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入路方式减压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

    作者:王江;刘军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减压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9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治疗,B组患者行前路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角.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植骨融合时间长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角均升高,且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在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采用后路减压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但前路减压在改善椎体功能、解除脊髓受压方面较后路减压更具优势.

  • 观察颈椎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作者:白庆龄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全麻,在颈部后方正中进行切开,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全麻,在颈部侧方进行切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JOA评分)和影像学观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ROM明显更低,CCI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ROM明显降低,CCI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前路和后路入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都能够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是与后路入路方式对比,前路入路方式疗效更为显著.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的价值及入路方式分析

    作者:刘柯

    目的:评述分析脑膜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及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选择额外侧入路,另一组选择翼点入路,两组均实施肿瘤全切除术,对比两种入路方式肿瘤全切除率及并发症、视力改善等情况.结果:额外侧入路组患者根据Simpson分级,4例为Ⅰ级切除,6例为Ⅱ级切除;翼点入路组患者根据Simpson分级,5例为Ⅰ级切除,3例为Ⅱ级切除,2例为Ⅲ级切除.两组患者视力损害情况,额外侧入路组7例视野缺损与视力损害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视力未见改变,1例视力下降;翼点入路组6例视野缺损与视力损害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视力采见改变,1例视力下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脑膜瘤选择外科手术应根据肿瘤生长方式选择入路方式,配合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保证患者鞍区结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佘亮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0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B组患者给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7.1%,B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7.3±23.5) min和(24.2 ±7.4)ml,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6 ±24.1)min和(23.3±7.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和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可以选取这两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黄玉鹏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对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骨折90例,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后入路组和前入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前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后入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后入路手术均是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孙伟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每组40例.前外侧入路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治疗,双侧入路组给予双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40.0±31.4)ml少于双侧入路组(311.5±26.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后引流量(148.1±32.0)ml多于双侧入路组(131.5±26.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高于前外侧入路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0)低于前外侧入路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手术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固,且容易发生感染,不利于关节恢复,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关节面复位良好,且固定更加稳固,术后感染发生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探讨研究

    作者:梁根祥

    目的 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入路方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以及双侧入路(双侧入路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双侧入路组,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双侧入路组(P<0.05);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前外侧入路组(90.0%>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5.0%,双侧入路组为0.0%,双侧入路组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手术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固,且容易发生感染,不利于关节恢复,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关节面复位良好,且固定更加稳固,术后感染发生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德勇;黄海

    胸腰段脊柱骨折因其致伤暴力强大、发生机制复杂、为脊柱带来的破坏性大(甚至可破坏椎体三柱结构),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常伴脊髓神经损伤,致残率高.目前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先开展非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故手术治疗成为主要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现常用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术式多样,包括前路、后路、前路联合后路及微创术式,各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为保证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常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向宁;顾恩毅;郑忠

    目的:探讨经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采用前外侧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畸形愈合、创伤后关节炎、内固定物松动或裂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及血管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76%,低于观察组的93.94%( x2=4.243,P=0.039).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骨折暴露充分、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及治疗满意等优点.

  • 30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及分析

    作者:赵忠刚

    有调查显示肩胛骨骨折占肩部骨折的3%左右,占全身骨折的0.5%左右[1].一般来说,肩胛骨骨折大多数情况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即可,但是严重肩胛骨骨折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2].本研究通过对30例肩胛骨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

  • 单侧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观察

    作者:董博赞;蒋电明

    目的:对比分析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 V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P VP治疗的386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n=230,单侧入路PVP治疗)、双侧组(n=156,双侧入路PVP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单侧组手术、X线照射时间均短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t=29.128、29.676、57.365,P<0.05),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双侧组(t=19.851、45.307,P<0.05);两组患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病变椎体高度、ODI具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侧组术后6、12个月QUALEFFO评分明显高于双侧组(t=8.116、12.226,P<0.05);治疗后,单侧组、双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50.64%,单侧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χ2=39.856,P<0.05),单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6.52%,显著高于双侧组的80.13%(χ2=27.503,P<0.05).结论:选用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 VP给予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单侧入路方式在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可获得更理想效果.

  • 甲状腺二次手术入路方式探讨

    作者:卢清平;杨先荣

    甲状腺二次手术由于疤痕粘连,原切口处组织层次不清,易发生医源性损伤.我科于1997至2006年对55例甲状腺二次手术.本文对本组资料分析,探讨甲状腺二次手术入路方式.

  • 改良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汤永南;焦锋;陈帅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胫骨平台后侧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手术时间3~10 d,平均5.5 d,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10~14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67±2.12)周,短于对照组的(19.03±2.54)周,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口能较好地显露胫骨后侧、后内侧平台,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宗凯;王伟斌

    目的:探讨经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对照组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组在手术时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骨折暴露充分、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疗效比较

    作者:陈小林;刘好源;简国坚;陈峰嵘;黄哲元;陈瑞松;熊墨梁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的效果.方法 纳入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CSCIWFD患者62例,根据入路情况分为前路组(34例)和后路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SIA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CSCIWFD可取得相近的手术效果,但前路手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60例肩胛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作者:王波;颜昌义;甘求恩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后上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方入路.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18(平均12.5)个月,其中优36例,良2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其中治疗组优良率为100%,而对照组为75.0%.两组优良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3.3%,其中切口感染各1例,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肩关节外展受限各2例.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后方入路方式,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张进;蔡红艳;高飞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5例大体积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经腹腔组(n=52)和经腹膜后组(n=53),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 (CA50)、CA125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2和IL-1β]水平.结果 经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经腹腔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周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CA125、CA50、CE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4周,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前,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 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经腹膜后组均低于经腹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7%vs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腹腔镜的入路方式.

  • 不同入路方式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冯居平;杨娜;曲良烨;杨留志;喻溪

    目的:探讨在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入路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入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82.35%的患者功能及疼痛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则为79.4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及 C 臂照射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的椎间隙感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间孔镜不同入路方式均是有效的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但经椎板间入路可有效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及早恢复。

  • 左右胸两种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卢庆国;王建;丁长柏;王善涛

    目的 比较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以24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左胸组122例和右胸组124例.左胸组采用左胸入路,右胸组采用右胸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水引流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等,记录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切口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患者1、3、5年期生存率.结果 左胸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70.5±38.0)ml、(236.5±48.3) min,均显著低于右胸组(t =5.371、5.876,P<0.05);但左胸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少于右胸组(t=4.450,P<0.05).左胸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64%(2/122),显著低于右胸组(x2=8.402,P<0.05);但心力衰竭发生率为6.56%(8/122),显著高于右胸组(x2=3.855,P<0.05).两组1、3、5年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049、0.018、0.133,P >0.05).结论 两种入路方式远期生存率相似,左胸入路能够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其淋巴结清扫效果较差.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入路方案.

  • 后腹腔镜再行同侧泌尿系手术的疗效

    作者:张豪亭;刘天晓;丁蕾

    目的:研究在同侧二次行泌尿外科手术中采用后腹腔镜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近年收治的需行同侧二次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共13例,均采用后腹腔镜方式手术。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97±12)min,术中出血量(125±45)ml,术后可正常下床活动时间(16±2.8)h,住院时间(6.8±1.2)d。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发现未出现并发症情况,恢复状况较好。结论对同侧二次泌尿系手术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方式能够达到有效治疗效果(需选择合适病例),术中危险较小,手术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