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心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家袁;梁贵友;王红阳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由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异源三聚体蛋白激酶组成,其能在低能量状态下被激活,对细胞内的能量稳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广泛表达于心肌细胞.同时,激活的AMPK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拮抗作用来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影响.AMPK在信号转导、代谢和基因表达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活化的AMPK能够促进心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表达上调和Glut4的跨膜转位,增强心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缓解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进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斌;郑刚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反映了体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一个新型的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对于冠状动脉内固定狭窄的治疗,多采用支架置入治疗,NLR有助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在术前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时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时均发现与NLR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NLR对于PCI术后出现并发症有预测价值.NLR是一种容易获得的炎症标志物,今后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内皮微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项薇;邓镇

    脑血管内皮细胞是脑微血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维持正常的脑血管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而缺血可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使血脑屏障破坏,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因此,脑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靶点.微RNA(miRNA)在脑血管内皮中高表达,其广泛调控着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且与缺血后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故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来,进一步明确内皮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CIT基因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郝思达;修有成;刘赞

    CIT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是Rho蛋白的一个下游底物.CIT与Rho蛋白结合,通过作用于多种蛋白组件完成对中间体的调控并在胞质分裂中发挥重要作用.CIT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CIT中隐性遗传致命变种是头小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的基因基础,并严重损害了胚胎后期和出生后的神经发生.CIT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成.CIT还与多种肿瘤疾病有关,如肝癌、前列腺癌、唐氏综合征.

  • 细胞凋亡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姜洪军;任晓平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骨科临床事件中的常见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骨骼肌IRI时细胞死亡的形式有两种,即坏死和凋亡.细胞凋亡被认为是骨骼肌IRI的发生机制之一,其在骨骼肌IRI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目前,骨骼肌IRI引发细胞凋亡的详细发生机制和相关的基因调控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随着对细胞凋亡与骨骼肌IRI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供一条探索骨骼肌IRI发生机制的新途径和研发预防或治疗骨骼肌IRI的新药物.

  • 促进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而致帕金森病的因素

    作者:赵小芹;牛海晨;李雷;杨荣礼

    帕金森病(PD)为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高发病率及致残率使其备受社会关注.PD的发病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路易小体的出现是PD的特征性改变,而异常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路易小体的主要构成成分,所以α-syn的异常聚集是PD发病的核心机制.α-syn由单体形式转变为聚集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使学者们更好地了解PD的发病,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白细胞介素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致炎作用及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张力力;孙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白细胞介素(IL)17在其关节软骨及滑膜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其他促炎因子相互作用促进RA的发生,因此IL-17对于RA患者病因研究、远期治疗、阻止病情发展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关于IL-17及其辅助性T细胞(Th)17靶向相关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一定成果,并在临床试验中初步使用,但对于使用的安全性及较其他药物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 同型半胱氨酸在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晨;李德天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子.肾病患者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肾病患者中Hcy升高也很普遍.肾病患者Hcy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肾脏是Hcy代谢的重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功能异常导致Hcy清除减少,可能为Hcy升高的主要原因.Hcy升高后可进一步导致肾脏损伤,进而造成Hcy升高和肾脏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叶酸、维生素B族等药物能降低Hcy水平,但在肾病患者中Hcy水平的下降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和预防心血管事件.

  • 预激性心肌病与左心室功能不全

    作者:廖斌;陈椿

    预激性心肌病病理变化机制尚不明确,由旁路引起的同步化障碍运动是可能的原因之一.B型预激综合征可引起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右心室起搏模式的异常心脏电机械模式,导致间隔和游离壁的同步化障碍运动,出现游离壁相对间隔部滞后的现象,后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预激的类型、负荷、程度等可能是预激性心肌病的影响因素.对于有可能出现预激性心肌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地抑制旁路治疗来预防预激性心肌病的发生.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疗进展

    作者:周爱明;刘达兴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危及患者生命,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师对IMH认识的深入,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腔内支架植入治疗,不同类型及并发症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胡英;王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元市中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同时,每日服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起始剂量为10 mg)联合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55.3±3.4) mm比(57.5±3.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51.5±4.2)%比(46.3±4.4)%、(492.7±56.3) m比(390.7±57.4) m](P<0.01).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评级Ⅰ级9例,Ⅱ级31例,Ⅲ级11例,Ⅳ级5例;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评级Ⅰ级2例,Ⅱ级18例,Ⅲ级21例,Ⅳ级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对照组[(0.12±0.03) μg/L比(0.14±0.03) μg/L](P<0.01);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0%(11/50)比43.4%(23/53)](P<0.01).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其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改善其心功能,并显著降低这类患者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但其未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前路钢板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比较

    作者:杜增峰;马晓磊

    目的 比较前路钢板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前路钢板内固定组(40例,采用前路钢板治疗)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5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Frankle分级情况以及JOA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103±33) mL比(223±38) mL、(9±3) d比(14±3) d](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le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改善情况优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P<0.05).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稍高于前路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前路钢板更为理想,当然临床需结合具体的损伤情况和严重程度选择佳治疗方案.

