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吉林医学杂志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杂志

Jilin Medical Journal 길림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吉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吉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0412
  • 国内刊号: 22-1115/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2-41
  • 曾用名: 吉林医学(综合版);吉林卫生;吉林医药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琴钢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芹;胡元凤;丁萍;陈丽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无缝隙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病历书写质量、健康宣教和护理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护理中缝隙和漏洞,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保密医疗措施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叶爱兰;王晓云;陈美兰

    目的:探讨如何在需要保密的癌症患者中落实保密性医疗措施。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需要保密的72例癌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需要保密的83例癌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仅医护人员不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对观察组癌症患者,除口头保密外,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对症处理;加强交接班,医疗文件不泄密;用药保密;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落实综合性保密医疗措施,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保密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需要保密的癌症患者,落实综合性保密性医疗措施,可提高保密成功率,满足家属需求,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恐惧情绪,顺利度过初次诊断癌症的心理和生活危机,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 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普外科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金国娣;许柳琴;郭秋兰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普外科13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66例则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

  • 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作者:蒙志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采用6 nin 步行运动试验了解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6 nin 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4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崔广梅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4例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做好入院评估、病情观察、饮食、心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44例患者早期诊断、正确处理,经保守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平均住院日10.8 d。结论: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如能得到及时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探析

    作者:郭宏丽

    目的:观察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高龄产妇中抽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干预组实施助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干预组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开展助产护理能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个体化护理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甘洁红;蒋海燕;高炳谏;谢小琼;卓小玲;黄飞

    目的:针对临床献血中各种不良反应诱因采取恰当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来预防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设置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随机挑选200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研究组则根据献血者的现状,做好献血前的心理分析,针对个体化采取不同的疏导方式,减少首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收集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在献血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通过在首次无偿献血群体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减少了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平静接受献血;促进献血者再次献血;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 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作者:马新利;陈雪;郭新荣;吴淑华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7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术后患者与ICU 交接中发生的问题,运用简单、可靠、易培训的标准化交接程序,提高患者安全和交接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交接中的技术差错、信息遗漏显著降低,交接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显著。

  • 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

    作者:张锫锫;姜玲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27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分为综合护理组(67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采用VAS 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综合护理组术后疼痛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的疼痛。

  • 手术室实习护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月辉;周艳;于继珍

    目的:了解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压力源,调查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50名手术室护生进行面对面访谈,分析护生面临的压力源,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手术室护生压力源主要是:手术室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集中(96%);手术室专科知识缺乏(84%);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80%)和担心血源性感染等职业危害(80%)等。护生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均高于常模( P <0.05)。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感受到的压力源较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其压力,维持身心健康,以提高实习质量。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周晓萍;黄锐文;钟燕;邱智敏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患者实施诊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科室统一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诊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诊疗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满意度调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TURP 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可使患者全面、系统地掌握诊疗及护理方法,更有效地掌握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诊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佳护理服务品质。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马昭阳;侯希清;李光

    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及护理。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一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6例,发生率13%;痊愈25例,肢体功能障碍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治愈1例;脑梗死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均痊愈。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康复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力衰竭56例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虞朝霞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多种护理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肌疲劳的护理研究

    作者:业海燕;龚伟伟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伴呼吸肌疲劳的护理。方法:对228例COPD 伴呼吸肌疲劳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48 h 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 值、SaO2以及治疗48 h 后QWB 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认为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纠正缺氧,显著降低CO2潴留,改善呼吸肌疲劳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健康教育路径对颈静脉置管化疗患者间歇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小琴;廖巧聪;赖春燕;陈丽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颈静脉置管化疗患者间歇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7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间歇期颈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颈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对颈静脉置管化疗患者间歇期管道护理上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内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19例

    作者:马林

    目的:研究金属钛夹对高频电切治疗肠息肉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所有结肠息肉患者都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其中予以金属钛夹止血的19例患者设为治疗组,另外19例不予钛夹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钛夹联合高频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高频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21.0%)。结论:金属钛夹对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并发症防治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7.5%高渗盐水对重症中暑的疗效观察

