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高原正常人群脑动脉血流速度对称性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汪晓泊;吴世政;蒋冬梅;李彩霞;田文静;孙永存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脑动脉无创伤性检查,能为临床提供脑血管造影、CT、MR等技术所不能提供的重要血流动力学资料.常用的检测参数有血流速度[收缩峰流速(VP)、舒张峰流速(VE)、平均流速(VM)]和脉动指数[收缩舒张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且各地均有参考值范围.双侧对称性指标的临床价值应不低于其他指标,在血管狭窄等病变的判断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海拔2 260米的西宁地区正常人群双侧同名动脉血流速度对称性的指标差值,用医学参考值方法进行确定,对于高原地区TCD的检测和诊断工作,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实用性,同时可为研究高原居住人群的脑循环病理生理特点提供有意义的数据.

  • 脑白质疏松症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毅;柯毅青;刘昌杰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P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PD发病率为1%~2%[1].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CT和MRI的普及,PD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LA与PD有无内在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对PD与LA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终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

    作者:姜静波;全岗山;赵明伦

    自1998年4月至2004年4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终池置管引流脑脊液(CSF),对40例首发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种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凤梅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心电图ST段抬高,其形态有ST段凹面向上和ST段凸面向上两种.我们选择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66例,观察两种不同形态ST段改变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

  •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耀乾;李小平

    倾斜试验(tilt table testing,TTT)已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 vagal syncope,VVS)的主要手段,其阳性率达70%以上.为了提高其敏感性,临床上普遍采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作为刺激药物进行TTT.此方法确实提高了诊断阳性率,但操作繁琐,不良反应多.近年来国内外推荐使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方法,但目前没有统一试验方案.笔者观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itroglycerin tilt table test, NTTT),采用倾斜角度70°,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 mg的方案,旨在探讨NTTT的佳方案及对VVS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晕厥 硝酸甘油
  • 阿昔莫司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合并应用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赵秀丽;胡大一;王士雯;华琦;柯元南;王宏宇;赵玉生;秦延莉;张慧

    阿昔莫司属烟酸类调血脂药,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Ⅱa、Ⅱb、Ⅲ、Ⅳ、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其调脂作用的机制主要通过:①抑制脂肪组织降解,减少游离脂肪酸释出,减少甘油三酯(TG)合成;②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生成;③抑制肝脂肪酶活性,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化;④激活脂肪组织的脂蛋白脂肪酶,加速LDL分解,有利HDL胆固醇的增高.其调血脂的作用优于烟酸,且不良反应略低(发生率6.6%).本研究主要观察阿昔莫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降脂治疗
  •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康华;桑卫东;陈实亭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功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对住院的AMI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旨在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脑室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重型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为了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对1998年4月至200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施行了立体定向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抽吸引流,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室 出血 引流
  •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柴小奇;张莹;董劲;王敬;党群;吴先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和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近20年来,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显著提高[1],但用于UA治疗的临床试验较少.在ASIST试验中(1994年)比较了阿替洛尔和安慰剂对UA的疗效,显示阿替洛尔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1].有关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在ACS中应用鲜见报道.本研究采取随机、开放、盲终点的平行对照观察,评价静脉用倍他乐克对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梅;郜健;王晓焕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维持内皮功能的完整是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重要因素[1].为探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老年人高血压病内皮功能的影响,2002年7月至 2004年7月我院采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45例,现报告如下.

  • 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即时效应及安全性的比较

    作者:谢兴宇;郑罡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药物对房颤的转复率相对较低,房颤复律后也难以维持窦性心律.因此,有效控制心室率是治疗房颤合并充血性心衰的首要目标[1,2].洋地黄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拟迷走神经作用,一直是控制快速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室率的首选药物,但洋地黄起效较慢,对紧急控制房颤心室率有一定的局限性[3].Ⅲ类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显著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且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小,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之一[4].本研究通过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充血性心衰患者快速房颤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紧急控制快速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室率的价值.

  • 短期心房颤动和长期心房颤动患者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白定华;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心房内与心房间电传导延缓与向异性传导是导致房颤的主要电生理学机制.P波大时限(Pmax)是心房内或心房间传导延缓的标志,P波离散度(Pd)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各向异性电活动的标志,是预测房颤发生和房颤再发的重要心电图指标[1].心房颤动患者房颤持续时间与P波时限、Pd的关系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持续时间的房颤复律后P波时限与Pd的差异.

