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

临床荟萃杂志

Clinical Focus 림상췌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583X
  • 国内刊号: 13-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荟萃》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李春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24小时脑电监测提高可疑癫痫诊断率

    作者:杨玉庆;史洪润;李振;郭卫民

    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常规EEG的记录时间有限,描记时恰逢癫痫发作的机会不多,大多数患者在发作的间期描记,癫痫波检出率仅40%~50%.随着计算机数字化脑电图(QEEG)技术的发展,动态脑电图(AEEG)和视频脑电图(VEEG)相继问世,实现了对脑电波的长时间不间断监测,使脑电图技术产生质的飞跃[1].几年来我科开展了24小时脑电监测,对临床拟诊癫痫而常规EEG未获痫性放电患者的诊断起到关键作用.现总结如下.

  • 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与肌钙蛋白T的关系

    作者:虞华鹏;浦艳华;柳翠霞;姜婕;岳文伟

    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耐量减退是目前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但血尿酸(UA)是否与冠心病有关系,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反映心肌坏死和损伤的新标志物,它对急性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已肯定,我们通过对心绞痛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cTnT和UA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尿酸与冠心病是否有内在的相互联系.

  • 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书富;郑鹏翔;陈德;张斌;周依蒙;华尔铨;何祚佑;秦永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导致治疗失败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病变血管极其狭窄、扭曲,导丝、球囊或支架不能通过狭窄病变处[1].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和导丝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力,能把手术失败减少到低程度.Carlson等[2]报道双导丝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硬度,使得球囊和支架容易通过病变,能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本文旨在对这一技术做一介绍.

  • 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因素分析

    作者:杨瑞霞

    我科自1998年11月至2003年6月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2例,其中72例发生了继续出血,36例死亡.我们对72例患者继续出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 体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石海成;田俊林;张宝芹

    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高血压、高血糖、心肺肾合并症及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癫痫等并发症和即时有效的治疗等.对于体温是否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鲜见文献报道,我院近2年收治2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1周内体温分组比较其预后,以探讨体温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 体温 脑梗塞 预后
  • 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失语症预后影响

    作者:姜爱钟;胡爱华;蔡伟

    急性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D)患者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严重影响失语症的恢复,本研究自2000~2003年对68例失语症伴有PSD患者抗抑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PCR产物固相杂交酶联显色观察白细胞介素-2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作者:王芳;郭雁宾;黄德庄;王风水;贺立香

    目的建立一步法基因扩增产物固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并用于临床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接受IL-2和IFN-α联合治疗,其中2例为IFN-α单独或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复发者,未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者2例,疗程为一年.余下的3例患者为单独使用IFN-α治疗者.同时采用一步法基因扩增产物固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滴度评价疗效.结果IL-2联合干扰素治疗对干扰素治疗后复发者仍有效,完全应答率为100%;对未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者也有效,完全应答率为50%.结论白细胞介素-2联合干扰素可作为初次治疗及复发后再治疗的选择方案.而一步法基因扩增产物固相杂交酶联显色检测血清HCV-RNA滴度的方法可快速、特异、灵敏地反应出治疗过程中HCV-RNA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疗效判定指标.

  • 不同血糖水平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赵咏莉;叶山东;陈燕;谈敏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26例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PPG)分为5组,第1组:PPG<7.8mmol/L;第2组:7.8≤PPG<11.1mmol/L;第3组:11.1≤PPG<14.0mmol/L;第4组:14.0≤PPG<16.0mmol/L;第5组:PPG>16.0mmol/L.受试者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糖负荷30分钟胰岛素增值与30分钟血糖增值的比值(△I30/△G30)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结果①当PPG<14mmol/L时,随着PPG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逐渐上升,OGTT2小时胰岛素(PINS)开始随着PPG升高而升高,当PPG>14mmol/L时明显降低(P<0.05).②随着血糖水平升高,HBCI和△I30/△G30呈依次降低趋势;INSAUC在第2组达到高峰,其后随着血糖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结论较低浓度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当PPG>14mmol/L时高浓度葡萄糖抑制胰岛素分泌,表现出葡萄糖毒性作用.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

    关键词: 葡萄糖 血糖 胰岛素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正常T细胞活化表达和分泌调节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文辉;倪安民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正常T细胞活化后表达和分泌调节蛋白(regulated on activation i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糖尿病(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分别检测血清和尿MCP-1、RANTES,同时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DM各组患者尿MCP1、RANTE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且随DN严重程度而明显升高,尿MCP-1、RANTES与尿β2-MG、α1-MG、NAG均呈正相关,尿MCP-1与病程、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尿RANTES与尿MCP-1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01);各组血清MCP-1、RANTES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局部MCP-1与RANTES可能通过聚集和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共同参与了DN肾小管间质损害,尿蛋白、病程及收缩压可能是影响尿MCP-1升高的重要因素,在检测尿RANTES、MCP-1同时,联合检测尿β2-MG有助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以及评估疗效.