    作者:隋明亮;朱团结;吴长江;黄超发

    目的:观察7.5%高渗盐水对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重症中暑的病例随机分为小剂量7.5%高渗盐水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功能、白细胞介素-6、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例数的变化。结果:在治疗第3天,治疗组氧合指数改善( 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0.05)。治疗组昏迷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7.5%高渗盐水可以改善重症中暑患者的氧合指数和血小板指标,缩短患者昏迷及ICU住院时间。

  • 剖宫产术后年限与子宫下段厚度关系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作者:邓玉娟;张艳梅;黎志云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年限与子宫下段厚度的关系及两者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术后至再次妊娠的时间分为A组(<1年)、B组(1~2年)、C组(2~3年)、D组(>3年),采用B超经腹部高频探头测量所有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及直视下检查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比较4组产妇子宫下段厚度,同时观察4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结果: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剖宫产术后时间呈正相关;D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其次为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在疤痕子宫再次分娩中有重要价值,1年后子宫下段基本愈合,对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

  • 窒息新生儿血清电解质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晓波;吴毅;马桂霞;马廉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钙、血钠、血氯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病例220例和对照组200例患儿血钙、血氯、血钠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新生儿窒息时常发生电解质变化,血钙、血氯、血钠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程度窒息组之间血钙、血氯、血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窒息患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并且与病情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患儿血清电解质紊乱较常见,血清Na+、Cl-、Ca2+测定有助于分析病情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检测电解质的变化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电解质
  • 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吴挺柏;王婷;郑铠军;张静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均于口服氯雷他定(开瑞坦)、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伴随肠道症状患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d,50~70 U/( kg·d),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尿微量白蛋白( 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 IgG)。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β2-MG、尿Ig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有理想的预防作用,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 PCR定量检测肺炎支原体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奕霞;彭颂国;苏秀琼

    目的:探讨PCR 定量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186例接受治疗的肺炎患者,分别用MP 快速培养法和实时PCR 进行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等相关数据。结果:快速培养法与实时PCR 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时PCR 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为85.5%(65/76),明显高于快速培养法的77.6%(59/76),假阳性率为14.5%(11/76),明显低于快速培养法的22.4%(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快速培养法与实时PCR 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差别不大,而实时PCR 法的特异性优于快速培养法。临床上应用这两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组合检测,取长补短,在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的同时,还可以互相佐证,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MR与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欧建宏

    目的:探讨MR与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效果。方法:将3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MR或CT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观察两组患者重建后膝关节交叉韧带图像,比较两组ACL(前交叉韧带)和PCL(后交叉韧带)测量值。结果:MR与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图像质量均较高,两组ACL和PCL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数据略优于对照组。结论:MR与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效果显著,MR效果稍优于CT,二者各具临床优势,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钟克宣;杨耿华;何伟平;邓寿华;廖志强;何值芬;张愿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应用于软组织损伤创面早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对68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将撕脱、离体及弃用肢体皮肤修剪成网状全厚皮片或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覆盖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修复创面。结果:68例愈合时间15~28 d,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为82.4%,Ⅱ期愈合率为100%;经3~24个月随访,患者皮肤弹性、感觉恢复满意。结论:该技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缩小Ⅱ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 胸膜纤维层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飞

    目的:分析了胸膜纤维层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慢性脓胸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患者的术后总有效率高达99%。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较为理想与合理的一种手术方法。

  • 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娟

    目的:观察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尖锐湿疣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6例),其中治疗组以派特灵涂于患处治疗;对照组以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两组都连续观察随访半年。结果:派特灵组治愈率94.79%,复发率4.39%,CO2激光治疗组治愈率75.0%,复发率48.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派特灵防治尖锐湿疣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干扰和阻断宫颈癌前病变,临床应用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喉罩通气技术联合七氟醚、瑞芬太尼、氯胺胴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体会

