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腹膜透析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燕春(综述);项新(审校)

    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在的微炎症状态是导致透析失败的重要因素。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降钙素原等腹膜透析相关炎性因子是微炎症状态的重要调控因素,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研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调控微炎症的机制对明确腹膜透析失败机制、增强改进腹膜透析疗效、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 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结构、功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

    作者:何莹;任青(综述);程忠平(审校)

    尽管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过去的50多年里,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被广泛接受的是子宫腺肌病是由内膜基底层向下浸润生长嵌入肌层导致的,但内膜是如何浸润生长的仍在研究中。而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自我损伤与自我修复导致子宫内膜浸润、增殖,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基因、环境和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亓艳;张克(综述);宋晓英(审校)

    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发病原因中基因背景和环境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基因性质决定了患者的免疫系统更易于发生异常应答,同时环境暴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高危遗传基因的人群暴露在特定环境触发因素中极易引起发病。此外,在RA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的氧化性应激状态始终存在,并加速疾病进程。氧化应激可促成组织慢性炎症并引发容易导致 RA的免疫调节,患者体内增强的过氧化状态和抗氧化防御系统改变与疾病所表现的氧化损伤有关。

  • 调节性B细胞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继刚;王冠宇(综述);杨维玲(审校)

    B细胞不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免疫效应功能,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这些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 B细胞被称为调节性 B细胞(Breg),Breg细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皮肤病中的作用尤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深入分析Breg细胞在相关皮肤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为皮肤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脂联素与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亚(综述);宋荣蓉(审校)

    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形成。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及抗糖尿病的作用;脂联素还可通过大脑中胰岛素信号的转导来参与认知功能的调节。随着对脂联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揭示,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 肝肠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巧斌;王飞(综述);李建国(审校)

    肝肠钙黏着蛋白( LI-cadherin)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黏附的功能,并在组织器官的神经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 LI-cadherin是现今被发现的多种钙黏着蛋白中的一员,如果 LI-cadherin 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将导致其细胞黏附等功能出现紊乱,终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而消化道系统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着 LI-cadherin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LI-cadherin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一项重要的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斌;马振国;徐斯驰(综述);唐其柱(审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已成为心力衰竭(HF)的主要病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在体内主要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是诊断肝胆疾病及酒精性肝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 CHD 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GGT与CHD的发生、发展机制密切相关,其在CHD及HF的预后监测中起重要作用,现已成为 CHD新的标志物,为C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谢玉珍;何青;陈海霞(综述);何文智;李映桃(审校)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母体全身动脉内皮细胞激活、进展性炎症反应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一类含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免疫抑制等功能。子痫前期与 TGF-β1的表达异常相关,而TGF-β1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翻译,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颜培夏(综述);郑瑞强(审校)

    急性肾损伤( AKI)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标准仍然是基于血肌酐、尿量的变化,时间上存在滞后性;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从而降低病死率;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AKI早期即升高,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AKI。寻找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以便在血肌酐开始升高之前就能对AKI做出诊断是当期研究的热点。

  • 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维生素D、钙浓度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秋剑;高海锋;王利公;李有怀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CaSR)、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乳腺纤维瘤组。检测CaSR、25(OH)D、钙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中 CaS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112/126)、60.0%(12/20)、50.0%(20/40),乳腺癌组织中CaS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 CaS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62/74)、96.2%(5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血清25(OH)D、钙水平低于乳腺纤维瘤组[(34±5) nmol/L 比(50±7) nmol/L;(2.23±0.14) mmol/L 比(2.32±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 =0.467,P=0.015)。结论 CaSR、25(OH)D、钙在乳腺癌中呈异常表达;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病及进展。