  • C反应蛋白测定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作者:闫华;吴范武;赵碧琼;马毅;姜玉茹;李莉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急性期蛋白,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其组织损伤或感染等应激反应时其血中CRP浓度升高.我们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CRP峰值的测定,探讨CRP峰值高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 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栓素B2及6酮前列环素F1α的影响

    作者:余静;郭雪娅;赵锋;汪汉卿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血栓素B2 (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区组设计,EH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黄芪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为健康查体人员66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中血浆P-sel、TXB2、6-Keto-PGF1α的含量.黄芪组常规降压加黄芪注射液治疗14天后测定上述指标;常规治疗组患者经常规降压治疗14天后同时测定上述指标. 结果 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P-sel 升高,TXB2升高(P<0.01),6-Keto-PGF1α降低(P<0.05) .黄芪注射液治疗后EH患者血浆P-sel 降低 (13.21±3.47 比 9.14±4.09) μg/L,TXB2下降(281.7±56.3 比 245.4±59.7) ng/L,6-Keto-PGF1α上升(25.1±5.3 比 30.3±6.9) ng/L(P均<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在较短治疗周期内改善EH患者血小板功能.

  •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监测与特征分析

    作者:谭春英;李冲;杜好瑞;王夏红;杨福收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ploysomnography; PSG)、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在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NC)和嗜睡症(lethargy; IH)患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5例发作性睡病(NC)和30例嗜睡症(IH)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分析其睡眠参数异同.结果 MSLT结果显示:NC组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睡眠(REM)潜伏期显著缩短,入睡次数和REM睡眠出现次数明显多于IH组和对照组(P<0.01),睡眠潜伏期<5分钟和ROREMPs≥2次30例(85.7%), 与I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夜PSG结果显示:NC组总睡眠时间和深睡眠(SWS)百分比及REM潜伏期显著低于IH组和对照组,而S1阶段睡眠显著高于IH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决心义(P<0.01).结论 NC患者具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缩短和反常的REM睡眠特征,MSLT、PSG对NC和I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放疗治疗甲亢性突眼病的疗效观察及其与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关系

    作者:薛晓英;张力辉;刘会芝;李彦格;李渡斌;刘志和

    目的评价眼球后眶内软组织外照射对甲亢性突眼的疗效以及患者血清中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入选甲亢性突眼患者血清中TSAb水平,并以此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3组,用60Goγ射线对不同TSAb水平的各组甲亢性突眼患者眼球后眶内软组织进行照射;观察突眼度、眼部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评价其疗效并分析患者血清TSAb水平与突眼减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后患者眼球突出度较放疗前明显减轻,左眼(19.37±1.69) mm比(21.76±1.73) mm,右眼(19.03±1.86) mm比(21.34±1.79) mm,P均<0.01;放疗后6个月时效果更明显,左眼(18.01±1.83) mm比(21.76±1.73) mm,右眼(17.36±1.91) mm比(21.34±1.79) mm,P均<0.01,眼部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81.2%.血清TSAb水平与眼球突出度改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眼球后眶内软组织放疗能有效治疗浸润性突眼、明显改善眼部症状,TSAb 水平与突眼的放疗效果呈负相关性,并可能成为预测放疗疗效的检测指标.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与梗死灶大小、部位及病程的关系

    作者:苑振云;杨涛;靳萍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的变化,以及NSE与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病程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包括大面积梗死23例,小面积梗死38例,腔隙性梗死25例.其中小面积梗死组按梗死部位分为大脑半球梗死10例,基底节区梗死11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血清NSE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86例患者发病第1、3、7、14天血清NSE含量分别为(9.1±3.2) μg/L, (18.9±5.2) μg/L, (11.7±4.5) μg/L, (8.2±1.6) μg/L,各个不同时间点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以第3天NSE高.②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3组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P<0.01).③大脑半球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4组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与梗死灶大小、部位及病程有关.

  •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

    作者:杜庆伟;刘永海;沈霞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了解其减轻炎症的意义.方法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巴曲酶10 BU溶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小时滴完;第3天、第5天各给予巴曲酶5 B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每日静脉滴注三七总苷(商品名:血塞通)注射液0.6 g/d;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hsCRP水平[(8.73±3.15) mg/L]低于对照组[(10.78±3.26) mg/L] (P<0.05);但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11.38±5.08)与对照组(15.91±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 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优劣性评价