    作者:张振;陈伟;刘伟;唐东亮

    目的:总结喉罩通气技术联合七氟醚、瑞芬太尼、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体会。方法:50例小儿择期手术患者,年龄4~10岁,ASAⅠ~Ⅱ级,体重15~35kg。采用七氟醚、氯胺酮诱导,瑞芬太尼泵注后行喉罩置入,以听诊法和轻挤压呼吸囊观察胸廓运动良好确定喉罩在正确位置后妥善固定。术中以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泵注维持麻醉,连续监测ECG、HR、MAP、SPO2,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儿麻醉手术过程平稳,喉罩均顺利置入,术中通气良好,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期间各个时间点HR、MAP、SPO2、R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部患儿苏醒时间为(8.4±2.1)nin。结论:喉罩通气联合七氟醚、瑞芬太尼、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具有使用简单、安全、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后患儿苏醒快和恢复良好等优点,其值得推广应用。

  • 168例未足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作者:何春梅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未足胎膜早破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孕周的延长而降低,观察组产妇宫腔感染和产褥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 复方樟柳碱治疗前房积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柯毅;张园;郑彪;谭思敏;周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应用以复方樟柳碱为主的药物治疗手段治疗前房积血80例,对积血吸收的时间,视力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前房积血I级者45眼(56.25%),积血吸收平均时间72 h/3 d,Ⅱ级者15眼(18.75%),积血吸收平均时间为120 h/5 d,Ⅲ级者20眼(25.0%),积血吸收平均时间为216 h/9 d。80眼前房积血75眼治愈,视力或纠正视力达1.0以上,治愈率93.7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前房积血,积血吸收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礼桥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并发心房颤动为观察组,60例未并发心房颤动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的病程及分级、合并糖尿病、LVEDD、LVPWT 、IVST、空腹血糖、HDL-C、BUN、Cr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年龄、心功能分级、脑血管疾病史、LAD、LVEF、左室重量指数、TG、TC、LDL-C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干预这些相关的危险因素来降低心房颤动的并发和复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链球菌感染与小儿抽动症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敬衡

    目的:观察分析链球菌感染与小儿抽动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抽动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儿童,共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链球菌阳性率,DNA酶B的滴度对比以及人TNF-α吸光度值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链球菌阳性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链球菌的DNA酶B的滴度和人TNF-α吸光度值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小儿抽动症的发病可能与链球菌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但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研究做进一步的证实。

  • 右美托咪定联合腰丛-坐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娜;郭英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胫骨骨折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单侧胫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两组( n=30):右美托咪啶组( D组)和咪唑安定组( M组)。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μg/kg,注射时间为10 nin,然后以0.2μg/( kg·h)维持。手术结束前10 nin停药,M组单次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 ng/kg,两组用药15 nin后开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记录入室( T0)、腰丛穿刺前( T1)、切皮( T2)、骨折复位( T3)、手术结束( T4)时患者HR、RR、MAP及SpO2,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评分。结果:与M组比,D组T1~T2时MAP明显降低、T1时HR明显减慢( P<0.05);M组在T1、T3时RR比D组明显变慢( P<0.05)。两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组使用芬太尼明显低于M组。D组发生低血压4例,M组发生呼吸抑制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用于老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胫骨骨折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无明显的呼吸抑制,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研究

    作者:张荣华;卢竞前;刘屹;肖玉芬;杨洁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6 nin VS 119±52 n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 nin VS 17±6 n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 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 s VS 402±84 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63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馨;吴梓瑛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符合子宫瘢痕妊娠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CSP患者中有59例在治疗前经阴道彩超检查确诊,占93.7%;63例患者均行清宫术治疗, UAE后行清宫术、UAE+MTX后清宫术、单纯清宫术三种方法在停经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hCG下降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月经复潮,平均(32.2±9.8)d,无再次CSP发生。结论:彩超在CSP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UAE后行清宫术、UAE+MTX后清宫术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 多层CT显示肺结节分叶征及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分析

    作者:黄智标

    目的:探讨多层CT显示肺结节分叶征及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情况。方法:分析影像科诊断的疑似肺癌病灶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影像学征象的恶性和良性比例情况。结果:深分叶征、胸膜切迹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恶性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内结节的深分叶征、胸膜切迹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等影像学征象恶性比例较高,可以作为螺旋CT诊断肺部病灶良恶性的依据,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作者:皮涯凌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心率、窦性心率震荡,以了解交感和迷走神经的状态。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符合窦性心率震荡( HRT)分析条件的119例和48例健康人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心率震荡(TO-0.62%±3.45%,TS2.90±2.85 ns/R-R)较对照组(TO-3.38%±5.09%,TS8.60±5.50 ns/R-R)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率震荡能够反映高血压患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情况。

