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高原病与血液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存;任明

    高原地区的环境特点为低压、低氧、低温.人群进入这种环境,多数经过自身调节后很快适应,不会对机体造成明显损害.但部分人群不能适应高原的低氧环境,易发生急性高原病(AMS),主要包括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将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这会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进入高海拔地区,从而为高原医学工作者提出严峻的考验.目前,相关研究多以人群直接进入高海拔地区前后的相关血液因子变化作为研究对象,而缺乏对亚高原地区适应过程的观察研究.因此,研究健康人群由低海拔地区经过亚高原的预适应再进入高原地区的血液因子表达,将为AMS的诊断及预防提供有效措施.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与肥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娴;陈容平;陈宏

    肥胖是脂肪组织堆积引起的一种多基因调控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胃肠道-内分泌代谢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备受关注,肠道菌群作为一个新的影响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宏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平台,将肠道菌群为靶点的精准体质量管理策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肠道菌群干预减重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减重手术和粪菌移植等,然而肠道菌群的调节对减重效果的影响因方法的不同而异.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CD8+T细胞数量增多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庄虹;卓宋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死因全球排名第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然而其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十分明确.CD8+T淋巴细胞是慢性炎症中重要的淋巴细胞亚群,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8+T细胞在COPD急性期大量扩增参加免疫应答,即便在缓解期仍在肺部长期募集,且其数量与肺功能下降呈正相关,这可能是COPD慢性气道炎症的重要因素.影响COPD患者CD8+T细胞数量增多的机制主要有吸烟、病毒感染、自身凋亡减少、自身免疫、免疫因子表达增多等,近年来发现吸烟、细胞自噬、CD8+T细胞的分化间存在一定联系.研究CD8+T细胞在COPD患体内数量增高的机制,有助于了解COPD的发生、发展机制.

  • 衰老细胞组织内累积与衰老相关疾病

    作者:杜朋;党女;王玉全;樊飞跃;孟爱民

    细胞衰老是指在应激状态下细胞不可逆地持续性增殖抑制.与细胞凋亡不同,衰老细胞可以抵抗凋亡并长期存活,当衰老的细胞不能被免疫细胞有效清除时,随时间延长在组织内累积,并分泌过多的各种细胞因子使组织微环境发生改变,影响周围正常细胞分化生长导致组织和器官恶化,对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有促进作用.因此,清除衰老细胞成为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新策略.该文主要介绍体细胞衰老的分类,细胞衰老在2型糖尿病、肺纤维化和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 儿童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志勇;陈媚媚;韦丹

    儿童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多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因其临床特征不明显,为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能客观反映机体当前所处的病理状态,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心衰标志物,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生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日益完善,发现了伴随其病生过程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对患儿的诊断、危险度分级、疗效的评价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 男性尿道狭窄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双耀;李养群

    尿道狭窄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为尿道海绵体瘢痕形成,内科保守治疗几乎无效;外科治疗手术方法又分为多种,大部分手术远期效果不理想,尿道再狭窄发生率较高.若手术方法选择不当,则常常需要反复手术,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目前被临床医师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是尿道镜下技术,然而复发率较高,只适用于狭窄长度较小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如尿道端端吻合、游离组织尿道成形术、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以及组织工程技术在临床中均有应用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热议的话题.

  •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宏玉;朱俊超

    右美托咪定具备镇静、镇痛及抗交感的药理作用,对各种麻醉、手术创伤造成的认知功能改变均有预防作用,并且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发挥抗炎和脑保护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麻醉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为严重者可发展为老年痴呆,因而受到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POCD可以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增加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目前POCD的诊断主要依靠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预防POCD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银屑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王凯;曾嘉琦;王笑然;车永哲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白细胞介素(IL)-23/辅助性T细胞(Th) 17反应轴和IL-12/Th1反应轴相关,同时固有免疫成分也逐渐成为银屑病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临床上主要有免疫调节或抑制剂、抗炎药物、生物制剂和物理光线等治疗手段,免疫调节或抑制剂与抗炎药物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而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逐渐认识,基于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靶向治疗已成为主要研究热点.但不同手段之间和不同药物之间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均有较大差别.

  •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孙立伶;刘永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合并急性肺栓塞或下肢静脉缺血坏死,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严重的临床后果.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在患者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并发症,部分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终发展成为PTS.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可以明显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和更有效地去除急性期血栓.慢性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血管内再通技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并发症明显降低,早中期血管通畅率肯定,远期通畅率有待观察.

