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机械通气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危重哮喘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同生;娄源杰;毛毅敏;丁雅芳

    危重支气管哮喘常需机械通气,如何降低气道压力,解除气道阻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采用限压低容通气策略,通气时采用较慢的呼吸频率,较低的潮气量,保证足够的呼气时间,使气道压力下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常因感染引起气道内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阻塞气道不可避免.为此,我们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人工气道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期望改善呼吸力学状况和通气功能,减少肺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以及继发的炎症介质产生.

  • 核因子kB及细胞因子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表达

    作者:钟雪焱;孙雷

    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不稳定斑块是导致ACS的主要的原因.因此,有关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因素并早期识别不稳定性斑块对防治ACS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尸检标本的左右冠状动脉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探讨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lβ)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关性.

  • 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强;李耀彩;李慎茂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通常预后差、病死率高,尽管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等治疗,80%~90%患者仍不能避免死亡,幸存者成为植物状态的比例也相当高[1-4].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治疗中局部动脉内溶栓有望改善临床预后,降低病死率.为此本研究对41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宁小方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是2型糖尿病(172DM)大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对糖尿病PAD,特别是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的治疗有较大的困难,其中许多人可因血管狭窄至闭塞而出现肢端坏疽,导致截肢.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与血管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继荣;张现莉

    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越来越低龄化,常导致各种并发症,其中心脑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过程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测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 20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病例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闫海;黄体钢;赵晓宁;任宁;王林;张梅;李广平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AMI发病率和病死率是目前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总结近9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AMI 住院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其变化规律,对20世纪90的代末和21世纪初影响AMI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AMI防治措施提供信息.

  • 冠心病介入术前患者焦虑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森林;张伟娜;李铭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长.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冠心病病死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人口[1].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和降低其生活质量的头号杀手.

  • 脂联素基因SNP-11377、SNP+45和SNP+276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李奕平;张瑛;李显丽;邓德耀;杨曼;王晓苓;熊煜欣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以腹型肥胖、糖调节受损、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为特征.流行病和临床研究表明,MS的每一成分都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更大.

  • 终末期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与微炎症状态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春梅;马锐;姚新生;刘永;王虹;唐欢

    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后肾功能均呈进行性恶化,直至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终末期(ESRD)需替代治疗,其合并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研究表明,微炎症反应状态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其实质是免疫性炎症(immunity inflammation)[1],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与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型,其具有白细胞介素23(IL-23)依赖性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人们把它命名为辅助性T细胞17(Th17).

  • 162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艳荣;蓝佳明;李春健;王永祥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该菌获得多重耐药的速度很快,常导致严重的医源性感染如肺炎、菌血症或脑膜炎.近年来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有逐渐上升趋势.为了解邢台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感染情况,本研究收集了162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标本类型分布、病区感染分布情况和17种抗生素敏感情况及部分菌株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

  • 血浆脑钠肽及Tei指数与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相关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枫;苏伟;龚少愚;陆曙;张亦哲;刘志华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与Tei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 EH 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房内径、等容收缩期、射血时间和等容舒张期,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LVRWT)及左心室Tei值.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血浆中BNP浓度.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的LVMI、LVRWT结果将132例EH患者分为4个亚组:正常构型组(A组31例)、向心性重构组(B组37例)、向心性肥厚组(C组33例)、离心性肥厚组(D组31例).结果 ①BNP水平D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及对照组,5.41±1.13 vs 3.31±1.22、3.85±1.47、4.48±1.18、2.96±1.03(P<0.01);②Tei值B组、C组、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07、0.46±0.11、0.57±0.13 vs 0.34±0.07(P<0.01);③BNP水平、Tei指数与EH的不同左心室构型有密切相关性(r=0.420,0.480,均P<0.01);BNP水平与Tei指数密切相关(r=0.360,P<0.01).结论 BNP及 Tei指数与EH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密切相关.

