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丁荣梅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通过对基因的选定片段进行体外高效的扩增,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检测.传统的PCR定量方法,如溴乙锭染色,测定的是PCR的终产物,而不是初始模板拷贝数,由于PCR的终产物量与起始模板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所以根据终的PCR产物量不能计算出初始模板拷贝数.

  • 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谷华;赵秋

    对比于胰腺,目前,肝纤维化的研究更为完善,现已证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即维生素A储蓄细胞,Ito细胞)在肝纤维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正常肝,HSC是主要的维生素A储存区,当肝受到损伤,HSC被致纤维化介质激活成肌成纤维细胞型.

  • 抵抗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董平栓;李志娟

    随着肥胖人群的与日俱增,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敏感的靶组织,它的调节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异位的脂肪储备近来被认为是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连结点之一.

  • 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和肝脏疾病

    作者:刘丽华;韩毅力;白羽

    细胞凋亡研究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重点之一.凋亡发生途径包括:①死亡受体-转接器蛋白途径.②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③其他如蛋白激酶途径等.凋亡的终途径是DNA降解.由于死亡受体-转接器蛋白途径在肝病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GVHD和GVT中的作用

    作者:宣旻;谢晓宝;邱国强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有病原体或是肿瘤细胞出现时能够有效地产生免疫应答,同时对其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耐受,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免疫耐受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近几年来,人们发现在T细胞中存在着一种特殊作用的调节细胞,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它能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在主动诱导外周免疫耐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特性、作用机制和其在移植过程中的作用简要综述.

  • 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CD87

    作者:王娟;薛重重

    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uPA:它的表面受体及uPA的抑制剂(PAI-1、PAI-2)共同形成蛋白水解系统,在炎症及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CD87的信号转导、在炎症及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

  • 凝血酶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陈荣琳;钱传云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迁移和增殖,巨噬细胞的浸润,纤维蛋白的沉淀.目前认为,凝血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SMCs的迁移和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关键病变,而凝血酶在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平滑肌细胞强效促有丝分裂原.凝血酶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它是介导血管病变处凝血及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促进病变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成分的增殖;活化血小板,促血小板释放颗粒;介导血管壁非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的增殖;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趋化、浸润等.凝血酶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是通过激活不同类型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来实现的.

  •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永梅;王琳琳

    自20世纪90年代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SD)的概念提出以来,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在危重症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功能障碍作为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阶段,不仅是激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发源地",亦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动器官[1],在危重症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个体化肺保护策略

    作者:唐邦清

    机械通气(MV)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MV本身也可作为一种损伤因素诱发或加重肺损伤,即所谓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1],又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或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2].VILI的临床表现有[2]:①肺泡外气体:可以表现为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皮下气肿及气胸,其中气胸,特别是张力性气胸是MV严重的并发症,可使患者短期内死亡.

  •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元耿;张卫国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点.尽管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临床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其原因除了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外,其所支配的骨骼肌因为失去神经的营养及废用而发生萎缩,继发骨骼肌坏死、纤维化.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神经再支配,肌肉将发生不可逆萎缩并后丧失功能.因此,如何防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 胆固醇与老年性痴呆

    作者:杨秀丽;张文高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有关A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阐明,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显示胆固醇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此做一系统综述.

  • 晚期妊娠胎儿监测方法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珊;王冬梅

    妊娠28周及以后称晚期妊娠,胎儿监护或胎儿监测是采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手段对胎儿宫内安全进行评价的方法.目前对所有孕妇进行孕期产前胎儿监护是否可降低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尚无定论.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使用影像学、羊水及羊水细胞生化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监测胎儿宫内先天性疾病及异常的极早诊断,进一步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和优生率.将妊娠晚期胎儿监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 脑出血血肿周围的炎症反应机制及其损伤作用

