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

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중국신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734
  • 国内刊号: 11-285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4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四氢异喹啉类衍生物P91024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和豚鼠离体心房肌的作用

    作者:张丽娜;吴玉林;王庆杨

    目的:研究四氢异喹啉类衍生物P91024[化学名:1-{1-(6-甲氧基-2-萘基)乙基}-2-对硝基苄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和豚鼠离体心房肌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钙、氯化钡、肾上腺素诱导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观察灌胃给P91024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采用豚鼠离体心房肌实验方法,测定P91024给药前后对心房静息后增强及正性阶梯现象的影响.结果:P91024 30和60 mg·kg-1能降低氯化钙诱发大鼠室颤的发生率(P<0.01),缩短窦律恢复时间(P<0.05).P91024 60mg·kg-1可缩短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5).并且,P91024 26.1和52.2 mg·kg-1能缩短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5).P91024 5×10-5mol·L-1能明显翻转豚鼠离体心房肌的正性阶梯作用(P<0.01)和降低静息后增强作用(P<0.01).结论:P91024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抑制豚鼠离体心房肌静息后增强现象及翻转正性阶梯现象.显示本品可能是一种特异性钙拮抗剂.

  • 人参皂苷Rg3对低氧条件诱导的Hep-2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宋冬梅;张丽莎;王宝山;张继华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低氧条件下人喉鳞癌细胞Hep-2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低氧培养Hep-2人喉鳞癌细胞株,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顺铂).人参皂苷Rg3作用24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2细胞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低氧条件下,Rg3组和顺铂对照组的Hep-2细胞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Rg3组的HIF-1α和VEGF mRNA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顺铂组的HIF-1α和VEGF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氧条件下,人参皂苷Rg3抑制Hep-2细胞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阿魏酸钠对硝普钠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海风;臧明玺;安玉会;李道明;单杰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NO供体硝普钠(SNP)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终浓度为10~160 μmol·L-1的SF预处理6 h后,用50 μmol·L-1的SNP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等方法检测凋亡,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bcl-2基因表达.结果:不同浓度SF(10~160μmol·L-1)预处理6 h可显著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减少SNP引起的核固缩、凝聚和碎裂现象;DNA凝胶电泳图谱未见典型的"梯子状"改变;增加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SF对NO供体SNP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 盐酸美克洛嗪的合成

    作者:赵增任;唐巍;杨大成;范莉

    目的:制备盐酸美克洛嗪.方法:以无水哌嗪(Ⅱ)与间甲基苄氯(Ⅰ)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浓盐酸析晶,直接得到间甲基苄基哌嗪盐酸盐(Ⅲ);Ⅲ再和[4-氯苯基]苯甲基氯(Ⅳ)作用得到美克洛嗪(Ⅴ),盐酸化即得目标化合物盐酸美克洛嗪(Ⅵ).结果及结论:产物经熔点(mp)、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该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81.8%),产物纯度98.5%,适于工业化生产.

  • 安非他酮缓释片多剂量给药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郭扬波;温预关;马崔

    目的:研究两种盐酸安非他酮片多剂量给药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安非他酮缓释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20例健康志愿者多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安非他酮缓释片剂,每天早晚各150 mg)或参比制剂(安非他酮普通片剂,早晨150 mg,中午和晚上各75 mg),连续给药7 d.用HPLC-MS测定血浆中安非他酮的浓度,并采用BECS程序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23.88±20.80)和(179.40±42.22) μg·L-1;Tmax分别为(2.56±0.89)和(1.19±0.42)h;t1/2分别为(10.61±4.93)和(10.54±6.46)h,AUC0~24 h(ss)分别为(1 076.4±274.2)和(1 041.0±310.6) μg·L-1·h;AUC0~∞(ss)分别为(1 421.1±386.1)和(1 361.8±391.7) μg·L-1·h.以AUC0~24h(ss)计,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56±14.95)%.两制剂的Tmax有显著性差异.AUC0~24(ss)和AUC0~∞(ss)的90%置信区间在等效范围内.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舒芬太尼、芬太尼对血浆细胞因子和乳酸的影响