  • 汉中市中心医院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陈东卫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防控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3 098例,医院感染率为3.00%.中心静脉置管千日感染率为2.37‰,呼吸机相关肺炎千日感染率为1.89‰,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为1.21‰.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率逐步增高.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医院感染率逐步增高.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为:革兰阴性菌占64.52%、革兰阳性菌占22.37%、真菌占9.57%、病毒占2.19%、支原体及衣原体占1.35%.病原菌分布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占17.79%、铜绿假单胞菌占13.74%、鲍曼不动杆菌占12.80%.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医院感染,应注意对其防控.高龄、较长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显著多于革兰阳性菌.

  • 和枢机调肝解郁法联合针灸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军;孙玉涛;马建华

    目的 探讨和枢机调肝解郁法联合针灸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和枢机调肝解郁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和枢机调肝解郁法联合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雌激素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泌乳素较治疗前降低(P<0.01),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较治疗前增加(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泌乳素低于对照组[(43.9±9.1) nmol/L比(64.3±5.6) nmol/L,P<0.05],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高于对照组[(8.7±2.0) U/L比(6.5±1.3) U/L、(10.9±2.2) U/L比(9.0±1.9) U/L、(212.7±27.5) pmol/L 比(173.8±18.9) pmol/L、(2.2±0.7) nmol/L比(1.9±0.4) nmol/L,P<0.01].观察组患者月经时间复常率、乳房胀痛消失率、月经量增加率、溢乳改善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41/46)比69.6%(32/46)、84.8%(39/46)比58.7%(27/46)、80.4%(37/46)比60.9%(28/46)、91.3%(42/46)比71.7%(33/46)、95.7%(44/46)比78.3%(36/46),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枢机调肝解郁法联合针灸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症,有效调节机体雌激素水平.

  • 氧化/炎性压力诱导HMGB1的出胞及HMGB1与卵巢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秀妮;程忠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具有广泛功能的染色体相关核蛋白,参与细胞核内DNA的重组、修复及转录等生物学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在氧化及炎性压力下,HMGB1会获得出胞的能力,细胞会将HMGB1主动或被动的释放到细胞外.作为一个配体分子,细胞外的HMGB1可以被相应的受体分子,主要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Toll样受体等识别,形成HMGB1-RAGE/TLRs 复合物,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介导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血管生成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及卵巢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等过程.

  • Beclin1基因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冯巍巍;黄桂柳;季科;黄赞松;覃月秋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其能降解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作用,其既能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保护,又可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而Beclin1是重要的自噬相关基因,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调节自噬状态,其表达改变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并与化疗耐药相关.了解Beclin1的结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将会为消化道肿瘤的检测、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策略.

  • 胃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园;徐国萍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其发生是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遗传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对胃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及表达水平发生的改变,已知的方式主要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等.表观遗传变化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方向.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肿瘤

    作者:罗可望;龙颖妍;黄卫人

    绿茶是中国的常用饮品,天然健康且具有广泛保健功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含量高的茶多酚,也是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茶多酚EGCG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肥胖、保护心血管和预防糖尿病等保健功效;同时,EGCG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功效也被广泛研究.EGCG在癌症防治中的抗癌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抑制癌细胞转移和侵染、抑制血管生成和影响信号通路等.EGCG作为安全高效的天然预防剂或联合用药中的增敏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肿瘤特异性过继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进展

    作者:李雪芹;王少彬;陈俊辉

    机体免疫功能在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细胞是抗肿瘤的主要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辅助性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辅助作用.肿瘤特异性过继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是将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激活或基因修饰后再回输,达到靶向性的杀灭体内肿瘤细胞的目的.其中,肿瘤浸润T细胞、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及基因修饰T细胞是目前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主要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亦获得一定的研究进展.

