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对肝脏迷走神经功能的研究

    作者:赵战朝;孙绍梅;薛承锐

    迷走神经干是由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迷走神经中副交感节前纤维组成;左侧迷走神经经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形成迷走神经前干,右侧迷走神经经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形成迷走神经后干.在哺乳动物,迷走神经前干直接分出肝支进入肝脏,后干分出腹腔神经丛,再由腹腔神经丛发出支配肝的主要分支,构成肝前神经丛和肝后神经丛,由前神经丛发出的神经纤维沿动脉分布,并随之入肝,后神经丛的分支沿门静脉入肝.而大鼠两支迷走神经干沿食管穿过膈肌进入腹腔后(腹侧支/前支和背侧支/后支),分为明显分开的5条分支:一对胃支,一对腹腔支和一条从腹侧主干发出的肝支.大鼠的肝迷走神经支配则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在贲门上几毫米处发出的肝支直接支配.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功能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与细胞凋亡

    作者:翁晓燕;史百芳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外力通过骨质或眼球的移动传递给视神经造成的间接损伤,损伤后可以没有外部或初眼底镜下眼球或视神经损伤的表现,而却有视力的丧失.这种损伤在闭合性脑部外伤中约占0.5%~5%[1,2].虽然由间接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力损伤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约50%的患者仅为"光感"或"无光感"视力.目前还没有确凿的治疗方案.国际视神经外忖伤研究小组[3]认为,激素治疗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均不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对视神经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研究较为关注,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卢晓航;黄晓新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由Fisher等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术语.临床上H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HI已由尸检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评价与争论,更引起了人们对HI的重视.现仅就H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

    作者:李小松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V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分为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按病变性质又可分为非炎性和炎性两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静脉系统形成血栓,引起阻塞,造成脑静脉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产生脑组织淤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从而表现一系列相关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较脑动脉血栓形成少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栓的程度和进展速率,以及血栓形成的病因,特别是感染因素的存在与否,因其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和多变,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多因延误诊疗而导致严重后果.由于其发病率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而且有些轻症病例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目前无精确的统计发病率,本病病因复杂可累及各个年龄组、产褥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多见.近年来MRI、MRA、CT、DSA等技术的应用,其早期发现率及诊断率已有明显提高,早期采取有效治疗,预后良好.

  •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伟;迟兆富

    癫痫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作为了离子通道疾病,其发病与钠离子、钾离子通道及Ach受体功能异常有关.新近的分子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Ca2+ channels,VDCCs)与癫痫有密切的关系,现仅对神经元VDCCs的分子结构,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两方面阐述VDCCs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并展望其在抗癫痫新药研制方面的理论应用价值.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

    作者:徐世勤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如自由基、刺激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黏附分子、白细胞、细胞因子等[1-5],介导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RIR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常可遇到,如视网膜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青光眼高眼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防护RIR损伤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现仅就国外有关RIR损伤防治的研究综述如下.

  • 膈神经功能与膈肌起搏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肖飞;陈钢

    膈神经是维持呼吸功能的主要神经,以往的文献明确指出膈神经功能在维持正常通气功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膈神经失去功能(简称,失功)将导致通气功能下降,但是一侧膈神经失功以后,患侧通气功能下降的程度尚无明确数据;膈肌起搏是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方法,以往认为:膈肌起搏时必须保持膈神经完整,但是临床常常见到膈神经失功,并且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能否应用膈肌起搏尚无明确结论.

  • 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经伟;李树臣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有包膜的负性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轻重不等.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为严重的国家,建国后52年已累计发病140万人,占同期世界总病例数90%以上,死亡4.5万人.虽然近年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是近10年全国每年仍有4~6万人发病,该病的疫区仍在不断扩大,并已波及某些中心城市[1].加强对HFRS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掌握病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治疗研究

    作者:冯姝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当HIV侵入人体后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侵犯宿主细胞,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进而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及肿瘤.现就该病治疗的中心环节--抗病毒治疗,尤其是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单庆文;王琳琳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致病菌之一.许多研究资料表明,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关,而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因此,研究儿童时期的自然人群中HP感染状况与HP感染相关因素及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发生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海燕;马文丽;郑文岭

    冠状病毒是RNA病毒中的一个科(family).早描述由冠状病毒引起疾病的是Schalk和Hawn,他们于1931年发表文章,谈如何区分禽类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65年,Tyrrell和Bynoe利用胚胎的含纤毛气管组织从普通感冒患者鼻洗液中分离并培养出冠状病毒.随后,1966年美国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也从普通感冒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类似病毒[1].