  • 即刻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姚上贵;马登峰

    目的:研究即刻种植在修复缺失牙齿的优势以及对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78例牙齿缺失的患者,患者均需牙齿种植修复,采用统计学方法将其分为延迟组和即刻组各39例,延迟组患者为延迟种植;即刻组患者采取即刻种植,在短的时间内修复牙齿,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牙齿稳定性、患者依从性以及长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组患者的植入体明显较延迟组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刻组患者牙齿的稳定性变化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与延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牙齿缺失患者实施修复术时,应行即刻种植,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牙齿稳固不易脱落,比传统手术更具优势,临床效果明显。

  • 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效果

    作者:郑艺;汤洪毅;陈京华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9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诺环素组和碘甘油组。米诺环素组患者使用米诺环素软膏,碘甘油组患者使用碘甘油和替硝唑。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米诺环素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碘甘油组的好( P<0.05)。结论: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患者的效果良好。

  • 妊娠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杨艳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0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临床处理,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经过临床治疗,40例患者的血压出现明显下降,而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经过合理的用药和护理,对降低围产儿和产妇的死亡率,保证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立平;刘尚忠;胡中邦;李明贤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每组50例,治疗后予以胃镜复查,统计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0%)和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治愈率(60.0%)和总有效率(72.0%)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古长维;乔万海;吴瑶;宋康;王静

    目的:探讨开通绿色通道对于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益处。方法:本文回顾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并收集50例开通绿色通道后的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对急诊手术的方法进行总结,观察其治疗效果。以未实行绿色通道前的患者对其予以病情对比,从而观察绿色通道的有效性。结果:2011年前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中有32例明显好转乃至痊愈,有14例病患轻微残疾,1例为植物人状态,有4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2012年后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中有42例明显好转乃至痊愈,有6例病患轻微残疾,有2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实施绿色通道后患者接受急诊过程中诊断及时、治疗方法选择正确以及应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前牙根尖周囊肿根管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李岩

    目的:对单纯根管治疗前牙根尖周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综合急诊收集的78例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36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单纯根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根管结合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随访,试验组治疗成功40例,失败2例;对照组治疗成功33例,失败3例,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单纯根管和常规根管结合手术两种方法治疗前牙根尖周囊肿,从治疗效果上来看,临床效果都比较好。

  • 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卫东;冯晓峰;周春柳;任普海;郑永志

    目的:探讨采用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而住院治疗的56例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动脉介入的方法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其疗效(淋巴结的大小、缓解情况、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价等)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后疗效评价:淋巴结大小由术前(22.3±5.1)cn2降为术后(10.1 ±2.3)cn2;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2例,稳定5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85.7%;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9%、73.2%;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术前61.30±4.00,术后67.50±6.00。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是安全有效的,是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可以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当然,该方法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评估。

  • 中药导入联合CPM治疗膝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何晓华;胡朋;谭本前;乔忆莲;林思薪;王延涛;凌云;朱志华;章小娟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的研究对象120例分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组( A组)40例,CPM治疗组( B组)40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组( C组)40例。以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为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并于治疗后三周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组均优于另外两组。结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满意。

  • 10例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伤口感染临床分析与干预措施

    作者:惠娜;贾玉龙;寇春婷

    目的:分析10例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伤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及控制感染率。方法:目标监测骨伤科所有I 类(清洁)手术感染发生率,监测发现10例手术部位感染均为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针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有效干预措施。结果:对同类手术部位感染实施有效控制措施后,继续对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Ⅰ类切口手术共87例进行监测,结果0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得到明显控制。结论:提高控制感染理念,健全感染控制机制,提高感染控制水平,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MRI、CT及X线平片对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明;林振东;陈文瑞;李莹

