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

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중국신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734
  • 国内刊号: 11-285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4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桑国卫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Fx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世平;张宏宁;蒲小平

    目的:研究Fx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β25-35 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给予Fx化合物预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结果:Fx化合物的2种剂型均可显著增加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SOD和T-AOC活性.结论:Fx油剂和粉剂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关键词: Fx Aβ25-35 PC12细胞
  •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SN38连接物的合成及质量评价

    作者:杨飞飞;栾立标

    目的:利用自制的羧基结尾的嵌段聚合物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COOH)和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合成聚合物-药物连接物mPEG-PLA-SN38,并评价其质量.方法:利用自制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LA-COOH与抗癌药物SN38合成mPEG-PLA-SN38连接物,1H-NMR法表征结构,HPLC法考察纯度;UV法测定载药量,考察连接物水分散体的粒径和体外释药行为.结果:mPEG-PLA-SN38的纯度达到99.51%;载药量为3.6%;水分散体平均粒径在70 nm以下,多分散系数为0.24;体外96 h累积释药8.8%.结论:成功制备了mPEG-PLA-SN38连接物,该连接物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 水蛭抗凝活性组分黏附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

    作者:关世侠;许淑芹;彭灿;李海刚;袁中文;李中桂;曹丽萍;周郁斌

    目的:研究水蛭抗凝活性组分黏附微丸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体外黏附性及释放行为进行考察,为水蛭抗凝活性组分口服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乳糖为填充剂,利用挤出滚圆机制备含药微丸;外层通过包衣锅包裹10%羟丙甲纤维素(K15M)制备黏附层;采用离体黏附模型及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黏附微丸的黏附性及溶出度.结果:所制备的水蛭抗凝活性组分黏附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黏附百分率(B%)为(89.58±2.73)%,体外溶出符合规定.结论:该工艺切实可行,制得黏附微丸黏附力适中,溶出效果理想,可提高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维通注射剂对大鼠腹膜正常与粘连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曾煦欣;王春霞;王芳;杨西晓;侯连兵

    目的:研究维通注射剂(Weitong injection,WTI)对大鼠腹膜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NFB)与粘连成纤维细胞(adhesive fibroblast,AFB)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获得大鼠NFB与AFB,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考察WTI对2种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WTI对AFB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显著低于NFB(P<0.01),WTI对2种FB的IC50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P<0.01);WTI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的AFB 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AFB空白对照组(P<0.01),S期比例显著低于AFB空白对照组(P<0.01);WTI高、中剂量组AFB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各药物组的NFB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WTI通过将AFB停滞于G0与G1期,延缓其进入S期,抑制AFB增殖活性,WTI对AFB的作用强于NFB.

  • 市售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质量评价

    作者:薛晶;邹文博;崔学文;马文利;薛立宁;胡昌勤

    目的:以盐酸二甲双胍片为例,从药物分析角度对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与原研厂的产品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浅析上市药品质量评价的几点原则.方法: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3个基本要素出发,选择具有临床意义的有关物质、溶出度和含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国产仿制药与原研厂产品在有关物质和含量方面的质量相当,但溶出度存在差异.结论:与原研厂产品相比,国产仿制药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令人满意,但部分厂家的样品与原研厂产品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面是否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 HPLC法同时测定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

    作者:吴怀恩;周燕园;杨志丽;魏后超;黄莉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旋覆花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用HPLC法测定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柱(250n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9:91);检测波长为327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绿原酸在0.86-2.58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95%,RSD为1.21%;咖啡酸在0.28-1.10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6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缓释微囊

    作者:周伟;谢欢;刘姹;杨大坚;陈新滋

    目的: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缓释微囊.方法:用三元相图优化乳化-溶剂挥发法的溶剂系统,对微囊的制备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使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用Nicomp TM380粒径仪测量微囊的粒径.结果: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佳制备处方为:乳化体系为液体石蜡:脂肪酸山梨坦-80:丙酮(4:1:3);药物树脂与囊材的比例为(5.5:1);包衣液RS100浓度为8%;增塑剂浓度为5%.结论:制备出的微囊具有良好缓释效果,12 h的累积释放量达90%以上,微囊颗粒较均匀和圆整,粒径在15~20 μm之间.

