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吉林医学杂志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杂志

Jilin Medical Journal 길림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吉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吉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412
  • 国内刊号: 22-1115/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2-41
  • 曾用名: 吉林医学(综合版);吉林卫生;吉林医药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琴钢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涌凤;王建刚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及家长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配合情况、雾化持续时间、用药意外情况、雾化吸入用药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梁薇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围术期进行相关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患者手术围术期进行护理后,治愈率达87.5%;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满意患者有33例,一般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达97.5%。结论: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钟瑞琼

    目的:了解护士人群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暴露原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记录在册的职业暴露人员名单采取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形式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士职业暴露易发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违规操作、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和护士短缺致超负荷工作等是导致护士人群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结果:183次职业暴露,其中针刺伤暴露167次,占91.2%;经皮肤黏膜接触暴露16人次,占8.7%。167次针刺伤中,发生在输液结束拔针环节55人,占30%;被放置不当的锐器物刺伤35人,占19%;丢弃针头等锐器物时被扎伤和手术中的切开或缝合等分别占15%和12%。操作不当、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导致护士人群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刺伤是为常见的职业暴露事件,强化护理操作规范化,增强岗前和岗中安全教育培训,同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对减少护理人群职业暴露有重要的意义。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张娥

    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因,总结护理干预经验。方法:选择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34例,采用补钾、手术、放射等方法治疗,同时给予围手术护理、对症护理以及系统性的健康宣教,培养患者及家属自我管理与护理能力,3个月复查评估疗效,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控制34例,达100%;平均住院时间(13.4±7.2)d,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依从性良好,2~3个月需依靠家庭监督;电话随访12个月,甲亢复发患者7例,其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者复发4例,1例甲亢未复发出现麻痹。结论: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由疲劳、感染、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等诱发,多数患者可获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风险,临床护理应注重危重症护理,加强宣教,培养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与护理能力,提高甲亢控制水平,规避风险诱发因素。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研究

    作者:陈黎明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和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事件,探讨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比分析这两年患者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之前,出院时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之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跌倒、坠床、窒息、烫伤、压疮、走失等安全隐患,加强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满意率。

  • 落实患者病情“十知道”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吴佩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落实患者病情“十知道”后在精神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十知道”落实情况评分标准表,护理部每个月选派护理考核质量小组对实施前和实施后6个月内精神科两个封闭病区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责任护士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考核。结果:实施前后精神科两个封闭病区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责任护士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落实病情“十知道”可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责任护士知晓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

  • 循证护理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

    作者:杨碧英;吕小芳;钱晓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焦虑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循证护理计划实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及其阳性率及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焦虑干预后情绪控制有明显的效果,应得到临床关注及推广。

  • 探析社区非药物治疗在老年性高血压病上的影响

    作者:谭敬荣

    目的:探析社区非药物治疗在老年性高血压病上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非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药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使患者不依赖于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心理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受孕几率的影响

    作者:茹敏晖;黄汇明;韩惠嫦;李艳文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受孕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PCO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受孕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后,研究组43例患者中有20例妊娠,受孕率为46.5%;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7例妊娠,受孕率为16.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1)。研究组对护理非常满意19例,满意22例,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83.7%(36/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其受孕几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高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莫贝霞;韦月兰;尹秀丹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高度水肿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择120例高度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留时间以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方法的平均时间为(3.2±1.1)min,观察组平均为(1.9±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6%,观察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般外周置留时间平均为(2.98±0.58)d,而观察组平均为(9.89±3.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7%,而观察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提出颈外静脉留置针治疗方法能够减少穿刺患者痛苦,缩小穿刺所用时间,并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效率,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静脉穿刺方法。

  • 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针尖的显影部位对导丝顺利放入的影响

    作者:李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时针尖显影部位对导丝顺利置入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资料13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取针尖进入血管后观察针尖在图像上的显影位置,确认针尖显影在血管的中下1/3处,此时再将导丝送入穿刺针内。对照组见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右手将导丝沿着穿刺针送入。结果:血管位于皮下0.5 cm,直径小于5 mm的置管,试验组一次性导丝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确认针尖显影在血管的下1/3处,此时可以将针尖的回弹因素排除,保证在分离针尖和探头时针尖在血管中的安全位置,从而顺利将导丝置入,为导管的成功置入创造条件,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 儿科急诊分诊护理应答措施的改进效果