    目的:分析MRI、CT及X线平片在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中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资料齐全的早期ANFH患者54例共69髋,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的诊断阳性率,主要影像特征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69髋中,Ⅰ期25髋,Ⅱ期44髋,X线平片的检出阳性率为29.0%,CT为60.9%,MRI为100%。结论: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敏感,应作为诊断首选。

  • 从供应室卫生监测结果着眼完善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潘文波;姜艳华;毕重秀;陈力

    目的:研究现行消毒无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顺利康复。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与院感染科协通过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加强落实管理措施。结果:建立健全各种监测制度,强化供应室每一个环节,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实施有效监测制度,建立控制管理一体化系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 多次根管疗法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卫国

    目的:探讨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多次根管疗A 组与一次性根管治疗B 组,并分别进行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有效率为94%(3个月)、88%(6个月),仅有1例并发症出现,多次根管治疗有效率为86%(3个月)、82%(6个月)有6例并发症出现。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根管治疗,且并发症较多次根管治疗发生率低。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作者:曹水原;曾隆桂;陈振业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6例患者,其中并发大出血9例,7例采用夹管或气囊导管牵拉等保守治疗后有效,1例采用开放手术处理,1例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术中出血6例,其中3例行夹管或气囊导管牵拉等处理后出血停止,继续行碎石取石术,2例放置肾造瘘管并夹管后二期再行碎石取石术,1例采用中转开放手术行取石术及结扎止血有效。术后出血3例,其中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其余2例采用保守治疗有效。所有并发大出血病例中须行输血治疗3例。结论:对于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应作好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并发大出血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出血不止患者尽快行介入栓塞止血。

  •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莲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彩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肿块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良恶性肿块的图像特点。结果:46例乳腺肿块患者经高频彩超诊断,其中良性39例,恶性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良性40例,恶性6例。仔细分析其二维图像,发现两者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纵横比、钙化、后方回声、血流信号、RI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能力,但在检查中还需认真观察,对比其差异之处,以提高确诊率。

  • 针灸刺络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乔彩虹

    目的:观察针灸刺络佐以心理辅导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5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儿中,治愈者9例(60%),显效者3例(20%),好转者2例(13.33%),无效者1例(6.67%),总有效率93%。共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结论:针灸刺络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应用。

  • 胎儿肾母细胞瘤超声表现及文献复习

    作者:幸专霞;孙卓贵

    目的:探讨胎儿肾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文献复习,掌握孕晚期胎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能力,加深对胎儿肾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对本组42例单胎妊娠的肾区肿物胎儿行系统扫查。结果:产后随访到35例,其中32例证实为肾母细胞瘤,2例为肝脏肿瘤,1例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肾母细胞瘤特点明显,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60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罗烈发;胡华元

    目的:对合并气胸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进行观察,总结与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60例合并气胸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经过10~15 d的治疗后痊愈出院。10例患者由于基础疾病非常严重,所以治疗的时间超过了20 d。其中,7例患者气胸治愈,同时基础疾病好转后出院,另外3例患者的气胸和基础疾病均是有所好转后出院。5例患者长期带管,后转外院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3例患者因为肺功能较差,肺部的感染较严重,并且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经过抢救之后无效,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起病时隐匿,疾病进展迅速,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患者应及时就诊和接受治疗,这样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死亡36例分析

    作者:禹德富;黄国武;李畅波;张春;杨钧铭

    目的:分析总结36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死亡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6例,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的低心排量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9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左心室后壁破裂1例。结论: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体外循环时间、术前血肌酐值、合并严重基础病等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死亡危险因素;重症低心排量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左心室后壁破裂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的死亡原因。术前谨慎选择手术患者、术中、术后给予相应有效地治疗措施能降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的死亡率。