    作者:王枫岭;关怀敏;解金红;刘志远;司荣圣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导致的心绞痛介入治疗(PCI)与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慢性钙化病变的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36例)和保守治疗组(42例),分别给予PCI治疗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近期、远期症状缓解,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心脏事件发生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血管丢失率等. 结果 PCI治疗组术后短期治疗效果满意,表现为心绞痛次数减少[介入组(1±3)次/周、药物组(4±6)次/周]、程度减轻[介入组(1.01±2.45) min、药物组(3.82±3.12) min]、持续时间缩短、运动耐量提高(P均<0.01)、心电图及心功能有改善[EF值介入组(62.56±8.93)%、药物组(50.12±8.89)%](P<0.05);但半年随访发现PCI组上述症状复发率较高,恢复至术前状态,与药物保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及心功能与术前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半年的血管丢失率很高,介入组管腔陕程度术前、术后和术后半年分别为(61.12±20.10)%、(8.23±5.12)%、(72.22±34.28)%(P<0.01,0.05),甚至病变更重,而保守治疗组则趋于稳定(P>0.05).结论慢性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PCI,可能会打破已经钙化稳定了的血管内膜,从而激发内皮的增生.PCI治疗可能远期疗效无益.

  •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对心功能和神经激素的影响

    作者:张辉;赵旭兰;郝玉明;王建华;李建华;乔丽敏;谢文丽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对心功能和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40例,口服卡托普利12.5~25 mg,每日3次;缬沙坦(D1)组40例,口服缬沙坦80 mg,每日1次;缬沙坦(D2)组40例,口服缬沙坦160 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结果治疗12、18个月,缬沙坦D1、D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心功能各项指标(除外缬沙坦D1组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用药18个月缬沙坦不同剂量组间比较,D2组较D1组上述指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两组和卡托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治疗6、12、18个月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缬沙坦两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6个月时开始降低, 治疗12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缬沙坦两组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增强.

  • 异位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李秋英;蒋雄京;胡宝峰;吴海英

    患者,男,16岁,主因发作性左下腹疼痛伴头晕10余年,右下肢酸痛无力2年,加重10天,于2003年11月5日住院治疗.既往无特殊病史,亦无家族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病史.患者4年前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血压为21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达240/140 mm Hg,波动较大,平时血压180~140/110~90 mm Hg,在省内医院行肾上腺CT、131I-MIBG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造影示:双侧髂总动脉狭窄细小,血儿茶酚胺检测无异常,未能确诊,予对症治疗.为明确诊断来京就医.查体四肢血压一致,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未闻及周围血管杂音.入院诊断:高血压原因待查,大动脉炎?嗜铬细胞瘤?肾素瘤?

    关键词: 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
  • 食物过敏引起的肌肉损害1例

    作者:刘康

    食物过敏引起的肌肉损害在临床中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23岁,因全身肌肉疼痛、活动受限3天入院.患者3天前食大量油炸河虾约1小时后出现颜面部水肿,全身皮肤瘙痒,四肢及腰腹部出现大片红斑,略高于正常皮肤,并伴有恶心症状,急往卫生队就诊,测体温38℃,以"食物过敏"立即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滴注,液体尚未输完患者突然出现四肢肌肉痉挛,并感胸闷、呼吸困难,紧急予以吸氧、镇静治疗约半小时后,肌肉痉挛症状逐渐缓解,稍后复又感恶心,曾呕吐1次,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约半小时后患者四肢、胸部肌肉出现疼痛,上肢关节活动受限,右侧较左侧重,双下肢活动基本正常.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肌肉 损害
  • 母子同患的Isaacs综合征2例

    作者:刘亚玲;许蕾;郭艳苏;任爱兵

    Isaacs综合征又称持续性肌纤维兴奋综合征(syndyome of continuous muscle fibreactivity)或神经性肌强直(neruomyotoni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因尚未明确的综合征,大部分是散发,个别有家族史,现将我们遇到的母子同患Isaacs综合征2例报告如下.

  • 心肌致密不全1例

    作者:杨秀春;崔炜;刘金明;宗义君;都军

    患者,男,20岁.因查体发现心电图异常而就诊.无胸闷、胸痛和气短,无心悸,能平卧,无夜间睡眠中憋醒.既往体健,能从事强体力活动,近期未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腹泻.血压 115/75 mm Hg(1 mm Hg=0.133 kPa), 心率71次/min, 呼吸18次/min.神智清晰、言语流利.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71次/ 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P2>A2.腹软,肝脾不大.无病理性体征.心电图显示: 窦性心律,心率71次/min, Tv2~6倒置.心脏超声: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室壁厚度和运动无异常.心尖部肌小梁粗大,小梁间隐窝明显, 隐窝的血液与左心室相通(图1).诊断: 左室心肌致密不全.