    作者:安博;梁婉琪;姜国莹

    目的:探讨和研究儿科急诊分诊护理应答措施改进的效果,为护理分诊制度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全年(实施前)儿科急诊收治的18976例患儿及2013年全年(实施后)收治的20131例患儿,于2013年起改进分诊护理应答措施,对实施前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实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5‰(1/2013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0.32‰(6/18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急诊分诊护理应答措施的改进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开展及临床效果

    作者:潘俊蓉;张雪花

    目的:分析研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开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6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对照组28例患者在SAS及SDS指标得分上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上,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强护理水平,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从而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李成玉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80例,进行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饮食与排便护理训练,体位护理训练,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同时加强对患者临床体征的观察,第一时间发现并发症并进行及时处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手足抽搐,2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出血。结论: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结节性 亢进症 效果
  • 晚期妊娠合并胫骨踝骨折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娟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晚期妊娠合并胫骨踝骨折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妊娠合并胫骨踝骨折患者10例临床资料,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骨折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护理,1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妊娠期间的孕妇,因钙的需求增多以及内分泌的变化,易发生骨折,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姚锦尚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310例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1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64例出现医院感染的状况,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血糖控制、感染部位、侵袭性操作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结论:医院应该对与发生感染有关的因素提高重视,针对个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护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医学论文前言的合理组织

    作者:

    医学论文中,前言是整篇文章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以不超过200字为宜),说明该研究与前人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所进行研究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引导读者阅读下文。前言中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言预言该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

  • 循证护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丽洁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按全程陪产护理的产妇138例为对照组,另选择按循证护理的138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在护理后的产程时间、术中出血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类产妇在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的有6例(9.68%),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剖宫产类产妇在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的有14例(18.4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评分达8~10分的有59例(95.1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剖宫产的新生儿评分达8~10分的有73例(96.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的实践中,不仅提高了产妇分娩的安全性,降低了临床纠纷的发生率,更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综合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 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对策

    作者:韩静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护理对策。结果:腹腔镜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性较小,痛苦较轻,康复速度快,配合熟练规范的病房护理对策能够确保手术治疗全过程的顺利完成,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率。结论:对于接受妇科腹腔镜治疗的患者给予护理配合不仅可保证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还可减轻医护工作强度,值得推广。

  • 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黄燕

    目的:分析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瘘口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给予对照组15例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19例综合护理。观察对照组、试验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中有较大作用,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糖尿病足35例护理体会

    作者:夏艳

    目的:分析并研究糖尿病足护理措施。方法:观察3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皮肤水疱和创面进行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防止出现糖尿病患者截肢残废。结果:治愈32例,因下肢肢端坏疽截肢3例,31例患者出院后至今没有因复发而再次入院。结论: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预见性护理对防治糖尿病足有重要意义,护理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护理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处理

    作者:李雯茹

    目的:LEEP术已成为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常用方法,对于LEEP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患者下一步如何处理,也日渐成为妇科医生在临床工作的困扰。方法:选择225例经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证实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并实施LEEP手术,36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产生治疗组23例,及随访组13例。结果:随访组13例,病变残留2例,病变残留率为15.38%;治疗组23例,全子宫/扩大全子宫切除术,发现宫颈浸润癌1例,病变残留2例(低度病变及高度病变个1例)。结论:切缘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或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育龄期妇女可密切随访,暂不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于50岁以上,切缘为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依据患者要求及宫颈条件综合考虑,切缘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则建议切除子宫。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锡坤;李柳贞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电切术(TUV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PR)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1.36±23.45)ml、IPSS(5.28±1.05)分都少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38.04±37.31)ml、IPSS(8.09±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max(23.05±5.21)ml/s高于对照组患者Qmax(17.94±4.11)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

