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吉林医学杂志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杂志

Jilin Medical Journal 길림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吉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吉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412
  • 国内刊号: 22-1115/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2-41
  • 曾用名: 吉林医学(综合版);吉林卫生;吉林医药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琴钢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CT增强中地塞米松的应用

    作者:蒋高民;杨常运;莜连秀;崔卓;范力军;王明裕;王发芬;蒋淑英

    在CT检查中,已广泛使用含碘造影剂做增强扫描,在增强中因用造影剂的剂量大,注射速度快,故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高。我科于1994年~1999年在增强中对1 009例采用地塞米松进行预防和处理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常规碘过敏试验:过敏试验是预防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使用30%有机碘溶液1ml注入静脉,密切观察15min。有无心慌,恶心,呕吐,荨麻疹,血压下降,粘膜水肿及其他不良反应。若有,则不能进行增强检查,绝对禁止。1.2 若皮试为阴性,可于增强前15min注射地塞米松10mg,作为预防性保护措施,地塞米松是一种皮质激素,它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增加血液中C1-酯酶抑制物剂量,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及其活性,从而减缓过敏反应的症状。所以在造影前使用地塞米松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1]。1.3 增强方法:常规使用上海淮海制药厂生产的76%复方泛影葡胺60ml~80ml,小儿1.5ml/kg~2ml/kg,速度为45ml/min~50ml/min,同时再加入10mg地塞米松一次性静脉注入。1.4 毒副反应的处理:根据Shehcdi和Spataro[2]造影剂反应的分类可分为轻、中、重度。1.4.1 轻度反应:症状有全身热感与发痒,结膜充血,少数红疹、头疼、头晕、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等。处理方法,使患者安静休息,给氧,大量饮水,口服扑尔敏或再次注射地塞米松10mg,以防病情发展。1.4.2 中度反应:全身出现寻麻疹样皮疹,眼睑水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肢体抖动等。处理方法:①对无高血压、心脏病及甲亢病人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0.5mg。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20mg或氢化可的松50mg。③静点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10%葡萄糖。④给氧。⑤注意保暖。⑥用5mg地塞米松及1mg肾上腺素做喉头喷雾。1.4.3 重度反应:面色苍白,四肢青紫,呼吸困难,血压骤降,小便失禁。处理方法,继续以上方法处理并及时通知急救科室协同抢救。对有喉头水肿者应考虑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1.5 结果:本组1 009例,有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总发生率2.01%,一般均为轻度反应,无重度反应及死亡病例。

  • 派瑞松霜剂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杰;陈世义;马刚

    我们于1999年4月~7月用派瑞松霜治疗30例皮炎、湿疹患者,临床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病人均为皮肤科门诊病人,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岁~47岁,平均33岁。其中急性湿疹4例,亚急性湿疹5例,慢性湿疹9例,接触性皮炎6例,神经性皮炎5例,异位性皮炎1例。病程2d~15a。皮疹面积平均3.9cm×5.5cm。所有患者都在一个月内未接受过全身抗生素、抗真菌药或皮质类固醇治疗。皮损广泛且合并严重内脏病患者及对益康唑或曲安奈德过敏者均不作为入选标准。1.2 治疗方法及疗程:患者在首诊时就予以派瑞松霜治疗。嘱患者将药膏薄薄地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揉搓片刻。每日早晚各一次,疗程2周~3周,长不超过4周。治疗期间避免外用或内服抗生素、抗真菌或皮质类固醇药物,忌酒及辛辣食物。1.3 观察方法及疗效判断1.3.1 观察方法:患者由同一医生自始至终观察记录。观察者对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等项指标分别于初诊当日、开始用药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时进行记录。不满21d时已愈者注明日期。用药过程结束时根据病情疗效,由观察医生、患者分别评价。分为三级:好、一般和差,询问有无不良反应。1.3.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皮炎、湿疹各种临床症状包括红斑、丘疹、渗液、糜烂、浸润或苔癣化、角化、脱屑、瘙痒,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利用四级评分法进行: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皮损广泛者,选择有代表性的靶部位进行评分。根据症状改善情况,每例患者按初诊时积分合计减去后积分合计除以初诊时积分合计的百分率算出积分值。将治疗结果分为4级,治愈为积分值减少>95%;显效为积分值减少61%~95%;好转为积分值减少20%~60%;无效为积分值减少<20%;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1.4 结果:30例中6例用药1周,10例用药2周,14例用药3周。治疗结束后,30例患者中痊愈24例(80.0%),显效5例(16.6%),好转1例(3.3%),无效0例,总有效率96.6%。其中第1周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4例,无效1例。第2周治愈16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0例。第3周治愈24例,显效5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疗起效时间为1d~4d,平均2.1d。患者与医生评价耐受性一致,2例一般,余均为好。患者用药后未出现红肿、瘙痒、刺痛等不良反应。疗效见表1。

  • H受体阻滞剂对手术并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作者:曹慧玲;王晓晖;丁信军;杨晓燕;李艳;杨宁江

    目的:了解H受体阻滞剂在手术并发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腹部手术中采用油酸静脉注射造成急性肺损伤,观察盐酸异丙嗪(H1受体阻滞剂)和西米替丁(H2受体阻滞剂)对损伤肺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及对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结果:两者均能有效地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对氧自由基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西米替丁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H受体阻滞剂特别是H2受体阻滞剂可作为术中及术后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的药物。

  •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性肝损害的治疗研究

    作者:刘建平;闫宏亮;王凤华;曲红

    目的:为观察山莨菪碱、护肝片加片仔癀治疗肾移植术后环孢素性肝损害的疗效,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2例肾移植术后环孢素性肝损害患者分为2组,A组:用山莨菪碱治疗;B组:护肝片、片仔癀治疗。结果:A组20例中有18例治愈(占90%),好转2例(占10%);B组12例中有4例治愈(占25%),无效8例(占75%)。结论:肾移植术后环孢素性肝损害,应用山莨菪碱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护肝片加片仔癀组。

  • 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20例分析

    作者:鞠春梅;许淼;韩晓杰

    我院自1998年1月以来,应用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共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40岁~72岁,中位年龄56岁。病种:原发性肺腺癌12例,鳞癌3例,转移性肺癌5例(其中,乳腺癌肺转移2例,鼻咽癌肺转移1例,卵巢癌肺转移1例,结肠癌肺转移1例)。全部病例均为中等量以上积液。1.2 治疗方法:20例病人注药前尽量排尽胸水,抽液量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次800ml~1000ml,抽胸水1次5例,2次12例,3次3例,抽液完毕后通过穿刺胶管向胸腔内注射。我们选用博来霉素每支15mg,每次75mg溶于0.9%生理盐水40ml中,待证实胸穿针在胸腔内后注药,注药后嘱患者平卧及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胸膜均匀接触,每周1次,连用1次~3次。用药结束4周后评定疗效。1.3 疗效判定标准:按WHO癌性渗液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CR:胸水完全吸收持续4周以上,30d以内不抽胸水;PR:胸水吸收1/2以上,持续4周以上;MR:胸水吸收不到1/2以上者;PD:胸水无变化或增多。1.4 疗效:本组20例,共注药38次,每例平均1.9次。其中注药1次者5例,CR3例,PR2例;注药2次者12例,CR7例,PR5例;注药3次者3例,PR1例,MR1例,NR1例。完全缓解率50%,有效率90%。1.5 不良反应:发热3/20,(其中38℃~39℃2例,>39℃1例),口腔炎2/20,胸痛3/20,皮肤色素沉着10/20,无白细胞下降及肝、肾功能障碍。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疗效观察

    作者:封海波;张海燕

    1998年~2000年我院应用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治疗多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2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情相对稳定的CHF(严重未控制的CHF未列入本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2岁~80岁(平均62岁);心衰病程6个月~15a。原发病为冠心病10例(AMI后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肺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Ⅱ级到Ⅳ级。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与治疗组均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常规抗心衰治疗(休息、限盐、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初始剂量为6.25mg,2次/d,若无不良反应,逐渐加量至12.5mg~25mg,2次/d~3次/d,连服2周或更长,疗效判断一般在服药后2周进行。1.3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②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心衰症状及体征减轻;③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心衰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1.4 结果:1.4.1 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21例,占65.6%;其中冠心病7例(AMI后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肺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有效9例,占28.1%;冠心病2例(AMI后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肺心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总有效率占93.7%。无效2例,占6.3%。对照组显效14例,占46.7%;有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占73.3%,无效8例,占2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2 心率及心律失常变化:治疗组应用倍他乐克前静息心率(118±10)次/min,治疗后为(84±8)次/min;对照组用药前静息心率(118±10)次/min,治疗后为(93±7)次/min。治疗组随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其中8例持续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者,随心率减慢心衰症状明显好转,3例阵发性房颤和1例房扑恢复窦性心律,10例频发室早转变为偶发室早或消失。1.4.3 血压变化:治疗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压降低较明显,但均未降至10.7/6.7kPa(80/50mmHg)以下。1.4.4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当倍他乐克增量至25mg,3次/d时,心率<60次/min,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减量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率回升,无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者。

  • 自制除白膏与红外线光谱治疗仪联合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段海峰;郭春英

    我院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采用红外线光谱治疗仪,局部涂抹自制除白膏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年龄21岁~58岁,均为门诊患者,并以临床特征、阴道镜检查确诊者。治疗对象除外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细菌性、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及严重肝、肾疾患和高血压患者。1.2 治疗方法:①时间:月经干净3d至经前10d;②药方:将丙酸睾丸素200mg,5-Fu100mg,VitB1100mg,皮康霜1支,扑尔敏2mg,制霉菌素50万u,甲硝唑0.2g,环丙沙星0.2g均匀混入20%鱼肝油软膏中。③术前准备:术前用1‰新洁尔灭消毒局部,铺无菌洞巾。④操作方法:采用从近红外线至中红外线光谱值分布在0.3μm~3μm范围内,光斑直径10mm,光束温度大于90℃。先接通电源,术者手持枪式红外光探头,对准病变部位,距离1cm~2cm,按探头上的开关,开始输出热光量,在病变部位平移探头,使其均匀照射,照射6s,关闭探头开关,休息6s,重复操作,操作时间共为1h。术后均匀涂抹除白膏,30d为1个疗程。1.3 疗效测定标准:①治愈:瘙痒症状消失,增厚隆起的皮损展平,变白、变薄的萎缩性皮损变为丰满、红润,恢复弹性。②显效:瘙痒症状明显消失,增厚隆起的皮损变低平,菲薄的皮损增生长出,弹性恢复,但不及正常皮肤,病灶明显缩小。③有效:瘙痒症状有所改善,增厚隆起的皮损变软化,恢复光泽,但病灶范围变化不明显。④无效:瘙痒症状无改变,病灶范围无扩大与缩小,颜色仍为白色,增生型或硬化型病变弹性未恢复。1.4 结果:观察3个疗程后复查,治愈8例(占73%),显效1例(占10%),好转2例(占20%),无效0例。其中快起效时间半个疗程,慢起效时间3个疗程。其中有2例发生局部皮肤轻微的灼热刺痛感,系5-Fu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作用引起的,停药后,上述副作用自然消失。

