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

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중국신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734
  • 国内刊号: 11-285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4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异甘草素共晶的热力学研究

    作者:黄雨婷;迟宗良;秦昆明;范孟雪;胡静;蔡宝昌;蔡挺

    目的:探究异甘草素共晶在异丙醇溶剂中的形成热力学.方法:以异甘草素-烟酰胺及异甘草素-异烟酰胺共晶为模型,通过测定303K下异甘草素、烟酰胺及异烟酰胺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计算溶剂中共晶的溶度积和络合常数,并绘制出异甘草素-烟酰胺及异甘草素-异烟酰胺三元相图.结果:2种异甘草素共晶在异丙醇中均符合1∶1溶液络合模型,但2种共晶体系在该条件下的三元相图有较大差异,异甘草素-烟酰胺共晶三相图的共晶区域偏离化学计量比线.常规方法不利于异甘草素共晶的形成.结论:共晶制备方法的优选具有参考意义.

  • pHM调控技术对达比加群酯速释微丸释放及稳定性影响

    作者:李鑫鑫;盛晓霞;赖继群

    目的:通过利用微环境pH(microenvironment pH,简称为pHM)调控技术提高达比加群酯的释放,并保持药物固态及化学稳定性.方法:研究不同种类、用量的酸性pHM调节剂以及酸性pHM调节剂不同加入方式对甲磺酸达比加群酯释放的影响,并利用包衣隔离技术保证药物固态及化学稳定性.同时,研究速释微丸释放情况并采用浆体法测定含药速释微丸的微环境,证明了微环境的存在.结果:加入酸性pHM调节剂柠檬酸能显著改善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在水中的释放,并呈现明显的非pH依赖性.结论:酸性pHM调节剂能够改善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释放,其改善的程度依pHM酸性调节剂的类型、用量和加入方式而异,制备的速释微丸在稳定性试验中有关物质增长较少,晶型能够稳定.

  • 半枝莲黄酮对复合Aβ所致大鼠脑内Aβ和NFT异常生成及对相关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晓婵;王崇志;王子怡;赵文静;郭可;马帅;吴晓光;商亚珍

    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结合三氯化铝(AlCl3)及重组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复合Aβ)所致大鼠脑内Aβ和NFT异常生成及相关酶α-/β-/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脑室注射复合Aβ建立记忆障碍模型,45 d后筛选记忆障碍,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组,每天1次分别灌胃(ig)给予35,70和140 mg·kg-1 SBF,连续38 d.末次给药60 min处死,冰上轻轻分离大脑,刚果红和硝酸银染色分别检测脑内Aβ和NFT生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脑内Aβ1-40和Aβ1-42 mRN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大鼠脑内α-,β-和γ-分泌酶mRNA的表达.结果:脑室注射复合Aβ显著增加刚果红染色和NFT硝酸银染色细胞数量、Aβ1-40和Aβ1-42 mRNA及β-分泌酶mRNA的表达水平(P<0.05,P<0.01),降低γ-分泌酶mRNA表达水平(P<0.05).SBF 35,70和140 mg· kg-1不同程度地抑制复合Aβ所致大鼠脑内Aβ和NFT异常生成(P<0.05,P<0.01),逆转Aβ1-40和Aβ1-42 mRNA表达的增加(P <0.01);70和140 mg·kg-1可降低β-分泌酶mRNA表达水平(P <0.01);35和140 mg· kg-1进一步降低γ-分泌酶mRNA表达水平(P<0.01).各组α-分泌酶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SBF能够抑制复合Aβ诱导的脑内Aβ和NFT异常生成,调节β/y-分泌酶的表达.