  • 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作者:贺钰梅;韩秀平;汪丽丽;成涌;张永莉

    目的: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是3段组、5段组和24段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早饭后三组血糖水平均上升,午饭后、晚饭后、凌晨3点各组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段组和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3段组[(3.6±0.3) d、(2.9±0.7) d比(5.5±0.8) d,(41±5) U、(36±4) U比(43±6) U],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5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3%(8/60),5段组为6.7%(4/60),24段组为3.3%(2/60),3组治疗方法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相近,但综合分析5段法的设置更为简单方便、疗效好。

  • 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关系

    作者:肖锐;周长钰;索娅;李广平;富华颖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 )与左心室同步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高 Hcy(Hcy>15μmol/L)患者79例。按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峰与二尖瓣环组织频谱舒张早期 e峰比值(E/e)分为 D1组(E/e≤15, n=39),D2组(E/e>15,n=40)。选取同期入院Hcy正常的高血压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 )、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收缩期前后径(LA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测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舒张晚期 A 峰比值( E/A)、E/e,并计算 Tei 指数。三维超声测左心房容积(LAV)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测量心电图 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6节段达收缩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心率校正标准化值[ Tmsv16-SD ( R-R%)]。检测血清中 Hcy 浓度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D2组Hcy水平显著高于D1组及对照组[(22.3±4.1)μmol/L比(19.5±2.8)μmol/L、(9.5±3.10)μmol/L,P<0.05],D1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D2组 FBG显著高于 D1组及对照组[(6.2±1.6) mmol/L比(5.6±1.1) mmol/L、(5.5±0.9) mmol/L,P<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D2组 Tmsv16-SD ( R-R%)显著高于 D1组和对照组[(4.07±2.60)%比(1.64±0.85)%、(1.72±1.14)%, P <0.05]。 D2组 LAVI 较 D1组、对照组显著增高[(29.7±3.2) mL/m2比(27.3±2.9) mL/m2、(22.1±3.6) mL/m2,P <0.05],D1组 LAV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D2组 Tei 指数较 D1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0.56±0.16)比(0.48±0.17)、(0.46±0.08),P <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Hcy 与 Tmsv16-SD (R-R%)呈正相关(r=0.289,P<0.001)。结论 E/e>15的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下降,且与Hcy浓度呈正相关。 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差。

  • 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齐晓艳;曹永峰;吕勃;肖波;王光辉;张艳玲

    目的:探讨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68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7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访6~12个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45例)。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蛋白C、蛋白S、CRP、 Hcy、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蛋白C、蛋白S、CRP、Hcy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CRP、Hcy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1) mg/L,(24.1±3.6) mg/L 比(5.7±0.5) mg/L;(39±4)μmol/L,(40±5)μmol/L比(28±3)μmol/L](P<0.05),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间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中度组 CRP、Hcy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47.3±5.8),(28.7±3.4) mg/L 比(17.9±2.5) mg/L;(45±6),(41±5)μmol/L 比(30±4)μmol/L](P<0.05),重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6,0.538,P<0.05),蛋白C、蛋白S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r=0.057,0.085,P>0.05)。结论 CRP、Hcy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CRP、Hcy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 微创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苏运强;王杨

    目的:探讨微创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2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观察组应用微创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98/100)比82.0%(82/100)](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53±9) min比(95±13) min、(64±13) mL比(124±17) mL、(6.2±1.2) d比(12.5±2.4) d、(13.2±2.1) d比(19.2±4.4) d](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12/100)比35.0%(35/100)](P<0.01)。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应用微创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清除率较高,结石残留率较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其临床疗效良好。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慧君;左凤同;刘辉;刘洁琼;张丽华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磷脂酸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片(75 m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14 d以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服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 )、Barthel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血清磷脂酸、脂联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58/60)比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8±0.98)分比(9.63±1.22)分](P<0.01),而Barthel评分、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分比(52±4)分和(85±5)分比(65±6)分](P <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磷脂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4±0.8)μmol/L 比(6.8±1.2)μmol/L(P <0.01),而 IMT 及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8±0.46) cm 比(1.40±0.32) cm,(92±5) mg/L比(73±5) mg/L](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有效降低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磷脂酸水平,提高脂联素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动脉硬化。