  • 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作者:孙成瑜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探讨老年脑梗死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5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与33例无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中-内膜厚度(IMT)、斑块的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 脑梗死组较对照组膝以上的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78.9%VS 47.0%,65.8%VS 45.0%,均P<0.01);股总动脉、股浅动脉I级狭窄发生率增高(60.5%VS 33.3%,P<0.01;47.4%VS 30.3%,P<0.05);股总动脉、股浅动脉IMT增厚(1.51±0.53)mm vs(1.27±0.53)mm,P<0.01;(1.37±0.50)mm vs(1.20±0.45)mm,P<0.05,粥样硬化情况更为严重.结论 老年无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膝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增加,脑梗死与膝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脑动脉硬化的情况,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 尤瑞克林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艳栋;檀国军;李波;刘宁宁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 60 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增加脑灌注及营养脑神经细胞治疗,并酌情加用脱水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0.15PNA单位,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隔日监测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0.0%vs 73.3%);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FPG(5.5±1.1)mmol/L vs(6.6±1.2)mmol/L,2 hPG(9.4±1.4)mmol/L vs(10.1±1.0)mmol/L(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 尤瑞克林可作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杨治芳;汤佳珍;刘建英;朱凌燕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 60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观察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FBS、HbA1. C均下降.罗格列酮组FBS治疗前后(10.34±3.08)mmol/Lvs(7.75±1.46)mmol/L(P<0.01),HbA1 c(8.85±2.28)% vs (7.28±1.33)%(P<0.01);二甲双胍组FBS(9.51±2.89)mmol/L vs(7.36±1.40)mmol/L(P<0.01),HbAl c(9.26±2.45)%vs(7.61±1.23)%(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FFA(0.65±0.24)mmol/L vs(0.54±0.19)retool/L(P<0.05).而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FFA无明显下降.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降低FFA的水平,有助于减少 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京姬;汪雯;吴昊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经过,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的11例AIDS并发CMV性视网膜炎住院病例(中位年龄为34岁,男8例,女3例)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眼部病变、症状、CD+4T淋巴细胞及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11例AIDS并发CMV性视网膜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入院后立即进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和抗CMV治疗.结果 9例眼部症状明显好转,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AIDS晚期并发多发感染的2例患者未见明显好转.结论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艾滋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还有原因不明的视网膜出血及视网膜血管炎患者有必要检测血清HIV抗体,以免耽误治疗.

  • 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志栋;韩雅玲;张效林;闫承慧;邬泽峰;康建

    目的 探讨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T(8733)C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重测序法对随机选取的无亲缘关系的48例中国北方汉族个体进行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查,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2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58例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IOX5AP基因T(8733)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通过筛查发现7个多态.心肌梗死患者ALOX5AP基因T(8733)C3种基因型(TT型、TC型和CC型)及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5.2%、48.8%、16.0%和40.4%,正常对照者分别为32.9%、50.0%、17.1%和42.1%,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者ALOX5APT(8733)C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OX5AP基因T(8733)C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无关.

  • 恶性淋巴瘤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丽娟;陈琦;李佑福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分析血清中sCD40L和TNF-α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ML(其中初治17例,复发病例22例)血清中sCD40L和TNF-α水平;同时检测正常人20例血清中sCD40L和TNF-α水平.结果 ML患者血清sCD40L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度恶性ML血清sCD40L水平(0.06±0.03)μg/L比中、低度恶性(0.38±0.13)μg/L,(0.82±0.26)μg/L明显降低(P<0.01).高度恶性ML血清TNF-α水平(50.74±6.63)ng/L比中、低度恶性(34.29±8.34)ng/L、(23.33±6.64)ng/L明显升高(P<0.01).化疗缓解组血清sCD40L水平(0.96±0.20)μg/L比无效组(0.28±0.236)μg/L明显升高,TNF-α水平缓解组(13.74±9.02)ng/L,无效组(37.23±10.73)ng/L明显降低(P<0.01).ML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233,P<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CD40L表达降低,TNF-表达升高;二者在血清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sCD40L有可能作为预测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 Miller-Fisher综合征和脑干脑炎11例分析

    作者:董银华;籍延华;姬春玲;韩小梅

    目的 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MFS 6例和BBE 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MFS 与 BBE两组患者均可以有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异常,BBE组出现意识障碍3例,病理征4例,头MRI异常2例,MFS组出现一过性病理征1例,脑脊液检查MFS组蛋白升高5例,BBE组蛋白升高5例.结论 MFS和BBE临床表现有重叠又有一定差异,其发病可能都与抗神经节苷脂(GQ1b)抗体有关,主要鉴别点是BBE患者可以有意识障碍、病理征和影像学异常.目前认为MFS定位于周围神经受累,而BBE则以中枢受累为主.

  •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下呼气触发灵敏度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祆

    作者:张鲁涛;阎锡新;王悦;史利克;李帅

    目的 研究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下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揭示ETS对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收入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伽利略金型呼吸机.病情稳定后采用PSV模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机调整ETS%水平于5%、35%、65%,通气30~60分钟后测量呼吸力学参数及血液动力学参数.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不同ETS%水平下呼吸力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ETS%水平增加,潮气量、吸气时间、吸呼比、呼气流速减少或下降(P<0.01),不同ETS%水平的潮气量分别为(553.20±89.90)ml、(499.18±63.68)ml、(450.40±59.99)ml(P<0.01),吸气时间分别为(1.18±0.34)s、(0.88±0.21)s、(0.65±0.12)s(P<0.01),吸呼比分别为0.55±0.13、0.45±0.09、0.33±0.06(P<0.01),呼气流速分别为(52.49±7.95)L/min、(39.64±6.85)L/min、(26.28±12.55)L/min(P<0.01);浅快呼吸指数、呼气阻力增加或升高(P<0.01),不同ETS%水平的浅快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次)/潮气量(L)q分别为34.81±10.14、44.37±10.85、52.81±12.53(P<0.01),呼气阻力分别为(15.15±3.73)cm H2O·L-1·s-1、(19.96±3.85)cm H2O·L-1·s-1、(35.38±13.75)cm H2O·L-·s-1(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分钟通气量、呼气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流速、吸气阻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随ETS%水平有增加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随ETS%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仅在ETS5%和ETS65%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在ETS35%时较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SV模式下不同ETS%水平对COPD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有不同的影响.