  • 白木香化学成分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作者:林丹;严寒静;李磊;何梦玲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珍贵的药用树种,是国产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长期遭受人为破坏等因素,白木香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白木香化学成分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期望能为白木香的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 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人体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向瑾;余勤;梁茂植;南峰;秦永平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帕珠沙星浓度的方法,进行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纳入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后交叉给予受试制剂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与参比制剂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评价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法测定帕珠沙星浓度,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300 mg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剂后,达峰时间分别为(0.60±0.23)和(0.50±0.00)h;峰浓度分别为(5.09±1.75)和(6.92±3.13) iμg.mL-1;AUC(0-t)分别为(11.24±3.45)和(11.63±3.77)μg·mL-1·h;AUC(0-∞)分别为(11.58±3.44)和(11.97 ±3.77) μg·mL-1·h;t1/2分别为(2.37±0.67)和(2.45±0.82)h.结论:以AUC0-t计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7.2%.

  • 成人用药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的技术要求及审评考虑

    作者:孙艳喆;耿莹;赵德恒;杨志敏

    儿童药短缺及其带来的儿科人群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是困扰全球的严峻问题.鉴于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将成人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的方法,可以大化利用现有数据、减少不必要的儿科试验,从而加速儿童药的研发,是保障儿童药临床需求、并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的现状和近年来鼓励儿童药研发的政策背景,介绍了CFDA新发布的《成人用药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的技术指导原则》、中国数据外推的模式和几种常见的应用数据外推的情况;并从药品审评角度提出了建议优先开展外推的儿童药种类、及对其审评资料的考虑,以期促进和引导我国数据外推的开展.

  • 近年申请注册的中药新药生殖毒性研究情况及有关问题分析

    作者:张晓东

    本文梳理了药品注册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对中药新药生殖毒性研究的要求以及我国2008年以来申请注册的中药新药的生殖毒性研究情况,结合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审批的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 药物临床试验中疗效指标的选择

    作者:刘炳林

    本文参考国内外药品注册相关法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根据20多年新药审评经验和对技术标准及指导原则的深入理解,对新药临床试验中疗效指标概念和与疗效指标选择密切相关的几种疗效指标类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药物临床试验中主要疗效指标的特点以及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疗效指标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和总结.对使用几种常见类型疗效指标进行疗效评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监督和管理的方法探讨

    作者:高建超;黄云虹;杨焕;高晨燕

    随着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不断增加,对于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性和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监督和管理对于促进创新药的研发,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沟通交流、资料提交、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体系提供建议.

  • 药品审评中心解决化学仿制药注册申请积压工作汇总及分析

    作者:陈新;黄清竹;温宝书

    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是《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明确的工作目标,其中化学仿制药是解决积压的重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CDE)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采取了多种措施,逐步解决了化学仿制药的注册申请积压.目前,解决积压已经进入后收尾阶段,本文梳理了过去近2年时间内化学仿制药的情况,系统分析了审评结论和不同审评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对重复申报、优先审评以及长期滞留品种的情况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目前仿制药审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氘代药物Austedo (deutetrabenazine)的研发案例分析

    作者:高广花;王海学

    Austedo为FDA近批准的治疗亨廷顿舞蹈症的新药,也是首个按氘代药物研发上市的新药,参比药物为已上市的丁苯那嗪,以505(b)2类别提交资料.本品研发与评价中重点关注了药动学中代谢物种类及暴露水平的比较研究,终获得了上市批准.本文就申请人提交的非临床及临床研发证据,介绍了FDA对此类新药的关注点及审评思路,希望对今后同类药的审评提供借鉴信息.

  • 制备工艺和过程控制对合成多肽药物有关物质的影响

    作者:胡玉玺;蒋煜;韩天娇

    本文主要以相关指导原则和电子刊物为基础,结合QbD理念及多肽药物特点,探讨多肽制备工艺中起始物料、工艺研究优化、中间体控制等环节对产品有关物质的影响,实现对多肽药物有关物质的有效控制.