  • 出院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庄国红;丁飚;黄晓莉

    目的:研究出院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8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停药原因;并初步探讨依从性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分别占98.3%(342/348)、92.8%(323/348)及81.9%(285/3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1,P=0.000)、文化程度(OR =1.278,P =0.003)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2.012,P=0.008)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随访期间依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累计MACE 发生率为3.4%(10/291),显著低于非依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2.7%(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治疗存在非依从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行PCI治疗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 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方法学进展

    作者:彭芮(综述);邓爱云(审校)

    在过去的几年里,与左心室相比,左心房经常被称作“被遗忘的腔室”,如今许多研究证明,左心房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中起关键性作用。超声心动图通过初的一维心房内径量化,然后二维面积和容积评估早期发现心房几何异常。直到现在,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如应变多普勒,二维斑点追踪和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评估左心房功能障碍以及检测早期解剖改变发生前均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 肝硬化内小肝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周立新(综述);陆建常(审校)

    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 HCC)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时,与肝硬化结节或结节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重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常规 MRI扫描、DWI扫描、增强扫描及临床生化特征,综述了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HC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小HCC的诊断水平。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程婧(综述);朱宜春;左冬梅(审校)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200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是针对乳腺的三维超声成像系统。 ABVS创新的引入了冠状面成像,给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检出率、肿块定位等方面ABVS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ABVS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ABVS上无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 ABVS在显示浅表组织疾病的病变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体现出了良好的价值,具有应用潜力。

  • 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在开放血脑屏障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覃君芳;李世勇(综述);任叶青(审校)

    血脑屏障( BBB)是脑屏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脑的内环境稳定,调节脑内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但 BBB 的存在是当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及其他措施难以跨越的障碍。安全有效地开放BBB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前提,为了攻克服这一难关,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新近研究发现,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具有可逆、无创地开放特定部位脑组织 BBB的特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在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中评价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开放BBB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超声 微泡
  •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同位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的诊断

    作者:李建龙(综述);张虹(审校)

    冠状动脉CT联合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既有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从心肌灌注层面提供证据,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已有应用。但采用该技术进行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冠心病筛查的公开报道较少。冠状动脉CT与MPI相结合可更全面地从无创性检测方面了解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危险分层、预后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血糖与心脏外科手术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邵明凤;陈丽华;焦祥龙(综述);王守利(审校)

    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状态。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状态能够影响患者的恢复,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风险。该文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进展讨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术前血糖、术中血糖、术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短期和长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心脏外科手术血糖控制目标。

  • 老年痴呆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云(综述);吴晓球(审校)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老年痴呆症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给患病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我国的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形势更为严峻,急需引起卫生部门足够的重视。但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现在尚无彻底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 婴幼儿围术期的体温保护

    作者:孙忠朋(综述);郅娟;杨冬(审校)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体温异常,尤其是低体温的发生较为常见。由于体温异常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诸多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围术期婴幼儿的体温保护意识,完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体温监测,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体温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婴幼儿围术期低体温,同时又要防止高体温的发生,力求提高婴幼儿围术期体温保护的质量。

  •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琨宇(综述);王文波(审校)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骨性关节炎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已使数百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CR)全膝关节置换( CR-TKA)患者,在手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手术步骤及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从后方稳定型( PS)假体与CR假体的选择、止血带的应用、髌骨置换及术后否需要使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康复锻炼等方面对现阶段CR-TKA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治疗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胜男(综述);陈蕾(审校)

    具备纳米级尺寸大小的3D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因其表面功能基团丰富、易穿透生物膜、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药物分子、基因物质等的输送。PAMAM树状大分子本身具有抗菌、抗病毒能力,能够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增殖,而以树状大分子为基础的局部抗微生物药也越来越受关注。

  • 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季瑾(综述);徐凤(审校)

    老年黄斑变性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危险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老年黄斑变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现代医学中,目前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也未找到阻止其病程进展的好方法,临床中加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光等治疗方法为主。