  • 多虑平致药源性精神障碍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权英顺;姜日华

    多虑平系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因疗效确切,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也可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现将我院女病房1993~1999年出现服药后精神障碍的11例患者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26岁~73岁,平均51.33±11.13岁,抑郁性神经症6例,疑病性神经症1例,内源性抑郁症2例,精神分裂症2例(初期误诊为抑郁症)。既往患过“脑血栓”3例,合并面神经麻痹1例。均服用多虑平100mg/d~200mg/d,平均136±24.65mg/d;阿普唑仑0.8mg/d~2.4mg/d,平均1.96±0.35mg/d;未合用多种抗胆碱能药物。除合并面神经麻痹者合用小剂量激素和中草药外均未用其他药物。全部病例用药前意识清晰、无幻觉。1.2 临床表现1.2.1 精神症状出现时间:1例服药后第4天出现症状;6例用药1周后,4例2周后出现症状。1.2.2 精神症状表现:①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嗜睡、谵妄状态)。②错觉、幻觉(把墙上黑点看成虫子不断地抓,爬床下捡袜子不停地做摸索动作,说窗外家人叫她要往外走),恢复后多数不能回忆,少数部分回忆。③定向力障碍、近记忆障碍、刻板动作(反复脱、穿袜子,连续做20次~30次)。④锥体外系反应(构音不清、双手震颤、碎步)。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口干、脉速、便秘、排尿困难)。1.3 结果:多虑平停用或减量,对症治疗3d~5d后意识完全恢复,错觉、幻觉等症状消失。改用电针合并中药治疗,1例患者改用百忧解2mg/d获显效,无不良反应。

  • 前列腺偶发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检测

    作者:常鲜华;郑立军;邹苏文

    目的:探讨核仁改变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胶银染色技术对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进行观察,并用测微器测量核仁的大横径和直径。结果:20例前列腺癌核仁平均面积5.986±2.358μm,核仁大直径3.1μm,且有6%左右畸形。增生组核仁平均面积为1.866±0.245μm,对两组数值进行t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揭示AgNOR检测有助于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疾病,并可作为前列腺癌分级的一项指标。

  • 肝癌破裂术中综合处理

    作者:姜福明;刘清武;赵嵩峰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手术中综合处理方法。方法:21例肝癌破裂均行急诊手术,术中对无法切除的肿瘤引起出血,行肝动脉结扎,TH胶出血点注射,微波局部固化以及止血纱布填塞加局部周边加压缝合。结果:4例一期切除恢复良好,17例无法切除的病人术中止血满意。结论:用止血纱布,微波固化以及TH胶出血点注射可使癌性出血停止。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160例X线随访观察

    作者:李喜东;韩长青;刘佰洪;孟晓明;高云东;韩向君;张晓民;冉海宏;姚淑敏;王国巍;范力军;贾存玮;杨常运

    目的:为探讨介入插管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60例经X线、CT、MRI明确诊断患者,经介入插管治疗后随访1a~6a。结果:X线平片观察好转者24例(占77.5%),骨破坏进展者24例(占15%)。结论:通过本组资料观察,我们认为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坏死骨的骨质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1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外科治疗经验

    作者:陈石;张卫;周运乾

    目的:对1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和讨论。方法:于体外循环辅助下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3例(死亡率9.8%)。随访96例,随访1a~12a,随访率72.7%。随访无远期死亡。92例(95.8%)恢复良好,心功能达Ⅱ级以上;3例(3.1%)心功能Ⅲ级,活动后心慌、气急;1例(1.04%)心功能Ⅳ级,活动能力差。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如出现艾森曼格氏综合征者不宜手术。完善的手术、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重症急性胰腺炎Ⅰ、Ⅱ级胰腺坏死特点和早期手术指征的探讨

    作者:杨学诚;王延令;丁巍;高海峰;黄大鹤;李森;金迪;钱占祥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Ⅰ、Ⅱ级的胰腺坏死特点及早期手术指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0年5月SAP182例的手术病理所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死亡原因。结果:SAPⅠ级中59.2%为胰腺局灶型坏死,其中有24.4%进展为广泛坏死,另40.8%为广泛坏死;SAPⅡ级100%为广泛坏死。广泛坏死在强化非手术治疗前提下适时早期手术能提高治愈率。结论:SAPⅡ级早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适时手术治疗。

  • 肝癌亚临床复发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弘;刘清武;祁威;王全运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亚临床复发病人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术后亚临床复发的病人进行了外科再手术治疗,手术均行距肿瘤边缘2cm的局部肝切除。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再手术后分别存活4a2个月,3a2个月,2a10个月,2a1个月和1a5个月。结论:术后亚临床肝内复发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为肿瘤的局部切除。术后2a内为亚临床复发的危险期,此期间应做到密切随访,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术后亚临床肝内复发,从而获得再次根治的手术时机。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
  • 肝纤维化早期定量诊断方法研究

    作者:姚敏捷;李艳;罗卫国;王瑜;潘自铁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单的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测定方法,并可与肝炎标记物同步进行测定。方法:以免疫家兔制备抗人COLⅣ多抗包被微孔板,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COLⅣ单抗,改变各种稀释液成分及浓度,建立双抗夹心酶免疫测定法(ELISA)。结果:低检测极限为3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2.7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11.8%;测定50例健康人,其参考值为97.9μg/L,测定27例肝纤维化病人血清平均值为254.82μg/L。结论:此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稳定、特异性较高、标本用量少、检验用时短,并可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同时检测的特点,易在临床推广使用。

  • 327例门诊病人盆腔静脉曲张情况的普查分析与再认识

    作者:李改;刘洋;王秀艳;张伟;张旭雯

    目的:为寻找一种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简单、无创、可靠的方法,以及对该病的普查和分析。方法:我们普查327例患者,将其分成男女两大组,每组再分成健康组和临床明确诊断疾病组。疾病包括:盆腔炎、子宫肌瘤、不孕症、卵巢肿瘤、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结果:临床明确诊断疾病组与健康组相比,盆腔静脉曲张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盆腔静脉曲张发病率很高。经阴道、直肠超声技术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

  • 心肌酶学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作者:付军;杨清;何娜

    心肌酶谱(CK、CK-MB、LDH、α-HBDH、AST)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酶学检查[1,2]。其中,尤以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对脏器的特异性较高,对心肌梗塞(MI)、癌瘤、神经肌肉等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MI后系列血清活力计算心梗范围(ISO),可发现AMI的预后与ISO密切相关[3,4]。近年来,将系列血清CK活力的改变作为监测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生化指标。笔者现结合70例AMI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例AMI后采用一般治疗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38岁~76岁),20例AMI后采用溶栓治疗的病人(男15例,女5例,年龄40岁~70岁),均是胸疼发作后住入我院,按一般常规监护处理。1.2 采血方法:入院后立即采血,做CK、CK-MB同工酶测定,以后每4h采血一次,直至血清CK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 非平衡法检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忠海;姚敏捷;黄兰玲;郭素红;李艳;侯毅鞠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非平衡法),同时测定了50例健康人及44例不同血液病患者血清EPO。结果: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I)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为7.03±1.58U/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n=50,13.69±2.74U/L,t=7.4,P<0.001)。10例再障(AA)患者血清EPO水平为128.84±80.42U/L,1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EPO水平为53.33±10.16U/L,二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余血液病贫血(M2、M3、M5、ALL、CML、ITP)血清EPO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法检测血清EPO对某些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 胃癌合并幽门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铁辉

    我院于1997年3月至2000年5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49例,其中合并幽门梗阻1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7岁~72岁,平均年龄62岁。肿瘤发生部位:胃窦部14例,胃体部3例,弥漫型1例。肿瘤分期:Ⅱ期3例,Ⅲ期12例,Ⅳ期3例。1.2 合并症:本组18例术前均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其中高血压病7例,心肌损害3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例,2型糖尿病2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14例,血红蛋白<90g/L12例,血浆白蛋白<30g/L10例。1.3 手术方式:根治性胃大部切除6例,胃大部切除+大网膜切除9例,全胃切除2例,胃空肠吻合1例。1.4 并发症: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例,胰瘘1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感染5例。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为十二指肠残端瘘、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亡原因为胃空肠吻合口瘘、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1.5 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术前针对合并症治疗。术中结合每个病例确定手术方案。术后针对并发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

  • 医源性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笑英;王新丽;付春茂;付奎升;孙伟红

    败血症多为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常并发多种合并症,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危及生命。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病人在治疗其他疾病中,因医源性因素而导致败血症。现将我院1992年~1999年9月间因医源性因素而发生败血症30例做回顾性分析,旨在重视其病症起因,为临床指导做一评价。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岁~82岁,平均49.95岁。30例中输入液体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液和平衡液,其发病时间为6月份~9月份,其中6例因患病在外院治疗中已发生败血症,且带残留静点液体转入我院,其余为在我院住院患者。30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皮肤裂伤各3例,肝硬化腹水5例,肺结核伴感染4例,冠心病2例,脑挫伤3例,胃溃疡2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1.2 临床表现:30例中均有寒战、高热,体温39℃~41℃,热型为稽留热和弛张热。头痛、肌肉酸痛17例,胸闷14例,恶心呕吐15例,腰痛9例,心悸10例,腹泻6例,皮疹9例,其中6例为瘀点、瘀斑,皮肤黄染5例,19例输入污染液体0.46h~5.6(平均1.72h)h内发生休克,血压波动8.8/4.6kPa~11.9/7.2kPa之间,8例血压波动在11.9/7.2kPa以下,剩余3例血压为0kPa。27例中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例深昏迷伴抽搐,肝肿大22例,脾大5例。

  • 骨髓CFU-F体内、体外成骨功能研究

    作者:刘雅娟;王莉馨;于洪臣;范洪学;林军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的关系,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iuria多器官培养器体外器官培养法、肾被膜下移植技术以及石蜡切片技术、Gomori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技术。结果:移植物在肾被膜下形成软骨细胞团及骨基质;在β-GP存在下,骨髓基质CFU-F体外培养可见形成钙化的骨板。结论:骨髓基质CFU-F为基质多能干细胞,能增生分化为成骨以及造血诱导微环境所必需的各种基质细胞系。

  • 脑胶质瘤的转移

    作者:周及彤;闫世军;刘占川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的转移方式、方法。方法:选择5例在肿瘤切除后又于远隔部位肿瘤复发的胶质细胞瘤病例,分析其CT、MRI影像特点,手术所见及手术后病理检验结果,判断新生肿瘤与原发病之间的关系及转移特点。结果:2例室管膜瘤均向颅外手术切口附近皮下转移,3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于原发肿瘤切除4a后,分别于大脑额颞极表面侧脑室壁及脊髓表面转移。结论:颅内胶质细胞瘤可发生转移,其中室管膜瘤的转移方式为沿手术通道向皮切口附近颅外转移,而髓母细胞瘤则随脑脊液向脑或脊髓及脑室壁种植转移。

  •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146例内镜分析

    作者:崔春吉;金海燕;裴风郁

    目前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溃疡(GU)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对HP阴性GU研究较少。我们分析近3年来我院内镜检出的HP阴性GU,并与同期HP阳性GU作比较,旨在探讨HP阴性GU的发病特点,为防治本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取自我院近3年来内镜检查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检出GU并检测HP的病例共330例,其中HP阴性GU146例(男70例,女76例,年龄15岁~83岁),占44.24%;HP阳性GU184例(男140例,女44例,年龄19岁~75岁),占55.76%。1.2 方法:多发性GU按其中大一个所在部位统计,残胃溃疡、溃疡疤痕和幽门变形等不做统计,用无菌活检钳在胃窦距幽门3cm内取活组织,用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粘膜HP,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1.3 结果:见表1~表3。

