职业飞行员,平素身体健康.2005年4月自述在进行特技飞行训练中,做带有加速度的特技动作时,发生不由自主的“发笑”,持续时间几秒钟,意识清楚,无黑视、灰视及其他不适.

  •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学;王明芹;杨晓云;李剑锋;李华琳;李莹

    患者,男,59岁.主因发热、喘憋伴咳嗽、咳痰5天,于2010年12月7日入住武警河北总队医院感染科.患者5天前陪护发热的孙子到某医院诊疗后发热,体温高39.5℃,咳嗽,偶咳少量白黏痰,不易咳出,伴喘憋、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无流涕、鼻塞、咽痛,畏寒,寒战,经静脉滴注头孢类药物等无好转而就诊,门诊以“肺部感染”收治.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 围生期多发性脑结核瘤1例诊治和文献分析

    作者:原源;谭星宇;高占成

    近年来中国育龄期妇女结核病,尤其是生殖系统结核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全球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亦有类似现象[2],围生期妇女又因其特殊的全身血运、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免疫反应等多方面因素而更易产生新发结核感染或结核复燃;再加上结核病表现日趋多样化、隐匿化以及耐药结核增加等现状,使得临床工作面临重大的挑战.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20例分析

    作者:张海鹏;宫玉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有所增加,但并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不少病例延误诊治.现就近年2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邱县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占我院同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55.5%(20/36).

  • 癫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瑞利;吴秀品

    患者,女,7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恍惚10天,于2010年5月31日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天因精神受刺激后出现发作性意识恍惚、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言语和动作迟缓,不认家人,不认熟悉的汉字及数字,每次持续约30分钟至2小时,可自行缓解,发病时测血糖、血压均在正常范围,无头痛,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肢体抽搐.既往有脑梗死病史4年未留后遗症,2型糖尿病史2年,口服“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血糖控制不详.1周前发现血压高,血压高达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用药物控制.

  •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1例误诊分析

    作者:侯洪涛;王玉珍;胡义亭;康喜荣

    患者,女,25岁,主因腹痛半个月于2010年3月6日入院.患者中上腹部胀痛及腰背部坠痛,腹痛呈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剧,疼痛剧烈时难以忍受,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排便、排气停止,伴有发热,体温高达37.5℃.入院时查体:体温37.9℃,心率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0/12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痛苦病容,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 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血流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兴旺;袁涛;白芳芳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流成像(MRA)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应用MRI及MR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现率和诊断符合率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通过对1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检查,以探讨其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8例治疗体会

    作者:郑培衡

    一氧化碳(C0)中毒后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敏感,脑组织利用氧的障碍后可发生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后引起颅内压增高、脑功能衰竭等严重脑病[1],因此CO中毒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必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病变.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8例已明确的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加脑细胞活性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 第三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0年会特约专家精彩讲座摘录(十三)

    作者:

  • 颅内覆膜支架的介入治疗

    作者:赵林;李林芳;刘增品;张立红;王铁刚;周存河

    2004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39例,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39例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34~72岁,平均(51.6±6.2)岁.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4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7例,TCCF 8例.24例海绵窦段动脉瘤及7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曾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8例TCCF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眼和颅内杂音.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