  •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作者:陈娇(综述);孔为民(审校)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筛查是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细胞学检查为主要方法的宫颈癌筛查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宫颈癌关系的认识,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的作用愈显重要,HPV感染后引起的一系列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HPV DNA检测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更早期地发现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病变,在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将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琰(综述);熊辉霞(审校)

    CD56抗原是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但随后被发现亦表达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56在AML各亚型中表达不同,主要表达在M2、M5中,在M3中亦有表达,对 t(8;21)阳性AML具有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与M3的复发密切相关,对 M5独特临床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CD56与P糖蛋白、CD11b的表达有关,导致机体的多药耐药、髓外浸润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由p48和由Runx1基因诱导下的核因子κB、Bcl-2旁路可以为 CD56阳性的高风险 AML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CD56的检测已应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监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妍;葛蕙心(综述);王文玲;修瑾(审校)

    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其中 Sipuleucel-T已经用于症状轻微的激素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其他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还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pilimumab )、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x)以及肿瘤抗原(GVAXΞ和 PROSTVAC-VF)等,均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乐观的应用前景,并均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因此,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文珍(综述);王玉平;周永宁(审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一系列正常细胞活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活化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进展。 FGFR2与胃癌的临床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针对FGFR2的抑制剂对FGFR2高表达胃癌细胞系及建立的移植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以 FGFR2为分子靶点治疗FGFR2高表达胃癌,将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

  • 真核延长因子Ⅱ激酶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宋洪美;马建华;祝鸿程;孙新臣;何田丽(综述);马建新(审校)

    真核延长因子Ⅱ激酶(eEF2K)是一个在钙调蛋白通路中结构和功能上比较独特的蛋白激酶。 eEF2K可以在蛋白质合成、细胞周期及在肿瘤细胞中诱导自噬和凋亡,且在蛋白质延伸过程中起一个关键作用。其下游基因真核延长因子Ⅱ( eEF2)属于 GTP家族成员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 eEF2K磷酸化eEF2,从而抑制eEF2的活性阻止蛋白质的正常合成。近年来,在脑胶质瘤、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报道eEF2K表达上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进一步探讨 eEF2K在肿瘤细胞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将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生物指标和药物靶点。

  • 持续泵注甲氧明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光武;宋米娜;张玲

    目的:持续泵注甲氧明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市第五医院行手术治疗需全身麻醉的高龄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应用0.9%NaCl注射液5 mL)、B组(诱导前应用0.05 mg/kg甲氧明静脉注射)、C组(诱导过程中,当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20%时,应用0.05 mg/kg甲氧明静脉注射)及D组(持续泵注甲氧明,每小时用量为4μg/kg),各40例。记录患者诱导前5 min( T0),诱导后2 min( 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 min(T4)、插管后15 min(T5)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情况。记录和比较各组麻黄碱用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心电图ST改变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呈先降低后回升趋势,但 B、D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T1-4时点,波动比A、C组小;B组患者舒张压、心率在T2时点,波动比 D组小,四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 组麻黄碱用显著高于 B、C、D 组[(6.1±1.5) mg比(3.7±1.1) mg,(4.6±1.2) mg,(3.1±0.9) mg],且C组显著高于B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心动过速、低血压及ST改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C 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 A 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诱导麻醉中应用甲氧明能够稳定高龄患者循环系统指标,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且持续泵注甲氧明效果更好。