  •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判定

    作者:包春辉;庄文侠;苗秀兰;柴晶艳;佟英娟;杨冬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QT间期离散度对其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近期预后,对比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二组的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死亡组较存活组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延长。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的增大是预测短期死亡率较有效的指标。

  • 肩锁关节脱位改良型Dewar-Barrington式手术12例体会

    作者:金舜瑢;李成福;李康杰;崔白日;方龙云;李勋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种类较多。我院1997年1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12例,用改良型“Dewar”式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2岁(24岁~59岁),陈旧性脱位5例,新鲜损伤7例。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或局麻下进行,患肢略抬高,取肩锁关节与喙突间为中心弧形切口,显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内碎裂组织并切除锁骨远端0.5cm~1.0cm,然后将三角肌前部分离显露喙突及附着在其上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并将其联合肌腱稍做游离,用骨钻在喙突尖部预制孔后用线锯或骨刀截除喙突约1cm。暴露锁骨相应部位凿成粗糙面,同样用骨钻预制孔,将已游离的喙突连同附着其上的肌肉向上牵拉,直达锁骨预定部位,用一枚螺钉通过喙突预制孔固定在锁骨上。此时因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张力把锁骨牵向前下方,将脱位整复,依层关闭伤口。术后屈肘位三角巾固定3周~6周后开始练习肩关节功能活动。1.3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①喙突截除部分不宜太小,以防碎裂,不宜太大以防损伤关节盂,必须在喙突截除前先钻孔,否则操作困难。②喙突在锁骨上的固定位置应选择在喙突上方,固定时困难较小。③游离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联合肌腱时不应超过5cm,否则易损伤由内侧进入肱二头肌的肌皮神经。④喙突向上牵拉与锁骨固定时放平肩部屈肘位。1.4 结果:本组12例,随访12例3个月~24个月,平均8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优:肩部外观正常,无畸形,活动无疼痛,持重时无异常,恢复伤前工作。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无明显融合及创伤性关节炎征像;良;外观无明显畸形,活动范围正常,劳累后无不适感或轻微疼痛,X线片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征像;差:外观畸形明显,活动受限,疼痛,X线片显示有明显肩锁关节融合或脱位。本组12例,优10例,良2例。1例第3天因解除外固定所致骨片脱落,重新钢丝固定。其他无血管神经损伤,固定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肩肘伸曲活动正常。

  • 针吸皮下脂肪减肥加塑身定形术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李胜生;邵明宇;林虹

    我院1999年12月引进意大利产针吸脂仪,投入临床应用,经随诊验证效果优良,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女17例,男1例。年龄16岁~51岁,平均40.1岁。吸脂部位腹、腰、髂部17例,双股内侧1例。吸脂前腹围74cm~94cm。1.2 操作方法:用意大利产吸脂仪SOFT LIPOMODEL CE0197型。受术者术前检测血压、出凝血时间、血糖等必要项目。术前常规注射局麻前用药。受术者平卧位,腰、腹、髂部划线标出电解吸脂范围后,常规碘酒、酒精皮肤消毒铺手术巾。先于一侧腰与中腹部交界处用1%利多卡因1ml做皮丘麻醉,用尖刀破皮0.2cm,将吸脂仪双针缓慢插入皮下浅、深筋膜层之间,用本机灌注泵缓慢注入内含20%利多卡因15ml、5%碳酸氢钠10ml、肾上腺素0.5mg的生理盐水1000ml,使之均匀分布于吸脂区后,开吸脂仪电解钮,由1缓慢升到4,行脂肪层电解40min~50min,术者手感到皮下脂肪已达液化后,边吸引边电解脂肪。此时可见到黄色脂滴及小脂块被吸引出,直达到吸引物稍混有血性物或皮下脂肪层厚达0.5cm~0.75cm时为止。同法操作处理另一侧腰、腹、髂部。本组吸脂量700ml~1700ml,平均1100ml。术毕用弹力带加压包扎1个月,用以塑身定型。术后术区肿胀2d,换药查看吸脂针孔区,并自服消炎止痛药,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1.3 结果:术后1个月,本组18例吸脂区平整光滑,腰、腹、髂部轮廓外形清晰,受术者满意。随访3个月18例均无局部肥胖反弹,减肥塑身定形成功。

  • 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血管病微机统计分析

    作者:郑桂茹;刘海燕;宋建平;张世汉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血管病(AVCD)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1999年1月~2000年2月门诊经治及健康体检发现老年高血压296例,其中并发AVCD26例,占高血压病的8.78%,并同时收入院治疗,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初步微机统计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17例,女性9例,比值为1.89∶1,其临床诊断均参照国内标准。年龄为60岁~89岁,平均年龄72.5岁。高血压病史20a以上者8例,占30.8%;10a以上者12例,占46.2%;小于10a者6例,占23.0%。血压波动在21.3kPa~24kPa/12kPa~12.7kPa占78.9%,在24kPa~28.7kPa/12.7kPa~17.3kPa占21.1%。其中合并冠心病20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24例,肺心病5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例。

  • 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治疗30例探讨

    作者:苏旺东;李国海

    近年来,我院于1994年4月至1999年12月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很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9例,女11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50岁。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均是基底节区出血,累及内囊后支,出现三偏体征,出血量在20ml~60ml,平均出血量在40ml,全部病例均神志清,出血至手术时间均小于8h。1.2 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采用自制人工颅钻,依头CT定位,避开中央沟、脑膜中动脉、外侧裂血管,颅骨钻孔,置入脑室穿刺针,依头CT使残余血肿量在10ml以下,否则注入尿激酶1万单位,第二天沿原钻孔处再次穿刺。1.3 治疗结果:按格拉期歌治疗结果的五级划分。良好:能正常工作者,本组21例;中残:生活自理者,本组9例;重残:生活不能自理者,本组6例;植物生存者0例。由于心梗、消化道出血,2次出血死亡者4例,评定时间在术后3个月。

  • 铲状电极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82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国福;谢方志;李金华

    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0年6月采用铲状电极经尿道汽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8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年龄50岁~86岁,平均72岁,术前留置尿管65例,合并冠心病21例,高血压病4例,肾功能异常16例;增生程度Ⅰ度12例,Ⅱ度55例,Ⅲ15例,Ipss评分平均30.6分。1.2 手术方法:采用沈阳大学内窥镜研究所生产的QD—Ⅱ型前列腺电切镜及铲状电极,低位硬膜外麻醉、截石位、经尿道插入电切镜观察膀胱各壁、后尿道、精阜,3%甘露醇高压灌注,汽化功率280W~310W,电凝功率70W~90W,自5点~7点,汽化切割中叶,膀胱颈可见环状纤维,靠近精阜采用电铲贴近组织表面移动产生汽化效果,中叶切割后,逐渐向两侧叶移动,12点位采用薄切或汽化表面形式,后冲洗膀胱,观察前列腺窝创面是否平坦,尖部组织有无存留,置三腔气囊尿道管,气囊充水40ml,稍加牵拉即可,合并膀胱结石,先膀胱镜碎石。1.3 结果:手术操作时间40min~120min,平均63min,3例因术前贫血术中输血200ml,其余均未输血,79例手术后6d~9d撤导尿管,排尿通畅;3例自述排尿困难,2例再次置管5d后,排尿通畅,1例2次手术,发现尖部腺体残留,1周后排尿通畅。2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BPH常用的方法,但其缺点在于术中出血较多,且受手术时间的限制,易发生TURS,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近年来在TURP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多数使用的是滚动电极,因汽化电极在腺体表面形成了3mm~4mm的汽化层和1mm~3mm的凝固层,减少了出血。但组织水分逐渐减少,汽化速度呈进行性减慢,对较大的腺体不适合。采用铲状电极、汽化切割前列腺与TURP相比,有同样的切割速度,有显著的止血作用;无TURS的发生,与滚动电极单纯汽化相比,有同样的止血效果,有较快的切割速度,故对较大前列腺(>60g)能进行较为彻底的切除。本组15例Ⅲ度以上,无明显出血及并发症发生。体会:①应用铲状电极,切割方法同电切环,但移动速度略缓慢,能够达到止血效果,防止水吸收。②铲状电极对静脉及小动脉有显著的止血作用,较大的动脉需电凝止血。③对12点、尖部及接近包膜的前列腺组织,采用在组织表面移动电极,起到薄切、汽化的效果。

  • 阴茎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阳萎

    作者:李继红;严红霞;侯德军

    我们采用阴茎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糖尿病性阳萎2例,疗效明显,现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 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1例糖尿病病史5a,完全性阳萎2a,另1例糖尿病病史8a,完全性阳萎3a。均多次以糖尿病在我院治疗,经应用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血糖均维持在正常范围(4.6mmol/L~6.4mmol/L);经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阳萎仍无好转。采用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0.5mg在局部消毒情况下直接注入阴茎海绵体内(一般不需抽回血,但要确保药物进入海绵体内),在注射酚妥拉明10min~15min,阴茎勃起1h~2h,1周注射2次,2个月后持续勃起时间相应延长。2 讨论 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发生阳萎的重要原因,当血管病变累及阴茎海绵体的小血管时,特别是累及小动脉时,阴茎血液供应减少,使阴茎勃起的功能受到损害,因而发生了阳萎。而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能选择性的与肾上腺α受体结合,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留下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不受影响,从而使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表现出来;阴茎小动脉血液供应增加,使阴茎勃起。由于是局部注射可避免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等并发症。本方法操作方法简单,患者常能自行完成操作,故患者易于接受。

  • 嗜酸粒细胞性肌炎1例报告

    作者:王巍巍;陈书梅;刘艳娟;左锐;刘军

    我科于2000年6月收治1例嗜酸粒细胞性肌炎患者,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住院号2000-1721。因腹痛、腹泻、稀便半个月,周身肌肉酸痛无力1周入院。半个月前在田间劳动因口渴饮稻田水后出现脐周及下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稀便,大便为黑绿色粘液样便,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每日便3次~4次,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冷、发热,无头晕、头痛。自服氟哌酸、痢特灵、黄连素治疗1周后腹痛、腹泻减轻,但出现双下肢肌肉疼痛、无力,不能自行站立及行走,并逐渐发展到上肢肌肉。食欲下降、消瘦。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无二便失禁。既往健康。查体:T36.1,P84,Bp16/12。痛苦面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项强。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脐周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肉握痛阳性,以腓肠肌为重,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弱,触觉、温痛觉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存在,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6.9×109,Hb190,S0.41,L0.02,E0.51;尿常规正常;便潜血(+),WBC2~3个/up;BUN正常;K+6.46mmol/L,ALT59u/L;甲乙丙肝系列正常;粪便多次查虫卵阴性。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并急性胃粘膜病,肿瘤相关因子、CA50均为阴性。胸片及肝、胆、脾、胰、肾彩超正常。血沉20mm/h。肌电图四肢肌肉可见正尖纤颤波,可见强直电位,募集反应有病理性干扰相。肌红蛋白、CK-MB、肌钙蛋白均为阳性,CPK300u/L,腓肠肌肌肉活检可见大量酸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浸润。多次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在51%~20%之间。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肌炎,经激素、抗炎、抗病毒、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支持对症治疗12d后,病情不见好转,四肢肌肉疼痛、无力逐渐加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心率增快,双下肢浮肿,以踝部为重,四肢肌力Ⅱ级,患者拒绝治疗自动退院,半个月后死亡。