  • 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

    作者:梁祎诺;张春新;徐伟熙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阑尾炎患者130例,其中65例患者进行了开腹阑尾切除术,记为对照组,另外65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记为试验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疼痛程度评分、住院时间、置管引流率等多项指标的观察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以上各个指标中,除了手术时间外,其他指标数据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比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更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显著,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比较科学的方法,值得推广。

  • 自体大网膜移植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山;史卫红;周鉴基

    目的:研究自体大网膜移植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结核性脓胸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1组40例,对照2组40例。治疗组采用纤维板剥脱加大网膜移植手术,对照1组采用纤维板剥脱术,对照2组采用胸廓成形手术。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1组的72.5%和对照2组的70%,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治疗效果好、恢复快、创伤小的特点。结论:自体大网膜移植治疗与传统的纤维板剥脱术和胸廓成形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陈海英

    目的:总结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体会,以期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即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即不合并剖宫产史单纯前置胎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以及子宫切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产妇与胎儿的危害极大,降低首次分娩的剖宫产率,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合并胎盘植入,给予积极的临床处理,对于改善产妇和胎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MRI和高频超声联用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诊断率

    作者:李鹰;田卫群

    目的:对比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探讨MRI和超声联用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MRI、超声图像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2膝64个半月板中,以关节镜检查及手术结果作为对照标准,MRI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而高频超声在青少年中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率略高于MRI。结论:MRI和高频超声联用能提高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率。

  • 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鹏;张正洲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的骶—髂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针对54例骨盆骶—髂复合结构损伤的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的骶—髂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手术中采用X线机透视定位。结果:随访54例患者,平均时间7.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3 d后可完成双膝下肢髋、膝关节的活动,3~5周可持双拐下地行走,7~15周可下肢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结论:临床上应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效果明显,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骨折患者。

  • 观察及分析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作者:赵云清;周其志

    目的:观察及分析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按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时,采用脱水和降颅内压等方法积极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关节镜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黄勇仪;陈伟明;黄彬;陈桂全;刘飞

    目的:探讨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关节镜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取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P<0.05)。结论: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关节镜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膝关节预后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 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涂朝霞;田卫群

    目的:研究超声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对上述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冠脉有无病变及狭窄程度,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4.8%,定位准确率为85.2%,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6.4%,定位准确率为93.8%,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诊断率及定位准确性优于超声。但有部分患者超声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终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川崎病等。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属超声心动图,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两者相结合对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

  •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魏善武;丁海波;刘大林

    目的:分析消化道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消化道穿孔患者12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并发症、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对于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创伤较小、恢复较快、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措施研究

    作者:吴迪;吕永明;徐丛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64例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均采用ACL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状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详细的记录,以此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有25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占78.1%,而对照组完全恢复的患者为9例,占28.1%;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ACL重建术治疗后,再结合本身的需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的功能。

  • 脊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谢经华

    目的:对GSS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分析探讨。方法:选择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开放式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GSS钉内固定技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GSS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应用0.375%盐酸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志文;杜鸣

    目的:研究分析0.3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对于剖宫产术孕妇行以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20例孕妇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孕妇使用0.3%盐酸布比卡因9 mg进行麻醉;试验组孕妇使用0.375%盐酸布比卡因9 mg。对比分析两组孕妇接受药物注射5 min、10 min、15 min后,各时间点的麻醉平面、麻醉持续时间以及术后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平面均达到T6以上,完全达到手术要求,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p变化相较于对照组稍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5 min、10 min的B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久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出现并发症患者。结论:尽管对孕妇进行0.3%或0.375%布比卡因注射的麻醉平面均能达到手术要求,然而两组对比,0.37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持续时间更长,相对于临床手术而言更具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腹腔镜手术切除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佘小双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行腹腔镜肝脓肿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患者恢复较快,后遗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76例创伤性脑梗死CT征像分析

    作者:冯家义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CT征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梗塞灶的出现时间、变化及转变规律,病灶的分布、形态、大小、密度、与损伤机制的关系。结果:76例创伤后脑梗死单发者51例,占67.1%,多发者21例,占32.9%,共发现梗塞灶115个,其中长径小于2 cm的腔隙性梗塞灶78个,占67.8%,长径大于2 cm的梗塞灶37个,占32.2%。结论:随着影像医师对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视及检查设备的改善、检查方法的改正,有更多的创伤性脑梗死病例被及时发现,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