  • 树突状细胞在细菌、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向晓星;周霞秋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微生物感染机体后,不成熟DC经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识别微生物抗原并成熟,其吞噬活性下降,而细胞表面分子(如MHC-Ⅰ、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CD54)、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因子(IL-12、IL-10、IFN-α)表达增强,能有效地刺激初始性T细胞的增殖反应,是决定感染免疫应答的始动及其方向的中心环节.而后的Th应答类型受微生物的产物及佐剂、DC表面的信号受体、DC亚群、细胞因子微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现仅对近年有关DC在细菌、原虫感染免疫中的研究简要概述.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徐建玉;李昌平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于1989年克隆成功,HCV基因序列清楚.长约9 400个核苷酸,由5'端非编码区(NCR)、单一开放阅读框(ORF)、3'端非编码区(NCR)组成.5'端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病毒复制及保持病毒性状方面起重要作用,3'端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一定作用.ORF长约9 030nt,编码3 010个氨基酸,称为病毒多蛋白前体.经过宿主细胞编码的蛋白酶修饰后形成功能不一的病毒蛋白.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蛋白(C、E1、E2/NS1),是组成病毒颗粒的蛋白;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NS5B),是参与病毒复制和其他功能的蛋白.HCV基因变异性很大,共有6个基因型,50多种基因亚型,常见为1a、1b、2a、2b.我国以1b、2a为主,占70%~80%以上.

  • Wnt途径的组成调控及在肿瘤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郑健;郭美君;王丽岩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各种刺激通过相应介质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诱发细胞内一系列级联反应,使细胞增殖分化或周期停滞等,由此构成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在此系统中,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刺激细胞加速增殖与无限生长或凋亡抑制,导致肿瘤发生.Wnt途径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之一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涉及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黏附等多方面.因此,对其研究历史和各组分结构、功能调控变化与肿瘤间关系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肿瘤凋亡和增殖关系

    作者:李力;李玉军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由于细胞的过度增殖,也与凋亡的干扰有关.肿瘤无法调控的增殖是其主要的特征,增殖需要大量耗氧,缺氧是实质性肿瘤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肿瘤的缺氧是肿瘤发生恶性转化甚至转移的始动因素.近的研究已表明,许多人类肿瘤内部都有显著的缺氧区域[1],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受缺氧或低糖的调节.

  • 以拓扑异构酶Ⅱ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作者:田庆锷;李玛琳

    DNA拓扑异构酶(ToPo)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是通过改变DNA的α值而影响其拓扑结构,引起拓扑异构反应的酶.拓扑异构酶可分为两类:类型Ⅰ的酶(包括ToPoⅠ,ToPoⅢ)能使DNA的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反应无需供给能量;类型Ⅱ的酶(即指ToPoⅡ,ToPoⅣ)能使DNA的两条链同时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当它引入超螺旋时需要由ATP供给能量[1].

  • 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

    作者:张阳;宋革;鲁开化

    一些诱变剂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同致癌物一样导致细胞增殖.肿瘤的缓慢发生是由于炎症过程导致癌性突变[1].大量的外因性和内因性化学及物理因素导致了DNA的化学改变.而后者,在炎症组织中显著增加的内因性的氧化作用可能是对肿瘤发生起到主要作用.例如,无法控制的氧化损害可以导致DNA氧化改变,生成DNA氧化加合物,如8-羟基-2-脱氧鸟苷,一氧化氮(NO)与过氧化物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盐(ONOO-).DNA的损害也可以在生理条件下发生,据估计每个细胞每天有100个DNA加合物生成.突变基因损害必须被修复,或者是损伤的细胞凋亡来预防变种体细胞继续生存和潜在繁殖[2].炎症组织可妨碍细胞的修复和凋亡,如果在这种组织中有强制性DNA的复制和有丝分裂,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治疗的研究

    作者:郭大东;张霞;邓学箴;邱向东

    20世纪30年代,Muller和McClintock发现了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提出了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片段即端粒的存在;70年代,Blackburn利用四膜虫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端粒是由富含G的核苷酸组成的DNA重复片段;1985年,Greider和Blackburn [1]鉴定了端粒中端粒酶的存在.从此,对端粒和端粒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功能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起来.在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密切相关,它们也逐渐成为人类抗肿瘤研究中一个新的切入点.

  • 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研究新进展

    作者:钱立新;丁鸿;刘训良;吴宏飞

    90%以上的膀胱癌是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超过70%的TCC治疗后复发,复发患者中约30%肿瘤恶性度增加[1].肿瘤标记(tumor markers,TMs)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膀胱癌肿瘤标记物作简要综述.

  • 端粒、端粒酶与胃癌

    作者:张雁山;米登海

    20世纪30年代,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概念,70年代Greider和Blackburn在四膜虫中证实端粒结构为简单的核苷酸重复序列,1984年Greider和Blackburn又在四膜虫中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1].近几年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十分活跃,现仅就端粒和端粒酶在胃癌方面的研究做简要阐述.

