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造血微环境通过细胞与细胞间黏附作用影响造血干细胞分子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师迎旭

    造血干细胞(HSCs)在骨髓腔内需要特定的细胞外环境来维持其相对稳态,而HSC定位的区域被称为龛.造血微环境是一类特化的结构,由多种细胞构成.组成龛的细胞通过释放调控信号使HSC驻留于龛内并受其调控.造血微环境主要通过细胞-细胞、细胞-可溶性因子、细胞-细胞外基质这三条途径对HSCs进行调控.其中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HSC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 炎症小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明坤

    炎症小体是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N端胱冬酶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和半胱天冬氨酸酶共同构成的高分子量蛋白复合体,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NOD样受体家族含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多的一种炎症小体,它可以被多种物质激活,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当其过度活化时,机体将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炎因子产生,维持内环境稳定.炎症小体在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固有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炎症小体的活化、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上述疾病的治疗新靶点,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新思路.

  • miR-23a研究进展

    作者:王珺晓;李凤卿;刘建伟

    微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iR-23a是miRNA中的一员,近期研究表明,miR-23a广泛调控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miR-23a在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参与骨骼肌的形成、造血细胞分化、少突细胞分化等过程.miR-23a在肝炎、牙周炎等慢性炎症反应中升高,并且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和分泌密切相关.miR-23a可以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对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很大的潜能.miR-23a在多种肿瘤中起到致癌基因作用,但是也会在个别肿瘤中出现抑癌基因作用.

  •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良;叶丽君

    脓毒症是具有感染证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重度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活化和凋亡时产生的微小囊泡样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作为一种炎性介质,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快速抗炎反应、保护炎症血管及调节免疫等多样化的作用.

  • 脑内水转运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公文

    脑内水的转运与许多脑功能密不可分,维持脑细胞水转运平衡是保证脑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而各种脑损伤后脑水肿对机体可能存在致命性的影响.多种离子通道和共同转运体参与了脑内水的转运,探究与细胞水转运相关的离子通道和共同转运体可能是理解脑水肿形成机制的基础,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脑内水跨细胞转运主要的离子通道和共同转运体的分布、功能、调控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水平的抗氧化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郭玉文;曹婧然

    氧化应激产生多余自由基,导致氧化相关疾病发病.各种内源性与外源性抗氧化物作用于机体细胞,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在细胞水平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清除细胞内多余自由基,防止自由基直接对细胞造成损害.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有毒过氧化产物的生成,可提高细胞氧化防御体系,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保护重要细胞器,主要有内质网与线粒体,预防由线粒体和内质网诱导的细胞凋亡.调节凋亡基因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力,起到抗氧化作用.

  • 线粒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士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影响心脏手术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现已成心脏大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种机制,包括氧自由基、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炎症反应浸润、细胞凋亡等,其中能量代谢障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而近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线粒体是调节能量代谢的核心.

  • 脓毒症相关的micro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阮正上

    微RNA(microRNA)是一系列单链非编码RNA,可以使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来终达到调控基因表达.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被认为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关系.一些microRNA(miR-223、miR-146、miR-150、miR-4772家族等)能够区分脓毒症患者与正常患者.microRNA存在于血液和尿中,容易获得,并且可以快速测定,这些与细菌学培养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microRNA可以作为潜在的判断脓毒症预后的指标.许多研究显示部分mircoRNA(miR-200家族、miR-149、miR-146家族等)作用于TLR-NF-κB信号通路,从而在脓毒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部分microRNA体现出可能干预脓毒症发展的应用前景.因此,积极研究microRNA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加深对脓毒症了解,同时对于可能产生的新的治疗方法有相当重要意义.