  • 澳大利亚对境外制药企业GMP认证简介

    作者:陈方

    目前,国内的医药企业正逐渐登上国际的舞台.为了使国内的药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药品生产企业首先必须获得当地药监当局的GMP认可.本文简要介绍澳大利亚药监当局如何对海外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以期帮助企业进行自身产业布局,统筹安排全球GMP认证策略,简化澳大利亚GMP认证程序,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也为我国加强国外药品的GMP检查提供参考.

  • 对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申报资料要求的解读与思考

    作者:任连杰;马玉楠;蒋煜;张凌超

    通过对国内外药用辅料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梳理分析,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申报资料要求(总局通告2016年155号附件2)进行详细解读,并对相关管理模式、尚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要求提出思考.

  • 中药药品技术转让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作者:韩炜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药品技术转让研究过程中在生产工艺、制剂处方、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饮片和辅料来源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 直接抗丙肝病毒新药中的生殖毒性研究评价

    作者:于春荣;笪红远;单晓蕾;王庆利

    随着对丙肝病毒(HCV)的研究深入,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DAA)逐渐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领域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检索FDA药品管理机构公开的药品信息,对已上市DAA药物的生殖毒性试验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丰富对DAA药物生殖毒性的了解,有助于临床用药的利弊权衡.

  • 改良型新药非临床研究的一般考虑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者:戴学栋;孙涛;黄芳华;王庆利

    结合审评实践和国外相关技术指南,从非临床研究方面初步探讨了改良型新药研发的一般考虑,以及不同类别的改良型药物需要关注的问题.

  • 皮肤科药物研发中的若干问题解析

    作者:张星一;田娜

    皮肤外用制剂多为半固体制剂,具有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等特点,辅料多样且筛选过程复杂,多需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加以评价,与常规注射、固体制剂的评价有显著差异.本文结合实际审评经验,对局部外用皮肤科药物的科学处方开发、原辅料的来源和控制、杂质分析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透皮吸收试验的设计与评价、稳定性研究的特点等技术关键点进行汇总和分析,希望有助于当前皮肤科药物的研发和评价.

  • 试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

    作者:张永文

    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文件.本文从中药新药研究与评价的角度,对既有的中药质量标准拟定模式和质量控制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全面分析了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基于中药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的创新思路和观点,从战略角度提出应从整体思路上调整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拟定模式和方法,已期对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乃至中药行业的发展和监管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 对于《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考虑和分析

    作者:裴小静;杨娜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于促进和提升相关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整体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该指导原则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所研究药物自身特点,进一步区分和界定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人群.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设计或分层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以利于更客观和准确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致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外文献分析

    作者:程军

    目的:分析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致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收载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致大疱性类天疱疮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不良反应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60岁及以上患者20例(95.2%).21例患者中,服用维格列汀者15例,服用西格列汀者3例,服用利拉列汀者3例.用药至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时间为1~37个月,平均时间8个月.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致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大疱性类天疱疮.

  • 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软骨分化能力综合评价策略研究

    作者:张可华;刘静;纳涛;袁宝珠

    目的:探索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评价技术和评价策略,为hMSCs生物学有效性体外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高密度体外接种hMSCs,促使其形成软骨样3D微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有:①微球的自发形成能力以及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外观形态学分析.②以阿辛蓝及番红O染色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分析,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形成能力分析.③通过Real-time PCR对软骨细胞特定基因(ACAN,COL1A2,COL2A1,COL1OA1和MIA)表达水平的分析.在对以上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和软骨组织学方法验证的基础上,对hMSCs体外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进行综合准确评价.结果:具备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hMSCs可表现为:①具有自发形成软骨样细胞微球能力,并在诱导分化过程中形成白色光滑致密软骨样结构,阿辛蓝染色呈深蓝色.②组织学上可观察到细胞微球外周呈同心圆排列的软骨细胞外基质层.(③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软骨细胞特定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不同hMSCs在上述三方面的综合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对hMSCs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较单一方法的检测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hMSCs的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

中国新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