  •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萧勇;刘丹琳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疑似患者210例,分别采用MRI、CT扫描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计算诊断符合率和病理学分期准确率。结果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诊断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54]高于单独CT扫描(AUC=0.864)和单独MRI(AUC=0.921);MRI动态增强结合CT、单独 CT扫描、单独 MRI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3、0.670和0.743,MRI动态增强结合CT一致性明显高于单独 CT扫描和MRI扫描。结论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能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叶敏;杨杰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20 mL痰热清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6%(35/37)比73.0%(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部X 线片炎症吸收、浓痰、咳嗽、胸痛、发热及啰音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5.1±1.0) d比(8.2±1.1) d,(4.4±0.8) d比(7.9±1.0) d,(4.2±0.6) d比(8.0±1.2) d,(5.2±1.0) d 比(7.6±1.2) d,(2.01±0.23) d 比(3.88±0.62) d,(5.5±1.0) d比(8.0±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6098±689)元比(7988±982)元],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8±1.5) d 比(14.9±2.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 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23±5) mg/L比(35±7) mg/L,(7.7±0.9)×109/L比(11.4±1.7)×109/L,(59±7)%比(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能快速恢复,可缩短住院时间,其总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尚勇;高会敏;李志伟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独的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临床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胸切口、术后胸引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胸痛缓解时间、自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0±0.6) d 比(7.1±1.6) d,(6.5±1.8) d比(12.3±2.3) d,(7.2±1.8) d比(20.0±2.1) d,(14.0±2.4) d 比(21.0±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80.0%(32/40),95.0%(38/40)比75.0%(30/40),97.5%(39/40)比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引量少于对照组[(56±11) mL 比(106±16) mL,(66±19)min 比(86±10) min,(356±26) mL 比(451±31) mL],进胸切口小于对照组[(4.1±1.2) cm 比(13.2±1.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传统经胸术内固定术,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少辉;李宝静;王志华;冀超玉;张瑜;张远达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岁儿童每次1袋,每日2次;1~3岁儿童每次2袋,每日2次;>3岁儿童每次3~4袋,每次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体温、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日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发热[(1.4±0.2) d]、腹胀[(2.4±0.5) d]、腹泻[(2.6±0.7) d]、大便性状[(3.2±0.6) d]等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大便次数[(1.7±0.4)次]与对照组[(2.3±0.6) d、(3.7±0.8) d、(4.5±1.0) d、(5.4±1.1) d、(2.9±0.6)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1.4%(64/70),对照组为78.6%(55/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0),对照组为4.3%(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的水平呈上升趋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各时段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儿胃肠激素有关。

  • 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作者:孙怡;唐毅;刘天宇;杜恒;唐敏;王卉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萎缩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胃炎45例(慢性胃炎组)和同时期就诊健康人群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应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 Hp感染情况,分析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 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28/45)、66.67%(30/45)、70.00%(28/40)比17.50%(7/40), P <0.05],而胃癌组、慢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 Hp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91.17±12.85)、(86.68±11.02)、(82.49±9.96)μg/L比(99.36±15.36)μg/L]、PGⅠ/PGⅡ[(5.92±1.78)、(5.67±0.85)、(5.38±0.78)μg/L 比(14.48±2.63)μ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 Hp (-)者( P <0.05),而各组 Hp (+)者血清PGⅡ水平与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 Hp(+)者血清 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及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慢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P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血清PG水平可作为Hp阳性胃病患者癌前病变患者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胃癌诊断。

  • 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

    作者: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目的:研究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平里医院行PVP手术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4例,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组(骨折时间<3周)44例、亚急性组(骨折时间3~6周)44例、陈旧组(骨折时间>6周)46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采用 CT影像呈现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骨水泥的形状,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是偏心分布还是均匀分布;比较患者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和患者椎体体积;根据 CT影像统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陈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特征、骨水泥弥散范围、骨水泥形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2.52±0.21)比(2.34±0.37),(2.13±0.20);(11.4±3.1) mL比(8.5±1.3) mL,(6.6±2.2) mL],亚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陈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23.91%(11/46)比11.36%(5/44)、4.55%(2/44),P<0.05]。结论骨水泥的弥散系数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尽早手术,以提高骨水泥弥散系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巴塞罗那临床分期B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华东;陈先祥;蔡庆和