  • adropin蛋白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亚南;李安荣;陈旭东;孟虎山;林敏;李飞

    adropin是新近发现的由能量平衡基因编码的一类生物活性蛋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维持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作用;低水平的adropin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缺失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adropin表达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潜在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较低的adropin水平.未来研究的重点是adropin生物学机制,寻找提高循环血中adropin的水平的方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 肥胖易患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甚至某些肿瘤以及睡眠-呼吸紊乱等疾病相关.因此,阐明肥胖的发生机制,充分了解肥胖才能找到其克制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肥胖是由遗传内在因素与饮食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遗传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露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一种体内天然存在的免疫调节酶,可通过调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重要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局部微环境形成一种免疫抑制状态,进而调节母体的免疫反应,影响妊娠免疫耐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是指部分未找到具体病因的复发性流产.而现阶段认为导致URSA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为妊娠免疫耐受失败.因此,通过研究IDO调节免疫耐受的过程,可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

  • 非HLA类遗传易患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赵云龙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性激素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关于RA的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RA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被报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RA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RA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多种非HLA类基因多态性在RA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纤维蛋白胶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力

    缝线缝合是目前眼部切口修复的标准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陷促使人们去探索发展无缝线手术技术.组织黏合剂具有组织黏附力,有止血、封闭和黏合切口的作用.其中纤维蛋白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等独特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缝线替代物,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组织黏合剂.目前,在很多眼科手术中得到应用.但其也具有黏合强度不高,费用较高的不足.

  • 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毅涛

    脂肪液化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频电刀的应用、糖尿病、切口保护欠妥等,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口发生脂肪液化,采取措施,积极治疗,促进其早期愈合非常关键,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清创引流、中医药疗法、光线疗法、高渗糖胰岛素的应用、湿性疗法,蝶形胶布的应用等.另外,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也被采用.例如负压封闭引流法、富血小板血浆的应用等.上述方法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虽然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但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也不可忽视.例如,术前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评估,控制基础疾病,改善患者机体状况;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规范使用电刀、切口妥善保护、妥善缝合切口等,降低切口脂肪液化风险;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液化迹象,早期处理.通过有效的手段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 卒中后抑郁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卜凡;杨应成;刘昊;王海涛;马文有

    近年来卒中后抑郁(PSD)越来越常见,逐渐成为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且PSD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及病死率.PSD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损伤的严重程度、卒中后并发症有关;PSD与卒中再发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PSD预后影响的研究,可为更好地预防和干预PSD提供指导意义,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预后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晨斐

    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问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新生儿专家已达成了一致的标准,即部分换血疗法.但其远期预后,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远期预后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该文主要以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神经系统远期预后、部分换血疗法对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影响及NP神经系统远期预后的根本病因进行综述.

  • 高渗盐水合用呋塞米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双双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虽然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目前,高渗盐水已经被提出作为增强或改善静脉内利尿剂疗效的辅助治疗.一些研究表明,高渗盐水合用呋塞米不仅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质量、缓解充血症状,而且可以改善心肾功能、增加利尿剂的反应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预后.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希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具有高病死率的院内感染常见的类型之一,是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各版治疗指南中尚无统一标准及权威推荐,虽有多项研究,但均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结论.早期识别高死亡风险有助于调整治疗,故采用合适的监测指标判断病情进展、预后情况,继而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

  • 不同心肌病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评价指标差异探讨

    作者:李建坤

    目的 探讨不同心肌病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的评价指标差异.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不全原发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55例)和扩张性心肌病(DCM)组(35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结果 ICM组患者反流指数、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反流血量、反流分数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大于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球形指数以及二尖瓣瓣环方面均大于DCM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球形指数与EROA呈负相关(P<0.05),而二尖瓣环平面至瓣尖关闭点的距离与EROA呈正相关(P<0.05).结论 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与ICM和DCM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室重构均具有一定关系,对预测ICM患者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姜俊广;王海波;陈树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七医院住院治疗确诊的119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7.41±0.07)比(7.32±0.09),(83±6) mmHg(1 mmHg=0.133 kPa)比(62±9) mmHg,(92±4)%比(81±5)%,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43±5) mmHg比(68±6) mmHg,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82±9)次/min比(79±10)次/min,(20±5)次/min比(24±5)次/min,(123±11) mmHg比(128±9) mmHg,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5.4±4.6)d比(22.5±5.7)d],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9% (4/68)比19.61% (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缩短病程.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宇