  • 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作者:钱露莎;刘桂宾;李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疗效.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复杂、尚未明确,其预防及治疗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策略包括有效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随着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深入、支架材料及工艺不断改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问世使攻克支架内再狭窄这一难题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基因在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作者:李雪瑶;李洁;杨菁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并且发展迅速,极易误诊,母婴病死率极高,该病病因与高血压等疾病相关,但是也有妊娠妇女自身的独特性,甚至与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相关.诊断主要从突发剧烈而持续的胸痛等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目前治疗以一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为主,主要依据主动脉夹层累及的范围与类型、胎儿孕周、患者及家属期望值综合决定,但不应忽视对孕妇的心理疏导,三级预防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母婴结局.

  • 脑钠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苏建花;程克文;陈小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渐进性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脑钠肽(BNP)主要由心室分泌,心室压力增大促使其分泌,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监测指标.有相当一部分疾病会引起BNP水平的升高,当前研究除分析BNP在诊断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外,还通过监测血浆BNP水平在COPD患者不同治疗情况下出现的相应变化而了解COPD病情.因此,进一步了解BNP在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评估,可为今后COPD患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 卒中后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展宏;庞晓敏;韦宗勇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PS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涉及单胺能系统异常、额叶-皮质下回路损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神经炎症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神经生物学过程,心理因素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亦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于PSD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传统医学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案尚不能系统、规范的普及.故进一步深入研究PSD的发生机制、优化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辅酶Q10治疗线粒体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姜之歆;王从容

    辅酶Q10因其在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治疗线粒体疾病应用广泛的药物,其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氧化呼吸的进程,主要作为递电子体在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腺苷三磷酸(ATP)的生成,促进电子的主动转移和氧化磷酸化进程,生成能量贮存的主要物质ATP,进而促进能量代谢;并可通过弥补辅酶Q10合成缺陷,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干扰线粒体去极化等作用影响线粒体凋亡,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改善线粒体疾病患者异常代谢物水平及相关并发症.

  • 银杏叶制剂联合功能训练和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阮玉泉;王丽;孙战风;唐冬云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联合功能训练和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训练和高压氧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杏叶制剂(6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Epworth嗜睡量表(ESS)、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MSE、ESS、FMA及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8±5)分比(23±4)分、(9.93±1.02)分比(13.31±2.61)分、(81±12)分比(57±9)分、(64±16)分比(53±1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364±30.1) ms比(322±27.3) ms,(6.1±1.2) ms比(10.2±1.9) ms]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自理能力、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6.12±4.36)分比(8.15±9.51)分、(14.08±5.31)分比(15.25±3.18)分](P<0.05).结论 银杏叶制剂联合功能训练和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鲑鱼降钙素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龙;张彤;孙川江;李萌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攀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椎体成形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术后3d内,每日1次,每次20μ,之后改为每2日1次,每次10μg,连续使用1个月后间隔1个月,然后继续使用,整个疗程共6个月,治疗期间口服碳酸钙D3片,每次600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碳酸钙D3片,每次600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痛改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Barthe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 (32/35)比71.4% (25/35)]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86±0.14) g/cm2、(0.88±0.15) g/cm2,均高于对照组[(0.78±0.12) g/cm2、(0.80 ±0.09) g/cm2] (P <0.05).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鲑鱼降钙素对缓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术后正常生活.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吴春叶;高彤彤;黄勃;王晓桃

    多发性骨髓瘤是B淋巴细胞来源的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而骨髓瘤骨病(MBD)是其进展的重要临床表现.MB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加、成骨细胞功能受抑制有关.随着MBD致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MBD的临床治疗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进展到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现阶段已逐渐出现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或靶向治疗药物,如卡非佐米、骨硬化蛋白抗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抗体等.这些药物能明显延缓MBD的进展,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未来,明确MBD的致病机制、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及多靶联合治疗成为MBD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 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进展

    作者:路会侠;李绍波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从宫颈病变到宫颈癌病程较长,早期、及时、准确诊断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预防和终止病情的发展.宫颈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客观、无创、便捷而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糖类抗原125、p53、p16/Ki-67等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在宫颈癌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更准确地了解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检测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IMP3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

    作者:王小娟;成洲;王晓萍;贾晓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MP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NA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其所含有的2个RNA识别基序和4个同源K-域使得RNA结合蛋白更加稳固并具特殊性.IMP3是一种被公认的癌胚蛋白,主要存在于发育的胚胎组织中,其表达与一些恶性肿瘤相关.IMP3特异性表达于晚期及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中,但在其相邻接的良性组织中并未发现.另外,体外研究显示IMP3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

  • JC多瘤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感染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动态

