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白血病患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基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颖;郝淑香;田丛哲;杨琳;范丽霞;季静;罗建民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rc homology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SHP-1)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因此也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oietic cell phosphatase HCP),其含有两个酪氨酸同源体(Src homology 2,SH2)结构域,SH2结构域是各种信号蛋白相互联系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SHP-1是一相对分子质量68 000的胞浆蛋白,主要在造血细胞发育[1]、增殖和受体介导的促有丝分裂信号传导过程中表达[2],在一系列促生长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的负调节作用.SHP-1基因SH2功能基团的突变可导致SHP-1基因的负性调节作用丧失,而表现出原癌基因(如c-kit基因)促使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等肿瘤基因特性.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白血病细胞中SH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SHP-1基因的改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 透析液浓度与超滤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

    作者:梁波;谭金燕;李似姣;谭志燕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去20多年中得到很大发展,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仍为20%~30%[1].透析中低血压不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一些学者尝试在透析过程中改变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率的模式,据报道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而对透析间期无明显影响[2,3].本研究旨在探讨钠与超滤模式结合与标准透析相比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惊厥样动作与梗死部位的关系

    作者:卢宝全;张冬森;吴秀玲;李永秋;马建国

    脑血管病患者常有不自主肢体运动,可表现为肢体的抖动、颤动、抽动、强直性发作或强直阵挛发作,有时被考虑为痫性发作、锥体外系症状或去脑强直发作,但很多情况下难以具体归类,故参考国外文献[1,2],将其统称为惊厥样动作(convulsive-like movements).这些动作的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等可能差别较大,但有时为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报道,在此对我科部分病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洪云飞;李易;陶四明;杨锋;张荣华;吕云

    自上世纪60年代心室单腔起搏器在临床使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起搏器的常规起搏部位仍为右心室心尖部.由于该部位电极导线固定容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严重的缺点是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来源于动物与人群的基础研究表明,长期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可以损害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改变心肌灌注[1],增加组织儿茶酚胺浓度并导致左心室心肌的组织学异常和心室重塑,终导致心力衰竭.若想保持正常的心室舒缩功能,就必须维持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右心室间隔部(RVS)靠近希氏束,是双心室电扩布的起始部,从理论而言,在该处起搏可进行"近希氏束起搏",获得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防止心室舒缩功能的恶化.本研究通过对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其对心电图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明确RVS起搏是否优于RVA起搏.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正良;陈心岭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 对侧大脑半球在脑卒中后运动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毛永军;刘罡

    运动皮质通过锥体束控制对侧肢体的自主运动.然而,即使一侧锥体束完全受损也难以导致持久性偏瘫.研究认为,其功能恢复与同侧运动前区,运动辅区的代偿作用有关[1].除这些脑区的代偿作用外,对侧脑半球对运动恢复是否有代偿作用?基于这样的设想,笔者对第二次另一侧非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机能进行了观察,试图对脑卒中后运动机能恢复的机制予以初步探讨.

  • 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改变和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研究

    作者:聂本刚;喻明;李小刚;杨小芳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发病率约为20%~70%[1,2].PSD症状的存在不仅影响脑卒中治疗,不利于患者以后的康复,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与抑郁有关的病变.研究表明,PSD的发病机制与其生物学和反应性机制有关[3,4].反应机制主要是长期抑郁情绪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亢进,使体内激素、神经递质发生改变,从而使PSD患者病情加重.

  • 86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作者:夏文胜;曾国兵;陆红进;夏继辉;陈惠平;鲁晶;申仕海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无创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本研究对86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颈动脉斑块声学特征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作者:叶炳华;管耘园;吴红萍;卢辉和;盛臻强;郭新荣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因此寻找能反应血液及斑块易损性的循环标志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禁食激发试验在胰岛素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作者:冯静;李启富

    胰岛素瘤为常见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主要由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组成,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女性发病率59%[1].胰岛素瘤一般为单发,瘤体较小,多数直径小于2 cm,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素瘤诊断中作用也非常有限,本研究探讨禁食激发试验诊断胰岛素瘤的可行性和价值.