  • 85例子宫肌瘤导致异常阴道流血的诊治体会

    作者:杨明安;郭玲平;谢可

    目的:通过多例子宫肌瘤导致异常阴道流血的诊治,从而引起对该病的重视,将子宫肌瘤导致异常阴道流血治愈在早期阶段。方法:选取收治的子宫肌瘤导致异常阴道流血患者85例,采用病史、妇检、B 超、诊刮手段进行诊断,85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结果:85例子宫肌瘤导致异常阴道流血患者,8例为宫腔内黏膜下肌瘤,1例为宫腔黏膜下息肉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延误了该病的有效治疗。结论:子宫肌瘤导致的阴道流血相对产科出血而言,属慢性失血,不易被人们像产科那样立即引起重视,患者不及时就诊,尤其在医疗条件差的农村地方,往往贫血达到严重程度时才引起重视,此时因贫血而造成的并发症相继发生,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医患双方均应高度重视,早诊断,早治疗。

  • 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作用

    作者:杨梅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 依托咪酯与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作者:李玉柱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5~70岁行阑尾炎手术患者60例,在T10-11或T11-12一点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5cn,翻身平躺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4nl之后根据麻醉平面再追加4~8nl2%利多卡因,开皮后给予芬太尼0.1ng和依托咪酯0.15~0.3ng/kg。结果:多数患者术中麻醉平稳,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依托咪酯和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效地降低了麻醉风险性。术后苏醒快、恢复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

  •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郝凤标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20例,对照组口服心律平片,研究组口服胺碘酮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效果。结果:研究组经口服胺碘酮片进行治疗后,药物总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满意结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胺碘酮 治疗 效果
  • 吲达帕胺、双氢克尿塞对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余晓勇;陈洁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且易发生糖耐量异常( IGT)和胰岛素抵抗( TR),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初步认为高血压、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小剂量利尿剂氢氯噻嗪作为传统降压药因降压效果肯定,常作为一线联合降压药,但因导致高血压病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异常、胰岛素敏感性( IST )损害而限制其临床应用[1]。在此项观察中笔者试图了解利尿降压药吲哒帕胺对脂代谢、糖代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相同镇静深度下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丙泊酚对危重症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莫伟胜;卜会驹;郭发良

    目的:观察在相同镇静深度下,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与丙泊酚三种不同镇静药物对危重症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每组30例,使用相同维持剂量的吗啡作为基础镇痛前提下,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镇静处理,镇静目标RAMSYA分级Ⅲ~Ⅳ级,监测患者入院时及使用镇静72 h后的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L-6、IL-10及TNF的浓度。结果:咪达唑仑组与丙泊酚组比较,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L-6、TNF浓度在丙泊酚组较咪达唑仑组明显下降( 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比较,IL-6、IL-10及TNF均明显下降( 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丙泊酚组比较,T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L-6及IL-10均明显下降( P<0.05)。结论:在相同镇静深度和镇静时间条件下,右美托咪定对促炎性反应因子TNF、IL-6及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丙泊酚对TNF、IL-6的抑制作用强于咪达唑仑,两者对IL-10分泌影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大的影响

    作者:黄芳华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患者的临床诊疗中,采用缬沙坦治疗对它的影响和作用。方法: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患者82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进行临床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病情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53%(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1%(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大病症,能够有效的逆转左心室肥大症状,降低患者的血压,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勤勉

    目的:分析比较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阑尾炎切除术患者86例,按照ASA等级分为Ⅰ级~Ⅱ级。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43例与对照组(左旋布比卡因)43例,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情况、牵拉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牵拉反应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阑尾炎切除术麻醉中,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罗哌卡因较左旋布比卡因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较轻。

  • 静脉滴注索他洛尔治疗特发性室速16例分析

    作者:李俐

    目的:探究索他洛尔对特发性室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收治的1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室速发作情况,将其分为持续性室速组(8例患者)和非持续性室速组(8例患者)。探究索他洛尔抑制非持续性室速的作用及其阻滞诱发性持续性室速的作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心室有效不应期情况。结果:8例非持续性室速组患者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室速阵数从每小时206阵降低到每小时20阵。用药前后患者的R- R间期延长。8例持续性室速患者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给予程序刺激诱发,其中有6例患者不能诱发出持续性室速(75%),1例患者诱发出非持续性室速(12.5%),1例患者诱发出持续性室速(12.5%)。结论:索他洛尔安全可靠,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非持续性室速,阻滞可诱发性持续性室速,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42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燕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连续用药2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 P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指标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反应控制以及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晨昕

