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体功能不全不育患者宫颈粘液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意义

    作者:陆杉;李红发;刘义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 LPD)是卵巢黄体分泌孕酮(P)不足引起的综合征,是不育的病因之一.以往对LPD不育的研究着重于黄体期和卵泡期的神经内分泌因素.本研究对LPD患者排卵期血清及宫颈粘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探讨生殖道局部细胞因子与LPD不育的关系.

  • 急性根尖周炎予以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振兴

    目的:分析急性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后予以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90颗患牙)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45颗患牙)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IL-1β、CRP、PGE2水平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L-1β、CRP及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后予以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IL-1β、CRP及PGE2水平.

  • "拔伸松动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王春林;向勇;田启东;胡鸾;赵志勇;邵长丽;董有康;赵永康;林云

    目的 研究拔伸松动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为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模型组,正常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6周;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6周;模型组正常喂养、正常组给正常喂养.结果 治疗后各组关节液中IL-1β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拔伸松动手法组;TNF-α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用方差分析及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两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比较,两个指标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伸松动手法和注射透明质酸钠,均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浓度,但两种方法之间不能认为有差异.拔伸松动手法可能通过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从而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利.

  • 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的影响

    作者:孙兰;李家春;林楠;吕耀中;周军;王振中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造模15天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和妇科千金胶囊组(1.2 g·kg-1)。各治疗组灌胃给药28天,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测定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桂枝茯苓胶囊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内膜病变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显著降低,MCP-1、IL-1β含量明显升高,子宫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IL-10明显增高,MCP-1、IL-1β含量明显降低,子宫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mRNA的影响

    作者:王述菊;马骏;龚元勋;王彦春;曾晓玲;梁艳;孙国杰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 1/2)信号通路及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作用,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1 mg/kg,溶于一定比例二甲亚砜和生理盐水中,浓度0.25 mg/mL)造模14d.电针组电针“风府”和“太冲”,治疗14d.造模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各组大鼠相应处理结束后的第2天行敞箱实验以测试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运动的协调性,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磷酸化ERK 1/2(p-ERK 1/2)、TNF-α、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帕金森病症候群特征,治疗后,大鼠的异常行为明显改善.敞箱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能力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电针治疗后,大鼠运动能力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ERK 1/2、TNF-α、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ERK 1/2、TNF-α、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 1/2通路,降低p-ERK 1/2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进而减少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 针刺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道海;包飞;吴志宏;孙华;张云样

    目的:探讨针刺对骨关节炎(OA)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切除左后肢跟腱,分别采用电针和扶他林乳剂对针剌组和对照组非手术侧(右后肢)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特点,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都较正常组上调(P<0.01);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两者在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剌能下调OA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与扶他林乳剂作用相当,说明针剌对OA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肾功能及IL-1β,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天;孙维峰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肾功能的影响及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100 mg·kg-1)联合97%氧嗪酸钾(l g·kg-1)ig法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肾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阳性药物组苯溴马隆组20 mg· kg-1、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实验第21天小鼠眼球采血后处死,检测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氮及肾组织中IL-1β,IL-6水平.结果: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尿酸(110.22±28.07),(128.10±54.79)(144.10±51.73) μmol· L-1;肌酐(39.11±8.55),(60.90±21.29),(87.50±16.18)μmol·L-1;尿素氮(25.15±3.17),(29.65±2.17),(35.01±3.63) mmol·L-1;IL-1β(3.13±0.53),(4.26±1.44),(5.10±1.86) μ.g· L-1;IL-6 (14.90±4.93),(22.87±6.71),(35.83±22.19) μg· L-1;与模型组血尿酸(259.22±31.05)μmol·L-1、肌酐(103.00±22.34) μmol·L-1,尿素氮(50.76±9.93) mmol· L-1,IL-1β(10.74±4.0) μg· L-1,IL-6(62.87±15.42)μg·L-相比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剂量组与苯溴马隆组相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能够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保护尿酸造成的肾脏损伤,可能机制为降低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 基于CD14,IL-1β表达及SGC-7901细胞凋亡变化探讨清热化湿方防治胃癌的机制