    目的 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CRP)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结果显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按照血管外超声所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特征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内膜局限性增厚但无斑块形成)13例和有斑块组(内膜弥漫性增厚并斑块形成)19例,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胰血糖、三酰甘油、血肌酐、胆固醇、血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cy与CRP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肌酐、胆固醇、血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CRP均高于对照组[(20.8±7.5)μmol/L比(7.8±1.9) μmol/L,(13.4±4.8)g/L比(2.2±1.0) g/L,P<0.01];无斑块组Hcy与CRP水平显著低于有斑块组[(20.3±4.1)μmol/L比(25.7±4.5) μmol/L,(6.2±1.3) g/L比(17.9±4.4) g/L,P<0.01].结论 在临床上可将血清Hcy及CRP结合起来作为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一项可靠指标.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黄海林;唐培佳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的腹部择期手术患者10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5例.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A组、B组、C组患者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 g/kg、0.5g/kg、0.8 g/kg,观察所有患者麻醉前(T0)、右美托咪定泵注10 min(T1)、气管插管1 min(T2)、气管插管5 min(T3)、气管拔除后即刻(T4)、气管拔出后1min(T5)、气管拔出后5 min(T6)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围术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心率T1 ~T2下降,T3~ T5升高,T6又下降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波动较频繁;B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变化不显著;C组患者心率T1~T2显著降低,T1血压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躁动、恶心、喉痉挛、呛咳等不良反应,其中以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但3组患者间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手术麻醉中,采用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能显著降低患者心率以及血压的波动,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作者:康馨匀;熊露宁;陈志侠;刘翠翠;付建梅

    目的 探讨癌因性疲乏(CRF)肺癌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明确诊断为肺癌且未接受化疗的87例CRF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止咳、化痰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和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时间为第1次化疗前3d至第3次化疗前,持续时间为2个月.于干预前、第3次化疗前使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ES-R)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后肺癌患者CRF状况.结果 2个月干预结束,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CRF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RF总分为及行为疲乏、情感疲乏、感觉疲乏、认知疲乏4个维度均较对照组低[(4.2±1.2)分比(5.4±1.7)分,(4.1±1.4)分比(5.4±1.6)分,(3.5±0.6)分比(5.0±1.5)分,(4.0±1.1)分比(5.0±1.6)分,(4.3±1.2)分比(5.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于化疗的肺癌患者,能有效减轻肺癌患者的CRF,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管芯钝头引导气管插管在意外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作者:刘涛;李明强

    目的 观察管芯钝头引导气管插管在意外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收治的意外困难气道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气管导管前端采用普通管芯塑形成传统鱼钩状(J形);观察组管芯前端3 cm处折叠成钝头,充分润滑后伸出导管斜口1~2 cm,塑形成小鱼钩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成功例数、插管所用时间以及监测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和插管成功后即刻(T2)3个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以及术后呼吸道损伤并发症(如损伤出血、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结果 观察组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7.5% (21/24)比58.3% (14/24)],普通喉镜插管用时短于对照组[(19±5)s比(31±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T1显著降低,又在T2显著上升,两组不同时点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道损伤发生率为16.7% (4/24),观察组为8.3%(2/24),两组呼吸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芯钝头引导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意外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并缩短插管时间,且无不良心血管反应和明显呼吸道损伤并发症.

  • 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评价

    作者:马峰;朱卫华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10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甲硝唑15 mg/kg,6~8h一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每次150 mg,每日2次,口服)、辛伐他汀(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0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11.64±0.41) kPa、(5.19±0.21) kPa,对照组为(10.88±0.63) kPa、(6.01±0.30) kPa,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EV1、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分级情况分别为(0.98±0.21)L、(131±10)m、(1.2±0.5)级,均优于对照组[(0.72±0.11)L、(101±15)m、(2.9±1.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可靠,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增加活动耐力.

  • 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占欣;王立石;李栋;杨维明;房焕云;张旭颖

    目的 探讨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接受治疗的COPD并发MOD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每日静脉滴注血必净100 mL,每日2次,前列地尔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 mL,连续静脉注射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DS情况、肺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脏器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动脉压分别为(20±5) mmHg(1 mmHg =0.133 kPa)和(32±6)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512±6)mmHg和(58±6) mmHg,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66±7)mmHg和(55±7)mmHg,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必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促进COPD并发MODS患者病情好转,降低病死率.