  • 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分析

    作者:刘强;李义强;梅浩

    目的:通过对比后正中入路与前方、侧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分析不同入路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4~6周。其中单纯后正中手术入路14例,左前侧方入路5例,腹直肌旁入路9例。术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1年~1年半。结果:术后脊髓神经受压症状都有减轻或消失。除1例73岁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脑梗死后遗症,术后1年死亡,其余27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随访1.5~3年,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复查X线提示内固定稳定,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明显脊柱畸形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手术时间、手术创伤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等各方面比较上述手术入路治疗效果。结论:脊柱后柱结核并椎管狭窄、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后入路手术能较好进行椎管内减压并行后路内固定;而中、前柱结核,并伴椎旁脓肿者,行侧方入路或腹直肌旁入路,能很好的清除病灶,重建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郑奕;张启芳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采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发作24 h内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再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发现,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71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9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69±0.13)mg/L和(0.20±0.01)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发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8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2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85.32%,特异度为78.25%,阳性似然比为4.01。结论: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准确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的研究

    作者:方永华;易潮方;陈柱

    目的:研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儿科病房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吸氧、雾化、抗感染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匹多莫德药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总有效率为97.14%,无效率仅为2.86%;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总有效率为85.71%,无效率高达1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停药6个月后呼吸系统发生反复感染的平均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匹多莫德药剂联合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它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大大降低了停药后的反复感染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急进性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赵宗魁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急进性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进性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评分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昏迷评分比对照组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感染和发热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急进性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凯锋

    目的:探讨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22例,为观察组;行单纯双吻合术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研究

    作者:孙德科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168例,先行显微手术治疗,将切除程度Ⅲ~Ⅴ级的124例患者均分为化疗组、放疗组分别行化疗、放疗。结果:168例患者Ⅰ级切除占10.71%,Ⅱ级切除占15.48%,Ⅲ级切除占30.36%,Ⅳ级切除占34.52%,Ⅴ级切除占8.93%,各级切除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有效率为79.03%,放疗组有效率为85.48%,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放疗组复发率分别为25.81%、14.52%,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1%、14.5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化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
  • 带皮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飞;陈伟明;黄彬;陈桂全;钟子敏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结合皮神经营养的皮瓣手术方法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皮瓣手术(带皮穿支血管结合皮神经营养)患者86例。针对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深部知名血管发出皮肤穿支作为本次研究的皮瓣转轴点,将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或者岛状皮瓣进行切取,对患者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发生缺损的创面实施转位修复。结果:针对本次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选择实施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26例;选择胫后血管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18例;选择骨间前血管腕背穿支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16例;选择掌指动脉指蹼穿支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患者26例。在所有患者中,终皮瓣完全成活的患者84例。2例患者因为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终出现了远端1/4坏死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7~25个月的随访,患者皮瓣质地表现良好,患者的外形以及功能全部有效恢复。结论:此种手术方法有效表现出穿支蒂皮瓣以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二者的优点,成功将患者皮瓣切取面积扩大,从而获得理想的修复范围,在血供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可靠性,凸显此种方法针对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优劣分析

    作者:祝实荣;李晶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73, P=0.0248)。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螺旋CT三维成像在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志红;杨万就;方武;梁土焕

    目的:对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患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的患儿的病情实施诊治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的患儿,采用骨盆前后位DR片对其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定义为观察组),并作两组研究对象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患儿的DR正位片中仅能够对髋关节后脱位情况进行显示,而CT三维成像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髋臼后壁骨折及存在于关节囊周围的游离骨片情况进行显示。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对患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的患儿进行诊治,不仅仅可以使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情况显示得更加清晰,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明确合并损伤的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微创技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古萍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选择妇科肿瘤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切开后穹窿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手术方法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3±4.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2.3±5.1)min,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13.2±8.2)min,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3±9.2)min,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阴道切除良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肿瘤标本能够完整取出等诸多优势,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粤东地区78例重症恙虫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丘文凤;罗伟文