  • 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其他髓系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帅;李晓霞

    砷化合物的治疗潜力早已被公认,近在现代医学中又被重新重视和应用.早期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有独特的疗效.而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余年中,无论是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都已成功用于治疗APL患者.砷剂已成为其标准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其他类型的髓系白血病中也有一定作用.近年来,更加便利的砷化合物口服制剂也不断被研发并进入临床研究.

  • 胞外腺苷三磷酸在刀豆蛋白A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童杨雯;张青

    目的 探讨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96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只.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入20 mg/kg ConA,而对照组小鼠则注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完成后,分别在第2、6、12、18、24、48小时收集两组小鼠的肝脏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于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中嘌呤受体P2(P2X7)蛋白和血清中eAT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技术、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进行检测.结果 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模型成功构建.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较为清晰,肝细胞索明显,肝细胞大小、结构正常;实验组小鼠的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2X7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第2、6、12、18、24、48小时ALT[(346±67) U/L,(927±105) U/L,(2 414±198) U/L,(1 785±153) U/L,(1 864±148) U/L,(438±84) U/L]、eATP[(15.342±3.564) nmol/L,(46.135±7.531) nmol/L,(141.285±17.024) nmol/L,(705.263±98.635) nmol/L,(88.324±6.103) nmol/L,(26.142±2.379) nmol/L]、IL-1β[(62±8) ng/L,(79±9) ng/L,(94±10) ng/L,(84±10) ng/L,(76±9) ng/L,(48±7) ng/L]均高于对照组[(45±9) U/L,(42±8) U/L,(45±8) U/L,(44±9) U/L,(43±10) U/L,(41±8) U/L;(0.746±0.036) nmol/L,(0.823±0.025) nmol/L,(0.692±0.043) nmol/L,(0.753±0.027) nmol/L,(0.814±0.043) nmol/L,(0.649±0.038) nmol/L;(30±4) ng/L,(31±4) ng/L,(30±4) ng/L,(33±5) ng/L,(37±5) ng/L,(35±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后,eATP在损伤的肝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通过P2X7受体途径,促进IL-1β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参与肝损伤的进程.

  • 肝细胞癌血清学诊断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作者:王运九;高瑜振;衣常红;高春芳

    目的 比较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逻辑回归模型对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肝细胞癌血清诊断效率.方法 收集2012年4-12月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3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癌患者428例、肝硬化患者139例、肝炎患者63例,根据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和非肝细胞癌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两组中的差异性指标,再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终的差异性指标.指标分别纳入ANN和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诊断效率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研究筛选确认,终将甲胎蛋白、总胆汁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碱性磷酸酶和血小板因素分别纳入ANN和逻辑回归模型.两种诊断模型比较,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9~0.94)和0.87(0.84~0.90);两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比较,Delong检验Z=3.882,P<0.001.两种诊断模型截断值分别为0.593和0.647,敏感度分别为82.9%和79.9%,特异度分别为84.7%和81.7%;两种模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指数(Kappa系数)分别为0.68和0.58,准确度分别为83.4%和80.4%.结论 在选择相同指标建立肝细胞癌诊断模型时,ANN的诊断效率优于逻辑回归模型,故ANN为肝癌辅助诊断更有效力的模型.

  • 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联生;黄世敬;潘菊华;黄超楠;杨喜乐

    目的 系统评价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电子检索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中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日期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结局效应指标用相对危险度(RR)或均数差(MD)表示,均以95%为置信区间.结果 共纳入19篇研究文献共1 698名受试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郁丸联用抗抑郁西药的临床有效率(RR=1.16,95%CI 1.10~1.24;P<0.000 01)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MD=-2.64,95%CI -3.84~-1.43;P<0.000.1)优于单用抗抑郁西药治疗,而单用解郁丸治疗与抗抑郁西药疗效相当;解郁丸单用(RR=0.07,95%CI 0.04~0.13;P<0.000 01)或解郁丸联用抗抑郁西药(RR=0.53,95%CI 0.40~0.70;P<0.000 0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抗抑郁西药治疗.结论 解郁丸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然而由于所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尚需要开展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GLP-1RA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潜在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振航;陈凤玲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具有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延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和保护心血管及神经组织等多种功效.其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新型降糖药物,成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GLP-1RA可通过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轴突的数量,为神经细胞直接提供营养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拮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潜在作用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将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琪;詹晓蓉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糖脂代谢异常.深入研究影响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变化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后一步的酶类,在胆固醇和维生素D的合成间起重要的调节开关作用.血脂异常及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下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人类血清DHCR7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却鲜有报道.