    作者:张保静;陈远能;张涛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方对人胃腺癌细胞7901增殖、凋亡及CD14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照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不同体积分数(5%,10%,15%,20%,30%)清热化湿方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免疫组化、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质量浓度有剂量依赖性(P<0.05).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TNF-α,IL-1β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 郑氏一号熏洗药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IL-1β、PGE2的影响

    作者:邓文骞;王璐;王玉

    目的:观察郑氏一号熏洗药对小鼠的抗炎作用以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病理组织变化及局部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前列腺素E2含量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及昆明种小鼠按实验需要分别随机分为赋形剂对照组,郑氏一号熏洗药低、中、高剂量组(0.013,0.026,0.053 g·mL-1),云南白药酊组(0.01 g·mL-1),采用小鼠热板刺激诱发疼痛,醋酸扭体、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本品抗炎镇痛作用;采用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分别应用相应药物予以治疗,并于造模后2,4,6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骨骼肌组织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郑氏一号熏洗药可明显降低小鼠热板刺激及醋酸所致疼痛反应(P<0.05),可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P<0.05);能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IL-1β和PGE2含量的升高(P<0.01).结论:郑氏一号熏洗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是通过抑制受伤局部IL-1β,PGE2含量升高来实现,可能是其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机制之一.

  • 热毒清口服液对老年肺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作者:苗同艳;宫晓飞;李春颖;李泽庚

    目的: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老年大鼠血清中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热毒清口服液组(以下简称中药组)、头孢呋辛酯组(以下简称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气管插管法制作肺炎模型,造模成功给药7d后,通过腹主动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后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3种治疗方法均能够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且中药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影响更大.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万灵;欧阳学农;余宗阳;房文铮;王文武;张霞;邓水秋;叶志桥;林静璎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0例及正常人30名,其中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虚证、痰证、血瘀证患者各30例,所有入选受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组间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IL-1β 、IL-6和TNF-α水平均以痰证组高,血瘀证组次之,虚证组低.虚证组、痰证组、血瘀证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 、IL-6和TNF-α及痰证组IL-1β水平低于血瘀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痰证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NSCLC虚证、痰证、血瘀证与血清前炎症因子表达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活性的影响

    作者:赵慧;顾立刚;陈小军;孟明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小鼠胸腺细胞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活性,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均可使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及IL-1 β活性明显升高,治疗组起下调作用,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TNF-α、IL-1 β异常增高,与RA发病密切相关.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降低CIA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 β浓度,从而抑制或控制RA病情发展.

  • 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及IL-1 β的影响

    作者:季杰;刘慧林;程金莲;王麟鹏

    目的观察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三通组采用三通法治疗,手足针组采用针刺手足穴位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和28天TNF-α、IL-1β含量,同时观察比较针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三通组、手足针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28天三通组与手足针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接近健康人组水平;三通组与手足针组比较,TNF-α、IL-1β含量水平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与手足针组比较,三通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P<0.05).结论三通组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水平,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作用优于手足针组.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IL-1β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张剑治;冯全林;胡漪璐;杨悌;张颖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β,IL-1 β)及其基因(IL-1 B)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192例CAG患者及20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采用13C呼气法及金标法检测Hp;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IL-1 β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酶切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IL-1 B基因多态性.结果 CAG患者证型以脾胃虚弱证(31.77%,61/192)为主.CAG患者Hp感染率为53.65% (103/192),其中以脾胃湿热证(64.86%,24/37)及肝胃不和证(66.67%,24/36)患者感染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肝胃不和及瘀血阻络证CAG患者血浆IL-1 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CAG病例组IL-1 B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的发病风险与IL-1 B的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但其中医证型与患者Hp感染及外周血IL-1 β水平相关.

  • 参苓白术散对CD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IL-4及IL-10含量的影响

    作者:余焕钦;贾育新

    目的:通过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克罗恩氏病(CD)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白介素1β、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克罗恩氏病的效应机制.方法: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合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克罗恩氏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10ml/kg蒸馏水灌胃,参苓白术散组给予12g?kg-1?d-1参苓白术散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g?kg-1?d-1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持续治疗21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及组织中IL-1β、IL-4和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血清及组织中IL-1β含量显著升高,IL-4和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4和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克罗恩氏病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分泌的作用.