  • 福辛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闽云;申屏秋;王卫东;杨欣国;陈燕;郭国明;龚汉杰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另有38例健康受试者选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福辛普利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ET水平,同时间点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结果 CHF患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福辛普利治疗12周后,CHF患者的ET水平显著降低,LVEF、E/A值显著提高.结论 CHF患者ET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CHF病情的指标之一;福辛普利可降低CHF患者的ET水平,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栓塞危险因素的探讨

    作者:阎炜;余静;杨成悌;张缤;隋向前;李令华;郭雪娅;赵锋;李秀丽;常鹏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栓塞发生率及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了我院146例RHD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发生栓塞者34例及无栓塞者112例,根据有无栓塞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RHD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自然病程(未换瓣)的RHD患者栓塞发生率为25.6%,伴心房纤颤(Af)栓塞发生率是30.4%,窦性心律者栓塞发生率是9.7%.栓塞组年龄、左房内径,伴发Af比例较无栓塞组高(P<0.01~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左房内径大是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换瓣手术和抗凝治疗是栓塞的保护因素(OR=0.03).结论 RHD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

  • 血脂康对血脂及血浆内皮素、血栓烷B2、6-酮前列环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廖伟;廖永玲;施守义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环素(6-酮-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男67例,女25例;年龄36~74岁,平均(55±9)岁.服用血脂康12周后,比较服药前后的疗效及对ET-1,TXB2,6-酮-PGF1a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血脂与ET-1,TXB2/6-酮-PGF1a比值的相互关系.结果治疗12周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P<0.05).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P<0.001),TXB2/6-酮-PGF1a比值在治疗前高于健康人,治疗后降低(P<0.01).血浆ET-1水平及TXB2/6-酮-PGF1a比值下降均与血清TG、TC、LDC-C水平的下降显著正相关(r=0.832~0.963,P<0.01~0.001).TXB2/6-酮-PGF1a比值下降与ET-1水平下降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01).结论、原发性高脂血症者血浆E-1水平、TXB2/6-酮-PGF1a比值增高,应用血脂康后,除能有效调整血脂水平外,同时也降低血浆ET-1水平及TXB2/6-酮-PGF1a比值.

  • 不同起搏方式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俞杉;陈启旸;陈欣;韩曙光;夏旻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并对生理性及非生理性两种起搏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为47例年龄≥75岁的高龄患者安置VVI型起搏器25例,VDD型起搏器3例,DDD型起搏器19例.术后随访平均3个月至2年,了解患者自觉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起搏器功能情况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全组病例自觉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起搏功能良好,患者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44±11)次/min提高到(69±16)次/min.生理性起搏组EF由(51.7±16.8)%提高到(62.1±15.2)%(P<0.01),1例发生房颤;非生理起搏组EF由(48.5±14.8)%提高到(60.1±16.9)%(P<0.01),2例发生房颤,3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结论两种起搏方式均可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室率,改善心功能,但生理性起搏可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及房颤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人 起博器 人工
  • 华法令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郭应先;牛思泉;孙运

    目的评价华法令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223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治疗组112例与阿司匹林对照组111例.治疗组给于华法令片,每次2.5mg,第1天每天3次,第2天每天2次,然后每天1次,治疗开始每两天复查1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后每月复查1次INR,依据INR调整华法令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50mg,每天3次..每两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为1年,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华法令组的栓塞发生率为1.8%,阿司匹林组为4.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出血发生率为3.6%,阿司匹林组为1.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能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临床用药安全.

  • 大剂量维生素E对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郑东升;张竟臻

    我们把1990年10月至1998年11月间收治的部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长疗程、大剂量、持续应用维生素E治疗,远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心律平静脉用药和单剂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作者:卢建敏;王山岭;王丽霞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处理原则除病因治疗外,主要为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性事件.心律平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应用于房颤的复律.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比较心律平静脉用药和单剂口服轱复心房颤动的疗效.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律平
  •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王梅;祖秀光;王秉臣

    患者,女,18岁.主因间断心悸3天入院.20天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天前于工作中突然出现心悸,持续半小时后突然停止如常.近两天上述症状时有出现,均突发突止,无头晕、眼黑、意识障碍、气短.一天前患者心悸呈持续发作不缓解而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血压96/53mm Hg(1mm Hg=0.133kPa),脉搏192次/min,心率192次/min,律齐,无杂音,余未见异常.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6例

