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

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중국신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734
  • 国内刊号: 11-285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4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肿瘤穿透肽修饰的载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肿瘤靶向性评价

    作者:李学娟;张雪梅;王蒙;慕宏杰;李静静;孙考祥

    目的:制备肿瘤穿透肽iRGD修饰的载姜黄素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内外肿瘤靶向性能等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硫醇化法合成iRGD-PEG-PLGA,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姜黄素靶向纳米粒,对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肿瘤细胞摄取的考察;采用荷瘤裸鼠活体成像考察其对肿瘤组织的穿透和靶向性能.结果:iRGD修饰的姜黄素靶向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3.9±1.6) nm,包封率为(81.32±2.83)%,载药量为(3.07±0.15)%,总的释药量达到80%左右,与普通姜黄素纳米粒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细胞摄取实验表明,iRGD修饰的姜黄素纳米粒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和穿透性,进入细胞后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裸鼠活体成像表明其对肿瘤组织靶向性能较好.结论:iRGD修饰的纳米粒在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内活体成像中都具有较好的穿透和靶向性能,作为靶向递药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美洲大蠊多肽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刚;张丹;张红;刘明华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对裸鼠人肝细胞Bel-7402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移植瘤模型,观察美洲大蠊多肽对肿瘤生长、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美洲大蠊多肽不同程度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各治疗组给药后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 <0.05;美洲大蠊多肽治疗组微血管分布较稀疏,MVD值由对照组的(64.77±13.49)分别降低到(41.52±5.36),(35.56±5.12)和(30.28±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美洲大蠊多肽治疗组能明显减少VEGF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由对照组的(75.35±13.89)%减少到(59.77±12.07)%,(42.19±11.57)%和(35.88±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美洲大蠊多肽能明显抑制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降低肿瘤MVD,减少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揭示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 载盐霉素的聚乙二醇-神经酰胺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作者:王美平;钟延强;高洁;孙治国;鲁莹

    目的:构建载盐霉素的聚乙二醇-神经酰胺胶束,增强盐霉素杀伤肝癌细胞和肝癌干细胞的能力,靶向治疗肝癌.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盐霉素的聚乙二醇-神经酰胺胶束,并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累积释放量等为指标考察其相关性质,利用CCK-8法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盐霉素和聚乙二醇-神经酰胺摩尔比1∶2,制得的载盐霉素的聚乙二醇-神经酰胺胶束的粒径约为11 nm,Zeta电位为-5.34 mV,载药量为(12.97±0.99)%,包封率为(74.17±3.89)%,48 h的累积释放量为65%,对普通HepG2肝癌细胞和肝癌干细胞的杀伤IC50值分别为7.51和0.41 μmol· L-1.结论:成功制备了粒径较小、分散均一、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具有治疗作用的盐霉素胶束,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和较好的体外杀伤效果,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 表小檗碱和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比较分析

    作者:苗培培;赵园园;苗青;郭嫦娥;陈红影;陈宁;张玉杰;马双成

    目的:比较表小檗碱和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并探讨与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猝灭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探讨表小檗碱和小檗碱对BSA的猝灭机制,测定不同温度下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力类型.结果:表小檗碱和小檗碱都能够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淬灭,其荧光淬灭过程均是静态淬灭.在25,30和37℃时,表小檗碱和小檗碱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9.623 9,10.087 6和10.206 0×104 L·moL-1,以及11.373 5,11.264 3和9.869 0×104 L·moL-1;结合分子数均为1;表小檗碱-BSA体系的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导,而小檗碱-BSA体系的结合是由彼此产生的静电及疏水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表小檗碱和小檗碱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小檗碱与BSA的结合能力稍高于表小檗碱,但差异不大;两者结合力类型明显不同,这可能与母核上甲氧基的位置和极性大小有关.

  • 丹酚酸B及二甲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跨膜转运的对比研究

    作者:袁春平;侯惠民;曾杉

    目的:比较丹酚酸B(SAB)和丹酚酸B二甲酯(DMB)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Caco-2细胞作为吸收研究模型,分别考察药物浓度、顶侧pH及外排蛋白抑制剂对SAB和DMB转运的影响,采用HPLC-MS/MS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并对比两者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外排比及总回收率.结果:在相同浓度下,SAB和DMB的A-to-B转运的Papp无明显差异,而B-to-A转运的Papp和外排比在高浓度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DMB的Papp和外排比明显比SAB高;顶侧pH的改变对两者的转运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而外排蛋白P-gp和BCRP对DMB的外排作用要强于SAB.结论:SAB和DMB均为低渗透性化合物,可能不是外排蛋白P-gp和BCRP的底物或是弱的底物,SAB的二甲基酯化并没有改变其渗透性.

  • 离子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氨丁三醇的含量

    作者:李婕;韩春霞;黄海伟;庾莉菊;宁保明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氨丁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抑制型离子色谱法,DIONEX IonPac CS16(250 mm×5 mm,5.5 μm)阳离子交换柱,以水-0.05 mol·L-1甲烷磺酸-50%乙腈(60∶20∶20)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结果:氨丁三醇与钠离子、钙离子分离良好,在20 ~ 200 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定量限为5 μg·mL-1;添加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回收率为100.4%(n=9,RSD为2.8%);添加碘佛醇注射液回收率为99.1%(n=9,RSD为2.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测定多种药物中氨丁三醇的含量.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及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王晓平;倪京满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缺血后再灌注一方面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内濒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再灌注后各种原因使神经细胞损伤加重甚至死亡,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各种机制之间又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现就其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 SGLT2抑制剂批准新药的发现及合成评述

