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门诊医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作者:刘迎雪;李虎;成芝花;何丹珠;王琦

    目的:观察门诊医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148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普通门诊就诊,门诊干预组为普通门诊就诊的基础上给予干预。即门诊药师帮助讲解药物服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门诊医师对入选病历进行门诊随访,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每2周复诊一次,由门诊护士测量并记录血压情况,服药情况。3个月后,对两组服药依从性、血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门诊医生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亚男;刘春霞;姚小健;赵丽

    目的:加强对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l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FHL)的认识。方法报道确诊为 FHL的新病例1例,结合国内外报道的 FHL的病例,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FHL2常与PRF1基因突变相关,约20%~40%的患者存在穿孔素基因突变。结论对于有阳性家族史,基因诊断明确,应尽早行化疗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若无家族史,未发现与继发性 HLH 相关的原发病因,可考虑行基因筛查以明确是否存在 FHL的可能。

  • 2型糖尿病胃镜检查1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春英;张英福;马静静;杨茜;李志红;郭淑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镜下的特点、病理特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对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并与同时期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观察血糖对胃病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病变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7.3%(62/13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3.0%(37/112)(P<0.05),糖尿病 Hp阴性组中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对胃病无明显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对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病变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高,存在癌前病变的组织学特征的患者应保存高度的临床警惕性,定期进行内镜随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测。

  • 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与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性

    作者:郝慧瑶;张芳;周静;陈彦霞;王静;郝咏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C 表型)与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关系。方法将753例 T2DM患者以血甘油三酯≥1.7 mmoL/L、腰围男性≥85 cm 或女性≥80 cm 为切点,分为甘油三酯和腰围正常组、单纯高甘油三酯组、单纯腹型肥胖组、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C)组,比较4组间DKD的发生率及各生化指标,并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HTWC 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较非HTWC组升高(均P<0.01);HTWC组DKD的发病率较其他3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TWC表型是T2DM患者合并D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4,95%CI =1.183~3.625)。结论 HTWC表型是T2DM患者合并DKD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贺淑琴;张雪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老年 ACI的患者75例,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的老年健康人40例做为对照,比较两组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TNF-α、hs-CRP、LDL-C水平的关系;分析患者的 TNF-α、hs-CRP、LD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TNF-α、hs-CRP、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I患者的 LDL-C、hs-CRP、TNF-α水平随着体质量指数、病情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增加而升高(P<0.05);患者的 LDL-C 与 hs-CRP 呈正相关(r=0.424,P <0.01);LDL-C 与 TNF-α呈正相关(r=0.352,P=0.002);hs-CRP 与 TNF-α呈正相关(r=0.480,P <0.01)。结论老年 ACI 患者的 TNF-α、hs-CRP、LDL-C水平异常增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其可作为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评估指标。

  •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复发性多软骨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冠民;江东彬;李艳敏;郑晓龙;张蕾蕾;刘升云;郑朝晖;阚全程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DP)与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的疾病活动及其和呼吸道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2例 RPC的住院患者DD和 FDP结果,并比较呼吸道受累和未受累患者DD和 FDP结果的差异。结果52例 RPC患者中喉、气管、支气管软骨炎等呼吸道受累29例(55.8%),DD 和 FDP 两者或者两者之一升高的患者37例(71.2%),血清DD与血沉(ESR)呈正相关(r=0.635,P=0.000);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21,P =0.002)。血清 FDP与 ESR呈正相关(r=0.725,P=0.000);与CRP呈正相关(r=0.689,P =0.000)。RPC患者呼吸道受累与未出现呼吸道损害之间 D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FD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6)。结论呼吸道受累在 RPC中并不少见,而且是影响 RPC预后的重要因素。DD和 FDP 检测对于判断 RPC疾病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D和 FDP升高和呼吸道受累具有重要关系,可以和 ESR、CRP等炎症指标一起作为疾病活动或者严重性的指标。

  • 2005~2014年血液系统疾病革兰阳性细菌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朱海波;邓琦;刘鹏江;林雪梅;李玉明

    目的:分析我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革兰阳性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耐药变迁特点及抗感染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标本,其中获得革兰阳性菌株827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①革兰阳性菌比例2005~2007年稍有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2012年后再度呈现上升趋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葡萄球菌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肠球菌比例呈下降趋势。②与同期革兰阴性菌感染灶比较,分泌物和尿液革兰阳性菌比例更高,而痰液革兰阴性菌比例更高,血液和其他菌株两者比例相近。③各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率略增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变化不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金葡菌的30.6%,低于同期全院指标。④导管相关革兰阳性菌株占所有革兰阳性菌院内感染菌株的比例高于导管相关革兰阴性菌株占所有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菌株的比例(P<0.05)。⑤对粒细胞缺乏的发热患者,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抗革兰阴性菌抗生素单药或联合抗革兰阳性菌抗生素,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回顾性研究总结了近10年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革兰阳性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指导临床经验性抗生素选择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老年肝癌并破裂出血介入治疗近期疗效