    作者:郑洪;周海洋;刘流;徐军美;吕志平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对血浆细胞因子和乳酸的影响.方法: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例.S组诱导麻醉为舒芬太尼1.0 μg·kg-1,继以1.5~3.0 μg·kg-1·h-1维持.F组诱导麻醉为芬太尼10μg·kg-1,继以15~30 μg·kg-1·h-1维持.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体外循环30 min(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停CPB 1 h(T4)、术后4 h(T5)、术后24 h(T6)采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IL-1β,IL-6,IL-10及乳酸浓度,并记录术中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与T1相比,两组IL-1β,IL-6,IL-10和乳酸在CPB后均升高(P<0.05,P<0.01);IL-1β于T2~T5时S组低于F组(P<0.05,P<0.01);IL-6于T2~T5时s组低于F组(P<0.05,P<0.01);IL-10于T3~T6时S组高于F组(P<0.01);乳酸于T3和T4时S组低于F组(P<0.01);术中芬太尼的用量约为舒芬术尼的8倍.结论:在同等效应下舒芬太尼调节机体炎性反应效能强于芬太尼,并可减少乳酸生成,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要比芬太尼更为理想.

  • 抗艾滋病药奈韦拉平合成技术研究新进展

    作者:许青青;杨亦文

    奈韦拉平(NVP)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抗艾滋病药物之一,其合成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笔者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该化合物合成技术的新进展,分析了6条合成路线,讨论了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合成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魏海霞;赵凯;纪鑫;金媛媛;孙庆申;李国新;周东坡

    壳聚糖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目前已经成为制备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十分理想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且壳聚糖微球作为药物缓释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综述壳聚糖徼球的缓释机制、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 微球 制备 缓释
  • 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璇;胡昌华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运用广泛的降胆固醇药物,但由于其潜在的肌毒性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所以迫切需要开发选择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近年来,针对鲨烯合成酶、鲨烯环氧化酶、环氧鲨烯环化酶等胆固醇生物合成下游靶点的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其中TAK-475(lapaquistat)是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鲨烯合成酶抑制剂.现综述近年来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 眼部给药系统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辛欣;李超英

    眼部给药系统体内外评价方法的建立与研究是眼部给药系统缓控释作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体外评价方法主要为体外释药实验,体内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眼部滞留时间和药动学研究.笔者综合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眼部给药系统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锦湄;梁蓓蓓;王睿

    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在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出现频繁的感染性病原菌具有极好的对各种抗菌药物的适应性,并引起耐药.笔者就MRSA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 兰尼单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

    作者:袁莉娟;史爱欣;傅得兴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引起多种眼底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CNV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认为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平衡的破坏具有关键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其重要的激发因素.兰尼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是一种重组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中和抗体片断,可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本品能减慢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病变血管的渗漏.临床研究证明其治疗渗出性AMD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文中对兰尼单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做一综述.

  • 疫苗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若明

    疫苗主要用于大规模健康人群,尤其是儿童,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疫苗研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05年公布了<预防用生物制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该指导原则是国内首篇用以指导疫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工作的指导原则.文中在该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疫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中的认识,从疫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主要安全性担忧、国内外相关注册指导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方面加以综述.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古丽斯坦;翟所迪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的内容.方法:以临床病例为例,结合COPD治疗指南,分析患者治疗方案.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介绍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结果:本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效并合理.通过全程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意见.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非常必要,本监护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 HPLC法测定小鼠骨中大黄酸浓度

    作者:崔颖;李灵芝;朱江

    目的:建立大黄酸在小鼠后肢骨中药物浓度快速HPLC测定方法,初步考察大黄酸的趋骨性.方法:后肢骨样品经冷冻、粉碎、匀浆、去蛋白和有机溶剂提取处理后,RP-HPLC进行分析.采用PhenomenexODS-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酸水溶液-三乙胺(400:150:0.55,乙酸调pH5.0);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420 nm.结果:后肢骨中大黄酸的方法回收率在98%~106%,在0.04~20.00 μg·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日内、日间RSD均<6%,重现性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大黄酸在小鼠骨内的药物分析.大黄酸具有较高的趋骨性.