  • 粒细胞肉瘤误诊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

    作者:张广杰;王欣

    患者,男,21岁,主因骶管肿物术后19天,右下肢疼痛2天,于2008年3月26日入院.患者2008年2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2月29日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0.02,红细胞3.8×1012/L,血红蛋白132g/L,血小板89×109/L.腰骶椎MRI检查,其结果为骶1椎管占位性病变.

  • 无病理基础左心室心尖部有蒂巨大血栓1例

    作者:范利斌;李帮清

    患者,男,53岁,主因"间歇性双下肢疼痛痉挛、跛行1个月,伴胸闷、憋气20天"以"心腔血栓、双下肢动脉血栓?"于2008年1月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双下肢疼痛、痉挛,多于行走时出现,自诉行走50m即出现跛行,右侧肢体较重,休息后缓解,继续行走跛行反复出现,行走后有轻微指凹性水肿.20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双下肢疼痛变为持续性,间断性加重,活动时出现胸闷、憋气,伴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尤以弯腰体位变动时明显.当地超声示:双下肢动脉血栓并部分闭塞;左心房稍大、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腔内异常新生物:血栓?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等其他不适.

  • 以黑便为主要表现的乏特壶腹类癌1例

    作者:王小琴;张予蜀;孔超美

    患者,女,60岁,因腹痛腹泻4天、黑便400 g于2008年5月17日入院.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伴腰背部不适感,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腹泻约每日7~8次,稀水样,无黏液脓血,外院给予抗感染解痉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2天前出现柏油样便,共7次,晚间出现头晕乏力入院,无晕厥发作.

  • 利手交换后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致完全性失语1例

    作者:黄卫;徐丽君

    患者,男,54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天,失语、意识不清半天,于2008年12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正规服药,患者既往一直是右利手,10年前工伤致右手拇指横断,改用左手行各项日常生活.人院体检:血压150/90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不清,完全性失语,双眼向右侧凝视,对光反应存在,左侧鼻唇沟浅,口角歪向右侧,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0~1级,左侧键反射活跃,双下肢病理征阴性.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左侧大脑中动脉未显影.

  • 平山病长期误诊1例

    作者:苗辅贵

    患者,男,24岁,右利手,家族中无平山病病史.于就诊前7年学校体检时发现右手和前臂肌肉萎缩,无明显肌无力,无疼痛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伸握拳自如,走路稳,当时身高1.8m.在当地医院检查肌电图(EMG)示上肢肌肉有巨大电位,萎缩肌均有纤颤电位,少数可见束颤电位,胸锁乳突肌、椎旁肌肌电正常,符合前角细胞损害特征,颈部x线平片及颈段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见异常病灶,拟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明显.

  • 胸腹联体婴儿2例分离术后治疗体会

    作者:李彦敏;韩小梅;陈宝昌;刘桂玲;郝玲;任常军

    胸腹联体婴儿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先天畸形,患病率约1/10万[1-2],其分离手术难度大,病死率高,需多科室协同作战[3].国内外均有对联体儿进行成功分离的报道[4-6].我院2004年2月14日和2007年7月22日分别为两对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胸腹联体婴儿成功进行了分离手术,术后均成活.手术后的合理治疗与护理也是成功的关键环节,现就两对联体儿术后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 乌头碱急性中毒抢救成功2例

    作者:赵芳;曹毅;关新萍;李阳林

    例1,女,52岁,自服乌头碱类中药泡酒约30ml,20分钟后出现唇舌麻木、肢体发麻、胸闷、心悸、恶心、剧烈呕吐,入院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吸氧、心电图监护.查体:脉搏108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SpO2)0.86,意识清楚,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率128次/min.心电图示:频发多形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成对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 心脏变态反应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1例

    作者:陈蕴文;孙爱民;郑晓霞

    患者,男,15岁,有"慢性荨麻疹"病史2年余,荨麻疹多在外吹风后出现.2008年11月8日患者运动后大汗,吹风后不久荨麻疹急性发作,自服"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但症状无改善,皮疹逐渐增多,颜面部水肿明显.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