    目的:观察研究阿托伐他汀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反应的效果以及对于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将就诊的76例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的炎性反应因子和脂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蛋白(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改善炎性反应及降低脂蛋白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安金花

    目的:为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师参与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实践,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药学监护。结果:治疗团队有了药师的加入,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药师用自身对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了解的优势,参加临床治疗,更加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地西泮加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董晓红;贾芳彦

    目的:观察地西泮加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人流术)中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愿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未产、已产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前静脉注射地西泮10 ng,宫颈3点、9点分别注射1%利多卡因2.5 nl局部阻滞麻醉;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直接行人流术。观察两组术中宫颈扩张情况、疼痛反应和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镇痛效果及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地西泮+利多卡因应用于人流术中,具有松弛宫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人流综合反应、便于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双黄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体会

    作者:韩琳

    目的:探讨双黄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双黄连与庆大霉素合用组)与对照组(单独双黄连组)各60例,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1,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体温下降时间、咽痛改善时间、扁桃体肿大充血改善时间和脓点、脓苔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与庆大霉素合用可提高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治愈率、有效率,加快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肝卵圆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伯勋;刘铭

    肝纤维化是肝脏在遭受各种因素侵袭后导致慢性肝损伤后修复的一种表现,它和其他很多组织损伤修复的基础机制极其相似,如皮肤、肺和肾脏的纤维化修复。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肝基质成分合成增加与降解失衡的结果[1]。在过去的15年研究中人们发现,在肝损害被终止后,肝纤维化是个可逆的过程。这些发现为笔者了解肝病的发生机制,从而制定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发青年脑梗死1例报告

    作者:梁伟健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2岁,因喘息反复发作20年,加重1 d 入院。患者近20年来,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出现咳嗽、喘息,病情反复发作,每年秋冬季节症状加重;用抗感染、平喘(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3d前因单位装修,闻及异味后喘息突然加重,咳白色泡沫痰,当地治疗无好转来院。查体:神志清,烦躁不安,端坐呼吸,大汗淋漓,言语不连贯,双肺闻及广泛呼气相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120次/nin,节律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CT及血尿便常规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入院后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多索茶碱、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等治疗,次日晨喘息有所缓解,但诉右侧肢活动不灵,语言不利,查体:吐字不清,右侧鼻唇沟浅,双肺仍可闻及哮鸣音,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右侧 Hoffnann(+),右Babinski(+)。查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脑梗死,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改善脑循环,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72 h复查头CT及MRI平扫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治疗2周后呼吸困难消失,语言流利,可自行行走,出院门诊康复治疗。

  • 巨大咽食管憩室1例报告

    作者:马瑞东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吞咽困难10年、加重2月”就诊,伴间断性食物反流至口腔,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18 cn处见有一巨大憩室,食管上段管腔变细、黏膜光滑(图1)。吞钡X 线检查:食管上段可见约8 cn ×6 cn的袋状突出,突向胸腔,食管上段受压迫变窄、弯曲,食管黏膜光滑完整(图2)。诊断:食管上段巨大憩室。患者入院后全身麻醉下行经右胸、左颈食管憩室切除术,术中见憩室囊在纵隔内突向右侧胸腔,与纵隔胸膜粘连紧密,经右胸切口分离憩室囊壁与纵隔粘连部,经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切口探查见食管憩室囊颈(宽约3.5 cn)及部分囊壁,切开环咽肌,在憩室囊壁近囊颈处切开一小口吸净内容物后将憩室完整提出,憩室大小约9.0 cn ×6.5 cn ×6.2 cn,用强生55 nn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除憩室,缝合食管肌层。患者随访4年,无进食吞咽困难、无呕吐,生活质量良好。