  • 整合素和抗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李真斌;齐协飞

    近年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长.无限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措施.1971年Folkman[1]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新生的理论,其后又证实肿瘤生长初期不伴有新血管生成,称为无血管期,但到肿瘤生长至1~2mm3大小时,要继续生长就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来维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它不仅向肿瘤提供营养,也向宿主输出大量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重要的抗癌措施.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黏附,参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以整合素为靶点可有效地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 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炳春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癌研究的重点之一.子宫内膜癌可分成两种主要的临床病理类型,Ⅰ型为子宫内膜样的子宫内膜癌(EEC),属于激素依赖型,占子宫内膜癌的80%;Ⅱ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的子宫内膜癌(NEEC),属于非激素依赖型.已确认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这从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均已证实.下面就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 STATs与肿瘤

    作者:唐古生;蔡建明;项莺松

    STATs(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家族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并在激活后能够转入核内与DNA结合的独特的蛋白家族,它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道耦联,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作用.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STATs家族有7个结构和功能相似的成员(STAT1-4、STAT5a、STAT5b、STAT6),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STATs激活后形成二聚体,转入到核内,结合特定的靶DNA启动子序列,促进相应的基因转录,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生存和凋亡;STATs异常激活将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障碍,促进肿瘤的形成、发展;针对STATs家族成员的各种阻断治疗,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试对此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早期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检测的研究

    作者:孟祥朝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外报道,近年来45~64岁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逐年上升,年度增长率为1.8%~5.5%,死于乳腺癌的危险为3%~5%.早期乳腺癌是指原位导管癌,直径≤5mm的T1 a肿瘤和早期浸润癌.腋窝淋巴结状态(axillary lymph nodes status,ALNS)是决定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1].多年来,临床上判断ALNS的主要方法是依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近年来由于对乳腺癌治疗的进一步探讨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经历ALND对其生存效果并无明显改善,较大的手术范围只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在术前准确评估ALNS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手术范围成为临床医师追求的方向,逐渐探索出评估ALNS的新方法--哨兵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

  • 肥胖相关假性黑色棘皮病的研究

    作者:张海光

    黑色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AN)又称黑角化病,是一种以皮肤色素增生、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皮肤病.AN的临床分型有真性、假性、药物性、恶性及混合性五种.真性AN为单基因遗传疾病,常有家族史.恶性AN多与肿瘤有关,尤其是腺瘤.药物性AN多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菸酸或皮质类固醇.混合型多为许多综合征的一种皮损表现.假性AN主要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有关,如肥胖.在过去20年,AN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皮肤病,主要是作为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腺瘤的一种皮肤标记.随着对临床的观察和病因学的研究,假性AN发病率逐年增高.Stuart等[1]对1 412例在校学生进行普查,假性AN发病率为7.1%.Hud等[2]发现在34例成年肥胖患者中,约74%患有不同程度的假性AN.姚文华[3]和闻海霞等[4]对87例和51例肥胖青少年的研究发现,伴不同程度假性AN者分别占36.8%和47%.肥胖相关假性AN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与其他类型AN不同,应引起临床重视.

  • 缺锌和缺锌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宋益兴;宋培良;孙永波

    锌是机体内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缺锌是指机体锌水平或锌贮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量的状态.缺锌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化代谢紊乱,造成很多组织器官生理异常,出现生长迟缓、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继发肺炎等感染、神经体液功能紊乱、胎儿发育异常、生殖功能低下和加速细胞凋亡过程等诸多临床症候群[1].1990年10月在长沙全国锌与健康研讨会上将缺锌引起机体临床症候群命名为"缺锌综合征"[2].

  •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中西药的药理作用及碘过量对甲状腺的影响

    作者:李秉芝;李勤;刘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如遗传、自身免疫、情志因素等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增高,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的器官特异高代谢疾病.临床症状有情绪易激动、失眠、多言好动、心悸、腹泻、乏力、易饥多食、怕热多汗、血压增高,尤其收缩压增高明显.少数病例可出现抑郁寡言、淡漠,多见于老年患者.其发病率受各种因素,如地区、种族、性别等的影响.即使在种族保持基本稳定的同一地区,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也受碘的摄入、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甲亢女性的高峰发病年龄20~39岁,亚临床甲亢的发病年龄40~60岁.临床甲亢多以Graves病(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多见.亚临床甲亢多无明显的甲状腺肿大和突眼,其他症状也不典型.提示二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1].

  • 草酸钙结石预防的研究

    作者:施国海;张士青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治愈后有明显的复发倾向.草酸钙是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治愈后复发率高达60%~80%,因此,如何预防极其重要.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免疫抑制剂治疗现状

    作者:张艳姣;顾明君;刘志民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名Graves眼病(GO)、内分泌突眼、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眼病、免疫性眼眶病、免疫相关性眼病、甲状腺眼眶病、Graves眼眶病等,各文献报道不一,均依其病情侧重点不同而命名.近年来发现本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有增高趋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眼科占眼眶病20%,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 一氧化氮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作者:王转锁;李凤良;宋钦华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与DN关系密切,现简述如下.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