  •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证素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

    作者:李红;陈莹;郭丽华;吕绍光;郑姜钦;孟晓嵘;马坤

    目的 探讨肝郁影响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102例,参照《证素辨证学》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肝郁证素积分和肝郁分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失眠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分析肝郁证素积分、肝郁分级、PSQI量表评分、FSH、LH、E2与IL-1β、TNF-α的相关性. 结果 IL-1β、TNF-α均与FSH、LH、E2无明显相关性(P>0.05);IL-1β、TNF-α均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5);IL-1β与TNF-α呈正相关(P <0.001);PSQI量表评分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 <0.001).肝郁分级越高,IL-1β、TNF-α水平越高,且两者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9).与肝郁0级比较,2、3级IL-1β,3级TNF-α显著升高(P<0.01);与肝郁1级比较,3级IL-1β、TNF-α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细胞因子IL-1β、TNF-α可能参与肝郁所致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女性的发病发展.

  • 柴芩承气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肺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作者:骆瑞杰;郭佳;王晓翔;林子琦;夏庆;杨晓楠;薛平

    目的 探讨柴芩承气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肺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只比格犬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柴芩承气汤组各5只,模型组及柴芩承气汤组采用50 mg/kg牛磺胆酸钠逆行胆管注射制作ANP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及模型组经胃管注入生理盐水10 mL/kg,柴芩承气汤组经胃管注入柴芩承气汤10 ml/kg,各组均2h注入1次,共3次.第6h取各组犬血清检测IL-1β水平,并取肺组织分离巨噬细胞检测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柴芩承气汤组肺组织巨噬细胞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模型组肺组织巨噬细胞IL-1β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柴芩承气汤组IL-1β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柴芩承气汤可下调ANP犬肺组织巨噬细胞IL-1β蛋白表达,降低血清IL-1β水平.

  • 王氏连朴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作者:师为人;褚璨灿;陈雅婷;易旭;李文;朱星

    目的 探讨王氏连朴饮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王氏连朴饮大、中、小剂量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造模前先连续灌胃5天,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浓度为0.9 mg/ml)灌胃,王氏连朴饮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75、0.87、0.43 g/ml药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每次1 ml.第6天采用平刺尾静脉注射脂多糖(0.2 g/100g)后静置24h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第7天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含量,HE染色观察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地塞米松组和王氏连朴饮大、中剂量组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1).与王氏连朴饮小剂量组比较,王氏连朴饮大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王氏连朴饮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亦降低(P<0.01).HE染色显示,王氏连朴饮大、中、小剂量组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学均有所改善,且以王氏连朴饮大剂量组效果更佳.结论 王氏连朴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其肠-肺轴转移.

  • IL-1β诱导内质网应激增加人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史达;赵聪喆;柴惠斌;李喆;韩为华;孙银娣

    目的 分析炎性因子(IL-1β与TNF-α)对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以及与骨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正常与OA患者骨关节软骨组织各20例,RT-PCR法检测软骨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ERS相关因子GRP78、CHOP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中GRP78、CHOP、ATF4和caspase-3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A患者骨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TNF-α与GRP78、CHOP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IL-1β与GRP78、CHOP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外实验表明,IL-1β(2 ng/L)作用下,软骨细胞GRP78、CHOP、ATF4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 <0.01);TNF-α作用下,GRP78、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结论 2 ng/L及更高浓度的IL-1β可激活ATF4-CHOP介导的ERS反应而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 EGF促进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上调MMP14和IL-1β表达

    作者:谭丽萍;庞希宁;施萍;王竟;王喜良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促进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迁移过程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EGF促进hAMSCs迁移的机制.方法 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Transwell小室检测EGF对hAMSCs迁移能力影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MMP14和IL-1β白及mRNA表达.结果 原代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44,不表达CD45;不同浓度EGF作用hAMSCs 24 h 100μg/L EGF迁移指数大为2.0;100 μg/L EGF作用hAMSCs12、24和48 h迁移指数为1.6、2.0和1.7;MMP14蛋白表达12h为(0.81 ±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3±0.12)(P<0.05); IL-1β蛋白表达48 h为(0.55 ±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0 ±0.05) (P<0.05) MMP14和IL-1β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GF促进hAMSCs迁移上调MMP14和IL-1β表达;MMP14、IL-1β和EGF协同激活MAPK/ERK、P1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EGF促进hAMSCs迁移.

634 条记录 1/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