  • 载肿瘤坏死因子拮抗肽PEG-PLGA纳米粒与血清蛋白作用研究

    作者:杨安树;刘卫;李卓娅;徐辉碧;杨祥良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链长、含量以及载药对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ethyleneglycol modifi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EG-PLGA]纳米粒吸附血清蛋白的影响,研究负载肿瘤坏死因子-α拈抗肽(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blocking peptide,TNF-BP)的PEG-PLGA纳米粒在血清中药物释放行为.方法:采用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技术检测吸附于纳米粒表面的血清蛋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载药PEG-PLGA纳米粒在血清中释放TNF-BP.结果:PEG链长以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5 000,含量为7.5%时,空载纳米粒吸附血清蛋白为(2.57±0.19)%;负载TNF-BP后纳米粒吸附血清蛋白能力降低.载药纳米粒在血清中存在突释效应,并随着PEG链长的增加,累积释放率增大.PEG含量由2.5%变化至10.0%时,对释药性能影响程度不明显.结论:负载TNF-BP和PEG修饰可降低血清蛋白在纳米粒表面的吸附,载药PEG-PLGA纳米粒在血清中的累积释药率大于PLGA纳米粒.

  • 尼莫地平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作者:周丽娟;陈曦;刘清飞;王义明;罗国安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微乳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尼莫地平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并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优的Km值和处方,分别考察载药微乳的外观、稳定性、形态和粒径大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乳中尼莫地平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尼莫地平微乳为澄清或略带乳光的淡黄色液体,稳定,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8.2 nm,呈Gauss分布.微乳经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50倍后,外观、pH值、载药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为97.62%,载药量为0.402 g·L-1.结论:微乳能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微乳制剂质量稳定,易于制备.

  • 简单灵敏的LC-MS/MS方法检测人血浆中普伐他汀的浓度

    作者:谭志荣;欧阳冬生;周淦;郭栋;陈尧;肖昌琼;彭亮;陈豪;陈英;张利;韩仰;周宏灏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普伐他汀的浓度.方法:空白血浆加普伐他汀和内标,用Bond Elut C18小柱进行固相提取,然后用LC-MS/MS进行分析.采用Thermo Hypurity C18柱(150 mm×2.1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85:15),流速0.2 mL·min-1,柱温40℃,进样量为2 μL.采用ESI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检测离子为m/z 447→327(普伐他汀钠)和m/z 482→272(瑞舒伐他汀).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是2.52~660 μg·L-1,r2=0.994,小检出浓度(LLOQ)为2.52 μg·L-1.绝对回收率均在70%以上,相对回收率在98%~102%之间,日内、日间RSD均<1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普伐他汀血药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 LC-MS-MS法研究琥乙红霉素颗粒的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煊;张春英;段宇;李艳秋;王建武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琥乙红霉素和红霉素的LC-MS-MS测定法,并评价琥乙红霉素颗粒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口服0.5 g琥乙红霉素颗粒和琥乙红霉素胶囊.以罗红霉素为内标,用LC-MS-MS法测定琥乙红霉素血药浓度.用DAS 2.1药动学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数据.结果:琥乙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2~2 500 μg·L-1,提取回收率为73.1%~91.1%;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2~4 000 μg·L-1,提取回收率为71.4%~91.7%.琥乙红霉素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591±144)和(576±133)μg·L-1,Tmax为(0.80±0.39)和(0.81±0.40)h,t1/2为(1.49±0.72)和(1.15±0.57)h,AUC0~t为(1 085±304)和(1 074±301)μg·L-1·h;红霉素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1 150±290)和(1 158±318)μg·L-1,Tmax为(0.83±0.38)和(0.84±0.38)h,t1/2为(2.68±0.51)和(2.58±0.75)h,AUC0~t为(2 821±454)和(2 887±545)μg·L-1·h.以AUC0~t计算,琥乙红霉素和红霉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6.1±12.8)%和(99.6±11.9)%.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临床药动学研究;两制剂生物等效.

  • 2007年美国FDA批准的新分子实体

    作者:苏丽丽;杜海涛;赵志刚;韩容

    2007年FDA批准了14个新分子实体,现分别对其专利名、通用名、结构式、规格、申请者、适应证和有关临床试验的情况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中国新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