  • 历节胶囊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邓开伟;袁艳

    目的 比较历节胶囊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活动期RA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历节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口服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口服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接近[92.0% (46/50)比84.0% (42/50)],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4.0% (32/50)比44.0% (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功能级别显著优于对照组[(1.04±0.32)比(1.40±0.34)](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20±7)mm/1 h比(36±10) mm/1 h,(29.8±2.5)%比(37.2±5.5)%,(1.3±0.3)比(1.7±0.4)],而CD8+显著高于对照组[(29.8±2.5)%比(27.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历节胶囊治疗活动期RA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片,可以有效缓解活动期RA的全身病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药物.

  • 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季立津

    泌乳素瘤是常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对于泌乳素瘤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及生长因子的变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视黄酸、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8和神经调节蛋白1可能也参与了泌乳素瘤的发病.此外,肿瘤微环境在垂体肿瘤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但各种发病机制间的相互联系仍未明确,因此,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应深入.

  • miR-34a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连勐

    微RNA(miRNAs)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s,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炎症、发育、凋亡、肿瘤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miR-34a是一个典型的多功能miRNA,其异常表达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消化道肿瘤是一种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miR-34a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以及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ITIH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仵妍

    人类间α胰蛋白酶H5基因(ITIH5)作为ITI家族的一员,是新发现的候选肿瘤抑癌基因,它通过与透明质酸共价连接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血管的形成,发挥抑癌基因作用.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研究已发现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ITIH5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早期事件,是导致ITIH5表达缺失的关键因素.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仲小敏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手段.CIK细胞为体外扩增的淋巴细胞,其主要效应细胞为CD3+CD56+T细胞,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特点.CIK细胞体外培养简单、扩增能力强、抗瘤谱广、抗瘤活性强.CIK细胞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机体抗肿瘤活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其不良反应轻微,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等不适,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 运动干预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潘虹

    手术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的下降.运动干预是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疗效确切,目前在肺癌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初步研究显示其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焦虑抑郁等状态,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脑胶质瘤侵袭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栋良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致残、致死率高,目前治疗的主要障碍是其弥漫侵袭性.胶质瘤的侵袭主要是沿着神经束、血管和脑膜等结构进行的,一般局限在脑内.侵袭的过程借助自身分泌或脑组织固有的一系列物质的协助实现,其结果会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瓦解.对胶质瘤侵袭的解剖学基础、侵袭方式、侵袭过程、侵袭结果等任一环节的深入研究,都有望找到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 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琼月

    甲胎蛋白(AFP)是早诊断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约1/3的早期肝癌AFP阴性.AFP异质体3是AFP中与肝癌相关的组分,高敏检测法对早期肝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AFP.高尔基体蛋白73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很高阳性率,且与AFP有互补作用.异常凝血酶原、骨桥蛋白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早期肝癌有较高敏感性,且AFP阴性者也有较高阳性率.上述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作者:应畅;肖伯端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在人体肿瘤中常见,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分子医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与HNSCC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被发现,其中重要的两种是TP53和Notch,并且针对特异的突变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的HNSCC靶向治疗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抑癌基因TP5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在HNSCC生长中具有负调控作用.Notch、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基因在HNSCC中出现高表达,它们通过激活突变、失活突变或表观遗传改变影响下游信号,与HNSCC的治疗密切相关.Notch基因更是有着抑癌和促癌的双重作用.此外,微RNA与HNSCC的发病也有关系.因此,深入研究HNSCC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治疗靶点,将对HNSCC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HNSCC患者的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树突状细胞在李斯特菌疫苗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宋艺佳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是一种严格的胞内寄生菌,具有细胞内生长和繁殖的特性,且在机体内具有一定的可清除性.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以LM为载体的减毒活疫苗已经被广泛应用.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介导LM疫苗发挥抗肿瘤效应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其具体的免疫调控机制和抗肿瘤效应并未进行系统性的描述.