    目的:比较巴塞罗那临床分期系统( BCLC) B 期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采用超声引导下 RFA( RFA组)治疗或 TACE( TACE组)治疗的BCLC B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92例BCLC B期肝癌患者术后随访1~37个月, RFA组35例患者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9%、53.4%、42.7%,中位生存期为27.3个月;TACE组57例患者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4%、33.5%、22.4%,中位生存期为12.6个月。RFA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高于 TACE组( P<0.05)。结论 RFA治疗可能较 TACE 治疗更能提高BCLC-B期肝癌患者的短期生存疗效。

  • 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春丽

    目的:研究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4例早期食管癌并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随访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并发出血、穿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2.7%(1/37)、0(0/37)比16.2%(6/37)、10.8%(4/37)],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0%(0/37)比3.5%(5/37)](P <0.05);观察组中病变直径≤3 cm切缘阳性率及>3 cm的切缘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22)比20.0%(4/20),6.7%(1/15)比41.2%(7/17)](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63±11) min 比(31±10) min、(6.5±2.1) d 比(8.9±3.4) d、(1.3±0.2)万元比(2.1±0.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较低的并发症、较高的安全性、创伤较小及疗效较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单纯蓝光治疗与复合中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比较

    作者:林方;孙洁

    目的:比较单纯蓝光治疗与联合复合中药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20例已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而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55/60),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42/6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治疗后1、3及7 d,两组患儿的血清内胆红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降低速度更快[对照组:205±27、180±25、113±18比256±31;观察组:178±26、125±20、80±15比253±31,P<0.05];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4±2.1) d比(10.7±3.4) d];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1±3.1) d比(12.5±4.7) d](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缩短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作者:岳惠玉;白文娟;刘梅;郑军;韩丽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足月初产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5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1.0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记录两组产妇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5和10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3、14和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值。结果两组诱导后、插管后1 min的心率呈上升趋势,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诱导后下降,插管后1 min上升;与诱导前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 min 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P<0.01),而观察组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和慢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5 min、10 min 的 Apgar评分、NBNA 评分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新生儿1 min 和5 min 的Apgar 评分、NBN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1.0 mg/kg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产妇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小,且对新生儿呼吸无抑制风险。

  • 不同剂型利福平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

    作者:蔡波;薛雯雯;马小勇

    目的:探析不同剂型利福平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利福平胶囊予以治疗,口服0.45~0.6 g利福平胶囊,每日1次,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利福平粉针剂予以治疗,静脉滴注0.45~0.6 g利福平粉针剂,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情况、空腹血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40/44)比73.8%(31/42),95.5%(42/44)比81.0%(34/42),93.2%(41/44)比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8±1.32) mmol/L比(6.96±1.58) mmol/L](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6%(6/44)比33.3%(14/42),11.4%(5/44)比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利福平粉针剂治疗,能够获得较利福平胶囊更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加以推广。

  •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海蓉;曹红敏;佟明建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5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镇痛组(186例)和对照组(314例),镇痛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两组患者的产程、活跃期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镇痛组产妇的总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60.2±23.1) min 比(780.8±18.3) min、(420.3±30.2) min 比(300.4±25.3) min 及(88.3±5.2) min 比(56.9±3.8) min,P<0.01];产后2 h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及尿潴留发生率、自然分娩率、羊水污染达Ⅱ度及Ⅲ度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7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会延长产妇的分娩时间,但对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

  •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陆蓉;马国平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接受妇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 A、B、C三组分别以10、15、20 s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镇痛高平面和及其出现时间,监测循环和呼吸功能。结果 A 组 T6阻滞出现时间和高平面出现时间显著早于 B 组和 C 组[(9.7±2.7) min 比(11.5±2.1) min,(13.1±2.3) min;(11.4±2.4) min 比(13.7±1.9) min,(16.7±2.8) min,P<0.05]。 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组[5%(1/20)、10%(2/20)比20%(4/20),P <0.05]。 C 组低血压值显著低于 A 组[(68.7±9.3) mmHg(1 mmHg =0.133 kPa)比(73.7±8.1) mmHg,P<0.05],低血压出现时间显著晚于A组[(61.4±14.4) min比(31.5±10.5) min,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将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 s,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能够维持较久,循环较稳定,麻醉效果优。

