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母血、脐带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

    作者:段丽红;张靖霄;赵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又称生长素介质,它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因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类似,所以称为IGF-I,具有胰岛素样作用.IGF-I可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刺激糖原异生和糖酵解,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蛋白质和脂肪分解,降低血游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浓度,从而促进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增殖;IGF-I还可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能刺激DNA合成和细胞复制,诱导Go期静止状态的细胞进入G1期,推动细胞经历各个细胞周期,IGF-I还能激活RNA聚合酶,促进非组蛋白磷酸化,刺激RNA和DNA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并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因此IGFs可调节动物生长发育.我们对3组大于胎龄儿(LGA)、正常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母血、脐血中IGF-I水平进行测定,探讨IGF-Ⅰ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 心理干预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情绪、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作者:王姝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发疾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治也日益得到重视.经皮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新一代血管造影的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评判血管内病变性质及程度的金标准[1].虽然血管造影术创伤小,但多数患者对其缺乏了解,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2],因此及时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给予有效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行DSA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调查,术中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呼吸机治疗的早期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项宁;尹立勇;胡文立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临床常见周围神经疾病,国外有报道20%~30%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其中多数需要呼吸机治疗.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查体中可以发现某些因素能预测病情是否发展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呼吸机治疗,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这些因素将会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现回顾性分析GBS患者108例相关资料,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逄淑兰;李海云;鞠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发病率约为0.5~1.0/10万人口,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数在急性期死亡,1周内病死率60%~70%,3个月内死亡率在90%以上[1].并且,个别病例难以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肺栓塞鉴别[2],因此,快速诊断至关重要[3].近10年一系列新的影像学方法应用临床,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主动脉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等,为临床提供了有利的工具[4],但是目前这些手段需要搬动患者,在重症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且费用昂贵,需要延误一定时间.因此,寻找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尽快明确诊断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5-6].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过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过纤溶酶作用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水平的增加反应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7].作为诊断工具有助于早期诊断血栓形成疾病.

  • 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白细胞介素6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猛;宣之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预测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MT增加,可作为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靠指标[1].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白细胞介素(IL)在免疫应答和免疫监视中起着主要作用.IL-6是一种典型的多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有着正向调节作用;瘦素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炎症状态起着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促进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思路.

  •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

    甲状腺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宫.在人群中约4%~7%的人能触到甲状腺结节,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人群高达40%~50%[1],其中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结节仅占5%左右[2-4].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0%~80%.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生于甲状腺的任何部位,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术前确诊,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男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晔;陈雪婷

    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1].随着分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现就男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Hcy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焦书文;何斌;孙春英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糖过高,而高血糖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利,我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住院患者46例,常规卒中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及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控制血糖,通过两种方法对比血糖控制、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变化

    作者:胡国平;吕芳;王国娟;高瑛;吴德云;汪沪光;司玮;高斌;秦汉林;刘忠;李素萍;周学勇;马维青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一种波及到大小微血管、神经等部位的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一度成为国内外医疗难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方式.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是一种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脂肪因子,RBP4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有关[1-2].但在干细胞移植治疗DF前后的变化,是否参与DF发生及发展的报道甚少.本研究组将骨髓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后采集、制备细胞悬液,经导管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到缺血部位,观察其疗效.监测血RBP4移植前后变化,了解其在D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DF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奠定基础.

  • 艾滋病静脉药瘾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陶鹏飞;杨欣平;李惠琴;李正伦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其基本病变是赘生物形成以及相应瓣膜的毁损,主要表现是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ESR)快,细菌栓子脱落的栓塞症和心脏瓣膜损害及充血性心力衰竭[1],赘生物是IE的特异性表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其检出有很高特异性.静脉药瘾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染途径之一,长期静脉药瘾者由于毒品及注射用水不洁、局部消毒不彻底、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血源性感染,导致继发性IE,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艾滋病(AIDS)静脉药瘾者继发IE总结分析如下,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

  •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李绕梅;刘建昆;刘苗;王晓丹

    典型缩窄性心包炎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并不困难[1].临床上,部分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缺乏"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其中部分患者以腹水为首发和(或)主要表现,而常以"腹水原因待查"收入消化内科,从而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及出现误诊[2].我院10年间共收治了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19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报道如下.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8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丽;李清怀;李莉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甲状腺中度弥漫性肿大,质韧如橡皮;多数仍保持甲状腺外形,有时伴有结节,质地硬;偶有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等;约半数以上患者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低下.HT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HT合并甲状腺癌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为0.5%~23%.本研究通过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腺体外科近10年收治的28例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而指导临床.