  • 气球样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作者:马良;马强

    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源于皮肤。初发病时在皮肤上出现隆起豆大丘疹或结节,灰黑色,逐渐长大,可破溃出血。局部受外伤刺激后可迅速出现卫星结节及广泛转移,如行手术治疗,应做广泛切除,并采取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7岁。因右手掌黑斑10余年,形成结节20d入院。病人于10a前始出现右手掌黄豆大黑斑,近20d迅速增大,并突出皮肤表面,不伴有疼痛、发热等不适感。查体:一般状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手掌心有一约1.5cm×1.5cm黑色结节,突出皮肤表面,界限清楚,表面糜烂,质脆,疑为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病理检查。镜检:瘤细胞侵及真皮、皮下组织,上皮角向下延伸形成网状,细胞大而不规则,胞界清楚,排列紊乱,胞浆丰富。浅染内含黑色素颗粒,核形不一,以圆形、椭圆形为主,染色质呈粗颗粒,核位于细胞一端,类似浆细胞。核仁清楚,核分裂相多见,并有瘤巨细胞,八字形核细胞,以及核膜清楚,核心空亮的顶针状细胞和半月形、肾形似印戒细胞的细胞。瘤细胞间质为少许纤维组织,毛细血管,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包绕呈巢状。病理诊断:气球样恶性黑色素瘤。2 讨论 气球样恶性黑色素瘤是一较罕见的类型,临床上无典型特点,病理诊断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上应做扩大的切除术配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及免疫治疗,切忌盲目的物理或化学性烧灼或冷冻治疗。若只做了局部切除或切取活检,则很快出现卫星结节及转移,故应在病理诊断定性后做广泛切除治疗。

  • 胸导管损伤结扎后出现乳糜胸、乳糜腹1例报告

    作者:张海燕;陈利;陈辉;高育波

    胸导管术中损伤较少见,而胸导管损伤结扎后出现所收集范围的组织水肿及乳糜胸、乳糜腹更少见。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男患,51岁,住院号10718,因右胸闷痛,伴午后发热2周,于2000年4月21日入院。入院查:T38,Bp14.0/10.0。右侧胸廓低,呼吸运动弱,肋骨辐辏。B超、X线及CT检查诊断右后胸腔包裹性积液,心脏及主动脉反位,经过6周治疗不好转,行胸膜剥脱术。术中见胸腔脏器反位,在胸主动脉下段前外侧剥离壁层纤维板时损伤胸导管,见清亮橙黄色淋巴液流出,经分离找到切断的胸导管远端,行结扎术,术中观察1h再无液体流出。术后第2天进食后自觉腹胀,逐渐加重,伴恶心,排气少,无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无腹部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无腹水,经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术后第4天起禁食水,胃肠减压,对症治疗。术后第6天静点脂肪乳后腹胀明显加重,次日腹穿抽出乳糜液400ml,术后第8天,双足、左手及阴囊出现凹陷性水肿,左侧少量乳糜胸,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腹腔排液,输蛋白、氨基酸补液,补充电解质及预防感染抗痨。2d后腹脏明显减轻,凹陷性上、下肢水肿消失,术后第12天阴囊水肿吸收,胸及腹腔积液消失,术后第3周吃无脂肪饮食,第4周吃低脂饮食,以后进普通饮食,未再出现淋巴水肿及乳糜胸、乳糜腹。2 讨论 胸导管损伤在胸部手术中较少见,由于粘连移位在胸膜剥脱术中损伤更少见,术中若发现损伤必须游离结扎,即可避免术后术侧乳糜胸,如术后出现术侧乳糜胸,经吹瓶张肺,注粘连剂及对症、低脂饮食不好转,需要再次结扎胸导管。保守治疗死亡率达50%,而及时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死亡率近于零。由于胸导管结扎后所收集范围的淋巴液急性回流受阻,淋巴管压力过高,在淋巴侧支循环形成完全能代偿回流之前,淋巴管内压力升高,终形成淋巴水肿、胸腹腔乳糜积液、肠壁淋巴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再加上腹、胸乳糜积液压迫及刺激,表现肠麻痹症状。掌握淋巴管侧支循环形成及代偿回流时间,指导临床治疗就会杜绝术后淋巴回流障碍引起淋巴水肿及浆膜腔淋巴积液。根据本例观察,淋巴管侧支循环建立,并能代偿受阻部位淋巴回流的时间约2周,在此时间之内禁止应用刺激淋巴液形成的因素,尤应禁用脂肪类,包括静脉输入脂肪,应从静脉输入蛋白、补血、补充电解质,无脂少量饮食,术后2周后进微脂饮食(如:烧菜中少放些植物油),术后4周起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 高压氧治愈脑脂肪栓塞植物状态5个月1例报告

    作者:刘慧珠;张晓东;郭艳秋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非脂化脂肪滴进血流,阻塞毛细血管而致,此病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中枢神经症状,本文应用高压氧配合临床综合治疗脂肪栓塞1例,疗效十分满意。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3岁,因左小腿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入院,无昏迷,伤后6h行小腿夹板固定,伤后11h突然极度烦躁,意识障碍转入中度昏迷,经上级医院确诊,脑脂肪栓塞综合征。T38.5,P128,R36。四肢肌张力高,并呈去脑强直状态,腱反射亢进。头颅CT检查双侧脑室变小,脑沟消失,脑白质明显低密改变。胸部X片正常。诊断脑脂肪栓塞。临床常规治疗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伤后8d开始行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次1h,10d为1个疗程,压力0.2MPa。第20次治疗病人昏迷变浅能睁眼,有痛觉,给食物能吞咽,但对外界无反应,呈植物状态。37次治疗四肢强直状态明显缓解,肢体肌力2级,共90次高压氧治疗,患者伤后5个月突然清醒,所有记忆恢复,生活完全能自理。2 讨论 脑脂肪栓塞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改善组织的氧供应,防止脑水肿和脑缺氧进一步发展。根据本病历观察,我们体会高压氧能迅速提高患者的氧分压,使病人意识障碍较快恢复,即使脑干栓塞采用积极的高压氧治疗也可望治愈。脑脂肪栓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无肺实质性病变和气胸发生,应及早行高压氧治疗,对脑神经功能恢复、消除后遗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临床验证:在3ATA下呼吸纯氧,动脉血氧张力比常压空气时增加20倍,脑组织内氧的弥散半径从20μm增加至100μm,超过毛细血管间距离,同时可促进椎动脉扩张增加椎动脉血流,使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氧分压增高,这些都有利于觉醒。 我们的体会是: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救治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种极好的手段,可促进昏迷病人清醒,减少后遗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胃巨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作者:崔长山;韩仲杰;张彤

    1 病历摘要 男患,54岁。左上腹部包块1a,近3个月生长迅速伴有明显腹胀与行动不便。发病以来无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热病史。入院查体:见腹部高度膨隆,于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均可触及巨大椭圆形肿物,占居整个腹部,似呈囊性,活动受限,界线不清。各项血常规、生化检验无异常。彩超:腹部巨大混合性肿物,来自后腹腔可能性大。CT:原发性腹腔占位性病变,不除外恶性肿瘤。充分准备后于2000年6月26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瘤体表面略呈凹凸不平,附有粗大血管环绕并与大网膜紧密粘连,分离后将瘤体托出腹腔,测体积30cm×30cm×15cm,证实肿瘤基底源发于胃大弯前壁肌组织,与胃壁融合面为6cm×5cm。周围淋巴结、腹腔各器官探查未见转移及肿瘤浸润。遂将胃4/5连同巨大肿瘤完整切除。病理回报:胃平滑肌肉瘤,瘤体重7.5kg,中心血性坏死,积液4000ml以上。2 讨论 胃平滑肌肉瘤,是非癌性恶性肿瘤,临床时有所遇,但如此巨大实属罕见。手术探查与术后病理检查是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文献报告本病甚少有淋巴结转移,但血行转移相对多见,亦可腹腔种植或直接浸润邻近器官,因此化疗或放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人认为本病常有局部复发,故手术要点应为力求切除彻底,不宜做局部切除。对肿瘤较大者应施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若术中确认有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做淋巴结清扫,本病例痊愈出院。

  • 以急淋变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张军;李东书;高丽君;吕欣;杨晓英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5岁,学生。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个月,为复治入院。首次入院前15d病人无何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5℃~39℃。全身无力。既往身体健康,无乏力及盗汗,无腹胀。查体:T 39,急性病容。胸骨叩痛阳性。脾肿大,甲乙线4.0cm,甲丙线6.0cm,丁戊线-4cm。当时血像:WBC 94.7×109,RBC 3.66×1012,Hb 111,Plt 59×109。骨髓像: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明显增生,原淋+幼淋占49%,胞体较大,不规则,胞浆量少。Pox:病理细胞100%阴性。当时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行VDCP方案化疗1个疗程(28d),上述症状消失。查体:中度贫血貌,胸骨叩痛(-),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出院时血像:WBC 2.2×109,RBC 2.75×1012,Hb 80,Plt 223×109。复检骨穿: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比例及形态无异常。红系占39%,有核红细胞比例增高。形态:有核红细胞类巨变,可见双核或多核红细胞,豪乔氏小体,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淋巴细胞正常,幼淋占0.5%。部分缓解出院。间歇3周入院复治,无不适感觉,面色红润,胸骨无叩痛。脾无肿大。血像:WBC 50.9×109,RBC 4.07×1012,Hb 119,Plt 253×109。骨髓像: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83.5%,比例: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增加,形态无明显异常。红系占6%,形态正常。淋巴细胞占9%,幼淋占0.5%。临床诊断不变。再行VDCP方案化疗(28d)。出院时血像:WBC 4.9×109,RBC 3.58×1012,Hb 97,Plt 331×109。化疗间歇4周。为复治再次入院。血像:WBC 63.1×109,RBC 4.63×1012,Hb 133,Plt 207×109。骨髓像: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92%,早幼粒占8%,以中幼粒细胞以下为主,部分细胞克隆粗大。红系受抑占2%,有核红细胞各阶段均少,形态正常。淋巴细胞减低,占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19%,积分25(对照:阳性率40%,积分48)。bcr/abL融合基因阴性。pH染色体阳性。故更改原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2 讨论 本例发病时间短,仅有10余天。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周身不适。胸骨叩痛阳性。脾肿大。血像及骨髓像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平时身体健康,无多汗、乏力及腹胀史。无慢性过程。这就除外以慢粒为首发表现的慢粒白血病。经后期观察治疗,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大多数学者认为CML急变是一种疾病演化的自然过程,不可避免。原因是骨髓细胞分化受阻,不受骨髓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的调节,导致一系列的分子病理变化,包括BCR—ABL基因,P16基因改变,癌基因质和量的改变,bcl—2基因表达增高等。一般以急粒变、急粒—单变、急单变为主,急淋变者少,以急淋变为首发表现者甚罕见。机理不太清楚,可能是病人分子病理变化过早,过于剧烈。CML一旦急变生存时间一般只有1a~1.5a,且极易复发。