  •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并术后复诊1例报告

    作者:杨爱芹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6岁,主因剧烈活动后心悸、胸闷半个月近3日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显示:普遍导联T波深倒置,V1~V3 ST段抬高>0.3 nV。超声心动图所见:各心腔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左心室63 nn,左心房42 nn,右心室23 nn,右心房45 nn,主肺动脉内径22 nn,主动脉右冠窦膨隆,瘤壁回声中断,可见一8 nn宽缺口;CDFI显示:心尖五腔心及心底短轴切面均可见一连续花色血流起自右冠窦由左向右喷入右房(见图1左),测其血流速度约588 cn/s,压差138 nn Hg(1 nn Hg=0.1333 kPa)。超声提示:主动脉右冠窦窦瘤破裂并破入右房。经介入封堵修补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49 nn,左心房28 nn,右心室20 nn,右心房40 nn,主肺动脉内径20 nn,主动脉窦未见异常膨隆,亦未见异常分流信号(见图1右)。超声提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 长期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重症湿疹1例报告

    作者:沈琳;王锦茹;孙菀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3岁,退休职工。因间断性咳嗽、咯痰20 d,加重伴咯血5 d于2013年6月20日入我院。询问病史,该患自诉20 d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白痰,自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未在意,于5 d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咯血,5~6次/d,量约5 nl,鲜红色,有血块,另外,发病以来时有午后低热,以午后为重,高达38.6℃,盗汗乏力明显。立即在外院检查后,胸部X线片提示:右上肺结核伴空洞形成。该患者既往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磺胺类药物过敏史)。2007年这名患者曾因肺结核在我院住院治疗32 d,给予2HRZE/4HR(其中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系统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回家后遵医嘱停药。

  • 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张晓威;王世彬;尉承泽

    胰岛细胞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是低血糖症中较常见的器质性病变原因。近年发病率逐年升高,可能与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增强及临床检测手段提高相关,但我国胰岛细胞瘤的确切发病率尚无报道[1]。因其临床主要表现多种多样,故极易误诊、漏诊。且长时间的低血糖极易致不可逆的脑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为提高对胰岛细胞瘤的认知及诊疗结合我院诊治1例典型胰岛细胞瘤患者诊治经过,就胰岛细胞瘤诊断、治疗及定位进行讨论。现将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报告如下。

  • 可疑减肥茶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作者:贺少杰;宋忠举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4岁,美发师。因“发作性胸痛10天,加重4小时余”于2013年5月25日入院。往有“高血压病”史2~3年,未正规服药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胸骨后钝痛,无放射痛,10~20 nin/次,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时有心悸,院外未行诊疗。于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症状突然加重,胸痛呈持续性发作,全身出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残渣,无呕血,急来诊,急诊科医师以“胸痛查因主动脉夹层?”收入院。查体:T 36.7℃,P 112次/nin,R 20次/nin,BP170/120 nn Hg(右)174/122 nn Hg(左)(1 nn Hg=0.1333 kPa)。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2次/n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脉律规整,双侧脉搏对称,周围血管征阴性。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 nV,Ⅰ、aVL、V2~V5导联ST段压低0.1~0.4 nV。胸部平片:主动脉影增宽。

  • 无缝隙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应用

    作者:薛海荣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方法:针对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分别对重点人群监测、抗菌药物应用、信息传递、控制措施、行政监管等环节实施无缝隙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合体。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应用,确保了各环节的落实与质量,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认知度。结论:多部门、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能提高我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水平。

  • 标准化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严冬梅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认知程度,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控意识和技能。方法:使用《江苏省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多媒体教学片》进行培训,培训前后进行测试,由专职人员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做重点解读,互动答疑,强调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培训前测试合格率为21.43%,培训后测试合格率为93.30%;职业安全防护、手卫生是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实习护生是感染管理知识认知程度低的人群。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是一项持续不间断的工作,重在工作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巩固培训效果。

  • 急救护理学理论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陈旺盛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Problen Based Learning,PBL)在急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将2010级护理本科一班学生作为观察组,2010级护理本科二班学生作为对照组,讲授创伤、脏器功能衰竭、常见急危重症。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例分析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依托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作者:王大伟;刘岩峰;温春阳

    目的:为培养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搭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临床检验实验室模块的基础上改革实验课教学,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课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果:构建了符合高等医学教育规律的医学创新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临床诊断全过程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结论:依托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能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 《吉林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吉林 医学
吉林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