  • 食管黏膜剥脱症6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军洁;张振玉

    食管黏膜剥脱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道我院2010年3~12月间收治的6例食管黏膜剥脱症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例患者中国4例,女2例,年龄23~61岁,中位年龄31岁.2例发生于进食粗糙食物及饮酒后,2例发生于进食过烫食物,1例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NSAID)药物后,2例患者有剧烈呕吐史.患者中2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

  • 急性有机磷中毒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进;王磊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PP)是临床常见内科急症,常合并肺脏、大脑、心脏等多器官损伤,重症A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病死率高达40%[1].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近年来提出的心脏标志物,能早期客观地反映心脏的病理变化及预后[2].目前,AOPP患者NT-proBNP动态变化与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和对预后的评估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对AOPP患者NT-proBNP动态监测,旨在探讨NT-proBNP的动态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和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作者:刘亚;蒋延旺;许国华

    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疾病终结局常导致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防治是临床难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DR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高血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壁细胞功能受损及内皮细胞功能异常[1].近年来,炎症学说逐渐成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关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2].另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也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之一[3],本研究通过检测113例2型糖尿病的血hsCRP、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旨在探讨其在DR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佳木斯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作者:于海东;辛华;王英;张文陆;王勇;马雷;杨慧

    目的 了解佳木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情况及主要的基因型别.方法 127株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81株与阴沟肠杆菌46株,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产AmpC酶和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21.7%、28.3%、6.5%;81株大肠埃希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19.8%、38.3%、9.9%.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阴沟肠杆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结论 CTX-M型和DHA-1型分别是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 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评分的关系

    作者:秦茵茵;吴国锋;张超亮;陈苓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差异.结果 肺功能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3.6±25.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62.7±17.9)%,FEV1/FVC(61.5±12.6)%,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73.6±13.8)%;HRCT评分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为(8.276±5.915)分、扩张程度为(7.151±4.306)分、管壁厚度为(5.705±2.829)分.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 pred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扩张程度仅与FEV1% pred呈负相关,管壁厚度与FEV1%pred、DLco%pred呈负相关.各类型的肺功能表现不一.结论 肺通气功能与HRCT评分密切相关,其中与扩张分布范围相关性为明显;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受损是严重的.

  • 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施善阳;韦艳春;周玲;于健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240例老年男性进行调查,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HUA,n=5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182例),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并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临床资料及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①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4.2%;②高尿酸组TG、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对照组,TG(2.28±1.41) mmol/L vs(1.49±0.87)mmol/L,BMI 25.98±2.58 vs 24.58±3.10,而HDL-C低于对照组(1.33±0.33)mmol/L vs(1.46±0.39)mmol/L(P <0.05或<0.01);③高尿酸组FINS、HOMA-IR、IMT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肥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与IMT密切相关.

  • 脑卒中后下肢功能与骨密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东哲;张颖;李毅

    目的 研究卒中后偏瘫患者健侧与患侧股骨颈及腰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与下肢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165例,男95例,女70例,其中脑梗死129例,脑出血36例.于患者发病14天内及病后6个月及12个月,应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nmetry,DEXA)分别对其腰椎度双侧股骨近段进行骨密度检测.同时评定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功能性运动量表评分(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评估下肢功能,应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评估平衡功能.结果 发病14天内、6个月及12个月BI(43.7±13.2)分、(59.4±29.0)分、(75.9±42.3)分;FAC(1.7±0.6)分、(2.7±0.9)分、(3.3±1.8)分及Berg(29.8±13.8)分、(42.8±10.3)分、(46.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4天内股骨颈骨密度患侧与健侧(0.817±0.161)g/cm2、(0.812±0.157)g/c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6个月股骨颈骨密度(0.711±0.179)g/cm2、(0.789±0.169)g/cm2及12个月(0.710±0.1670)g/cm2、(0.796±0.183) g/cm2患侧骨密度较健侧减低(P<0.05);患侧股骨颈不同阶段骨密度比较:发病14天较发病6个月及12个月,患侧骨密度均有减低(P<0.05),发病6个月较12个月骨密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健侧不同阶段股骨颈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骨密度与BI、FAC及Berg评分相关,即各时期骨密度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相关(P<0.05).结论 偏瘫后腰椎及健侧与患侧股骨颈骨量均减少,主要发生在6个月内,患侧较健侧严重,且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平衡能力相关.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调查