    作者:喻明;李小刚

    炎性反应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脑出血后血肿成分如补体、凝血酶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以及血肿本身机械压迫作用会引起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近,国外有实验研究证实,脑出血后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存在着炎性反应,是脑出血后引起继发损伤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1].通过炎性反应,一方面起着吸收血肿清除坏死组织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造成对脑组织损伤,因此深入了解这种炎性反应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和病理作用,有助于提供治疗脑出血损伤新的思路.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菊梅;吴宜林

    区域淋巴结转移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经常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判断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么多年来,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机制了解甚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属于VEGF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淋巴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结合后,主要参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作者:吴志刚

    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农村的癌症发病中仍是第一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血管生成成为决定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靶点.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管生成、血管生成与宫颈癌

    作者:王敬民;孔繁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不同成员作为内皮细胞重要的调节因子控制着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血管发生、血管通透性以及内皮细胞存活,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VEGF在宫颈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现就其生物学特性与官颈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 肺癌细胞离子通道研究

    作者:王宗林;戴天阳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已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而死亡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但肺癌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明确.随着1976年Erwin Nether和Bert Sakmann建立膜片钳(patch clamp)技术,离子通道,特别是心肌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研究快速发展起来,深入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改变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肺癌离子通道的特性和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吸烟致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免疫功能变化

    作者:周俐;叶开和;任先达

    目的观察吸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被动吸烟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全程20d.分别观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成功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小鼠模型.碳粒廓清实验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血清溶血素试验模型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二硝基氯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细胞免疫功能亦有下降,但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烟可造成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但不适合用于复制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

  • 超声显像对胆道扩张诊断价值的探讨--附180例分析

    作者:王驰升

    超声显像对胆道扩张的识别,特别是对胆道有无梗阻及其病因、病变部位的确定,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于临床尚未出现黄疸的早期胆道梗阻和不全梗阻,超声能迅速的为临床提供资料,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我们通过近年来检查的180例胆道扩张超声显像资料,探讨其病因及诊断价值.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尚勤;孟丽秋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茵感染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为41.1(106/258),对照组为41.8%(97/23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且各不同症状组与对照组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亦无明显不同.反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与阴性者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2.2%(106/203)、53.0%(152/287),相对危险度为0.986,二者无相关联系.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消化不良之间无相关联系

  • 儿童癫痫的免疫再观察

    作者:尹成军;苏宝芹;苏霞;董慧娟

    癫痫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发作性疾病,患病率3%~5%,目前病因包括先天和后天获得的各种不同因素.治疗主要以抗癫痫药物为主.儿童癫痫不但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每年需花费大量的治疗费和家长的精力,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抗癫痫药对难治性癫痫疗效甚微.

  • 脂联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赵宝珍;李兴

    资料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虽然各种假说很多,但尚无一种能解释所有问题.因此,探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成为其防治的关键.

  •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

    作者:张光珍;王凤华

    目前糖尿病(DM)在全世界均有增加趋势,其急慢性并发症已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而骨质疏松症其中之一.自从1948年AIbright首次提出DM可致骨改变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DM骨改变及其机制.DM合并钙磷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已被多数学者所共认.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简要概述.

  • 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勤;刘宏

    生脉注射液是在我国千年古方"生脉散"(含人参、麦冬、五味子)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成功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麦冬皂甙、麦冬黄酮、五味子素,有多种药理作用.

  • 蛋白质组在肝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晨

    蛋白质组(proteome),意思是"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即为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1,2].它从整体的角度对一个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进行观察和研究.由于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甚至不同环境下蛋白质的表达各不相同,因而对蛋白质组的观察从整体上对生命活动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研究.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研究

    作者:张金芳;赵瑾;李锋;庞丽娟

    机体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其通过影响DNA甲基化水平或DNA核酸合成和修复,改变个体对肿瘤的遗传易感性[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是调节叶酸和甲硫氨酸代谢的限速酶.研究表明,该编码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其中部分多态的存在将影响该酶的活性及稳定性,进而影响叶酸的正常代谢[2].现仅就MTHFR基因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简要综述.