  • 颈部肿大淋巴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

    作者:赵美丽;陈松旺;陆建平;张国庆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其中免疫、炎性假说被广泛研究,而淋巴结肿大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相应部位肿大淋巴结的观察探讨其在AS中的意义.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戚小敏;张建辉;时东彦;赵桂荣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大量应用,各种导管的使用及肿瘤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尤其深部真菌性医院感染日益增多.故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治真菌感染性疾病,控制医院感染及流行病学研究意义重大.笔者就本院内真菌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伍民生;赵晓琴;施焕中;陈强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等高危因素,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综合ICU中61例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 高脂蛋白(a)水平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作者:高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实验确立了几种经典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吸烟、糖尿病等.近年来,人们又认识到一些冠心病的新的候选危险因子,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

  •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柳;何远宏;晁志文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颈动脉、椎动脉系统局部血管的闭塞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梗死症状,经临床积极干预,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功能缺失逐步或阶梯式于发病后6小时至2周内继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1,2].据统计,在住院的患者中,国内进展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20%~40%[3],国外占9.8%~43%[4].患者往往于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加重,且临床治愈率低,故由此所引发的医疗纠纷较多.近年来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其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海木;孙松涛;韩战营;黄振文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以及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力衰竭积分的关系.方法 共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别计算HRT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对不同患者的TO、TS进行比较并分析TO和TS与LVEF、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12~22个月,平均(14±2)个月,死亡16例,因心力衰竭住院48例次.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TO显著升高[(2.4±1.2) % vs (0.9±1.2) %(P<0.001)],而TS显著降低[(2.3±0.7) ms/RR vs (3.0±0.9) ms/RR(P<0.001)];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与无住院患者相比TO显著升高[(1.9±1.3) % vs (0.3±0.7) %(P<0.001)],而TS显著降低[(2.5±0.9) ms/RR vs (3.4±0.8) ms/RR(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与未应用者相比TO显著降低,而TS显著升高,分别为(0.6±0.8) % vs (2.5±1.3) %和(3.2±0.8) ms/RR vs (2.2±0.8) ms/RR,均P<0.01;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与没有应用者相比TO和TS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2) % vs (1.6±1.5) %和(2.9±0.9) ms/RR vs (2.8±1.0) ms/RR,均P>0.05.TO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TS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负相关,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4、-0.80、-0.46、-0.68和0.69,均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HRT可能成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 正常垂体后叶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测量及其分型

    作者:何杰;王镭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垂体后叶的信号强度,发现其信号变化的规律性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 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280例,行垂体MRI矢状T1WI成像,在正中矢状位T1WI上测量垂体后叶及桥脑信号强度.结果 根据垂体后叶与桥脑信号强度比值,将正常垂体后叶分为三型,即高信号,稍高信号及等信号,无低信号出现.各型构成比及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61.96%、21.38%、16.67%和1.803±0.392、1.263±0.063、1.019±0.031.正常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测量,两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年龄组中的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垂体后叶无低信号出现,垂体后叶等信号和低信号强度具有不同的含义,对其进行区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刘海东;张密林;张素敏;朱晓丽;高磊;吕瑛;解启莲