    作者:周淑清;沈涛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病死率,筛选AKI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住辽宁省人民医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外在ICU时间<24小时的患者和再次入住ICU的患者,除外既往就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进行肾脏手术的患者和资料不完整者.将入选的316例患者按AKI网络(AKIN)标准分为无AKI组和AKI组(分为危险组,损伤组和衰竭组),通过t检验和X2检验进行两组间变量的差异比较,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入选的316例患者中有109例患者发生AKI,发病率是34.5%(其中危险组、损伤组和衰竭组的发病率分别是21.2%、9.8%和3.5%),ICU患者住院病死率是25.9%(82/316),无AKI组是11.1%,AKI组是54.1%,其中危险组是46.3%,损伤组是58.1%,衰竭组是90.9%(P<0.005),AKI显著增加了ICU患者的住院病死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和脓毒性休克是AKI的独立致病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AKI发病率高,AKI显著增加了ICU患者的病死率,机械通气和脓毒性休克显著增加了ICU患者AKI的发病率,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院内外一体化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晓田;李振华;徐新生;杨建美;李国平;王竹文;朱艳霞

    目的 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转运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实施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以来“120”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选择同期由院外至我院患者40例采取急诊-病房-导管室模式,即患者经急诊进入病房,由病房心血管专业医生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联系导管室及介入组成员行急诊PCI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一体化组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近期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结论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节省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增加转运过程的安全系数,使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包萍;陶长生;朱晓非;刘龙粉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1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左主干病变24例(LM组),左前降支病变88例(LAD组).结果 LM组STavR及STv6导联抬高幅度显著高于LAD组,分别为(1.21±0.49)mV vs(0.28±0.38)mV(P<0.01);(1.10±0.54)mV vs(0.60±0.83)mV(P <0.01).LM组STv1导联抬高幅度显著小于LAD组,(0.79±0.44) mV vs(1.49±1.04) mV(P<0.01).LM组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高于LAD组,83.3% vs 50.0%(P <0.01);83.3% vs 3.4%(P<0.01);79.2% vs25.0%(P<0.01),而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低于LAD组,62.5% vs 90.9%(P<0.01).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预测左主干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3.3%、83.3%、79.2%,特异度分别为50.0%、96.6%、68.2%.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ECG对左主干病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序贯治疗对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桂英;燕霞;佘红艳;李玲;王春来;李英

    目的 观察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影响,为序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狼疮肾炎患者20例,随机分入激素十环磷酰胺组(传统组,n=10,环磷酰胺600~800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和激素十长春新碱十环磷酰胺组(序贯组,n =10,长春新碱1 mg静脉滴注后24小时再滴注环磷酰胺400 mg,每3周1次),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泼尼松1 mg/kg.共治疗24周.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常规行狼疮疾病活动性计分(SLEDAI)评估,检测尿蛋白定量、补体C3、丙氨酸转氨酶(ALT)、抗双链DNA抗体浓度(抗ds-DNA)、血常规等指标,并留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BAF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传统组和序贯组患者治疗前SLEDAI、尿蛋白、抗ds-DNA、BAFF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SLEDAI( 17.2±5.2)分、(18.4±5.4)分vs (0.1±0.1)分;尿蛋白(4.01±1.870)g/d、(3.94±1.73)g/d vs(0.11±0.01) g/d;抗ds-DNA (2.27±0.61) OD、(2.55±0.48)OD vs(0.25±0.09)OD; BAFF蛋白0.28±0.04,0.27±0.04 vs 0.08±0.01 ;BAFF-mRNA 0.23±0.04、0.22±0.02 vs 0.07±0.01(均P<0.01),而补体C3较正常对照下降(0.65±0.22)g/L、(0.61±0.26)g/L vs(1.45±0.21)g/L( P<0.05).与传统组比较,治疗后序贯组SLEDAI、BAFF蛋白及mRNA、抗ds-DNA、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更明显(P<0.01),C3上升更明显(P<0.05).ALT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能使BAFF在PBMC的表达明显下降,抗免疫紊乱效果优于单用环磷酰胺,且两者联用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8648例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析