  • 结直肠癌放疗前后存活蛋白的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娟;罗维;王帅;胡南;张翀;吴艳;杨镇洲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放疗前存活蛋白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收治的未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放疗,并检测放疗前后存活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存活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相关性.结果 放疗前和放疗后,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Duck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存活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存活蛋白阳性率高于≥5 cm者,结肠部位的阳性率高于直肠部位者,浸润程度突破肌层的阳性率高于肌层以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放疗前存活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的增强,结直肠癌放疗效果越差(P<0.05).结论 存活蛋白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结直肠预后及结直肠癌是否需要辅助放疗或改进放疗方法的指标.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患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秋波;周超

    目的 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患性的关联.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2014年12月以前关于ACE基因多态性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患性关系的文献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第一作者、发表年份、诊断标准和基因频率等数据,合并效应采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同时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4篇文献(14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累计有960例COPD患者及1220例健康对照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将所有文献进行总分析时,ACE D/I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患性无关联.但在亚组分析后发现,在黄种人中,ACE D/I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患性相关(D vs Ⅰ:OR=1.66,95% CI1.15~2.39;DD vs Ⅱ:OR =2.75,95% CI 1.02 ~4.31;DD vs ID+Ⅱ:OR =2.99,95% CI 2.03 ~4.40).结论 在黄种人群中ACE D/I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患性相关;在白种人群中ACE D/I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患性无相关性.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作者:常红霞

    目的 研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垂体后叶素治疗,按照0.01~0.1 U/min的标准给药,终目的是使平均动脉压处于65 ~70 mmHg(1 mmHg =0.133 kPa)内,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50 mg,在每隔6h进行1次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ICU住院时间和垂体后叶素的使用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d内生肌酐清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观察组:(34±5),(57±11),(72±12),(87±15)mL/min;对照组:(35±5),(42±8),(51±8),(59 ±11) mL/min];两组血乳酸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7.5±1.1),(4.1±1.3),(3.4±0.8),(2.3±0.2)mmol/L;对照组:(7.2±1.3),(6.8±1.4),(4.7±1.3),(3.6±0.7) mmol/L],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1/33)比27.3% (9/33),P<0.01],ICU住院时间和垂体后叶素的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1±0.7)d比(24.3±7.8)d,(7.2±1.3)d比(14.3±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还能降低血乳酸水平,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垂体后叶素的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率较低,其疗效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职业人群中379例高尿酸血症患者2011~2014年追踪调查

    作者:黄胜男;林志健;张冰;牛红娟;张晓朦;王雪洁;朱春胜;王红坡

    目的 探讨职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的流行特征及病程进展特点,为HUA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4年(2011 ~2014年)追踪调查北京市大兴区职业人群中379例HUA者健康体检信息,分析其流行特征和病程进展特点.结果 2011~2014年,379例HUA患者的血尿酸偏高的检出率依次为100.0%、75.2%、74.9%、76.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超重或肥胖以及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逐年升高,2014年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偏高的检出率略有波动,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高血压、甲状腺肿大或结节检出率呈增长趋势,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和肾结石的检出率4年内未变化.结论 职业人群中多数HUA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程进展,糖/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及一系列并发症逐渐增加,应及早进行有效干预,廷缓代谢紊乱的进展及出现并发症.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

    作者:刘端绘;刘俊;莫毅;梁振杰;陈泽宇;黄鑫波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乌司他丁20万U+0.9% NaCl注射液100 mL,每日3次(治疗两周);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血必净注射液50 mL+0.9% NaCl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治疗两周).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呼吸频率及心率;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含量变化情况及体温、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近期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1.5)×109/L比(9.8±2.0)×109/L,(60.5±2.4)%比(75.5±2.8)%,(15.8±3.2)次/min比(17.5±3.5)次/min,(68.1±8.7)次/min比(78.5±8.6)次/min,P<0.01];研究组患者体温、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8±0.3)℃比(38.4±0.6)℃,(12±4)d比(17±4)d,16.7%(10/60)比35.0% (21/60),P<0.05或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显著低于对照组[(13.5±1.3) ng/L比(18.7±0.5)ng/L,(16.9±1.2) mg/L比(20.8±1.8) mg/L,(80±24)μmol/L比(124±32) μmol/L、(126±20) μmol/L比(233±3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可有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患者病死率.