    目的:探讨粤东地区恙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和对策。方法:对7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梅州地区78例恙虫病患者的发病季节为5~10月,7~8月为高峰期,恙虫病导致中枢神经、血液、呼吸、消化、肾脏、心脏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绝大多数患者(>95%)表现为高热、畏寒、酸痛乏力(>75%),有淋巴结肿大及多脏器的功能损害(>85%)及形成焦痴或溃疡,初诊时误诊率高达32%,死亡4例。结论:恙虫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使用氯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是关键;合理治疗并发症是重要环节。

  • 192例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韦桂新

    目的: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剖宫产术后防止切口粘连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患者192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试验组术中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拭于子宫切口表面,对照组则不用。结果:两组跟踪观察,2~4年后再次剖宫产时,对两组患者从手术需时、术中出血及切口粘连率进行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伴随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应用于剖宫产防止切口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也明显减少,具有临床上推广意义。

  • 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阻抗临床探讨

    作者:张洪浩;钟声;甘兵;廖莲清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阻抗,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老年哮喘患者36例作为哮喘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6例作为COPD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通气功能、脉冲震荡法对三组患者呼吸阻抗测定,记录FEV1、FEV1/FVC和R5-R20、Rp、Fres。结果:哮喘组和COPD组通气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哮喘组和COPD组气道阻力R5-R20、Rp、Fre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显著增加,且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呈一定相关性。

  •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和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解析

    作者:陈慕维;植中敬

    目的: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和其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6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观察组)及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反应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T3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A、PⅢ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患者的血清T3水平和HA之间具有负相关(P<0.05);和CⅣ、LN、PⅢNP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NAFLD患者的血清T3水平明显降低,下降程度和病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具有一致性;对NAFLD患者的T3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对判断病情以及提高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出血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纯星;张桃英

    目的:探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出血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研究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研究组手术进行治疗,能降低患者伤残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质量。

  • 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桂成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眩晕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1组与试验2组。试验1组以马来酸桂哌齐特加盐酸异丙嗪治疗,试验2组以灯盏花素加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5 d症状缓解、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试验1组、试验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95.46%,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5 d症状缓解率、住院时间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灯盏花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眩晕症均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

  • 哮喘与肺炎支原体关系分析

    作者:苏祥菊;龚玲

    目的:对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进行讨论。方法:对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择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MP-IgM的阳性率方面,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但是两者确实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 改良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汤永南;焦锋;陈帅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胫骨平台后侧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手术时间3~10 d,平均5.5 d,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10~14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67±2.12)周,短于对照组的(19.03±2.54)周,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口能较好地显露胫骨后侧、后内侧平台,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浩明;丁涛;王烨;李雅欣;张钦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接受治疗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手术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德权;廖玉昌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手术时间42~95 min,平均(62.1±9.6)min,术中出血量40~78 ml,平均(52.1±5.6)ml,住院时间平均为(5.3±0.3)d,切口为(1.0±0.1)cm,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效果显著。结论:运用改良手术方式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

    作者:饶勇辉;曾翠妍;张燕文

    目的:观察肘前内侧入路手术在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40例,对骨折患者实施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进行HSS评分。结果:本次研究中,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的骨折处均愈合,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中发现,患者骨折处可以伸展的幅度达到115°,可以进行135°的旋转。对治疗效果进行HSS评分,治疗优良率达97.50%。结论:在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采用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产生,效果显著。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

    作者:孙占全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17例。A组患者采取骨牵引法治疗,B组采取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C组采取Gamma钉固定治疗,D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C组、D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髋内翻发生率、关节僵直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作者:邓玲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为医院提高产后出血的诊治水平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选择6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后出血原因进行探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选择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经纱布填塞、子宫压迫缝合术处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34例患者中得到有效止血的患者共有33例,总有效率达97.1%,相比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对于产后出血原因不同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予以治疗,能更加及时并有效地助于患者止血,且该手术方式操作简易,安全可行,有相当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小量脑出血临床分析与CT诊断探讨