    作者:刘春香;陈玉其;吕婷;丁海娟;陈淑玲;许婵华;王琳

    目的 对健康体检人员各年龄段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 648例健康体检人员行双侧颈动脉检查,观察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及闭塞程度,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及吸烟的关系.结果 8648例健康体检人员中,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80岁,>80岁组颈动脉(IMT)增厚分别为6.6%、29.0%、56.7%、80.4%、95.3%和98.9%;颈动脉斑块分别为5.3%、25.7%、49.9%、70.3%、87.5%和94.8%颈动脉狭窄分别为0、0.3%、0.8%、2.1%、5.8%和10.8%(均P<0.05);在>30~70岁各年龄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或<0.01);单纯高血压、单纯高血糖、单纯高血脂及吸烟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硬化有较高的检出率;其检出率与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及吸烟有关.

  • 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黎鹏

    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占眩晕症的1/3左右[1],易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颈椎性眩晕"等.笔者根据BPPV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BPPV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立海;艾明华;吕秀东;杨立波;苏国华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亦是造成人类致残的重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只有溶栓治疗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其造成脑及脏器出血的危险性较高,故有严格时间窗及禁忌证限制.只有极少数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故寻找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神经科广大同仁的渴望.我科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赵兰蒂;王中良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常常伴有左心室肥厚(LVH),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功能减退、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密切相关.LVH的逆转可能与预后的改善有关.有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可逆转LVH.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LVH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探讨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影响的协同作用.

  •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作者:何焕疆;陈红丹

    冠心病患者血管壁的改变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演变过程,其终结果是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以至闭塞,而心肌缺血则普遍存在各型冠心病患者中,其终造成心肌的需氧与供氧之间不平衡.本研究运用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曲美他嗪联合减少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药物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影响

    作者:杨平;余宏伟;魏彤

    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和总病死率相关[1].循证医学研究已证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均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和逆转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Alb)及保护肾脏[2].但也有作者提出使用β受体阻断剂也有同样作用[3],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卡维地洛.本研究旨在比较卡维地洛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及对尿Alb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 比阿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广信;李国燕;谭然;常瑞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NP),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近年来HAP逐年增加,已成为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且病死率高达40%左右,其病原菌复杂且多呈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治疗药物选择受限.而目前碳青霉烯类仍然是有效的药物,然而由于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增多,尤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比阿培南作为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比阿培南治疗H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胰岛素瘤致低血糖症误诊为癫痫1例

    作者:王莹;宋凡

    患者,女,40岁.因反复意识模糊伴精神行为异常2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8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2年前突发意识模糊,继之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症状持续约30分钟后逐渐恢复.1年半前活动中突然意识障碍,动作停止,发呆、痴笑、继之哭泣,可跟随行走,约30分钟后缓解.入院前2个月上述症状发作频繁,共约5次,伴或不伴肢体抽搐,每次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不等后好转,发作均出现于清晨或餐前.曾于我院门诊诊断为隐源性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建议入院详查被拒绝,给予拉莫三嗪片口服治疗,效果不佳.