    作者:张玖文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l)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笔者对我科1995年5月至2002年8月院内死亡的(AMl)病人中,经心包穿刺或超声证实为心脏破裂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MI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破裂
  • 小儿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作者:张淑环;孙艳芳;李秀平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90%的病例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患者.水痘为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当免疫功能低下形成播散性水痘,易融合成大疱,继发感染成坏疽,若脏器受病毒侵犯病死率极高[1,2].本科收治小儿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 带状疱疹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与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敖杰男;曹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1,2].主要存在脂肪组织,并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参与脂肪酸代谢基因的表达.多种脂肪酸和类花生酸可作为PPARγ生理性配体,通过激活PPARγ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非脂肪组织也有PPARγ的存在,如骨骼肌、心脏、肾近曲小管、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肝脏星状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1-3]、肺Ⅱ型细胞等均有PPARγ不同程度的表达[4].说档明对该受体的功能有新的发现和认识.PPARγ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尤其在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是近年来研究热点.提示PPARγ及其配体对机体代谢功能影响的重要性.笔者就PPARγ的血管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任强;李自成;巫少荣

    细胞黏附分子是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细胞的伸展和移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肿瘤转移、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

  • 可溶性瘦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燕;常志文

    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LR)作为瘦素受体的一种亚型,目前已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国内鲜见报道.为了便于对sLR的了解,笔者就sLR的有关生理学特性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艾滋病误诊为肺结节病1例

    作者:江敏华;胡志华;吴春华;吴真理;王小海

    艾滋病于1981年发现至今,已迅速蔓延世界各地.发病人数迅速上升,我国亦逐年增加.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我科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1例,曾在外院误诊为"肺结节病、肺部感染等",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节病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2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婉秋;吴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1].因高血压是其早出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故临床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5月共诊治原醛症22例,其首诊全部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分析如下.

  • 心脏永久起搏器右心室起搏体表心电图图形变异的分析

    作者:马惠芳;田利平;王晓阳;马玲玲

    植入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不仅被广大医生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起搏器植入后心电图分析是起搏器参数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图形的变化也是判定电极位置的标准之一,是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简便和准确的方法.笔者对自1995年7月至2003年7月间在本院植入的68例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心电图QRS波形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 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张守彦;王彦廷;金军;田利平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发病率低,对其缺乏必要的警惕,在基层医院较易漏诊与误诊.1995年7月至2003年4月,我院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

  •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

    作者:王洪涛;刘鹏涛

    患者,男,33岁,因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出现意识障碍入院.经高压氧及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神志清楚.入院后第3天突然出现咯血,咯血量约150ml,伴咳嗽、气促、胸痛及全身不适.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经止血、抗感染等处理,咯血仍间断发作.血常规检查提示正常细胞性贫血,痰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有从肺门向外放射的弥漫性颗粒状阴影,尿中查到红细胞、颗粒管型及蛋白尿,血生化检查血肌酐168.2μmol/L、尿素氮7.1mmol/L,初步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 桑蚕蛹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张云民;王曼玲

    患者,男,40岁,因胸骨后不适6小时加重1小时于2002年12月7日早晨5:00时入院,即往体健.患者于12月6日晚食油炸桑蚕蛹约半小时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5次为胃内容物,腹泻4次为黄色稀便.本村医生按"急性胃肠炎"给予以输液(内加庆大霉素、阿托品等),输完后,未再出现呕吐、腹泻,但上腹部烧灼不适感未缓解,并觉不适感扩展至胸骨后.未再用药,夜间4:00时,胸骨后不适感加重伴大汗、双上肢麻木,以左侧为甚,未处理入院.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中毒
  • 利多卡因致窦性停搏1例报告

    作者:师敏;吉鸿斌;张红

    患者,男,73岁,因"右腹股沟部硬块1周"入院.测血压120/75mm Hg(1mm Hg=0.133kPa),脉搏80次/min,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5次/min,节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导联ST-T压低,下壁心肌缺血.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偶发室性期前收缩;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伴短阵房速;④窦性心动过缓;⑤T波倒置.于第三天上午11:00时拟行右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先行腰1~2椎间隙硬膜外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用2%盐酸利多卡因11ml药液硬膜外给药,于用药后8分钟患者出现窦性停搏长达5秒,经胸外按压,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后,恢复窦性心律(63~75次/min),未见停搏现象,术后转心内科行心电监护,无异常发现.

  •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尖端扭转性室速5例

    作者:李和敏;李志恩;梁丽萍;齐华阁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后导致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尖端扭转性室速(TPVT)是典型的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导致TPVT常见于ⅠA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胺碘酮等.现将我们收集到的5例报道如下.

  • 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在冠心病抗凝中的应用

    作者:胡大一

    肝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冠心病的抗凝治疗中,其作用不可低估,下面仅就肝素的作用机制和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临床荟萃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