    作者:郑柏军;张国立

    目的:探讨小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的具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检查的42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经CT检查其出血量依多田氏计算公式估计在20 ml以下者120例小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小量脑出血的患者要在发病后的1 d内进行头颅CT检查,全面、细致、准确的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和CT诊断结果。结果:就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而言,主要包括高血压、头痛、恶心,以及一些体征变化。就CT诊断结果来看,在这120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主要包括壳核、丘脑、顶后叶、外壳区、右枕叶、脑叶等,此外,在出血灶的周围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了水肿的现象,也有一些患者在侧脑室还存在着受压的问题。结论:为了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现阶段使用较为普及、有效的头颅CT检查。通过CT检查的结果可以使医护人员更为准确、快速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 脑出血合并低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庞永艳

    目的:探究低血钠与脑出血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合并低血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出血位置、预后效果与低血钠之间的关系。结果:42例脑出血患者中并发低血钠症其发病率为16.67%,其发生与出血部位有关,低血钠症状会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结论: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应针对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该病的预后效果。

  • 探讨分娩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陈献奋

    目的:分析与探讨分娩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分娩的足月产妇166例,分为试验组83例与对照组83例。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自然分娩,而试验组则予以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不同分娩措施的实施,试验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总产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发生几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总量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探析

    作者:高玉玲

    目的:分析研究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可见38例心脏黏液瘤情况,可见左房黏液瘤32例,右房黏液瘤6例,观察可见患者的超声表现均具有特征性。结论:采用经胸心脏超声诊断心脏黏液瘤,诊断价值显著,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价值,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 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采用B超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敏;刘靓;胡大海

    目的:分析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采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均采取B超诊断,并对比术后病理诊断,分析B超诊断效果及表现。结果: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28例,占93.3%,与术后病理检查无明显性(P>0.05)。结论:B超诊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具有较为显著的近期疗效,诊断率高,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 小骨窗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危晴天

    目的:对比小骨窗开颅手术同常规颞顶瓣开颅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长时间昏迷及致残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时,应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具有卓越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珍珍;黄丽意;雷衍蔚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600例小儿感染性疾病进行研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试验组进行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照组进行实验室炎性指标CRP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结果:通过检查,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检查血清降钙素原,可以对小儿感染性疾病起到早发现早治疗作用。

  • 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梅忆枫;翟志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后给予帕瑞昔布钠镇痛处理。对照组:麻醉诱导后不给予帕瑞昔布钠。结果:术后6 h、12 h、18 h、24 h、48 h,观察组患者安静痛VAS评分和咳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安静痛VAS评分和咳嗽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8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TNF-α、IL-8及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够有效控制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程度,镇痛疗效较好。

  • 欣母沛治疗剖宫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欧弟灵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剖宫产后子宫出血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60例剖宫产后子宫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组应用欣母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与安全性。结果:①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31.53±44.31)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6.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可以作为剖宫产后子宫出血治疗的首选药物,其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后子宫出血量,增加分娩的安全性,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但是在使用后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要应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作者:唐凤丽;张捷

    目的:观察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百忧解。结果:用药8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总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对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减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忧解治疗脑卒中抑郁临床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百忧解
  •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研究

    作者:董文敏

    目的:分析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150例到本社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B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为期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高血压患者在第8周、第16周、第24周,A组、B组的下降幅度对比,A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B组(P<0.05);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有良好的依从性,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观察

    作者:朱锦青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为其应用价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加以辅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复方胆宁片配合手术对胆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的影响

    作者:蔡恩承

    目的:采用复方单宁片配合手术提高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以及结石清除率。方法:将81例胆管结石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胆宁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周“T”形管造影残余结石率为4.99%,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胆宁片能够提高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的残石率。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及安全评价

    作者:后祥春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应用及安全评价。方法:选择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x2=5.658,P=0.02);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短时间内控制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 硝苯地平缓释片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荣

    目的:对硝苯地平缓释片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普贝生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林飞雄

    目的:比较普贝生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产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阴道放置普贝生以促进宫颈的成熟,并诱导产程的发动;对照组则静脉滴注缩宫素以进行引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治疗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和引产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用药到临产的时间和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组中母儿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林福森;廖锡强