    作者:徐国斌;达军;易广新

    目的:探讨介入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合并破裂出血患者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合并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资料,评价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结果15例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93.8%,1例因持续出血及肝功能严重损害于1周内死亡,未发生介入相关严重并发症。转氨酶治疗后2~3天升高(P <0.01),7~10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总胆红素变化不明显(P >0.05)。12例接受后续介入治疗,随访期内肝动脉化疗栓塞1~4(平均2.5)次。3个月时14例存活,患者肿瘤客观有效率85.7%。3、6、12个月生存率为87.5%、75%、56.3%。结论介入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合并破裂出血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止血、短期内延缓肿瘤进展并改善近期预后。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作者:郭云飞;卢清玉;韩萍;张伶;徐冬梅;杨静文;张福春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西格列汀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价治疗后12个月平均IMT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后,西格列汀组 IMT较基线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西格列汀组 IMT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西格列汀组降糖效应优于对照组(P <0.05),而且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等不良事件未见增多。结论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降低血糖同时可抑制颈动脉 IMT进展。

  • 低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明慧;卜海伟;李春华;张英;赵洁;孙王乐贤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建立 AMI 患者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 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4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均连续入选。依据患者住院期间低血清钾离子(K)浓度<3.5 mmol/L,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K<3.5 mmol/L)与正常血钾组(3.5≤K<5.5 mmol/L),分别为123例和323例。收集入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资料,规律随访评估预后。结果低钾血症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钾组[21(17.1%)比32(9.9%)](P<0.05)。低钾血症组比正常血钾组患者全因病死率高[4(3.4%)比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低钾血症、临床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无胸痛均是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钾血症是 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关注、改善 AMI患者预后。

  • 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艳竹;任志军;万婷玉;李孟修;王丹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B族维生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体检正常的健康人,观察组中 Hcy水平高者再分为观察 A组、观察B组;两组均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 A组同时服用维生素 B6、B12、叶酸,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血浆 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服用叶酸及维生素 B6、B12能有效降低 Hcy、PWV 及 CIMT (P<0.05),观察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与未服用B族维生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中 Hcy 浓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在脑血管病危险人群中广泛开展 Hcy的浓度筛查,超过正常值者积极予B族维生素干预,将会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淇;胡志源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影响预后质量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21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4组,比较各组栓塞效果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血压、Hunt-Hess分级及 Fisher分级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超早期组和早期组的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间期组和延期组(P<0.0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间期组和延期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Hunt-Hes 分级、Fisher分级、多发性动脉瘤及手术时间均与预后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Hunt-Hes分级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是预后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超早期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均可取得较好的栓塞效果,还可显著降低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风险;同时高血压、Hunt-Hes分级及 Fisher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曹伟杰;万鼎铭;刘长凤;王冲;张素平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D-PBSCT )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抢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69例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移植后CMV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抢先治疗有效率、转阴中位时间以及对移植患者长期生存(5年)的影响。结果移植后51例(73.9%)发生CMV血症,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6天(14~120天);80.4%(41/51)的患者经抗病毒抢先治疗后转为阴性,转阴中位时间为21天(7~82天),其中2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未发生 CMV 血症组5年生存率为50%,CMV血症组5年生存率为5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29)。结论 HID-PBSCT有较高的CMV血症发生率,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CMV血症患者发病。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慧卿;苏少慧;宋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检测手段的普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西医研究认为其发生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相关。中医研究认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等是主要发病原因。中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和治疗均有不同。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与西医进行比较,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 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作者:武冰琳;汪祥海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01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律学会(AHA/ACC/HRS)心房颤动指南中,对于有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被推荐为治疗房颤的一线方法(I,A)。但消融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现象。引起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较多,如:左心房大小、心率、PR间期、炎症因子等。准确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

  •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作者:

    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
      3.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抵制以语言润色的名义修改论文的实质内容。

  • 重组人血管生成素-1与肺间质纤维化血管正常化时相的关系

    作者:吴树才;杨永辉;郭素敏;杜杰杰;宋利超;高莉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1,rHuANG-1)对小鼠模型肺间质纤维化微血管正常化的佳时相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 C57/BL6小鼠按掷硬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2 ml/d);实验组腹腔注射 rHuANG-1(5 mg·kg-1·d-1)。每组分别于治疗后的第2、4、6、9天处死5只小鼠留取标本。测量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 G蛋白调节信号5(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5,RGS5)蛋白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结果①成功建立C57/BL6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②实验组接受 rHuANG-1注射后,第6天,第9天肺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1)。③ 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中 RGS5的表达在治疗第4天和第6天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④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对照组坏死程度高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第4天和第6天组织修复明显,而对照组不同时点肺间质纤维化比较明显。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4、6天 VEGF 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率升高明显减少(P <0.05)。结论rHuANG-1作用于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后第4~6天可作为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可能与 VEGF相关。