    目的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按不同临床类型分成室间隔缺损(VSD)组3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31例,房间隔缺损(ASD)组24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5天测量血清cTnⅠ浓度.又按cTnⅠ是否超过0.48 mg/L分为cTnⅠ升高组68例,不升高组22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先心病与升高组和不升高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cTnⅠ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高峰均出现在术后6小时;血清cTnI峰值水平与年龄、肺动脉压力、手术时间、释放封堵器次数、造影剂量具有相关性;VSD组6小时、12小时、24小时血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SD组低(P<0.05).结论 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可以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因此先心病介入治疗术是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 cTnⅠ升高程度与年龄、肺动脉压、手术时间、释放封堵器次数、造影剂量、临床类型有关.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朱健华;倪隽;鞠少卿;苏建友;于小红;盛红专;王惠民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60例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52例健康个体(对照组),分别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其IMA区间范围分别为(62.0±5.5) ABSU/ml,(78.2±16.6) ABSU/ml,(80.8±20.6) ABSU/ml.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其均数区间范围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A是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区分可逆性缺血与梗死的能力较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红源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ACS6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并比较3组患者TO及TS均值.ACS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并比较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CS组TO高[(0.15±1.26)% vs -(0.57±1.71)%、-(0.61±1.52)%],TS明显降低(3.21±2.37) ms/RR vs (6.64±1.82) ms/RR、(7.71±2.17) 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的TO值、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与UAP患者比较,TO值和T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1.39)% vs (0.13±1.28)%,(3.01±2.16) ms/RR vs (3.47±2.21) ms/RR(P>0.05).对ACS组患者随访6~48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44.44% vs 15.79%)(P<0.05).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和毛花甙C控制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比较

    作者:姜卫东;高想

    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迅速有效的控制房颤的心室律,是减少房颤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毛花甙C(商品名:西地兰)静脉注射,但近年来认为除非有心力衰竭,洋地黄已不是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首选药物.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30例快速房颤患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并与静注毛花甙C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 国产替罗非班应用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志坚;林文华;安立敏;王晓冬;刘菁晶;史宏岩;司海龙;宋振国;任自文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终末途径-GPⅡb/IⅡa受体发挥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均具有显著益处,但其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GP)Ⅱb/IⅡa受体拮抗剂有Abciximab(阿昔单抗)、tirofiban(替罗非班)、Eptifibotide(依替巴肽)共3种 .盐酸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是国内惟一上市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但目前国内应用仍较少,尚缺乏相关经验.我们应用替罗非班于167例择期PCI患者,对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肌酸激酶1例

    作者:杨清波;张晓萍;杨鹏伟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学指标,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已得到公认.如果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同时升高,且CK-MB/CK大于10%,则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但在临床工作中,却可以见到CK和CK-MB持续升高,且后者甚至高于前者而无心肌梗死证据,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惑,甚至导致误诊误治.现将临床上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 Galen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

    作者:范妙仪;姚治平;茅爱平;商慧芳;郑洪波

    患者,男,13岁,因头痛30余天于2005年8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双侧额部持续剧烈疼痛,活动后加重,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数小时发作1次,每次持续几十分钟,头痛程度渐加重,不伴发热、意识丧失、复视、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饮水呛咳.

  • 心房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中的作用

    作者:杨人强;程晓曙;李菊香;吴清华;吴延庆;苏海

    房室分离是区分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近我们收治了2例特殊患者,现报告如下.

  • 静脉胺碘酮致急性肝衰竭1例

    作者:芦涤;金鹏

    患者,男,76岁,因间断性呼吸困难1个月,加重2小时收治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端坐位,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底散在的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2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心电图示:快速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脏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内径65 mm,射血分数为20%.胸片提示肺瘀血,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胺碘酮
  • 垂体后叶素致精神异常1例

    作者:吴继红;赵玉萍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咯血7年,再发1周入院.患者7年前始反复发作咯血,曾多次在多家医院行胸片及CT检查提示支气管扩张.

  •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例

    作者:陈海英;魏平;王俊祥

    患者,女,16岁.因雷诺现象、关节痛3年,发热伴头痛20天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雷诺现象,并出现双膝及双髋关节间断疼痛,无明显关节肿胀,中草药治疗效果欠佳.

  • 成功抢救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致心室颤动休克1例

    作者:刘明基;邢峰丽;尹中

    患者,男,50岁,20余年来时常发作阵发性心悸、胸闷,持续5~6分钟至4~5小时不等,经休息或应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患者平时能进行轻、中度体力劳动,曾就诊于某省级医院,但后未明确诊断.

  • 妊娠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高志敏;黄向华;董锡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即M3型,以骨髓中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早幼粒细胞>30%,染色体检查多有t(15;17)易位.APL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十分突出,而且常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较为罕见,在临床处理上较为困难.