  • 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义凤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观察与评价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36/38)比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58±86) mL 比(958±125) mL,(42±10) mL比(81±1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2/38)比21.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出血量,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

    作者:孙卓浩;庞德水;周冬梅;李伟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晚期糖基化代谢终产物( 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3例,按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 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 NDPN组),分别为101例和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GEs及血清脂质代谢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6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DPN 组患者 AGEs、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 B、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 NDPN 组[(20.1±3.2)μg/L 比(15.1±2.5)μg/L,(2.3±0.2) mmol/L比(1.6±0.8) mmol/L,(5.7±1.4) mmol/L比(3.4±1.5) mmol/L,(3.6±0.8) mmol/L 比(2.2±0.7) mmol/L,(1.3±0.3) g/L 比(0.6±0.2) g/L,(2.8±0.7)比(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DPN组患者治疗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治疗前[(7.3±1.2)%比(10.2±2.9)%,(6.9±1.9) mmol/L 比(9.5±2.1) mmol/L,(8.4±1.7) mmol/L 比(10.9±2.3) mmol/L],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7±4) m/s、(37±4) m/s]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2±5) m/s、(43±4) m/s]均高于治疗前[(42±3)m/s、(42±4)m/s;(46±5)m/s、(4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GEs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的进一步病变,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需待进一步研究。

  • 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海燕;朱亚兰;吴湘军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呱齐5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安慰剂复合维生素 BC 片(每片含维生素 C 100 mg、维生素 B13 mg、维生素 B21.5 mg、维生素B60.2 mg、右旋泛酸钙1 mg、烟酰胺10 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与认知能力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4.9±3.8)分比(22.0±2.7)分,(16.8±5.7)分比(26.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4%(23/26)比3.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均有所改善。

  • 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婕;李元文;王兢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肝郁脾虚证痤疮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灶数目、皮损情况、皮脂溢出、肤色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43/46)比78.3%(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数目、皮损情况、皮脂溢出、肤色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21±0.12)分比(1.51±0.21)分,(1.61±0.32)分比(2.68±0.74)分,(1.01±0.28)分比(1.68±0.63)分,(1.11±0.41)分比(2.32±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4.4%(2/46)、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马延辉;王磊;董喆

    目的:探究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的Maryland 评分分别为(47±5)分、(64±4)分、(76±9)分、(86±10)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51±6)分、(72±7)分、(85±11)分、(91±12)分,两组患者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和负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0%(16/50)比52.1%(25/48),10.0%(5/50)比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Maryland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孟辉;王宇平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比索洛尔组,每组70例。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比索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脑钠肽和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D)。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67/70),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84.29%(5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3,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 LVEF 高于美托洛尔组、LVESV 以及 LVEDV 均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38.0±4.4)%比(34.7±1.2)%、(49.1±3.1) mL 比(52.9±6.2) mL、(62.2±6.4) mL 比(65.1±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和NT-proBNP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 min WD较治疗前长,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6 min WD长于美托洛尔组,脑钠肽和NT-proBN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381±69) m 比(346±63) m,(453±22)μg/L 比(793±22)μg/L 和(614±72) ng/L比(938±8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美托洛尔相比,比索洛尔治疗CHF的临床疗效更好,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脑钠肽和 NT-proBNP水平,增加6 min WD。

  • 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秀利;任倍莹;缑良芝;王远萍

    目的:探究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电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治疗前后生殖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34/37)比73.0%(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的康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0.2±1.8) d比(28.2±4.3) d、(3.5±0.5) d比(8.3±2.2) d、(22±5) h比(33±5) h、(66±9) mL比(130±1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E2、LH、FSH 均低于对照组[(99±23) ng/L比(156±29) ng/L,(2.7±0.8) U/L比(3.9±1.2) U/L,(2.6±1.1) U/L比(3.8±1.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1%(3/37)比59.5%(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受孕率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SULT1 E1和雌激素受体α、β受体蛋白的影响