    作者:邱春红;丘春东;唐礼新

    患者,男34岁,外出广东打工多年,有过冶游史,因近1周发热、乏力,于2008年4月25日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温:37.8℃,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双膝关节内侧见多个瘀斑,约2.0 cm×2.0 cm,压之不退色,浅表淋巴结肿大,腹平软,中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住院后因伴白细胞数偏低,主管医师对患者施行了骨髓穿刺,进行了骨髓细胞学、细菌培养检查及血清学鉴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胡琦

    患者,女,58岁,因右侧淋巴结肿痛伴发热2个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08年5月26日入院.既往:因乏力2个月余于1997年8月22日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0×109/L,血红蛋白47 g/L,血小板48.7×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比例5:1,粒系占0.50,其中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稚粒细胞0.05,部分粒细胞可见颗粒异常,红系0.12,淋巴细胞0.20,浆细胞0.02,全片巨核细胞6个,单核细胞0.13.骨髓活检:增生活跃,造血组织占80%,可见畸形巨核细胞和小圆核巨核细胞.染色体检查:46XX,-10,标记染色体.当时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CMD).

  • 血栓防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金波;苗成龙;冯燕光;张文亮

    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慢血流和无再流却时刻困扰着术者,也影响患者的预后.慢血流和无再流机制复杂,其中微循环栓塞、微循环障碍已得到公认,所以国内外学者正在努力寻找降低这种现象发生率的方法,其中血栓防护装置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骨折危险性

    作者:张伟;王燕;李玉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人群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两种疾病之间究竟有无联系,迄今为止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佳定量指标.我们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2型糖尿病和骨密度及骨折危险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磊;王威;孙景武;万玉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1887年Willks和Moxon首次描述,1903年Willks及Bisa将其命名为UC,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科学组织国际组织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非特异性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一部分患者一次发作后即停止;一部分患者病程呈慢性持续过程.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程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似有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与内皮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淑英;冀秋娣

    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EH)都是多基因遗传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在病因学上密切关联且常同时并存,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wHO报道,T2DM患者合并EH者达30%~50%[1],国内对T2DM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初诊时EH合并率达37.4%[2].秦方等[3]在成都调查了7 288例18~80岁人群,DM患病率为3.1%,EH患病率为15.5%,DM并EH者为1.3%.在正常状态下,内皮组织降低血管张力,将血管通透性维持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限制凝血系统的活性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作用[4].

  • 喷洒阿维菌素中毒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明正;奚志钢;刘宝珍;何纪峰

    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杀虫药,具有药效广谱、低毒安全、高效等特点,阿维菌素中毒在临床上鲜有报道,我们对因喷洒阿维菌素操作和防护不当致急性中毒的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报道如下.

  • 血必净注射液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作者:张拥军;郭静霞;侯云生;刘冬云;李留;李彪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其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在肺脏和肾脏的浓度高,随着其广泛应用,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虽然国内外对于病死率报道不一,但总的来说,急性中毒病死率很高,大约在50%~80%[1],迄今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

  • 2008年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进展

    作者:郭晓楠;林凤茹;任金海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又增加了新内容,特别是2008年9月新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是一大亮点.在此,作简要解读,供同道参考.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证有望进一步扩展——REVERSE研究的启示

    作者:李拥军;张辉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内科治疗上的难题,即使在药物治疗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终死亡.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极大提高了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CRT的适应证不断扩展.新近完成的有症状的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和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随机试验(REVERSE)研究又为CRT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喘息样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吴永利;李霞;张洁;赵玉歧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以病毒感染为主,也可合并细菌感染[1].其主要表现为喘息,有明显支气管阻塞现象,如治疗不及时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本研究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复合制剂)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6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奥扎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许志强;王秋英;王胜利;于昆仑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相关冠状动脉导致的急性心脏疾病.我院对18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旨在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颖;赵桂明;李嘉;邹怀宾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而其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为提高抗病毒疗效,目前提出了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其中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是提议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案.为此,我们观察了37例CHB患者LAM联合干扰素序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如下.

  • 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观察

    作者:吴玉红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可以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糖尿病、冠心病是同源病、等危症[1].目前临床上尚无成熟有效的二者兼治手段.本研究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作者:刘卉;马伯扬

    丁苯酞(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软胶囊属于国家一类新药,其有效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经20余年的动物试验证明具有独特的明显的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我科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C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汪涛;李恩;刘宗芳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上根据治疗需要常把心力衰竭分为A、B、C、L4型心力衰竭.A型心力衰竭:没有低灌注和肺充血.B型心力衰竭:灌注正常且存在肺充血.C型心力衰竭:低灌注且存在肺充血.L型心力衰竭:低灌注而没有肺充血[1].C型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中危重的一种类型,常伴低钠血症,钠水潴留,血压低,利尿效果不好,常出现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很难纠正,该型心力衰竭常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高.重组人脑利钠(rhBNP新活素)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合成型人类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作用与人类BNP极其相似[2].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