  •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孙德俐;张淑勤;李涛

    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病,但并发“中间综合征”则少见。我院于1998年1月11日收治1例辛硫磷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2岁。于1998年1月11日因与他人生气后口服辛硫磷约50ml,经当地卫生院用解磷定、阿托品治疗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恍惚,皮肤干燥,瞳孔散大,颜面红润,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05次/min。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3000u/L,血钾3.1mmol/L。根据病史和用解磷定、阿托品治疗后病情好转以及胆碱酯酶活力,有机磷中毒诊断成立。经给予解磷定、纠正水电平衡、促进毒物排出等治疗3d,病人生命指征平稳,四肢活动自如。于1月14日晚病人出现双手无力,握持困难。查体:双手握力明显减弱,肌力Ⅱ级,痛觉减退。瞳孔大小正常。心率90次/min,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皮肤干燥。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4050u/L,血钾3.6mmol/L。考虑为“中间综合征”。给予维生素B1、B12肌注,针灸,中频等对症治疗,20余天后双手肌力恢复正常,痛觉正常,治愈出院。2 讨论 据有关资料报道,1987年Senanayake发现,急性有机磷中毒后2d~4d,个别7d,发生一种以肌肉麻痹为主的病。因发病时间是在急性有机磷中毒胆碱危象消失后,在出现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前,命名为中间综合征。表现为患者不能抬头,眼球活动受限,肢体有不同程度的软弱无力,呼吸肌麻痹时出现呼吸困难,死因多为呼吸衰竭。阿托品治疗无效。中间综合征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有效地处理呼吸功能障碍。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情平稳后仍应密切观察,应及早观察并注意中间综合征的发生。一经诊断应积极治疗。

  • 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1例报告

    作者:楚俊利;赵志伟;宣吉浩;胡树君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病历号76854。因用力后胸闷伴呼吸困难2d入院。该患无呼吸、血液系统疾病史。查体:T36.7,P120,R20,Bp12.0/8.0。神志清,面色苍白呈贫血貌,鼻翼扇动。触诊左侧语颤消失,叩诊左肺中下野呈浊音,听诊左侧呼吸音消失。胸透示左侧液气胸,肺组织压缩70%,中等量积液,立即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新鲜血1400ml及大量气体。经吸氧、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后,P130,Bp9.3/6.5,左侧呼吸音仍消失,引流血量不减少,每小时200ml以上,考虑为进行性血胸,故急诊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左肺叶不张,左上肺近斜裂处见数个大泡,肺尖部见数个大泡已破裂,并见胸膜顶一粘连带断端活动性出血,切除肺大泡,结扎止血而术终。术后诊断为左侧肺大泡破裂,左侧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治疗15d治愈出院。2 讨论 临床上自发性血气胸伴进行性血胸较少见。其发病特点[1]:①发病年龄轻;②男性多于女性;③多为瘦长体型;④起病多由胸顶处粘连带撕裂所致。起病多有用力、摒气等诱因。出血部位大多来自胸膜顶与肺尖间的粘连带撕裂,仅个别病例位于肺下韧带撕裂处[2]。发病机理考虑是用力、摒气等剧烈活动时,膈肌活动幅度增大,对胸膜顶部的粘连带产生骤然直接或间接的拉力;由于肺组织较胸膜疏松,故易在肺侧撕裂造成既出血又漏气的血气胸。关于其治疗,我们体会,除了让病人安静休息、吸氧、补充血容量外,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若短期内出现休克,或一次引流量超过1000ml,若引流量持续3h,每小时超过200ml者,则应果断剖胸探查止血。

  • 胃复安致肾衰患者锥体外系反应1例报告

    作者:吴严;李宏伟

    1 病历摘要 女患,39岁,因间断性颜面浮肿、腰痛4a,恶心、呕吐3d于1999年6月1日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入院。入院时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入院当日于17∶00时肌肉注射胃复安10mg以止吐,18∶00时患者开始口角抽动,继而头部及嘴角向左侧歪斜,牙关紧闭,张口困难,手足不自主运动,站立及行走困难,无意识不清及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无头晕、头痛。查体:头部及嘴角向左侧歪斜,瞳孔对光反射良好,项强阳性,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未引出。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后症状无缓解,除外低钙血症所致;患者无癫痫病史,入院前无外伤史,也不考虑癫痫及破伤风。结合患者此前应用胃复安史、症状及体征,考虑上述症状及体征为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反应,予安定10mg肌注,次日8∶00时症状完全缓解。2 讨论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主要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Z的活性阈值,进而使传入内脏的神经冲动减少而发挥止吐作用。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肌肉痉挛(如颈部及背部肌肉痉挛,拖曳步态,头部及面部抽搐样动作)以及双手颤抖摆动等锥体外系症状。其机理为胃复安阻断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破坏了多巴胺-乙酰胆碱的平衡,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发生。而肾功能不全病人可能因肾功能障碍导致药物经肾脏排泄速度减慢,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明显延长,使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故肾衰患者即使不是长期大量应用此药物亦可能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本例提示:肾衰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胃复安止吐,如果必须应用时剂量应减少60%,以避免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治疗主要是停药、使用安定或输液促进排泄,症状严重者可使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或抗组胺药,通常10min到24h内症状改善。

  • 脑脊液常规镜检发现新型隐球菌1例报告

    作者:王文堪;车名海;车明艳

    目前鉴定新型隐球菌主要是根据墨汁染色法找到有宽阔、透明荚膜的菌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易被忽视。我们于1980年~1999年的二十年中,在临床医生并未要求检查该菌的情况下,通过脑脊液常规镜检,共发现3例新型隐球菌,现有1例资料齐全,介绍如下:1 病历摘要 李锡东,男,68岁,因高热40℃原因不明于1999年6月从外院转入我院。抽取脑脊液检查:外观微红,潘氏蛋白定性阳性,蛋白定量0.5g/L,氯化物108mmol/L,葡萄糖1.4mmol/L。白细胞90×106/L,其中单核细胞50%,分叶核细胞50%。离心后有少量红细胞沉淀。常规镜检时,发现有许多大小不等的不明物,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与红细胞接近,无色,具有折光性。直接取脑脊液1滴,加墨汁1滴,加上盖片镜检,5min后,见到不明物显现宽阔透亮的厚膜,并可见到单芽生孢子,即确定为新型隐球菌。2 讨论 新型隐球菌经墨汁染色后,极易辨认,但是在未染色的常规镜检中,无经验者不易辨认,特别是在临床未要求细菌学检查的情况下,更易忽略。因此如发现有圆形、大小不等,体积与淋巴细胞、红细胞相近,数量较多具有一定折光性,细胞内既不均匀又无一定形态的核的病原体,应考虑到新型隐球菌,行墨汁染色。 按要求墨汁染色应用印度墨汁或国产优质墨汁,我们应用的是市售普通墨汁,其中的2例用“一得阁”墨汁,因菌体较多,未经离心沉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脑脊液与墨汁比例为1∶1,但需5min后进行观察,染色效果明显,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溶血、肝细胞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刘玉梅;孟秀锦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一般不易误诊,但笔者遇1例,血压正常突发双眼失明,经正确诊断及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23岁,孕1产0,停经36周,突然双目失明2d入院。查体:Bp15/10,神志清,睑结膜苍白,双眼视力为零。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宫高28cm,腹围84cm,胎位枕右前,先露未入盆,胎心130次/min。NST无反应型,无宫缩,双下肢无浮肿。肛查:宫口未开,儿头浮动。眼底检查:双眼视网膜完全脱离。查血常规:WBC4.6×109,RBC2.56×1012,Hb68,Plt90.5×109,肝功:IDIL30,AST70,ALT84,胆红素65,红细胞压积28%。临床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溶血、肝细胞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给予解痉、镇静、降压治疗,同时促胎儿肺成熟,在备有新鲜血液的条件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取一男婴,重2400g,1分钟Apger评分7分。术中经过顺利,术后给予输血、解痉、降压、镇静及对症治疗,切口甲级愈合,血压恢复正常,双眼视力恢复正常,新生儿健康,贫血纠正,肝酶恢复正常,痊愈出院。2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病,在我国平均发病率为10.41%,轻中度妊高征,围产儿死亡率为17.8%~21.2%,重度妊高征及子痫围产儿死亡率可高达33.9%~58.6%,孕产妇死亡率为4.69%,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溶血、肝细胞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率占重度妊高征的4%~12%,其中69%发生在产前,31%发生在产后,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2.7%,孕妇死亡率为3.4%~24.2%,围产儿死亡率为60%。本例患者为妊娠末期,突发双目失明,血压正常,实属少见,同时合并溶血、肝细胞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使病情更为复杂。而本病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溶血、肝细胞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能做到早诊断,及时治疗,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保全母儿生命。

  • Dieulafoy病1例报告

    作者:王秀兰;周琪;张泽福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病,但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临床少见,现将1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因饮酒后呕血400ml,于1997年10月25日入院。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查体:P120,Bp14/6。轻度贫血貌。双肺无异常。心率120次/min,律齐。剑突下轻度压痛。血常规:RBC:2.4×1012,Hb80。胃镜检查:胃粘膜全部被鲜血覆盖,水冲洗检查:胃窦、胃体、胃底未见溃疡、肿物及出血点,镜头返转视贲门时见有新鲜血流动。查找出血点困难,考虑贲门粘膜撕裂症。内科保守治疗24h,出血不止,转外科手术。术中见:胃小弯侧近贲门处直径约0.5cm小糜烂灶,中央有搏动性出血。取病理后行缝扎动脉及粘膜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a未见出血。病理报告:送检粘膜为糜烂性胃炎,符合胃粘膜下小动脉恒径不变。2 讨论 Dieulafoy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一种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我国1981年就有专家报道,1988年Dieulafoy报告3例,认为该病是胃粘膜浅表溃疡引起胃动脉破裂出血。1989年Dieulafoy病正式列入美国胃肠病学。 Dieulafoy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本病患者的动脉分支达粘膜下,管径不减小,保持恒径,故称恒径动脉。一般认为恒径动脉是先天发育异常。本病由两种因素构成:粘膜下恒径动脉和浅表粘膜糜烂或溃疡。导致粘膜糜烂、溃疡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Dieulafoy病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黑便,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而诊断比较困难,目前胃镜及术中诊断是有效的方法。故作者认为:①如遇原因不明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术前必须做胃镜检查,可帮助诊断或提示出血大致方位;②Dieulafoy病出血点多位于贲门附近,本例与黄俊报告7例中5例相一致(黄俊.Dieulafoy病7例.中华消化杂志,1997;6:181),故胃镜发现贲门附近出血时,应想到此病。另外,当术中出血点或病灶不能明确时,切不可盲目行胃大部切除术,如出血点在贲门处,必然会再度出血;③如已确诊此病,应立即行外科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 冬眠瘤1例报告