    作者:欧铜;汤花梅;崔香蕊;周芳坚

    JC多瘤病毒(JCPyV)是早鉴定的人类多瘤病毒,可编码致癌蛋白大T抗原,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2B类”致癌原.JCPyV原发感染主要发生于幼年时期,可潜伏于宿主多个部位形成隐性感染,具有致癌风险.JCPyV致癌假说主要有:病毒癌蛋白干扰宿主细胞DNA修复,紊乱细胞周期;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破坏染色体遗传稳定性;病毒非编码调控区突变,影响其调控基因表达.目前,JCPyV致癌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聚焦JCPyV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将为JCPyV致癌性研究及相关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 乳腺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影像学表现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超;李明;刘现栋;胡超;吴凤霞;胡俊丰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收治的14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接受了超声及钼靶检查,观察钼靶的乳腺密度分级、两种检查方法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BI-RADS 5级率方面:对于低密度乳腺,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高密度乳腺,乳腺超声高于钼靶[69.0%(58/84)比47.6%(40/84)] (P <0.05);对于T1期、T1期以上的肿瘤,超声均高于钼靶[50.0%(38/76)比34.2%(26/76),80.0%(56/70)比65.7% (46/70)] (P <0.05).对于肿块微钙化灶的显示率,钼靶明显高于超声[94.4%(68/72)比69.4% (50/72)] (P <0.05).对于肿块边界及毛刺的显示率,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超声在高密度型乳腺的检查中更加准确,对于病灶较小的早期肿瘤,因乳腺钼靶对于肿块微钙化灶的显示更敏感,故对于超声检查的是良好的补充.

  • 2014年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晓兰;张芳;李晓辉;陈世财

    目的 了解我院2014年全年临床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全年由微生物实验室收集的各类检病原学标本,分析各类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14年共分离病原菌2 863株,病原菌来源:痰标本占50.3%,分泌物标本占18.8%,尿液标本占12.0%;病原菌检出多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占16.1%,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4.6%,神经外科占8.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 951株占68.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2.6%、11.4%、11.4%、9.1%.革兰阳性菌912株,占31.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分别占8.3%、5.2%、4.0%、3.7%;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16.3%)较低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菌耐药率均>6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达2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奎奴普定/达福普丁、四环素除外),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奎奴普定/达福普丁、四环素除外).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结节性筋膜炎的高频超声表现

    作者:王萌;曲涛;陈敏;尹倩;鄂占森

    结节性筋膜炎(NF)可见于全身各处,其高频超声表现多样,多数病变的高频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的均匀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结节,一般血流信号不丰富.NF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内型,不同分型的NF有其相对特征性的高频超声表现;根据病变主要的组织成分可分为黏液型、细胞型和纤维型,不同组织病理学亚型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NF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其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高频超声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高频超声对N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将;葛晖

    甲状腺结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超微血流成像以显示病灶内超低速血流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病灶进行多点、定量、更客观的良恶性评估.三维能量多普勒立体地提供了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新线索.超声造影通过显示微细血流灌注情况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甲状腺穿刺活检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依据.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早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提供了更有用的信息,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 多种影像学技术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洪蕾;毛慧;马富成

    近年来,乳腺癌以明显上升的发病率跃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而对具有癌前病变特征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进行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有效办法.随着多种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DCIS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但各种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缺点,了解并掌握它们的适用情况,必要时选择多种检查联合应用,对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同时,伴随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有望通过各种影像学造影剂运载治疗药物在乳腺DCI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中医疗法在肺癌术后康复中的运用

    作者:姚嘉麟;龚亚斌;许玲

    手术切除是目前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常在肺癌手术后出现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的干预措施减轻术后症状,改善心肺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但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仍是影响肺癌患者康复及后续治疗的主要因素.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医疗理念,可与西方医学形成互补.其多途径的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气短咳嗽、疲劳焦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更利于患者机体功能快速恢复.因此,中医疗法在肺癌术后康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肺癌 术后 中医 康复
  • 异甘草素制备分离和抗乳腺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浩;矫喜梅;杨晓丽;吕剑涛

    异甘草素是甘草的干燥根茎中含有的一种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异甘草素是一种多靶点、多途径的抗乳腺癌药物,是乳腺癌的天然化学预防剂,其抗乳腺癌细胞活性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作用途径主要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长等.然而异甘草素在甘草中含量很低,制备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难以实现量化生产满足临床需求,异甘草素溶解度也不高,在体内难以充分吸收利用,目前仍是一种潜在的抗乳腺癌药物.

  • 肥胖型高血压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王丹;刘龙民;于洋

    肥胖诱发高血压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脂联素、胰岛素抵抗、瘦素等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高血压发生.对肥胖型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对延缓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另外,对肥胖型高血压治疗采用中医多靶点治疗,既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同时服用中药患者的临床症状亦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