  • 制备工艺对盐酸噻吩诺啡微球体外释放度的影响

    作者:杨阳;高永良

    目的:考察制备工艺对盐酸噻吩诺啡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的影响.方法:以乳酸羟醋酸共聚物PLGA(75/25)为载体,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噻吩诺啡微球.采用HPLC法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考察PLGA相对分子质量、理论载药量、PLGA浓度、PVA浓度、乳化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盐酸噻吩诺啡微球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PLGA相对分子质量对微球体外释放度影响较大.选择减小理论载药量、PLGA浓度和PVA浓度可以降低突释,减缓释放速度.结论:制备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盐酸噻吩诺啡微球的体外释放度影响显著.

  •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作者:郑晓珂;刘媛媛;冯卫生;王彦志;郭永慧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各国学者从不同植物中不断分离得到该类成分,并且对该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该类化合物也因其植物来源广泛且药用价值显著而备受重视.文中对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作一综述,简要介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做了较详细介绍,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抗菌治疗

    作者:肖永红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广泛耐药,主要引起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器官移植以及接受侵袭性操作等住院患者感染;细菌仅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少量抗菌药物敏感,临床缺乏有关感染治疗的研究结果;参考其他产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感染抗菌治疗研究报道,建议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轻症感染可单用阿米卡星、磷霉素、喹诺酮类等,重症感染一般需要联合用药,包括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等;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扩散的重要手段.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

    作者:叶进;张永春;吴艳明;王明明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病毒、抗炎、止咳祛痰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5 mL·kg-1静脉滴注,q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7.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及时控制症状、减少肺部体征、缩短疗程.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0例

    作者:李力;段伟;刘新宾;李海娜;张海涛;李令珂;刘朝中;张红超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2个疗程末对自觉症状、疼痛程度、超声测股动脉总流量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疼痛程度减轻、股动脉血流量增加、踝肱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效果.

  • 以葡萄糖激酶为靶点的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现状

    作者:雷蕾;刘泉;申竹芳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参与糖酵解第1步反应,催化MgATP2-依赖的葡萄糖磷酸化,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胰腺β细胞,促进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体内的血糖平衡.其活性受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lucokinase regulatory protein,GKRP)、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双磷酸化酶(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PFK-2/FBPase-2)和促凋亡蛋白BAD等的调节.目前已发现多种GK激活剂,包括酰胺类、苯并咪唑类、喹唑啉类、脲类和吡啶类等,能够有效增强GK活性,改善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且有些化合物已经进入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将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2010年美国FDA批准的新药

    作者:史菁菁;葛渊源;封宇飞;周伟澄

    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高技术、多学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药品市场集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竞争的加剧,新药研发的速度明显减缓,研发成本不断上升.近10年来,全球新药研发速度持续减缓,新药投放市场的数量从2000年的50个下降到2007年的26个.2007-2009年基本维持上市新药27个左右.

  • 发展我国仿制药大品种的对策

    作者:苏伟萍;宋瑞霖;王一涛;史录文

    培养仿制药大品种是振兴民族制药企业的可行途径之一.文中通过分析印度和美国仿制药行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和原因,探讨发展我国仿制药大品种的对策,提出塑造仿制药大品种需要的支持政策,包括影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监管认证程序,以及在供销环节对企业的鼓励政策.

  • 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ITP临床评价思路

    作者:刘松山;韩瑚;杨仁旭

    文中依据中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评价方法,提出修订ITP的中医辨证分型、纳入排除标准、病情分级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分别评价出血和PLT计数的分级标准和疗效标准,以及研究西药撤减效应的新观点.

  • 中国新药研发与注册管理30年回顾与展望(二)——生物制品审评技术要求变迁与生物药研发

    作者:常卫红;韩培;曹连之

    文中回顾了我国生物制品审评技术要求的变化历程,分阶段介绍了不同时期我国生物制品注册管理法规中的主要技术性规定及相关技术指南,阐述了近30年来国内相关技术要求在不断的实践、增补和修订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亦阐述了其对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雾化吸入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统评价

    作者:袁丽萍;周新;李宏杰;魏建英;马利敏

    目的:系统评价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BM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未说明是否实施了分配隐藏和采用了设盲法以及是否进行随访,Juni评分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在提高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结论:由于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并且缺乏安全性研究资料,因此对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作者:张美玲

    目的:了解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0年中复方甘草酸苷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共计45例,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多在用药30min内发生.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新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