    作者:吴兴业;邹然

    1 病历摘要 男患,28岁。平素健康,因发现右颈部肿物渐增大2a于2000年3月5日来诊。查体:一般状态好,营养发育中等,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正常,肺未闻及杂音,心音纯,率整。腹部未见肠型,肝、脾肋下未触及,腹软,双肾区无压痛及扣击痛。右颈部可触及约3.0cm×2.0cm大小肿物,边界尚清,质软,无压痛,活动尚可。初步诊断为:脂肪瘤。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界浅尚清,呈分叶状,肿物大小3.0cm×2.0cm×1.5cm,表面尚光滑,包膜完整,切面棕黄色及灰黄色,质中等。镜下:瘤细胞呈巢状,被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隔,瘤细胞由特征性棕色脂肪细胞组成,瘤细胞较大,多呈圆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内充满脂质,呈小空泡状或嗜酸性颗粒状,并且与正常脂肪组织有移行。病理诊断:右颈部冬眠瘤。2 讨论 脂肪组织肿瘤多见,良性肿瘤有典型脂肪瘤和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良性脂母细胞瘤、肌间脂肪瘤及冬眠瘤等特殊类型。恶性肿瘤有脂肪肉瘤及恶性冬眠瘤,前者包括粘液样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及分化好的脂肪肉瘤等几个种类。上述肿瘤典型病例不难区分,但有些瘤之间有联系,需加以注意。本例患者瘤体生长在右颈部,为青年人,符合此瘤。但需与其他肿瘤鉴别:①良性脂母细胞瘤,因此瘤也被纤维组织分隔成不规则分叶状,间质可见粘液物质,瘤细胞由含脂质空泡的脂肪母细胞构成,但此瘤主要见于婴幼儿,多发生在上、下肢近端皮下,且缺乏冬眠瘤特有的嗜酸性颗粒状脂肪细胞;②粘液样脂肪肉瘤,此瘤含有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似冬眠瘤富含脂滴的大的脂肪细胞,而且含有粘液样基质,但其他肿瘤细胞的核异型及多形以及镜下典型的分支状毛细血管为其特有;③恶性冬眠瘤,因其部分区域如冬眠瘤,但镜下可见如桑椹状的多形核及核分裂像,表现出高度不典型性,况且罕见,并呈浸润性生长。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例误诊分析

    作者:吕静波;侯玉丽;郝秀辉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入院时不易确诊,常常造成误诊误治。我院自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收治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例,入院时均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吸取教训,减少误诊,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例,年龄18岁~26岁,男性2例,女性1例。1.2 临床表现:头痛、项强3例(颏胸距离在2~3横指间),眩晕,非喷射状呕吐2例,3例患者均无抽搐、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无高血压病史,近1个月内无腰穿,颅脑外伤、休克史,亦未服利尿剂。2例患者在运动中急骤起病,1例在睡觉起床后感觉头痛,逐渐加重。1.3 治疗情况: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颅压、对症等治疗后,头痛明显加重。腰穿在入院后2h~12h内进行,进针顺利。全部患者脑脊液清亮,常规、生化均正常。颅内压在0.1kPa~0.3kPa之间。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征,去枕平卧服用镇静剂,每日静滴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500ml~2000ml,加用氢化可的松100mg,3例患者在1周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2 讨论 成人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0.59kPa,称为低颅压,在低颅内压的情况下,颅底大血管、感觉神经和脑膜等痛觉敏感组织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正常衬托而被牵扯,颅内静脉(特别是大静脉和静脉窦)也因颅内压力降低而扩张,植物神经功能也因受刺激而发生紊乱。由此引起头痛、呕吐、项强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低颅压综合征。其中病因明确,如继发于腰穿、电解质紊乱、外伤、休克后的为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而病因不明则称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下面着重讨论本病的误诊原因:①本病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本组病例仅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25‰;所以,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诊。②该病临床为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脑膜刺激征阳性,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两病仍有区别,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与项强程度相一致,即头痛剧烈时项强也很明显,有时颈项呈强直状态,而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头痛虽可剧烈,但项强不一定明显,两者程度不成比例。③忽视了本病头痛时的体位变化。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平卧头低位时减轻甚至消失,系由于重力的影响,下沉的脑干可恢复原位,减轻或解除了对颅底大血管、感觉神经、脑膜的牵扯;同时,由于椎管内脑脊液可回至脑池及脑蛛网膜下腔,改善了颅内压和脑的液垫状态。站立、坐位时头痛加重,这一特征性改变有别于高颅压所致的头痛。本组有2例患者头痛有明显的体位变化。④被急骤发病的方式所迷惑,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在日常活动状态下发病,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在活动中发病。

  •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误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分析

    作者:孙丽萍;于波;谢峰

    糖尿病可并发脑血管病,而口服降血糖治疗不当又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现将药物性低血糖昏迷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0岁,因昏迷6h入院。家属诉阵发性头晕1a,加重1周。曾在外院诊断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并自服“消渴丸7粒,2次/d,服用1周”,未监测血糖,早6时自觉困倦入睡,家人以为睡觉,上午10时叫不醒而就诊。查体:Bp 24.0/14.7kPa。深昏迷,面色苍白,皮肤潮湿,双瞳孔等大3cm,凝固中央,对光反射消失。颈软,项强征(-),肌张力减弱,腱反射迟钝,右侧巴彬氏征(+)。头CT: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立即给予降血压、扩血管治疗。静滴0.9%氯化钠250ml+硝普钠25mg+10%氯化钾5ml;20%甘露醇250ml。同时立即化验血糖2.2mmol/L。诊断为:高血压病Ⅲ期,低血糖。立即给予50%葡萄糖100ml静注,无好转;再给予50%葡萄糖10ml静滴,20min后清醒,病理反射逐渐消失。2h后复查血糖5.0mmol/L。清醒后第2天复查头CT正常。

  • 慢性肾小球肾炎误诊为糖尿病服用格列吡嗪致低血糖昏迷1例分析

    作者:刘海春;杨淑琴;浦波

    1 病历摘要 女患,49岁,缘于2000年7月9日因“腔隙性脑梗塞”在外院期间化验血糖6.0mmol/L,尿糖(),而诊断为“糖尿病Ⅱ型”;并于2000年7月10日11时予格列吡嗪(商品名:迪沙片)2.5mg3次/d口服,共7.5mg,于2000年7月11日14时出现头痛,大量出汗,嗜睡,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当晚18时进入昏迷状态,伴有四肢抽搐。急查血糖1.91mmol/L,经静推50%葡萄糖及静滴10%葡萄糖后意识恢复清楚,随后不久又进入昏迷状态。2000年7月12日3时、10时化验血糖分别为1.3mmol/L、0.1mmol/L,经对症治疗上症反复出现。于2000年7月12日11时复查头颅CT未见新的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0年7月12日16时30分转入我院。查体:T 36.5,P 100,R 24,Bp 24/13.33。浅昏迷,压眶反射存在,双睑结膜及口唇苍白,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中等量细湿罗音。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肝、脾不大。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轻度水肿,双膝腱反射亢进,双踝震挛阳性,双巴彬斯基氏征阴性。入科时急查:血糖1.9mmol/L,BUN 20.9mmol/L,肌酐485.3μmol/L,血常规:WBC 12.8×109,Sg 0.87,Ly 0.13,RBC 1.74T/L,Hb 48。尿常规:尿蛋白(),尿糖(+)。胸片示:右肺内感染。CT:双肾萎缩,肝、胆、胰、脾、头颅未见异常。结合追问病史患者曾于5a前患“肾小球肾炎”,未治疗。平素是有双下肢浮肿,1个月前查BUN15.3mmol/L,肌酐460.5μmol/L。诊断:①低血糖昏迷(药物性)。②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不全(尿毒症期)。③肺内感染。入科后反复静推50%葡萄糖,持续静滴10%葡萄糖加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治疗,昏迷反复发作12次,于2000年7月17日7时30分(即昏迷5.5d后)意识完全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血糖5.6mmol/L,此后经静滴黄芪、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等治疗后病情稳定,于2000年7月24日出院。2 讨论 患者血糖6.0mmol/L,尿糖(),在未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检查并进行鉴别诊断即诊断糖尿病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后续盲目应用肾功损害禁忌药格列吡嗪亦为不当,值得临床医师吸取教训。格列吡嗪为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肾功损害者使用本品偶可出现低血糖症,但服用2.5mg3次/d,共7.5mg,即出现如此严重低血糖昏迷却少见报道。其发生机理推测与患者肾功能不全致药物蓄积中毒有关,因服药后12h方出现低血糖昏迷,5.5d后方完全恢复清醒。但按该药说明书,本品通过肠道吸收,在体内代谢成无活性物质,经肾脏排出,不会造成药物蓄积性低血糖。通过本例提示格列吡嗪的药代动力学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一期修复结肠破裂吻合口漏的预防(附18例报告)

    作者:曹万辉;陈美森;邓美龙;邹铁柱;柳宏林

    结肠破裂有一期修复和二期修复两种治疗方法,前者较后者有明显减轻病人痛苦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但前者有并发结肠吻合口漏等致命性并发症之危险。我院外科自1993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结肠破裂24例,对其中18例(占75%)施行一期修复治疗,采用了综合性措施预防结肠吻合口漏,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20岁~58岁。锐器伤8例,撞击伤5例,枪伤3例,自发性结肠破裂2例。结肠损伤部位:升结肠5例,横结肠8例,结肠脾曲3例,乙状结肠2例。结肠伤口共24处,伤口长度为1.0cm~3.0cm不等,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损伤1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术;合并小肠损伤2例,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合并小肠系膜根部血肿3例。就诊时伴轻度休克6例。1.2 方法:预防结肠吻合口漏: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综合性措施①补充血容量和静滴抗生素:根据病人受伤情况和血容量的丧失多少,快速静滴生理盐水或输血等,同时快速静滴氨苄青霉素(或西力欣)、甲硝唑和庆大霉素。②结肠伤口修复:对于受伤时间短、伤口小、腹腔污染较轻病人,我们采取单纯缝合修复。方法是剪除伤口周边失活组织并使其整齐,确认血运良好;对受伤时间较长、腹腔污染较重、伤口长或贯通伤等,多采取肠管楔形切除或肠段切除、行肠吻合术。本组18例中,单纯缝合修复1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③肠腔内应用抗生素和液体石蜡油:在作肠单纯修复或肠吻合前,用细导尿管经由此伤口插入近段结肠10cm~20cm,注入庆大霉素16万u和液体石蜡油20ml。本组病人作此处置6例。④腹腔冲洗:在行结肠破裂修复前和关腹前,先后2次冲洗腹腔,均应用温生理盐水2000ml~3000ml加入庆大霉素24万u、0.2%甲硝唑250ml,行腹腔彻底冲洗,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腹腔置胶管引流。⑤普鲁卡因溶液静滴:待术后病人麻醉完全清醒时,用2%普鲁卡因溶液50ml加入5%葡萄糖500ml内缓慢均匀静滴,4h滴完。每日1次,直致肛门排气为止。本组病人应用此法10例。⑥扩肛:手术后24h开始扩肛。反复多次,缓缓用力,每次扩肛2min~3min。直到病人自肛门排气、排便为止。1.3 本组18例,切口感染3例,经更换敷料2周左右均愈合;其余15例均7d拆线,甲级愈合,无吻合口漏发生。

  • 大剂量降纤酶抗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作者:王亚;蒋焕平

    目前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抗栓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对于治疗的时间、药物的种类、剂量都有不同意见,故此,我们于1997年6月至2000年9月对发病12h之内的脑梗塞患者10例应用超大剂量降纤酶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除下列情况不予入选:①发病后昏迷者,②发病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③6个月内有手术者,④原有血液系统疾病和消化性溃疡者,⑤有严重肝肾疾病者,⑥发病时有明确的心房纤颤或心功能不全者,⑦发病时血压升高者:收缩压>26.7kPa,舒张压>16kPa,⑧年龄>70岁以上者,⑨病人及家属不合作者)。治疗组:男8例,女2例,年龄39岁~69岁。嗜睡2例,完全性运动性失语6例,共济失调2例。椎基底动脉血栓2例,颈内动脉系统血栓8例。其中:上肢瘫:肌力0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下肢瘫:肌力0级1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对照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1岁~70岁。其中嗜睡1例,完全性运动性失语5例,共济失调2例,椎基底动脉血栓3例,颈内动脉系统血栓7例,其中上肢瘫:肌力0级2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两组病例均为发病12h之内,CT检查除外颅内出血,且无出血性疾病。1.2 药物剂量及用药方法:治疗组10例首剂应用降纤酶20B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第2天、第3天各静滴10Bu,同时应用VitC、COA、ATP、VB6等;对照组用降纤酶常规剂量(首剂10Bu,隔日5Bu共3次),两组其他药物相同。