  •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基因1、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基因L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机制的研究

    作者:颜晓燕;林凤茹

    白血病是起因于定向造血干细胞后天获得不受控制的克隆增殖性恶性疾病.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另外转录因子与其之间的协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白血病的生成机制中,把这些起协同作用的变异因素分成class-Ⅰ和class-Ⅱ变异[1].

  • 短QT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李海霄;陈蒙华

    有关长QT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为大多数的学者所熟知,然而短QT作为一个新近发现的、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近几年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无论是过度缩短还是过度延长都极易诱发心律失常,这已经在早年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食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凡;展玉涛;刘宾

    人类肿瘤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与表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主要涉及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后引起基因表达异常.基因表达异常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过表达和基因表型改变等,其中基因表型改变包括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等形式.近年来DNA甲基化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DNA甲基化可调控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且其水平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甲基化
  • 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易本谊;张一

    据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我国HBV的携带者约1.2亿,现患乙型肝炎患者达3 000多万.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0例误诊分析

    作者:刘永强;尹娟;闫琦;张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ve 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治疗较困难,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我院自2001年以来确诊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其中10例确诊前发生误诊,现分析如下.

  • 双硫醒反应引发严重心绞痛误诊心肌梗死1例

    作者:张贵田;潘爱群;徐玉

    患者,女,71岁,因患"感冒"口服头孢氨苄片0.5 g;因该患者有餐后饮酒习惯,故于服药0.5小时后饮白酒约75 ml.30分钟后出现剧烈呕吐,并排水样便3次;随即出现剧烈胸闷、大汗、呼吸困难,含服硝酸甘油片1.0 mg,速效救心丸15粒无效,且上述症状加重,急呼"120".

  • 影响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德清;宋海乔;连立飞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多样,过去由于缺乏敏感的检查手段,认为该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1];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该病认识的增强和非创伤性诊断技术的提高[2],CVST的检出率明显增高,然而误诊率仍高;一旦确诊,预后好[3].为提高对CVST的认识,我们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旨在如何有效识别及早期诊断CVST.

  • 动态脑电图和心脏导联监测对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姜道新;宁波

    晕厥和痫性发作临床上均可表现为短暂的可逆性意识丧失,由于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病时的具体表现往往不能被他人发觉,常常以昏倒急诊入院.我们对常规脑电图(REEG)、心电图(ECG)均阴性的72例昏倒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心脏导联监测检查,结果发现其阳性率较高,且可进行鉴别诊断,现报告如下.

  • 新型小腰大边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震;张密林;高磊;解启莲;周长浩;周谨;朱晓丽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是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过程的关键阶段,属于VSD的一种特殊类型[1,2],合并假性膜部瘤VSD由于膜部瘤形态复杂、出口多、位置分散、破口与相邻组织关系及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程度不同等, 使其在具体封堵方法上具有特殊性[3,4],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对称或偏心型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覆盖VSD.我院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来,积累了22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治疗经验,对其中36例大入口多出口的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降压治疗的关键在于血压达标

    作者:郭艺芳;张海燕

    近年来,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过去的40余年中,从流行病学到临床医学、从基础研究到循证医学研究,我们就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仅为6%,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值也仅为10%~20%.因此,降压达标已成为现代高血压治疗的核心.我们应努力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有效遏制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 治疗
  •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547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研究及疗效分析

    作者:王金铠;张金巧;孟建波;常英军;孙丽霞;宋晓宁;吕鸿雁;蒙艳凤;杨清云;吴薇薇

    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PE)是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应用愈来愈广,尤其是用常规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D),应用PE可收到显著疗效.PE治疗改变了许多难治性AD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1991年6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对住院的547例常规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美国Bexter公司的全自动血浆分离器进行PE,共进行2 150次,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治疗策略的再认识:FRISC Ⅱ 5年结果

    作者:柳景华;顾菲菲

    1 FRISC Ⅱ研究背景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进行早期侵入性治疗,即冠状动脉造影(CAG)后必要时进行血运重建,是一种早期疾病干预的重要手段.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