  • 副肿瘤综合征周围神经病1例

    作者:麻长军;刘凤君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ric syndrome,PNS)是一类癌肿在非转移或浸润的情况下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本身的病变,是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远隔"效应.现报告1例.

    关键词: 肿瘤综合征
  •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瑶宣;李吕力

    颅内大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随着无创性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使颅内动脉病变的普查、随访成为可能,我们对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金凤表;侯瑞田;郭丹杰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Malmberg等[1]研究证实,伴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死亡危险增加57%.糖尿病合并心脏事件患者不论严重与否,其心肌梗死与病死率均增加.糖尿病患者在心肌梗死后长期预后不良,包括再梗死、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均增加.糖尿病是急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ak等[2]研究证实,在排除年龄、体质量、多项危险因素影响后,糖尿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比非糖尿病高2倍.因此,加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3].随着对糖尿病的进一步认识,已从血糖和胰岛素的调节紊乱这一点上升到代谢紊乱这个全局,其特点为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凝、高胰岛素血症.这些异常中的每一种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都会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为治疗提供了靶点.笔者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无创性方法评价高血压病大动脉功能与重构

    作者:王岳恒;李路明;全江涛

    人体动脉系统根据组成成分及几何构型可分为弹性大动脉与阻力小动脉.运输、缓冲、调节为动脉系统的三大功能.动脉系统的运输功能是将心脏泵出的血液源源不断输送至全身器官和组织;动脉系统的缓冲功能是将心脏间断泵出的非连续性血流转变为连续而较为稳定的血流,使器官组织在心脏非射血期也能获取所需之血流;动脉系统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或通过压力感受器维持循环系统稳定性.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 重构
  •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黄海泉

    胰岛素抵抗(IR)是一系列潜在的心血管(CV)高危因素的协同因素.这一系列代谢性疾病通常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该综合征初以IR作为主要的代谢性缺陷,并伴发一些疾病如糖耐量减低、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包含传统的和新认识到的非传统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被认为是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的治疗目标.IR是指胰岛素敏感组织和细胞,如肝脏、骨骼肌、脂肪等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能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也就是说这些组织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认为,IR很可能是环境因素与遗传背景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除传统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中心型肥胖症外,还包括血管炎症和低纤维蛋白溶解症[1],与IR相关的其他特征逐渐出现,并有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参与,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笔者就IR与AS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宋增新;李拥军

    别嘌呤醇是体内次黄嘌呤的异构体,可作为黄嘌呤氧化酶(XO)的底物抑制XO,而且产生的活性代谢物羟嘌呤醇同样是一种XO抑制剂.别嘌呤醇通过这一药理作用阻断了次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UA)的生成,起到治疗痛风的作用,同时阻断了氧自由基(OFR)的生成.近年来,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笔者就别嘌呤醇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 3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分析

    作者:魏希亮;何运良;杨季红;刘素芬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多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伴渗出性出血、水肿.腹型过敏性紫癜是过敏性紫癜中较急而又较难诊断的一型,尤其紫癜延迟出现患者易误诊为内、外科急腹症,甚至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4年7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187例,其中腹型紫癜92例,误诊36例,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误诊
  • 应用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封堵器介入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周陵;陈绍良;方五旺;马玉玲;叶飞

    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s)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室间隔缺损的78%[1].既往曾先后运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常需外科手术治愈.随着AGA 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asymmetric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AAVSDO)的临床运用,已有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现将我们运用 AAVSDO关闭PMVSDs的体会报道如下.

  • 凝血酶治疗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

    作者:邵静波;张爱元;郭玉峰;韩晓丽;季祥武

    近4年来,本科连续完成的1 000例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有16例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3例使用凝血酶治疗.就其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 急诊不同年龄强直阵挛性发作性癫痫的病因分析

    作者:梁宪光;陈亮;范晓芳

    癫痫强直阵挛发作也称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或称大发作(grand mal),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征,是癫痫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也是急诊较常见的重症之一.其来势凶险,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而及时有效治疗的前提是明确病因,目前GTCS虽然有很多治疗方法,但病死率仍然较高,大多数死因为延误治疗[1].成人GTCS患者除少数由儿童期原发性癫痫持续至成人仍有发作者,余均为继发性癫痫.所以,及时准确判断急诊状态的GTCS病因尤为重要,我们对260例成人不同年龄组的GTCS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 医学名词介绍(35)

    作者:

    关键词: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