  • 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仁明

    代谢产物,如游离脂肪酸(FFA)、脂多糖(LPS)等常诱发慢性低度炎症,称代谢性炎症,后者参与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代谢性炎症综合征(metabolic inflammatory syndrome,MIS)”的概念及诊断思路,建议将伴有2个及2个以上上述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诊断为 MIS。在T2DM人群中,MIS的检测率及预测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代谢综合征(MS)。提示MIS的概念较 MS更适合于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预防和研究。如果患者有 MIS的4个组分中的1个,应筛选其他组分,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MIS的概念将促进异病同防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

  • 己酮可可碱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meta分析

    作者:旷晓晴;张小燕;傅念

    目的:评价己酮可可碱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谷歌学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在726篇文献中共纳入7篇文献,共998例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在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早期(P=0.58)和中期病死率(P=0.19)、肝肾综合征(P =0.33)、消化道出血发生率(P =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己酮可可碱可显著减少感染的发生率(P =0.001)。结论己酮可可碱和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时疗效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己酮可可碱。

  • 风雨200年:洋地黄类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刘德敏;崔炜

    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因其独特的药理特性曾经作为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首选药物。但是进入循证医学的大数据时代以来,其在心衰中的治疗地位逐渐得到了动摇。目前伴随着现代医学器械治疗的进展,地高辛在心衰治疗中虽未彻底放弃,但终因其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已是心衰治疗中后的用药选择。

  • 哨兵息肉的临床特征

    作者:吴德明;周月红;祁文;段延旺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共收治直肠息肉患者331例,按并发近端的结肠癌情况分为哨兵息肉组37例及单纯的直肠息肉组29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指标、肠镜下息肉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转归等。如直肠存在大径>1 cm、多发性及腺瘤性的息肉时应考虑为哨兵息肉,需进行全结肠检查并短期内随访。

  • 奴卡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鸿敏;乔华;张向宁

    奴卡菌病是奴卡菌属引起的局限或播散性化脓性疾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此病既往罕见。但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瘤、艾滋病、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的增多,该病发病率较前增加。现就我院2例奴卡菌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奴卡菌 糖皮质激素
  •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双脚

    作者:王富军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害。下肢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足部缺血、缺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足部感觉异常,保护性感觉缺失等。极易引起足部的损伤和感染,伤口不愈合,甚至形成溃疡、坏疽即形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糖尿病患者的“烂脚丫”或“老烂脚”,是指与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严重和治疗费用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双脚呢?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

    作者:任路平;宋光耀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对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必须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关注糖尿病剩留血管风险

    作者:潘润洲;李玉坤

    血脂异常为糖尿病剩留血管风险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更应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这种特异血脂异常,本文综述糖尿病剩留血管风险近年研究,提高对糖尿病剩留血管风险认识。

    关键词: 糖尿病 血脂
  • 降低糖尿病截肢率的基本环节:及早科学地诊治糖尿病足溃疡

    作者:许樟荣;石鸿雁;王玉珍

    足溃疡是常见的糖尿病足病患者的住院原因和截肢原因。及早发现和科学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够改善其预后和节省医疗费用。本文通过介绍2例糖尿病足病病例,阐述及早地科学地诊治足溃疡能促使其愈合,避免截肢(趾);缩短住院日和减少医疗费用。另外,通过介绍1例并有感染的复杂的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治疗经过,强调医患互相信任、密切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何种情况的糖尿病足病患者需要及时转送到有糖尿病足病诊治经验的综合性医院进一步诊治。

  •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作者:王静;张力辉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治疗措施方面除了口服降糖药物外,胰岛素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胰岛素治疗已经成为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提供参考。

  • 糖尿病心肌病及潜在的干预

    作者:王越晖;王哲;刘佳;蔡露

    糖尿病心肌病是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抗氧化治疗一直是糖尿病心肌病治疗领域的热点。金属硫蛋白(MT)作为内源性高效的非特异性的抗氧化剂,Nrf2作为抗氧化基因的重要调控因子,都在抗氧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应用安全有效的MT和Nrf2诱导剂来清除多种活性自由基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性心肌病,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

    作者:王晓晶;肖新华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基本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患病率迅速增加。近年来,随着对T2DM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如肠促胰素效应减弱、神经递质功能紊乱、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增加等,基于特定机制研发的新型口服降糖陆续运用于T2DM的治疗。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新型降糖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糖尿病血糖精准监测

    作者:郭淑芹

    精准医学是在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医疗模式,糖尿病血糖监测也受到精准思维的影响。充分评估血糖监测手段精准性基础上,现阶段血糖监测推荐从自我监测的“点”血糖,到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曲线”,再到反映3个月总体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未来人工胰腺技术将实现精准的血糖管理。

  • 立足国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秦映芬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基于我国糖尿病特点及国人循证的不断丰富应运而生,为我国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新指导。《共识》回答了以下4个核心问题:①为什么要着重强调餐后血糖的重要性?②控制餐后血糖能否带来获益?③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及监测人群是什么?④餐后血糖应如何干预?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