    作者:汪武卫;陈洁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 (sodium-glucose linked transporters,SGLT2)是潜在的不依赖于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的新靶点,SGLT2抑制剂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SGLT2类抗糖尿病上市新药依帕列净、伊格列净、鲁格列净和托格列净的发现及主要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

  • 儿童癫痫患者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模型验证

    作者:李瑞瑞;盛晓燕;马凌悦;许俊羽;赵侠;周颖;崔一民

    目的:根据模型拟合图形,判断儿童癫痫患者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模型对中国癫痫患儿血药浓度数据的拟合效果,探讨已发表模型对不同临床机构的适用性,选择适合中国患儿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本研究统计分析了已发表的关于癫痫儿童的奥卡西平活性代谢物10-羟基卡马西平群体药动学模型,并提取了已发表文献中的人口学信息及模型信息,将我院癫痫患儿的浓度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根据实测浓度-预测浓度(DV-PRED)图及可视化预测检验(VPC)评估拟合效果.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我院69例癫痫患儿的76个稳态谷浓度点,入组患儿的年龄范围为0.17 ~ 15岁;共检索到7篇奥卡西平的群体模型,对其中5篇进行拟合,其中模型A和D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仍需建立适合中国癫痫患儿的奥卡西平群体模型.

  •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和肠溶制剂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对比研究

    作者:梅亚君;勾忠平;秦永平;冯萍;李燕;南峰;向瑾;王颖;苗佳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试验制剂)和肠溶制剂(参比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12例志愿受试者(男女各半)于不同试验周期分别餐后单次、空腹单次和多次口服20 mg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奥美拉唑浓度,用PhoenixTM WinNonlin 6.1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试验制剂空腹单、多次给药的AUC与参比制剂一致,Tmax较参比制剂快,空腹单次给药试验制剂Cmax较参比制剂高,多次给药差异不明显;t1/2和参比制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脂高热餐后给药,试验制剂的AUC小于参比制剂.结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达峰时间较快,空腹单次和多次给药AUC无明显差异,饮食会抑制试验制剂的吸收;多次给药2种制剂的AUC均明显增大;建议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空腹服用.

  •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

    作者:张春燕;任晓蕾;詹轶秋;黄婧;冯婉玉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我院肾内科2014年住院CK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病历,记录血压、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60例符合条件的CKD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53.13%.CKD分期不同,血压达标率明显不同(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CKD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身高、体重及大部分生化检测值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及血肌酐成正相关(P<0.05).结论: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不高,年龄及血肌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抗体偶联药物(RC48)在食蟹猴中抗药性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作者:杨丽萍;王凌;刘志浩;姜静

    目的:建立运用Bridging-ELISA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体偶联药物(RC48)抗药抗体的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的抗药物抗体.方法:采用Bridging-ELISA法进行检测,96孔板预先包被RC48,与待测样品中的抗RC48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依次加入偶联Biotin的RC48和HRP标记的亲和素和底物TMB显色,用酶标仪读取A450nm值,参比波长630 nm;阴性空白对照样品为食蟹猴混合空白血清;阳性对照样品为分别针对MMAE单抗和针对裸抗体多抗的混合抗体.结果:建立了检测抗RC48抗体的Bridging-ELISA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确定方法线性范围的精密度CV%≤19.0,灵敏度为85.48 ng·mL-1,筛选临界阈值为1.33,确证临界阈值为67.2%,系统适用性和药物耐受性良好.结论:方法验证结果均符合临床前生物制品免疫原性研究的要求,已用于非临床研究中食蟹猴血清中抗RC48抗体的检测.

  • 冰片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作者:路艳丽;耿兴超;汪巨峰;李波

    冰片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商品种类较多,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冰片具有围产期毒性,且在体内可转化为有毒性的樟脑,临床使用不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冰片的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冰片安全性研究中的存在问题,为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2015年全球重要治疗领域新药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陈玲;刘艳红;邹栩;黄文龙

    本文全面介绍了2015年FDA批准上市新药的总体情况,并就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从药物研发市场的热点治疗领域(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及其罕见病领域,针对2015年上市的部分首创新药以及研发后期的重磅潜力药物,着重从作用机制、里程碑意义以及潜在的市场表现等角度进行评述.

  • FDA新药上市申请立卷审查研究

    作者:李晓宇;柴倩雯;杨悦

    通过解析美国FDA对新药申请的立卷审查制度,分析该制度的实施效果,探索其提高新药申请质量、提高审查效率与质量的方法,提出收获的几点思考,为完善我国新药形式审查制度提供参考.对于新药申请,FDA通过临床试验期间会议、申请提交前会议以及制定各种指南手册提高申请的质量,并通过规范化立卷审查流程提高审查的效率与质量.我国应重点提高新药申请的质量,加深形式审查的内涵,规范审评程序与相关指南,规范与申请人的沟通,从而提高新药申请的立卷通过率和首轮通过率,减少技术审评轮数,节约审评资源.

  • 基于公众的药品风险认知分析

    作者:徐蓉;邵明立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针对公众的药品风险认知进行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政府监管、社会环境、药品企业的行为、医护人员、药师以及患者的行为对药品风险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政府监管主要对机构行为产生影响,而社会环境会对机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 组织交叉反应试验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作者:余珊珊;王海学;胡晓敏;林志;邱云良;王庆利

    单克隆抗体(mAb)类药物是当今生物制药研发领域的热点,组织交叉反应(TCR)试验作为单抗类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部分通常在Ⅰ期临床试验之前完成,可为临床毒性预测和监测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将结合单抗研发和审评案例,探讨并总结单抗类新药研发中TCR试验的相关指导原则以及审评考虑.

中国新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