  • 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20例分析

    作者:滕国涛;李欣;生永忠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预防性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可降低出血热肾衰病死率。现将我院透析中心1998年至2000年血透治疗20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4岁~52岁。血透前SCr平均为879μmol/L,BUN平均为36.2mmol/L,血钾全部高于5.6mmol/L,HCO3均低于15mmol/L,血小板(23~60)×109/L12例。全部病例均有皮肤粘膜出血及血尿;消化道出血14例;脑出血1例;合并肝功能损害6例;昏迷3例。少尿或无尿3d内接受血透17例,4d~7d2例,7d以上1例。1.2 治疗方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考虑接受血透治疗:①少尿或无尿≥2d;②SCr≥707μmol/L;BUN≥20mmol/L;③血K+≥6.0mmol/L;HCO3-≤15mmol/L;④高血容量综合征。采用足背动脉或桡动脉、肘正中静脉直接穿刺建立血液通路,血流量150ml/min~200ml/min。15例因出血倾向重采用低分子肝素(UFH)血液抗凝,5例采用普通肝素钠边缘肝素化法。20例共透析77次,平均每例3.85次,病情重者每天透析1次,轻者每2d~3d透析1次,每次透析时间2h~3h。1.3 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血透后尿量逐渐增多,出血倾向减轻,食欲增加,意识恢复,血小板上升。平均每次透析后SCr下降47%,BUN下降58%,血K+、HCO3-降至正常。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余19例均治愈。

  • 静脉垫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张爱琴;王耕;王琪;覃湘林;刘艳

    我科自行设计静脉垫,经过临床500例随机分组对比观察,证明病人感觉舒适,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00例,年龄1.2±8.5岁,女252例,男248例,采用随机分组,即实验组240例,对照组260例。1.2 制作方法:制成各种长度范围是10cm~13.8cm,宽5.2cm,厚度为0.1cm的宽松紧带,两端缝至两对尼龙拉钩,即静脉垫。2 使用方法 实验组240例,将手术病人接入手术室平卧于手术床上,静脉垫环形固定病人踝部或腕部,静脉垫紧贴皮肤表面,静脉垫近侧端距离穿刺点5cm~6cm,止血带扎在静脉垫表面,严格消毒,静脉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取下静脉垫用84液浸泡30min,清洗晾干备用,对照组260例常规静脉输液,不做任何处理。3 结果分析 我们将病人疼痛反应分为无痛:病人面部表情无改变,主诉局部无痛感;稍痛:病人面部表情无改变,主诉局部有短暂疼痛;剧痛:病人有皱眉、张嘴、缩手或呻吟,主诉局部有明显疼痛。 实验组240例与对照组260例测试结果:实验组:无痛病人107例;稍痛病人120例;剧痛病人13例。对照组:无痛病人55例;稍痛病人125例;剧痛病人8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x2=64.3652,P<0.01。

  • 216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压增高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韩光;刘素梅;李颖;褚丽玲

    颅内肿瘤是发生在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转移瘤。由于颅内肿瘤导致颅内容积增加,使颅内压增高[1]。我科从1997年1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216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通过系统的观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颅内肿瘤患者216例,男105例,女111例;年龄4岁~75岁之间。其中脑胶质瘤112例;髓母细胞瘤41例;脑垂体瘤4例;颅咽管瘤11例;脑转移瘤41例;听神经瘤4例;恶性室管膜瘤1例;结核瘤1例。2 临床观察 在颅内压增高时,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清醒病人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和频繁呕吐[2]、视物不清、局部肢体抽搐等,昏迷病人表现为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同时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 化疗中去甲长春花碱所致皮肤溃疡的护理

    作者:陈忠云;郭桂兰;黄昭影;曹月辉;丛佩艳;张云菊

    去甲长春花碱(NVB)是一种植物类药,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如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脑瘤和黑色素瘤均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是现有药物中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药物之一。我院自1998年8月~2000年8月应用NVB治疗恶性肿瘤16例,其中NVB所致皮肤溃疡5例,现将护理体会作一小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0岁~68岁,小细胞肺癌2例,肺腺癌1例,乳腺癌1例,乳腺癌脑转移1例,入院后给予全身化疗,方案〔NVB+DDP〕用药后第3天~第5天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皮肤溃疡,沿静脉走行呈条索状约3cm~6cm,感觉疼痛,经治疗与护理1周后溃疡愈合。1.2 给药方法:NVB属强烈刺激性药物,只能做静脉给药,可以静脉滴注,也可静脉推注。2 护理措施2.1 此药不良反应较多,病人在用药前就有恐惧感,护士要耐心向病人解释此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解除方法,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2 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静脉,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以前臂手背为宜,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尽可能不使用与神经、动脉并行的静脉,并避开肌腱,左右交替使用,一般不选用下肢静脉,以防形成栓塞,以7号~8号头皮针为宜。

  • 阿托品注射液在周围浅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淑红;王戈;吴丽萍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但在临床上常遇到一些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的病人,致使静脉穿刺时不成功。例如:化疗病人、高龄老人、高热脱水病人、恶液质病人。为此,对病人行静脉穿刺前采用阿托品注射液涂擦穿刺局部皮肤,使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64例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工作5a以上有丰富静脉穿刺经验的护理人员穿刺2次以上均失败者)的病人,其中70岁以上行化学治疗3个疗程的肿瘤病人(A组)行静脉穿刺36例次,5个月~2岁的婴幼儿(B组)16例次,60次以上其他病人(C组)12例次。1.2 方法:用消毒干棉签蘸取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如四肢、头皮等)8次~12次,2min~5min后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及标准:在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由视力正常的护理人员观察涂擦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著有效者,并统计一次成功率。1.3 结果:①采用阿托品注射液涂擦局部皮肤,2min~5min后局部浅静脉充盈有效情况:A组(共36例)36例有效;B组(共16例)16例有效;C组(共12例)12例有效。②采用阿托品注射液涂擦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情况:A组穿刺36例,成功36例,一次成功率100%;B组穿刺16例,成功10例,一次成功率62.5%;C组穿刺12例,成功12例,一次成功率100%。

  • 喉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申花淑;董菊;朴京淑;蔡一龙

    喉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一种手术。我科在1981年~1995年共为64例喉癌病人实行喉切除术,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喉癌患者共64例,男59例,女5例,年龄32岁~73岁。职业:农民25例,工人21例,干部18例。术式:全喉切除术20例,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1例,全喉切除加发音重建术4例,喉部分切除术29例。 本组64例中62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因食管和颈部淋巴结出现广泛的转移癌,又难以进行颈淋巴结廓清,而做胃造瘘后出院),13例术后产生咽瘘。13例咽瘘中除自动出院2例外,11例经过精心护理咽瘘完全愈合。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少患者曾在基层医院医治,因疗效不佳或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和对治疗的怀疑心理,甚至丧失继续生活的勇气。因此,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情,主动关心体贴他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耐心解释,向患者讲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安慰鼓励患者,克服消极因素,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收手术治疗。②做好手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摄喉部断层X线片或喉部CT片等。③经常漱口,每天饭后睡前用1%呋喃西林液漱口。鼻部及口腔有炎症者应事先给以必要的治疗,以防术后感染伤口。④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应于术前设立专门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消毒时间为30min,每天通风1次。手术当日备好吸痰器装置、清洁盘(有无菌的弯盘、换药碗、吸引导管、镊子、纱布等),此外还要准备记录的纸和笔。⑤术前1d为患者剪鼻毛、刮胡须。颈部消毒包扎。术前晚上给予口服安定10mg。⑥手术当日早晨禁食。插入鼻饲管。⑦术前30min给予鲁米那及阿托品肌肉注射。

  • 76例应用三腔两囊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瞿静;韩艳萍;满丽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有效方法,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76例。男71例,女5例,平均年龄53.6岁,重复使用2次者8例,重复使用3次者9例,重复使用4次者5例。2 三腔两囊管的操作2.1 三腔两囊管的检查:检查管腔是否通畅,气囊有无漏气,导管有无折裂,两气囊充气后囊壁是否均匀,记录胃气囊和食道气囊注气200ml或100ml时的压力值,食道囊、胃囊、胃管各做好标记。2.2 病人准备:询问有无鼻咽手术或疾病史,清除鼻腔分泌物,向病人说明放置三腔两囊管的目的。取得病人的合作。2.3 操作:2.3.1 将气囊内气体完全抽空,用石蜡油充分润滑。2.3.2 测量长度从三腔两囊管的胃气囊与食道气囊中间为起点,由鼻尖至耳垂,再由耳垂至胸骨柄的距离为插入深度。2.3.3 将导管经鼻腔插入同时口含石蜡油,插入10cm~16cm咽喉部时,嘱患者吞咽,并随呼吸和吞咽动作缓慢进入,所测深度至胃内。2.3.4 用注射器抽吸胃管,吸出胃液或血液,以证实正确进入胃内。2.3.5 向胃气囊内注气200ml,夹闭管口末端,缓慢牵拉至遇到阻力,用0.5kg牵拉后,用胶布固定三腔两囊管,观察止血效果。再向食管气囊注气100ml压迫食管和胃底至鼻翼两侧。2.3.6 测量胃气囊和食道气囊压力,与准备时测得的相减即为胃气囊和食道气囊压力,维持在4.0kPa~5.3kPa(30mmHg~40mmHg)。

  • 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的护理误区

    作者:刘立新;刘淑杰

    因外伤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或高血压致脑出血的病人,部分病人即使渡过危险期后仍持续昏迷,意识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这样的病人在生命体征监测、体位、吸痰、给氧中易出现护理误区,具体内容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从1999年5月~2000年5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1例,呈昏迷状态的9例,平均昏迷天数为49d;重型颅脑损伤8例,呈昏迷状态2例,平均昏迷天数为32d,经过我们精心的护理,其中有3例病人意识恢复,剩余8例在出院前病情稳定。2 体会 通过对上述11例昏迷病人的护理,我们体会出在以下几方面易出现护理误区及改进的方法。2.1 生命体征监测:2.1.1 测体温中常见的偏差是体温计贴夹不紧,造成了体温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正确的方法是将体温计银端放于腋窝处,帮助病人屈臂过胸夹紧。2.1.2 测量血压时常见的情况是袖带上方衣袖过紧,从而使测血压值偏高,正确的方法是脱去一侧衣袖,伸直肘部,手掌向上,袖带松紧能放入一指为宜。准确测定血压的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极为重要,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血压的波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1.3 在呼吸的观察上只记录呼吸的频率,忽视了对呼吸时头颈伴随动作和呼吸节律的记录,而这些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是有重要意义的。2.2 体位:2.2.1 对昏迷病人另一个易忽视的问题是肢体位置的不当。如侧卧时一侧受压迫时间过长,四肢的非生理性位置,在日后易发生肢体挛缩。而正确的位置应为贴床侧的前臂稍前伸,肘关节及掌关节取大部分伸展位;而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节应取屈曲位,踝关节取背屈位;各支撑点放置软垫以减缓压力,防止褥疮。2.2.2 昏迷病人的肢体被动运动也是易忽视的。正确的是在病人昏迷大于1周时,即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具体做法是:趾关节做前后屈伸运动各30次,踝关节做直屈、背屈、内翻、外翻各40次,旋转10次;膝关节做屈、伸运动各30次,旋转10次,髋关节做屈、伸、内收、外展运动各20次,肌肉按摩等。然后再进行上肢的被动运动。被动运动遵循的原则是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关节由远及近的进行。我们通过对本组11例昏迷病人的护理与观察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肢体循环和营养,减少了废用性骨关节和肌肉的退行性改变。