    目的:观察与分析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7例行疝气手术的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在术中的麻醉效果较为舒适平缓,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利拉鲁肽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晓妹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在超重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8例治疗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给予观察组利拉鲁肽治疗,比较疗效与用药反应。结果:经治疗,两组FPG、2hPG、HbAlc及BMI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拉鲁肽可降低血糖、控制体重、改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是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的可用、可靠方法。

  • 帕瑞昔布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作者:刘文兴;宋兴荣;陈茜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应用帕瑞昔布钠。结果:研究组拔管即刻、术后0.5 h、术后3 h、术后6 h、术后12 h时的VAS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应用效果,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 乌司他丁联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的效果探究

    作者:陈静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与观察组(17例)。对照组单用奥曲肽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有效率、体内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尿淀粉酶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奥曲肽联合用药的效果显著,相比单一用药患者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秋月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出血住院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5例。观察组均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的方式治疗;对照组均采取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下降速度、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水肿、脑血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均具较高安全性。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极佳,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疗效观察

    作者:欧秋明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心理康复医院接收并确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通过给予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以及奥氮平同时治疗,经1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均超过50%;治疗4周、8周、12周以后,两组的HAMD评分显著改善,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但注意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5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分析

    作者:茅冬琴

    目的:对照分析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分为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要优于氟哌啶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艳仙

    目的:探究和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比较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来氟米特以及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值得普及。

  • 两种曲马多用药法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刘传辉;陈浩;付纲;聂泉

    目的:探讨曲马多两种不同用法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中的疗效。方法:选择73例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1.5 mg/kg曲马多,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的20 min给予1.5 mg/kg曲马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呼吸恢复需时、苏醒需时、拔管时间、清醒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前20 min静脉给予曲马多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痛觉过敏,值得推广。

  • 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7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从惠;党敏

    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75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思密达治疗,后通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判定思密达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在治疗小儿腹泻中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刘宏亮

    目的:分析和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值,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甘利欣与复方青黛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李健波

    目的:分析和研究甘利欣与复方青黛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青黛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利欣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甘利欣应用于银屑病患者治疗中,其通过抗炎与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治疗效果,具有安全、价廉、方便等优点,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结合临床实践对医学生教育改革的思考

    作者:杨吉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弊端日益显著,如何进行医学生教育成了时下一个讨论重点。对医学生的培养,需要夯实的理论知识教育,更需进行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这些经验的把控往往在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更加清楚。故此本文结合日常的临床实践,从一线临床人员的思考角度出发,提出以病例为引导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对医学生教育改革的建议,旨在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生,保证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黄宁芳

    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除卒中单元、溶栓、阿司匹林等的应用之外,更安全以及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卒中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糖尿等基础疾病,且多会出现弥散的脑内小血管病变,这些患者可能对传统的溶栓治疗反应较差,而新的刺激脑内毛细血管增生的干预措施则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现在在临床上也提出了利用诱导血管生成作为治疗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和肢体缺血的新方法。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和心肌缺血的试验研究中,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 lialgrowth factor,VEGF)是可以明显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再生,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过往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都证明了VEGF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1]。自1989国外学者早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中将VEGF提取之后,其作用也慢慢受到了肿瘤学的重视[2]。近年来,VEGF应用于缺血缺氧损伤疾病中的治疗中也被人们所认识。VEGF可以显著加快人体的神经生成,是一种独特的内皮细胞丝裂原类型。其分子量为45000,是一种二聚糖蛋白,其含有不同数目的亚型,如VEGF121、VEGF165、VEGF206等。其中VEGF121、VEGF165主要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这两种亚型对于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胚胎血管的发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缺血缺氧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管内皮细胞都可以广泛表达VEGF和VEGFmRNA。VEGF不但可以加快轴突的生长,改善神经细胞的生存情况,营养神经,帮助人体的神经细胞以及其胶质细胞抵抗低氧以及谷氨酸的毒性损伤[3-4]。将VEGF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医学论文中讨论内容的写法

    作者:

    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的分析与综合,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对研究中的例外和相反结果亦应解释和说明,提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 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李国平;易薇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研究组采取高血压综合防治三级管理干预。结果:研究组DBP及S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 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路桂梅

    目的:探讨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手术室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进行干预,并通过观察比较实施前后医疗差错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后医疗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吉林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