  • 磷酸脂酶基因调节及失活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秀青;王琦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脂酶(PTEN)是随p53以后呈现高突变率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含40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0×103,基因定位在10q 23.3,是一种存在于胞质中的磷酸脂酶.它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不但参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而且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抑制作用.它可以使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去磷酸化,诱导细胞凋亡[1].

  •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董亮亮;王淑燕;张良明

    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后基因组计划的概念[1],并将研究要点转移到功能基因组学方面.而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物质是蛋白质.

  • 胰腺癌的早期基因诊断

    作者:周祥;田伯乐;张肇达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胰腺癌的发病率已与西方国家持平[1].在美国,每年胰腺癌的新发病例将接近32 000例,同年将有绝大部分数量的患者死于此病[2].作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4位,胰腺癌的预后不好,5年生存率只有3%~5%.一些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来延长生命,因此强调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必须的[3].

  • 肿瘤的基因治疗进展

    作者:杨家驹;段振玲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操作遗传物质(无论是人类本身的或外源的)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包括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杀灭病变细胞或增强机体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随着肿瘤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以阐明,从而加快了肿瘤的基因治疗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包括很多治疗策略,这些策略可分为两类:免疫和分子途径.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顺荣;徐力辛;高秋琦

    近年来炎症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已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过程[1].冠心病发病过程的早期就有炎症细胞黏附内皮细胞并穿过内皮进入血管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D54)在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进入血管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ICAM-1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FHIT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天生;杨凤云;杨毓琴

    以往发现和鉴定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绝大多数仅在肿瘤晚期出现基因的异常.因此,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新的、在肿瘤初期甚至癌前期就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基因,以揭示肿瘤发生与发展、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从而获得对肿瘤的认识.近年来的国外各种研究显示,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FHIT)可能是某些妇科肿瘤的早期基因改变,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病毒的突变与进化

    作者:亓民;张国强;李梦东

    病毒作为一组独立的生物群体在人类历史文明以前早已出现.早在公元前3700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中人类已记载有类似病毒感染的疾病,我国也早在公元前12世纪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病毒性疾病的记载,中医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天花、麻疹等病毒性疾病的详细描述[1].

  •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肺感染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陈刚;吴允孚;周彩存

    自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被发现后,它们在肺的感染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广泛探讨.在过去10年的研究中表明,KGF、HGF在急性肺损伤(ALI)和其他肺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治疗肺部疾病的前景.本文仅就新的生物学知识对KGF和HGF在肺的感染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生殖系疾病

    作者:杨镒(鱼工);张唯力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亚科中基因组大的DNA病毒,所编码的蛋白质超过227种,其病毒基因组由长的独特序列(UL)和短的独特序列(US)两部分组成,是当今世界上列出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病毒之一.HCMV在发达国家感染率为40%~60%,而在发展中国家几乎达到100%.HCMV初次感染绝大多数为无临床表现的隐性感染,但受染宿主带毒时间很长,甚至终身伴随.Bissinger等[1]研究发现HCMV几乎可以感染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由于与人免疫系统共同进化,HCMV已形成多种独立机制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本文将对HCMV的免疫逃避策略简要综述,并初步探讨与生殖系疾病的关系.

  • 肠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仲兴

    肠球菌原属于链球菌属细菌,如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和屎链球菌(S.hecium)等,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粪链球菌和屎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不同,Kalina建议将肠球菌作为一个独立的菌属,1984年正式公布了新的菌属名称,即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此后新的种别不断增加,至2003年肠球菌属已增加到27个种.

  • 关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曹晖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有12万种真菌,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有270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约50余种对人体致病,20余种能引起全身感染.几十年前还很少有人报道深部真菌病,但如今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如国内尸检报告中,深部真菌的患病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3%上升至11.3%,其中支气管、肺部真菌病占50%~60%,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常见[1],其他尚有隐球菌、毛霉菌、曲霉菌等.球孢子菌、组织孢浆菌、青霉菌等则为美洲、非洲等地区常见的地区性真菌病.深部真菌的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