  • 关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作者:刘丽革;刘丽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护理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迅速提高,护理管理内容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从业时常会遇到涉及法律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各项防范措施,才能适应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减少及杜绝因护理安全缺陷而引发的各类法律问题。1 护理安全的缺陷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缺陷问题及在护理管理中容易忽视的死角,护理安全缺陷可使身体、精神、生命健康受到伤害,就护理安全的缺陷分析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1.1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因此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1.2 法律意识不强: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随便、潦草,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如病情观察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均可引起病人的投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2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2.1 提高职业修养保证服务质量:护士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能给病人带来喜怒哀乐等情绪上的变化,这对病人能否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士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技巧给病人以启发、开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如交谈时不谨慎,则可加重疾病,引起不必要的矛盾。2.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意识: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操作规程不落实,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引发许多医疗纠纷,如何加强制度落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问题。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把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把好每一环节质量关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护理安全。让每一个护士成为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规范地实施技术操作的新时期全面型护士,始终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3 加强盲点管理力度,健全安全措施:在危重病人多、工作量大、护士缺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从而导致医源性问题的发生。面对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工作超负荷这种紧张的工作环境给护士的思维、反应造成一定压力而引发的护理安全盲点问题;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敢于正视盲点的存在,加强盲点管理的力度,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金锦花

    我科自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对12例45岁~84岁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0.5a~1a随访,获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5岁~84岁。左侧8例,右侧3例,双侧1例。12例表现髋区疼痛和明显跛行,术后3个月,逐渐负重行走。随访0.5a~1a,疼痛和跛行消失,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0°~100°。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为了控制感染和出血,应该了解患者病史,如:皮肤病,其他系统感染史;近期用药史,如激素服药史,服用的剂量和停药时间。患者手术前3d洗澡,术前1d备皮,消毒包扎,术日晨预防性的静点抗生素。2.1.2 牵引护理:①体位:术前防止肌挛缩,患者行股骨下端骨牵引,将患者的患肢置放在薄枕上,膝关节屈曲20°,呈外展内旋位,强调有效外展,即保持上半身处于床纵中轴线上,患肢外展20°~30°。我们观察到,在牵引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是:上半身偏离床纵中轴线,移位到患侧对边的床边上,产生形似外展,实则患肢与上半身处于一条平行线上,未达到外展的目的。②牵引力重量5kg,保持24h持续牵引。床尾抬高20°。要保持牵引绳与股骨纵轴线方向一致,用钢丝架保护,防止被子压迫牵引绳造成压力线改变。牵引重锤必须悬空,患足勿与床尾接触。上述护理方法执行中,我们每1h巡视观察1次,并严格床头交接班,发现卧位移动或牵引无效及时纠正。

  • 消肿止痛液外敷治疗踝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雅杰;谷成;王富森;郑辉;谷力;王世清;谷永秀;王鹏

    自1994年以来,用消肿止痛液外敷治疗踝韧带部分损伤37例,与麝香虎骨膏(现已改为麝香壮骨膏)贴敷做对照组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诊断标准: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裘法祖主编的《外科学》第四版中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依据。治疗组:踝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37例,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4岁~36岁。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1cm~1.5cm者31例,其余6例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不足1cm,有明显皮下瘀斑的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踝关节功能障碍,内翻角度不增加,但疼痛加剧。对照组:踝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8岁~38岁,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1cm~1.5cm者29例,其余8例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不足1cm。有明显皮下瘀斑者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踝关节功能障碍,内翻角度不增加,但疼痛加剧。1.2 方药:三七等中药制成的外用“消肿止痛液”。1.3 方法:治疗组,均采用消肿止痛液外敷,每天早、午、晚各1次。将消肿止痛液倒在6层纱布敷料上,浸透为止,把敷料敷在患处,保持敷料湿润,每次敷1h,直至痊愈。对照组均采用麝香虎骨膏贴敷,24h更换1次。贴敷直至痊愈。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用过消炎药、镇痛药及麻醉药,也未服过任何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

  • 中西医结合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88例分析

    作者:张明昌;李伟

    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8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术组88例。其中男66例,女22例;年龄28岁~80岁,病程1d~3d。合并形成血栓者55例,合并局灶性感染与糜烂者28例,合并Ⅲ期内痔嵌顿伴肛缘水肿者11例。1.2 治疗方法:采用骶管麻醉后,首先手法复位,按摩,扩肛,用足量的甘油涂于肛内及痔体表面,将痔体向肛门挤压,推揉,用力均匀,切忌粗暴,一手固定患者臀部,另一手用食指、中指环绕肛管及痔区反复推挤,直至将痔体复回肛内。钳夹外痔部分皮肤,于肛缘作“V”形切口,呈放射状,切口深达皮下层,剥离痔丛至内痔根部,用止血钳夹住根部,双“7”号丝线贯穿缝扎痔蒂,在结扎线远端1.0cm处剪除痔组织,尽量保留肛管皮肤,两痔间保留足够皮桥,可在右、左、前、后四个方位用外剥内扎同法切除。术后对常见的并发症,首选按摩疗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细心触摸,由轻至重反复点揉、点弹、点压5min~10min,并酌情松弛肛门敷料。术后创面外涂九华膏,扩肛一周。1.3 治疗效果:术后基本无疼痛。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经局部热敷后排尿。术后大便干燥者11例,用开塞露通便有效。术后局部水肿6例,用九华膏后加局部热敷,温水坐浴,应用抗生素综合治疗均在4d~6d水肿消退。患者3d~5d内可有便后少量出血,无大出血现象。未发生感染。随访1a~2a,无肛管狭窄,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治疗时间7d~18d,平均9d。2 讨论 环状混合痔特别是伴嵌顿者,非手术疗法效果不满意,应该手术治疗。经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中处理内痔部分采用双“7”号丝线缝扎痔蒂,防止出血效果好。本组无1例并发大出血,痔核间留有足够皮桥。术后按摩、定期扩肛,是防止肛门狭窄的有效步骤。术后应用中药九华膏,确有抗菌、消炎、生肌、收敛,刺激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

  • 辽源市中心医院简介

    作者:

    辽源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7年6月。经过53年的发展变化,现已成为辽源地区一所大的地区级综合性医院。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也是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医科大学协作医院、山东泰安市中心医院友好协作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伟,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门类齐全,医疗设备先进,环境优美整洁。现有职工868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初级406人。门诊部设42个专科,年门诊量15万人次。住院部设21个疗区,29个临床专科,700张病床;具有现代化高标准的手术室,年收治住院病人1万多人次。不仅承担着辽源全市的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预防保健、社区服务等工作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医学院、辽宁科技专修学院等省内、外25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带教及对下级医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任务。是辽源地区的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监测中心、临床检验中心、法医鉴定中心、基因诊断中心、体外碎石中心、股骨头治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白内障复明中心、中美合作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手显外科治疗中心及公安局创伤、司法损伤医院等。其中心血管内科、血液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基本外科、手显外科、介入治疗等重点专科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特别是近四年来,在以王绍文院长为首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医院全面实行综合治理、大胆改革,以领导为核心,狠抓班子建设形成合力;以整治为重点,狠抓内部管理收到了效益;以秩序为手段,狠抓医疗环境管理,扭转了局面;以育人为目标,狠抓素质教育树立了形象,并靠着四载艰苦奋斗的二次创业,硬是把一个经历半个世纪风雕雨塑几乎陷入“沉船”险境的陈旧医院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一流医院,其巨变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肯定和全市人民的一致认可,成为辽源市的一颗闪亮明珠。 四年来,医院注重美化、绿化环境,对旧楼进行了全面改造,并于2000年兴建了近7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及两楼的空中连廊楼等共计63项工程改造,总投资1687.5万元;医院现拥有一流设备的先进诊疗仪器,其中百万元以上设备9台,十万元以上27台,万元以上125台,万元以上非医疗设备46台(件)。如日本日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立全新螺旋CT、美国GE98000全身CT、日本岛津1250mA三台大型X光机、脑彩超、大型C臂数字减影系统(DSA)、全自动生化仪、血球分析仪、日本电子胃镜、纤维支气管镜和结肠镜、关节镜与腹腔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和微机、档案密集架、程控电话交换机等非医疗设备。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医院固定资产增值到4429.4万元,增值率达441.6%;靠重点培养医学人才和加强梯队建设,使医院出现了业务质量技术一流的局面。四年来共投资63.5万元培养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已开展全喉切除术、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左半肝切除术、断肢(指)再植术等127项新技术,获27项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填补地区空白;靠严格管理,形成了文明优质的一流经营服务行为。为一切方便病人,实行了无节假日全天候24小时为患者提供导诊、接诊、住院、检查、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三次公开销毁过期药品60余万元,又结合实际,在做好充分准备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先后8次推出了降价服务项目;并彻底取消了各种开单、检查、药品促销等提成,既得到了患者和全市人民的认可,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荣获了“省十佳医院”、“省绿化红旗单位”、“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等63次市级以上表彰奖励,院长王绍文也荣获了全国、省及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新的世纪、新的起色。我们相信当21世纪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辽源市中心医院一定会凭着“自强务实、为民创新、勤俭从严、廉洁奉献”的精神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 自制颈带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蔓玲;矫冬梅;金哲俊;崔华

    我院甲状腺外科于1999年初开始,自制颈带替代传统的颈部手术后砂袋压迫止血,经过临床60例的应用,效果良好,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1 结构与方法1.1 结构:本颈带由带体和4个连接带组成。带体长17cm、宽7.5cm、厚2.0cm。内部材料为17.0cm×7.5cm×2.0cm海棉,外层以普通棉布包裹,连接带为宽2cm的松紧带,四带均长14cm,在带的尾端钉上尼龙搭扣。如图1所示。1.2 使用方法:将带体放置在甲状腺部位,连接带用以调节松紧度,术后12h~16h内应略紧些,带下放一食指为宜,以后可适当放松些,以带下放两食指为宜。术中出血较多者,根据医嘱可在切口处加压纱布垫,再应用颈带。术后24h即可取下颈带。2 讨论 传统的颈部手术后砂袋压迫,使患者感觉不适,颈部有沉重压迫感;再者颈部手术常规的半卧位,砂袋无法正确地固定在所压部位造成移位。 自制颈带内部放置海绵,使用柔软舒适,可直接压迫手术部位,松紧适宜,不影响引流,比砂袋压迫广泛,效果较好;应用美观轻便。术后半卧位,进食、活动颈带不需保护,不移位;一次性使用,用后不再回收,防止交叉感染。 (本文承蒙本院甲状腺外科魏国玉主任医师审阅,特此致谢。)

吉林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