  • 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伴动脉导管未闭1例

    作者:王梦肖;鲁静朝;刘凡;谢瑞芹;崔炜;裴玮娜

    患者,女,24岁,主因活动后气短20年,加重2个月于2011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缘于20年前活动后出现气短,伴口唇、手足发绀,休息后好转,听诊未闻及心脏杂音,未做特殊治疗.近20年来活动耐量逐渐降低,2个月前于快步行走后即出现胸闷、气短,伴口唇、手足发绀加重.未做特殊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5.5℃,脉搏5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10/80 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发绀貌,双下肢及双足可见较密集分布的针尖大小瘀点,可见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向右侧扩大,心率53次/min,律齐,P2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入院后查心电图示典型的右心室肥厚伴劳损图形,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房26 mm,右心房47 mm,右心室15 mm,左心室45 mm,室间隔17 mm,左心室后壁8 mm,右心室前壁1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5.96%.结论示:先天性心脏病—右肺动脉起源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动脉导管未闭(宽约7 mm),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图1~2);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样改变.心脏及大血管螺旋CT血管造影示:先天性心脏病、右肺动脉起源异常(起自升主动脉根部后壁);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先天性头臂动脉发育异常—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干.两肺血增多并肺动脉高压形成,双向分流以右向左分流为主—结合临床符合艾森曼格综合征(图3~4).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艾森曼格综合征,右肺动脉起源异常(起自升主动脉根部),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心力衰竭Ⅱ度.先天性头臂动脉发育异常.人院后给予降肺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自体转化神经干细胞治疗脑瘫合并顽固癫痫2例

    作者:王亚莉;陈国军;方凤;陈丽;刘厚奇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或各种运动障碍,也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以及感知觉障碍等.而脑瘫所致的癫痫常常表现为难治性.干细胞移植为脑瘫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1-2],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院开展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神经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stem cells,MSC-NSCs)移植治疗脑瘫,取得了好的临床效果.其中2例脑瘫合并顽固癫痫的患儿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吉非替尼治疗肺癌失败后埃克替尼有效1例

    作者:王志刚

    患者,女,80岁.主因发憋气短于2011年8月15日入院,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右肺腺癌.分期:cT2N0M1,Ⅳ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3分.右侧胸腔积液.未做靶标准测.用吉非替尼250mg口服1次/d,治疗1个月,肿瘤大径由6cm减至4 cm,继续口服吉非替尼1个月,肿瘤大径由4 cm增至5.5 cm.停用吉非替尼,给予埃克替尼125 mg 3次/d口服1个月,肿瘤大径由5.5 cm减至3.5 cm.

  •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路明亮;黄华

    胶囊内镜(CE)又称无线胶囊内镜(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由Iddan等[1]研制成功,并于2000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消化疾病周面世,引起全球胃肠病医生的广泛关注.2001年8月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准许运用于临床.CE的问世,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也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新的革命.目前全球市场上应用的CE有以下4种[2]: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的PillCam SB;奥林巴斯公司的Olympus EndoCapsule;中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的OMOMCE;韩国IntroMedie公司生产的MIRO CE.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累及全消化道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小肠为主.既往诊断以临床、内镜和小肠气钡为主,检出率较低,尤其是累及小肠时.随着检查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CE作为CD诊断的主要方法已被广泛认可,尤其对中段空、回肠病变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就CE在CD中的诊断价值进展做一综述.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汤夏冰;沈晓辉;高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重要非组蛋白.1999年Wang等[1]发现HMGB1可以被释放到胞外并介导炎症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炎症晚期介质.近研究发现,HMGB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浸润、转移以及患者预后等密切相关.随着对HMGB1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头颈部等脏器肿瘤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现就HMGB1在肿瘤演进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白细胞介素18与急性脑梗死

    作者:韦广粤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往往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发病率占脑卒中的7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恶性级联过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重要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已被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肾缺血、高血压等缺血缺氧疾病的级联效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2],但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有争议.现将IL-18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结肠癌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作者:贺娜;刘春英;宋伟;李芊蔚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结肠癌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方法 在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colo320/5-FU中,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检测塞来昔布时5-氟尿嘧啶(5-FU)的耐药逆转倍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膜跨膜蛋白p-170(P-gP)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塞来昔布对结肠癌细胞的耐药产生明显的逆转作用(F=2285.660,P<0.01),其逆转倍数分别为1.70,3.80,8.48,且呈浓度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塞来昔布明显抑制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的表达(F=986.776,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减低,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膜P-gp荧光强度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逐渐增高而减弱.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多药耐药细胞株colo320/5-FU具有明显逆转作用,在非细胞毒剂量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初步机制可能涉及干预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而下调MDR1,继而阻滞细胞周期及增加细胞凋亡.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