  • CDH1 C-160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易患性的Meta分析

    作者:舒泳翔;吴鹏波;郭芳;李明;谭诗云

    目的 探讨CDH1 C-160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的易患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取有关中国人群CDH1 C-160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文献中提供的该基因位点基因型AA、AC、CC例数,按照基因模型AA vs CC、CA vsCC、AA+ AC vs CC、从vs CC+ AC的方式重新整理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9篇,10个研究,累积胃癌病例组2273例,对照组2607例.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AA vs CC(OR=1.16,95%CI0.74~1.80,P=0.517);CA vs CC(OR=1.10,95%CI0.99~1.24,P=0.084);AA+ AC vs CC(OR=1.10,95%CII0.99~1.22,P=0.085);AA vs CC+ AC(0R=1.08,95%CI0.71~1.62,P =0.723).结论 CDH1 C-160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易患性无关.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诊断应用进展

    作者:杨艳梅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结节良恶性作出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随着常规超声及多种超声成像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已成为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首要影像学措施,该文就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予以总结,有望提高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性能.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华

    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静息态脑功能MRI是基于静息态下血氧水平依赖检测功能相关脑区低频波动信号,研究静息态脑网络,静息态脑功能MRI(rs-fMRI)比任务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目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较多,包括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法、局域一致性、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复杂脑网络研究等.该文对rs-fMRI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孙燕双

    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是第三代弹性成像技术,位于超声成像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它不仅可提供组织内部弹性信息,还可对其进行量化,病灶的性质则可通过软硬度来判断.VTQ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同时还可避免对良性病灶进行不必要的活检,而且能够确定佳的活检部位,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糖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贵丹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作为新出现的糖脂及能量代谢调节因子,在糖代谢中,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在脂类代谢中,有提高脂肪酸氧化、能量代谢和调节血脂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早期,可减弱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评估应用进展

    作者:孙厦厦;何文静

    症状性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发生时无典型症状,故不易被发现,但后果比有症状的低血糖更为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升血糖调节障碍、自主神经病变、睡眠、年龄以及用药密切相关.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连续监测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帮助医师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协助分析个异化或规律性的血糖波动,降低患者病死率,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Ⅳ型胶原蛋白的关系

    作者:魏丽;刘晶;李园;李凌飞

    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蛋白参与了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中的多个关键性的病理过程.该文通过探讨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蛋白三者的关系及其对1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1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诊断、治疗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 妊娠期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方法的研究

    作者:田彦捷;钱嘉林;李宝明

    唐氏综合征(DS)指胎儿染色体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有效的办法就是产前终止妊娠.临床上常对高危孕妇行产前筛查,以预防和减少DS患儿出生.目前我国对于胎儿DS的产前筛查及诊断一般结合孕妇的高危因素,辅以妊娠期超声检查、血清标志物筛查以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等一系列相关检测.目前多种产前筛查DS的方法较多更新也较快,但是目前检测方法存在阳性率低、敏感性差、有创性以及费用昂贵等各种因素,所以针对DS寻找一种无创伤高效的检测方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 特发性癫痫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天成;凡振玉;宋文珺;刘亚青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癫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及学习能力的下降等.特发性癫痫综合征患者同样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其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癫痫的病因、病程和发作类型及癫痫灶的部位、发病年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抗癫痫药物的使用、社会因素以及神经网络异常等.

  • 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薛丽君;杨怡玲;唐剑

    肠易激综合征是(IBS)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较高.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的研究显示,与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胃肠动力异常、免疫功能改变、肠道炎症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IBS的主要手段.当前,常用于治疗IBS的西药存在不良反应大、适应范围窄等问题;中药配方也常用于治疗IBS,但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诊断、疗效评价均无统一的标准.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出更加安全、广谱、有效的西药及建立统一的IBS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使IBS的药物治疗更加规范和有效.

  • 成人短肠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现状

    作者:李利发

    短肠综合征(SBS)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以营养支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在SBS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提供患者所需的水、电解质以及必需的营养素.而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添加生长因子、特殊营养素、药物辅助治疗以及针刺治疗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肠管代偿功能,减少肠外营养的时间,促进SBS患者早日康复.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