    作者:高玲;李红霞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硫酸转移酶(SULT1E1)、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临床检查后口服安慰剂一片,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于患者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肿瘤体积水平的变化情况,SULT1E1含量,ERα、ERβ蛋白积分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64%(46/55),高于对照组的45.45%(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96.32±4.65) mm3比(132.58±4.6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SULT1E1、ERα、ERβ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28.24±3.47)%比(33.67±3.92)%,(0.32±0.05)%比(0.58±0.04)%,(0.09±0.01)%比(0.1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减小肿瘤体积,降低SULT1E1和ERα、ERβ蛋白含量,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影响的比较

    作者:林辉;陶勇;叶勇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诱导插管。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 T1)、诱导中( T2)及维持后10 min (T3)、30 min(T4)、50 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2心率均较 T1时下降,T3、T4、T5时均回升[依托咪酯组:(91±8)次/min、(110±6)次/min、(111±9)次/min、(107±8)次/min 比(108±9)次/min;丙泊酚组:(86±5)次/min、(105±7)次/min、(109±9)次/min、(102±6)次/min 比(107±8)次/min],保持平稳,依托咪酯组各时间点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T2、T3、T4、T5时MA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泊酚组呈下降趋势[依托咪酯组:(53±7) mmHg(1 mmHg=0.133 kPa)、(54±7) mmHg、(55±9) mmHg、(54±6) mmHg;丙泊酚组:(46±8) mmHg、(46±8) mmHg、(45±7) mmHg、(43±6) mmHg],依托咪酯组各时点 MAP 高于丙泊酚组(P <0.05)。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SpO2均为100%。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T2、T3、T4、T5时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且两种药物所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

  • 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振宁;卢晓敏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发病2 d内经胃镜辅助作用,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空肠营养物,1000 mL/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静脉滴注0.4 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9%(37/39)比71.8%(28/39)]( P <0.01)。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4.34±0.22) ng/L、IL-8(11.35±1.02) ng/L、肿瘤坏死因子α(8.98±1.22) ng/L 及高敏 C 反应蛋白(0.98±0.02) mg/L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4±1.11) mg/L、(16.02±1.34) mg/L、(14.24±2.32) mg/L、(1.78±0.21) mg/L](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100.87±9.02)μmol/L、血尿素氮(4.87±0.88)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24.87±2.31) U/L、丙氨酸转氨酶(25.92±4.23) U/L及总胆红素(13.21±1.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5±15.21)μmol/L、(6.88±1.02) mmol/L、(50.21±5.74) U/L、(48.22±5.21) U/L、(20.78±3.21)μmol/L](P <0.01)。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分比(7.1±1.1)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8±1.1) d 比(14.9±2.2) d;(4.2±0.7) d比(7.9±1.1) d](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谷氨酰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曹甜甜;徐海丽;贺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观察组予以强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硬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软斑评分低于对照组[(4.34±0.31)分比(5.07±0.37)分](P <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2.10±0.07) mmol/L 比(1.63±0.19) m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0.55±0.14) mmol/L 比(1.11±0.55) mmol/L,(0.83±0.12) mmol/L 比(4.21±1.13) mmol/L,(1.37±0.08) mmol/L 比(1.65±0.1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μg/L 比(4.0±1.2)μg/L、(5.9±2.6) ng/L 比(8.3±3.6) ng/L](P <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并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高翔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 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 =2.239,95%CI 1.363~3.678,P =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 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 =0.000)、术后胆瘘(OR =1.756,95%CI 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更正公告

    作者:

    《医学综述》2016年第22卷第10期第2061-2063页“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疗术患者术后疼痛对比”一文的更正内容。

  •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作者: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可以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可以起到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作用;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