  • 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王治砚;蒋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1型糖尿病中频繁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微血管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1型DR也增加了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目前证明唯有严格的血糖控制才是延缓DR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由于1型糖尿病发病早、病程长,早期筛查及诊断干预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RNA因为其自身具有高度保守性、组织特异性、时序性及参与特定生理过程的特点,可能成为早期诊断1型DR的有效生物标志.对于其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等方面的研究可能为早期筛查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方向.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杨帆;连凤梅;郑玉娇;田佳星;孟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严格控制血糖能延缓DPN的进展,但具体血糖控制标准应根据患者整体身体状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此外,保持血糖稳定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肥胖等,亦对DPN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对因治疗在理论上可有效治疗DPN,但实际临床效果仍不令人满意.用于对症治疗的缓解神经性疼痛药物虽有效,但力度不足,且不良反映较多,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思路及治疗药物以延缓、治疗DPN.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悦;张真稳;朱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其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神经损伤时其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水平升高,已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估计.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中,高血糖、缺氧等诱导氧化应激,导致NSE失活,为增加神经元存活率,NSE合成速率代偿性增加,并从损伤的神经元中漏入血液,使血清中NSE升高,是DMAP潜在生物学标志.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何莎莎;韩福刚;何晓鹏;兰永树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颅内血管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运用影像学方法早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成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对临床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除常规检查方法外,越来越多的影像新技术运用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中,研究重心也逐步从评估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转变为检测斑块的组织学成分,从而为临床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提供影像学依据.

  •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施燕芸;戚庭月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高,超声检查是检出甲状腺结节的常用方法,评估结节的良恶性是诊断的关键.由于甲状腺结节超声表现复杂,常规超声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近年来出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常规超声的显像技术,能无创地提供与结节病理密切相关的硬度信息,为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用于甲状腺的超声弹性成像方法包括应变弹性成像、脉冲声辐射力成像和剪切波声辐射力成像等,上述各方法对甲状腺结节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亦各有不足之处.

  • 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鲍圣芳;张玉奇

    右心室过去被误认为仅是连接右心房和肺动脉的通道,因此对心功能的评估主要集中于左心室.同时右心室复杂的解剖形态使得右心室功能评估较为困难.但是,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估对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累及右心系统的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都非常重要.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等优点,目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和数据库重建技术等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已被用来评估右心室功能.

  • 胎盘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骈文婷;张伯生

    磁共振成像(MRI)是胎盘无创性功能评估的先进技术,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临床检查方案,能够提供活体胎盘的解剖及功能信息.MRI诊断胎盘附着异常疾病征象包括胎盘位置异常、胎盘及子宫信号异常等.MRI对于胎盘植入、胎盘前置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尤其适用于超声诊断困难的胎盘复杂情况.多种功能MRI技术方法已用于胎盘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胎盘MRI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前景.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眼血-房水屏障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万明军;曹丰;陈辉;王万笔

    随着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磁化传递对比成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眼科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且MRI对眼内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手段.目前,MRI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眼部疾病功能及代谢显像领域,其不仅能精确显示眼部的解剖结构,还能反映眼部药动学、血-房水屏障及房水循环等功能性变化.同时,它还具有无损伤、实时、可重复等优点,是目前眼部疾病检查较为理想的技术.未来,MRI可用于进一步研究青光眼和葡萄膜炎血-房水屏障的改变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视网膜血管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伶;王振常;赵鹏飞;李瑞;刘学焕;吕晗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视网膜血管是活体直接观察人体循环健康状态的唯一窗口.目前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视网膜血管改变关系的评价指标主要为影像学检查结果,但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查,且评估局限于颅外段颈动脉.视网膜血管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头颈部血管异常,但单一血管性视网膜病变征象对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局限性.

  • 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孙素丽;郑敏;邢雨薇

    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目前GA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但GA的临床表现多变,仅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容易造成误诊及误治.近年来各种影像学方法如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瞬时波强超声技术、介入超声等的应用使GA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检查在诊断GA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可以特异性诊断GA,还可以在观察其治疗效果的同时发现其并发症.

  • 心电图碎裂QRS波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文婷;刘玉玉;要彤

    碎裂QRS波(fQRS)是近年来心电图学研究的热点,其作为一项评估心肌瘢痕化、心室除极不均一的心电学标志物,对心肌损伤所致的心肌坏死性疾病、心功能不全及异常电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等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其简便易学,用途广泛,廉价易于检查操作,不失为未来的一项新的心电学标志物.现对fQRS波的概念、形成机制、其在各类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价值进行综述,以求促进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推广应用.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